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卷 11届 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第 1页(共 34页) 2011 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ⅱ)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逾.越(yú) 鸟瞰.(kàn) 一丘之貉.(luò) 栩.栩如生(xǚ) B.溃.败(kuì) 凹.陷(wā) 贻.笑大方(yí) 兢.兢业业(jīng) C.咀.嚼(zǔ) 桧.柏(guì) 罄.竹难书(qìng) 饕餮.大餐(tiè) D.觊觊.(jì) 攻讦.(jié) 光阴荏苒.(rǎn) 心怀叵.测(pǒ) 2.(3 分)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 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 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 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 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 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 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 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4.(3 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 。 , , ,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第 2页(共 34页)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二、(9 分) 5.(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 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 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 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 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 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 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 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 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 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 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 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 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 对象刻画得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 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 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 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 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 第 3页(共 34页) 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 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 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 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 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 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 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 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 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 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 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 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 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故希腊雕 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及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 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 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第 4页(共 34页)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 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浏览者 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 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 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 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三、(19 分) 6.(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 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 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 民钱鹤皋反,临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 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 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伊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与四方, 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褒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 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诉 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诸罪, 吾敢畏遣,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 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 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 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 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 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密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 第 5页(共 34页) 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 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 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 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 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 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 ②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译文: 。 第 6页(共 34页) 四、(13 分) 7.(8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 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 8.(5 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 (1)得道者多助,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 (《孟子•公孙丑下》) 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四十而不惑,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辛苦遭逢起一经,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五、(22 分) 9.(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针 挑 土 芳 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 第 7页(共 34页) 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 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 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 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 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 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苦 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 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 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存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 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活 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 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 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 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 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 20 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 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 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 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 认真地评判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 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 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得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他们对美和 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 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 第 8页(共 34页) 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 娃娃图片,一副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 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的目的地都很了解。 等到回 城,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肤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 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 取一毫的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 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的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 10 元一份, 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 四份,说回去送朋友,肃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 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砂”,“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 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 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 一短文,送上对他的祝福吧。 (有删改) (1)“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 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②肃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答: (3)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答: 第 9页(共 34页) (4)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 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 。 六、(15 分) 10.(5 分)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 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 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余自去图书馆查来, 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 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 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答① ② ③ ④ ⑤ 。 11.(4 分)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 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面形成的书面材料。 答: 。 12.(6 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 。 第 10页(共 34页) 七、(60 分) 13.(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0 年 9 月 12 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 1024 元得复试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 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 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 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 500 万元大奖的 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 16 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 29.9% 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平分”;有 28.1%的人选择“把 500 万元留给 自己”;有 22.1%的人选择“把 500 万元给对方”;还有 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 11页(共 34页) 2011 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逾.越(yú) 鸟瞰.(kàn) 一丘之貉.(luò) 栩.栩如生(xǚ) B.溃.败(kuì) 凹.陷(wā) 贻.笑大方(yí) 兢.兢业业(jīng) C.咀.嚼(zǔ) 桧.柏(guì) 罄.竹难书(qìng) 饕餮.大餐(tiè) D.觊觊.(jì) 攻讦.(jié) 光阴荏苒.(rǎn) 心怀叵.测(pǒ)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如只要在某一组中找到一个读音有误的,即可 删除该项,这样缩小范围后再仔细推敲. 【解答】A.“一丘之貉”的“貉”读“hé”,不读“luò”(没有这个读音);这个字是个 多音多义字,也读“háo”(貉子,“貉”的统称),口语读音。 B.“凹陷”的“凹”读“āo”,属书面语读音;这个字是多音多义字,也读“wā”(多用 于地名、人名,如贾平凹),属于口语读音。 C.“咀嚼”的“咀”读“jǔ”,不读“zǔ”(没有这个读音),这个字是多音多义字,也读 “zuǐ”(义同“嘴”,如山咀、壶咀儿);“饕餮大餐”中的“餮”读“tiè”,不读“tié” (没有这个读音),属于难读字。 D.所有读音都正确,属于难读字。 故选:D。 【点评】这个考点的难点在于多音多义字、形声字、形似字、统读字、口语读音 和书面语读音这五个方面.识记读音首先要记忆“难读字”(往往只有一个读 第 12页(共 34页) 音),记熟了就排除这一类,统读字是把混乱的读音定型为一个读音,也可以 归于这一类,如“呆板”的“呆”,现在统读为“dāi”;其次是抓住多音多义字、形 声字、形似字、口语读音和书面语读音的意义来区分读音,同时还需要积累 大量的汉语词汇,考试是用词语来考呀!总之,对于这个考点要采用一个总 的原则﹣﹣音、形、义、词结合,除此别无他法. 2.(3 分)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 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 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 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 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考点】18:成语.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 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 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A.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此处正确; B.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这里是指 写论文,对象用错; C.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指不好的事物), 含贬义,褒贬误用; D.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 非凡”的情境不协调,望文生义。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 第 13页(共 34页) 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 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 使用的语境. 3.(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 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 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 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 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 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并列短语使用不当、成分残缺,“自然条件”包含“地理环境”,不能 并列,令“呈现”后面没有宾语,应补充“的特点”; B.表述正确 C.搭配不当,“失眠”和后面的“感觉”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D.句式杂糅,应为“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或“这样的活动在中小学就要抓 紧抓好”。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 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 第 14页(共 34页) 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4.(3 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 天 的 日 子 很 短 , 正 在 自 己 的 脚 下 悄 悄 地 流 逝。 , 。 , , , ,经营好每 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考点】26:排列句子顺序.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可运用行文脉络分析法,就是分析行文的逻辑关系.只要行 文,就会体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 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 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因此,通过对行文脉络的分 析,就可以确定语句的排列顺序. 【解答】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分析文段思路,应该是首先总述,然后论述今天与昨天的关系,再论述与明天的 关系。 ⑥紧承前文,引出话题“今天、昨天、明天”,④紧承⑥的“接力”;③②是“昨天”, ①⑤是“明天”。 故选:C。 【点评】前后语句之间若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就会造成语句的脱节.因此,句 间的关系必须吻合其内在的逻辑.根据上下文,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在关 第 15页(共 34页) 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二、(9 分) 5.(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 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 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 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 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 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 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 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 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 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 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 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 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 对象刻画得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 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 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 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 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 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 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 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 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 第 16页(共 34页) 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 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 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 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 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 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 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 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 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故希腊雕 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及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 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 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 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浏览者 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第 17页(共 34页)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 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 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 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题文对应.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 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 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 答题的关键. 【解答】(1)解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分清选项涉及文章内容的层次.就此题来说, 四个选项涉及到文章中两个大的方面内容的理解﹣﹣东西方艺术的区别、意 境和意味的理解,A 项原文说“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 真、非常完美”,选项中“十分漂亮”说法有误. (2)C 项“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于文无据,属无中生 有. (3)B 项强加因果,“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不是“传统美学认 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导致的. 答案: (1)A (2)C (3)B 【点评】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 重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 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 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 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第 18页(共 34页) 三、(19 分) 6.(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 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 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 民钱鹤皋反,临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 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 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伊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与四方, 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褒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 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诉 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诸罪, 吾敢畏遣,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 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 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 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 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 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密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 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 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D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第 19页(共 34页)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 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 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 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 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 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几十位官员,所属各部门都变得严肃清正 ②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译文: 皇帝派遣使者慰问(朵儿只班),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 回熊鼎(或将熊鼎召回) 。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 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 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 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 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意思去理解。 (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 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 合指令的信息。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 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 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 第 20页(共 34页) 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 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 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 【解答】(1)延:邀请,根据后句“奇其才,荐之”,就可推敲出延的意思。 (2)本题结合语境可知,①句表现熊鼎的孝顺,②句是熊鼎对皇帝的谏言,表 现他的正直和直言上谏的特点。解答类似题目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①句 可排除 AD,再揣摩②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3)结合原文语境分析可知,“被诬贪污行贿”“依法予以释放”于文无据。解答 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4)第①句时注意“奏罢”为两个词,奏为奏请,罢为罢免,“有司”解释为官员, “列部”根据语境理解为有关部门。第②句“慰劳”翻译为“安慰、慰问”。 答案: (1)C (2)D (3)C (4)①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几十位官员,所属各部门都变得严肃清正。 ②皇帝派遣使者慰问(朵儿只班),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 (或将熊鼎召回)。 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颖,是临川人。元朝末年在乡试中中举,任龙溪书院的院长。长 江以西发生叛乱,熊鼎组织乡兵自行防守。陈友谅多次威胁他,他不予理睬。 邓愈镇守长江以西,多次请他会见,认为他才能出众,向朝廷推荐他。太祖 想对他委以官职,熊鼎以双亲年老为由推辞,于是留在邓愈的幕府里辅助军 务。为母亲守丧完毕后,熊鼎应朝廷征召到京城,被任命为德清县丞。松江 人钱鹤皋造反,临近的各郡都大为惊恐,鼎熊镇压了钱鹤皋,使局势得以平 第 21页(共 34页) 静。调职负责编写《起居注》,接受皇上诏令搜括那些值得惩罚、可引以戒的 旧例,写在新造的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返回,向皇上报告郡县 官员违法的情况,皇上派遣御史去查访此事。而当时已颁布赦免诏书,丞相 李善长两次进谏,皇上不接纳;熊鼎和给事中伊正一起进谏说:“朝廷向全国 各地布施大信义,若又因为小事情劳烦御史,将失去信义,还是应该暂且保 持宽大而威严的态度。”帝沉默了许久,还是决定不派出御史。洪武皇帝改元 之后,新设浙江按察司,让熊鼎担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州自 从被方氏窃夺占据后,有伪官和悍将二百多人,非常暴虐蛮横。熊鼎全把他 们迁到江、淮一带,老百姓这才得到安定。平阳州的知州梅镒被告犯贪赃之 罪,他不停地为自己辩解,当地几百位百姓都申诉说知州没有犯罪。熊鼎将 要接受百姓的意见,有官吏告诉熊鼎说:“放过知州,没有充分的理由,怎么 办?”熊鼎叹息着说:“法律是用诛杀罪人的,我怎么能因为害怕谴责,诛杀 无罪的人呢!”熊鼎释放了梅镒,把情况报告皇上,皇上回复批准了他的奏章。 宁海人陈德仲肢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但得不到公正判决。熊鼎 就逮捕了陈德仲,查清了事实,很快让他承当了应有的罪责。 这年秋季,山东刚刚平定,在那里设立按察司,皇上又让熊鼎担任佥事。熊 鼎到了山东,上奏章罢免了不称职的几十位官员,所属各部门都变得严肃清 正。熊鼎想稽查官吏们都做了哪些有利或有弊的事情,就命令个郡县分别设 置两本日历,每天写上所处理的诉讼案件狱和钱粮方面的事,一本留在郡县, 一本上交到佥事府,更递交换,熊鼎查看日历,检查官吏们的工作,官吏们 没有谁敢隐瞒。洪武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所部前归附,熊鼎改任岐宁 卫经历。他到任之后,得知贼寇是假装投降,就秘密写奏疏给皇上论说此事。 皇上派遣使者慰劳朵儿只班,赐给他裘衣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将熊鼎召回。 熊鼎出发之后,贼寇果然反叛,胁持鼎返回北方。熊鼎用指责叛贼不顾道义, 斥骂叛贼,结果,他和赵成以及知事杜寅一同被叛贼杀害。 【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 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 第 22页(共 34页) 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 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 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 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 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 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 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四、(13 分) 7.(8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 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 凄切孤独感.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 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结构.线索在诗歌鉴赏中考查不多,看到题目可能 有棘手的感觉,结合文句则很简单. 第 23页(共 34页) (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作者的情感先看诗歌题材. 【解答】(1)题目指向性很强,明确“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就简单多了, 两句一读,应该就能知道是时间在变化. (2)本词是羁旅题材,情感大多因旅途孤苦而思乡思亲.答题时可以结合诗歌 内容从这方面考虑作答. 答案: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 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 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译文: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 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 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 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上 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 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在这样的环境中,孤 独的旅客,默立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忽然,一 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暮云璧合, 并无大雁的踪影.雁声远逝,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 在极端的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 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 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 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 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可悲的是,偏偏酒 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 第 24页(共 34页) 难以忍受.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点评】本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作答诗歌表达的情感时一定要注意诗歌情 感的丰富性,通常情况下,情感不能只回答一点,至少回答两种不同情感. 8.(5 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 (1)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 下顺之 。 (《孟子•公孙丑下》)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 (文天祥《过零丁洋》)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 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 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失道者寡助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重点字:寡、畔) 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 (重点字:啄) (2)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重点字:而) 干戈寥落四周星 身世浮沉雨打萍 (重点字:寥落、浮沉)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 规定的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 确书写,注意一些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五、(22 分) 第 25页(共 34页) 9.(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针 挑 土 芳 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 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 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 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 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 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 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苦 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 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 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存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 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活 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 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 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 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 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 20 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 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 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 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 认真地评判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 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第 26页(共 34页)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 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得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他们对美和 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 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 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 娃娃图片,一副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 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的目的地都很了解。 等到回 城,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肤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 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 取一毫的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 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的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 10 元一份, 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 四份,说回去送朋友,肃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 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砂”,“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 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 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 一短文,送上对他的祝福吧。 (有删改) (1)“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 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用意(2 分):①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 (每答对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理解(4 分):①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 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 第 27页(共 34页) “湘援游”,集聚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②肃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答: 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 工作辛劳。(意思答对即可) 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暗示“湘 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之 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每答对一点给 1 分,给满 2 分为 止。意思答对即可) (3)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答: 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 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 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 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每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4)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 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 第一问: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①以“我”的见闻和感慨组织文章,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②见证了 艰难,彰显了精神感召力,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 转换自如,使行文灵动生姿。(每答对一点给 2 分,给满 4 分为止。意思答对 即可) 。 【考点】42:散文阅读.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代文中句子理解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代文中句子理解的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词句理解的能力。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试题解析: 第 28页(共 34页) (1)这句话独立成段,显然是大有深意,而且还运用了比喻性的俗语来表达, 这样处理是为了突出黑妮的身份、职业、爱心、工作性质和意义。 (2)①这句话出现的语境:黑妮带领我们参观苗寨,参观的过程她是那么地耐 心,当苗寨妇女们身着节日盛装等待她的到来,为她唱迎客歌时,她则一字 一句地教大家绣工技术;后来又去了另一个村寨,黑妮对每一个村寨都很了 解。在这样的语境下出现这句景物描写,显然不是纯粹的景物描写,它饱含 着对主人公的褒扬,真是一箭双雕! ②句子是在我买了四张具有苗绣特色的地图之后出现的,且在眼睛亮了之前着一 “素静”,承前而来,意在赞扬黑妮对“针挑土”工作的坚守,而“亮了”则是对工 作有了成绩和支持者的欣慰与感激。 (3)“针挑土”既是题目,又是文章线索,结构上还用与之相关谚语做到首尾呼 应,所有这些都为描写黑妮这个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针挑土”式的持之以 恒的精神品格而服务。文章充满了对黑妮“针挑土”式的精神品格的赞美与歌 唱,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4)这道题目虽然还是就“针挑土”设问,但是问的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在文中 起到的作用,就“文中起到的作用”来看,实际上在上一题的“点拨”中已经提到, 且与上一问题有所重复,这一问主要涉及文章主题、文章线索;至于作者的 情感态度,涉及文章另一个大的表现手法﹣﹣欲扬先抑,作者明显对黑妮的 工作先是有些不理解,后来又理解了,并对此项工作给予支持,还由此生发 出一般性的人生感悟。 答案: (1)用意(2 分):①承上启下;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每答对一点 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理解(4 分):①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 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 “湘援游”,集聚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2) 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 辛劳。(意思答对即可) 第 29页(共 34页) 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暗示“湘 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之 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每答对一点给 1 分,给满 2 分为 止。意思答对即可) (3)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援 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 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 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每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4)第一问: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①以“我”的见闻和感慨组织文章,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②见证了 艰难,彰显了精神感召力,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 转换自如,使行文灵动生姿。(每答对一点给 2 分,给满 4 分为止。意思答对 即可)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这个考点是年年必考内容,也反映一个人阅读散 文的最基本的能力。首先要将句子置于全文语境之下来理解,其次要抓住句 子所处上下文小语境以及关键词语、修辞手法等。 六、(15 分) 10.(5 分)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 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 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余自去图书馆查来, 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 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 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答① 凡 ② 必定 ③ 其中 ④ 有时 ⑤ 则 。 【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先在整体理解文 第 30页(共 34页) 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上下句具体语境来分析作答. 【解答】①处根据“文理“(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只能填入一个字的词,“逢“也 可,但不如虚词“凡“,既满足了一个字的要求,又能与后面的“必“对仗. ②处应该是“顺承关系“,依照“文理“(语言节奏),可以用“必定““就“等. ③处承前而来,是对这些年来所问问题的一个总结,故用代词比较好,“其中“就 很好,也可以用“有的“;但从所问问题的质量来考虑,也可以使用表达肯定 语气的副词“当然“. ④处开始明显是另一个层次,且与后文的“有时“相呼应,此处答案自然就没有什 么灵活性了,只能是合乎“文理“(行文、说话为大家所通用的“固定句式“)的 “有时…有时…“,所以只能用“有时“. ⑤处是处于转折复句之后,且与上句有递进关系,因此可以选用“还““仍““还是 ““仍然“等,考虑到音节,用一个字的词比较好,所以给出参考答案“还““仍““则 “. 故:①凡;②必定;③其中;④有时;⑤则.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这道题目涉 及虚词的正确运用,难度比较小.解题的技巧在于准确把握文段的主旨、层 次和逻辑关系. 11.(4 分)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 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面形成的书面材料。 答: ①总结是为指导今后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②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 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的③目的是进行回顾、检查、分析,从中找出成功 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 【考点】28: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的能力,这是一道句式转换中的 第 31页(共 34页) 长句变短句,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是先拆解句子的主干,然后把相关的修饰 成分(定语或状语)拆开成若干短句即可. 【解答】①总结是为指导今后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②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 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的③目的是进行回顾、检查、分析,从中找出成功 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长句变短句 的方法有:1、抽出长句的附加成分,变成复句里的分句或单独成句.2、借 助复指,把长句的附加成分变为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3、拆 开并列的修饰成分,让其分别同中心词搭配,形成叠用的句式,变为复句里 的几个分句.4、如果一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前面的几个并列式的修饰语 是解说或总分关系,可以把此句变成一个解说复句. 12.(6 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 友情是一把雨伞,能为朋友遮挡人生路上的风雨; 友情是一缕阳光,能为朋友送去严冬季节的温暖; 友情是一汪湖水,能为朋友滋润荒漠一般的心田. 。 【考点】83:仿写.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考查形式为续写式仿写.仿写句子是指在一 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 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例句都用了比喻,特别要注意前后语意相联.要做到内容合理、比喻贴 切、句式相同.形象的说明友情等即可.句式为:﹣﹣﹣﹣﹣﹣是﹣﹣﹣﹣ ﹣﹣,能﹣﹣﹣﹣﹣﹣. 答案示例:友情是一把雨伞,能为朋友遮挡人生路上的风雨; 第 32页(共 34页) 友情是一缕阳光,能为朋友送去严冬季节的温暖; 友情是一汪湖水,能为朋友滋润荒漠一般的心田. 【点评】仿写要求: 1.结构一致(仿结构)句式是否统一,是仿写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 弄清被仿句的结构. (1)弄清被仿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弄清类型;是复句,弄清分句的关系. (2)弄清被仿句有无供应的词语或格式. (3)弄清被仿句局部上的结构特点.(如:主语是并列短语还是偏正短语,宾语 是并列短语还是偏正短语…) 2.话题一致(仿内容)话题一致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主旨一致. (1)仿句和被仿句的内容要有内在联系,要能够相互搭配,相互衔接. (2)仿句和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 (3)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句子在语义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关系,那 么,仿句在语意也要体现这种关系. 3.修辞一致(仿修辞)仿句必须严格遵守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 或借代或夸张. 4.格调一致(仿格调)色调,即色彩和格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 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情色彩;除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 定的神韵趣味,要求内容的哲理性和启发性.材料选择,语意指向,情感基 调,文采风格. 七、(60 分) 13.(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0 年 9 月 12 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 1024 元得复试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 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 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 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 500 万元大奖的 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 16 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 29.9% 第 33页(共 34页) 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平分”;有 28.1%的人选择“把 500 万元留给 自己”;有 22.1%的人选择“把 500 万元给对方”;还有 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91:材料作文.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作文题是道新材料作文题.有关“诚信”类话题作文,曾经两次出现在高 考作文中,命题者为何又出此老掉牙的话题作文?考生如果平凡想象,审题 不严,简单仅认为是“诚信”话题,将平时积累的范文套上去,那就离题太远 了.命题者的思路也是本道作文题的亮点在于材料的后半截调查数据.通过 一组数据,就将“金钱”与“诚信”,围绕二者展开 PK,这是立意角度之一.将“人 格”与“金钱”之间 PK,这是立意角度之二. 【解答】诚信与责任 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把诚信作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作为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古人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 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信”从造字结构看,“人言为信”, 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古 人为人诚实、恪守诺言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孔子教育他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 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不自以为是,要虚心.说 话办事要言行一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在《论语》中谈个人修养和待人之道时多次说到“信”:“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 何以行之哉?”人无信则无以立,无以行.孔子在谈到治理国家大事时说:“民 无信不立”,认为“信”比军队、粮食还要重要. 北宋的范仲淹青年时在睢阳读书,认识了一位姓李的术士.一天,那个术士得了 重病,请人找来范仲淹说:“我这里有一个炼金秘方,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 第 34页(共 34页) 把点金术给他,现在我把这秘方交托给你.”术士把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 好交给范仲淹,就病故了. 几年后,范仲淹当了谏官,他找到那个术士的儿子,对他说:“你的父亲会使用 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 方,如今你已长大,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 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记号还保存完好,没有被打开过. 还有一个著名的诚信故事:“种世衡不失信于羌人”.北宋名将种世衡到青涧城戍 边时,巡视抚问境内羌族部落.牛家族首领奴讹倔强自负,从不服从宋朝地 方管理.种世衡与他约定,次日到帐下慰问部族.谁知当晚下起了大雪,次 日道险难行,而奴讹部落又处于偏僻的山沟,众官劝阻种世衡改天再去,种 世衡坚意践约. 奴讹以为大雪种世衡必不来,没想到他顶风冒雪而至,感服,急聚族人听命.此 后,当地羌族相继来归.种世衡的军队秋毫无犯,深得人心,与羌民和睦相 处,人称“种家军”.后来每当西夏军犯宋,羌民即先通报,并倾力相助,因 此宋军每战必胜,使边境得安. 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是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的基本要求, 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 人的关系,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点评】范文点评:本文侧重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指出诚信是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 的内容,围绕这一点列举了较多的论据,充分论证了“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 因为论据充分,所以,说理也就令人信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