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生物夺冠七步走第六步 做好限时训练和审题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5高考生物夺冠七步走第六步 做好限时训练和审题训练

第六步 做好限时训练和审题训练 限时训练(90分钟,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 [2013·武汉模拟]在真核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相通,但是当附着有核糖体颗粒的内质网膜(粗面内质网)连接到高尔基体膜上时,内质网膜常常失去核糖体,变成光滑的、无颗粒的膜,生物学上称之为光面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膜极为相似。下列关于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进化的过程中,高尔基体可能是由内质网转变而来的 B.生物膜结构、成分相似且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为生物膜的相互转变提供了可能 C.原核生物的内质网膜主要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D.细胞膜化学成分中糖类含量较其他生物膜的高,原因可能是细胞膜的外表面含有糖蛋白,而其他生物膜没有糖蛋白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的知识。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关系可得出A选项是正确的;而生物膜中只有细胞膜参与细胞的识别、保护等功能,故只有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原核生物无内质网这一细胞器结构。 ‎ ‎[答案] C ‎2. [2013·江西三校联考]下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属于人体内环境 B.①中的氧气进入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至少有11层 C.神经递质释放后必须通过血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 D.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③一般会增多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①为肺泡,是人体的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氧气进入到组织细胞线粒体才能被利用,至少穿过11层生物膜即22层磷脂分子层;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即组织液中,就能发挥作用了,不必通过血液运输;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使组织液③增多。‎ ‎[答案] D ‎3. [2013·长沙一中月考] 在一家族中发现一种罕见的单基因(A、a)遗传病,连续三代出现患者,为了研究其遗传机理,科学家先对该家族第Ⅰ代3、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是3、4号个体均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图为该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是3号或者4号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B.7、12、14号个体均为杂合子 C.7号、14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50%‎ D.通过该家族的调查可以确定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解析] 本题以遗传系谱图为主线,考查遗传病的有关知识。因为3、4号个体未发现该病的致病基因,而7号个体患病,说明该病是3号或4号个体生殖细胞发生了显性突变,该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为前者,则7、14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XAY,为纯合子,故B错,而不管是哪种遗传方式,7、1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XAY,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在较大的群体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 A ‎4. [2013·沈阳质检]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唯一原因 B.各种变异均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生殖隔离的程度才会形成新物种 D.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析] ‎ 本题考查变异及进化的内容。人工选择也能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自然界一些多倍体的形成就没有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 C ‎5. 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递兴奋,下列有关兴奋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的膜内外电位差是零 B.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传递兴奋 C. 若某药物阻断了突触传递,那么该药物一定影响的是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或降解 ‎ D.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间传导都需要能量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内容。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的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电位差不是零;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形式穿过突触前膜;某药物阻断了突触传递,也可能阻碍递质与后膜受体的结合;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间传导都需要能量。‎ ‎[答案] D ‎6.[2013·金版原创卷] 探究性实验在设计实验前需要根据实验课题确定实验中的变量,然后对相关变量进行控制。下列对有关实验中变量的性质和控制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同的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 B.“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在控制变量时应让各组实验中光照强度相同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自变量,插条的生根状况为无关变量 D.“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实验中变量分析的有关知识,“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是实验所探究的对象,属于自变量,温度则不是实验探究的对象,属于无关变量;“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光照强度是自变量,控制变量时应该让各组实验中光照强度不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自变量,在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下插条生根的状况为因变量;“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或无氧是自变量,酒精是因变量。‎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7. (8分)下面的甲图表示菠菜的一个叶肉细胞结构和相关的代谢情况,a~f代表O2或CO2,乙图表示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为指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可表示CO2的字母是________,图中c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表示葡萄糖的去向,原因是________。‎ ‎(2)对于乙图的B点,甲图a~f中可以发生的是________。而对于乙图的AB(不含A、B两点),甲图a~f中可以发生的是________。(此小题a~f代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应过程)‎ ‎(3)在乙图的C点所示的状态时,突然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叶肉细胞中的C5含量将有所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解析] (1)叶绿体是吸收CO2,释放O2的,线粒体是吸收O2,释放CO2的,所以甲图中表示O2的是a、c、f,表示CO2的是bde。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2)在乙图中B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此时叶绿体没有从外界吸收CO2,线粒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而叶绿体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用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所以甲图a~f过程中可以发生的是c、d。(3)乙图中C点为光饱和点,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突然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C5的含量将增加。‎ ‎[答案] (除标明外,每空1分)(1)bde(2分)  不可以 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 (2)cd  cdef (2分) (3)增加 ‎8.(11分)下面两图分别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调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采取________(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 ________。‎ ‎(2)‎ 图1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如果甲、乙、丙在生态系统中表示不同的成分,则甲表示________,其能量来自于________;丙表示________。如果表示碳循环,则其中A过程代表________,B过程代表 ________。‎ ‎(3)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2中a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丁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丁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 ‎[解析] (1)可使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进行调查;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分析图1:CO2与甲之间是双箭头,甲能够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属于生产者;乙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消费者;甲、乙都有箭头指向丙,且甲、乙、丙在生态系统中表示不同的成分,所以丙属于分解者;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3)分析图2: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表示丁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 ‎[答案] (除标明外,每空1分)(1)取样器取样法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2分) (2)生产者 太阳能(光能)  分解者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3)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不是 ‎9.(10分)某些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微量的情况下,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一旦用量稍高时,就会严重地破坏植物的生命活动,导致植物死亡。据此原理,有些植物的生长调节剂可当做除草剂使用。2,4-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它在质量浓度为10 mg/L的浓度下,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具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如果把浓度升高到500~1000 mg/L,就可使一些双子叶植物叶片卷缩,茎部肿胀,叶片逐渐发黄,最后死亡。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常常把它作为双子叶植物杂草的除草剂,同时还可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 ‎(1)下图是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其中表示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 ‎(2)图中X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农作物和杂草的作用结果分别是________(促进、抑制)。因此在施用时应把浓度控制在________范围内。最佳使用浓度对应上图中的________。‎ ‎(3)近几年春末夏初,媒体中经常会出现报道农民购买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 ‎①若某农民购买的是生长调节剂类除草剂且不是假货,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你是该生产厂家的技术员,准备在一块实验田中通过实验证实该除草剂不是假货,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把某块实验田分成甲、乙、丙三块。 ‎ b.在甲块实验田中喷洒清水(或不做处理)作为对照,乙块实验田喷洒按使用说明配制的除草剂,丙块实验田喷洒按该农民的方法配制(高浓度)的除草剂。‎ c.定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假如导致作物绝产不是该除草剂的问题,请把预期的实验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解析]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如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的敏感度高。据此原理,在农业生产上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双子叶植物杂草。当生长素的浓度大于C小于G时,对于双子叶杂草来说,已经起抑制作用,对单子叶农作物来说,仍在促进生长的范围内。而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农民在使用该种除草剂时,可能因知识的缺乏,看不懂使用说明,以为浓度越高,效果越好,从而导致作物绝产。‎ ‎[答案] (每空1分,共10分)(1)乙 (2)促进、促进 C-G  F (3)①使用的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植物 ②‎ ‎10.(10分)西葫芦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果皮颜色有黄色、绿色和白色且在开花期即可分辨。果皮颜色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基因控制黄色、a控制绿色、B基因控制白色、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无活性,且B基因能抑制A和a基因的表达。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为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果皮颜色为________的植株一定为纯合子。‎ ‎(2) 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的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白色,F1自交产生的F2中有三种表现型,如果三种表现型为________,则可以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3)已知黄色西葫芦抗病性极强,因此栽培黄色西葫芦可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强度,还能保证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某育种专家想从一混合栽培各种品种的西葫芦地里,尽快获得抗病性强且稳定遗传的品种,请问他应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假设西葫芦的种皮颜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Pa、Pb、Pc控制,其中Pa控制黄色,Pb控制白色,Pc控制绿色,若PaPb×PbPc,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绿色=3∶1,则这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中考查遗传规律及育种的知识。(1)由题干信息可知,黄色果皮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绿色果皮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果皮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2)F1自交,F2有三种表现型的基因只有AaBb,故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F2的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为A_B_(白色)∶aaB_(白色)∶A_bb(黄色)∶aabb(绿色)=9∶3∶3∶1,即F2的表现型比例为12∶3∶1。(3)要尽快获取目的植株,只能选择单倍体育种。(4)PaPb×PbPc,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PaPb∶PbPc∶PbPb∶PaPc=1∶1∶1∶1,而子代的表现型只有两种,故这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满足“Pb对Pc、Pa为显性,Pc对Pa为显性”时,才符合子代3∶1的性状比。‎ ‎[答案] (除标明外,每空1分)(1)AAbb、Aabb 绿色 ‎(2) 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2分) 12∶3∶1 (2分)‎ ‎(3) 选择果皮为黄色植株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选择结黄色果皮的植株,即为目的植株(2分)‎ ‎(4)Pb对Pc、Pa为显性,Pc对Pa为显性(2分)‎ 选做题 ‎11.[选修1](15分)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现已渗透到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替代、简化、改进原有方法,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同时PCR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在各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体外复制DNA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一个循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步骤。‎ ‎(2)在图中第一个步骤中DNA双链解旋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解旋酶,解旋时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________,子链延伸阶段需要的酶是________,‎ ‎ 该酶是从一种水生耐热细菌Taq中分离到的,要将Taq细菌从其他普通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所用的培养基叫________。‎ ‎(3)如果把模板DNA的两条链用15N标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不做标记,控制“‎94℃‎—‎55℃‎—‎72℃‎”温度循环3次,则在形成的子代DNA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占________。若继续循环,该模板DNA片段经过30次循环后能形成________个DNA片段。‎ ‎(4)若下图为第一轮循环的产物,请绘出以甲链和乙链为模板经PCR技术第二轮循环的产物。‎ ‎[解析] (1)PCR技术每一个循环要经过变性、复性、延伸三个步骤。(2)在进行变性的第一阶段时,需要高温加热,使DNA双链解旋,不需要加入解旋酶,解旋时破坏了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在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的作用。要使Taq细菌从其他微生物中分离出来,通常使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3)PCR循环3次,合成23个子代,由于复制是半保留方式的,所以有两条是含有15N标记的,所以形成的子代DNA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占1/4, 模板DNA片段经过30次循环后能形成230个DNA片段。(4)PCR 技术需要引物且复制是半保留方式,其图像如图所示(答图)。‎ ‎[答案] (除标明外,每空1分)(1)变性 复性 延伸 ‎(2)不需要 氢键 DNA聚合酶 选择培养基 ‎(3)(2分)  230(2分) ‎ ‎(4)‎ ‎ (4分)‎ ‎12.[选修3](15分)抗癌药物紫杉醇为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来的物质,野生红豆杉一般散生在海拔2500~‎3000米的深山密林中,成材需50~250年,而‎1千克100年树龄的树皮,仅仅能获得50毫克~100毫克的紫杉醇。因此,紫杉醇售价昂贵,国际市场上每公斤售价在40万美元以上。下图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只能从红豆杉树皮中才能提取紫杉醇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外植体选取新生嫩枝(带有针叶)的原因是________。‎ ‎(3)接种前培养基必需经过________处理,接种时要让新生嫩枝针叶的腹面接触培养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愈伤组织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即可转入液体中进行悬浮培养。在初次将愈伤组织转到液体培养基时应适当加入少量________,以加快愈伤组织分离成单个细胞或小细胞团。‎ ‎(5)通过嫩枝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________, 形成愈伤组织后__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 进行芽分化的诱导。‎ ‎(6)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除植物体自身的原因、植物激素用量及比例外,还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包括:培养基中营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紫杉醇只能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而不能从其他组织细胞中提取,这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导致的,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选择外植体时,通常选取新生嫩枝,其原因是新生的嫩枝分裂能力强,含菌少,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为了避免杂菌的污染,接种前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并且接种时尽可能要让新生嫩枝针叶的腹面接触培养基的原因可能是叶的腹面气孔多,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在初次将愈伤组织转到液体培养基时,以加快愈伤组织分离成单个细胞或小细胞团,应适当加入少量纤维素酶与果胶酶。通过嫩枝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需要进行芽分化的诱导。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除植物体自身的原因、植物激素用量及比例外,还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还包括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光照、温度、pH等。‎ ‎[答案] (除标明外,每空1分)(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分)‎ ‎(2)新生的嫩枝分裂能力强,含菌少,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2分)‎ ‎(3)灭菌 叶的腹面气孔多,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2分)‎ ‎(4)纤维素酶与果胶酶(2分)‎ ‎(5)脱分化 不需要 (2分) ‎ ‎(6)光照 温度 pH 审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3·成都一诊]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 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 B.CO2中的C转移到C6H12O6中 C.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 D.O2中的O转移到H2O和CO2中 ‎[解析]  A项在H2O的光解过程发生,不可能在人体内;B项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不可能在人体内;C项在酒精式无氧呼吸过程发生,不可能在人体内;D项分别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可发生在人体内。‎ ‎[答案]  D ‎2. [2013·荆州质检]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并测得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图甲),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下图乙)。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图乙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解析]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过程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与分泌过程,因此a、b、c分别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C、B分别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故C错。‎ ‎[答案]  C ‎3. [2013·襄樊模拟]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的强度大于a点有氧呼吸的强度 C.为延长水果保存的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根据题意,呼吸熵越大O2‎ 的吸收量相对越小,有氧呼吸越弱,故A错;为延长水果保存时间,应使总呼吸强度(有氧呼吸强度+无氧呼吸强度)最小,而c点只进行有氧呼吸,总呼吸强度较大,故C错;c点后只进行有氧呼吸,并非呼吸强度最大,故C错;对于B项,由于a点只进行无氧呼吸,b点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故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有氧呼吸强度,选B。‎ ‎[答案] B ‎4. [2013·安徽联考]下列为有关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B.图2中,若CO2浓度适当增大,a点左移,b点右移 C.图3中,a点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多 D.图4中,当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解析] 图4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为植物净光合量(植物有机物积累量),“黑暗中CO2的释放量”为植物呼吸量,因此当温度高于‎25℃‎时,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而不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植物总光合量)开始减少。‎ ‎[答案] D ‎5. [2013·江南十校联考]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某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说明其已经发生分化 B.蝌蚪尾巴消失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 D.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解析]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不是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 ‎[答案]  D ‎6. [2013·成都一诊]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的收缩会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会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C.主动运输使被转运离子的浓度在细胞膜两侧趋于平衡 D.内质网是细胞内进行蛋白质加工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解析]  衰老细胞内染色体的收缩使染色体及其所携带的DNA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故A项正确;抑癌基因的表达能抑制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只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才有可能使细胞发生癌变,故B项错误;主动运输的结果使细胞膜两侧被转运离子的浓度出现更大差异,即更不平衡,故C项错误;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内质网不是,故D项错误。答案选A。‎ ‎[答案]  A ‎7. [2013·衡水中学期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有利 C.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D.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解析]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涉及到遗传物质的改变,属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只有染色体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变异一般对生物是不利的,故选A。‎ ‎[答案]  A ‎8. [2013·淮安调研]如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解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组成元素有C、H、O、N、P,A正确;在双链DNA分子中,A=T,T也占全部碱基的20%,由于A+T+G+C=100%、C=G,得出C和G各占全部碱基的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B正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的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②‎ 部位的氢键,C正确;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16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子代总脱氧核苷酸链的1/8,D错误。‎ ‎[答案]  D ‎9.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下图为青蛙卵巢中细胞在某一时期的分类统计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细胞的形态大小都相同,全部为卵细胞 B.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过程的细胞只存在于丁组 C.乙组的每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丙组细胞中正在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完成后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  在蛙卵巢中,可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为C的细胞为减数分裂完成的细胞,即卵细胞或第二极体;DNA为‎2C的细胞为卵原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如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着丝点未分裂)则只有一个染色体组;DNA为‎2C→‎4C的细胞为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细胞,DNA复制完成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仍为2N)。具有‎4C的细胞为有丝分裂过程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的细胞,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故B正确。‎ ‎[答案]  B ‎10. [2013·北京朝阳期末]下图是某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态示意图(a~f、a+~f+代表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对染色体构成一个四分体,含4个DNA分子 B.该细胞中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该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导致缺失部分基因 D.该细胞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dc+bef的配子 ‎[解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知识。该图显示了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了染色体的倒位,只是染色体片段转了180°而已,没有导致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该染色体倒位同时,可能会与其同源染色体交换c、c+,加上基因位置的颠倒,可能会产生adc+bef的配子。‎ ‎[答案]  C ‎11. [2013·揭阳一模]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XbY。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 (  )‎ A.9/16 B.3/8‎ C.3/16 D.1/8‎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则他们的后代中不患聋哑(A_)的概率是3/4,非色盲男孩XB Y的概率为1/4,所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3/16。‎ ‎[答案]  C ‎12. [2013·保定模拟]在某一森林中,由于真菌感染几乎使所有橡树树皮颜色变黑。科学家研究病树时发现一种生活在橡树上的蛾种群的颜色也由淡褐色变成黑色。下列对蛾种群颜色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  )‎ A.蛾种群产生了黑翅变异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橡树颜色的变化 B.真菌不仅感染了橡树,还感染了蛾种群 C.当橡树变黑时,蛾种群中黑色蛾更适合生存 D.真菌引起橡树和蛾种群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由于变异的不定向性,自然情况下,蛾种群中本身就存在黑色蛾,当橡树变黑后,更适合黑色蛾生存,数量也逐渐增多,其他颜色蛾的数量将减少。‎ ‎[答案]  C ‎13. [2013·武邑模拟]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解析] 胰蛋白酶存在于胰液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故选D。‎ ‎[答案] D ‎14. 物质X会抑制神经纤维内Na+‎ 向外运输,物质Y可以促进Cl-向神经纤维内运输,现在分别用物质X和Y处理甲、乙两条神经纤维。则(  )‎ A.甲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减小 B.乙神经纤维兴奋可能无法产生 C.甲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不变 D.乙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无法传导到两端 ‎[解析] 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动作电位是Na+内流导致的。用物质X处理甲后,对神经纤维内外K+浓度没有影响,但会导致神经纤维内外Na+浓度发生变化,则甲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基本不变,动作电位可能发生变化。用物质Y处理乙后,内流的Cl-抵消了部分内流的Na+,可能导致动作电位无法产生。‎ ‎[答案] B ‎15. [2012·江苏卷]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能影响B细胞、T细胞的活动,都与机体免疫有关,故A对;记忆细胞是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不再增殖分化,故B错;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故C对;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家畜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免疫力,故D对。‎ ‎[答案] B ‎16. [2012·浙江卷]‎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解析] 本题通过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来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题图中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不断增加,成熟叶片脱落率先增加后减少,因此A、B两项错误。生长素浓度较低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和叶片脱落率均增加,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高浓度生长素可降低叶片脱落率,因此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D项正确。‎ ‎[答案] D ‎17. 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 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于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鼠类数量 ‎[解析] 松树是乔木,调查种群数量时,样方面积一般为‎100 m2‎ ‎;计数酵母菌,应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球计数板上,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土壤中的蜈蚣要用样方法调查;计算鼠类数量用标志重捕法。‎ ‎[答案] B ‎18. 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不互相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解析] 捕食关系是生物界最常见的种间关系之一,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的影响,当被捕食者增加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增加时,被捕食者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这又使捕食者减少。‎ ‎[答案] B ‎19. 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群落中两个种群之间的数量关系。A项,t4时,乙的增长率最高,此时防治困难,害虫数量会迅速增殖;B项,t3时,甲种群增长率为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之后种群增长率小于零,种群的年龄组成逐渐变成衰退型,但此时乙种群增长率很大,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直到t5时种群变为稳定型;C项,种群的增长率是指种群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t1~t2时间内甲种群增长率大于零,并且增长率越来越大,此时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死亡率小于出生率;D项,从曲线看出,乙种群随着甲种群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 ‎[答案] B ‎20. [2013·江西重点中学联考]下表为科研人员对一荒地进行的食物链水平上的能量流动分析(单位:J/公顷·年,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同化量,R表示呼吸量,GP=NP+R),对此表所作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食物链每个环节的NP仅有很少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B.该表显示出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C.表中数据显示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解析] 由于GPⅡ/NPⅠ≈3.6×10-3,GPⅢ/NPⅡ≈2.85×10-1,故A项正确;由于GPⅡ/GPⅠ≈2.97×10-3,GPⅢ/GPⅡ=3.16×10-2,且能量的流向为Ⅰ→Ⅱ→Ⅲ,故B项正确,同时也说明D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分析,没有信息说明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故C项错误。‎ ‎[答案] C ‎21. [2012·北京卷]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 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几种常见生物学实验对无菌操作的要求。生产果酒和腐乳时对无菌的要求不是很高,接种不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杂菌,所以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土壤浸出液中特定微生物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的关键是无菌条件,若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将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2.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运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过消毒不能杀死物体内所有的微生物 B.利用平板划线法可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C.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和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成分不同 D.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常用于微生物的接种 ‎[解析]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孢子芽孢的方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要用稀释涂布法,平板划线法办不到;不同的培养对象,所需的营养成分不同,培养基中所加入的物质就不同;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 ‎[答案] B ‎23.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中常用DNA探针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B.动物体细胞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愈伤组织再分化需要用一定比例的植物激素调控 D.生态农业能够提高物种丰富度和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 ‎ 基因工程中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是看能否产生人们所需要的功能物质,A错误;动物体细胞培养获得的是细胞或细胞产物,依据的原理是细胞增殖,B错误;生态农业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不一定能够提高物种丰富度和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答案] C ‎24. [2013·杭州一模]图甲表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乙表示血细胞计数板一个中方格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酵母菌可产生CO2的场所是②、③,产生酒精的场所是③‎ B.酵母菌厌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到细胞外 C.图乙中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中格有酵母菌23个 D.计数操作时,应先往计数室滴1 mL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后再镜检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酵母菌的结构、代谢方式和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②线粒体,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③细胞质基质,产生酒精的场所是③细胞质基质;CO2和酒精均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的数量,属于样方法;计数时先盖上盖玻片,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然后用滤纸吸去多余的滤液。‎ ‎[答案] A ‎25.‎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有关 C.三氧化二砷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 D.“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 ‎[解析]  由图示知,非同源染色体间因片段交换而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片段交换后出现了新的融合基因。由题意知,通过诱导分化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故“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三氧化二砷只是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未改变癌细胞的DNA结构。‎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26. 下图表示鳄梨果实成熟时乙烯引起纤维素酶的形成。请在“[ ]”内填入图中数字,在“________”上填入恰当文字。‎ ‎(1)乙烯诱导纤维素酶形成是通过直接调节基因表达的________过程而实现。‎ ‎(2)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②进入细胞质需要通过________(填“结构”)。‎ ‎(3)纤维素酶在[  ]________中合成,随后在________加工,最后又经[  ]________加工和包装。‎ ‎(4)在①~⑤中,哪些参与了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图表明基因控制果实成熟是通过控制________过程而实现的。‎ ‎[解析]  (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由图示可知乙烯诱导纤维素酶形成是通过直接调节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而实现的。(2)①是DNA分子,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②是mRNA,其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进入细胞质。(3)纤维素酶是在③核糖体上合成的,再通过内质网加工,最后经⑤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分泌。(4)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核膜、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①~⑤中参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④内质网、⑤高尔基体。(5)该图表明基因控制果实成熟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过程实现的。‎ ‎[答案]  (1)转录 (2)脱氧核苷酸 核孔 ‎(3)③ 核糖体 内质网 ⑤ 高尔基体 ‎(4)内质网、高尔基体 ‎(5)酶的合成控制代谢 ‎27. 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及其应用。根据题意可知,开红花植物的基因型应为A_B_C_……。在甲、乙、丙、丁的杂交组合中,由乙×丙―→F1(红色)F2(红色81∶白色175)可知F1基因型为A_B_C_……;当一对基因杂合时,F2中红∶白=∶=3∶1,当两对基因杂合时,F2中红∶白=×∶(1-×)=9∶‎ ‎7,当三对基因杂合时,F2中红∶白=××∶(1-××)=27∶37,当四对基因杂合时,F2中红∶白=81∶175。由此可见,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由于乙与丙,甲与丁杂交,F2中均出现81∶175的比例,说明花色至少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 ‎[答案]  (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4对。‎ ‎①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4对等位基因。②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涉及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 ‎28. 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________;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__mol·L-1‎ ‎,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Ⅰ.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Ⅱ.下图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 Ⅲ.实验结果及解释:①装置内胚芽鞘________生长,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③装置内胚芽鞘________生长,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甲图可以看出,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 mol·L-1和10-8 mol·L-1。低于此浓度时,随浓度增加促进生长,超过这一浓度则抑制生长。(2)图乙中的a、b两点表示的是植物幼根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b点生长素浓度促进根远地侧的生长,a点生长素浓度抑制根近地侧的生长,故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10-8 mol·L-1,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这是由重力引起的。(3)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可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三种处理:阻断A段,阻断B段,不阻断任何部位以作对照。通过对经过三种处理的胚芽鞘生长及弯曲情况的观察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 (1)不同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2)10-8 促进 (3)直立 胚芽鞘B段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弯向光源 胚芽鞘A段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29. 已知神经细胞膜、肌肉细胞膜两侧各种离子的分布不平衡。下表表示的是哺乳动物肌肉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大小(单位:mmol/L)。请回答:‎ 离子种类 Na+‎ K+‎ 其他阳离子 其他阴离子 细胞内部 ‎10‎ ‎140‎ a c 细胞外部 ‎150‎ ‎4‎ b d ‎(1)从表格信息可以推测,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________维持的。‎ ‎(2)研究发现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钾离子不再透过细胞膜,据此可推导出细胞内钾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3)静息状态下,该细胞内外离子浓度能维持上表水平,其主要的原因是细胞膜上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限制了离子的出入。‎ ‎(4)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及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情况:‎ ‎①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决定的。(2)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钾离子不再通过细胞膜,则据此可推导出细胞内钾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3)静息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高,细胞外Na+浓度高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限制了离子的出入。(4)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缓慢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通过细胞膜迅速内流从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减小直至逆转。‎ ‎[答案] (1)Na+ (2)协助扩散 (3)载体 (4)①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缓慢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 ②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 ‎30. 甘蔗含糖量高,是生产燃料酒精的优质材料。为了提高酒精产量,需要优质甘蔗品种和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作为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果要用甘蔗的外植体作为材料对甘蔗进行大规模种植,在对甘蔗外植体细胞进行接种前,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两项工作。‎ ‎(2)在外植体培养获得幼苗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_与________等激素的作用。‎ ‎(3)为了获得理想的酵母菌菌种,可以对野生菌种进行________,然后在________(A.固体B.液体C.选择D.鉴别)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该培养基要比基本培养基额外添加________,并且将pH________(填“调高”或“调低”)。在该培养基中挑选________菌落,即为耐高糖、耐酸特性的突变酵母菌。‎ ‎(4)突变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PCR扩增反应中加入________以催化DNA链的延伸。‎ ‎[解析] (1)在利用外植体进行大规模培养时,需要配制培养基和对外植体消毒。(2)植物组织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3)可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处理野生菌,以得到理想菌,并采用固体选择培养基筛选理想菌;耐高糖、耐酸特性的突变酵母菌可以在高浓度蔗糖(或葡萄糖)、低pH的选择培养基上生长。(4)PCR扩增反应中加入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以催化DNA链的延伸。‎ ‎[答案] (1)配制培养基 外植体消毒 ‎(2)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3)诱变处理(或:紫外线照射) AC 高浓度蔗糖(或葡萄糖) 调低 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 ‎(4)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31. 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常用于致病机理的探讨及治疗药物的筛选。利用正常大鼠制备遗传性高血压转基因模型大鼠的流程如图所示。‎ ‎(1)卵母细胞除从活体输卵管中采集外,还可从已处死的雌鼠________中获取。‎ ‎(2)图中的高血压相关基因作为________,质粒作为________,二者需用________切割后连接成重组载体,该过程与质粒上含有________有关。‎ ‎(3)子代大鼠如果________和________,即可分别在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上说明高血压相关基因已成功表达,然后可用其建立高血压转基因动物模型。‎ ‎(4)在上述转基因大鼠的培育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胚胎工程技术是________、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 ‎[解析] (1)获取卵母细胞有两种方法:①从活体输卵管通过超数排卵采集;②从已处死的动物的卵巢中采集。(2)此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首先获取目的基因,这里的高血压相关基因就是目的基因。其次构建表达载体,载体一般用质粒,构建过程必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所以质粒应含有相应限制酶的切割位点。(3)基因表达就是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生产出相关蛋白质并表现出相关性状,所以基因表达成功与否,可从两个方面说明:①检测出相关的蛋白质;②个体表现出相关的性状。(4)转基因动物的培育必须经过体外受精技术、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才能发育成转基因鼠。‎ ‎[答案] (1)卵巢 ‎(2)目的基因 载体 同种限制酶 限制酶切割位点 ‎(3)检测出与高血压相关的蛋白质 表现高血压症状 ‎(4)体外受精技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