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
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黄金时期: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3)调整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适当减小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 [概念阐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而带来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评价 ①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福利国家”的利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刺激国内消费,但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3)作用 ①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②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4.“新经济”的出现 (1)背景:二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问世。 (3)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教材断点补遗] 撒切尔夫人改革 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20世纪90年代,英国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这种“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图示构史]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四大新变化 主题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史料一 ①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20世纪60年代,②法国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解读 史料一体现了英法美三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解读时注意总结三国措施的特点。由划线①②处可知西方国家通过国有化、大规模投资科研和教育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史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③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 ,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解读 史料二表明了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背景和形式,阅读时注意抓住开头第一句话分析其背景,从法律文件中归纳其措施。③处体现了英国建立福利国家是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 史料三 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④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解读 史料三强调了二战后美国第三产业兴起的状况。④处体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传统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 史料运用 1.依据上述三则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答案 ①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②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2.依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党福利政策有何作用。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应该扮演哪些角色? 答案 作用: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角色:福利制度的制定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丙卷)T40,现代西方福利制度 例题 (2015·海南单科·20)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 ) 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试题立意] 从本题的时间可知,实际上是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但是本题很明显的意图是隐性考查,要求考生根据时间进行判断该题考查的内容属于什么时期。 [思路点拨] ①审题干,找题眼:从题干中给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及法国和美国的比较,可以看出其考查的内容。 ②看关键,排错误:法国和美国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充分的国家,因此两国的经济结构无根本差异,故A项错误;欧洲因为二战,经济残破,并不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其衰落才初露端倪,故B项错误;经济一体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③联所学,定答案:根据材料中工业设备的使用年限及“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说明当时美国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法国,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故C项正确。 答案 C [答题感悟] 注意全国卷试题的“隐性”考查 众所周知,全国卷试题弯子多,它不纯粹是对知识的考查,更是对能力的考查,通过设置许多“陷阱”,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其中“隐性”考查就是其中的一种。 所谓“隐性”考查就是本来想考查某一方面的知识,但是题干并没有直接呈现出来,它往往是通过一个侧面透露部分信息,让考生根据这个信息进行判断、定位。如上题,本来是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但是题干没有明确给出,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福利制度这种信息也没有,仔细审查一下,它给了时间,通过时间,很容易识破命题人的意图。 1.(2016·海南单科·23)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1950年 1970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 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 A 解析 从表格中美国的服务业由55.1到64.7,日本由42.3到48.4,德国由39.6到45.0,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均对各国经济发展有贡献,故A项正确;美国的农业由7.2到2.9,日本由26.0到3.6,德国由10.7到3.3,说明各国农业所占比重下降,因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些国家经济总值飞速增加,无法说明农业衰退,故B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不符,故C项错误;由表格中德国的工业由49.7到51.7,比第三产业45.0要高,与工业发展滞后不符,故D项错误。 2.(2014·海南单科·2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其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项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拆除,故D项错误。 3.(2013·安徽文综·21)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答案 A 解析 “新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一般指1945~1969年,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美国政府的对策是减少政府的干预,故A项正确,D项错误。 4.(2012·福建文综·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和公 共机关法人 金融 机关 其他国 内法人 法人 外国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政府解散财阀,政府和公共机关在资本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A错误,符合题意,从外国法人所占比例可以看出B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从金融机关所占份额一直上升可知C也正确,不符合题意。个人持股从61.3降低到40.1,逐渐减少,D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 5.(2015·广东文综,节选)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 答案 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美国企图称霸全球。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以及现代化理论内容的发展角度回答。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6·四川高三“卷中卷”大联考)1952年,联邦德国国会通过了《企业管理法》,把企业代表会体制扩展到所有企业中,规定监事会中的1/3席位属于劳方,董事会中不再设立劳动经理。这一法律( ) A.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大了企业民主管理力度 C.保障了工人的根本利益 D.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联邦德国颁布法律规范企业管理,不能体现出强化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监事会中的1/3席位属于劳方”利于劳动者参与企业管理,体现民主的特点,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不可能保障工人的根本利益,故C项错误;法律推动企业民主化管理,有利于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故D项错误。 2.1973~198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从3.9%提升到5%。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 B.中美关系改善促使对外贸易发展 C.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D.“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1973~198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从3.9%提升到5%”说明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所占比重的提升要么是因为国内生产的发展,要么是因为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方面1973~1980年期间我国因为“文化大革命” 导致生产发展停滞,国际方面这一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滞胀”阶段,故A项正确。 3.(2016·鄂尔多斯一模)在福特和卡特总统的关注下,美国国会于1975年通过了《能源政策与节约法》,确定了平均的燃油经济性标准,要求10年内将油耗标准由13.5英里每加仑提高到27.5英里每加仑。这一法案的通过说明( ) A.环保政策得到总统的支持 B.改变经济形势的现实需要 C.美国在“冷战”格局中处守势 D.打击苏联石油出口的手段 答案 B 解析 与环保没有太大关系,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所以才有《能源政策与节约法》出台,故B项正确;材料与“冷战”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石油危机是中东国家发起的,不是苏联,故D项错误。 4.(2016·桂林、崇左一模)1960年,日本新上台的首相池田勇人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定下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人均GDP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实际达到11.6%和11.5%。这反映出战后日本( ) A.统制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 B.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成功 C.存在“泡沫经济”的巨大风险 D.强化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答案 B 解析 统制经济体制是二战时推行,与材料中战后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首相池田勇人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定下目标”表明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率实际达到11.6%和11.5%”说明其成功,故B项正确;材料中“196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实际达到11.6%和11.5%”表明快速增长,而非“泡沫经济”,故C项错误;强化了市场机制,与材料中“首相池田勇人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定下目标”不符,故D项错误。 5.(2017·大连质检)1981年,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撒切尔夫人则主张,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让市场在更大的领域与程度上主导英国经济转型。据此可知,两人都强调( ) A.加强政府干预,促进经济转型 B.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发行 C.恢复自由放任,激发市场活力 D.限制政府权力,发挥市场作用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张减少政府干预,故A项错误;同理,且材料中未提及财政、货币调节经济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主张减少政府干预,而非不干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让市场在更大的领域与程度上主导英国经济转型”强调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故D项正确。 6.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造成该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增长率 -0.3 1.9 -2.5 3.6 6.8 3.4 2.8 3.4 4.6 3.0 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大力发展“新经济” D.激发自由企业市场活力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激发自由企业市场活力,故B项错误,D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美国才大力发展“新经济”,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7.(2017·喀什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福利国家政策包含如下内容:提供教育、医疗、托儿所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这些政策旨在( ) A.掠夺高收入阶层 B.提高下层人民生产积极性 C.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D.提供人们向上进阶的可能 答案 D 解析 国家进行福利制度的建设,提供教育、医疗、托儿所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其目的并非旨在掠夺高收入阶层,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会降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提高,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而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福利国家相当于“一张安全网和一个梯子,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此处福利国家即提供了一个梯子,一个向上进阶的可能,故D项正确。 8.“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 A.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 B.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 C.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 D.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 答案 D 解析 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后,英美等国采取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是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与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是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反映的内容,故D项正确。 9.(2016·安徽江南十校一模)下表是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该表反映出( ) 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 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C.经济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 A 解析 表格中显示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体现出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没有阻碍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对比的信息,故D项错误。 10.(2016·德州一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0%,伊斯兰国家仅为10%,甚至更少。据此,正确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 B.性别平等程度与工业化进程相关 C.宗教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 D.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高于伊斯兰国家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不能说明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故A项错误;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0%,伊斯兰国家仅为10%,甚至更少”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性别平等程度与工业化进程相关,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宗教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且该说法有误,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女性就业人数,不能由此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高于伊斯兰国家,故D项错误。 11.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答案 C 解析 世界经济多极化指的是世界出现多个经济中心,从上面图表中反映不出多个经济中心,故A项错误;从图表中得出低收入国家本国经济中工业比重上升,但不能得出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故B项错误;发达国家在20世纪后半期,在国民经济中,工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12.历史研究不仅需要挖掘史料,而且需要通过对史料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合理推断。根据1820年至1979年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表(单位%)推断,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入( ) 阶段 平均失业率 消费者物价的年平均增长率 1820~1870年 — 0.2 1870~1913年 4.5 0.4 1920~1938年 ① ② 1950~1973年 3.0 4.1 1973~1979年 4.1 ③ A.7.3 9.5 -0.7 B.-0.7 9.5 7.3 C.7.3 -0.7 9.5 D.9.5 7.3 -0.7 答案 C 解析 1920~1938年之间发生了经济大危机,平均失业率必然高于前后两个时期,排除-0.7所在的B项;因为当时的经济危机,工农业的普遍减产,失业率急剧上升,就业率下降,消费者收入锐减,物价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0.7比较符合题意,排除A项和D项;1973年以后进入“滞胀”时期,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物价上涨,9.5比较合理,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儿童的地位与命运,是一个民族地位与命运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1927年~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 材料二 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在16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是儿童的最佳照顾者,儿童问题是个人私事,儿童照顾主要是家庭责任和父母的义务”……然而伴随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失业率增加,城乡差距加大,贫困人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传统的儿童救助工作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此时,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第一部涉及英国儿童权利保护立法为《大宪章》。而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的法律则为1889年颁布的《儿童法案》,此后截止到2011年,英国共通过40余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庞媛媛《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背景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答案 (1)中国:受西方影响;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政府和民间力量合作;直接救助和长远培养相结合。 英国:建立早且比较完备;主体由家庭变为政府;政策制定走向法制化。 (2)相似: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政治:民主政治进步;政府重视。 思想: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启示:政府应关注民生;福利政策应该制度化、法制化。 解析 (1)第一小问中国,根据材料“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得出受西方影响,根据“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得出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根据“实行……福利救助”“确立了……儿童培养方向”得出直接救助和长远培养相结合,根据“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得出政府和民间力量合作;第二小问英国,根据“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得出建立早且比较完备,根据“儿童照顾主要是家庭责任和父母的义务”“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得出主体由家庭变为政府,根据“截止到2011年……全面立体的法律体系”得出制定走向法制化。 (2)第一小问相似,从政治上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府的重视,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思想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第二小问启示,从政府关注、福利政策法制化等方面来回答。 14.(2016·呼和浩特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后,在整个19世纪,大约每隔10年周期地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缩短到大约每隔7~8年爆发一次。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统计。 时间 国家 4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美国 1次 2次 2次 1次 1次 日本 — 2次 2次 2次 1次 联邦德国 — 2次 2次 2次 1次 法国 — 2次 1次 1次 1次 英国 — 2次 2次 2次 2次 与二战前相比较,表格中二战后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并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 特点:危机频繁、周期缩短。 原因:是由于战后政府加强了对于经济的干预。每当经济危机爆发时或将要爆发时,各国政府就采取措施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暂时地缓和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危机不能充分展开。这些措施,从短期来看,有时固然能够延缓危机的到来或减轻危机的严重程度;但从长期来看,却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能力,加剧了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为下一轮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解析 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文字和表格信息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频率较19世纪更加频繁;第二小问原因,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了对于经济的干预力度;强调投资和消费对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过分的行政干预刺激反而加剧了社会生产过剩,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创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