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青岛版 (3)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课时:2课时 (2)学科: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26~27 页。 (3)学生准备:点子图。 二、教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26~27 页。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2.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 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 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乘的顺序与口算算理。2、第二部分积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三、设计理念 计算教学的核心是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1)算理和算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算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算理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 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 方面。 (2)要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就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自主地生成算法,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算理。 算法的形成不能依赖形式上的模仿,而要依靠算理的透彻理解,只有在真正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才能算是找到了算理与算法的平衡 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24X10 是怎样口算的? 二、新课: (一)出示问题 ⑴师出示情境图,学生找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重点研究“保护环境”花坛一 共有多少盆花。 ⑵根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并简单说一说列式的根据——要求一共有多少 盆花,就是求 12个 23是多少。(板书:23×12) ⑶找该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知识的发展 点。)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出示课件:点子图,让学生数出 12个 23 1.估算 ⑴让学生先估一估 23×12的得数。(学生估算的结果可能是 200、230或 者 240。) ⑵引导学生想一想:23×12的实际得数比估算出来的数大还是小?为什么? (设计意图:①在试算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估算,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上 节课所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来分析 23 乘 12 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从而为他们准 确计算提供依据——在估算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 12 看成 10,估算出 的得数 230,是 10 个 23 的和,还有 2 个 23 没算在里面,为下面口算准确得 数渗透一些方法,实际上这也是新知识的一个生长点。②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 积的大致范围,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计算的结果,培养学生用估算验证的意识。) 2.口算 ⑴师:这道题的准确得数到底是多少?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能不能转化成 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这道题的得数? 把计算的过程简要写到练习本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点子图圈一圈、想 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⑵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可能想不出如何转化,老师可个别启发引导: 23×12表示 12个 23,我们能不能把 12个 23分开来算呢?先算 10个 23再算 2个 23,然后再合起来) ⑶全班展示,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A:23×10=230 23×2=46 230+46=276 B:20×12=240 3×12=36 240+36=276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点子图圈一圈,每个算式算的是哪 部分? ⑷找算法的共同点,初步理解算理。 请学生说一说这些算法的共同点。(实际都是把 12个 23或 23个 12分开 来求,因为分开之后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算式) ⑸小结:我们遇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新知识,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 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式,并且将所得的结果进行相加,从而解决了 新的问题。看来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 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3.笔算 引导学生将口算的三个横式简化 23×10=230 46 23×2=46 2 3 X 1 2=2 7 6 230+46=276 230 ⑴请学生大胆想象,将横式竖过来变成竖式,遇到困难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一 起商量。 ⑵学生试做,师巡视指导。 ⑶展示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1): 2 3 × 1 2 4 6 +2 3 0 2 7 6 2): 2 3 ×1 2 4 6 2 3 2 7 6 (这时老师加以启发引导:第一个竖式中哪些地方是可以省略的?引导学生 重点讨论如下几个问题:230的个位上的 0可不可以不写?如果擦去 0,大家会 不会把它当成 23,为什么?如果不写 0除了少写一个数字,还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看竖式发现:乘完个位乘十位,十位上的 1 乘 3得 3,对齐 4的下面写 3,1乘 2得 2,在 4的前面写 2。这样算的时候不 写 0,可以简便我们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将口算的横式写成竖式的形式,同时在此过程 中学生也很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更容易的理解算理。) 4.进一步明确算理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46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23表示什么?怎么来的? 尤其要明确 23写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 23个十,也就是 230。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进一步明晰算理。) 5.规范计算过程,形成算法 师生共同梳理计算的过程。 2 3 ×1 2 师:先用 23和个位上的 2 相乘。(板书) 2 3 ↖↑ × 1 2 4 6 师:再用 23和十位上的 1相乘。一三得三,3写在哪里?为什么? 师:在十位下面写 3就表示 3个十了。一二得二,2写在哪?为什么? 2 3 ↑↗ ×1 2 4 6 2 3 2 7 6 师:竖式中的 46是怎么来的?23实际上是多少?它是怎么来的? (板书:23×2和 23×10) 2 3 ↖↑ ×1 2 4 6 ——23×2 2 3 ——23×10 2 7 6——46和 230的和 (设计意图:清晰再现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算法。) 6.比较、发现 比较两张不同的点子图圈法,发现不同之处:23×12和 12×23,两张圈法 不同但道理都对,结果也相同,启发学生发现乘法的验算方法:交换因数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自主发现验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计算课本 76页第一个绿点问题并验算。 2.独立解决课本 28页自主练习第一题并验算。 四、课堂总结 师:你觉得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师:在用个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数去乘 时,得数的末位就要和十位对齐。 师:你还有哪些收获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