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落花生》统编版
2. 《落 花 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分析 《落花生》 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 事散文, 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 揭示了花生不图虚 名、 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 把种花生、 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 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 写得比较详细, 并在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 揭示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人生哲理。行文朴 实、 自然、 亲切,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 读准轻声词、 多音字, 理解生词。 2、 能正确、 流利地读课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 有好处的人” 的道理。 4、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 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 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的 人。 二、 教学重点 学习花生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的品格,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 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的道理。 三、 教学难点 明白作者赞扬落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 并没有要以此贬低桃子、 石榴、苹果的意思, 而 是将它们和花生的生长特点作比较。 四、教学方法: 自主、 探究、 合作, 小组交流, 讲授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见过、吃过花生吗?谁来说说你对花生的了解? 2、问:那花生为什么也叫落花生呢?(出示花生的投影片) 花生又叫落花生, 因为花生的 花落了, 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果, 所以叫落花生。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 2. 落花生)齐读课题 3、本文的作者是谁?出示作者简介,指名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在家都预习了新课,现在看看大家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 2、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围绕着落花生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4、指名回答问题,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三) 、品读课文 1、略读“种、 收”引导发现, 主动求知。(课件出示)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 你们那么爱吃花生, 就开 辟出来种花生吧。 ”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 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没过几个月, 居然收获了。 (1)、 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 这些词语能颠倒吗? 为什么? (2、)读读这段话,“居然” 一词怎么理解, 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你从“居然” 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收获的惊喜来读这一段。 师: 这一段话, 寥寥数语, 就交代了种花生、 收花生两件事。在写作上这种方法叫(略写) 看除了这两件事, 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生: 还写了尝花生,议花生。 2.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1)、从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体会到了? (2)、说一说你知道的花生做成的食品有哪些? 3、我们重点学习-----议花生部分。 普普通通的花生居然能引出了 一家人的许多话题, 使 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 带着这份敬佩之情, 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那天晚上父 亲和我们一起围绕花生都谈些什么? (1)、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 3-15自然段(自由质疑) (2)、 出示句子:天色不大好, 可是为什么父亲也来了 , 实在很难得。 问:看你能不能猜出他的父亲可能在忙些什么? 师简单介绍许地山的父亲。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许地山跟随父亲来到了大陆,他的父亲 许南英在广东一带做县官,他的父亲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好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 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 说明什么? 让学生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生齐读) (3)、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指名回答 (花生的味道很美 花生可以榨油。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 它的好处。) 师:“我们”姐弟几个说到了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 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4)、默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课件出示原文)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 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 子、 石榴、 苹果那样, 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 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①边读边用“——”描写花生的句子,用“……”标出描写桃子、 石榴、 苹果的句子。 ②汇报交流 ③师: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谁愿意来读读。 师:桃子、 石榴、 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进泥土,等待人 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的可贵品质是什么?(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朴实无华 不求名利) 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 石榴、 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 比较, 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 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 际用处。 (5)、 课文读到这里, 孩子们, 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6)、 哪句话明白告诉我们, 在讲做人的道理?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所以你们要 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7)、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 从哪儿看出来? (8)、理解“我” 说的话: a. 齐读 b. 讨论交流:“体面” 什么意思? 什么叫“只讲体面” ? 什么是“有用的人” ? “有用的人” 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 而父亲实际想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 这种写法 叫(借物喻人)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人, 他们具有和花生一样的品格。 学了课文后, 你最先想到了那些人?(哪些物?) (老师 清洁工 警察 蜡烛 春蚕 太阳 粉笔 ) (9)、齐读全文最后一节。 ①老师:把“印”, 换成“记”可以吗? (“记” 可能有一天会忘掉, “印” 的话是永远也不会忘掉。) 师:“印” 是永久性的, 许地山永远也忘不了这次夜谈。 让我们让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 出这种深深的记忆。 ②思考: 这一段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师小结: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 交待了 时间, 把事情叙述完整。 第二 句说明了 父亲的话给“我” 的印象之深, 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 也 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 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③师: 许地山对这次谈话印象特别深刻, 长大之后, 他留学西洋多年, 却从不穿西服, 不 抽烟不喝酒, 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 在香港大学任教时, 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 20 小时的课; 抗日战争时期, 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 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年仅 48 岁 。 (10)、师: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也需要像桃子、 石榴、 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四、 拓展练习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 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 深刻道理。 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如: 貌不惊人的铅笔、 橡皮; 像默默无 闻的环卫工人, 邮递员……) 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 写一写。 板书设计 2. 落 花 生 种 收 尝 议 —— 主 次 分 明 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 —— 借 物 喻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