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
高考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 泉州永春一中 陈跃生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往往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如何组织好有机化学的复习,是老师经常讨论的话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近几年理综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的特点 1. 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考试内容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中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进行命题,在努力保证不超纲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理科综合试卷完全符合了这些要求。试题灵活而不落俗套,新颖而不离基础,强调能力而不偏离教材,考查素质而不脱离实际。 2. 题型常规 基本稳定 从01年我省实行理综高考至今,主要涉及的题型有:有机物质模型的识别,已知物质结构,推断物质性质;各种官能团的识别、鉴别;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判断或书写同分异构体;框图形式的有机推断;有机合成路线分析;典型有机实验;基本有机计算等。试题在命制上都比较常规、经典、热点,题型基本保持稳定,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变化;在情境设置上既源于课本教材,又关注社会热点;在要求掌控上既立足基础,又注重能力。 3. 立足基础 考查重点 有机试题所涉及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注重基础,由于受题量限制,知识点覆盖面有限,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难易适当。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全国高考理综卷的化学试题数量减少,知识覆盖面明显减小,只保留了第Ⅰ卷1个选择题、第Ⅱ卷1个有机大题。有机试题仍然关注传统的考试热点和重点,有机试题难度均不是很高,知识基础性增强,与中学化学课本知识结合更紧密,所考试题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能从课本中找到出处, 如有机反应类型的选择和判断,物质的制备、鉴别、分离等基础实验,官能团的性质、官能团的复合(即同一物质中含双官能团、叁官能团等)以及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化学式(特别是结构简式)、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等方面,灵活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 联系实际 灵活新颖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如有机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环境、医药、新科技等有密切联系,涉及的物质主要是一些教材中的常见物质和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生活常用品或新药、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产品等以及获诺贝尔化学奖的高新材料。如:乳酸、淀粉、茉莉醛、医药L-多巴、禁用食品添加剂偶氮染料苏丹红一号、消毒剂萨罗、诺贝尔化学奖聚乙炔等。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取材命制的有机试题俯拾皆是,而且取材更加新颖、考查灵活,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体现了化学与科学、社会、生产、生活的相关性,渗透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点和浓厚的人文意识。既做到了“回归”教材,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做到了创设新情境,以现实问题立意,强化了对自然学科基本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联系实际的命题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感觉化学的真实与价值,这是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 5. 分层设问 难度稳定 有机试题采用由浅入深的有层次的设问方式,使考生能得分,而得满分又不易;第Ⅰ卷的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第Ⅱ卷的填空题,注重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但这几年来,有机试题并不是全卷中最难的题。要填写的往往都是有机物的官能团、化学式、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或书写、反应类型、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方案的简单设计、基本有机计算等。在题型设置及要求上没有多大变化,基本保持稳定。 6. 能力考查 重在推理 以最基础、最典型的有机物为基点,给出信息,源于教材,超越教材,要求学生对陌生度比较高、结构比较复杂的有机物的相关情景,抓住官能团的变异进行推理,是有机题的又一特色。近年有机框图题比较多,它能突出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检验学生能否在考试的氛围中迅速提取和理解信息,迁移、重组知识。 二.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导向性和启示性 1. 回归课本、研究教材、注重基础,这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双基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分析判断解答的依据。高考化学试题回归教材,重基础,考能力的特点启示我们高考复习一定要抓基础,切实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考纲规定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认真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形成坚实、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2. 能力考查定格在中学教学层面上,更多地体现在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考查。启示我们教学中要加强能力要求的研究,改变灌输的单向教学方法,强化双向探讨的教学,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3. 摒弃应试型的题海训练,更新教学理念,关注社会问题,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第二轮有机专题复习的策略、方法与建议 第一轮系统复习已经过去了,在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我们尤其要考虑研究的是高考的要求、高考命题的特点、命题走向、命题规律如何?怎样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高考的题型、考点、思想方法及应试策略?如何根据《考试大纲》提高第二轮专题的复习效率?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各位同行交流研讨。 (一)研究考纲 明确要求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达到基本科学素养而规定的;考试大纲是专门为考试命题而设置的纲要性要求,侧重能力考查要求,能力是承载知识、体现知识的基本素质。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深入对考试大纲中对考点知识在能力考查立意、能力考查形式、能力考查要求等方面的研究,要学透参透考试大纲。并通过高考试题对照考纲要求学习和领会,明确能力考查的形式和要求,在复习教学中紧密地把知识复习与高考能力考查要求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最有效的复习效果。 (二)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一定要结合第一轮复习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①教材,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有机知识结构,教学重点和高考热点;②学生,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缺漏和薄弱环节?有哪些需要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通过各种方式、 方法弄清学生的认知状况和问题所在,在掌握学生旧的认知结构的情况下,对复习内容进行重新组织,选择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模式开展教学,以利于帮助学生解开疑惑,消除盲点,形成新的良好的认知结构;③过去高考考了些什么?特别是近两三年高考着重考了什么?还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未考到?等等。总之,我们在第二轮复习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争取知识点过关,更要注意到重点突出,热点鲜明。尤其在这离高考只有两个多月的短短时间里,切忌在复习时不分是否是考试的重点、是否是学生知识上的难点和薄弱点、是否是高考的热点来个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又容易挫伤学生的复习热情,达不到第二轮复习应当收到的提高升华效果。 (三)回归教材,以本为本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特别是第二轮复习中,尤其要重视课本,强调回归课本。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本时,要关注书上的例题,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并勾划出知识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四)归纳整理,点线成网 1. 以结构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1)划分知识板块。可将知识内容分成如下7个知识块:①有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②各类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③有机反应基本类型;④重要有机物质的转化关系;⑤有机化工、环保、用途等;⑥有机实验;⑦有机计算。 (2)抓住一条知识线,即物质结构主线。应强调:①从结构上认识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规律;②从结构上分清重要有机物的异同及理解一些概念;③分子里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④注意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 (3)联成知识网。 要着重研究有机概念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对各类有机物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找出各类有机物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并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转化关系加以归纳。 2. 归纳零星知识,将分散的知识条理化 如:物理性质方面: (1)常温下呈气态:①分子内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烷烃、烯烃、炔烃;②CH3Cl;③HCHO等。 (2)与水分层比水轻:①苯 ②甲苯 ③ CH3COOCH2CH3 ④汽油 (3)与水分层比水重:①溴苯 ②硝基苯 ③液态苯酚 ④溴乙烷 ⑤CCl4等 实验操作方面: (1)水浴加热:①银镜反应 ②制硝基苯 ③制酚醛树脂 ④乙酸乙酯水解 ⑤糖类水解 (2)导管冷凝回流:①制溴苯 ②制硝基苯 ③制酚醛树脂 (3)防倒吸:①制溴苯 ②制乙酸乙酯 化学性质方面: (1)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酯化、水解、聚合等)出发,归纳出各类有机物能发生的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 (2)从官能团出发,列出各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这样归纳整理,交叉复习,就能比较有效地达到熟练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3. 组织专题,总结知识的经验规律 (1)可在讲课或讲评练习题时组织讨论,总结出易理解易记忆的经验规律。例如:①各类烃的含碳大小规律 烃 n 值变化 含碳量(C%) CnH2n+2 n值越大 C% 越大 CnH2n n值变化 C% 不变 CnH2n-2 n值越大 C% 越小 CnH2n-6 n值越大 C% 越小 ②烃与H2加成时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烃 烯烃 炔烃和二烯烃 苯和苯的同系物 苯乙烯 n (烃) : n (H2) 1:1 1:2 1:3 1:4 此外还可总结:有机物熔沸 点、有机物水溶性、同系物共性与代表物个性、有机物燃烧耗氧的规律、有机物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规律、能发生消去反应或脱氢反应的有机物、醇氧化成醛或酮、酯化反应规律、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等经验规律。 (2)结合高考热点和知识重点,进行专题训练。建议编制如下专题训练:①有机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②同分异构体、同系物;③有机物结构、命名、组成和性质;④有机物的推断;⑤有机物的合成;⑥有机化学的基本计算。 (五)挖掘领悟 隐显分明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结合第一轮复习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和生长点是提高专题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怎样挖掘教材隐性知识呢?应当从高考题、检测题中寻找切入点。对于有机化学来说,仅仅会用教材中出现的显性化学反应原理是不够的,而且会经常犯错误。在有机化学中有一些重要的隐性知识,现举几个例子,例如: 1. 羧酸(RCOOH)、酯(RCOOR')中的碳氧双键在通常条件下不能与H2加成,易犯凡有双键都能与氢气加成的机械迁移错误。这两类物质只有在特殊条件、特殊试剂作用下才能发生还原反应(中学里认为它们不与氢气加成)。 2. 酚类与浓溴水发生的取代反应优先于加成反应,因此,涉及酚类与浓溴水的反应考虑邻、对位取代,不考虑间位取代(也能发生,但产物的量相对较低)和加成反应。 3.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溴水只能萃取(使溴水褪色),而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因此,使溴水褪色的原因分两种情况:一是发生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二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有机物从水溶液中萃取了Br2,发生物理变化。 4. 酸性:H2CO3>C6H5OH>HCO3-。无论CO2是少量还是过量,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只生成碳酸氢钠而不生成碳酸钠:C6H5ONa + CO2 + H2O → C6H5OH + NaHCO3;同理,苯酚与碳酸盐反应,无论苯酚是否过量,只生成碳酸氢盐,不生成碳酸:CO32-+ C6H5OH → HCO3-+ C6H5O- 。 挖掘途径: (1)找教材盲点。 (2)找教材热点。 (3)找教材的“小栏目”。高考越来越关注教材小栏目内容的开发和利用。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有些信息题、能力题就来自小栏目。如: 2004年上海高考考查的“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2005年高考考查的“侯德榜制碱法”、此外如“隐形眼镜的材料”、“盖斯定律”、“测定水垢成分”等都源于“小栏目”。 (六)纵横整合 突出典型 第二轮复习对专题内容进行综合,这种综合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思考:纵向指对本专题内容进行联系,突出典型。横向指对专题间内容进行综合,突出综合应用。 整合途径: 1. 整理专题内知识要点,如有机物性质与试剂密切相关,热点试剂可以锁定反应类型及相关物质性质的范围。重要有机物与热点试剂的关系如下表: 热点试剂 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推测 溴水 烯、炔加成;酚取代;醛及含-CHO物质的氧化;液态烃萃取 酸性KMnO4溶液 烯、炔、醇、醛及含-CHO物质、苯的同系物等氧化 NaOH (水溶液) 卤代烃、酯、油脂水解;羧酸、酚、氨基酸的中和 NaOH (醇溶液) 卤代烃消去 浓H2SO4(加热) 醇和酸酯化(分子内成环,分子间反应);醇消去;醇分子之间脱水 稀H2SO4 酯、二糖、多糖水解 Na 醇、酚、羧酸、氨基酸等含-OH物质的置换反应 NaHCO3 低碳羧酸、氨基酸复分解反应 FeCl3 酚类显色反应 银氨溶液 醛类、还原性糖、甲酸盐、HCOOH、HCOOR等氧化反应 新制Cu(OH)2(悬浊液) 醛类、还原性糖、HCOOH、HCOOR等氧化反应,低碳羧酸的中和反应 H2/催化剂 烯、炔、芳香烃、醛(酮)等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Cl2/光 烃取代反应 Br2(液溴)/催化剂 芳香烃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碘水 淀粉溶液显色反应 2. 专题之间整合。以能力测试为主的高考,有机化学与计算、有机化学与实验、有机化学与电化学及热化学融合、有机化学与化工流程和经济学原理综合等都成为命题趋向,这是由化学学科和高考性质决定的。因此,在第二轮复习时,应站在中学化学(包括初中化学)体系的全局角度思考问题,将每个重要知识点放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思考、分析和理解。 (七)信息迁移 拓宽延伸 以能力测试为主的高考,采用新信息题形式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迁移是解信息题的桥梁,化学知识和原理只有在迁移中才能得到升华。理综高考第Ⅱ卷的有机题一般都是信息题,信息来源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信息来源于题干;第二,信息来源于课本;第三,信息来源于设问。成功的经验是仔细审题,领悟题意,区分题中的各类信息,深入挖掘试题给出的各种信息,找出与解题有关的有效信息和隐含信息,从反应过程及特征反应出发,迅速正确地比较、延伸、迁移、转化、重组已学的基础知识,积极思维,巧立合情合理的解题方法与步骤,这是每一个考生所必需具备的高考应试品质。在第二轮复习中,应当精编精选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功能性的问题或范例,引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分析信息,挖掘信息,提炼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方法。 (八)范例精练 触类旁通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有机化学板块在第Ⅱ卷中的题型“稳、新、活”,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第二轮有机复习中,一定要跳出题海,更不能搞一些过难题、偏题和怪题。要精心编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功能性的有机范例题,让学生进行精练,进行解题思路、过程、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解题训练中启迪思维,分析归类,寻找共同点,发现规律,做一道题会一类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通过精练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技巧性。还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法”等来拓展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解题的熟练程度和能力。 还要注重答题技能的训练和严格规范化要求。例如,对概念、规律的描述要有条理,要科学,要严谨,切忌随意;对化学用语、化学专用名词的书写表达要规范;对于简答题,答案不但要准确,还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宜简洁,要紧扣题中的基本观点和要求,并用规范的化学术语 和准确的语言进行答题;对开放性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法解答,但应使用规范性语言。等等。 有机信息框图推断合成题是一类重要题型,是历年高考题中的“重头戏”。这类试题知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题型新颖灵活,解题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在高考考纲中要求考生能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析、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在第二轮的有机专题复习中,可以安排对这类有机题型进行专项训练,从不同角度、不同特点、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务必使学生熟练掌握这类有机题型的特点、处理信息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和解题规律。 (九)分析预测 关注动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测”指加强专题复习的针对性,研究近几年高考的发展规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1. 关注“知识最近发展区”。特别是近两年都没有考查的内容可能成为考查热点。这就要求深入地多多研究高考题,找出近几年都没有涉及的知识点,或寻找新的考查视角。只要我们细心研究,每个单元都能找到许多考试生长点。 2. 研究高考题变形与创新。研究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部分高考题源于往年高考题的变形,在第二轮复习时要注意研究高考题库,精选部分经典试题进行变形、创新。 3. 有机化学发展迅猛,加之高考模式正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之中,要关注有机化学发展的前沿:新理论、新结构、新物质、新材料、新工艺等。 4. 收集信息,感悟高考动向。在复习中要善于从以下几方面收集: ①报刊杂志尤其是专业刊物对2007年高考的分析与预测。 ②2007年各类高考模拟题,特别是最后两个月各地最新压轴题、热身题和预测题等,其中或多或少会显露出一些新的高考动向。 ③2007年《考试大纲》的新变化,从变化中感悟高考的新动态。 四. 2007年高考化学有机命题预测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以下简称《理综考纲》)稳中有变,体现差异,在2006年《理综考纲》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微调,体现了基本稳定、个别调整的特点。 1. 命题要求保持稳定 理论联系实际,在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双基”掌握程度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仍是高考化学命题的主要指向。随着高中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和社会发展,学会用化学视角观察和认识科技、社会和生态的STS情境题,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 预测:在试卷结构、题型、内容比例、试题难度等方面,今年的理综化学试题将会保持基本稳定。以新情境出现的信息分析类题目,在理科综合卷化学试题中,将会占有一定的份额。 2. 考试范围稳中有变 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在考试内容和范围上,仍会保持突出考查化学学科主体内容或主干知识的特点,这是由“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即选拔真正具有学习潜能考生的命题指导思想所决定的。 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在打破知识板块壁垒,加大学科内知识整合力度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如这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化学试题中,涌现出大量将实验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相结合,有机化合物知识和有关计算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等等的试题,昭示出清晰的命题指向;通过改造、扩充、延伸传统试题,稳定试卷难度,同时向“题海”战术提出挑战;在看似简单的背景知识下,创新设问方式和答题指向,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发散性和全面性。 信息给予试题作为有机化合物知识的考查方式已被引起普遍重视,但随着无机、有机新材料的不断面世,以此为背景的试题不应被忽视;用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日益严峻的食品、健康等生态环境问题,虽在多种化学试题中都有突出体现,但作为考查学生科学素养、科学价值观的背景取材,仍然应当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命题焦点。 预测:紧扣教材,考查基础及主干知识,主要考查的将仍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类型、典型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重要有机物检验、制备,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教材中的有机基础知识。 有机题的特点将仍然是利用信息,分析关系,考官能团变化。 重点可能考三个问题:①同分异构体的书写;②有机反应的类型;③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或结构式)推导及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一般是框图形式的有机物转化或合成题,给出物质成分的变化、官能团的转变等信息。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以跟社会、生活、生产、环境、新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有机物的合成为情境,通过引入一些新信息,设计成框图的形式来设问,组合多个有机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的产物。这一直是这么多年来高考有机命题的方向。 3. 命题思想体现新课改理念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许多省区实施,今年化学新课程在部分省、自治区已进入高考检测阶段,在如何通过改变试题形式,考查或测量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认识和运用,以及考查和识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等方面,是否会有新型试题出现,这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预测:今年的理综高考化学试卷中,可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特点来作为一种导向和过渡。可能出现在无机信息题或有机信息程序题或实验探究题或其它概念理论题中,值得密切关注。 以上预测纯属个人看法,很不成熟,不要由此而产生误导。今提出来和与会同行交流探讨,谬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