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二世界政治文明历程
阶段检测(二) 世界政治文明历程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加试题)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 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 材料的大体意思是人口多了不易于国家的治理,这说明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 点。 2.假如穿越到古希腊梭伦改革时期,作为平民的你能享受到的政治权利是( ) A.参加五百人议事会 B.参加公民大会 C.领取工资和观剧津贴 D.参选首席执政官 答案 B 解析 五百人议事会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改设的,故 A 项错误;梭伦改革时期,实行财产 等级制,各等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故 B 项正确;伯利克里改革时期,公民参政可以 领取参政工资和观剧津贴,故 C 项错误;只有第一、第二等级公民才可以担任高级官职,故 D 项错误。 3.“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希 腊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提供了保障( ) A.建立四百人会议 B.颁布解负令 C.设立陪审法庭 D.发放津贴 答案 D 解析 在伯里克利时代,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 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4.(加试题)有学者认为,雅典式的民主给欧洲文明播种了一颗很好的种子。这表明雅典民主 为近代欧洲( ) A.民主法治奠定了基础 B.提供民主政治的源泉 C.多数国家直接所继承 D.直接民主提供了借鉴 答案 B 解析 法治不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侧重点,故 A 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丰富和实践了近代民主 基本原则和理念,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泉,故 B 项正确;雅典民主是一种较为原始的 直接民主,某些方面存在局限不可能全面直接继承,故 C 项错误;近代欧洲确立的是间接民 主,故 D 项错误。 5.“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利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 制。”这对雅典来说,实质上是( )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C.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关键信息“盲目崇拜”“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说明作者对古希腊民主 政治持批评态度,实质上作者是在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危害国家的稳定和统治,所以答案选 C 项,A、B、D 三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也与题意主旨不符。 6.《十二铜表法》规定:“杀人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一只祭神,以代本人。” 该规定集中反映了罗马法( ) A.内容叙述庞杂繁琐 B.具有浓厚神权色彩 C.注意甄别案件性质 D.深受习惯法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涉及的只是杀人者和过失致人于死的两种法律量刑,简单明了,故 A 项错误; 材料“应以公羊一只祭神,以代本人”只是罗马法对过失致人于死者的一种法律制裁,并非 代表神的意志,故 B 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注意区分“杀人者”和“过失致人于死”并施予 不同的法律制裁,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习惯法的信息,无法推断《十二铜表法》与习惯法 的联系,故 D 项错误。 7.罗马的万民法和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产生了相似的作用。它们都(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答案 B 解析 万民法和官吏选拔没有关系,故 A 项错误;万民法给予更多的非罗马人以公民权,科 举制为非世家大族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擢升的途径,二者都扩大了当时各自的统治基础,故 B 项正确;罗马当时是帝国,中国是君主专制,故 C 项错误;万民法与选贤任能无关,故 D 项 错误。 8.推动罗马国家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共同原因是( ) A.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 B.平民或自由民的斗争 C.帝国疆域扩大的需要 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答案 B 解析 民主是雅典的独创,故 A 项错误;在平民和自由民的努力下,罗马法逐渐从习惯法走 向万民法,故 B 项正确;帝国疆域扩大只是万民法出现的原因,故 C 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 不是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的原因,故 D 项错误。 9.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的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 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 ) A.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意在调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D.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答案 D 解析 “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意指 除特殊情况外,要确保私人权益,与遵循自然规律、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调解贵族平民的矛 盾无关,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10.“其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历史上不再 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材料中的“其”指( ) A.英国的“光荣革命” B.美国的联邦政府 C.法国的 1875 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 A 解析 1688 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驱逐原国 王詹姆士二世,通过这种“不流血”的政变事实上确立资产阶级的权力,符合题干主旨,故 A 项正确;美国联邦政府是在北美独立战争时期成立的,不是“非革命手段”,故 B 项错误; 法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革命之后,“艰难”地确立了 1875 年宪法,故 C 项错误;“铁血宰相” 俾斯麦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确立了德意志帝国宪法,故 D 项 错误。 11.当代经济史学家菲利斯·迪恩估计,英国在 1700~1780 年之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 67%。 这一时期英国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工业革命推动 B.光荣革命之后政局稳定 C.对外贸易发展 D.对外扩张加快殖民掠夺 答案 B 解析 18 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逐渐彰显,故 A 项 错误;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建立起近代君主立宪政体,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加速,故 B 项正确; 对外贸易发展是政局稳定的反映,故 C 项错误;殖民掠夺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经济发展,但 不是主要方面,故 D 项错误。 12.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英国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 但从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 度……”材料中的“中等阶级”是指( ) A.中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工业无产阶级 D.新贵族 答案 B 解析 中产阶级一般指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 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不符合题干主旨,故 A 项错误;在工业 革命发展的情况下,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通过 1832 年议会改革,他们成为主导历史 走向的力量,故 B 项正确;工业无产阶级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不能真正地掌握政权,故 C 项错误;新贵族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领导者,不属于中等阶级,故 D 项错误。 13.美国独立后,在 1777 年通过的《邦联条例》中,规定美国国会实行一院制;其后在 1787 年制定的联邦宪法中,改为两院制。这一改变体现的原则是( )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总统制 答案 C 解析 分权即权力分立,是指国家权力不能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个部门或者一部分人,而应 当合理地分割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部门)和不同的人所执掌,国会伴随 权力的分割,由一个部门到两个部门,故 C 项正确。 14.杰斐逊曾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此,美 国建国之初的政治精英们( ) A.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B.减少选民资格限制 C.建立政党相互监督 D.设计分权制衡机制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得知,“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就是要求有关权力各方形成相互制约与 平衡的机制,故 D 项正确。 15.“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1701 年《王位继承法》 B.1781 年《邦联条例》 C.1787 年宪法 D.1871 年宪法 答案 C 解析 1701 年的《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的君主由世袭产生,而且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 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1781 年《邦联条例》规定美国是一个邦联制国家,与题意不符, 故 B 项错误;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民主共和制或总统制的国家,故 C 项正确;1871 年宪法规定德国是一个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故 D 项错误。 16.(加试题)(国家元首)有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这项条款应出自( ) A.美国 1787 年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 C 解析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两院制,国家元首也就是总统无权解散众议院, 故 A 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无权解散议会,故 B 项错误;根据 国家元首有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可以看出出自法兰 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故 C 项正确;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 成,故 D 项错误。 17.(加试题)下图是 1871 年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突出特点是( ) A.彰显权力制衡理念 B.提倡行政立法并行 C.突出皇帝绝对权威 D.体现代议民主原则 答案 C 解析 根据结构图可知皇帝、宰相、议会三者间不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故 A 项错误;根据结 构图,行政权掌握在皇帝与宰相手中,可见行政权大于议会的立法权,故 B 项错误;根据结 构图,皇帝权力高高在上,无任何制约力量,故 C 项正确;根据结构图,议会部分是近代民 主的象征,但是权力有限,并不突出,故 D 项错误。 18.(加试题)1914 年,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 是因为( ) A.德国军队的主力遭到重创 B.协约国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 C.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 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答案 D 解析 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整体实力是不能同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相比的,德国从战争一开 始就制定了速战速决的计划,最怕持久消耗、两线作战,而马恩河战役后德国最怕的局面出 现了。所以,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 19.(加试题)1918 年,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该和约有利于苏俄( ) A.清除国内反动势力 B.恢复国民经济 C.向社会主义过渡 D.巩固新生政权 答案 D 解析 《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一战并得到喘息的机会,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联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 A.西西里岛登陆 B.诺曼底登陆 C.突尼斯歼灭战 D.阿拉曼战役 答案 B 解析 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21.下表是二战中某个国家卷入战争后,在与法西斯作战中前半年损失情况表,据此判断该 国是( ) 领土 沦陷人口 军队人数 坦克 飞机 150 万平方千米 7 500 万 700 万 2.4 万辆 1.6 万架 A.波兰 B.法国 C.中国 D.苏联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领土面积以及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初期波军战术装备极为落后,缺乏现代化的飞 机坦克,因此与波兰不符,故 A 项错误;据材料领土面积等信息,可知此与法国不符,故 B 项错误;据材料领土面积以及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初期中国缺乏现代化的飞机坦克,因此与 中国不符,故 C 项错误;从领土面积、军事装备上看,苏联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 22.下图为《二战后期主要国际会议召开地分布图》。其中“决定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 的会议地点是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决定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的会议地点是伊朗的德黑兰。①雅尔塔,故 A 项错 误;②埃及的开罗,故 B 项错误;③是伊朗的德黑兰,故 C 项正确;④德国的柏林,故 D 项 错误。 23.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局面出现。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时期的产 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答案 C 解析 1947 年 3 月 12 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随着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杜鲁门主 义消失,故 A 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于 1948 年 4 月提出,1952 年结束,故 B 项错误;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是 1949 年成立,2016 年黑山共和国正式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第 29 个成员国, 故 C 项正确;1991 年 7 月 1 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故 D 项错误。 24.从图一到图二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变化是( ) 图一 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 左 图二 1987 年美国 同日本裕仁天皇 右 会晤的合影 《时代》周刊封面 A.日本由二战后的依附美国到称霸世界 B.美、日、西欧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 答案 D 解析 图一反映美国对日本的控制,而图二中“trade wars”反映美日在经济上的竞争,因 此 D 项正确。A、B、C 三项无从体现。 2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 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美国独霸世界 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答案 C 解析 A 项错在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片面理解为当今大国的力量均衡,而没有注 意到美国依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事实。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处在新旧交替之际, 即旧的两极格局瓦解了,新的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目前正处在“一超多强”、多极 化趋势加强的阶段。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请从第 26、27、28 题中任选两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6.(10 分)(加试题)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文明往往有着其不同的特质,文明的传播既有来自 传播者的文化势能,也有来自受侍者的文化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他们的地理坐标,它们的本质 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 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布罗代尔(法国史学家) 材料二 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 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 ——引自[英国]汤因比《历史研究》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 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1)》 (1)材料一中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从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指 出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的主要差别?(4 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社会”在哪一方面与古代“希腊社会”存在着连续的“血 缘”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这种连续“血缘”关系的理由(要求至少举 2 个例子)。(6 分) 答案 (1)观点:文明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 差别:古代中国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古代希腊式民主政治。 (2)方面:民主政治。 举例:近代民主政治借鉴古希腊的直接民主;近代议会制借鉴古希腊的公民大会;近代两院 制借鉴古希腊的四、五百人会议;近代任期制借鉴古希腊的轮番而治(或轮流坐庄);近代监 督制借鉴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2 例) 解析 (1)第一小问观点,可以联系材料一信息“文明,……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 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得出结论。第二小问差别,结合所学,中国是君主专制,希腊 是民主政治。 (2)第一小问方面,根据材料二信息“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 刻的积极影响。”可以得出答案为民主政治。第二小问举例,依据材料二提示从国家政治原 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入手找答案,例如轮番而 治等。 27.(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 年的世界局势尤其是欧洲的局势已经处在动荡不安之中……这年,日本广田内 阁的建立,加之此前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德国纳粹党执政,使得法西斯主义在三国掌握政 权。也是在这一年,三国结盟(参考下边漫画(《三头怪兽结盟》),并加紧备战,准备随时挑 起世界大战。也是在这一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 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 和轴心集团与苏俄势力的代理战争,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一 点也不为过”。 ——根据《风起西华》(第二百十九章《西班牙内战》)改编 材料二 说起 1936 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 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摘自《中国的 1936 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36 年“三头怪兽结盟”的标志,简要分析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结合 所学史实,简述作者之所以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的理由。 (6 分) (2)1936 年在中国大西北发生的两个“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分别指什么?简要分析其各自 的影响。(4 分) 答案 (1)标志: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 后果: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出现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初步形成一个富有侵略 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只要答出其中 2 点即可) 理由:①德意:公开的武装干涉,全力援助西班牙叛军。②英法:采取“不干涉”的纵容侵 略的政策。③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了巨大的援助。④“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 民一起抗击法西斯的进攻。(只要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2)事件及影响:红军长征胜利完成(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 骨干,(或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解析 (1)第一小问标志,由所学知识得出 1936 年“三头怪兽结盟”的标志是德、日签订《反 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第二小问后果,由所学知识得出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 心”;出现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初步形成一个富有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第三小问理 由,由所学知识得出①德意:公开的武装干涉,全力援助西班牙叛军。②英法:采取“不干 涉”的纵容侵略的政策。③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了巨大的援助。④“国际纵队”: 与西班牙人民一起,抗击法西斯的进攻。 (2)第一小问事件,依据材料二“说起 1936 年的中国”“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 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结合所学得出第一个事件为红军长征胜利完成,第二个 事件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得出,红军长征胜利完成为中国革命 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或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其 影响是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28.(10 分)17 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 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第 五 章 革 命 与 妥 协 (1603 ~ 1688 年) …………………………………………………(146) 一、桀骜不驯的议会 …………………………………………………………………(146) 二、长期议会和资产阶级革命 ………………………………………………………(153) 1. 走 向 内 战 ………………………………………………………………………(153) 2. 刀 兵 相 见 ………………………………………………………………………(157) 三、从共和国到护国政体 ……………………………………………………………(163) 1.“ 残 余 议 会” ……………………………………………………………………(163) 2. 护 国 政 体 ………………………………………………………………………(166) 四、复辟时期 …………………………………………………………………………(175) 1. 协 商 议 会 和 骑 士 议 会 …………………………………………………………(175) 2. 从 枢 密 院 到 内 阁 ………………………………………………………………(180) 3. 政 党 的 起 源 ……………………………………………………………………(185) 4.“ 光 荣 革 命” …………………………………………………………………(192)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材料三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 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 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4 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 17 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 影响。(4 分) (3)综合试题所有信息,概述 17 世纪中英两国在政治领域的不同发展趋势。(2 分) 答案 (1)观点: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 说明: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是法定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皇帝以司礼监的太 监牵制内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或宦官专权)。 (2)历程:君主专制——君主制废除,建立共和国——君主制度复辟——君主立宪制度。 影响:君主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维 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3)趋势: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英国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概括观点”,依据材料一信息从“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 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的角度说明;第二小问“说明”,依据所学从“内阁的职权 和地位以及宦官专权”的角度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历程”,依据材料二中“共和国 和护国政体以及复辟政体”以及材料三中“近代宪政体制”从“君主专制——君主制废除, 建立共和国——君主制度复辟——君主立宪制度”的角度进行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影响”, 依据材料三中“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 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来概括作答。第(3)问结合材 料中中国趋势从“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英国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的角度分析 作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