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
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 易错点 51 不理解区域的含义和特征 典 例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2)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 能的是 A.地理位置差异 B.气候、地貌差异 C.人种分布差异 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错因分析】第(1)题易错选 B,主要原因是图示中“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干扰了判断。仔细读图可知,图示两区域之问具有资金、信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反映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故选 C。第(2)题要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方面考虑,图示两区域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其中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资源等条件的差异,故选 C。 【纠错心得】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做好此类试題,需牢固掌握区域的含义、特征和地理环境特点等,对区域的全面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清楚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类型。 (2)区位特征: ①确定位置和范围:利用经纬网和区域特征相结合的办法; ②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内地形、 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描述等; ③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人口、聚落等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 ④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整治和开发利用): 根据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评价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充分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发展,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容包括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建设等。注意分析某区域的地理特征时,要抓住区域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不要面面俱到。 (3)区域共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4)区域差异,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 (5)区域边界形状。 【纠错体验】 l.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易错点 52 不明确我国自然区的划分 典 例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读下图完成(1)~(3)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一高原一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2)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 A.受夏季风影响 B.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C.位于湿润地区 D.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3)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错因分析】第(1)题易出错,主要原因是对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的规律性没有理解。第(3)题出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原因。我国三大自然区主要是依据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来划分的,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为季风区,反之为非季风区;山地、高原、盆地交错分布,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很大;河流径流量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减小。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主要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纠错心得】此题要求考生掌握有关我国区域差异方面的知识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自然、人文状况不同,区域差异十分明显。 (1)我囯自然地理区域差异:根据各地区自然状况(主要是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 ①东部季风区: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东部季风区,该地区地势较低,平原面积广大,受夏季风影响,气侯温暖湿润,雨热同期,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但由于长期农耕,天然植被多被农业植被代替,为我国主要农耕区,河流多为外流河,汛期出现在夏季,水量较为丰富。区内按各地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的不同,由南向北又分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南岭以南)、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南岭至秦岭一淮河之间)、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到东北的辽南一带)以及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蛉一古长城一祁连山一昆仑山一线以北、以西,因距离海洋较远,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大,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地表景观以荒漠、草原为主,河流以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多为季节性河流,湖泊为咸水湖。本区以贺兰山为界分为西部的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和东部的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两个次一级自然区。 ③青藏高寒区:本区平均海拔在4000mm以上,“高寒”是其典型特征,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地面景观以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分布有较多的冰川、湖泊,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本区的东南部因海拔较低,并受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温暖湿润;西北部则因海拔高,远离海洋,具有寒冷、干旱的特点。 (2)我国人文地理区域差异: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可以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上都存在由东部地带向西部地带递减的趋势;从人口分布来看,以腾冲一黑河一线为界,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就民族分布状况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一带;其他诸如房舍建筑、风俗习惯等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纠错体验】读下图,完成 2~4 题。 2.东部季风区划分成 a、b、c、d 四个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土壤 B.水分 C.热量 D.植被 3.关于 f 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灌溉农业区的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B.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 C.降水量空间分布严格遵循自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D.河流短小,多季节性河流,无外流河 4.下列关于各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最高、范围最大、人口最多的是g区 B.a、b两区的积温都在4 000℃以上 C.f、g两区的太阳能资源都比较丰富,b、c、d区沿海风能都比较丰富 D.b、c两区平原粮食的商品率都比较高 易错点 53 区域空间定位不准 典 例 读下图,甲地年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 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 亿 m3),回答下列问题。 (1)丙河的汛期在 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 。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 , 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 (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是 ; 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成因是 。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 【错因分析】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区域空间定位能力较差,对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了解程度较低,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欠缺。第(1)题容易错在不能正确地定位丙河流所在区域的位置和气候类型,无法判断河流汛期和水源补给。从经纬度上看,44度纬线从中部,过,经度大致在东经74度到84度之间,该地不可能在南半球,而应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再根据等高线、国界等可知,该地区应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一带,该山区为天山山脉,丙河是发源于天山的伊犁河,伊犁河注入内陆湖泊,因此其补给水源应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由题干信息甲地的年降水量达680mm,可判断降水也是 其主要补给水源之一。高山冰雪融水的数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因此河流的汛期应出现在气温最高的夏季。深居内陆的甲地降水量高达680mm,而东面太平洋距此十分遥远,水汽不可能到达,南部又受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也不可能到达,因此,甲地降水的水汽只能来源于北冰洋和大西洋,图中甲地位于天山的北坡,北坡为迎风坡,故降水丰富。乙湖是巴尔喀什湖,它有着非常独特的东咸西淡的特点,该湖东西狭长,中部很窄且浅,东西部湖水交换不畅,加上东部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而西部由于有大量的河川径流汇入,冲淡了湖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丁地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 【参考答案】(1)夏 冰雪融水 雨水 (2)北冰洋 大西洋 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 (3)东部 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虽地处内陆,但有大量河水注入,起到稀释作用 (4)哈萨克斯坦 【纠错心得】能否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复习中,将课本基础知识与地图有机融合,是提高该能力的有效途径。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前提,在确定区域背景的前提下,结合地理基本原理,我国四大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等基础知识,即可解决局部区域的相关分析问题。 (1)根据经纬线定位 80°E 经线穿过的区域:天山、塔里木盆地西部、昆仑山、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 90°E 经线穿过的区域:阿尔秦山、准噶尔盆地东部、天山、吐鲁番盆地、阿尔金山、柴达木盆地西部、昆仑山、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脉、藏南谷地、喜马拉雅山脉。 100°E 经线穿过的区域:内蒙古高原西部、祁连山脉、青海湖、巴颜喀拉山脉、横断山脉、滇南谷地。 110°E 经线穿过的区域: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陕南谷地、巫山、两广丘陵、雷州半岛、琼州海峽、海南岛。 120°E 经线穿过的区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渤海、山东丘陵、黄海、太湖平原、台湾海峡。 北回归线穿过的区域:云贵高原南部、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峡、台湾山脉。 30°N 纬线穿过的区域:喜马拉雅山脉、藏南谷地、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舟山群岛、东海。 40°N 纬线穿过的区域: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 (2)拫据突出的区域特征定位突出的生态问题,如西南多滑坡和泥石流;突出的气候特征,如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特有或驰名的动植物,如青稞、牦牛为青藏高原特有;典型的土壤特征,如江南丘陵多红壤,四川盆地多紫色土;突出的地貌特征,如云责高原斯特地貌等。只要熟悉了典型地区突出的区域特征,区域的具体位置或名称也就容易确定了。 【纠错体验】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 A、B、C 三地的地形区名称:A 、B 、C 。 (2)B 地形区的生态问题严重,主要是何种生态问题?并扼要说明其成因。 (3)图中 B 地形区内的著名引水工程是 。为防止因该区域煤炭 资源的开发而引发生态问题,在煤炭开发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6.读下图,图中 B地年降水量大于 A地的主要原因是 A.B 处受台湾暖流影响大 B.B 处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C.B 处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D.B 处地形对湿热气流的抬升作用 易错点 54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不清 典 例 读下图为我国某地区 l 月、7 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 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 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错因分析】第(1)题易错选D,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l月等温线的变化,不能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运用气温和地形的密切关系等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甲地为山东丘陵,乙地为泰山及附近地区,两地地势高于四周,故气温较低。第(2)题易错选A,主要原因是对影响等温线的主要因素不能结合具体位置加以灵活运用。观察7月等温线的分布可知,图示区域东部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且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其影响因素应是海陆差异;西部等温线由东向西递减,主要是由于地势由第三级阶梯过渡到第二级阶梯。第(3)题,不能从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去考虑,是考生容易出错的原因。越向内陆,大陆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大一图示区域,石家庄的气温年较差最大,而黄海沿岸气温年较差最小,故两地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 【纠错心得】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我国气温的总体分布规律: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这主要是基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而在局部地区,地形起伏、海陆分布对气温也有很大的影响。 此类题特别要求考生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描述某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一般思路如下: (1)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 (3)区域气候特点:气候类型、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气温分布)、降水特点(降水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光照状况、气候分布、气象灾害。 (4)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分布,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 (5)植被、土壤:植被类型、分布(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土壤类型、分布。 (6)自然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工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纠错体验】 7.读我国两区域图,完成有关问题。 (1)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河段流向不同的原因。 (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响有哪些? (3)分别说明 a、b 两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易错点 55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不清 典 例 甲和乙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 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 (3)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 工业和 工业,与之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 工程。 (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错因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差、区域对比分析能力弱是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根据图中的城市名称、行政区边界轮廓可知,甲为新疆地区,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它们一个临边,一个临海;一个是西部大开发实施地区, 另一个有浦东开发区,都具有政策方面的优势。新疆石油和天然气丰富,又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而且光照充足,很适合棉花和瓜果的生产,是我国的商品棉与瓜果生产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但能源矿产缺乏,因而与新疆在能源与纺织方面可以进行很好的合作。甲、乙两区域内的著名河流分别是塔里木河与长江,塔里木河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荒漠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长江则主要发挥水运廉价且运量大的优势。从交通状况看,长江三角洲河运与海运发达,新疆地域辽阔,铁路运输最有利。 【参考答案】 (1)甲区域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与其发展边境贸易及资源开发给人们提供了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有关,乙区域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因素有关。 (2)甲区域河流的主要作用是解决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乙区域河流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 (3)纺织 能源 西气东输 (4)甲区域采用铁路运输,乙区域采用水路运输 【纠错心得】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深刻把握区域综合地理特征,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此题特别要求考生掌握区域经济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下面是描述某一区域经济地理特征的一般思路: (1)区域农业特点: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产品、林产品、水产品)、主要农业分布地区、农业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 (2)区域工业特点和发展条件 区域工业特点主要包恬工业地位、工业部门、工业产品、工业分布、原料及市场的对外依赖程度等,发展条件主要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如农业基础、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3)交通、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区域交通特点:主要交通方式、辅助交通方式、交通线路密度、综合运输状况、主要线路和港口、枢纽分布。 港口区位特点主要包括水域条件(航道深度和宽度、泥沙淤积和潮汐影响、船舶停靠港湾),陆域条件(开阔平坦的地形、广大腹地、依托城市)。 人口、城市分布特点:面状分布——平原密集,沿海密集;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等。 【纠错体验】 8.黄土高原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黄土高原在能源基地建设中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试从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今后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 易错点 56 区域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不全面 典 例 下图为某地 1 月份等温线图(单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地的气温为 ,B地的气温为 ,C 地的气温为 。试分析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2)A 地形区为 ,B地形 区为 ,C地形区为 。请说出判断理由(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3)图中河流 D是 ,试述河流在图中河段的水文特征。 (4)C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成为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 C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自然条件优势进行评价。 (5)E城市是 ,通过 C、E两地的铁路是 ,试分析该铁路的重要意义。 【错因分析】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区域空间定位不准确,不能正确运用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对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第(1)题,在等温线图上要会读出特殊区域的数值范围;分析气温的差异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条件等方面考虑,图示地区在内陆,故应主要从地形方面考虑。第(2)题,根据地形和气温的关系,等高线和等温线可以相互转换。结合经纬度和图上其他信息,要能进行空间定位。第(3)题,可根据河流的位星、形状在河段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第(4)题,葡萄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光照强、温差大、有充足的水源等。由C所在位置的自然特征可以进行分析。第(5)题,分析铁路的意义要结合其所在的位置,第二亚欧大陆桥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意义。 【参考答案】 (1)大于-l2℃,小于-6℃ 大于-24℃,小于-18℃ 大于-l2℃,小于-6℃ A 地为内陆盆地,冬季气温高;B 地为山脉,气温低。 (2)柴达木盆地 祁连山脉 河西走廊 祁连山脉 可通过经纬度(100°E、40°N以南)以及气温低于附近地区来判断;柴达木盆地地处40°N以南,90°E~100°E之间(或 位于祁连山西侧)且该处气温由四周向中间递增;河西走廊与祁连山脉相邻且气温相对较高。 (3)黄河 该河段处在黄河上游,水流湍急、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有凌汛现象 (4)地势平坦;气温日较差大;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有祁连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5)兰州 兰新铁路 该铁路为第二亚欧大陆桥,有利于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物资和信息 的交流;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周边环境。 【纠错心得】区域综合分析法是解题中运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方法,运用区域综合分析法应遵循如下思路与程序: 运用区域综合分析法,需要在熟练掌握 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合乎逻 辑的推理分析。例如,可以对东亚、东南亚、 南亚的季风作比较,从其源地、成因等各方 面进行分析,归纳其差异性与共同性;可以 通过对中亚沙尘暴成因的分析,思考哪些地 方易发生沙尘暴(如北美、北非和澳大利 亚),分析其发生沙尘暴的原因,并分析这 些地方发生的沙尘暴与中亚地区沙尘暴的 异同点,探究我国华北地区易发生沙尘暴的 原因。总结此类区域的区域特征,并分析其 原因,通过区域对比与分析,能够很好地提 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广阔性,有助于 同学们在面对新情境、新问题时快速作出反 应,快速解答问题,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纠错体验】 9.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广东省政府设想,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转移到广东欠发达的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然而,现在看来,这种设想似乎越来越受到冷遇。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模式图。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广东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2)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主要有哪些区位优势? (3)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对欠发达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是什么? (4)试分析广东省政府主导产业转移遇冷的原因。 易错点 58 不明确“3S”技术及应用 典 例 GIS 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1)~(2)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对 1985 年与 2000 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比较,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主要原因一是对3S技术的应用范围不了解,二是对图层叠加的含义不很理解,三是对交通、人口等因素对商业网点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弱。要做好此题必须正确获取题干中的关键售息:交通图层、人口分布图层、土地利用图层。第(1)题,城市交通图能显示城市各地区的通达度,城市人口分布图能显示城市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密度,两图层叠加,可以显示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交通通达度最好的地区,而这恰好是商业网点的最好选址。第(2)题,比较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和1985年的不同,可以发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其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纠错心得】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简称"3S"技术。三者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和功能主要是: 另外,还要区分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联系和区别。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即只要是处理事物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一类的问题所用的技术均属于地理信息技术,它除了包括"3S "技术外,还包括数据传输等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则专指一门技术,属于地理信息技术中功能较强大的一项技术,它是指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实质上是一些空间数据组成的客观世界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的抽象模型。 【纠错体验】右图为“3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1~l2题。 11.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信息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 GIS B.乙是 GIS C.丙是 RS D.甲是 GPS 12.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RS 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 B.GPS 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 C.GPS 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 D.GIS 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易错点 59 不明确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典 例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丘陵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表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3)题。 (1)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2)“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3)“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错因分析】本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红色荒漠”现象未能正确理解,二是不能把握其形成原因,三是治理工作首先应该做什么不清楚。针对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从地形、气候的降水特点、植被覆盖率、水文特点、土壤等方面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应加强综合开发。“红色荒漠”现象和酸性红壤、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关系密切。“红色荒漠”的形成与流水侵蚀密切相关,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 【纠错心得】解答本题重在区分易混的概念: 一是荒漠与荒漠化。荒漠与荒漠化现象都是干旱或半干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产物,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干旱区,如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地荒漠分布广泛,荒漠化现象也十分严重。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其内部可根据地貌等因素细分为沙漠、戈壁、岩漠、泥漠、盐漠等,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在非荒漠地区(如绿洲、草场等)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本来的草场或耕地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气候极端干燥,降水极少,且昼夜温差很大,地势平坦开阔,风力很强且持久,形成了地表水缺乏、植被稀疏的自然景观,因此荒漠广布,同时其非荒漠地区由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荒漠化十分迅速。 二是荒漠化与沙漠化。荒漠化本质上是非荒漠土地退化为荒漠的演变过程,而使非荒漠化土地如耕地、林地、草场等逐渐退化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根据其成因分为多种形式,如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荒漠化等,因此“荒漠化”这个概念的涵义远远大于“沙漠化”。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要外力的条件下土地迅速退化为荒漠的过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的萨赫勒地区、我国西北和中亚地区、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周边地区等。荒漠化除了沙漠化这一表现形式外,在我国还有以下表现形式:湿润半湿润地区水蚀荒漠化,如黄土高原、南方丘陵等地,夏秋季节降水强度大,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使土地迅速退化;盐渍荒漠化,如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华北平原等地,由于春、夏季蒸发旺盛,地下水强烈蒸发,大量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当盐分远远高于植物生长所能承受的含量时,易造成土地退化;青藏高原等地的冻融荒漠化,高寒地区由于季节性冻融交替或永久冻土地区植被无法生长,亦可形成大面积賓寒荒漠。 不过,在一定的范围内荒漠化的类型在空间上是交错分布的,如毛乌素沙地内部低湿滩地荒漠化表现为盐渍化过程,开垦的旱地荒漠化表现为风蚀过程,梁地荒漠化表现为水蚀过程。另一方面,荒漠化的原因在时间上也是变化的,同一地区如旱地在冬春季节荒漠化成因主要是风蚀过程,在夏秋季节则可能是水蚀过程,因此在分析荒漠化时要认真考虑某地空间、时间方面的自然特征,确定其荒漠化的成因。 【纠错体验】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回答 13~l4 题。 13.A河段的水质要好于 B河段,原因可能是 A.A 河段附近农耕区农业用水量大 B.B 河段支流多,A 河段支流少 C.A 河段径流量大,自净能力强,且工业污染少 D.B 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 A 河段 14.甲、乙两地目前的环境问题 A.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甲地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地以水土流失为主 D.乙地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甲地以水土流失为主 易错点 60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不会 典 例 据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 B、R、I、C 四个国家被人称为“金砖四国”。 材料二 下表是四国的有关情况。 国家 B R I G 国土面积(万km2) 851.4 1707.5 298.0 960.0 人口(亿) 1.9 1.4 11 13 2001年国民总收入(亿美元) 5285 2534 4743 11310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被誉为 世界原料库 世界加油站 世界办公室 世界工厂 材料三 I国总理早就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国家带入21世纪”。据报道1997—2005年间,I国软件出口额从l6.5亿美元猛增到236亿美元,预计还将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美国硅谷的企业中有大量的I国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I国IT(信息技术)企业非常重视自主开发能力,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模式。 (1)B、R、I、C 分别代表 、 、 、 (填国家的中文名)。 (2)R 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 。 (3)B 国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有 。 (4)从 R 国与 l 国人均国民收入比较, 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5)I 国软件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有 (多选)。 A.政府的大力支持 B.全球对各种软件的急剧需求 C.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水平高 E.多优良港口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在对国家名称的判断和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方面。从图中各字母标注的位置可以看出B为巴西.R为俄罗斯,I为印度,C为中国。R国(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侯,由于气温低,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农业产量不稳定。而B国(巴西)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森林、矿产资源丰富,人均土地面积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I国(印度)近年软件业发展迅速,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同时软件业为高科技企业,大量的专业人才、高水平的企业管理及广阔的市场也是必需的。 【参考答案】 (1)巴西 俄罗斯 印度 中国 (2)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漫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不稳定 (3)①水热条件优越;②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③生物(或森林)资源丰富;④矿产资源丰富;⑤旅游资源丰富 (4)R(或俄罗斯) (5)ABCD 【纠错心得】做好此类题目,要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折一个区域(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条件: (1 )自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状况以及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显然,优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资源配套条件和地域组合状况对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如美国东北部、我国的鞍山,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区。 (2)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英国、日本有便利的海运条件,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 (3)人力资源状况: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力资源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如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却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依靠的便是其丰富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4)科学技术水平: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一个地区的科技越发达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5)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优越的自然条件如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对农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恶劣的自然条件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6)其他因素:如国家政策、市场、国际环境等。 【纠错体验】15.读构想中的兰(州)厦(门)铁 路及沿线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东向西与兰厦铁路相交的 南北铁路干线依次是 。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主干 线能与兰厦铁路交会的是 。 (2)简述修建兰厦铁路对重庆经济发 展的意义。 (3)比较 A、B 两城气温年较差的大 小并分析其原因。 (4)C 河段的河道特征是 、 。该河在 季节输入D湖的泥沙最多,请分析原因。 (5)简述 E 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途径、突出的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区域地理部分纠错笔记参考答案 【纠错 51】 1.D 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具有多样性,不唯一;区域边界有的不明确;区域具有等级性,不是最小的单位;每一个区域都是根据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划分的。 【纠错 52】 2.C 东部季风区划分成a、b、c、d四个自然区.从其地理位置看主要是纬度上的差异造成热量的不同。 3.A f区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此区域的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 4.C 结合各区域的地形、气候、位置、人口等综合分析即可。 【纠错 53】 5.解析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数值、长城、河流特征以及地名信息等可推测该地位于黄河中下游,其中地处黄河中游以东的B地为黄土高原、长城以北的土地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以东的C地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其形成可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分析。B地区离黄河最近,可通过引黄入晋解决当地水资源紧张的问题;煤炭开发会破坏植被和原生地面,堆放土石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的物质来源,必须有计划地存放表土,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答案 (1)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2)该地形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植被稀少。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耕)、不合理采矿、过度樵采。 (3)引黄入晋 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煤炭开发而引起大规模的水土流失。 6.D 读图可知该岛屿为海南岛,夏季来自海洋的湿热气流受到B处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纠错 54】 7.解析 (1)地势决定河流流向,反之据河流流向亦可推知地势高低。长江、渭河流向的总趋势为自西向东,再结合图示河段走向可知长江流向东北,说明该河段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渭河流向东方,说明该河段地势西高东低。(2)在河流的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水库蓄水必然使上游河段的水位落差减小,河水流速变慢,导致泥沙输送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增多,使河床抬高。(3)a城市为重庆,区内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进行市政建设;但临近长江,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b城市为西安,地处渭河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拓展:但临近的渭河地处半干旱区,水资源较缺乏。 答案 (1)长江河段: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渭河河段:地势西高东低。 (2)流速降低,加快泥沙淤积(水位升高、河漉水面变宽)。 (3)a 城市:地表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临近的河流水量大,水资源充足: b 城市: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临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资源不足。 【纠错 55】 8.解析 (1)联系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分析影响基地建设的不利因素。(2)由图可知该地工业以煤的生产和输出为主,生产结构单一,原料、能源输出附加值低,应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答案 (1)交通不便,水资源紧张。 (2)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纠错 56】 9.解析 (1)由材料可知产业转移方向和主要产业部门。(2)通过比较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的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差异,总结区位优势。 (3)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4)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不利因素即可。 答案 (1)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2)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 (3)对转出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比较理想的条件。对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环境污染加重。 措施:充分估计转入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4)①现代企业向外地转移看中的区位条件是交通条件、原材料及土地价格、产业配套环境、产业布局因素,最后才是优惠政策。②广东省北部山区、东西两翼土地紧张、资金缺乏、熟练工人技师严重匮乏、缺少完整的产业配套设施、运输成本高。 【纠错 57】 10.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长江三角洲、农业社会时期。 【纠错 58】 11.A RS是遥感,主要获取图像信息;GPS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提供定位信息;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处理信息。 12.C 根据“3S”技术的功能可以确定其用途和应用的领域。 【纠错 59】 13.C 读图可知B河段经济发达,水污染严重。 14.D 我国半干旱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纠错 60】 26.解析 图(1)通过图中兰厦铁路线经过的地区与我国南部铁路各干线的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2)兰厦铁路经过重庆,对重庆的交通运输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会促进重庆经济的发展。(3)A、B两城所处位置与地形区决定了气温年较差的大小。(4)C河为赣江,结合图形可以看出河道弯曲;C河水量大的季节,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5)E地区为丘陵地形,农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立体农业。 答案 (1)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线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也可) (2)①开拓了重庆通往我国西北、中南和东南沿海的快捷通道;②强化了重庆市的西南交通枢纽地位,突出水陆联运的立体交通优势;③有利于改善重庆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 (3)A城气温年较差小于B城。 原因:A城地处四川盆地内部,其北面的秦巴山地阻挡了冬季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使冬季气温较高,夏季,A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所以气温年较差小;而B城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季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可长驱直入影响B地,使其冬季气温较低,夏季,B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大。 (4)河道弯曲 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夏秋此时,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长江水流入洞庭湖,将大量泥沙带入洞庭湖沉积下来。 (5)途径:走立体农业的道路,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措施:封山育林,合理采伐人工林,保持水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