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20-2021 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 化趋势 1.(2020 全国Ⅱ卷·35)1958 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 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 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 90%是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答案】C 【解析】由材料“1958 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 文化往来”可知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依然保持文化往来,美苏两国既有全面的对抗也有文化 的交流,故选 C 项;20 世纪 50 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两国处于对峙抗衡的状态,排 除 A 项;材料主要提及的是美苏两国的文化技术交流,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 加快,且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应该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美 苏两国的文化交流而非苏联交流的目的,排除 D 项。 2.( 2019·天津高考·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 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 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答案】A 【解析】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再结合题干 中“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这体现出国家的政 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故选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苏联开展军备 竞赛仅是美国对付“冷战”的一种措施,不是其根本国策,排除 B 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美 国就业人数的变化,不能推知军工订单解决了失业问题,排除 C 项;题干仅是提及了美国 政府为了“冷战”需要,与一些国内大企业展开合作,没有提及该措施加剧了战争的危险,排 除 D 项。 3.( 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 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 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 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 B 项; “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 排除 A 项;“1947~1948 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 C 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 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 D 项。 4.( 2018·北京高考·22)读图 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D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同时将欧洲作为其市场,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故 A 项 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是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占据上风,并未对其经济造成损害, 故 B 项错误;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属于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科技成就,但是并未给美国带来 经济效益,故 C 项错误;1955 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结果持续到 1975 年,使美国陷入战争 泥潭,导致美国财政赤字严重,故 D 项正确。 5.(2017 年北京卷 22).图 10 取材于 1949 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①处应填写( )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答案】C 【解析】题目时间是 1949 年,与罗斯福新政时间不符,且与漫画中欧洲自立没有关系,故 A 项错误;“铁幕”演说是丘吉尔在 1946 年提出的,与题目中的美国和欧洲无关,故 B 项错 误;1947 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的经济的恢复,故 C 项正确;欧洲煤钢联 营成立于 1951 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6.(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 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 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D 【解析】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与材料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不符,故 A 项错误;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与材料“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不符,故 B 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 依据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 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可知,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是为了让非洲等地的黑 人们由此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争夺非洲等中间地带的目的,故 D 项正确。 7.(2015·四川文综·12)图 2 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 20 世纪 50 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显示的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 A 项正确;马 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复苏的经济措施,与朝鲜战争无关,故 B 项错误;在朝鲜战争中苏 联并没有直接参战,故 C 项错误;朝鲜战争与联合国势力的扩张之间没有联系,故 D 项错 误。 8.(2020 全国Ⅲ卷·35)1964 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 1975~2006 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 况 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 题……意见基本一致”并结合所学亚非拉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因而主要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 共同利益,故选 B 项;当今世界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确立多极化格局,排除 A 项; 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受到遏制应该是在 1991 年美苏冷战结束后,与题干时间不符, 排除 C 项;七十七国集团成立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没有改 变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排除 D 项。 9.(2020 山东卷·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 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A. 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 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 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 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战争削弱了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实力,而美国在战 争中实力大增,成为战后世界经济霸主,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国际地位遭受挑战,正 是在此背景下,库登霍夫—卡来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A 正确;凡尔赛体系激化了法德 矛盾,排除 B;美国联邦制确立时间是在 1787 年,与库登霍夫—卡来基的倡议提出时间相 隔久远,而且“欧洲合众国”的构建模式不是联邦制模式,排除 C;国际联盟中不仅仅有欧洲 国家,而且德国在 1926 年才加入国联,排除 D。 10.(2020 山东卷·15)1969 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 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 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A. 同苏联关系缓和 B. 与西欧竞争加剧 C. 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 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答案】D 【解析】根据“1969 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逐渐失灵,在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整体国家实力相对衰落,因此美国迫切希望改善国 际环境,所以此时美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故选 D;此时美国同苏联的关系依然紧张,排除 A;同西欧竞争加剧和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都是导致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的部分因素,不能 全面涵盖题意,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 BC。故选 D。 11.(2020 浙江卷·24)1951 年,西欧六国政府签订《巴黎条约》,建立了一个管理煤钢事务 的超国家机构。这个机构有权决定六国的煤钢生产、投资、价格和原料分配,以至发展或停 闭某些企业。该机构的设立有利于( )。 ①奠定欧洲一体化基础②促进六国经济发展 ③推动法国与联邦德国和解④建立独立防务体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1951 年西欧六国签署《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 故①正确;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使六国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的管理之下,资源共享、优势 互补,促进了六国经济发展,故②正确;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使法德逐渐消除了战争留 下的积怨,推动了法德和解,故③正确;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 开始,没有涉及防务,故④错误,因此选择 A 项符合题意,排除包含有④的 BCD。 12.(2020 天津卷·15)20 世纪 60 年代末,基辛格说:“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世界事务大概会坚 持一种特别的欧洲的观点——这就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的另一种 说法。”这一看法出现的深层背景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 C.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D.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据材料“20 世纪 60 年代末”“一个统一的欧洲”并结合所学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的知识可知,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欧洲的发展壮大,“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 但联合的西欧只是当时世界逐渐崛起的几大力量中心之一,这些力量都在挑战美国的霸权, 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故选 C 项;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只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之一,属于 表层背景,A 项并非最佳选项,排除 A 项;20 世纪 60 年代末尚处于美苏争霸时期,美国并 未建立全球霸权,排除 B 项;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之一是摆脱美国的控制,因此其联合后 与美国的关系必然发生变化,但这也只是材料呈现的现象,而非深层背景,D 项并非最佳选 项,排除 D 项。 13.( 2019.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 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 这个条约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 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 年煤钢共 同体的成立,故选 C 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排除 A 项;1958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排除 B 项;1993 年欧盟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 D 项。 14.( 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 1963 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 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 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 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 年美国迫使 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 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 C 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 未形成,排除 A 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 B 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 D 项。 15.(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 8 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 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 1945 到 1975 年,亚洲和非洲成员 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 A 项正确;从图 中可以看出 1945 到 1975 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 反映的主旨,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 C 项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 D 项错误。 16.(2018·北京高考·23)1956 年 7 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 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 )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答案】B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是“自愿、互利”等原则且主要是经济领域,故 A 项错误; 根据材料时间和印度、埃及及南斯拉夫和他们提出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得出 是反对两极对峙,因此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故 B 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 1949 年成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 1945 年,与材料时间 不符,且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不是发展中国家,故 D 项错误。 17.( 2018·江苏高考·19)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 占比例就超过 39%,美国同期从 1957 年的 20.9%下降到 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 年至 1970 年,西欧所占比例由 20.8%升至 28.6%,美国同期则由 48.6%降至 37.8%。 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答案】D 【解析】1945 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材料中“20 世纪 60 年代末”不符,故 A 项错误;二战后,西欧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 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以美国为主导而非欧洲,故 B 项错误;材料中“1951 年 至 1970 年,西欧所占比例由 20.8%升至 28.6%”,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 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是缓和矛盾,故 C 项错误;1967 年欧共 体成立后,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 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故 D 项正确。 18.( 2015·重庆文综·12)1960 年 1 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 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 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 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答案】C 【解析】1942 年元旦,美、英、苏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材料内容无关联,故 A 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 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这股“变 迁之风”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 B 项错误;材料“十五年 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可看出亚 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谋求在国家社会上不结盟,获得国家独立发展的 有力空间,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 C 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非洲的“变迁之风”, 没有涉及美苏关系,故 D 项错误。 19.(2017 年天津卷 11).1990 年 9 月 12 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 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 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苏、美、英、法四国参与协定东德、西德的统一和主权问题,可知当时两 极格局和大国主导世界的影响仍然存在,故 A 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的时间和标志是 1991 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是在这次各国 会谈签署条约之后,故 C 项错误;全球化趋势加快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但与材料体现的德 国受到大国监管的内容无关,故 D 项错误。 20.(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 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答案】C 【解析】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 A 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以 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 故 B 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 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 C 项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 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 D 项错误。 21.( 2013·浙江文综·22)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 20 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 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答案】C 【解析】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帝国主义战争”这一概括显然把“二战”这段历史排除了。缺少 “二战”的 20 世纪当然是不完整的。 错误 B 理由同上。 错误 C 对 20 世纪的重大事件都有涵盖,且概括词的表述比较中性客 观。 正确 D 没有体现“多极化”,对于 20 世纪最后 10 年没有概括进去。 错误 22.(2020 全国Ⅱ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 12 所示: ——摘自 (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 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略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选取论述点,如从第一支柱中提取出欧洲一体化起步于自身经济发 展的需要,从第二支柱中提取出欧共体成员国强化了维护自身安全的军事外交合作,推动欧 洲联合的进一步深化,从第三支柱中提取出欧洲在政治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成员国间 司法与内务的合作,联系三个论述点得出观点:欧洲一体化以经济为先导,逐步加强了合作 的广度和深度或者欧盟是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组织、欧盟国家主权让渡先经济后政治。其次,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特点、影响等进行分析论述。 最后,总结观点,表述成文。 23.( 2016·江苏单科·23)( 13 分)1946 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 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 8000 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 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 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 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 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 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 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 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 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 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 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3 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 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4 分) 【答案】(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 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 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 是称霸世界。 (3)共同: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 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 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一“苏联传统的不安全”,“不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把 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首位”得出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 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的背景从 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角度得出原因有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 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据材料二“其资本已经渗透到世界许多国家”“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达到其称 霸世界的目的”得出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 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第一小问共同之处,依据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以及称霸世界的必然结果得出美苏必然 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第二小问“长电报”形成认识的依据,据材料一“苏联传统的不 安全”并结合所学知识美苏意识形态的不同得出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第三小问诺维 科夫报告形成认识的依据,据材料二“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结合美国国家性质得出依据是美 国的帝国主义本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