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等级提升] 1.(2018·福建三明一中月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 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 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答案 A 解析 武帝之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 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主流思想,这里的“儒术”体现出“外儒内法”的思想,故 选 A 项。新儒学核心仍然是儒家思想,故 B 项错误;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思想的 继承和发展,故 C 项错误;D 项中“全面吸收”说法绝对。 2.(2018·湖南衡阳一中期中)下表是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此演变表明 ( ) A.治国思想根植于时代的需求 B.法家思想适合朝代新立之时 C.朝代不同需要的治国思想不同 D.汉代综合使用儒道两家思想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秦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不同的治国思想与政策,突出了各 自不同的时代背景,这说明治国思想根植于时代的需求,故 A 项正确。西汉初推 行无为而治,不是法家思想,故 B 项错误;西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发生变 化,这不能说明朝代不同需要的治国思想不同,故 C 项错误;汉初使用黄老学说, 武帝时开始使用儒家思想,并未综合使用,故 D 项错误。 3.(2018·云南玉溪一中期中)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 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 为“古文经”。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 ) A.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 B.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 C.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 D.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 答案 D 解析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五经博土所授 皆为今文经,今文经学成为儒生仕进的重要资本,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 不是主要原因。 4.(2018·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作为儒学大师,董仲舒继承并升华了孔孟的思 想,如他将孟子的“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主张发展为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发展评价正确的是 ( )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孟子认为,君主有过错就进谏,反复几次都不听,就 另立新君;董仲舒却认为只有天子才受命于天统治天下,所以应服从天子的统治。 由此可见,董仲舒修改了孟子关于君臣关系的理念,故 C 项正确。A、B 两项是孟 子思想主张的体现,与董仲舒思想不符,排除;D 项评价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 想,与材料不符,排除。 5.(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 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 坐”。这折射出汉代( ) 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 C.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 D.妇女拥有婚姻自主的权利 答案 C 解析 董仲舒援引《春秋》,认为寡妇可以再嫁,这比后世“一女不事二夫”, 不允许寡妇再嫁的程朱理学思想要宽松得多,显示汉代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 故 C 项正确。题干中董仲舒是在“评论”这件寡妇改嫁案,并不是在断案,不能 体现汉代司法判案原则,排除 A 项;题干中“寡妇再嫁”仅为一个个例案件,并 不能说明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排除 B 项;寡妇可以再嫁不等于妇女婚姻自 主,排除 D 项。 6.(2018·山西太原五中月考)对下列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 A.西周以诗为考查官员政绩的依据 B.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复礼”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诗经》的渊源及发展变化,由此可以推知,以《诗经》 为典籍的儒学思想是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中的,故 B 项正确。A 项是对题意的 错误理解,排除;孔子整理《诗》的目的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C 项解读太片 面,排除;儒学传统并未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排除 D 项。 7.(2018·山西临汾一中月考)某学者在其著作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误解之一是“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从此禁绝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 这反映出( ) A.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 B.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 C.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 D.相关学者的解释都不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 A 解析 后世学者对历史事物的误解会导致人们对历史认识产生偏差,从而影 响历史结论,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表述都太过绝对、片面,故排除。 8.(2018·吉林延边二中期中)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 )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A.“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B.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中,儒家(六艺)占多数, 这说明当时儒学地位明显提高,故 B 项正确。“百家争鸣”属于战国时期,秦朝 已经结束,故 A 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是在宋代,故 C 项错误;科举制度 逐渐完善是在宋代,故 D 项错误。 9.(2018·黑龙江大庆中学月考)公元前 140 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 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 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这反映出其建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 ) A.提高臣民文化素养以稳定社会秩序 B.传播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 C.提高儒学社会地位以消灭诸子百家 D.用儒家主张取代封建刑罚 答案 B 解析 “仁”“谊”“礼”都是儒家的思想,“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 行而习俗美也”反映出维护统治的目的,故 B 项正确。董仲舒的意思不是提高臣 民文化素养而是道德修养,以稳定社会秩序,故 A 项错误;消灭诸子百家不是设 立太学的目的,故 C 项错误;儒家主张取代封建刑罚显然不符合董仲舒思想主要 目的,故 D 项错误。 10.(2018·山东泰安一中学情检测)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 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沾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 化之地。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 ) 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B.崇尚天人合一 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 D.主张君权神授 答案 C 解析 材料“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反 映了在西汉王朝,儒学得到广泛传播,这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 倡“大一统”的思想有直接关系,故 C 项正确。 11.(2018·江西玉山一中月考)“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 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 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 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吸收了道家、阴阳等思想,说明儒学 在不断吸收和借鉴中完成思想体系的更新,故 A 项正确。黄老之学是西汉初期思 想,故 B 项错误;儒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不是融合,故 C 项错误;D 项中“始 终”说法绝对,排除。 12.(2018·内蒙古奋斗中学月考)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 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 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天子受命于天”,臣民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由先秦时期的“民本”发展为“君本”,②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极力维护中央 集权和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由先秦时期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③ 正确;先秦时期的儒学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董仲舒的新儒学已不具有这一 特点,①错误;“维护当政者的统治”是二者的共同点,董仲舒新儒学没有在此 基础上“发展”,④错误。故选 B 项。 13.(2018·江苏海安高中月考)根据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 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 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 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 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 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 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 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 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 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 答案 (1)主张:兴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等(或通过教化移风易俗)。 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 (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 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 成为正统思想。 (3)影响:本质上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但客观上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或儒 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遏制了其他学派思想的自由发展)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归纳出董仲舒的教化主张即办学校;教 化人民仁、义、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是:适应统治 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第(2)问,从材料二中直接概括出 汉武帝的具体举措即可;汉武帝的崇儒举措可以从对国家发展,儒学的影响以及 后世的深远影响等几个方面概括。第(3)问,从材料三文字中可以概括出董仲舒教 化思想的历史影响是: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另一方面,使儒家思 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 缚和阻碍作用。 14.(2018·黑龙江哈三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 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 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 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 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1)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潮”在“私学文化”中的表现,并分 析“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根源。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 汉代”? 答案 (1)表现:孔子“仁”“以德治民”,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 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 经济根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形成(或小农经济形成)。 (2)秦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董仲舒提 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孔子“德政”思想、孟子“民本”思 想、荀子“民水君舟”以及墨家“兼爱”思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百家争鸣产 生原因从生产力以及土地制度变化角度思考回答。第(2)问,依据秦朝统一中国, 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回答“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依据西汉时期董仲舒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回答“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 汉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