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 ) A. 实验前检查仪器和用品是否齐全 B. 取用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 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D. 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2.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化学反应。下列能量转化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 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 B. 用锂电池给手机供电 C. 发电厂利用煤燃烧发电 D. 使用液化石油气煮饭 3.对人呼出的气体进行研究的最好的方法是( ) A. 讨论 B. 实验 C. 调查 D. 上网 4.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的规则的是( ) A. 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用 B. 用药匙取一些蔗糖,尝一尝是否有甜味 C. 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D.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以用镊子夹取 5.实验室中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 A. 烧杯 B. 试管 C. 蒸发皿 D. 量筒 6.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7.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一会儿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由此说明了( ) A. 在呼吸时,吸入了大量水蒸气 B.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 C. 人体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D. 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8.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你认为下列能量主要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 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 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 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 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 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 C. 烧木材取暖 D. 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10.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1.日常生活的下列放热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天然气燃烧放热 B. 电灯泡通电发热 C. 食物变质会放热 D.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1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 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1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 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14.厨房中发生的下列现象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食盐结块 蜡烛熔化 B. 铁锅生锈 煤气燃烧 C. 汽油燃烧 滴水成冰 D. 菜被炒焦发黑 牛奶变酸 15.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 水 B. 二氧化碳 C. 水和二氧化碳 D. 灰烬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实验室里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不能用手__________,不要把鼻孔________________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品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即液体取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__。 17.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18.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火焰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最亮的是__________,温度最低的是______。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_______加热。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______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__,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_____生成。把一块碎瓷片放在蜡烛火焰的内焰中,有________色的________生成,说明内焰燃烧不充分,有部分碳没有被氧化。用一空纸筒罩在烛火的外面,观察到有大量_________产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20.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21.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违背实验规则就会出现安全事故,实验前要检查仪器用品,实验后,要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故A、C、D的做法均符合实验室规则;实验中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故答案应选B。 2.【答案】A 【解析】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选A。 3.【答案】B 【解析】人们研究物质的最好的方法是实验。 4.【答案】D 【解析】由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答案A、B均错误;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烧杯中称量,故C错误;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以用镊子夹取。所以答案应选择D。 5.【答案】B 【解析】烧杯不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必须垫上石棉网;试管是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蒸发皿虽然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但不属于玻璃仪器;量筒不属于能加热的仪器。故答案应选B。 6.【答案】A 【解析】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到试管内;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读数会偏大,仰视读数,读数会偏小。 7.【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进行时人体吸收掉一部分氧气呼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同时随气体排泄出一定量的水蒸气,当人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即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 8.【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A.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是电能转化为热能问题,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属于电能向光能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热量,属于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问题,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镁粉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白光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烧木材取暖也是利用了木材的可燃性, 所以A、B、 C均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 10.【答案】D 【解析】胶头滴管使用完毕后,应乳胶头朝上,以免药液腐蚀;取用完液体时,瓶口应用瓶塞盖紧;托盘天平使用完毕,砝码应放回原瓶;试管用完洗净后应倒放,既可以沥干水分,又可以避免沾上灰尘。所以答案应选D。 11.【答案】B 【解析】天然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化学变化;电灯泡通电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属物理变化;食物变质生成了新的物质,属化学变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镁和氢气,属化学变化。故选B。 12.【答案】B 【解析】将蜡烛放入水中,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B项不正确。 13.【答案】B 【解析】对待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应抱着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的探究,而不应该不予理睬。故选B。 14.【答案】A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可以采用排除法逐项筛选,B、D两项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C.前者汽油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后者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只有A项中两者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 15.【答案】C 【解析】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将烧杯正放,倒入澄清石灰水并震荡,会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6.【答案】接触; 凑到容器口; 任何药品的味道; 1~2 mL; 盖满试管底部 【解析】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明确规定,实验室里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不能用手接触,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实验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2 mL,固体 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7.【答案】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写出两条即可)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该材料描述过氧乙酸的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等均属于物理性质。 18.【答案】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水雾;水;浑浊;二氧化碳;黑;炭黑;黑色物质;蜡烛燃烧不充分,可产生黑色炭黑。 【解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及性质可知,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最亮的是内焰,温度最低的是焰心。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外焰加热。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二氧化碳生成。把一块碎瓷片放在蜡烛火焰的内焰中,有黑色的炭黑生成,说明内焰燃烧不充分,有部分碳没有被氧化。用一空纸筒罩在烛火的外面,观察到有大量黑色物质产生,说明蜡烛燃烧不充分,可产生黑色炭黑。 19.【答案】(1)氮气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明确实验设计的内容。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20.【答案】A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B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 【解析】A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以进行对比实验。 B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时,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所以玻璃片会出现水雾,而另一片上不出现。 21.【答案】(1)光合 (2)左移 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解析】(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 光合作用,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2) 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