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57
第29讲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地域文化与人口 文化背景与人口 中国文化与人口 【基础梳理】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 是指人们变更_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分类 地理范围 国际 迁移 概念: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 形式 ______性移民 ______工人流动 ________定居 国内 迁移 概念: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 形式 国家有______的迁移 ______迁移 迁移方向 从农村→农村 从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______上和发展中国家____人口迁移的________类型 从城市→农村 从城市→城市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生态 环境因素 气候 土壤 水源 地形 资源 → 自然环境比较______、资源丰富→人口______ 环境______、自然灾害→人口______ 经济 因素 影响人口 迁入率、迁出率 经济发达:迁入率较______ 经济落后:迁出率较______ 影响人口空间分布 社会经济的发展 ______化的推进 吸引了大量人口 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 ______的大规模开发 政治 因素 经济政策或人口政策 限制或鼓励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______性 战争 对人类正常__________的巨大破坏,常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社会 文化 因素 文化教育 从文化水平低的地区,迁往教育相对______的地区 家庭和婚姻 家庭团聚 影响老人和______的迁移 婚姻 影响______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宗教信仰 如印巴分治 种族、民族文化差异 如犹太人迁移 三.地域文化与人口 地域文化与人口 外国文化与人口 婚俗 初婚年龄 发展中国家 初婚年龄_____,出生率_____ 发达国家 初婚年龄_____,出生率_____ 婚姻关系 发展中国家 较______ 发达国家 ________,会降低出生率 宗教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中国文化与人口 生育 从早婚早育到__________ 从多生多育到只生______ 职业选择 从“学而优则仕”到“__________” 安土重迁到“__________” 人口流动 【疑难突破】 一.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什么样的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 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如下左图):一是有无变更定居地。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不属于人口迁移。二是有无跨越行政区界线。如右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 A1到B2、B2到C1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三是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认为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全面分析影响因素 从作用力角度图示分析 三.人口迁移的效应——对迁出地和迁入地而言,人口迁移均会有有利和不利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迁出地 ⑴加强与外界联系 ⑵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⑶提高经济收入 ⑴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 ⑵使教育投入回报减少 ⑴ ⑴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对迁入地 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 ⑵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⑶推动城市化发展 ⑵给城市造成巨大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 四.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时期 影响因素 特点 流向 意义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行政力量束缚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 大批 迁移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较好地区 开疆拓土,加快新区发展 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计划经济体制 和 严格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 有组织 地迁移 由中东部迁往西北、东北和西南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改革开放 务工经商 流量大增 自发性迁移 中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五.民工潮的规模、方向、类型、原因及影响 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方向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 类型 主要方式 以自发流动为主 务工和经商 主要目的 主要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影响 积极影响 ⑴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⑵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 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 ⑷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 ⑸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⑹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消极影响 ⑴增加了城市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 ⑵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六.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名题例析】 例1(2010年海淀模拟)2009年9月8日,《北京日报》刊登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八大特征》这一文章,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特征:流动人口中未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夫妻二人同时在京流动者比例很高;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接近6%,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人口的平均水平;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拉力”;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阅读以上材料,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中体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有 ( ) ①土地数量和质量 ②政治中心的所在地 ③家庭和婚姻 ④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北京地区人口身体素质的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是 ( ) ①北京地区的噪声污染小 ②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快 ③北京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 ④北京地区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材料中体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有家庭和婚姻、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土地数量和质量属于自然环境因素,政治中心的所在地这一因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第2题,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社会和经济因素主要有: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和伦理道德等。其中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快,属于经济因素;北京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属于科技知识因素。其他两个选项属于自然环境因素,不属于社会和经济因素。【答案】1.C 2.B 例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2: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2)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3)材料1、2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表现为由乡村到城市。第(2)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第(3)题,材料1表现出为接受良好教育和寻求更好的经济收入而出现人口迁移趋向;材料2说明民工流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受制度因素影响。第(4)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长江三角洲、京津唐、东北等地区开放优势明显;而珠江三角洲本身产生升级,需要技术工人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从而出现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 【答案】(1)C (2)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3)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从而出现该现象。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 B.② C.③ D.⑥ 2.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 B.② C.④ D.⑤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2010江苏南通调研)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 )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 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 5.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 (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 二.综合题(14分) 6.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表示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 (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移缓解了当地________的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________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________有积极作用。 (3)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虽然积极推动了城市______的发展,但也给城市的_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基础梳理】 一.定居地 永久 外籍 国际难民 组织 自发 历史 当前 主要 二.优越 迁入 恶化 迁入 迁出 高 高 城市 区域 组织 生活秩序 发达 儿童 青年 三.小 高 大 低 稳定 不稳定 晚婚晚育 一个 全民皆商 四海为家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C 2.D 3.A【解析】经济因素是导致我国大量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伊拉克居民的外迁主要是受战争的影响;美国老年人口向南部和西部迁移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4.D【解析】仔细读图便可得出正确结论。 5.A【解析】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省人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二.综合题(14分) 【答案】(1)发达 发展中(4分)(2)人多地少(人地) 土地 自然环境(6分)(3)社会经济 环境(4分) 【解析】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早,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曾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发展迅速,同样导致了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而言,减轻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对迁入地而言,为城市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一些诸如就业、交通等问题,对迁移者而言,则会遇到工资、安全、子女入学等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