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适用全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适用全国)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 考 点 考 题 考 频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014·全国卷ⅠT3,2014·全国卷ⅠT30,2015·全国卷ⅠT3‎ ‎5年3考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013·全国卷ⅠT30,2013·全国卷ⅡT30,2015·全国卷ⅡT30‎ ‎5年3考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2012·全国卷T3,2013·全国卷ⅠT30,2013·全国卷ⅡT30‎ ‎2016·全国甲卷T3‎ ‎5年4考 ‎4.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012·全国卷T4‎ ‎5年1考 ‎5.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2012·全国卷T4,2012·全国卷T30,2015·全国卷ⅠT30‎ ‎2016·全国乙卷T4,2016·全国甲卷T30‎ ‎5年5考 ‎6.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2012·全国卷T30‎ ‎5年1考 ‎7.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2015·全国卷ⅠT30,2015·全国卷ⅡT30,2016·全国甲卷T3‎ ‎2016年全国丙卷T30‎ ‎5年4考 ‎8.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 无考题 ‎5年0考 ‎9.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013·全国卷ⅠT3,2013·全国卷ⅡT3,2015·全国卷ⅡT5‎ ‎2016·全国乙卷T31‎ ‎5年4考 ‎10.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Ⅰ)‎ ‎2013·全国卷T3,2015·全国卷ⅠT40‎ ‎5年2考 ‎1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012·全国卷T5,2013·全国卷T5,2014·全国卷T5‎ ‎2015·全国卷ⅠT2,2016·全国丙卷T4‎ ‎5年5考 ‎12.其他植物激素(Ⅰ)‎ ‎2013·全国卷ⅡT29,2015·全国卷ⅡT29‎ ‎5年2考 ‎1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无考题 ‎5年0考 ‎1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013·全国卷T5‎ ‎5年1考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下图中①~④分别是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上图中四种体液的关系。‎ ‎。‎ ‎(4)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用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 ‎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 ‎1.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的正误。‎ ‎(1)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3)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提示】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 ‎(4)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提示】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5)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提示】 血浆中含有缓冲对NaHCO3/H2CO3等,机体产生的乳酸能与NaHCO3发生反应,因此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 ‎(6)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2.填充有关内环境物质转换关系的图示。‎ 已知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的多种细胞,据图填充下列有关内容。‎ ‎(1)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2)b中细胞2是否都消耗O2,尝试举例说明。‎ 有的细胞不消耗O2,如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 ‎(3)下列物质可以存在于上述图示内环境中的有①②③④⑤⑥⑦。‎ ‎①CO2 ②K+ ③氨基酸 ④胰高血糖素 ⑤神经递质 ‎⑥尿素 ⑦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 ⑧呼吸酶 ⑨血红蛋白 ⑩消化酶 ‎(4)a、b、c三种细胞外液中,c中的细胞种类最多。‎ ‎1.明确体液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 ‎2.熟记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三个“必须认准”‎ ‎(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 ‎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2)必须认准两类“非内环境物质”:‎ ‎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不属内环境成分。‎ ‎②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 ‎(3)必须认准发生于内环境中的三类反应:‎ ‎①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碱或酸的缓冲反应。‎ ‎②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的反应。‎ ‎③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 ‎3.比较几种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直接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视角  1 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关系 ‎1.(2015·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A [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B项错误。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项错误。]‎ ‎2.(2017·山西省四校联考)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C [①为淋巴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由①②③构成,A错误;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成分,B错误;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C正确;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血糖含量较高,为维持血糖平衡,‎ 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右侧,D错误。]‎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示意图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图1 体液转化关系 图2 碳循环中生态系统的成分 分析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单(双)箭头的指向。‎ ‎(1)体液交换: ‎(2)碳循环:双箭头两端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各成分都指向的是无机环境,除无机环境外各成分都指向的是分解者。‎ 视角  2 内环境中物质成分的判断及其理化性质 ‎3.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①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①正确;②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③二氧化碳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④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C.内环境的稳态仅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酸碱度的明显下降 C [A项中的三种物质都是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由于Na+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而K+主要分布于细胞内液,所以它们分别维持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B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指温度、pH和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还指各种物质的含量(如血糖浓度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 错误。虽然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酸碱度不会明显下降,D正确。]‎ 考点二| 稳态的生理意义及调节机制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1)‎ ‎(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1)内环境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2)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3.填写血浆pH维持稳态的机制示意图(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 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4.稳态失调的原因及实例 ‎(1)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原因 ‎(2)稳态失调的实例(连线)‎ ‎①血糖平衡失调 a.发热、中暑 ‎②pH失调 b.组织水肿 ‎③渗透压失调 c.酸中毒、碱中毒 ‎④体温失调 D.低血糖、糖尿病 ‎【答案】 ①-d ②-c ③-b ④-a ‎1.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的正误。‎ ‎(1)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2)人体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提示】 腹泻会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 ‎(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此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4)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提示】 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也会导致稳态失调。‎ ‎(5)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提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6)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提示】 体内失水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下图是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图,A、B是相应调节系统,a、b、c为相应信息分子,请完善下列内容:‎ A为免疫系统,B为内分泌系统;‎ a为淋巴因子(其靶细胞为B细胞);‎ b为神经递质,其作用部位是突触后膜;‎ c为激素,它必须经由体液运输。‎ 视角  1 考查内环境稳态与机体健康的关系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引起组织液增加 B.某种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机体稳态失调 C.细胞的代谢活动→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 D [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加,‎ 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某种器官的功能障碍,会造成内环境成分或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引起机体稳态失调,B正确;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等会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正确;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可直接渗回毛细血管,少数被毛细淋巴管吸收,D错误。]‎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               ↓‎ ‎             组织水肿 ‎               ↑‎ →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视角  2 对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的综合考查 ‎2.(2017·临沂市二模)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组织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可引起组织水肿 D.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HPO构成的缓冲体系 D [一次性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A正确;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组织液渗透压较高时,组织液回流减少,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CO3/NaHCO3构成的缓冲体系,D错误。]‎ ‎3.(2017·威海市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C.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 D.神经细胞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B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 正确;内环境稳态体现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的传递作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到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然后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即需要内环境的参与,C正确;神经细胞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D正确。]‎ 与内环境稳态有关的2个易错点 ‎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2.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2014·全国卷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 [A项,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项,酶促反应需要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内环境稳定),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C项,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神经细胞内外Na+、K+的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项,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2.(2014·全国卷Ⅱ)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A [A项,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B项,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C项,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D项,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3.(2012·新课标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B [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所以只有B项正确。]‎ ‎4.(2015·海南高考)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    (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      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      。‎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    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         。‎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1)0.9%的NaCl溶液为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 放入其中的红细胞形态不发生变化。(2)正常人的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与其含有HCO和HPO等离子有关。(3)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当神经细胞膜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而使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当兴奋沿神经细胞膜传导时,兴奋部位都将出现与刺激点相同的膜电位变化。‎ ‎【答案】 (1)不会 (2)HCO 7.35~7.45 (3)内流 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5.(2014·全国卷Ⅰ)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 (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CO2,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再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CO2积累过多,会造成细胞外液的pH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答案】 (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1.内环境特点的3个方面:‎ ‎(1)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也称细胞外液。‎ ‎(2)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酸碱度体现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功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的5个重点:‎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特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