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热点复习海绵城市专题
海绵城市专题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①缓解城市缺水 ②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③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④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⑤缓解城市内涝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建筑雨水利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A.调节地表径流 B.调节水汽输送 C.增加大气降水 D.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 读图,回答3~5题。 甲图 乙图 3.乙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甲图中哪些环节引起的 ①a 增加 ②b 减少 ③c 增加 ④d 减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上述水循环环节的改变还让城市容易发生内涝,据统计2012年我国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有关城市内涝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增加 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 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 ④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读图,完成6~7题。 6.4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7.“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 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④缓解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华北平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的平衡,下表为华北平原某些城市采用地下水数量统计,读表,完成8~9题。 8.根据表中的数据显示,上述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土壤盐渍化 B.海水入侵 C.出现地下漏斗区 D.水循环遭到破坏 9.为防止表中所示生态问题的进—步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立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 ②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 ③规划地下水禁采区 ④跨流域调水 ⑤“海绵城市”建设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综合题 10.2015年10月5日,广州市白云区环洲五路上,一辆轿车淹在水里。当日,受台风“彩虹”外围环流影响,广州大部地区出现持续暴雨,部分街道出现“水浸街”。 材料一:雨后街道积水景观图 图(1) 材料二: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降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 图(2) 材料三:鹿特丹水广场图 图(3) 该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水广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洪系统。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水池布成一张循环网络,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入小水池。雨水不仅能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从热岛效应的角度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 (2)、根据图(2),判断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泥土方砖地的多少倍?根据图(1)、图(2),并结合实际分析北京出现内涝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鹿特丹水广场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请你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 1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种“生态治水”的新方式,突破了“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有助于防止城市内涝。 材料二:传统模式“快排”与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对比” (1) 分析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 (2)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建筑雨水利用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作用不大,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大量的热量引起的。 2.答案:A 解析:建筑雨水利用”减少了地表径流。 3.答案:A 解析:乙图中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时间提前,主要是自然状态下容易下渗,且地表植被具有含蓄水源,减缓地表径流的作用。所以,乙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甲图中的地表径流(a)增加和下渗(b)减少引起得。 4.答案:B 解析:城市内涝与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无关,且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的蒸发比自然状态更旺盛。 5.答案:A 解析: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 出来。所以绿地的位置应该较低,为下凹绿地。 6.答案:A 解析:a图中既有绿化带又有排水设施,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7.答案:C 解析:“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缓解城市内涝。 8.答案:C 解析:超采地下水容易出现地下漏斗区。 9.答案:D 解析:为防止表中所示生态问题的进—步恶化,可采取节流和开源两种措施。节流措施:建立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规划地下水禁采区;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开源措施:跨流域调水和“海绵城市”建设。 10.答案:(1)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和地表的硬化,使城市成为“热岛”,促使空气对流上升;城市上空多降水所需的凝结核;城市增加地表空气运动摩擦力,使降水系统停留时间延长。 (2)7~8倍 该季节北京降水过于集中;北京地势低平,三面环山的地形和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气流抬升运动。城市建筑使绿地(裸地)减少,造成降雨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集聚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泄下渗的地下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城市雨涝的形成。 (3)该水广场能遵循水循环原理,降低对洪水的滞洪和泄洪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发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措施;加强政府在灾害面前的管理和应急能力;加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加强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11.答案:(1)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储存和渗透,减少了地表径流。 (2)“海绵城市”建设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加强蓄水能力,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现象,是“生态治水”的新方式。 解析:(1)主要从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方面分析。 (2)从缓解城市内涝和雨水资源化利用两个方向分析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