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桂林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

桂林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停滞(zhì) 陨落(yǔn) 岔开(chà) 饶舌(ráo)‎ B.婆娑(suō) 灼伤(sháo) 粗犷(kuàng) 岑寂(chén)‎ C.禀赋(bǐng) 威慑(shè) 驽钝(nú) 咫尺(zhǐ)‎ D.钦差(chāi) 熹微(xī) 拘谨(jǐn) 窒息(zh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形声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及同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识。A项中“滞”“饶”属于形声字,但是读音与声旁比,发生了音变;B项中的“灼”应读“zhuó”,“犷”应读“guǎng”,“岑”应读“cén”;C项中“禀”为后鼻韵母,不能读前鼻韵母,“慑”“咫”为翘舌音,不能读平舌音;D项中“差”为多音字,此处应读“chāi”。故答案为B。‎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笨拙 悖谬 不言而喻 一劳永逸 B.愤慨 隘口 痛心疾首 稍纵即逝 C.眷顾 蹒跚 兴致勃勃 无动于衷 D.鳞峋 谩骂 死心塌地 水泄不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形似字、形近字辨析能力。A项中“拙”易与“绌”“黜”相混淆,“悖”易与“脖”“勃”“饽”相混淆,“喻”易错写为“谕”,“逸易错写为“轶”。B项中“慨”易错写为“概”,“隘”易错写为“溢”,“疾”易错写为“急”,“即”易错写为“既”。C项中“眷”易错写为“誊”,“衷”易错写为“中”。D项中“鳞”应为“嶙”,“塌”易错写为“踏”,“泄”易错写为“泻”。‎ ‎3.下列加点成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片花海呀,惊艳了春光,让人故步自封。‎ B.央视《“歌从漓江来”2016端午特别节目》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C.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他说起那年的苦难,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平常的事,却让听者潸然泪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A项中的“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用在句中形容人们看到春天花海的感觉,不起当,应改为“叹为观止”;B项中“紧锣密鼓”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用在句子形容端午特别节目的准备,非常恰当;C项中“若隐若现”意思是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用心爱句中形容烟雾缭绕的景色,很恰当;D项中“潸然泪下”指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用在句中形容人们听苦难故事的表现,很恰当。故答案为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目前,“智慧桂林”城市免费WIFI的热点数已逾9000个左右。‎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我市将通过实施老城区特色街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辨析能力。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在”;B项前后矛盾。“逾”与“左右”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D项搭配不当,“实施”与“工程”搭配不当,应在“工程”之后增补“的措施”。故答案为C。‎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嫡称为“左迁”。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②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③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④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排序能力。题目给出了四个句子,通读句子,明确这四个句子围绕“古时座次的尊卑”来说明。所以③句应为段首中心句,第④句则是对“严格的尊卑之分”的具体说明,第②句是具体到“举行朝会”时候的座次,第①句则是补充说明的通常看法。因此排序应为:③④②①。故答案为B。‎ ‎6.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来源:学科网]‎ B.到家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C.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四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 D.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辨析能力。题目四个选项涉及到新闻、说明文、寓言的特点以及相关知识,还有“老子”的思想观点。C项中对说明顺序的说明中“总分”是说明文结构,不是说明顺序。故答案为C。‎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不能没有家 梁衡 ‎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②一是绝对的负责。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成本。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A)……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③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甚至撒娇、恶作剧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这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家庭教育中的无微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当然,人总得从家庭教育升到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B)‎ ‎④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交流、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所办不到的。(C)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身家庭教育机构。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⑤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虽然,曾有志士仁人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语,但那是特殊情况,甘愿牺牲小家为了天下人都能有一个安定的家。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牺牲前在其著名的《与妻书》中说:“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赵一曼烈士对儿子说:“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乱世舍小家是为救国家;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恩格斯说家庭就像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再是苹果。当年林则徐说,烟若不禁,政府将无可充之银,无可征之丁。现在如果都由这样的家庭组成社会,国家将无可育之才、可用之才。社会要增加多少本该可以在家庭圈子里消化的矛盾。《西厢记》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则为天下计,愿情缘血缘总相续,小家大家皆欢喜。‎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A.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 B.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C.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中心论点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论述了家庭的爱的两大特点,归结出 “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的观点,之后进行论述。因此中心论点应是B项“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AD两项以偏概全,C项与文章无关。‎ ‎8.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一句采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B.第②③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第④段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补充论述,与②③段构成因果关系。‎ D.第⑤段加点的“最基本”一词删掉后,不影响观点的准确表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吧我文意理解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证语言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在通读全的基础上,判断四个选项的正误。作者将“人”比作“白纸”,将“家庭教育”比喻“着色剂”,使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②③段应为递进关系,④段与②③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最基本”其限制作用,删去表达与愿意不符。故答案为A。‎ ‎9.下列事实论据放在原文中哪一处最恰当(2分)‎ 球王贝利少年吸烟时,被父亲发现,但父亲没打骂孩子,而是好朋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直到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要是父亲狠狠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由此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论据与论点关系能力。题干要求将题目梭哈给事实论据放入文中,解答时先懂材料:贝利的父亲尊重儿子,谈话开导儿子。由此得出结论“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讲这一观点与原文ABCD四处一一比对,C处“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与 材料结论表达观点一致。故答案为C。‎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分)‎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的能力。“尔”可以联系《卖油翁》中“尔安敢轻吾射”,“尔”是人称代词“你们”;“衣”出自“衣轻裘”,结合语境分析应为动词,以“衣”的意思是“穿”;“敝”可联系成语“敝帚自珍”,“敝”的意思是“用坏、弄坏”;“劳”结合语境粉刺为名词,意思是“功劳”。故答案为A 。‎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用法理解能力。ACD三项中“之”都是代词“它”的意思,B项中“之”是结构助词“的”。故答案为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答案】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题目给出的参考注释,准确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本题要准确把握“安”(使……安逸)“信”(诚信)“怀”(爱护、关怀)“者”(……的人)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还要注意根据文意增补“对于……”,使句子翻译出来更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孔子: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中内容简析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找出文中三个人物的话语,扣住关键词分析其性格。子路的话“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愿意把自己的车马一副与朋友分享,足见其为人大方,问答老师问话之后反问老师“愿闻子之志”,足见其率真朴实。颜源的回答“愿无伐善,无施劳”足见其谨慎低调。孔子问弟子“盍各言尔志”足见其富有智慧,回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足见其耐心引导。‎ ‎(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6分)‎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意诗情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诗人产生的联想以及表达的情感,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便可明确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15、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词语的能力。题干要求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解答时先理解词语本义,然后依据“词不离句”的原则分析语境义,最后体会诗人情感。“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诗人用这一词语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即可体会出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悲伤。‎ 四、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10分)‎ ‎16、(1)默写(每空一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③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④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⑤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⑥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⑦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⑧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答案】①雪拥蓝关马不前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门前流水尚能西 ‎④会当临绝顶 ‎⑤烟笼寒水月笼沙 ‎⑥黑月压城城欲摧 ‎⑦士不可以不弘毅 ‎⑧生子当如孙仲谋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诗句的识记和默写能力。整体难度不大,注意平时要准确背诵,正确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该题全是直接性默写,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注意“蓝”的不要误写为“篮”,“侯”不要误写为“候”,“尚”不要误写为“上”,“会当”不要误写为“会登”,“沙”不要误写为“纱”,“摧”不要误写为“催”,“弘”不要误写为“宏”,“仲”不要误写为“中”。‎ ‎(2)课外阅读积累(每空1分,共2分)‎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叙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手或自己的鼻尖。”以上文字出自鲁迅散文集《 》,文段中的“她”是(人物)。‎ ‎【答案】《朝花夕拾》阿长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能力。根据语段中的“切切察察”可以明确人物是《阿长于<山海经>》中的“阿长”,这篇文章出自《朝花夕拾》。‎ 五、请用正楷字体书写下列文字(5分)‎ ‎1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能力。题干要求用正楷字写句子,明确内容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书写时需追求“准确、规范、美观”的书写境界,注意两点:一是讲究布局,力求从整体上充满美感;二是完全照抄,不得更改原字。‎ 六、综合性学习(6分)‎ ‎18、(1)右边是一幅楷书“永字八法”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仿照示例写出其他六法(侧、勒、弩、掠、啄、磔)中某一笔画的形象特点和技法要求。(3分)‎ 示例一趯:钩画,好像人踢脚,全神贯注在脚尖;要求运笔短促有力。[来源:学§科§网] ‎ 示例二策:挑画,好像用马鞭策(驱)马;要求仰笔铺毫,轻抬而进。‎ ‎【答案】侧:点画,好像鸟儿翻然侧下;要求铺毫行笔,势足收笔。‎ 勒:横画,好像用缰绳勒马;要求逆锋落纸,缓去急回。‎ 弩:竖画,好像用力挽弓;要求直中见曲势,不应呆板僵直。‎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仿写句子能力。题干要求根据图示仿照示例写出六法中的一法笔画的形象特点和技法要求。解答时先读懂图示与示例,明确“永”字八法,以及示例给出的两种说明,先用“x画,好像……”的格式说明形象特点,再用“要求……”的 格式说明技法要求。然后观察图示,用相同的举止写出其中一种笔法即可。‎ ‎(2)对“永”字八法的观察,你有什么启示或感悟?(3分)‎ ‎【答案】永字八法”,是古代书法家在长期书法艺术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以“永”字笔画造型为例,概括说明楷书笔画用笔的方法。即把“永”字拆成八笔,作为基本笔画,对于初学书法的人而言,了解“永字八法”,掌握这八种笔画的写法,进而领悟其他笔画的写法,是很有益处的。‎ ‎【解析】本题考查个性表达感悟启示的能力。题干要求谈观察“永”字八法之后的启示或感悟,解答时首先明确“永“字八法是古代书法家在长期书法艺术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以“永”字笔画造型为例,概括说明楷书笔画用笔的方法。即把“永”字拆分为八笔,作为基本笔画,对于初学书法的人而言,了解“永”字八法,掌握这八种笔画的写法,进而领悟其他笔画的写法,是大有益处的。其次分析八法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谈自己感悟:可从练习书法从基本笔画入手;可从汉字艺术之美入手;可从传承民族文化入手……文从字顺表达即可。‎ 七、现代文阅读(Ⅱ)(15分)‎ 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 玉瑛子 ‎⑴不曾可以寻觅,也不曾有任何准备。似乎是猝不及防,它撞进了我的视线。‎ ‎⑵在那方柜台的一隅,它静静地、安详地、自然地停留着,姿势优美。四周的喧闹,仿佛和它没有任何关系。那些来来去去的目光,被形形色色的宝石的光华吸引着,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它于自己的世界孤独地美丽着,有些傲气,有些不屑,有些与世无争。那一块冰凝的翠色,那一缕剔透的晶莹,那一掬澄澈的水灵,那一抹温馨的柔润,于繁华之中,于喧嚣之中,碰疼了我的心。‎ ‎⑶哦,那一块天然的翡翠,一块美玉。‎ ‎⑷那一天滂沱大雨。我为避雨无意中躲进那间小店,无意回眸之间,就那样与它相遇。[来 ‎⑸尽管小心翼翼、呵护有加,意外还是发生了。‎ ‎⑹或许因为之前没有佩玉的经验,而致使佩戴方法有失正确;或许因为过度喜爱,从而太过频繁地摆弄……正如它猝不及防地闯入我的生活,意外在那一日猝不及防地降临。‎ ‎⑺那美丽、珍稀的翠色之间,出现一道小小的裂隙。很小,但很清晰。发现它受伤的那一刻,我的心脏仿佛和它一同开裂。我感受到它的疼痛。它受伤的样子,令我的心血流不止、肝肠寸断。尽管裂隙很小,可它毕竟存在着。它防碍了它的美丽,影响了我观赏它的心情。可摆在眼前的它,已然不再是那个完美无暇的玉,它无法回到从前。‎ ‎⑻只好把它从胸前摘下。‎ ‎⑼扔掉吗?实在是舍不得;退还给卖玉的人吗?那几乎没有可能。留着它,触景生情。我只好选择了逃避。把它封存起来,紧锁于抽屉,长时间不打开,避免碰触,任凭岁月将它埋葬。‎ ‎⑽又一个阴雨天,雷同的天色让我情不自禁想起它的到来。想起初拥它的激动和欣喜。怀念它在我怀抱的那美丽时光。‎ ‎⑾‎ 我重新走进那间玉店。我问卖玉的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使玉的伤口复原?卖玉的人拿出一块又一块的玉给我看。它们每一块都身价高昂。但几乎每一块,放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仔细琢磨,都能发现它的明显缺陷。你看,这一块晶莹剔透,它的水很好,水好自润,不易出裂,但易有杂质,看见这个小黑点了吗?就像美人的身体上长了颗痦子,你能因为她长了一痦子就不是美人了吗?再看这一块,这片绿色娇艳欲滴,它的翠真是太喜人了,可惜水不足,缺水就干燥,干燥就多絮,这是天然石头自身携带的绵絮,你能因为几团绵絮的存在就贬降它的价值吗?‎ ‎⑿我无言以对。‎ ‎⒀卖玉的人告诉我:天然的石头,十石九裂。正如同人,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的人,这世上,完美无瑕的翡翠,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有,那一定是稀世罕见、无价之宝了。翡翠虽然质地坚硬,但它也是有生命的活物。既有生命,就需要拥有者用情感、用爱心去浇灌它,去呵护它,去滋养它。‎ ‎⒁我问:这世上就没有不怕磕碰、不怕摔打的翡翠?卖玉的人笑了笑:如果有,一定是人造的,是假的。‎ ‎⒂我问:受了伤的玉,还有收藏价值和增值功能吗?‎ ‎⒃卖玉的人回答我:当然有。那要取决于什么样的伤,伤的程度。你的这块,只是一个浅表性的小小的纹隙,不是根本性的致命伤,你要经常佩戴,不过要吸取上次的教训,一定使用正确的佩戴方式……你把它当成身体的一部分,好好地养它,好好地珍爱,但不能因为珍爱就无时无刻过分地关注它……相信只要经过一定时间,就像人的皮肤受了点小伤,伤口自然会愈合。‎ ‎⒄哦,能养好它?‎ ‎⒅我顿觉惊喜:那需要多长时间?一月?一年?‎ ‎⒆卖玉的人又笑了:玉毕竟是石头。养玉,需要几十年,或者一辈子。如果用一辈子的时间把它养好了,也不失为一块传家宝。就像人的情感,那历经无数坎坷挫折、经过了漫长岁月水与火的淬炼,那最终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有改动)‎ ‎19、仔细阅读全文,体会作者对玉的情感变化过程,并填空。(2分)‎ 欣喜→ →怀念→ ‎ ‎【答案】心痛惊喜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题目给出的情感提示将文章划分为四部分(①—④,⑤—⑨,10,11—19),将含有“欣喜”“怀念”的部分去掉,就剩下⑤—⑨段、11—19段,从这两部分中提取出能表达对“玉”的情感的词语即可作答。‎ ‎20、请说说你对文中第⒀段画横线的“翡翠虽然质地坚硬,但它也是有生命的活物”句子的理解。(2分)‎ ‎【答案】虽然他是一块石头,但它有灵性,有生命,需要拥有者用感情用爱心去浇灌它,去呵护它去滋养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将题干句子还原到第(13)段,明确这句话是卖玉人说的,句中使用了“虽然……但……”的句式,前者是一般人眼中的玉,“质地坚硬”是说玉是冷冰冰的石头;后者是卖玉人眼中的玉,“有生命的活物”,联系下文卖玉人说的话即可明确玉是有灵性的,是需要人用情感去滋养的。两者联系起来即可作答。‎ ‎21、试简析“卖玉的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 ‎【答案】卖玉的人不仅是懂玉的人,而且更懂得人的情感,通晓人情世故,经历丰富的人能把玉和情融合在一起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从文中找出卖玉人的语言进行分析。首先从其职业语言分析,卖玉人是个懂玉的人;然后从其由玉到人的感悟“就像人的情感……”分析,他是个富有生活智慧的人。‎ ‎22、文中的对话描写,为何不用双引号?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3分)‎ ‎【答案】因为文中的对话太多,如果过多的用引号就会影响语句的通顺,所以不使用双引号,有利于文句的通顺。‎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题干要求简析文中对话描写不用双引号的好处,解答时可以试着将双引号补全,体会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增补 双引号之后,符合一般记叙文行文特点,和原文比,显得累赘,不够简洁;使的情节显得拖沓,不够集中,不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 ‎23、第⑵段“那一块冰凝的翠色,那一缕剔透的晶莹,那一抹温馨的柔润”,这句话中的加点词可否删掉?为什么?(2分)‎ ‎【答案】不能,“一块”“一缕”“一抹”对这块特定的玉的限制去掉了,就泛指所有的玉了,起不到特指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明确三个加点词语都是数量词,用在“翠色”“ 晶莹”“柔润”之前,起强调限制作用,突出了所写对象(玉)的菱形,更能表达出作者对玉的珍爱。也可以试着去掉,与原句比,句子更短,更精练,表达更集中。‎ ‎24、文章耐人寻味,请记录下你在阅读中的疑问或思考(不能与第19-23题的问题重复)。同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4分)‎ 疑问或思考: ‎ 文章主旨: ‎ ‎【答案】①相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就像人的皮肤受了点伤伤口自然会愈合。②通过对玉的珍爱、呵护,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需要珍爱呵护。‎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意与主题的能力。解答第一问时可在通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就某一段内容或某一个句子内容提出疑问并作出思考。解答第二问,要扣住文中卖玉人的话分析写作意图,与表达情感。‎ 八、作文(50分)‎ ‎25、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思路点拨】这是命题作文题。陪伴“陪伴”这个词语可以用来指两个或多个个体在一起的随同状态,即实指;也可以用来指两种或多种事物互相依存、共生的状态,即虚指。写作时,既可用实指义,也可用虚指义。相比较而言,用实指义写文章更容易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用虚指义写文章更容易写深刻,立意上出奇制胜。‎ 可取材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可以是陪伴别人,也可以是被别人陪伴;这种陪伴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可以写人,还可以写物。就体裁与形式来说,可记叙故事,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对“陪伴”发表看法,写成议论文。‎ 就作文取材范围讲,基本有以下四方面:一是个人成长中的情感,譬如亲情、师生情、友谊等,考生至少也能想到父母亲情在个人成长中的陪伴;二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譬如书籍、试卷、书包、日记、小树林、林荫道、小河流等,每个事物,都能印证青春岁月中的生活片段,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情。三是社会思考:环境、住房、道路等,都能在考生的成长中留下回味,考生的思维能上升到比较高的层次。四是生活感悟,如智慧、忧愁、热爱、感恩、烦恼、劳累等,看似无形的东西,也可以聚焦心灵世界的感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