-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7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电大《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题库汇编附全答案
2020年电大《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题库汇编附全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_ C _用组织来指“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斯宾塞 D.笛卡尔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__ A _。 A.非正式组织 B.企业组织 C.行政组织 D.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___ A __。 A.非正式组织 B.互利性组织 C.规范性组织 D.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__ C __。 A.企业组织 B.规范性组织 C. 强制性组织D.功利性组织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____ B___。 A.服务性组织 B.互利性组织 C.文化性组织 D.群众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___ A __。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 公共价值的组织 D. 行政权力的组织 6、____ C ___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A. 古里特 B.怀特 C. 泰勒 D.韦伯 7、1911年,泰勒发表了在《___ B ____》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A.《公共组织理论》 B.《科学管理原理》 C.《组织结构与设计》 D.《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 8、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 B __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A.泰勒 B.法约尔 C.卡斯特 D.梅奥 4、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__ D ___》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A. 《管理的一般原则》 B.《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能》 C.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D. 《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9、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___ C _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A.《管理心理学》 B.《人类动机的理论》 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D.《组织与管理》 10、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___ A ___理论。 A.“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B.“Y”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D. “公平”理论 11、___ A _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A.西蒙 B.舒尔茨 C.布坎南 D.斯蒂格利茨 12、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___ B _理论。 A.期望 B.需要层次 C.公平 D.权变 13、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__ D ___理论。 A.行政生态 B.一般系统 C. 社会人 D.动态平衡组织 14、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_ D __。 A.罗森茨韦克 B.卡斯特 C.孔茨 D.帕森斯 15、__ D __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A.韦伯 B.邓哈特 C.孔茨 D.邓肯 16、_ A _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 帕森斯和里格斯 D. 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17、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__ C __。 73 A.组织气候 B.组织文化 C.组织环境 D.组织战略 18、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_B _。 A.一般环境 B.内部环境 C.外部环境 D.组织环境 19、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__ C ___。 A.一般环境 B.内部环境 C.外部环境 D.组织环境 20、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_ B 。 A.部门化 B.层级化 C.功能化 D.专业化 21、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_ D __。 A.层级化 B.专业化 C.功能化 D.部门化 22、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_ A _。 A.管理幅度 B.管理层次 C. 管理级别 D.管理范围 23、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__ A _。 A.反比例关系 B.正比例关系 C.垂直关系 D.平衡关系 24、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__ D __。 A.分离制 B完整制 C. 集权制 D.分权制 25、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_ C __。 A.分离制 B.完整制 C. 集权制 D.分权制 26、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名为__ A _。 A.《战略与组织结构》 B.《组织管理战略》 C.《战略管理》 D.《组织与战略》 27、国务院是由___ A _组织产生。 A.全国人大 B.中共中央 C.全国政协 D.中央军委 28、国务院是最高国家__ B __。 A.权力机关 B.行政机关 C.议事机关 D.参政机关 29、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__ C __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A.地方分权 B.委员会制 C.中央集权 D.内阁制 30、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___ D __的执行机关。 A.各级政协 B.各级党委 C.各级法院 D.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31、省级政府每届任期_ B ___。 A.3年 B.5年C.4年 D.6年 32、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___ A ___个层次。A.4 B.3 C.5 D.2 33、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__ C ___的统一领导。 A.全国人大 B.同级人大 C.国务院 D.全国政协 34、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_ B ___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 B.自治州 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35、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__ A ___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A.人 B.财 C.物 D.信息 36、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__ C __。 A.动机 B.行为 C.需要 D.价值观 37、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_ B ___。 A.安全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3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__ A ____。 A.激励因素 B.期望因素 C.激发因素 D.奖励因素 39、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__ A ____的综合作用。 A.期望概率 B.公平 C.个性倾向 D.努力程度 73 40、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___ C __。 A.合作群体 B.社会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协作群体 41、群体凝聚力是一个__ C __的概念。 A.褒义 B.贬义 C.中性 D.创造性 42、__ C ____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 A.执行 B.管理 C.决策 D.协调 43、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___ D ___。 A.决断力 B.凝聚力 C.执行力 D.影响力 44、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__ B ____的研究。 A.领导行为理论 B.领导素质理论 C.权变理论 D.交易理论 45、管理方格论有_ A __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A .5种 B.4种C.3种 D .6种 46、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___ C ___。 A.集体利益 B.个人利益 C.社会的共同利益 D.组织利益 47、行政组织决策是以____ D __为后盾。 A.权力 B.组织 C.权利 D.行政权力 48.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___ D ___。 A.可以确定,没有风险 B.不可以确定 C.有些可以确定 D.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 49、__ A ___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A.发现问题 B.确定目标 C.调查研 D.拟定方案 50、___ C ____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A.参谋咨询系统 B.情报信息系统 C.中枢系统 D.分析系统 51、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_ B _____。 A.渐进决策模型 B.团体决策模型 C.理性决策模型 D.系统分析模型 52、现代观点认为,冲突__ C _。 A.具有建设性 B.具有破坏性 C.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 D.具有消极性 53、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__ A __。 A.适度冲突 B.高度冲突 C.低度冲突 D.没有冲突 54、解决冲突的基本策略是__ C __。 A.缓解策略 B.回避策略 C.正视策略 D.引起策略 55、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__ B __。 A.争斗型 B.克制型 C.妥协型 D.协作型 1、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___ D __。 A.非正式沟通 B.单向沟通 C.组织沟通 D.正式沟通 56、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__ C __。 A.非正式沟 B.单向沟通 C.双向沟通 D.正式沟通 57、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__ C ____。 A.单向沟通 B.双向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 58、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此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__ A __。 A.下行沟通 B.单向沟通 C.横向沟通 D.上行沟通 59、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__ C ____。 A.下行沟通 B.单向沟通 C.平行沟通 D.上行沟通 60、20世纪90年代初___ A _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73 A.陈国权 B.曾士强 C.吴琼恩 D.张国庆 61、本课程教材第11章对于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__ C ___关于组织学习方式分类基础上提出的。 A.彼得·德鲁克 B.马斯洛 C.阿吉里斯 D.约翰·法莫尔 62、组织学习的研究开始于____ D ____。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63.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来源于___ A ___和组织文化研究的影响。 A.政治学 B.人类文化学C.行政生态学 D.社会学 6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_ C _,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A.行政精神文化 B.行政人员文化C.行政领导文化 D.行政规范文化 65.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__ D __。 A.行政主体文化 B.权力导向型文化C.行政统治型文化 D.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66.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__ A ___。 A.目标导向功能 B.阻抑功能C.凝聚功能 D.控制功能 67.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__ C __的特性。 A.稳定性 B.实践性C.强制性 D.软约束性 67、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_ A ____。 A.投入 B.结果 C.手段 D.质量 68、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__ B __。 A.投入 B.结果 C.手段 D.质量 69、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__ C ___问题。 A.投入 B.结果 C.手段 D.质量 70、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__.B ___。 A.按机构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B. 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C.按职能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D. 按人员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71、组织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_ D ___。 A.哈特 B.孔茨 C.西蒙 D.烈文 72、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__ C ___。 A.“团体动力小组” B.“拓展训练小组” C. “组织发展小组 D.“T训练小组” 73、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发展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___ A __。 A.布莱克和默顿 B.欧文和卡斯特 C.斯坎隆和孔茨 D.薛恩和布莱尔 74、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结构、人员和任务四个因素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为_ D __。 A.凯顿 B.布莱克 C.斯坎隆 D.利维特 75、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_ C ___。 A.组织变革模式 B.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C.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D.系统变革模式 76、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__ B ____。 A.系统变革模式 B.情境变革模式 C.适应循环的变革模式 D.渐进式变革模式 二、填空题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 成员 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是 (正式组 织) ;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 感 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 认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 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 此种 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 3.以镇压、 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 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 此种类型的 组织为(强制性组织) ;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 受惠对象, 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 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 此种类型 73 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 6.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组 织) ; 7. (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 8.1911 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 原理》 一书, 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 革命; 9.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 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 1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 会和经济组织理论》 一书中, 提出了 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11.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奥梅于 1933 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 问题》 一书, 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 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1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 中提出了(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 13.(锡盟)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 面的贡献而荣获 1978 年诺贝尔经济 学奖; 14.马斯洛在其代表作《人类动机的 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 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 1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 1938 年出版 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 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17.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 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 ; 18.(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 境和外部环境; 19.(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 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 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 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 口特征、 社会特征、 经济特征等几个 方面; 20.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 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 诸要素为(组织环境) ; 21.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 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 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 22.组织界限之外和组织内个体决策 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称为组 织的(外部环境) ; 23.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 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 ; 24.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 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分部化 ) ; 25.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 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 数目称谓(管理幅度 ) ; 26.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 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 (反比例 关系 ) ; 27.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 一定的任务或使命, 设置不同的上下 层级机关, 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 立自主处理事务, 不受上级机关干涉 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 ) ; 28.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 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 控制权, 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时无须 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 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 ) ; 28.20 世纪 60 年代,钱德勒出版了 一本专著, 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 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 此书为 (战略 与组织结构 ) ; 29.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 生; 30.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 31.秦朝的裙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 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32.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 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33.省级政府每届任期(5 年) ; 34.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 分为(4)各层次; 35.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 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国务院) 的统一领导; 36.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 ( 州) 、和自治县; 37.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 (人) 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38.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 (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内容。 39.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 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 即产生 (需 要) 40.在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 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 。 要) 41.赫茨伯格的双因素保健因素和 (激励因素) 。 42.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 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综合作用。 43.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 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44.群体凝聚力是一个(中性)的概 念。 45. (决策) 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 73 47.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影 响力) 。 48.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 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 (人格魅力) 。 49.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 (领导素质理论)的研究。 50.管理方格理论有(5 种)代表性 的领导类型。 51.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 (社会的共同利益) 。 52.行政组织决策是以(公共权力) 为后盾。 53.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可以预 测,需要冒一定风险) 。 54.(发现问题)是行政组织进行决 策的起点。 55.(调查研究)是行政组织决策科 学化的基础。 56.(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 中心。 57.(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最为 关键的一步。 58.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 出了(团体决策模型) 。 59.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 60.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 设性又具有破坏性) 61. (冲突分析) 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62.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适度 冲突) 。 63.解决冲突最基本的策略是(正视 策略) 。 64.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己 的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 理模式为(克制型) 。 65.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进一 步) 。 66.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 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此种形式 的信息沟通为(正式沟通) 。 67.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以写实、 会谈、 讨论的方式进行的交流与信息 反馈, 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 这种 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 。 68.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 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 如下 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汇报工作, 进 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 这种沟通形 式为(上行沟通) 。 69.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 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 下达等,这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 (下行沟通) 。 70.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 群体、 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 和交流为(平行沟通) 。 71.20 世纪 90 年代(陈国权)开始 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 并提出 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 OLST。 72.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阿吉 里斯) 关于组织学习方式分类的基础 上提出的。 73.组织学习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 74.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源于 (人类文化学) 和组织文化研究的影 响。 76.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 文化和(行政精神文化) ,但是受行 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77.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 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 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 78.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 能把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 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我们把这种 功能称为(凝聚功能) 。 79.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 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 它具有 (软约 束性)的特性。 80.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 到管理中的资源, 其关心的是行政组 织的(投入) 。 81.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 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质量) 。 82.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 例, 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 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83.1954 年, (德鲁克)在《管理的 实践》 一书中, 首先提出目标管理和 自我控制的主张。 84.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 1967 年在 《组织变革模式》 一书中提出 (按权 力来划分组织变革模式) 。 85.组织发展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 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 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烈 文) 。 86.1957 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 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 问小组, 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 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 (组织发展小组) 。 87.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方案, 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使组织 达到一种最佳状态。 此模式创立者为 (布莱克和默顿) 。 88.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 系统,是由技术、人员、结构和任务 四个因素组成, 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 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 系统变 革模式的创始人为(利维特) 。 73 89. 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在其 《组织 心理学》 一书中提出了 (适应性变革 循环模式) 。 90.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 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 2 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 提出了 (情景 变革模式) 。 二、多单项选择题(注:括号里面的 内容即为选项内容) 1、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 组织, 给予不同的定义, 目前学界对 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静态的组织观, 动态的组织观, 生 态的组织观,精神的组织观) 。 2、管理学家 W。理查德。斯格特在 其《组织理论》一书中,认为组织的 基本构成要素为 (社会结构、 参与者、 目标、技术、环境) 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 系,人们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 正式组织) 。 4、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 上级的服从程度、 上级对下级权力的 运用关系, 将组织划分为 (强制性组 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 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 代表布劳及史考特, 根据组织目标和 受益者的关系, 把组织分为 (互利组 织、 服务组织、 企业组织、 公益组织) 。 6、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任何一种 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 ( “聚 合”功能、 “转换”功能、 “释放”功 能) 。 7、 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 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 (职 务、职权、职责) 。 8、 世界银行在其 1997 年的 《世界发 展报告》 中指出, 以下几项基础性的 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 这些使命是 (建立法律基础、 保持非 扭曲的政策环境、 投资于基本的社会 服务与基础设施) 。 9、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泰勒、法约尔、韦伯) 。 10、 韦伯对行政组织的建构是从权力 分析开始的, 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 态的合法权力, 它们是 (理性—法律 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超凡的权力) 。 11、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 《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 著作中, 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 主要有(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 12、西蒙把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 段,找到一个需要工作决策的时机、 (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当时的情 况及对未来的预测在可供选择的方 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 13、 西蒙指出, 决策有 (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两种极端类型。 14、 里格斯指出, 棱柱型社会具有以 下三个基本特征 (异质性、 形式主义、 重叠性) 。 15、 里格斯在他创立的 “棱柱模式理 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农业社 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 。 16、 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 17、邓肯从(简单迂夫子)和(动态 与静态) 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 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8、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 组织的环境 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阶 段: (环境扫盲、环境监视、环境预 测、环境评价) 。 19、 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 为 (机械式组织结构、 有机式组织结 构) 。 20、 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 (环 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罕见的白 花和环境的被动性、 行政组织环境的 差异性、行政组织环境的互相作用 兴) 。 21、 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 (一般 环境、工作环境) 。 22、 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 从简 单与复杂、 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 组 织存在以下几种环境状态: (镜头— 简单环境、 静态—复杂环境、 动态— 简单环境、动态—复杂环境) 。 23、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机 械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 点(稳定性、层级性、相对性、开放 性与变异型) 。 24、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 (组织的“显结构” 、组织的“潜结 构”。 ) 25、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 (平行分化、垂直分化) 。 26、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因 素包括 (目标认同程度、 价值趋同程 度、 气质协调程度、 能力互补程度) 。 73 27、 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 径主要有(目标手段、政策手段、组 织手段、信息沟通手段) 。 28、 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 序问题。 一般来讲, 组织设计的程序 可有(演艺设计、归纳设计) 。 29、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它 (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 在国家 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 30、我国省级政府包括(省政府、特 别行政区政府、 自治区政府、 直辖市 政府) 。 31、 县级政府包括 (自治县、 市辖区、 旗、自治旗) 。 32、 乡政府行使的职权有 (行政执行 权、行政管理权、行政保护权) 。 33、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自 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 34、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辖 权、 立法权、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 35、 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 (个体心理、 群体心理、组织心理) 。 36、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需要、 动机、行为、反馈) 。 37、 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 因素有 (工作富有成就、 工作本身的 重要性) 。 38、 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 (目标难度的签订、 目标量化、 目标 的公平合理) 。 39、 人经历挫折后在行为方面的消极 反应主要有(防卫、替代、攻击) 。 40、 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 (形 成阶段、磨合阶段、成长阶段、成熟 阶段) 。 41、 群体意识主要包括 (群体归属意 识、 群体认同意识、 群体促进意识) 。 4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 (目标的设置、成员在群体中的地 位、工作的性质) 。 43、 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 (时代性、 权威性、综合性、执行性) 。 44、 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 础有(信任的权威、认同的权威、制 裁的权威、合法的权威) 。 45、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法律、 职位) 。 46、 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 (才能 因素、品格因素、情感因素) 。 47、 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 (专制、 民主、放任)三种类型。 48、 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 (领导 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人物的结构、 职位权力) 。 49、 行政决策的特征主要是 (主体的 他特殊性、 决策内容的特殊性、 决策 依据的特殊性) 。 50、 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 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 51、 正确的决策目标应具备的条件是 (定量化、 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明确 责任) 。 52、 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由 (定 量化调查、系统化调查、程序化调 查) 。 53、 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 (情报活动 阶段、 设计活动阶段、 抉择活动阶段、 审查活动阶段) 。 54、 科学决策原则主要包括 (预测原 则、程序原则、可行性原则、信息原 则) 。 55、 现代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包括 (中 枢系统、 参谋咨询系统、 情报信息系 统) 。 56、 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 应该规范 的程序由 (调查程序、 方案设计程序、 可行性论证程序、社会交流程序) 。 57、 冲突的特性有 (客观性、 主观性、 程度性) 。 58、 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 (插图本 身没有好坏之分、 冲突有些对组织具 有破坏性、 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 性) 。 59、根据冲突的内容可把冲突分为 (权力冲突、 认知冲突、 情感冲突) 。 60、 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把冲突分 为(横向冲突、纵向冲突、直线/职 能冲突) 。 61、 冲突经历的阶段包括 (潜代阶段、 认知阶段、行为阶段、产生结果阶 段) 。 62、 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 (忽视、分离、限制) 。 63、 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由 (谈 判、 设置超级目标、 第三方介入、 结构调整) 。 64、 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 成要素来看, 组织沟通具有以下 几个特点(动态性、互动性、不 可逆性、环境制约型) 。 65、 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 依据和标准, 组织信息沟通的形 势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下 行沟通、 上行沟通、 平型关图) 。 66、 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介 入传递, 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 下两种类型 (直接沟通、 间接沟 通) 。 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 会形 67、 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 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 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 (正 73 式沟通网络、 非正式沟通网络) 。 根据国外组织行为研究者的 68、 试验和探究, 正是沟通网络有以 下几种基本类型(链式、环式、 Y 式、星式、全通道式) 。 戴维斯在 《管理沟通与小道 69、 消息》 一文中指出, 口头传播方 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形 式主要有(单线式、流言式、偶 然式、集约式) 。 在组织沟通中, 由信息传递 70、 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 (语言障碍、 沟通方式不当引起 的障碍) 。 71、 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 碍主要有(下行过量引起的障 碍、 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 空间 距离引起的障碍) 。 72、 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 面的改变, 分别是 (行为的改变、 组织体系的改变、 认知的改变) 。 73、 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 (双环学习、 单环学习、 三环学 习) 。 74、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 (试验、 外部咨询、 经验学习) 。 75、 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 验,可分为(持续性试验、示范 性试验) 。 76、 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 (信息 收集系统、信息交流系统) 。 77、 目前在理论界, 对行政组织 文化的理解主要有 (大行政组织 文化概念、小行政组织文化概 念、 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 念)观点。 78、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 (防止型文化、 开放型文化、 参 与型文化、 服务型文化) 方向迈 进。 79、 行政组织文化构建中最重要 的两条原则是 (目标原则) (以 和 人为中心的原则) 。 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构建的途径 有 (道德建设途径、 领导素质途 径、行政体制机制途径) 。 80、 “绩效” 的英文 performance, 从单纯语义学的角度看,表示 () 。 90、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包括 (经济绩效、 社会绩效、 政治绩 效) 。 91、 一个有效的极小孤立系统必 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计划绩 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抗 绩效) 。 92、 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 (考 评要素、 考评标志、 考评标度) 。 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 93、 循的原则有(目标一致、可测、 独立、差异性) 。 94、 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 它 是有原因的。 组织变革的动因是 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把组织变 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 (外部环境 因素、内部环境因素) 。 95、 对组织管理和暴光方式影响 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 (一部环境 因素、特殊工作环境) 。 96、 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 教授利维特认为, 组织是一个系 统, 是由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 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 这些因素 有(技术、人员、结构、任务) 。 97、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 1967 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 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 织变革模式, 他认为, 一般组织 4 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为三种 (独 立、分权、授权) 。 98、罗宾斯特。克兹与 1972 年 提出情景变革模式, 他认为, 组 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 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 组合。 根据这种不同组合, 他提 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变革形态 (自然性变革、 指导性变革、 合 作性变革、计划性变革) 。 99、组织变革取决于预期的成 效, 必须遵循科学的、 合理的变 革步骤或程序, 美国学者凯利认 为, 组织变革需经过以下步骤或 程序(诊断、执行、评估) 。 100、心理学家列文从人的心理 机制的变革角度, 认为人的心理 和行为变革大致要经历以下几 个阶段(解冻、改革、再冻结、 适应) 。 101、根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 学的研究, 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 原因为: 心理上的抵制、 组织本 身的阻力、经济原因引起的抵 制、社会的原因) 。 102、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 技术包括 (调查反馈法、 职位期 望技术) 。 103、组织中的工作和绩效,都 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 以行为 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技术主要有 以下几种 (职业事业发展计划辅 导、敏感性训练、团队建设、过 程咨询) 。 104、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 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 使工 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 以此增 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激发员工 的工作热情, 提高组织工作的效 率。 工作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按为 (工作轮换、 工作扩大化、 工作 丰富化) 。 105、由于团队建设的内容和要 求不同, 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 来实现。 比较常用的团队建设的 73 方式或模式有(目标建立模式、 问题分析模式、角色分析模式、 人际模式) 。 106、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 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能的计划 性活动。 开展团队建设也必须要 经历下列三个过程 (解冻、 采取 行动、再冻结) 。 107、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 要步骤和必要环节。 组织诊断应 本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组织结构、 组织程序、 信息与 控制、组织行为) 。 三、名词解释 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的社会 环境之中,由一定的要素构成, 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 并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 自求适应和调整, 具有特定文化 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为推 行国家政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 一切行政机关的综合体。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 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 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 害一致, 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 的交互行为意识, 并以此自然形 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强制性组织:强制性组织是 指采取物理威逼手段对其成员 进行控制的社会组织;如军队, 监狱,劳教所等。 5、功利性组织:功利性组织是 指主要通过经济手段, 诸如增减 薪水、 调整奖金、 办法奖品等手 段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社会组 织;如工商企业,银行等。 6、规范性组织:规范性组织以 荣誉的报偿或规范作为管理部 属的方式。如教会、学校等。 7、互利组织:互利性组织。这 是一种以组织内部成员间互获 利益为目标的组织, 这类组织追 求的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 惠互利,如政党、工会组织、职 业团体(学会、 协会、 研究会等)、 宗教团体。 8、服务组织:服务组织的基本 功能是以服务为主。 组织的受惠 者, 是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接触 者,如学校、医院、社会福利院 等均属于这类组织。 9、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一种 以追求、 运用、 分配社会公共权 力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国家的立 法机关、 司法机关、 军队等均属 于政治组织。 10、 经济组织: 经济组织是人类 最基本的社会组织, 它承担着为 社会创造和提供物质财富的职 能。 如银行信贷组织, 商业组织、 保险公司等均属于之类组织内。 1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 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的, 成 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12、 文化组织: 文化性组织是指 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 的, 以为社会提供和创造精神财 富的职能。 团体意识: 团体意识是指组 13、 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 上、 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 致的价值观。 14、霍桑实验:1924~1932 年, 以哈佛大学教授 G.E.梅奥为首 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 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 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 15、 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 种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 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后来又在尊重需 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了 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些需要 属于不同层次, 构成一个需要的 “金字塔”。 16、帕森斯:塔尔科特•帕森斯 (Talcott Parsons,1902 年-1979 年)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 主要著作有 《社会行动的结构》 、 《社会系统》 《经济与社会》 、 、 《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 。他早 期的主要理论倾向是建构关于 社会价值如何引导个人行动的 志愿行动论,后期逐渐关注个 人、 社会与文化三个系统的整合 问题, 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系统 5 论。 17、 理性—法律的权力: 依据对 标准规则模式的 “合法性” 的信 念, 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 升到有权指挥的人的权力的信 念。 18、成熟—不成熟理论:“成熟 —不成熟”理论是研究人的个性 和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 美国的 阿吉里斯认为, 在人的个性发展 方面有一个过程, 就是从不成熟 到成熟, 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 的个性。 19、 棱柱模式理论: 棱柱模式理 论是由里格斯创立的。 里格斯将 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即农业社会、 棱柱社会、 工业社 会, 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 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指所 20、 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 效的因素或力量。 组织环境组 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 用。科学划分组织环境的类型, 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在认识环境、 把握环境。 21、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指的是 组织界限以内于组织的个体决 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 因素。 73 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组 22、 织界限值外语组织内个体决策 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就是 23、 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 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 化, 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适应 环境的变化, 乃至最终有效地创 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 程。 24、 环境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 意味着组织的决策者不能得到 关于环境因素及其变化的足够 的和充分的信息, 因而难以预测 到环境的变化, 把握环境因素之 间以及环境因素对组织影响之 间的因果关系。 25、 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就 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 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 式。 26、 组织结构的分化: 就是将组 织结构系统分割为若干分支系 统, 每一分支系统均与外界环境 发生特定的关系。 通常组织结构 分化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平行 分化,二是垂直分化。 组织结构层及化: 组织结构 27、 层及化就是根据劳动分工将组 织垂直划分若干个等级层次, 每 个层级的权力大小、 管辖范围及 职责地位自上而下逐级减小。 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行政组 28、 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 织按照不同的功能、 活动范围横 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 各职 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 但行政 地位, 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 相同的。 29、组织的“显结构” :组织的 “显结构” 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 外在因素的结合。 30、组织的“潜结构” :组织的 “潜结构” 是指把组织当中人的 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 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 组织的“潜结构” 。 31、 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为组织 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 数额。 32、 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为一领 导机构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 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 位的数目。 33、 集权式组织结构: 集权式组 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 体系中, 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 行负责处理, 不设置或授权下级 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 34、 分权式组织结构: 分权式组 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 系之中, 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 使命, 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 关, 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 自主地处理事务。 35、 直线式组织结构: 直线式组 织结构是最早被采用, 也是最简 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行政组 织由最高行政主管至基层工作 人员自上而下建立起垂直的领 导关系, 不设职能机关, 形同直 线。 36、 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直线 职能式组织结构是将直线式和 职能式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组 织结构。 其特点是在统一的行政 系统之外,按照管理专业化原 则, 另设一套职能机关, 在行政 指挥系统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处 理专业行政事务。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事业部 37、 式组织结构, 又称分权式组织结 构。 它是适应现代社会组织规模 日趋庞大、活动内容日益复杂、 变化迅速、 基层单位自主经营日 益重要的趋势而产生的。 最大的 特征在于分权化。 38、 矩阵式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 织结构就是由纵横两种管理系 列组合而成的方形结构。 39、 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 计, 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 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 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 结构 优良、 功能齐全、 运转灵活的组 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 0、 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 日常办公机构,是协助国务院主 要领导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 施的中央政府机构。 41、 总理负责制: 所谓总理负责 制, 即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 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 并对这 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 作负全面责任。 42、 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为 中国大陆地区乡(镇)所辖的行 政村的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 自治组织,其产生的依据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第二条,村民委员会 是村民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 6 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 管理、民主监督。 43、 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 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 机关, 行使自治权, 实行区域自 治。 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 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人的需要: 需要是指人对改 44、 变自身当前存在与发展条件的 主观渴望与内在冲动。 需要实质 上是人因某种心理或生理刺激 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不平衡状 态。 45、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 和鼓励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 使 其潜在的工作动机尽可能充分 发挥和维持, 从而更好地实现组 织目标的过程。 群体: 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 73 46、 个人之间的, 通过一定的社会互 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 进行共同 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47、 群体归属意识: 这是个体自 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 情感。 有了这种情感, 个体就会 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 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 并 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 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 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 点和准则。 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 48、 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 接纳 度, 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 成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49、群体规范:所谓群体规范, 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 的总和。 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 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 俗和信仰等, 都是一个社会里多 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 不遵循 规范就要受到谴责或惩罚。 50、 领导: 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 人、 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 现目标的心的过程。 51、 行政组织的领导: 行政组织 的领导就是行政组织中的领导 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 通过 决策、 指挥、 组织、 协调、 监督、 控制等方式, 引导和影响所属成 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52、 领导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就 是一个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影响 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在人际交往中 表现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领导者 影响力的大小是由许多因素决 定的。例如地位、权力、知识、 能力、品德和资历等因素。 53、 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 力, 又叫强制性影响力。 指的是 由组织赋予的在经理人实行之 前就获得了的要被领导者服从 的影响力, 其核心是权力, 是一 种强制性的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 54、 影响力是由领导干部自身素质 形成的一种自然性影响力, 它既 没有正式的规定, 没有上下授予 形式, 也没有合法权力那种形式 的命令与服从的约束力, 但其影 响力却比权力性影响力广泛、 持 久得多。 55、 行政组织决策: 行政组织决 策是指行政组织主体在处理公 共行政事务时, 为履行公共行政 组织职能, 实现公共行政组织目 标,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理 论与方法, 系统分析、 科学制定 和合理抉择行动方案的组织活 动过程。 56、 风险型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 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 件比较清楚, 也有比较明确的决 策目标, 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 冒一定风险。 57、 不确定型决策: 所谓不确定 型决策,是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 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 状态,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 的概率是无法估测的。 58、 行政组织决策程序: 行政组 织决策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 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 工作次序和工作步骤。 59、 参谋咨询系统: 参谋咨询系 统是由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 组成的, 采用官方或者非官方的 形式专门从事智力开发, 协助中 枢系统进行决策的辅助性组织。 60、 组织决策科学化: 所谓决策 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参与者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 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 方法, 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 序进行决策。 61、 程序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是 指那些常见的、 定型的和重复性 的决策。 62、 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就是指 决策者依据一定的科学方法或 技术而进行的决策。 63、 行政组织决策体制: 行政组 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 织决策的体系, 它是用制度形式 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 务的机构。 冲突: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 64、 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 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 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65、 工作冲突: 当人情货部门之 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 关而出现指责分歧和工作矛盾 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66、直线/职能冲突:主要发生 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 突, 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 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 67、 仲裁解决法: 当冲突发生后, 通过协商已经无法解决时, 这就 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 领导出面调解, 通过仲裁, 使冲 突得到解决。 68、 组织沟通: 组织沟通是人与 人之间、 群体与群体之间、 组织 与组织之间双向交流信息的一 个互动过程。 69、 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通 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 渠道所 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70、 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 7 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 流和传递, 它不受组织控制, 自 由选择沟通渠道。 71、单向沟通:所谓单向沟通, 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 一方只接受信息, 双方无论是在 语言和情感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73 72、双向沟通:所谓双向沟通, 指信息的发讯者与协商、会谈、 讨论的方式对受训者发出信息 之后, 及时听取反馈意见, 发送 和反馈可进行多次, 直到双方共 同了解为止。 73、 下行沟通: 下行沟通指自上 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74、 上行沟通: 上行沟通指组织 中的成员、 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 与决策层进行的交流, 如下级向 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 等。 75、平行沟通:平行沟通,又称 横向沟通。 指在最终系统中处于 相同层次的人、 群体、 职能部门 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76、 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指以 书面文字为媒介进行的信息传 递和交流,如通知、书信等。 77、 口头沟通: 口头沟通是指以 口头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信息传 递和交流,如演说、谈判、电话 联系等。 78、 知识: 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 的综合体, 其中包括机构化的经 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资 讯;此外也包括专家独特的见 解, 为新经验的评估、 整合与资 讯等提供架构。 79、 学习: 学习是一个能够改变 世界的系统性、创造性的活动。 80、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指, 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 改善自 身的行为、 优化组织体系, 以在 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 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 程。 81 :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 织为主体, 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 环境变化, 提高治理能力, 进行 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 82、 学习型政府: 学习型政府永 远是一个没有发展终点的概念, 是一个永不停顿变化着的概念。 单环学习: 单环学习是将组 83、 织动作的机构与组织的策略和 行为联系起来, 并对策略和行为 进行修正, 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 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 84、 双环学习: 双环学习是重新 评价组织本质、价值和基本假 设。 这种学习有两个相互联系的 反馈环, 双环学习也叫 “变革型 学习” 。 85、 三环学习: 是对学习过程本 身、 学习的方式提出质疑, 并加 以改进。 86、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包括三 个内容: 一是组织学习; 二是组 织的知识;三是组织的记忆。 87、 行政组织文化: 所行政谓组 织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 背景下, 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 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 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 对组织及 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 价值观、 行政意识、 行政规范和 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合。 88、 组织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社 会历史条件下, 组织在长期的实 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 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 行政意识、 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 模式的总合。 89、 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体 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 在组织 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亚文化通常 在大型组织内部发展起来, 反映 了其中一些成员所面临的共同 问题、情景和经历。 90、行政组织文化的阻抑功能: 行政组织文化中也包含着一定 的消极、 不良的因素, 它们也可 以被行政组织内的成员所接受, 进而在行政行为和行政活动的 过程中体现出来,如独裁专断、 官僚主义、 推托责任等行为和作 风。 91、 示范法: 即通过总结宣传先 进模范人物的事迹、 发挥党员和 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表彰先进 人物等方法, 使组织文化成为组 织成员行政行为的导向。 92、 激励法: 即运用精神与物质 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 通过开展批评、奖励、提口号、 提目标、 提要求等活动, 给先进 以荣誉、 让先进得实惠, 激发全 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 促使 他们主动努力工作, 并把自身的 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 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 上。 93、 绩效管理: 一般有两个层次 的理解: 一是将行政组织绩效管 理视为为了维持和改进行政组 织的绩效水平而进行的管理活 动; 二是认为行政组织绩效管理 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技校标准 的设定、实施和完成情况的评 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 94、 目标管理: 可以视为较早期 的绩效管理模式。 其特点是将组 织的职能细化为特定时期要实 现的具体目标, 以此为核心建立 指标体系, 借此进行考核并依据 考核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的方法。 95、标杆管理:所谓标杆管理, 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杆的行 为着手, 学习其成功的经验, 以 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 方法。 96、绩效评估:所谓绩效评估, 就是用实现确定好的指标和标 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 以确定 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 97、 组织变革: 对组织成员的观 念、 态度和行为, 成员之间的合 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 系统的 73 调整和革新, 以适应组织所处的 内外环境、 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 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 组织发展: 所谓组织发展是 98、 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 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 合理 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 妥善地 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 技术等资源, 对组织管理的模式 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 从而增进 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 实现组织 效能的一种过程。 99、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主要是引进与采纳新技术、 新工 艺、 新设备, 开发新产品以及技 术改造,来进行组织的变革。 100、 与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就是从组织与环境适应和整体 系统的立场,对最终的结构系 统、技术系统、价值系统、社会 心理系统、孤立系统进行改革、 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 101、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 技术:是指在组织发展过程中, 特别强调向组织成员收集有关 组织现状和问题的具体资料, 然 后再与这些资料为基础分析问 题,研讨解决问题与改进的办 法。 102、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 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 使 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 以此 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激发员 工的工作热情, 提高组织工作的 效率。 103、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目标 的共同参与和制定, 来激发员工 的工作动机, 从而提高组织的效 率。 104、工作扩大化:工作扩大化 是指工作范围的扩大或工作多 样性, 从而给员工增加了工作种 类和工作强度。 工作扩大化使员 工有更多的工作可做。 105、工作丰富化:所谓的工作 丰富化是指在工作中赋予员工 更多的责任、自主权和控制权。 工作丰富化与工作扩大化、 工作 轮调都不同,它不是水平地增加 员工工作的内容,而是垂直地增 加工作内容。 106、斯坎隆制:斯坎隆是美国 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 在他提议下提出的劳资合作管 理方式称为斯坎隆制。 该方法形 成一种劳资合作,节约劳动支出, 集体奖励的民主化组织管理与 改革制度。 107、格道式发展:格道式发展 又称方格训练,是从布莱克和穆 顿领导行为的管理方格理论派 生出来的一种全面系统改进组 织的发展技法。 运用此技法的主 要目的在于改进企业组织计划 和沟通效率,以取得最大限度的 利润。 108、过程咨询:过程咨询是指 组织成员借助于掌握专业技术 的咨询顾问的力量,通过一系列 的咨询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自行 了解、认识、分析和处理,包括 沟通、角色扮演、群体功能、群 体规范、 领导、 群体间关系等问 题的能力,更好的完成组织的任 务。 109、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 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率的计 划性活动, 其目的在于运用行为 科学的方法, 分析和处理群体内 存在的问题, 协调和改进群体内 部关系, 发挥群体效率, 提高组 织效率。 110、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 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 提高受训 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 性, 帮助提高受训者自己、 他人、 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 力, 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 系的技能。 111、调查反馈法:通过问卷表 调查和分析某单位的工作, 发现 问题, 收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 见, 并把这些材料反馈给参加问 卷调查的人。 这一方法可以发现 组织的现实状况与目标之间的 差距, 从而激发改革动力和确定 努力的方向。 四、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 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下列 几种:一、组织目标;二、机构 设置;三、人员构成;四、全责 体系;五、制度规范;六、资金 设备; 七、 技术; 八、 信息沟通; 九、团体意识;十、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答: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 形式确立下来, 成员具有正式分 工关系的组织。 正式组织具有下 列特征: (1) 经过特定规划建立 起来的,并非自发形成; (2)有 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 (3) 组织 内部分成各部门,各部门的职 责、 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 确规定; (4)组织内各个职位, 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 每 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 (5) 有明 确的法律、 制度和行为规范, 如 政府组织,军队组织等。 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答: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 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 流、窃取相近、利害一致,未经 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 和意识, 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 人际关系。 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 特征: (1) 自发性; (2) 内聚性; (3)不稳定性; (4)领袖作用 较大。 73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答: 最终的国内救生组织系统内 部诸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 表现出来的属性, 它具体表现为 组织系统的功效与作用。 组织功 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 第一, 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 的合力, “人力放大” 起着 作用; 第二, 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偕同效 应,提高组织效率; 第三,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 要。 5、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行政 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答: 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 行政 组织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第 一, 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 用暴力的机关; 第二, 行政组织 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 第三, 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 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第四, 行政 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 第 五, 行政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 为目的的组织。 6、简析行政组织与政治发展的 关系。 答: 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 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 在: (1) 者; (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 化者; (3)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 执行者; (4) 作为政治一体化的 工具。 7、简析行政组织与经济发展的 关系。 答: 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 提供经 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 和制度; 第二, 组织提供公共物 品和公共服务; 第三, 共有资源 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第四, 宏观 经济的调控, 保证经济的稳定和 效率; 第五, 社会收入的公平分 配。 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8、 答: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为: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4)权变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9、 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答: 第一,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 是提高效率; 第二, 要提高效率, 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 人; 第三, 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 实行 “差别计件制” 案组织成员 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 第四, 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 职能分开; 第五, 实行职能工长 制; 第六, 实行组织控制和例外 原则。 10、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 则。 答: 第一, 实行专业分工; 第二, 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第三, 纪律; 第四,统一指挥;第五,统一指 导; 第六, 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 益;第七,理想的工作报酬;第 八,权力集中;第九,等级链; 第十,秩序;第十一,公平;第 十二,人员任期稳定;第十三, 主动性;第十四,团队精神。 11、 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 基本特征。 答:第一,明确分工;第二,严 格的层级节制; 第三, 严明的组 织纪律; 第四, 规范的录用制度; 第五,实行任命制;第六,固定 的薪俸制度。 12、 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 论观点。 答: 第一, 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 -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 统; 第二, 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 经济奖励的刺激, 而且受不同的 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刺激;第三, 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非正式组 织; 第四, 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 因素; 第五, 领导不仅需要具有 有效的技术才能, 同时应具有有 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13、 简述动态平衡组织理论的思 想观点。 答:第一,组织本质论;第二, 组织环境论; 第三, 组织平衡论; 第四, 组织要素论; 第五组织沟 通论;第六,组织责任道德论; 第七,领导职能论。 14、 简述权变组织理论的理论观 点。 答:第一,组织是个系统,它由 各分系统构成, 组织与外界环境 具有相互影响与相互适应的关 系; 第二, 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 以及各分系统之间都应有一致 性, 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求组织与 其环境之间及组织内部各分系 统中的最大一致性; 第三, 组织 与其环境之间会呈现出不同的 变量形态, 即不同类型的组织都 有其适当的关系模式, 管理的目 的就是要提出最适于具体情况 的组织设计和管理系统。 15 简述里格斯的 “棱柱型社会”、 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异质性。即一个社会 在同一时间内, 会表现出多种不 同的社会制度, 行为观念; 第二, 形式主义。 “应然” “实然” 即 和 相背离, 法律规定和实际执行不 一样, 所说和所做不一致; 第三, 重叠性。 即执行特定功能的机构 相互重叠。 16、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 答: 第一, 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 第二, 环境的变化和环 境的变动性; 第三, 行政组织环 境的差异性; 第四, 行政组织环 境的相互作用性。 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 17、 部环境因素。 答: 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 境因素有:第一,政治环境;第 二, 经济环境; 第三, 法律环境; 第四, 科学技术环境; 第五文化 环境。 18、 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 几个方面? 答: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 第一,资源的提供者;第二,服 73 务的对象;第三,利益群体;第 四,政府组织。 19、 简要分析行政组织环境的构 成因素。 答: 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政 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技术环境;舆论环境。 (1) 中 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 在 整个国家政治体系中居于领导 核心地位; (2) 立法机构是政 府组织环境的又一重要构成因 素。 (3) 作为政府组织的组织 环境, 司法机构通过行使审判权 和检察权依法对政府机关、 政府 官员是否遵守宪法和法律实行 监督。 (4) 军事力量是国家政 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伴随着国 家的产生而产生, 是执行国家对 内对外职能的重要工具; 5) 社 ( 会组织也是政府的组织环境之 一。 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 20、 度的主要观点。答: 第一, 环境的容纳力; 第二, 环境的同质性程度; 第三, 环境 的稳定性; 第四, 环境的集中与 分散程度; 第五, 组织领域的一 致性程度; 第六, 环境的混乱程 度。 21、简述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 答:第一,静态-简单的环境; 第二,静态-复杂的环境;第三, 动态-简单的环境;第四,动态复杂的环境。 22、 如何进行行政组织的环境分 析? 答: 组织的环境分析包括环境扫 盲、环境监视、环境预测、环境 评价四个基本过程。 环境扫描是 对环境的整体作一般性的观察; 环境监视是对组织环境的变化 趋势进行追踪; 环境预测是对环 境变化的方面、 范围和所大、 强 度等做出一些可能的预测; 环境 评价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目前 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对组 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从而预 测环境变化如何影响组织的战 略、 目标和政策, 并解释其原因。 23、 简述行政组织应对环境不确 定性的内部策略。 答: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 一, 资源储备; 第二, 平衡策略; 第三,预测和计划策略;第四, 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 ; 第 定量配给的策略; 定量配给的策略 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五,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24、 、 简述行政组织应对环境不确 定性的外部策略。 定性的外部策略。 这些外部策略主要包括: 答: 这些外部策略主要包括: 第 竞争策略; 第二, 合作策略; 一, 竞争策略; 第二, 合作策略; 第三,参与管理;第四, 第三,参与管理;第四,公共关 系。 25、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 、 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 第一,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答:第一,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第二, 组织结构的层级性; , 第三, 第二, 组织结构的层级性; 第三 组织机构的相对性; 第四, 组织机构的相对性; 第四, 组织 结构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结构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26、简述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简述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 : 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 (2) (3) (1) ( 职位; ( 有: )组织图; )职位; ) ( 组织图; 工作说明书; 法令规章; ) (4) (5) 工作说明书; ) ( 法令规章; ( 权力关系模式; (6)沟通网络; 权力关系模式; )沟通网络; ( (7)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 27、 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 、 用。 答: 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功能; 以下几个方面: )整合功能; ( (3) (2)效率功能; )控制功能; )效率功能; ( 控制功能; (5) (4)沟通功能; )心理需求 )沟通功能; ( 功能。 功能。 、 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 28、 点。 优点: (1)权力直线分布, 答:优点: )权力直线分布, ( 权力链清楚, 权力链清楚, 有利于政令统一和 指挥统一; (2) 指挥统一; )权力集中,层层 ( 权力集中, 节制, 上下隶属关系清楚, 节制, 上下隶属关系清楚, 有利 于信息传递和沟通; (3) 于信息传递和沟通; ) ( 组织目 标明确, 标明确, 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 人员的积极性。缺点: (1) 人员的积极性。缺点: )过多 ( 的层级结构, 的层级结构, 容易带来沟通和协 调上的困难; ) 调上的困难; (2) ( 层级结构的存 在形成了成员间身份与地位的 高低, 高低, 这种差别容易加大相互间 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 的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 29、 、 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 有哪些? 有哪些? 答: 一是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和 组织规模的扩张, 组织规模的扩张, 促使组织必须 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 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 划分和分 二是通过分部化, 类; 二是通过分部化, 可使各部 门皆有明确的分工与指责范围; 门皆有明确的分工与指责范围; 三是通过分部化, 三是通过分部化, 可以使管理人 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属人员的 工作范畴; 工作范畴; 四是分部化符合专业 化的需要; 化的需要; 五是组织协调与控制 的需要。 的需要。 30、 、 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的依据 与方式。 与方式。 答: 组织结构分部化的依据与方 式为:第一,按职能分部化;第 式为 二, 按行业和产品分部化; 第三, 按区域分部化; 第四, 按服务对 象分部化。 31、 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 的原则。 答: 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 则: (1)职掌明确,机能一致; (3)从属关系 (2)单一指挥; 明确;合理竞争; (5)主管部门 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32、 影响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 主要因素有: 第一, 73 下级的教育、 训练和技能; 第二, 工作性质与 计划程度; 第三, 管理技术与工 艺水平; 第四, 权力模式和授权 的程度; 第五, 组织环境和组织 状况。 33、 间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 的途径与手段。 答: 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 径与手段主要有: 第一, 目标手 段;第二,政策手段;第三,组 织手段;第四,信息沟通手段。 34、 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 步骤。 答: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 骤: 第一, 明确组织目标; 第二, 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 置单位; 第三, 决定实施计划的 作业与配置职位; 第四, 权责分 明; 第五, 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 制度。 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 35、 机关的关系。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 央人民政府,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的执行机关, 是最高国家行政 机关。 执行机关和行政机关表明 了国务院的性质, 即是通过在全 国范围内组织一系列的行政管 理活动, 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会各项决议的最高的国家机关。 由此性质可见, 国务院在全国行 政机关系统中居最高地位。 它统 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 作, 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务院各部 委的工作。 不过, 国务院是由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组织产生的, 必 须对全国人大 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因 此, 相对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来 说,国务院处于从属地位。 36、 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 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 答; 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 11 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为: (1) 国 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 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 (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 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 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 作。 (3) 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 统一领导 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对全国各级 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 级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37、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 答: 国务院的职权内容可以归纳 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行政立 法权; (二)行政提案权; (三) 行政领导与管理权; (四)行政 监督权; (五)人事行政权。 38、 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 容。 答: 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可 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1) 行政执 行权; (2)行政领导和管理权; 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 (3) (4)行政监督权; (5)人事行 政权; (6)行政保护权。 39、 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 置原则。 答: 第一, 坚持以民族聚居原则 为基础; 第二, 参酌现实条件和 历史情况; 第三, 以维护国家统 一, 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平等和 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第四, 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力。 40、 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 职权有哪些? 答: (一) 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 (二) 负责执行本法和依照本法 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 (三)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 公布法律; 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 政预算案, 将财政预算、 决算报 中央人民政府备案; (四)决定 政府政策和发布行政命令; 五) ( 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下列主要官员; (六)依照法定 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 (七) 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 (八) 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就本法 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 (九) 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 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 务; (十)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 关财政收入或支出的动议; (十 一) 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的 考虑, 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 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 或其属下的委员会作证和提供 证据; (十二)赦免或减轻刑事 罪犯的刑罚; (十三) 处理请愿、 申诉事项。 41、 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 主要体现为: 第一, 适应了现代 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二, 适 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第三, 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简述群体心理包括的主要内 42、 容。 答: 群体心理崩溃群体心理的基 本理论、 群体动力和群体中的人 际关系等内容。 43 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 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 下: (1)生理上的需要。 (2)安全 上的需要。 (3)感情上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 现的需要。 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 44、 示。 答: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更多考虑人的生活性、感情性、 心理性需要, 充分重视人的成就 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 中的作用。 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 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 普遍提高,这点将越来越重要。 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 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 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45、 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 一是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 有普遍性; 二是期望概率比较难 把握; 三是考虑没有负目标价值 的影响。 73 46、 简述公平理论存在的主要问 题。 答: (1)可操作性比较差; (2) 完全将公平感当作消极因素。 47、 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 理的关系? 答: (1)注意挫折教育; (2)学 会关心与宽容; )避免挫折; 关心与宽容; (3)避免挫折; 关心与宽容 ( (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48、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第一, 答: 第一, 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 第二, 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 务; 第二, 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 第三, 第三, 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 量。 49、 简述群体意识所包含的内 、 容。 答:第一,群体的旧归属意识; 第一,群体的旧归属意识; 第二,群体的认同意识;第三, 第二,群体的认同意识;第三, 群体的促进意识 进意识。 群体的促进意识。 50、 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内 、 容。 答: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 间相互吸引, 接纳度, 间相互吸引, 接纳度, 也就是一 个群体对于它的组成成员的内 在吸引力。 可划分为: 在吸引力。 可划分为: 自然凝聚 工作凝聚力; 力 ; 工作凝聚力 ; 领导凝聚 力 ;作用:第一,群体凝聚力 作用:第一, 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第二, 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第二, 群体 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 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 第 三, 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的成 长。 51、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1) 答: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 ( 时代性; (2) (3) 时代性; )权威性; )综合 ( 权威性; ( (4)执行性。 性; )执行性。 ( 52、 、 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 能。 第一,决策职能;第二, 答:第一,决策职能;第二,组 织职能; 第三, 用人职能; 第四, 织职能; 第三, 用人职能; 第四, 协调职能 第五,监督职能; 职能; 协调职能;第五,监督职能;第 教育职能。 六,教育职能。 53、 、 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 在哪些方面?答:第一,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 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第二,领导影响 12 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 第三, 领导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 为。 54、 、 简述领导素质理论的主要内 容。答: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领导 素质理论的研究。所谓领导素质理论也称 “完人理论” 是专门探讨究竟什么是理想 , 的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理论。 55、 、 简述领导方格理论的主要内 容。答: 美国学者布莱克和默顿于 1946 年提出 了管理方格理论。管理方格理论仍然沿用 了两个维度,一个是对人的关心,一个是 对生产的关心。方格中从 1 到 9 表示从低 到高的 9 种程度, 共形成 81 种不同的领导 类型。管理方格理论并不是简单地用于将 领导划分为不同类型,而是用于评价和训 练管理人员的一种理论模式。 56、 、 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 要内容。 要内容。答: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俄核俄州立大学 心理学界卡曼首先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 是反映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成熟程度之 间的曲线关系。 57、 、 简述领导者心理素养的主要 内容。 答: 主要包括: 乐观的情绪; (1) (3)广泛的 (2)坚强的意志; 兴趣; (4)开朗的性格。 58、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 、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 答: (1)随机性; (2)创造性; (3)多样性; (4)科学性。 59、 、 领导者在用人工程中应坚持 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的原 答: 第一, 扬长避短原则; 第二, 职能相称原则; 第三, 诚信不疑 原则;第四,明责授权原则;第 五,用养并用原则。 60、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 、 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 答: 第一, 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 特殊性; 第二, 行政组织决策内 容的特殊性; 第三, 行政组织决 策依据的特殊性; 第四, 行政组 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第 五,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 性。 61、 、 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 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 答: 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 类型有: (1) 经验决策和科学决 策; (2)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3)程序决策和非程序决策; (4)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和不确定型决策。 62、 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 、 题? 答: (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 (2)方案要有多样性; (3)方 案要有完备性; (4) 方案要有突 破性; (5)方案尽可能定量化。 63、决策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时, 、决策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时, 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 (1) 方案的选择要以目标为 准绳; (2) 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整 体利益的原则; (3) 方案的选择 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4) 方案 的选择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 则。 64、 、 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的主要 创始人是哪几位? 创始人是哪几位? 答: 一, 理性决策模型的创始人 是美国行政学家西蒙; 二, 系统 分析模型的创始人是美国政治 学家伊斯顿; 三, 渐进决策模型 活动创始人是美国政治经济学 家林德布洛姆; 四, 团体决策模 型活动创始人是美国政治学家 杜鲁门。 73 65、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 、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 答: 这一定义包含三个要点: 1) ( 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 也可 能发生于群体之间; (2) 冲突是 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产 生的; (3) 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 互作用的过程。 66、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 、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 答: (1) 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 是: 寻找差距、 奋发图强等; (2)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相互吸 引、增强凝聚力等; (3)对工作 动机的影响是: 激起竞争、 发挥 创造力等; (4) 对工作协调的影 响是: 加强协调、 有利于开展工 作等; 5) ( 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 要求更为完善、决策更为周密 等; 6) ( 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 保持相对平衡,促进组织发展。 67、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 、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 答: (1) 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 是:紧张、焦虑、痛苦等; (2)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 对立、 攻 击、威胁等; (3)对工作动机的 影响是: 不服从分配、 不愿与冲 突方配合等; (4) 对工作协调的 影响是: 相互封锁、 相互抵触等; (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互 相扯皮、 互相攻击和减低工作效 率; 6) ( 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 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 体。 68、 冲突经历的主要阶段有哪 、 些? 答: (1)潜伏阶段; (2)认知阶 段; (3)行为意向阶段; (4)行 为阶段; (5)产生结果阶段。 69、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 答: (1)回避型; (2)争斗型; (3)克制型; (4)妥协型; (5) 协作型。 70、 、 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 哪几种? 哪几 答:第一,回避策略;第二,缓 解策略;第三,正视策略。 71、引起冲突的策略主要有哪 些? 答: (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 围的目标差异; (2) 选派开明的 领导者; 3) ( 开辟多种信息渠道; (4)结构调整。 72、 、 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 素。 答: 第一, 发讯者; 第二, 编码; 第三, 信息; 第四, 渠道或媒介; 第五,受讯者;第六,译码;第 七, 受讯者的反应; 第八, 反馈。 73、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 答:沟通的动态性;第二,沟通 的互动性; 第三, 沟通的不可逆 性;第四,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74、 、 简述非正式组织沟通及其优 缺点? 答: 非正式沟通是指是指正式沟 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 13 它不受组织监控, 自由选择沟通 渠道。 与正式沟通相比, 具有迅 速、灵活、程序简单的特点。缺 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 75、 、 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 优缺点。 优缺 答: (1) 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 度快、迅速; (2)单向沟通的效 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 单向沟通 沟通的效果较好; (3) 比较严肃、 呆板; 双向沟通比较 灵活、 自由, 有助于建立和巩固 双方的情感, 建立融洽的人际关 系。 76、 、 简析下行沟通的特点及其存 在的弊端。 答: 1) ( 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 明确其责任和权力; (2) 领导以 下属协商解决问题, 可以增强下 属的归属感; (3) 可以增进各层 次、 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 解。 缺点是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 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 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 响沟通的效果。另外还会形成 “权力气氛” 和使下级缺乏工作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7、 、 简析上行沟通的优点与合理 运用。 运用。 答:优点: (1)下级将自己的看 法、 意见向上级反映, 能够获得 一定的满足感, 能够增强下级的 参与感; (2) 上级可以了解下级 的状况、 存在的问题等, 作出符 合实际的决策。 从我国的实际情 况看,要想真正运用好上行沟 通, 还有一段路要走。 主要是改 变目前管理层级过多、 沟通渠道 不畅、领导作风不民主等。 78、 、 简析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的 利弊。 答: 书面沟通的优点: 信息可以 长期保存; 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 规范性; 在表达方式上比口头沟 通更为详尽。 其缺点是受时间限 制, 适应情况能力较差, 容易影 响受讯者的情绪等; 口头沟通的 好处是: 简便易行; 沟通双方都 有向对方反映的机会, 可以当场 解决问题; 在沟通过程中可以运 用情感交流, 提高沟通效果。 其 缺点是: 受到时空的限制; 随机 性强;造成心理压力和紧张等。 理压力和紧张等。 理压力和紧张等 79、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答:第一,明确性原则;第二, 准确性原则;第三,需要原则; 第四,计划原则;第五,反馈原 则; 第六, 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 沟通原则。 80、如何理解学习的定义? 、如何理解学习的定义? 答: 学习是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 系统性、 创造性的活动。 是一个 使相对持久的变化在经验引起 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程。首 先, 学习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 个单一的事件。 其次, 学习是相 对持久的变化, 只有形成了新的 行为模式才能称为学习。再次, 并非每一个学习过程都必然终 结于明显的行为, 有些学习行为 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展示。最 后, 学习被界定为经验引起的结 果。 73 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 81、 、 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 答: 组织学习是指, 最终乘员不 断获取新知识、改善自身的行 为、 优化组织的体系, 以在不断 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 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这 一定义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 认知的改变、 行为的改变、 组织 体系的改变; (2) 在变化的环境 中保持可持续生存、 在变化的环 境中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 (3) 组织学习体现了系统与持续的 精神理念。 82、 、 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 组织的区别? 组织的区别? 答: (1) 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 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 (2) 学 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是很容易 被混淆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的焦 点是“WHAT” ,组织学习的焦 点是“HOW 85、 碍之——盲目? 碍之 答: 盲目指组织无法感知外界变 化或机遇。 由于外界变化太过缓 慢, 或组织对变化的抗拒, 或由 于变化会影响到一些人的既定 利益, 组织对明显的问题或外界 变化视而不见。 因此, 对于外界 变化的盲目, 将导致组织学习无 法正常开始, 使得组织最终的原 地徘徊,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 化。 86、 “学习型政府” 的内涵。 、 简述 学习型政府” 的内涵。 答: (1)就政府机构内部而论, 政府应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建 立专业化制衡机制, 它授予每个 公务员的权力是有限的, 但在执 行公务的过程中, 公务员可以充 分行使其权力, 当然, 其权力的 行使也受到其它机构的制衡; (2)就政府机构外部而论,政 府组织是一个开放型的机构, 它 同其它社会组织相互交换信息, 互相进行学习。 学习型政府永远 是一个没有发展终点的概念, 是 一个永不停顿变化着的概念。 87、如何理解“生态政府”的含 、如何理解“生态政府” 义? 答:建立“生态型政府”首先要 14 对政府内部的资源进行生态整 合, 以民主政治为目标, 以学习 型政府的理念作为理论基础, 通 过与公务员之间关系的最优化 和良好互动, 促进组织内部运行 机制完善, 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 竞争力和效率。 其次, 通过政府 职能的发挥来同组织外部环境 进行物质、人员、信息、文化等 能量的交换, 使其内部系统与外 部社会环境进行互动和信息回 应, 实现政府的自我调节、 整合 政府形象,并促使政府成为自 由、 开放、 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 传播的共享学习成果的系统。 88、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 、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 答: (1)组织培训; (2)试验; (3) 系统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 (4)外部咨询。 89 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 有哪些? 有哪 答:特点: (1)民族性; (2)无 形性和潜在性; (3) 稳定性和变 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 革性; (4) 统一; (5) 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 一。 功能: 第一, 目标导向功能; 第二,凝聚功能;第三,激励功 能;第四,控制功能;第五,阻 抑功能。 90、 、 简析我国当代组织文化的走 向及其原因。 向及 答: 第一, 由封闭型组织文化向 开放型组织文化转变; 由人治型 行政组织文化向法制型行政组 织文化转变; 第三, 由集权型行 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 文化转变; 第四, 由全能型行政 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 化转变; 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 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91、 、 简析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基 本内涵。 本内 答:第一,以“公仆精神”为代 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第 二,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 率型行政组织文化; 第三, “公 以 民导向” 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 织文化;第四,以“依法行政” 为代表的法制型行政组织文化。 92、 、 结合实际简析构建行政 组织文化的意义。 组织文化的意义。答: (1) 行政组织文化的形成离 不开行政组织具体的实践活动, 不同组织的不同行为方式融入 相应的组织当中。 (2) 不同的行 政组织具有不同的文化个性。 (3)行政组织文化是一种群体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 (4)建设行政组织文化,一方 面要立足于传统, 另一方面要面 向未来。 93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 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 哪些 答: 建设行政组织文化的过程中 存在着共同的原则: 第一, 目标 原则;第二,价值原则;第三, 创新原则;第四,参与原则;第 五,以人为中心的原则。途径: (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的道德 建设,强化责任意识; (2)培养 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 发挥 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完善激励机制,形成有压 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 (4) 开展 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 围; 第五, 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94、 行政组织绩效的内涵是什 、 么? 答: 行政组织绩效指行政组织运 用各种组织资源实现预定目标 的过程和表现。 理解行政组织绩 效,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 行政组织绩效既包括行政组织 活动的成果, 73 也包括行政组织活 动本身, 还包括行政组织实现预 期目标的能力状况; 第二, 行政 组织绩效是对行政组织活动及 其结果状态的描述; 第三, 行政 组织绩效本身也是一个复合的 概念,包含了行政组织的效率、 效能、效果、经济性等; 95、 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 答: (1)计划绩效; (2)监控绩 效; (3)评价绩效; (4)反馈绩 效。 96、 、 目标管理的步骤及优缺点是 什么? 答:步骤: (1)建立每个行政组 制定被 织所应达到的目标; (2) 评估的行政组织达到目标的时 间框架; (3) 将实际达到的目标 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 (4)制定新的目标以及为达到 新目标而可能采取的新的战略。 目标管理中的绩效目 优点: (1) 标易于度量和修改; (2) 考核的 公开性的比较好; (3) 促进了行 政组织内的人际交往。 缺点: 1) ( 目 指导性的行为不够充分; (2) 标的设定可能存在差异议。 设定 的目标基本上是短期目标。 ; 97、 、 简述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性 质。 答: 第一, 行政组织绩效既包括 行政组织活动的成果, 也包括行 政组织活动本身, 还包括行政组 织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状况; 第 二, 行政组织绩效是对行政组织 活动及其结果状态的描述;第 三, 行政组织绩效本身也是一个 复合的概念, 包含了行政组织的 效率、效能、效果、经济性等; 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指标有哪 98、 些? 答:经济;效率;效果;公平。 99、 、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障碍有 哪些? 答: (1) 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障 碍; (2)行政文化的障碍; (3) 行政制度共给不足 100、简述组织变革及其基本特 征。 答: 所谓组织变革, 是指组织系 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 变化, 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 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 以维系 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并借此提高 组织效能的过程或行为。特征: 第一,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变 革; 第二, 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 循环与发展的过程; 第三, 组织 15 变革是一个有计划的变革过程; 第四, 组织变革是一个克服阻力 的过程。 101、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动 、 力与征兆。 力与 答: 动力: 现实的组织结构与职 工的期望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 异, 差异的扩大, 将压抑组织成 员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 况,组织必须变革。征兆: (1) 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 以致于无 法把握良好的机会。 (2) 沟通不 良; 组织机能效率低下; (3) (4) 缺乏创造精神。 102、简述李皮特的“有计划的 、简述李皮特的“ 变革模式” 。 变革 答: “有计划的变革模式”是李 皮特、瓦特森、威斯特于 1958 年提出的一种组织变革模式。 此 模式将组织变革模式分为七个 (2) 阶段: 变革需要的产生; (1) 关系的确定; 问题诊断; (3) (4) 目标和计划的建立; (5)行动; (7) (6)变革的普及与稳进; 终结关系。 103、简述薜恩的适应性变革循 、 环模式。 环模 答: 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 薜恩 在 《组织心理学》 一书中提出组 织变革的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薜恩认为, 组织的适应性变革循 环模式是以组织内部或外部环 境的某些方面开始的, 同时又是 以一个更为适应变化的、动态 的、 处理变化的一系列的过程或 活动结束的。 104、简述格雷纳的组织变革模 、 式。 答: 此模式是一种按权力分配来 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该模式认 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 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 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 同的变革方式。 105、简述组织发展的特点。 答: 第一, 组织发展是一个连续 不断的过程; 第二, 组织发展注 重行为科学理论的运用;第三, 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再教 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 第四, 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 第五, 组织发展的目标性与 计划性; 第六, 组织发展必须以 事实为依据。 106、 简述组织发展的基本信念。 、 简述组织发展的基本信念。 答:第一,关于个人的信念;第 二, 关于群体成员的信念; 第三, 有关组织的信念。 107、简述组织诊断的步骤与方 、 法。 答:步骤: (1)组织结构层面; (2)组织程序层面; (3)信息 与控制层面; 4) ( 组织行为层面。 方法: (1)组织问卷; (2)职位 说明; (3)组织图; (4)组织手 册; (5)调查研究法。 108、简述工作再设计的途径与 、简述工作再设计的途径与 行动方案。 行动 答: (1)工作轮换; (2)工作扩 大化; (3)工作丰富化。 109、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 、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 答: (1)目标制定的准备; (2) 由最高管理当局制定出组织的 总目标,提出实现总目标的计 划、步骤、手段、评价指标及考 核办法。 (3) 各部门根据总目标 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制定 出各部门的策略性目标以及实 根据各单位 现目标的方案。 (4) 的目标, 73 每个职工拟定自己的目 标以及行动的计划。 (5) 实施目 对目标完成的结果进行 标。 (6) 检查和评价。 110、何为斯坎隆制度?斯坎隆 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 么? 答: 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 斯坎隆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管理 制度。 在斯坎隆的创议下, 制定 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 推行民 主化的组织变革。 基本内容和主 张: (1)分析问题; (2)重新研 究管理思想; 3) ( 计算奖金比例; (4)教育与邀请; (5)建立委 员会。 111、简述敏感性训练的主要目 的。 答: (1) 使受训者能更了解自身 的行为, 以及这些行为对别人的 影响; (2) 使受训者更能了解和 使 感受到别人行为的含义; (3) 受训者更能了解群体内与群体 之间的种种程序; (4) 培养受训 者对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种种问 题的诊断能力; (5) 提高受训者 使受训者 学习转移的能力; (6) 更有能力来分析本人的人际行 为。 112、简述敏感性训练的步骤和 过程。 答: 非正式的讨论议程; (1) (2) 训练者不加思索地坦率谈出自 己的看法; (3) 着重增进人际关 系, 相互学习, 促进新的合作行 为; (4) 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景 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113、与传统经济相比,知识经 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第一, 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 产要素。第二,符号商品增加; 第三,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 第四,虚拟工作场地;第五,及 时性与变革的加速; 第六个性化 的产品服务; 第七, 知识工作者 的兴起。 114、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当 代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及变 化。 答:第一,经济方面。经济活动 通过信息技术的联结, 以全球为 活动范围;第二,职位变化。经 济活动的运作模式决定了就业 市场中的职位需求和变化;第 三, 虚拟文化的发展。 多数的社 会行为、 组织均由实际存在转变 为虚拟存在; 第四, 零时差的时 间。 即时性和无时性成为网络社 会的时间特征; 第五, 流动的空 间。 信息技术打破地理空间的限 制形成网络化的活动空间。 115、技术民主的基本价值。 答: 所谓基本价值, 也可以叫做 本源性价值, 是一个概念具有现 实性和正当性的基础。 民主的基 16 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 一, 民主是社会成员人格尊严和 生存权利的基本保障。 第二, 民 主是实现社会各种利益诉求有 效整合的基础。第三,民主是实现社会有序沟通的唯一途径。 116、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 、什么是知识管理? 理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 理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答:知识管理,就是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 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 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 能力。主要内容: (1)知识的有效流通; (2)知识的转换; (3)知识的创新; (4) 知识的整合。 117、 、 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答: (1)对环境持更大的开放性; (2)权 力结构更加分散; (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 于知识; (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关系; (5)更加强调信息与知识的共享; (6)更 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 (7)更加重视 创新与变化; (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 注; (9)对内在激励因素的重视。 五、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 、 势。答:答题要点:第一,行政权力不断扩张, 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第二,管理性 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第三, 专业化和职业化倾向;第四,组织间的相 互依赖和协调性加强;第五,法律限制和 程式化;第六,重视社会的目的;第七, 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势。 2、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政治、 、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政治、 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与作用。 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答:答题要点:第一,提供经济发展所需 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第二,组织提 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第三,共有资源 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第四,宏观经济的调 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第五,社会 收入的公平分配。 3、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 、 的目的和意义。答:答题要点:第一,了解和掌握行政组 织管理与运行规律;第二,促进和提高行 政组织的效率;第三,改革和完善我国的 行政组织体制;第四,改善政府形象和增 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第五,提升政府管 理能力。 4、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答:答题要点:贡献:第一,组织结构的 体系化;第二,组织工作的计划化;第三, 组织运行的规范化;第四,组织管理的效 率化。局限性:第一,传统组织理论过分 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 方面;第二,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 的效率观念,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 第三,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法律、制度、 规范、规则的作用;第四,在研究取向上, 当组织是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 组织以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 互影响。 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第三,组织是 73 一个反馈系统;第四,组织的生态性;第 六,组织管理的权变性。 8、 试论行政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 之间的影响。 答: 答题要点: (一) 行政组织的一般环境。 组织的一般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的客观社会 环境。第一,政治环境;第二,经济环境; 第三,法律环境;第四,科学技术环境; 第五,文化环境。 (二)行政组织的具体环 境。第一,资源的提供者;第二服务的对 象;第三、利益群体第四,政府组织。一 般环境与具体环境之间的界线并不是十分 清楚,一般环境的力量有时可能成为影响 组织的具体环境。除此之外,自然环境、 人口状况、国际环境都对公共组织环境的 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9、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 的内外策略。 答:答题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源储备;第二,平衡策略;第三, 预测和计划策略;第四,平抑以及定量配 给的策略;第五,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 新的工作作风。从管理上看,分权式组织 亦有其固有之弊病,主要表现在:(1)单纯 强调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害统 一,甚至会导致分裂;(2)过份分权容易导 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 标;(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 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 冲突,相互制肘与摩擦。 11、 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 、 试 响因素的分析。 响因素的分析。答:组织结构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 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 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 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 活动。组织结构设计具有的特点是: (1) 组织结构设计是组织管理者一种有意识、 有目的的管理活动,是组织管理者的职能 之一。 (2)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是组织内 部因素和外部的环境。 (3)组织结构设计 是对组织结构的规划和选择。 (4)组织结 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适合组织存在的 特定条件的结构,使组织结构的设置更加 合理、运转更加灵活,从而提高组织的效 益。 5、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 、 及其思想观点。 及其思想观点。答:答题要点: (1)组织是一个心理、社 会系统; (2)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 (3) 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 (4)组 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 (5)组织是一个影 响力系统;组织是一个沟通系统; (7)组 织是一个人格整合系统; (8)组织是一个 人-机配合的系统。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 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都是一场革 命。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贡献还在于它 引起管理哲学的变革。 10、 、 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 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答: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1)政令 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 (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 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 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切执行。 集权式组织结构的弊病在于:(1)组织目 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 下层利益,偏枯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 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 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 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 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 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 误时机, 缺乏效率之流弊; (4)在集权制下, 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而不知纵 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 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一方面则会导 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分权式组织结构在精神方面是符合民主要 求的,它的好处在于:(1)分工合作、分权 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 裁;(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 (3)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之功效; 11、评析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组织 、 理论。 理论。答:答题要点:第一,组织本质论。巴纳 德认为: (1)组织是人的活动所形成的系 统; (2)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第二,组 织环境论。巴纳德认为:组织所处的环境 对组织施加的压力和限制,组织环境包括 自然的、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第三,组 织配合论。巴纳德认为:组织的生存和发 展,有赖于保证贡献和满足的平衡;第四, 组织要素论。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其级 别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都包含三个基本 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 联系;第五,组织沟通论。沟通是组织工 作中极其重要的要素;第六,组织责任道 德论。道德是个人的具有一般性与持久性 的个性力量与倾向;第七,领导职能论。 组织领导的职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 联系的系统。 12、 、 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 原则。答:答题要点: (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 (2) 分层管理, 分权治事; (3) 职掌明确, 权责一致; (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 (5) 经济效能,讲求效率; (6)适应环境,保 持弹性; (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 13、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答: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 地位: 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 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 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 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 (一)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 机关 73 (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2)国 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3) ( 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 工作。 (二)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7、试论系统权变、权变组织理 、试论系统权变、 论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论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答:答题要点:第一,组织是一个外在系 统中的开放系统;第二,组织是由若干个 (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 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 (2)国务院 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 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 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3) 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 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 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 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 (4)国务院 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 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 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 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 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 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 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 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 的畅通。 励作用。其次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 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措施。 15、 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管理手段。 答: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除群体类型外, 还有群体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上群 体的内部关系、作用性质等等都会有显著 的区别。一般可以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 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 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也 不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两点:首先,上述群体 发展阶段是简化、典型化的,在群体发展 的实际过程中,上述阶段是不可能截然分 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所以 很难明确界定某一群体当前究竟处于那一 阶段;其次,在实际群体发展过程中,一 个群体的发展阶段并不总是严格依上述等 次递进的。它有可能滞留在某一阶段上不 继续发展,它也有可能从后一发展阶段退 回到以前的发展阶段。 (5)心理素养。领导者必须具备健康的心 理素养,它主要包括:乐观的情绪、坚强 的意志、广泛的兴趣和开朗的性格。 17、 、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 者的素养。 者的素养。答:领导素养的提高,特别依赖于领导实 践,又不完全取决于领导实践,也就是说 要结合领导实践才能达到提高领导素养的 目标。这个过程,既要靠领导者自觉努力, 也要靠领导组织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是 领导者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交互作用的过 程。具体来说,提高领导者素养的基本途 径有三条: (1)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领 导素养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 全面提高领导素养都要依靠教育。 (2)实 践锻炼。领导者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是素 养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 (3)修持。 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 平提高的修炼过程。 18、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 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答: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1)“弹钢琴”艺术。首先,“弹钢琴”艺术 要求领导者善于处理好中心工作与其他工 作的关系,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全力解决 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防 治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其次,“弹钢 琴”艺术要求领导者注意组织内部各要素 之间的有机联系, 善于做好协调平衡工作, 使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 良好格局。 (2)善于用人艺术。“知人善任”是领导者 的主要职责之一,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就 必须掌握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领导者在 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有:①扬长避短 原则。②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③诚 信不疑原则。④明责授权原则。⑤用养并 重原则。 (3)运用时间艺术。首先,领导者要科学 地安排好时间。其次,要善于节约时间。 19、论述 21 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答: (1)胸有全球化战略;要求领导者既 懂科学,又要有远见,善于抓战略和善于 学习。要做到这些,必须胸有全球化战略。 (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这里的“平 衡” ,主旨是不仅要具有应付变化、适应变 化的平衡艺术,而且更要求有求变防变的 意识。 (3)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 14、 、 谈谈你对马洛斯需要层次理 论的理解。答: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 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 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 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 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 的需要层次。 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特别注 意:首先是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 的原则。其次是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 人的各需要层次不是并列的,也不是静止 的,而是存在着的动态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人类行为规律及 其激励研究方面是有着重要贡献的。这主 要表现在:第一,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 中的根本性作用和层次结构。第二,探讨 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需要层次论 另一个高明之处是深入探讨了不同需要层 次间的动态关系。第三,简单实用。 在管理学界, 对需要层次论的争论非常多, 这些大都以批评为主,对需要层次的批评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关于五个层 次的划分。其次,关于各需要层次间的关 系。 需要层次论对我们的启示是:首先要善于 73 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需要层次论告 诉我们,激励措施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 16、 试分析领导素养的主要 内 、 试分析领导素养的主要内 容。答: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 (1)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指人作为一个 政治角色对这种特别对自己所承担的这种 义务和所享受的这种权利的理解、把握、 翻译和见诸行动等情况的总和,是人在政 治关系和政治生活中培养出来或必须具备 的个体特质,是高度政治化的结果。 (2)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指一度群体或 组织乃至整个生活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 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 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 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 取向的领导精神素养。主要包括:事业心 和使命感、进取心、胸怀宽阔、公正等。 (3)能力素养。能力是指人在其心理生理 要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和 努力,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认识世界 与改造世界的才能、本领和技能。主要包 括:真正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选才用人 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 力等。 (4)知识素养。知识是与实践密切联系的 概念,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 与经验的总和。具体包括:宽广的知识面、 熟悉的现代管理意识、一般的科学知识、 本职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 18 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组织领导能使自身 的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根本保证。 (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这是一条非常 重要的准则,也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 原则。 20、 、 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 规范的程序有: (1)调查程序。 (2)方案 设计程序。 (3)可行性论证程序。 (4)社 会交流程序。 (5)决策合法化程序。 三、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1) 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 (2)依法 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既保护他们 言论、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 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 报复。 总之,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是现代决 策的三个互相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 主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 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主导,而法制化则是现 代化行政决策的保证。 25、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 、 突。答:引起冲突的策略 如果在一个行政组织中,人们缺乏竞争意 识,缺乏新思想,人员流动率低,工作绩 效平平,甚至对改革也不抱希望,那么就 有必要挑起一些冲突来突破现状。引起冲 突的策略主要有:①造成一定阶段、一定 范围的目标差异。②选派开明的领导者。 ③开辟多种信息渠道。④结构调整。 科学化。答: (一)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现代化 的组织决策系统是由以决断子系统为核 心,以信息、参谋、监控子系统为支持而 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决策系统,应 做到: (1)合理设置各子系统。 (2)充实 参谋咨询机构和信息工作机构。 (二)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 (1)信息原 则。 (2)预测原则。 (3)程序原则。 (4) 可行性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决策 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决策的水平,提高 决策人员素质是决策系统改进的重要内容 之一。 (1)要加强决策者集体的班子建设。 (2)提高参谋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 (3) 提高信息人员的素质。 26、 、 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 理中的功能与作用。答:答题要点:第一,组织沟通是实现科 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第二,组 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 段;第三,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 系的必要途径;第四,组织沟通是改变组 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第五,组 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 率。 23、 、 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 因素。 因素。答: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一、目标因素。 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目 标追求,是导致冲突最内在的原因。 二、资源因素。群体为实现目标需要利用 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员、原材 料、能源、空间场地等等。地球上的各种 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对于资源的争夺, 势必成为各种冲突的根本原因。只要资源 匮乏存在, 分配中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 三、责权因素。责权因素是最典型的造成 冲突的主观因素。责权因素引起冲突的可 能性有三种情况: (1)责权不清。 (2)权 力不均。 (3)责权逆转。 四、信息沟通因素。有相当数目的冲突是 由误解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或错误信息 的误导,是误解的直接原因。 五、结构因素。群体结构方面的因素与冲 突有一定关系。群体规模越大,发生各种 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21、 、 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 民主化。答: (一)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 良好的决策氛围。 (二)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 作用。加强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 用,这既是在高层次上民主化的体现,也 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1)保证 参谋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2)在咨询机构 内形成民主气氛,鼓励不同观点的自由讨 论。 (3)参谋咨询人员要准确定位。 (三)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 标的民主化。 政治生活透明就是政务公开、 政治民主。 (1)建立重大问题的通报制度。 (2)强化对决策的新闻舆论监督。 (3)增 强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意识水平。 2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答:一、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 则。具体措施有: (1)党政分开。 (2)理 73 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 的关系。 (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 系。 (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 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 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 可行性。 二、决策程序法制化。决策过程中应加以 27、 、 试论上行沟通、 下行沟通和 试论上行沟通、 平行沟通的组织沟通中的互补 与优势发挥。 与优势发挥。答: (一)上行沟通:上行沟通就是指自下 而上的沟通,通过上行沟通,既可以使上 司了解下情,也可以让下级和职工得到反 映自己意见、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获得 心理上的满足。 (二)下行沟通:下行沟通就是指自上而 下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的目的和作用体 现为:让成员工明确组织的目标;为有关 工作下指示;使下属了解工作任务与其他 任务的关系;对下属提供关于工作程序和 实务的资料;对下属反馈其工作绩效。只 有下行沟通畅通,才能使下级和职工了解 上级的意图和思路,明确奋斗目标和行动 步骤, 上司也才能又可能与职工取得共识, 从而使职工以积极的态度去完成各项工作 任务。但是,由于这种沟通方式较容易形 成一种"权力气氛",而一旦有了这种"权力 气氛",会使下级产生被驱使的感受,极易 产生"逐级失真"的现象, 信息容易被误解、 曲解、搁置、漏失。 (三)平行沟通:平行沟通就是指企业机 构中处于同一层级上的群体或个人之间的 信息沟通,平行沟通通常具有业务协调性 质。它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了解,协调 工作,互通信息,增强团结,克服本位主 24、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 、 突。答:减少冲突的策略 这一策略主要是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 大,力争减少或化解冲突。主要策略包括: ①谈判。这是最常用、最便当的方式,在 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总比两败俱伤的斗争更 可取;②设置超级目标。当对立双方的目 标不可调和是,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 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③第 三方介入。在矛盾陷入僵局时,引入第三 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 ④结构调整。 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进行调整,另一种 办法是作机构调整。 19 义,减少扯皮现象等。 成本政府的形式以响应社会的需要。知识 管理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组织学习;二是 组织的知识;三是组织的记忆。行政组织 知识管理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 建立知识库; (2)完善电子政务,强化政 府知识管理的技能。 感的组织文化氛围。 (1)要建立科学的考 核评估标准。 (2)完善约束机制。 (四)开 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五) 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三、行政组织文化 创建的主要方法。有示范法、激励法、感 染法、自我教育法和灌输法。 28、 、 试论非正式沟通在组织沟通 中的价值与合理运用。 中的价值与合理运用。答;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 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 行的沟通。 非正式沟通的优点有:沟通方便,内容广 泛,方式灵活,沟通速度快,可用以传播 一些不便正式沟通的信息。而且由于在这 种沟通中比较容易把真实的思想、情绪、 动机表露出来,因而能提供一些正式沟通 中难以获得的信息。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这 种沟通方式。缺点是:这种沟通比较难以 控制,传递的信息往往不确切, 易于失真、 曲解,容易传播流言蜚语而混淆视听。所 以应对这种沟通方式予以重视,注意防止 和克服其消极的一面。 32、 、 试论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 其改进方式。 其改进方式。答: (一)组织结构缺陷;行政组织在结构 上最大的特点即官僚制的专业分工与层级 节制, 使得知识分享和学习变得十分困难, 行政组织学习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 ( 盲目; 对外界变化的盲目,将导致组织学习无法 正常开始,也无法适应环境变化。 (三)舍 本逐利; (四)辅助设施不足; (五)缺乏 合作; (六)传播失效; (七)反馈失误; (八)组织记忆丧失。 35、 、 在全球背景下, 我国的行政 在全球背景下, 组织文化如何在民族文化和全 球文化的冲突中作出选择?答:一、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现状。 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理想上有一定的 主导趋向,在道路的选择上也渐趋明朗, 但现实状况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改革开放 时期的行政组织文化的不稳定性有所增 加;二、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随着 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和行政组织管理的科 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我国的行政组织 文化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1)由封 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 转变。 (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 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3)由集权型行政 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4) ( 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 文化转变。 (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 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三、我国行政 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 政国家,行政组织与其他国家一样,是人 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因而行政组织文化最 核心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任何类 型和层级的行政组织都将“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作为最根本的价值观。 29、 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克 、 服。答:答题要点:一、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 性障碍 第一,从主观心理因素看,个体的性格、 气质、情绪等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第二, 从知识和经验方面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 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 障碍;第三,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 73 第四,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第五, 知觉选择性。 二、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 第一,空间距离所引起的障碍;第二,组 织机构引起的障碍;第三,信息过量引起 的障碍。 三、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 第一,语言障碍;第二,选择沟通方式不 当引起的障碍; 总之,影响组织沟通的因素很多,作为管 理者来讲,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便是消除 这些障碍的因素,促使沟通有效进行。 30、试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 答:答题要点: (一)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 心理水平; (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三) 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 (四)学会有效沟通 的方法。 33、 、 行政组织文化是如何作用于 行政组织及其成员的? 行政组织及其成员的?答:行政组织文化主要是通过以下功能, 作用于行政组织及其成员的:第一,目标 导向功能。他对行政组织和组织内的每个 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 使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 趋于一致;第二,凝集功能。一个组织的 价值观一旦被组织成员认同接受,则会形 成一股黏合力量,从各方面把组织成员团 结起来,使组织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 力,形成组织的共同认知;第三,激励功 能。以组织文化作为组织的精神目标和支 柱,可以激励全体成员自信自强、团结进 取;第四,控制功能。行政组织文化形成 较为稳定的模式后,就会对行政机构及其 成员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 36、 、 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 义。答:一、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 作用。首先,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 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绩效 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二,绩效 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1) ( 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 2) ( 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 制。 (3)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 激励机制。 37、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的 有关情况及如何改进。 答: (一)行政组织绩效障碍。绩效管理是 现代行政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建立高绩 效的行政组织是当前各国行政组织改革和 创新的目标模式之一。但是,由于各种主 34、 、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改善行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政服务质量, 政服务质量, 应该构建怎样的组 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 社会? 社会?答:一、行政组织文化构建的原则。行政 组织文化虽然会由于民族、地区、部门的 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都从事着类似的实践 活动,遵守着共同的客观规律,因而构建 行政组织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的原 则;二,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行政组织成员的道德建设,强 化责任意识。 (二)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 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 用。 (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 31、 、 试论知识管理与行政组织学 习的关系。 习的关系。答: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行政组 织需要通过知识管理,提高行政人员的素 质,优化组织结构,促进透明、高效、低 观条件的限制,行政组织绩效管理还存在 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 还存在诸多的障碍,主要有目标性质的障 碍、行政文化的障碍、行政制度供给不足 的障碍。 (二)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策略。 (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 (2)明确行 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 (3)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 (4) 引入公民参与机制。 (5)积极利用现代管 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 略。答:组织变革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通过不 同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变革的目标。一般来 讲,组织变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 行: (1)从组织结构入手,进行组织结构 的调整或重组。 (2)从技术入手,进行挖 掘改造和革新。 (3)从人的因素入手,提 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组织 成员的行为。 (4)从控制和调节外部环境 入手进行改革。 (5)系统变革。 的事实。据统计,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的成员国中,知识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已占 50%以上;二、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 展与普及,直接影响着个人与个人、个人 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方式。构 建在信息科技之上的新型社会形态也正在 浮现;三、民主政治和民主观念的发展深 入民心,对现存的行政组织结构、管理方 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四、全球化是影响我 们这个时代的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全 球化意味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跨越了 边界。 38、 、 试论组织环境对组织变革的 影响。 影响。答:答:对组织过滤和本国方式有效的外 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因素和特殊工作环 境。影响组织变革的一般环境因素有: (1) 文化特征。 (2)科学技术特征。 (3)教育 特征。 (4)政治特征。 (5)法制特征。 (6) 自然资源特征。 (7)人口特征。 (8)社会 结构。 (9)经济特征。特殊工作环境的变 化也会对组织管理和变革产生影响。特殊 工作环境主要是指那些与组织具有特定关 系,对组织中的成员、结构和运行直接发 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如消费者、供应者、 竞争者等。除了外部环境之外,内部环境 也是引起组织变革的另一重要原因。所谓 组织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成员的工作态 度、士气、期望、价值观念及素质的变化, 组织结构、组织目标、组织冲突等方面的 变化。 73 41、 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和消 、 除。答:变革的阻力是多方面的,它来自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心理等许多方面。认 识变革阻力的来由, 掌握消除阻力的方法, 对促进改革、加速变革取得成效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有: (1)心理上的抵制。 (2)因经济原因引起 的抵制。 (3)组织本身的阻力。 (4)社会 的原因。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和途径 有:第一,采取参与变革的策略。第二, 加强对变革的认同。第三,利用群体的动 力。第四,力场分析。 44、 、 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 展趋势。 展趋势。答:一、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复杂和动 荡。 这种动荡和复杂首先来自于变化本身, 其次是由于社会社会诸方面加速变化,使 得组织管理的环境变得不稳定和不可预 测。二、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在知识 经济时代,知识具有前所未有的高价值, 而知识管理则是组织促进其核心竞争力与 永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三、战略性管理的 重要。战略性管理可以为组织提供战略性 的发展方向。四、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 务型态与治理型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 发展,将信息科技运用于行政组织管理, 利用科技改革政府,建立“电子政府”已 经成为各国的一个普遍趋势。五、更为弹 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与传统 组织相比,更为开放,更富有弹性,更为 灵活。 42、 、 试论目标管理在组织管理中 的作用。 的作用。答:目标管理是全局性的组织发展措施。 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目标的共同参与和制 定,来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从而提高组 织效率。目标管理的全过程可分为下面几 个阶段: (1)目标制定的准备。 (2)由最 高管理当局制定出组织的总目标,提出实 现总目标的计划、步骤、手段和评价指标 及考核办法。 (3)各部门根据总目标拟定 各自的行动目标。 (4)根据部门目标拟定 个人行动计划。 (5)实施目标。 (6)对目 标完成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目标管理在 组织管理中的作用:1)最大限度的发挥人 员的潜能。2)促进团队意识。3)凝结互 助友爱,消除本位主义.4)增强人员的自主 意识.5)人员愿意接受责任。6)有利于改 善组织结构。7)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凝聚 力.8)提高整体竞争力。 39、 、 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 步骤。 步骤。答:为了使组织变革取得预期的成效,关 键的一个环节是遵循科学的、合理的步骤 或程序。 (一)组织诊断。组织诊断就是依 据和运用科学方法,对组织现状、存在的 问题进行分析和界定的过程。组织诊断是 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 (二)变 革方案的制定。变革方案的制定就是在组 织诊断的基础上制定组织变革的行动方 案。变革方案确定了组织变革的框架、目 标、步骤、途径,是实施组织变革的重要 依据。 (三)组织变革的实施。组织变革的 实施就是将组织变革的方案或计划付诸行 动。 (四)组织变革的评估。组织变革的评 估就是对组织变革的绩效和影响进行分析 和论证,总结成效与经验,以作为延续或 中止变革的依据。 40、 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 、 43、 、 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 的问题与挑战。 的问题与挑战。答: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与网络技术的 发展与普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行 政组织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一、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争 21 第一章 行政组织学导论 1、组织 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 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73 第二章 组织理论的发展 1、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4、“成熟-不成熟理论” 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5、棱柱模式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第三章 行政环境的组织与管理 1、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2、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3、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第四章 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计 1、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2、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3、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73 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 4、组织的“显结构” 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5、组织的“潜结构” 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 6、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7、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8、集权式组织结构 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9、分权式组织结构 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10、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第七章 中国行政组织结构 1、总理负责制 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2、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第六章 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1、群体 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2、群体归属意识 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3、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4、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第七章 行政组织中的领导 1、领导 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2、行政组织领导 73 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3、领导影响力 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4、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5、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第八章 行政组织中的决策 1、行政组织决策 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2、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 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序和工作步骤。 3、组织决策科学化 组织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4、行政组织决策体制 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第九章 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 1、冲突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2、工作冲突 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3、直线/职能冲突 直线/职能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 4、仲裁解决法 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第十一章 行政组织的沟通 1、组织沟通 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2、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3、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4、单向沟通 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5、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对受讯者发出信息之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发送和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 第十一章 行政组织学习 73 1、知识 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此外,也包含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2、学习 学习是一个使相对持久的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程。 3、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4、行政组织学习 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5、单环学习 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6、双环学习 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学习也被称为“变革型学习”。 7、三环学习 三环学习是指组织应该学习如何学习,并将之命名为再学习或次级学习。这是最深程度的学习。 第十二章 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 1、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2、行政组织文化 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3、示范法 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表彰先进人物等方法,使行政组织文化成为组织成员行政行为的导向。 4、激励法 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评比、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身的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关心他们,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十三章 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 行政组织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绩效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对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 2、标竿管理 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3、绩效评估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 第十四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1、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 73 2、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3、工作再设计 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4、斯坎隆制 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5、过程咨询 过程咨询就是用一系列的顾问活动,来帮助变革人员认识、了解和处理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事件。 6、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率的计划性活动,其目的在于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群体内存在的问题,协调和改进群体内部的关系,发挥群体效率,提高组织效率。 7、敏感性训练 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8、调查反馈法 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成员的资料,组织成员以这些具体资料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 第一章 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______D ______。 A.非正式组织 B.企业组织 C.行政组织 D.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_______ A _____。 A.非正式组织 B.互利性组织 C.规范性组织 D.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____C _______。 A.企业组织 B.规范性组织 C. 强制性组织 D.功利性组织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_______ B _____。 A.服务性组织 B.互利性组织 C.文化性组织 D.群众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______ A_________。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 公共价值的组织 D. 行政权力的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ABCD _______。 73 A.静态的组织观 B.动态的组织观 C.生态的组织观 D.精神的组织观 2、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____ BD ______。 A.营利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营利组织 D.非正式组织 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____ABC_________。 A.强制性组织 B.功利性组织 C. 规范性组织 D.集权性组织 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_____ ABCD ________。 A.互利组织 B.服务组织 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 5、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______ BCD __________。 A.“调节”功能 B. “聚合”功能 C. “转换”功能 D. “释放”功能 6、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______ BCD ________。 A.职务 B.职权 C.职责 D.职位 7、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____ BCD________。 A.建立法律基础 B.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 C.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D.保护环境 第二章 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_____C ____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A. 古里特 B.怀特 C. 泰勒 D.韦伯 2、1911年,泰勒发表了在《______ B ______》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A.《公共组织理论》 B.《科学管理原理》 C.《组织结构与设计》 D.《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 3、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_B ____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A.泰勒 B.法约尔 C.卡斯特 D.梅奥 4、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_____D ______》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A. 《管理的一般原则》 B.《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能》 C.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D. 《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5、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______C ______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A.《管理心理学》 B.《人类动机的理论》 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D.《组织与管理》 6、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_______ A _______理论。 A.“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B.“Y”理论 C.“需要层次理论” D. “公平”理论 7、___ A _____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73 A.西蒙 B.舒尔茨 C.布坎南 D.斯蒂格利茨 8、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____B _____理论。 A.期望 B.需要层次 C.公平 D.权变 9、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___ D ______理论。 A.行政生态 B.一般系统 C. 社会人 D.动态平衡组织 10、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___ D______。 A.罗森茨韦克 B.卡斯特 C.孔茨 D.帕森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古典传统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_____ABC _____。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2、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______ BCD _________。 A.行政的权力 B. 理性——法律的权力 C.传统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3、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_____ BC __________。 A.物质因素 B.激励因素 C.保健因素 D.精神因素 4、西蒙指出,决策有两种极端的类型_______BC ________。 A.风险型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非程序化决策 D.确定型决策 5、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____BCD _____。 A.过渡性 B. 异质性 C. 形式主义 D. 重叠性 6、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______ABC_________。 A.农业社会 B.棱柱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第三章 行政环境的组织与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____D ____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A.韦伯 B.邓哈特 C.孔茨 D.邓肯 2、____ A ____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 帕森斯和里格斯 D. 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3、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___ C _____。 A.组织气候 D.组织文化 C.组织环境 D.组织战略 4、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_____ B _____。 73 A.一般环境 B.内部环境 C.外部环境 D.组织环境 5、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____C_______。 A.一般环境 B.内部环境 C.外部环境 D.组织环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____BC_____。 A.一般环境 B.内部环境 C.外部环境 D. 特殊环境 2、邓肯从组织环境的_______ CD 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A.内部与外部 B.直接和间接 C. 简单与复杂 D.静态与动态 3、依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______ ABCD _______等基本阶段。 A.环境扫描 B.环境监视 C.环境预测 D.环境评价 4、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____ BC ______。 A.平行式组织结构 B. 机械式组织结构 C. 有机式组织结构 D.矩阵式组织结构 5、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_______ ABCD _______。 A. 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 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 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 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6、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____ AD _____和_________,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对组织的管理带来影响。 A.一般环境 B.社会环境 C.政治环境 D.工作环境 7、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的环境状态分别是:___ ABCD______。 A.静态-简单的环境 B.静态-复杂的环境 C.动态-简单的环境 D.动态-复杂的环境 第四章 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________B _______。 A.部门化 B.层级化 C.功能化 D.专业化 2、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_______ D ________。 A.层级化 B.专业化 C.功能化 D.部门化 3、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______A ________。 A.管理幅度 B.管理层次 C. 管理级别 D.管理范围 4、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______A __________。 A.反比例关系 B.正比例关系 C.垂直关系 D.平衡关系 5、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_____ D _________。 73 A.分离制 B完整制 C. 集权制 D.分权制 6、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________C ________。 A.分离制 B.完整制 C. 集权制 D.分权制 7、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名为_____ A__________。 A.《战略与组织结构》 B.《组织管理战略》 C.《战略管理》 D.《组织与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________ABCD _______。 A. 稳定性 B. 层级性 C. 相对性 D. 开放性及变异性 2、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_____ AB __________两大类。 A.组织的“显结构” B.组织的“潜结构” C.组织的“权力结构” D.组织的“职能结构” 3、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ABCD ________。 A.目标认同程度 B. 价值趋同程度 C. 气质协调程度 D. 能力互补程度 4、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_______ CD________。 A.交叉整合 B.职能分解 C. 平行分化 D. 垂直分化 5、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________ ABCD _______。 A. 目标手段 B. 政策手段 C. 组织手段 D. 信息沟通手段 6、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两种_______ BD________。 A.计划设计 B.演绎设计 C.项目设计 D.归纳设计 第五章 中国行政组织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国务院是由_______A ________组织产生。 A.全国人大 B.中共中央 C.全国政协 D.中央军委 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________ B _______。 A.权力机关 B.行政机关 C.议事机关 D.参政机关 3、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________C ______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A.地方分权 B.委员会制 C.中央集权 D.内阁制 4、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________D _______的执行机关。 A.各级政协 B.各级党委 C.各级法院 D.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5、省级政府每届任期______B _________。 73 A.3年 B.5年 C.4年 D.6年 6、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______ A ________个层次。 A.4 B.3 C.5 D.2 7、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_______C _______的统一领导。 A.全国人大 B.同级人大 C.国务院 D.全国政协 8、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______ B_________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 B.自治州 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_______AD _______。 A.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 B.由中共中央产生 C.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D.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2、我国省级政府包括________ BCD _______。 A.省级政府 B.特别行政区政府 C.自治区政府 D.直辖市政府 3、县级政府包括_______ ABCD ________政府。 A.自治县 B.市辖区 C.旗 D.自治旗 4、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______ ABC _________。 A.行政执行权 B.行政管理权 C.行政保护权 D.制定行政规章权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_______ ABC ________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乡 6、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_____ BCD__________。 A.外交权 B.立法权 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第六章 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_______A ________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A.人 B.财 C.物 D.信息 2、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_______ C ________。 A.动机 B.行为 C.需要 D.价值观 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_____B _________。 A.安全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_______A ________。 A.激励因素 B.期望因素 C.激发因素 D.奖励因素 5、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______ A _______的综合作用。 73 A.期望概率 B.公平 C.个性倾向 D.努力程度 6、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________ C ________。 A.合作群体 B.社会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协作群体 7、群体凝聚力是一个_________C______的概念。 A.褒义 B.贬义 C.中性 D.创造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________ABC _______组成。 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 C.组织心理 D.需要心理 2、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_________ ABCD ______。 A.需要 B.动机 C.行为 D.反馈 3、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有_________ CD ______。 A.同事 B.监督 C.工作富有成就 D.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4、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_______ ABC________。 A.目标难度的确定 B.目标量化 C.目标质的规定 D.目标的公平合理 5、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_______ABCD________。 A.形成阶段 B.磨合阶段 C.成长阶段 D.成熟阶段 6、群体意识主要包括_____ABC__________。 A.群体归属意识 B.群体认同意识 C.群体促进意识 D.群体抵触意识 第七章 行政组织中的领导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_______C ________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 A.执行 B.管理 C.决策 D.协调 2、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_______D ________。 A.决断力 B.凝聚力 C.执行力 D.影响力 3、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________B _______的研究。 A.领导行为理论 B.领导素质理论 C.权变理论 D.交易理论 4、管理方格论有_______ A________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A .5种 B.4种 C.3种 D .6种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 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_______ABCD ________。 A.时代性 B.权威性 C.综合性 D.执行性 73 2、 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______ ABCD ________。 A.法律 B.习惯 C.职位 D.暴力 3、 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________ ABCD ________。 A.才能因素 B.品格因素 C.情感因素 D.知识因素 4、 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________ ABC _______三种类型。 A.专制 B.民主 C.放任 D.独裁 5、 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_______BCD________。 A.关系结构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C.任务的结构 D.职位权力 第八章 行政组织中的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________C _______。 A.集体利益 B.个人利益 C.社会的共同利益 D.组织利益 2、行政组织决策是以_______D _______为后盾。 A.权力 B.组织 C.权利 D.行政权力 3、 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________D _______。 A.可以确定,没有风险 B.不可以确定 C.有些可以确定 D.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 4、______A _______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A.发现问题 B.确定目标 C.调查研究 D.拟定方案 5、________ C ________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A.参谋咨询系统 B.情报信息系统 C.中枢系统 D.分析系统 6、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______B_________。 A.渐进决策模型 B.团体决策模型 C.理性决策模型 D.系统分析模型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决策可分为_____ ABC__________。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经验决策 2、正确的决策目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是______ ACD _________。 A.定量化 B.没有时间限制 C.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要明确责任 3、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_______ABCD________。 A.情报活动阶段 B.设计活动阶段 C.抉择活动阶段 D.审查活动阶段 第九章 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现代观点认为,冲突_______C ________。 73 A.具有建设性 B.具有破坏性 C.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 D.具有消极性 2、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________A _______。 A.适度冲突 B.高度冲突 C.低度冲突 D.没有冲突 3、解决冲突的基本策略是______ C _________。 A.缓解策略 B.回避策略 C.正视策略 D.引起策略 4、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______B_________。 A.争斗型 B.克制型 C.妥协型 D.协作型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冲突的特性有_______ABC ________。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程度性 D.激烈性 2、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_______ ACD ________。 A.冲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B.健康的组织中没有冲突 C. 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破坏性 D.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性 3、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将冲突分为_________ABC ______。 A.横向冲突 B.纵向冲突 C.直线/职能冲突 D.工作冲突 4、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_________ ABC ______。 A.忽视 B.分离 C.限制 D.妥协 5、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有_______ABCD________。 A.谈判 B.设置超级目标 C.第三方介入 D.结构调整 第十章 行政组织的沟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_________D______。 A.非正式沟通 B.单向沟通 C.组织沟通 D.正式沟通 2、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______ C _________。 A.非正式沟通 B.单向沟通 C.双向沟通 D.正式沟通 3、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_____C __________。 A.单向沟通 B.双向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 4、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此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_______A________。 A.下行沟通 B.单向沟通 C.横向沟通 D.上行沟通 5、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________C_______。 73 A.下行沟通 B.单向沟通 C.平行沟通 D.上行沟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______ABCD ________。 A. 动态性 B. 互动性 C. 不可逆性 D. 环境制约性 2、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式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______ BCD _________。 A.正式沟通 B. 下行沟通 C. 上行沟通 D. 平行沟通 3、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中介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______AC __________。 A.直接沟通 B.双向沟通 C.间接沟通 D.网络沟通 4、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________AB _______。 A.正式沟通网络 B.非正式沟通网络 C.双向沟通网络 D.单向沟通网络 5、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形式主要有_______ABCD________。 A.单线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集约式 6、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____BD___________。 A.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 B.语言障碍 C.距离障碍 D.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7、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________BCD_______。 A.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B.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 C.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 D.空间距离所引起的障碍 第十一章 行政组织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世纪90年代初___A _____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A.陈国权 B.曾士强 C.吴琼恩 D.张国庆 2、本课程教材第11章对于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____C ____关于组织学习方式分类基础上提出的。 A.彼得•德鲁克 B.马斯洛 C.阿吉里斯 D.约翰•法莫尔 3、组织学习的研究开始于____D____。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___ABD _____。 A.行为的改变 B.组织体系的改变 C.组织目标的改变 D.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 2、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___ BCD _____。 A.复环学习 B.双环学习 C.单环学习 D.三环学习 73 3、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____ ABCD ____。 A.组织学习 B.试验 C.外部咨询 D.经验学习 4、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____AD____。 A.持续性试验 B. 稳定性试验 C.设计性试验 D. 示范性试验 5、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_____CD___。 A.信息维护系统 B.信息保持系统 C.信息收集系统 D.信息交流系统 第十二章 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来源于____A ____和组织文化研究的影响。 A.政治学 B.人类文化学 C.行政生态学 D.社会学 2.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____ C ____,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A.行政精神文化 B.行政人员文化 C.行政领导文化 D.行政规范文化 3.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___ D _____。 A.行政主体文化 B.权力导向型文化 C.行政统治型文化 D.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4.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_____A ___。 A.目标导向功能 B.阻抑功能 C.凝聚功能 D.控制功能 5.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__ C______的特性。 A.稳定性 B.实践性 C.强制性 D.软约束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 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__ABC______等观点。 A.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B.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C.辨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D.多元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2.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____ABCD____方向迈进。 A.法治型文化 B.开放型文化 C.参与型文化 D.服务型文化 第十三章 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___A ________。 A.投入 B.结果 C.手段 D.质量 2、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_______B____。 A.投入 B.结果 C.手段 D.质量 3、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_____C______问题。 A.投入 B.结果 73 C.手段 D.质量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除了内部的管理绩效,还包括:____ABC _______。 A.政治绩效 B.社会绩效 C.经济绩效 D.文化绩效 2、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______ ABCD _____。 A.计划绩效 B.监控绩效 C.评价绩效 D.反馈绩效 3、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_____ABD ______。 A.考评要素 B.考评标志 C.考评对象 D.考评标度 4、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ABCD______。 A.目标一致性 B.可测性 C.独立性 D.差异性 第十四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_______B ______。 A.按机构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B. 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C.按职能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D. 按人员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2、组织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_____ D ___________。 A.哈特 B.孔茨 C.西蒙 D.烈文 3、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______C __________。 A.“团体动力小组” B.“拓展训练小组” C. “组织发展小组” D.“T训练小组” 4、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发展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_______A ________。 A.布莱克和默顿 B.欧文和卡斯特 C.斯坎隆和孔茨 D.薛恩和布莱尔 5、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结构、人员和任务四个因素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为______ D ________。 A.凯顿 B.布莱克 C.斯坎隆 D.利维特 6、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___C __________。 A.组织变革模式 B.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C.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D.系统变革模式 7、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________ B_______。 A.系统变革模式 B.情境变革模式 C.适应循环的变革模式 D.渐进式变革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_______AD ________。 73 A.外部环境因素 B.经济诱因 C.利益诱因 D. 内部环境因素 2、对组织管理和变革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_____ BD _________。 A.内部环境因素 B. 一般环境因素 C.系统环境因素 D.特殊工作环境 3、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利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有:________ ABCD _______。 A.技术 B.结构 C.人员 D.任务 4、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_____ABD__________。 A.独权 B.分权 C.集权 D.授权 5、罗宾•斯特克兹于1972年提出情境变革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根据这种不同组合,他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变革型态:_____ ABCD ___________。 A.自然性变革 B.指导性变革 C.合作性变革 D.计划性变革 6、组织变革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_________BCD ______。 A.反馈 B.诊断 C.执行 D.评估 7、心理学家烈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________ ABC _______。 A.“解冻” B.“改变” C.“再冻结” D.“适应” 8、根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为:______ ABCD_______。 A.心理上的抵制 B.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 C.组织本身的阻力 D.社会的原因 9、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_____ BD ____________。 A.统计法 B.调查反馈法 C. 工作分析法 D. 职位期望技术 10、组织中的工作和绩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以行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 ABCD ____。 A. 职工事业发展计划辅导 B. 敏感性训练 C. 团队建设 D. 过程咨询 11、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工作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案为:_______BCD________。 A.工作弹性化 B.工作轮换 C.工作扩大化 D.工作丰富化 12、由于团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较常用的团队建设的方式或模式有:________ ABCD _______。 A.目标建立模式 B.问题分析模式 C.角色分析模式 D.人际模式 13、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一般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____ABCD___________。 A. 组织结构 B.组织程序 73 C.信息与控制 D.组织行为 第一章 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 (2)内聚性。 (3)不稳定性。 (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二、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第二章 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73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2、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 (1)实行专业分工;(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7)理想的工作报酬;(8)权力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任期稳定;(13)主动性;(14)团队精神。 3、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分工;(2)严格的层级节制;(3)严明的组织纪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行任命制;(6)固定的薪俸制度。 4、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 (1)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2)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4)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5)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二、论述题 1、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传统的、古典的组织理论比较偏重于对组织静态的研究,即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来观察组织。他们的组织理论具有的特点是:(1)组织是一个分工的系统;(2)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的系统;(3)组织是一个权责分配的系统;(4)组织是一套法令和规章的体系;(5)组织是有目标的系统。 从上述组织观念出发,他们所强调和追求的组织管理原则为:(1)组织结构的体系化;(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3)组织运行的规范化;(4)组织管理的效率化。 古典管理理论所提出的这些观点,建构了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石,提供了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 传统的组织理论,虽然有上述贡献,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 (1)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面。他们只研究结构,研究如何分工,如何建立层级控制、如何订立法律规则,忽视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忽视对组织当中人的行为的研究。 (2)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 (3)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凋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2、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要点主要有:(1)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2)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3)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4)组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5)组织是一个影响力系统;(6)组织是一个沟通系统;(7)组织是一个人格整合系统;(8)组织是一个人—机配合的系统。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上都是一场革命。在研究取向上,他们面对现实,广泛收集资料,不囿于偏见;从静态的研究转向动态的研究,对组织实行行为的研究;从对组织原则的研究转向对组织本质的探讨;从对正式组织的研究转向注意非正式组织,由此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将组织看成是心理系统、影响系统、平衡系统、人格系统、沟通系统等,这些都引起了组织观念的变革。 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贡献还在于它引起了管理哲学的变革。他们促成了组织管理方式由监督制裁走向人性激励,从专断领导走向民主领导,由唯我独尊到意见沟通的转化。 但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研究也有其缺失,主要表现在:(1)重视事实真相的研究,只求收集资料,使研究陷于支离破碎;(2)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研究,甚至根本否认组织结构与法令的重要性;(3)行为科学家一味追求“客观性”,极力避免“价值判断”,并不符合社会科学的研究精神;(4)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人,但未能涉及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5)有轻视正式组织作用的倾向。 73 第三章 行政环境的组织与管理 一、简答题 1、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 (1)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3)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4)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2、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 (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法律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环境。 3、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 (1)资源的提供者;(2)服务的对象;(3)利益群体;(4)政府组织。 4、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度的主要观点。 艾德奇认为,每个组织的工作环境,可能在以下六个方面发生变化。这六个方面分别是:(1)环境的容纳力;(2)环境的同质性程度;(3)环境的稳定性;(4)环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5)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6)环境的混乱程度。 二、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 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主要包括:(1)资源的储备;(2)平衡策略;(3)预测和计划策略;(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主要包括:(1)竞争策略;(2)合作策略;(3)参与管理;(4)公共关系。 第四章 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计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 (1)组织结构的稳定性;(2)组织结构的层级性;(3)组织结构的相对性;(4)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及变异性。 2、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用。 (1)整合功能;(2)效率功能;(3)控制功能;(4)沟通功能;(5)心理需求功能。 3、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点。 行政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是:(1)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2)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3)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层级化的缺点表现为:(1)过多的层级结构,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2)层级结构的存在形成了成员间身份与地位的高低,这种差别容易加大相互间的行政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这种差距亦是形成“官本位”的一个根源。 4、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有哪些? (1)组织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必须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以适应专业分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2)通过分部化,可使各部门皆具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范围,使各部门能够专司其职并有效益和有效率地履行各自的职能;(3)通过分部化,可以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属人员的工作范畴,避免因工作划分不当造成的困难;(4)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能够适才适用,专才专用,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5)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 5、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 (1)职掌明确,机能一致;(2)单一指挥;(3)从属关系明确;(4)合理竞争;(5)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6、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2)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3)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4)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5)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7、简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73 (1)目标手段;(2)政策手段;(3)组织手段;(4)信息沟通手段。 8、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1)明确组织目标;(2)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4)权责区分;(5)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 二、论述题 1、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一般来讲,其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切执行。 弊病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分权式组织结构在精神方面是符合民主要求的,它的好处在于:(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裁;(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3)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的功效;(4)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从管理上看,分权式组织结构也有其固有的弊病,主要表现在:(1)单纯强调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害统一,甚至会导致分裂;(2)过份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制肘与摩擦。 2、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1)组织的环境;(2)组织战略;(3)组织的技术;(4)组织规模;(5)组织成员的因素。 3、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 (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 第六章 中国行政组织结构 一、简答题 1、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 (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3、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 (1)行政立法权;(2)行政提案权;(3)行政领导与管理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 4、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 (1)行政执行权;(2)行政领导与管理权;(3)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6)行政保护权。 73 5、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 (1)坚持以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2)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情况;(3)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4)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6、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二、论述题 1、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 (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①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②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③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它表现为:①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②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③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④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第六章 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一、简答题 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2、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4、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5、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 (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6、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 73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于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 (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从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群体凝聚力强的群体使人产生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不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的员工有时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论述题 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 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特别注意两点:首先是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其次是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 在管理学界,对需要层次论的争论非常多,这些大都以批评为主,但需要层次理论在人类行为规律及其激励研究方面是有着重要贡献的。这主要表现在:(1)它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根本性作用和层次结构;(2)它探讨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3)简单实用。 同时,需要层次论也对我们有启示:首先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措施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励作用。其次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措施。人的需要本来就是多层次的,满足需要的手段当然也就是多种多样的,高层次的需要尤其如此。 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一般可以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 (1)形成阶段。群体建立之初,其基本的工作任务应在于确定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使群体成员之间相互熟悉、相互接纳、明确关系,消除陌生感,初步形成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因此群体形成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工作计划;明确群体内部的责权关系,分工设岗;创造群体成员相互熟悉和接近的机会;初步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和信息沟通网络。 (2)磨合阶段。随着工作的逐步展开,成员间的接触日益频繁,群体内部会出现大量成员间工作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因此群体磨合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进一步补充、细化和明确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岗位的责权关系;鼓励合理化建议;完善沟通网络,鼓励和提倡将矛盾摆到桌面上来,反对回避矛盾,反对放任自流;适当调整机构和人员。 (3)成长阶段。经过磨合期后,群体内部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逐步协调,合作意识得到强化,制度基本健全合理,内耗大幅度降低,群体进入成长壮大阶段。在成长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到了工作任务上,要注意充分发挥成员的潜力和群体的整体优势;特别重视效率和决策优化;进一步完善沟通网络,特别注意沟通网络中的反馈系统,加强沟通,特别是上下级的沟通;注意研究成员的需要结构,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4)成熟阶段。经过成长阶段,群体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基本完善,每个成员已经找到了合乎自己能力和兴趣的位置,成员的相互配合日益熟练,群体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形成并稳定群体的工作方式与风格;注意成员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和成员个人的成长;强化评估机制;寻求新的兴奋点。 第七章 行政组织中的领导 三、 简答题 1、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1)时代性;(2)权威性;(3)综合性;(4)执行性。 2、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 (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3、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3)领导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4、简述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 (1)政治素养;(2)道德素养;(3)能力素养;(4)知识素养;(5)心理素养。 73 5、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 (1)随机性;(2)创造性;(3)多样性;(4)科学性。 6、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1)扬长避短原则;(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原则。 四、 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 (1)教育;(2)实践锻炼;(3)修持。 2、 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1)“弹钢琴”艺术;(2)善于用人艺术;(3)运用时间艺术。 3、 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1)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3)建立学习型组织;(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第八章 行政组织中的决策 一、简答题 1、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 (1)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组织决策内容的特殊性;(3)行政组织决策依据的特殊性;(4)行政组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5)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性。 2、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 (1)根据决策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3、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方案要有多样性;(3)方案要有完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方案要尽可能定量化。 4、决策方案选择和优化时,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1)方案的选择要以目标为准绳;(2)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整体利益的原则;(3)方案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4)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的主要创始人是哪几位? (1)西蒙;(2)伊斯顿;(3)林德布洛姆;(4)杜鲁门。 二、论述题 1、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要实现决策科学化:(1)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2)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3)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 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 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决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组织决策的过程,在决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目标民主化和决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 要实现决策民主化:(1)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2)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3)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 3、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73 要实现决策法制化:(1)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2)决策程序法制化;(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第九章 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 一、 简答题 1、 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 (1)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目标和利益完全一致,则不可能发生冲突;(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只有单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即使十分激烈和极端,也构不成冲突。 2、 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 (1)积极冲突对组织成员心理的影响是,使坚强者从幻觉中清醒,从陶醉中震惊,从不能战胜对方中看到自己的弱点所在,发愤图强;(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不打不成交”,使人加强对对方的注意,一旦发现对方的力量、智慧等令人敬畏的品质,就会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团体间的冲突促进各团体内成员一致对外,抑制内部冲突,增强凝聚力;(3)对组织成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发现与对方之间的不平衡,激起竞争、优胜、取得平衡的工作动机,振奋创新精神,发挥创造力;(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使人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不协调,发现对方的存在价值和需要,采取有利于各方的政策,加以协调,使有利于组织的各项工作均得以开展;(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反映出认识的不正确,方案的不完善,要求人全面地考虑问题,使决策更为周密;(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在于,冲突本身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表现,它迫使人通过互相妥协让步和互相制约监督,调节利益关系,使各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均得到满足,维持内部的相对平衡,使组织在新的基础上取得发展。 3、 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 (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带来损害,引起紧张、焦虑,使人消沉痛苦;(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对立、威胁、攻击,使组织涣散,削弱凝聚力;(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情绪消极,心不在焉,不愿服从与之冲突的领导的指挥,不愿与相冲突的同事配合,破坏团结愉快的心理气氛,减弱工作动机;(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不配合,互相封锁,互相拆台,破坏组织的协调统一和工作效率;(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互相扯皮,互相攻击,转移对工作的注意力,政出多门,降低决策和工作效率,相互间争夺人、财、物,造成积压、浪费;(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是,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双方互不关心对方的整体利益,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 4、 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 (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 5、 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 (1)回避策略;(2)缓解策略;(3)正视策略。 二、 论述题 1、 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1)目标因素;(2)资源因素;(3)责权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 2、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1)谈判;(2)设置超级目标;(3)第三方介入;(4)结构调整。 3、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 (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2)选派开明的领导者;(3)开辟多种信息渠道;(4)结构调整。 第十章 行政组织的沟通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 (1)发讯者;(2)编码;(3)信息;(4)渠道或媒介;(5)受讯者;(6)译码;(7)受讯者的反应;(8)反馈。 2、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 (1)沟通的动态性;(2)沟通的互动性;(3)沟通的不可逆性;(4)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3、简述非正式沟通及其优缺点。 73 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 4、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各有利弊,具体表现在:(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双向沟通需要不断听取反馈意见,故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缓慢。(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由于往往采取下命令的方式,因此,在受讯者不愿意接受意见时,易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沟通效果;双向沟通比较灵活、自由,受讯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受讯者有参与感,能增强其自信心,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5、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1)明确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需要原则;(4)计划原则;(5)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 二、论述题 1、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2)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3)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4)组织沟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5)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2、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1)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①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②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③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④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⑤知觉选择性。 (2)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①空间距离(地域因素)所引起的障碍;②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③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 (3)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①语言障碍;②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3、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 (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4)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 第十一章 行政组织学习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2)组织学习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3)组织学习体现了系统与持续的精神理念。 2、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区别?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要早于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在概念的使用上,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经常被混为一谈,这与目前有关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的尝试直接相关。马魁特认为,当讨论学习型组织时,应将焦点放在“what”,描述如同一个共同体般学习与生产的组织所具有的系统、规则及特征。而组织学习的焦点则是放在“how”,即组织建立并且利用知识的技能与过程。这样,组织学习可以指称组织通过共享信息、知识和精神模式实现组织的团体学习,以促使组织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从而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学习以获取创造能力和提升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应该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 3、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 73 (1)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2)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系统化、持续的过程;(3)行政组织学习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4)行政组织学习可以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改善;(5)行政组织学习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4、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 (1)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素质;(2)促进学习型政府建设;(3)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对行政组织环境的置换;(4)有利于创造面向民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5)促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为的社会整合能力。 5、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 (1)组织培训;(2)试验;(3)系统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4)外部咨询。 二、论述题 1、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 行政组织学习的主要障碍:(1)组织结构缺陷;(2)盲目;(3)舍本逐末;(4)辅助设施不足;(5)缺乏合作;(6)传播失效;(7)反馈失误;(8)组织记忆丧失。 行政组织学习的改进:(1)创新理念,推进行政组织学习,积极构造学习型政府的共同愿景;(2)突破官僚制,创新行政组织结构;(3)促进行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利于学习的机制;(4)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和有效的信息系统;(5)促进行政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6)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7)领导者的新角色;(8)强调知识管理。 第十二章 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 一、简答题 1.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 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无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行政组织文化的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5)阻抑功能。 2.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 (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3.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 (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4.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创新原则;(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二、论述题 (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第十三章 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 一、简答题 1、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 (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评价绩效;(4)反馈绩效。 2、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指标有哪些? (1)经济;(2)效率;(3)效果;(4)公平。 73 3、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障碍有哪些? (1)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阻碍;(2)行政文化的阻碍;(3)行政制度供给不足。 二、论述题 1、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2、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 (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4)引入公民参与机制;(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 第十四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 (1)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变革;(2)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3)组织变革是一个有计划的变革过程;(4)组织变革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 2、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征兆。 (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或者时常造成错误的决策;(2)沟通不良;(3)组织的机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效率低下;(4)缺乏创新精神,开发不出新产品,无法开拓新市场,组织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3、简述李皮特的“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李皮特、瓦特森、威斯特于1958年提出的一种组织变革的模式。此模式将组织变革的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1)变革需要的产生;(2)关系的确立;(3)问题诊断;(4)目标和计划的建立;(5)行动;(6)变革的普及与稳进;(7)终结关系。 4、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5、简述组织发展的特点。 1)组织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2)组织发展注重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3)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4)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5)组织发展的目标性与计划性;(6)组织发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6、简述组织诊断的步骤与方法。 组织诊断的步骤:(1)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 组织诊断的方法有:(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 7、何谓斯坎隆制度?斯坎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么? 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斯坎隆制的核心内容是职工参与,集体奖励,这一制度建立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问题;(2)重新研究管理思想;(3)计算奖金比例;(4)教育与邀请;(5)建立委员会。 8、简述敏感性训练的目的。 (1)使受训者能更了解到本身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别人的影响;(2)使受训者更能了解和感受到别人行为的含义;(3)使受训者更了解,更能知觉到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的种种程序。这些过程或程序常常对群体的运作产生正或负的效果;(4)培养受训者对群体内及群体之间种种问题的诊断能力;(5)提高受训者学习转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行为技巧移转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上去;(6)使受训者更有能力来分析本身的人际行为,并可以借这种能力来改善本身与同事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之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水平。 73 二、论述题 1、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 (1)组织诊断;(2)变革方案的制订;(3)组织变革的实施;(4)组织变革的评估。 2、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 (1) 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变革;(2) 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3) 以组织成员为中心的组织变革;(4)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5) 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3、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 组织变革的阻力:(1)心理上的抵制;(2)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3)组织本身的阻力;(4)社会的原因。 组织变革阻力的消除:(1)采取参与变革的策略;(2)加强对变革的认同;(3)利用群体的动力;(4)力场分析。 第十五章 行政组织管理的未来 一、简答题 1、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1)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2)符号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7)知识工作者的兴起。 2、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3、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1)对环境保持更大的开放性,能够接受环境的影响和对付不稳定性;(2)权力结构更加分散化,而非集中化和等级化;(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而不仅仅是专门的职位;(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联系;(5)更加强调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而非控制;(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政策制定是分权的而且分散于整个组织;(7)虽然重视规则,但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关注规则的适应性;(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的激励因素的重视,如信息、参与、承诺的重视等;(10)强调持续的变革和创新。 二、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知识经济;(2)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社会;(3)民主的发展;(4)全球化的发展。 2、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1)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荡和复杂;(2)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3)战略性管理的重要;(4)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型态与治理型态;(5)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 三、名词解释 1.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73 6.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7.“需要层次论”:2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 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人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8.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 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9、“成熟一不成熟理论” :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韵自我管理。 . 10.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币杠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杜会概念的提出|’1既是垦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11.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12.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3.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15.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 16.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17.组织的“潜结构: 5.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 18.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19.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20..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21.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22.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23.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73 2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是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6.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27.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27.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29.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30.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31.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32.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33.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34.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35.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36.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序和工作步骤。 37.组织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38.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39.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40、工作冲突: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41.直线/职能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 42.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43.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44.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45.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46.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47.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对受讯者发出信息之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发送和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 48.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此外,也包含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49.学习:是一个使相对持久的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程。 50.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73 51.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而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52.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53.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学习也被称为“变革型学习”。 54.三环学习:是指组织应该学习如何学习.并将之命名为再学习或次级学习。这是最深程度的学习。 55.组织文化:是指在_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56.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57.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表彰先进人物等方法,使行政组织文化成为组织成员行政行为的导向。 58.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评比、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身的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关心他们,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59.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绩效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对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 60.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61.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 62.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 63.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64.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65.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66.过程咨询:就是用一系列的顾问活动,来帮助变革人员认识、了解和处理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事件。 67.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率的计划性活动,其目的在于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群体内存在的问题.协调和改进群体内部的关系,发挥群体效率,提高组织效率。 68.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69.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成员的资料,组织成员以这些具体资料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 四、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73 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7.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8.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1)实行专业分工;(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7)理想的工作报酬;(8)权力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任期稳定;(1 3)主动性;(1 4)团队精神。 9.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分工;(2)严格的层级节制;(3)严明的组织纪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行任命制;(6)固定的薪俸制度。 10.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1)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一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2)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4)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5)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11.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1)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3)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4)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12.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 (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法律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环境。 13.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 (1)资源的提供者;(2)服务的对象;(3)利益群体;(4)政府组织。 14.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度的主要观点。艾德奇认为,每个组织的工作环境,可能在以下六个方面发生变化。这六个方面分别是:(1)环境的容纳力;(2)环境的同质性程度:(3)环境的稳定性;(4)环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5)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6)环境的混乱程度。 15.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1)组织结构的稳定性;(2)组织结构的层级性;(3)组织结构的相对性;(4)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及变异性。 16.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用。(1)整合功能;(2)效率功能;(3)控制功能;(4)沟通功能;(5)心理需求功能。 17.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点。行政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是:(1)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2)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3)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层级化的缺点表现为:(1)过多的层级结构,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2)层级结构的存在形成了成员间身份与地位的高低,这种差别容易加大相互问的行政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这种差距亦是形成“官本位”的一个根源。 18.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有哪些?(1)组织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必须将 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以适应专业分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2)通过分部化,可使各部门皆具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范围,使各部门能够专司其职并有效益和有效率地履行各自的职能;(3)通过分部化.可以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属人员的工作范畴,避免因工作划分不当造成的困难;(4)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能够适才适用.专才专用,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5)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 19.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1)职掌明确,机能_致;(2)单一指挥;(3)从属关系明确;(4)合理竞争;(5)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73 20.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2)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3)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4)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5)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21.简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1)目标手段;(2)政策手段;(3)组织手段;(4)信息沟通手段。 22.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1)明确组织目标;(2)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4)权责区分;(5)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 23.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 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24.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1)行政立法权;(2)行政提案权;(3)行政领导与管理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 25.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1)行政立法权;(2)行政领导与管理权;(3)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6)行政保护权。 26.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1)坚持以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2)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情况;(3)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4)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27.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j;‘(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8.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29.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 30.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31.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32.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33.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 34.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1)时代性;(2)权威性;(3)综合性;(4)执行性。 35.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2.(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36.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3)领导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37.简述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1)政治素养;(2)道德素养;(3)能力素养;(4)知识素养;(5)心理素养。 38.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1)随机性;(2)创造性;(3)多样性;(4)科学性。 39.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1)扬长避短原则;(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原则。 73 40.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1)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组织决策内容的特殊性;(3)行政组织决策依据的特殊性;(4)行政组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5)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性。 。- 41、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1)根据决策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 42.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方案要有多样性;(3)方案要有完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方案要尽可能定量化。 43.决策方案选择和优化时,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1)方案的选择要以目标为准绳;(2)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整体利益的原则;(3)方案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4)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4.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的主要创始人是哪几位? (1)古力克;(2)巴纳德;(3)斯坦恩;(4)西蒙。 45.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1)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目标和利益完全一致,则不可能发生冲突;(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只有单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即使十分激烈和极端,也构不成冲突。, 46.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1)积极冲突对组织成员心理的影响是:使坚强者从幻觉中清醒,从陶醉中震惊,从不能战胜对方中看到目己的弱点所在,发愤图强;(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不打不成交”,使人加强对对方的注意,一旦发现对方的力量、智慧等令人敬畏的品质,就会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团体间的冲突促进各团体内成员一致对外,抑制内部冲突,增强凝聚力;(3)对组织成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发现与对方之间的不平衡,激起竞争、优胜、取得平衡的工作动机,振奋创新精神’发挥创造力;(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使人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不协调,发现对方的存在价值和需要,采取有利于各方的政策,加以协调,使有利于组织的各项工作均得以开展;(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反映出认识的不正确、方案的不完善,要求人全面地考虑问题,使决策更为周密;(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在于,冲突本身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表现,它迫使人通过互相妥协让步和互相制约监督,调节利益关系,使各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均得到满足,维持内部的相对平衡,使组织在新的基础上取得发展。 47.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带来损害,引起紧张、焦虑,使人消沉痛苦;(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对立、威胁、攻击,使组织涣散,削弱凝聚力;(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情绪消极,心不在焉,不愿服从与之冲突的领导的指挥,不愿与相冲突的同事配合,破坏团结愉快的心理气氛,减弱工作动机;(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不配合.互相封锁,互相拆台,破坏组织的协调统一和工作效率;(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互相扯皮,互相攻击,转移对工作的注意力,政出多门,降低决策和工作效率,相互间争夺人、财、物,造成积压、浪费;(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是,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双方互不关心对方的整体利益.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 48.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 49.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1)回避策略;(2)缓解策略;(3)正视策略。 50.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1)发讯者;(2)编码;(3)信息;(4)渠道或媒介;(5)受讯者;(6)译码;(7)受讯者的反应;(8)反馈。 51.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1)沟通的动态性;(2)沟通的互动性;(3)沟通的不可逆性;(4)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52.简述非正式沟通及其优缺点。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海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 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 53.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各有利弊,具体表现在:(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双向沟通需要不断听取反馈意见,故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缓慢。(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由于往往采取下命令的方式,因此,在受讯者不愿意接受意见时,易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沟通效果;双向沟通比较灵活、自由,受讯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受讯者有参与感,能增强其自信心,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73 54.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1)明确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需要原则;(4)计划原则;(5)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 55.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2)组织学习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3)组织学习体现了系统与持续的精神理念。 56.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区别?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要早于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在概念的使用上,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经常被混为一谈,这与目前有关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的尝试直接相关。马魁特认为,当讨论学习型组织时,应将焦点放在"what'’,描述如同一个共同体般学习与生产的组织所具有的系统、规则及特征。而组织学习的焦点则是放在"how”,即组织建立并且利用知识的技能与过程。这样,组织学习可以指称组织通过共享信息、知识和精神模式实现组织的团体学习,以促使组织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从而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学习以获取创造能力和提升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应该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核一心理念。 57.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1)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2)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系统化、持续的过程;(3)行政组织学习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4)行政组织学习可以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改善;(5)行政组织学习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58.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1)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素质;(2)促进学习型政府建设;(3)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对行政组织环境的置换;(4)有利于创造面向民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5)促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为的社会整合能力。 59.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1)组织培训;(2)试验;(3)系统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4)外部咨询。 60.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无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行政组织文化的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5)阻抑功能。 61.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62.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63.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创新原则;(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64.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1(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评价绩效;(4)反馈绩效。 65.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指标有哪些? (1)经济。经济指标一般指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水准。经济指标关系的是“投入”的项目,以及如何使投入的项目作最经济的利用。(2)效率。效率指标通常包括服务水准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务与产品的数目、每项服务的单位成本等,其可以简单理解为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3)效果。效果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其关心的是“目标或结果”。(4)公平。公平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并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 66.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障碍有哪些? (1)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阻碍;(2)行政文化的阻碍;(3)行政制度供给不足。 67.简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1)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变革;(2)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3)组织变革是一个有计划的变革过程;(4)组织变革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 68.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征兆。 (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或者时常造成错误的决策;(2)沟通不良;(3)组织的机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效率低下;(4)缺乏创新精神,开发不出新产品,无法开拓新市场,组织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73 69.简述李皮特的“有计划的变革模式”。李皮特、瓦特森、威斯特于1958年提出的一种组织变革的模式。此模式将组织变革的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1)变革需要的产生;(2)关系的确立;(3)问题诊断;(4)目标和计划的建立;(5)行动;(6)变革的普及与稳进;(7)终结关系。 70.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71.简述组织发展的特点。(1)组织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2)组织发展注重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3)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4)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5)组织发展的目标性与计划性;(6)组织发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72.简述组织诊断的步骤与方法。组织诊断的步骤:(1)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组织诊断的方法有:(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 73.何谓斯坎隆制度?斯坎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么?.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斯坎隆制的核心内容是职工参与、集体奖励,这一制度建立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问题;(2)重新研究管理思想;(3)计算奖金比例;(4)教育与邀请;(5)建立委员会。 74.简述敏感性训练的目的。(1)使受训者能更了解到本身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别人的影响;(2)使受训者更能了解和感受到别人行为的含义;(3)使受训者更了解.更能知觉到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的种种程序。这些过程或程序常常对群体的运作产生正或负的效果;(4)培养受训者对群体内及群体之间种种问题的诊断能力;(5)提高受训者学习转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行为技巧移转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上去;(6)使受训者更有能力来分析本身的人际行为,并可以借这种能力来改善本身与同事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之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水平。 75.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1)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2)符号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7)知识工作者的兴起。 76.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77.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1)对环境保持更大的开放性,能够接受环境的影响和对付不稳定性;(2)权力结构更加分散化,而非集中化和等级化;(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而不仅仅是专门的职位;(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联系;(5)更加强调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而非控制;(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政策制定是分权的而且分散于整个组织;(7)虽然重视规则,但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关注规则的适应性;(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的激励因素的重视,如信息、参与、承诺的重视等;(10)强调持续的变革和创新。(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7)知识工作者的兴起。 76.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77.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1)对环境保持更大的开放性,能够接受环境的影响和对付不稳定性;(2)权力结构更加分散化,而非集中化和等级化;(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而不仅仅是专门的职位;(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联系;(5)更加强调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而非控制;(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政策制定是分权的而且分散于整个组织;(7)虽然重视规则,但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关注规则的适应性;(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的激励因素的重视,如信息、参与、承诺的重视等;(10)强调持续的变革和创新。 73 五、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①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②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③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①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②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现代经济社会也是政治社会,没有政治体系为其提供的游戏规则和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是政府的职责。(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它性的特点,这两种特性就使得公共产品很难禁止他人不付费而坐享其成,导致“搭便车”现象。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也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诱因去生产公共产品,这些就需要政府来承担。(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共有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它性,但有竞争性,共有资源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所谓的“公有地悲剧”,即私人决策者过份使用共有资源。为了使自然环境免于遭受损害,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利益考虑。(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的,相反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经济会为长期的持续失业与通货膨胀所困,更为糟糕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往往是并存的。政府的职责便在于通过制定有关的公共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缓解这种波动,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行政组织正是借用政府的各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目的。(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等的结果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需要社会有一种公平再分配的机制。政府在进行再分配方面显然处于有利地位。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5.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传统的、古典的组织理论比较偏重于对组织静态的研究.即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来观察组织。他们的组织理论具有的特点是:(1)组织是一个分工的系统;(2)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的系统:(3)组织是一个权责分配的系统;(4)组织是一套法令和规章的体系:(5)组织是有目标的系统。从上述组织观念出发,他们所强调和追求的组织管理原则为:(1)组织结构韵体系化;(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3)组织运行的规范化;(4)组织管理的效率化。古典管理理论所提出的这些观点,建构了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石,提供了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传统的组织理论,虽然有上述贡献但l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1)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面。 (2)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3)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凋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73 6.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要点主要有:(1)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2)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3)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4)组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5)组织是一个影响力系统;(6)组织是一个沟通系统;(7)组织是一个人格整合系统;(8)组织是一个人一机配合的系统。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都是一场革命。在研究取向上,他们面对现实,广泛收集资料,不囿于偏见;从静态的研究转向动态的研究,对组织实行行为的研究;从对组织原则的研究转向对组织本质的探讨;从对正式组织的研究转向注意非正式组织.由此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将组织看成是心理系统、影响系统、平衡系统、人格系统、沟通系统等,这些都引起了组织观念的变革。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贡献还在于它引起了管理哲学的变革。他们促成了组织管理方式由监督制裁走向人性激励,从专断领导走向民主领导.由唯我独尊到意见沟通的转化。但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研究也有其缺失,主要表现在:(1)重视事实真相的研究,只求收集资料,使研究陷于支离破碎;(2)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研究,甚至根本否认组织结构与法令的重要性;(3)行为科学家一味追求“客观性”,极力避免“价值判断”,并不符合社会科学的研究精神;(4)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人,但未能涉及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5)有轻视正式组织作用的倾向。 7.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答: 1.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主要包括:(1)资源的储备;资源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防止市场波动给生产和服务带来的负面影响,组织可以将那些因环境的因素的变化导致不能有效供给的关键性资源先储备一部分。 (2)平衡策略;平衡策略着眼于如何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如果组织环境在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上呈现一种近似于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的话,那么运用平衡策略,则可以防止或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组织运作的影响。(3)预测和计划策略;预测和计划策略是指组织通过理性、科学的方法,发展精确的预测能力来达到较少不确定性的目的。如果环境的影响能够被预测出来,组织就能提前做好准备,及早采取措施,以限制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为了缓解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冲击,政府可以采取限制性的措施来防止环境因素对组织生产和服务的冲击。(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当组织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不确定性增大的时候,行政组织也可以通过机构、人员和组织管理方式的调整和改革来化解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2、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主要包括:(1)竞争策略;竞争意味着由某个第三者所引起的两个组织或者两个组织以上的组织之间的对抗行为。在竞争的市场中,组织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吸引或者影响这些第三者的决策。(2)合作策略;考虑到竞争可能导致组织之间的利益损失,在环境日益动荡和不稳定的今天,无论公私组织,都更倾向于在保持竞争的同时,利用合作的方式,以期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模式。 (3)参与管理;参与管理表现为组织吸收一些外部的成员进入组织,参与到组织的政策制定乃至具体事务的管理,以这种方式防止外部不利因素对组织的稳定与生存构成威胁。(4)公共关系。组织亦可以利用公共关系活动,改变公众、组织和政府其它部门对组织的印象。公共关系的核心是促进社会公众对行政组织的政策、决策和行为的了解,消除误解,增强社会对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7.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一般来讲其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弊病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分权式组织结构在精神方面是符合民主要求的,它的好处在于:(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裁;(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3)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的功效;(4)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从管理上看。分权式组织结构也有其固有的弊病,主要表现在:(1)单纯强调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害统一,甚至会导致分裂;(2)过份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制肘与摩擦。 73 8.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组织结构的规划是指对组织存在的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出适合组织存在的特定条件的结构模式。简而言之,即是对组织结构的选择。在选择组织结构时,主要应考虑下列因素:(1)组织的环境。组织环境的复杂性和变易性对组织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组织环境决定着组织目标的设立,当环境变化时,组织的目标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的需要;2)组织环境影响着组织的价值观念;3)组织环境关系着组织结构的形式,在面对较为确定的环境下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可采用较为稳定的机械式结构;相反,面对较为不确定环境下的组织的结构应采用适应性较强的、具有弹性的有机结构。(2)组织战略;组织战略是指决定组织活动性质和根本方向的目标规划。钱德勒提出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3)组织的技术;技术是组织把材料转换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机械的或智力的过程。(4)组织规模;组织规模的大小也影响着组织设计。规模庞大的组织,层次多、机构庞大,这便需要实行分权式组织结构。(5)组织成员的因素。组织结构是人类分工协作的形式,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文化素质、个性特征也影响着组织结构的形式。 9.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保证各部门的统一行动,就必须统一指挥、统一号令。(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这是组织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组织管理的准则。因此要处理好两种基本关系,意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二是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任何组织多是一个职、权、责体系,在组织活动中,职能、权力、责任是互为条件的,因此要职务明确,权责分明,事由所属,责无旁贷,过莫推诿,功莫要争。(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人是组织系统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是事项组织目标的决定性力量,因此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行人性化管理。(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效率是组织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组织机构要精简,人员要精简,班子领导要精简,机构层次要简化,办事流程要简化。(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组织设计不需讲求与环境相适应,使组织富于弹性。(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在组织设计时,要注意平衡关系,即分工与协调的平衡,个人与整体的平衡,共享与报酬的平衡。 10.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①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②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③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它表现为:①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②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③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④国务腕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1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特别注意两点:首先是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其次是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在管理学界,对需要层次论的争论非常多,这些大都以批评为主,但需要层次理论在人类行为规律及其激励研究方面是有着重要贡献的。这主要表现在:(1)它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根本性作用和层次结构;(2)它探讨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3)简单实用。同时.需要层次论也对我们有启示:首先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措施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励作用。其次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措施。人的需要本来就是多层次的,满足需要的手段当然也就是多种多样的,高层次的需要尤其如此。 1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73 一般可以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1)形成阶段。群体建立之初,因此群体形成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工作计划;明确群体内部的责权关系,分工设岗;创造群体成员相互熟悉和接近的机会:初步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和信息沟通网络。(2)磨合阶段。随着工作的逐步展开,成员问的接触日益频繁。群体内部会出现大量成员闻工作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因此群体磨合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进一步补充、细化和明确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岗位的责权关系;鼓励合理化建议;适当调整机构。(3)成长阶段。一经过磨合期鼯,群体内部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逐步协调。合作意识得到强化,制度基本健全合理,内耗夫幅度降低,进一步完善沟通网络,加强沟通,特别是上下级的沟通;注意研究成员的需要结构,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4)成熟阶段。经过成长阶段,群体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基本完善,每个成员已经找到了合乎自己能力和兴趣的位置,成员的相互配合日益熟练,群体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形成并稳定群体的工作方式与风格;注意成员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和成员个人的成长;强化评估机制;寻求新的兴奋点。 1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答:具体来说,提高领导者素养的基本途径有三条:1.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养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全面提高领导素养都要依靠教育。教育共有六种基本方式:(1)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2)有组织的社会教育,也就是权威的社会教化;(3)自由的社会熏陶,即自然发的教育性影响;(4)有期待的家庭教育;(5)有意识的自我教育;(6)补充性的大众化教育?也就是培训。2.实践锻炼。领导者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是素养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领导活动不是抽象的理论研究,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具体问题,这种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只有在领导活动的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提高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口头或文字表达能力等;实施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决策、组织、指挥等管理活动,以提高综合管理和灵活应变能力等。3.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炼过程,是在自我要求、自我推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进行的品格锻炼、,精神锤炼和才干提高的综合性过程。这是一种内向和内省的方法,完全依靠人的自觉性,依靠原来就具 有的一定程度的领导素养,而后才有可能提高。 14.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1)“弹钢琴”艺术。首先,“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善于处理好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全力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防治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其次,“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注意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善于做好协调平衡工作,使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2)善于用人艺术。“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就必须掌握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有:①扬长避短原则。②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③诚信不疑原则。④明责授权原则。⑤用养并重原则。(3)运用时间艺术。首先,领导者要科学地安排好时间。其次,要善于节约时间。 15.论述2l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21世纪是个非常时期,非常的时期需要非常的:领导素质和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学的研究者们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对领导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和建议,形成了一些带有共性的准则,作为行政组织领导者,认真尝试去遵守这些准则,会对工作有一定的帮助。第一,胸有全球化战略。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21世纪领导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将促进人类走向全球化和多极世界。这就要求领导者既要懂科学又要有远见,善于抓战略和善于学习,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胸有全球化战略。 第二,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这里的平衡主要是不仅要具有应付变化,适应变化的平衡艺术,而且更要求有求变防变的意识,且具备在干变万化中求得平衡的艺术,以便使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建立学习型组织。在现代社会,组织创新能力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组织领导能使自身的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根本保证。第四,以人为本,善待下属。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也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阍题:(1)真正关心员工,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2)尊重员工,给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3)善于分权、授权,相信员工的能力;(4})奖惩要及时,真正实现奖优罚劣;(5)一视同仁,不要对员工存有不必要的人为主观偏见;(6)善于倾听下属的呼声,并做到及时反馈;(7)敢于为下属承担工作责任,使下属敢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潜能;(8)善于沟通,作风民主。 16.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要实现决策科学化:1、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现代化的组织决策系统是由以决断子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参谋、监控子系统为支持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决策系统,应做到:(1)合理设置各子系统。(2)充实参谋咨询机构和信息工作机构。2、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程序原则。(4)可行性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3、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决策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决策的水平,提高决策人员素质是决策系统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1)要加强决策者集体的班子建设。(2)提高参谋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3)提高信息人员的素质。 73 17.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决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组织决策的过程:在决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目标民主化和决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要实现决策民主化:1、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2、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加强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在高层次上民主化的体现,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1)保证参谋机构的相对独立性。(2)在咨询机构内形成民主气氛,鼓励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3)参谋咨询人员要准确定位。3、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政治生活透明就是政务公开、政治民主。(1)建立重大问题的通报制度。(2)强化对决策的新闻舆论监督。(3)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意识水平。 18.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要实现决策法制化:1、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特别是要理顺同级政权机关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这三个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理顺这三者的权限、范围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党组织对决策工作的领导,又要保证人大的最高决策权,以及保证和发挥政府在决策中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具体措施有:(1)党政分开。(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2、决策程序法制化。决策程序法制化,就是将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程序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旨在防止少数决策者草率行事、滥用职权,或有意把一些方案不经过审议而出台的行为。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1)调查程序。(2)方案设计程序。(3)可行性论证程序。(4)社会交流程序。(5)决策合法化程序。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1)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2)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既保护他们言论、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报复。 19.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1)目标因素。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目标追求,是导致冲突最内在的原因。(2)资源因素。群体为实现目标需要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员、原材料、能源、空间场地等等。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对于资源的争夺,势必成为各种冲突的根本原因。只要资源匮乏存在,分配中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3)责权因素。责权因素是最典型的造成冲突的主观因素。责权因素引起冲突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1)责权不清。(2)权力不均。(3)责权逆转。(4)信息沟通因素。有相当数目的冲突是由误解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或错误信息的误导,是误解的直接原因。(5)结构因素。群体结构方面的因素与冲突有一定关系。群体规模越大,发生各种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20.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主要策略包括:(1)谈判。这是最常用、最便当的方式,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总比两败俱伤的争斗更可取。谈判实质上是一种交易,一方先提出建议和要求,另一方作出评估和反应,反之亦然,直至达成协议。(2)设置超级目标。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3)第三方介入。在矛盾陷人僵持局面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第三方可以充当调停者、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调停者的作用是使双方脱离直接冲突的危险,稳定双方的情绪,开辟对话渠道。协调者的使命是进一步斡旋,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传递信息,促使矛盾化解。仲裁者的作用类似法官,以判定是非的方式强制性地压制矛盾,但这种做法要求仲裁者具有较高的权威,所以都是行政组织的上级领导部门承担此任务。(4)结构调整。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实行调整,把在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调离或者撤换。另一种办法是机构重组,对人员、职责、资源等重新配置;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让冲突各方归并到其属下由其协调管理。 2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引起冲突的策略主要有:(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比如将总体目标分嚣, 并且拉开收入分配的档次,奖勤罚懒,尤其是大力表彰好的,严厉惩治差的,赏罚分明。(2)选派开明的领导者。减少压制不同意见和窒息新思想的可能性,为来自下级的批评建议提供渠道,为大胆创新提供条件。(3)开辟多种信息渠遗。信息的闭塞极容易造成人的思想僵化。(4)结构调整。这一策略既可以减少冲突,也以引起冲突。比如在人事结构中调入一些敢讲话的人和思想活跃的人,或者是将原有人员重新编组,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人员关系、新的行为方式,必然会对旧有的观念、关系、行为方式形成挑战。工作任务、职能的调整,同样会带来群体结构上的震荡,新的利益机制必然会引发新的冲突,而一定程度的冲突正是管理者所期望的。 22.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1)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2)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3)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4)组织沟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5)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23.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1)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①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②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③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④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⑤知觉选择性。(2)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①空间距离(地域因素)所引起的障碍;②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③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3)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①语言障碍;②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73 24.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答: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为了实现有效沟通,在心理素质方面,应着重于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良好的心理习惯、民主的管理作风和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改变优化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提高。另外,建立健康的人格,塑造高尚的品格等皆有助于提高沟通水平。提高一下几个方面:(1)思维能力。 (2)记忆能力。 (3)良好的心理习惯。 (5)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用语言文字不仅能提高沟通效果,而且能够改善人际关系,消除不必要误会、矛盾和隔阂。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据研究估计,人在聆听10分钟的谈话时,大约仅有25%的效率。因此,克服不良聆听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实沟通中,改变不良的沟通方法,全神贯注地聆听对方讲话,以达到沟通的效果。4.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有效沟通是一门技巧,在沟通时要注意下列问题:(1)选择适当的地点,这要根据交谈的内容来确定。(2)选择适当的时机。(3)沟通一定要有安排和计划,也要遵循一定的程序。(4)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5)沟通的主题内容要明确,不要把话题扯得很远。 25.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行政组织学习的主要障碍:(1)组织结构缺陷;(2)盲目;(3)舍本逐末;(4)辅助设施不足;(5)缺乏合作;(6)传播失效;(7)反馈失误:(8)组织记忆丧失。行政组织学习的改进:(1)创新理念,推进行政组织学习。积极构造学习型政府的共同愿景;(2)突破官僚制,创新行政组织结构;(3)促进行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利于学习的机制;(4)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和’有效的信息系统;(5)促进行政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6)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7)领导者的新角色;(8)强调知识管理。 2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 第一,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系国家公器,其建立、运作的目的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所需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由于行政组织运作的领域是权力领域,行政组织及其人员都或大或小地执掌着公共权力。因而,以公仆精神来统率行政组织,使行政组织及其人员以“权为民所用”的态度来行使权力,是行政组织能够坚持宗旨、实现使命的前提和保障。行政组织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遵行“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理念,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在现代社会,行政效率应当成为行政文化的价值核心之一。效率观念的具体指向是强调行政行为的高效化和科学化,把对行政效率的追求作为目标,排除非理性、非科学因素的干扰,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管理,突出行政人员的知识化、专业化,注重科学、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取和积累。 第三,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是人民的代理人,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工具。虽然由于现代行政事务的复杂性,我们实施的是代议民主,但是行政组织并不能以专业化来抵制行政领域的民主。反过来,行政组织要通过行政民主的实施,来保证人民群众来充分的表达利益、行使权力和保护权利。为此,行政组织要坚持公民导向的组织文化,以公民的需求为行政活动的起点,以公民满意为行政活动的落脚点,让公民参与和监督贯彻行政活动的全过程。 第四,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法治的意义不仅在于行政组织将法律法规的执行作为其履行职责的工具,更在于以法为据,通过法律来保障行政组织不至于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法洽型行政组织文化要求行政组织建立崇尚宪法的氛围,尊重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接受政府的限制,遵守行政规定,追求法律法规和行政制度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 27.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首先,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次,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从绩效评估对行政组织自身管理及组织目标实现的角度看,绩效评估具有以下几项功能:第一,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第二,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第三,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73 28.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答: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1)要从立法上确立绩效管理的地位,保证绩效管理成为行政组织管理的基本环节,促使各级各类行政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工作,以提高组织管理水平。(2)从法律上树立绩效管理的权威性,绩效管理机构在政府中应具有相应的地位,享有调查、评估政府有关活动的权利,不受任何行政、公共组织或个人的干扰;评估结论能够得到有效传递和反馈,并切实用于改进政府公共管理;评估活动能引起公众的关注,有充分的可信度和透明度。(3)颁布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规范,对公共管理过程哪些项目应该进行评估、开展什么形式的评估、评估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做出详细规定,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绩效管理纳入行政组织日常管理范畴。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评选活动的开展,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出本机关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绩效的因素,从而发现改进行政组织工作、提高其绩效水平。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是推进评估事业发展的关键。政府管理部门内部的评估机构主要是负责协调公共项目的管理,通过对公共项目实施的检查、回顾和总结,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改进未来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4、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改善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引入公民参与机制。对行政组织绩效评判的最好选择是赋予公共服务对象参与权。行政组织绩效管理本身就蕴涵着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其绩效就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服务对象的需要为导向,树立公民取向的绩效观。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积极利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成果,不断探索行政组织管理的新形式、新制度、新方法,将会给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提高源源不断的契机。 29.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答:1、组织诊断。组织诊断就是依据和运用科学方法,对组织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界定的过程。当组织变得没有活力、效率低下时,组织管理者就应该研究和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一般着眼于四个层面的问题:(1)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组织诊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常用的组织诊断的方法有:(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2、变革方案的制定。变革方案的制定就是在组织诊断的基础上制定组织变革的行动方案。变革方案确定了组织变革的框架、目标、步骤、途径,是实施组织变革的重要依据。变革方案内容主要涉及:(1)变革目标的选择;(2)变革重点的确定;(3)变革的战略与方法;(4)变革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及防范措施;(5)变革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等。组织变革方案制定的关键在于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政治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3、组织变革的实施。组织变革的实施就是将组织变革的方案或计划付诸行动。组织变革实施的关键点在于:(1)选择适当的变革时机;(2) 选择适当的变革途径;(3) 选择适当的变革规模;(4) 营造良好的变革气氛。4、组织变革的评估。组织变革的评估就是对组织变革的绩效和影响进行分析与论证,总结成效与经验,以作为延续或终止变革的依据。 30.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答:1、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简单来说就是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它包括划分和合并新的部门,协调各部门工作,调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权力下放等等。通过改革组织结构来实现组织变革的方法比较直接,见效快,常常可以使组织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组织结构内部环境影响组织效率时,就应考虑以结构为中心的变革。2、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的核心就是通过开发、引进先进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组织的技术含量,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挖掘潜力,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方法。3、以组织成员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中的核心要素是人,管理的中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同样,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是组织变革的关键所在。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正是通过改变人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改变人的态度、行为、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激发人的动机,提高组织效能之目的。心理学家烈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给予精辟的分析,他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再冻结”三个阶段。4、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一个组织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且也要主动地采取措施,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改变环境条件,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组织变革除了改革组织结构、人员、技术以外,还应重视创造新的环境,例如,开辟新的市场,加强与外界的信息联系,与外部建立良好的关系等等。5、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就是从组织与环境适应和整体系统的立场,对组织的结构系统、技术系统、价值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管理系统进行变革,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要求既要考虑到局部、各环节,又要从组织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系统变革也意味着组织变革的措施要成龙配套、系统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实施较为完全、彻底的变革,才能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促进组织的发展。 31.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答;组织变革的阻力:1、心理上的抵制;(l)不安全感;(2)心理平衡的破坏;(3)权力或地位的丧失感;(4)人际关系紧张。2、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经济原因所造成的抵制主要是人们对经济来源和经济收入的担心。3、组织本身的阻力;组织从其本身来说是保守的。由于种种的原因,组织也不同程度地抵制变革。一般来说,组织中抵制变革的原因主要有:(1)结构惯性;(2)群体惯性;(3)对专业知识的威胁;(4)对已有的权力关系的威胁;(5)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4、社会的原因;一个组织不可能与社会环境隔绝,社会力量的干预,社会舆论、社会风气、传统文化、落后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及政治气候都可能干扰组织变革的进行,阻碍组织变革。组织变革阻力的消除:(1)采取参与变革的策略;(2)加强对变革的认同;(3)利用群体的动力;(4)力场分析。 73 32.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答:1、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其竞争优势、核心资源、管理方式、组织形态、工作伦理等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调整组织的目标战略、职能重点、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特别是如何强化行政组织的知识管理,都是行政组织面临的新的挑战。2、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社会。现代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巨大冲击和影响的力量。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逐渐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建构于信息科技之上的新型社会形态也正在浮现。3、民主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发展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从总体来看,民主化运动成为一项全球化的运动。在今天,民主的观念和价值已经超越了政治领域,而渗透和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参与民主,正在把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4、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是影响我们这个时代另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全球化反映了这个时代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即在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世界正被塑造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共同分享的社会空间;全球化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和自治的观念提出了挑战,政治权力被重新的分配和界定;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许多的问题,如贫困问题、环境问题、对民主的威胁问题、民族认同问题等等。 33.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答:1、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荡和复杂。知识经济、网络社会、全球化、民主政治的发展等等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秩序。因此,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的环境变得更为动荡和复杂。如何解决巨大的不确定和复杂性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议题,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则成为组织管理者的核心能力。2、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考虑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价值,而知识管理则是组织促进组织核心竞争力与永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管理并非单指建立新部门、聘任新的人力资源,而是使组织内部的成员充分体认知识产生、分享与应用的重要性,使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知识得到有效管理。3、战略性管理的重要。面对更加动荡的环境,发展战略性管理则成为组织管理的另外一个趋向。战略性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更好的”战略性计划,而是在组织中将战略性变革扩大到变成与管理本身同义的方法。4、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型态与治理型态。随着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科技运用于行政组织的管理,利用科技改革政府,建立“电子化政府”已经成为各国的一个普遍趋势。科技应用,正在促进公共服务型态的转移,甚至于治理型态的变化。5、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当代世界和社会的许多问题,是按照等级原则建立的组织结构所无法解决的。传统的组织形式正在腐化,在许多领域,人们在创造不同的能够替代这种机械式组织的新形式,人们也赋予其不同的称号,如有机式组织、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无缝隙组织、学习型组织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这种组织与传统的组织相比,更为开放,更富有弹性,更为灵活。 7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