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如何理解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你将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家开放大学)《如何理解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你将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如何理解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你将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材料分析题(80 分)‎ 医务工作者展现了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普通人可以通过自我隔离把客观风险与主观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医务工作者则选择了“逆行”。当很多人在家中安全隔离时,大批白衣天使却走出家门,坚守工作岗位,用生命守护生命。疫情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风险更高,工作环节更复杂,工作强度更大。面对这些严峻考验,医务工作者不负人民重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真正内涵。‎ (1) 请回答:什么是价值和人生价值?如何理解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你将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答案:‎ 人的价值 ‎  ⑴含义:人的价值,就是指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  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物。其它存在物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而不能作为主体。人则不然,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人作为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社会;个人既认识他人又以自我为认知对象,既满足自我又满足他人。人的这种二重性规定了人的价值的二重性。‎ ‎  ⑵人的价值的二重性:‎ ‎  ①人的二重性规定了人的价值的二重性,于是也就有了两种意义上的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两种意义上的价值主体是指:个人作为价值主体,一方面表现在他是自我的主体,具有要求自我满足自我需要的特性;另一方面他又是社会的主体,他具有要求他人或社会满足自我需要的特性。两种意义上的价值客体是指:个人作为价值客体,一方面他要用自我的实践活动去满足自我、完善自我;另一方面他也要通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去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 ‎  ②人的价值的二重性,具体地表现为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当个人是主体,他人、群体、社会作为客体时,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就是人的自我价值;当他人、群体、社会作为主体,而个人作为客体时,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就是人的社会价值。‎ ‎  ⑶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第一,二者相互区别。就人的社会价值而言,其核心是 个人对社会、他人的责任和奉献。这时个人是价值的客体,作为物质生产者具有社会物质价值,作为精神生产者具有社会精神价值,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员具有综合价值。就个人自我价值而言,其核心是社会、他人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这时个人是价值的主体,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己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及其综合需要。‎ ‎  第二,二者相互制约。由于个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因此,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表现。一方面,没有个人便无社会,所以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不排斥个人的自我价值,并不排斥个人的获取、享受和消费;另一方面,没有社会也无个人,所以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及其满足又是社会性的,个人的自我评价,归根到底要以个人的社会价值为根据。‎ ‎  2、人生价值观 ‎  ⑴含义: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有无、大小、意义和目的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人生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指生活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依据某种世界观和个人生活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意义、理想、目的、态度等的根本看法和信念,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能动反映。它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 化而变化。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即使同一社会、同一阶级的人,由于个人生活目的、条件、实践的不同,其人生价值观也会不同。‎ ‎  ⑵分类:在当今世界,有两种主要的又相对立的人生价值观,这就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无产阶级价值观。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是极端的个人利己主义。这种价值观以自私为最高原则,以满足个人需要为最高价值,把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和恣意享乐作为人生高于一切的目的,把他人和社会都看作实现自我的手段。无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无产阶级价值观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和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本质特征。无产阶级价值观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是当代人类最进步的价值观。‎ ‎  ⑶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①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  ②在当代,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  [提示]‎ ‎  ⑴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认为:第一,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不应是个体的、主观的、多元的,而应是社会的、客观的、‎ 一元的。应超越个人和阶级等主观界限,以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的统一作为评价的标准。第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的价值的实质和核心,也是评价人的价值的主要尺度。运用这一尺度评价人的价值,就是看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人是通过对于社会的奉献去显示自己人生的意义的,是通过实现自己的工具性价值而实现自己的主体性价值的。为社会奉献,为人类造福,不仅不是同自我的完善互不相容的,而且恰恰是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第三,社会的尺度同时也是历史的尺度,评价人的价值必须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人的价值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的价值评价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只有与人类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相一致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最客观、最公正地检验个人的价值,只有站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的历史价值。‎ ‎  ⑵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它是权利与义务,享受与奉献,索取与创造的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既包含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又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者是对立的统一。首先,二者密切联系。社会关心个人,个人积极贡献于社会,个人与社会水乳交融。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保证,为 满足个人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质、精神条件;个人也必须努力对社会尽责,尽可能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造福。一个人如果完全脱离社会不为社会做任何奉献,一味强调社会、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强调个人需要的满足,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实现的。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享受不讲创造或者相反,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理解。其次,二者也有不一致、相矛盾的方面。当个人与社会发生矛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不能兼得的时候,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张牺牲个人利益保全社会利益。这种牺牲既是道德要求又是人本质的必然要求,从总体来看这种牺牲又带有局部性、个体性和暂时性。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有时牺牲个人暂时利益,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个人的长远利益。可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片面地夸大自我价值否定社会价值,就会导致私欲膨胀和极端的个人利己主义;片面夸大社会价值否定自我价值,不仅会严重挫伤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最终也会危害整个社会利益。‎ ‎  3、人生价值的实现 ‎  不论是人的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都存在一个由潜在变为现实的问题。一个人的价值由潜在变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的。‎ ‎  首先,从客观条件来看,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的 发展。先进的社会制度,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形式;社会飞快的发展速度,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更多的机遇。‎ ‎  其次,从主观条件来看,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主观素质有密切关系。如,为国家、民族、社会利益、人民利益献身的人生抱负;不怕挫折、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忠于职守、公而忘私的正直为人;博学多才、一专多能的工作技能;稳定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等,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  最后,实现个人价值的惟一的途径是勇于参加社会实践。只有勇于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表现出为社会所作的奉献及其大小,才能使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在的表现而被社会所承认。社会的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要的变化,新的实践形式层出不穷。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究竟以什么样的实践形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比较复杂的,应当因人而异。例如,具有高知识、高技术的个人,可以通过选择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实践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文化技术水平低的个人,既可以通过选择劳动密集型的实践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可以通过再学习、再提高、更换社会角色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  总之,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当前,就是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