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含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15‎ 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4题。‎ ‎“最慢的是活着”‎ ‎——作家乔叶访谈录 陈劲松(以下简称“陈”):乔叶老师您好!很荣幸和您进行交流。就写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为何会选择文学?‎ 乔叶(以下简称“乔”):我刚开始其实是写散文的。当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委屈、困惑和挫折,觉得自己有话想说,而且必须要说出来,但这些话又不能对着家人和朋友说,于是只好付诸笔墨和稿纸了。写着写着,从爱好变成了职业。至于为何会选择文学,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吧,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 陈:很多作家写到一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或者说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乔:这种困惑我当然也会有。我时常问自己,文学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看法。文学对于生活,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则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但,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学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则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则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文学写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目的。‎ 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读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反映到写作领域,有人就创作了新闻式小说,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以新闻笔法讲述小说故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乔:‎ 新闻写作毕竟有其时效性,而小说创作则是慢工出细活。犹如我们开启一瓶啤酒,新闻写作就是刹那间涌出的啤酒泡沫,只会浮在上面,而小说创作则是泡沫下面的酒,唯有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才能酿造。就好像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在今天早就失去新闻的价值,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书写。‎ 资*源%库 ziyuanku.com陈:您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有意思。对于畅销书和各类书籍排行榜,有些人持追捧的态度,有些人则取不屑一顾的态度。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乔:会关注,但可能不会去阅读。我觉得我追求的写作方式和认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与畅销书会有出入,我想沉下心来,写出像阿来的《尘埃落定》一样比较深刻的作品。但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应该还是有其合理的因素吧。比如说《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肯定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有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老实说,那不是我想要写的。‎ 陈:迄今为止,您的小说作品似乎以中短篇为主,对你来说,长篇小说的写作会存在困难吗?近期是否有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 乔:事实上,我最初从事小说创作时,就是长篇。文学院的老师问我说,你没有经过中短篇的训练就写长篇,可以吗?我说可以。当时写出来后也顺利出版了,但后来回头再看时,我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几年我就老老实实地从中短篇写作开始,好好训练自己的语言和结构能力。当然,我现在如果写长篇,肯定会比那时要好。不过我近期没有这方面的写作计划,我认为长篇小说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我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里有一句话:“……活着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这多么好。”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 ‎[注]乔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散文选刊》副主编。陈劲松,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 ‎1.联系全文看,乔叶是为什么写作的?‎ WWW.ziyuanku.com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通过文学创作表达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从而让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2)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 ‎2.请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画横线的空白处补写出陈劲松提的两个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您如何看待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关系?(2)您会关注畅销书或者排行榜吗?‎ ‎3.这篇访谈以乔叶的小说题目“最慢的是活着”为题,文中乔叶也说“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文章中哪些方面表现了她的这种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强调小说创作是慢工出细活;(2)拒绝阅读和写作畅销书;(3)谨慎对待长篇小说创作。‎ ‎4.文中说,“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请结合文本和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学对于生活,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但是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 ‎$来&源:ziyuanku.com二、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5~7题。‎ 中国科技一流成果太少 ‎——丘成桐访谈 丘成桐,著名华裔数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 记者(以下简称记):‎ 这些年您一直在做大学生数学竞赛,能否介绍下具体情况?‎ 丘成桐(以下简称丘):我们这几年搞了一个“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第一年考的时候,很多学生水平不行,第二年改进了很多。我们不考刁难的题目,基本上是美国博士资格考试的水平。让我吓一跳的是,有些名校一个学生都没考上。因为这些名校吃老本,考试一下就露出底了。‎ 记: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是最好的,怎么会比不上人家?‎ 丘:在哈佛大学,某一年有9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参加我们数学专业的博士资格考试,满分160分,有7个学生考分在130至140分之间,唯独两个中国学生只考了80多分。这还是中国最好的学生。‎ 中国学生在数学上的准备比不上人家。清华有个学生跟着我,刚来的时候,觉得博士生资格考试很困难,经过努力,现在成绩不错了。这表示其实中国学生的基本功并没有那么好。‎ 经常能听到某些媒体说,美国很多人连加减乘除都不会。美国的高中生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的加减乘除没学好,但总不能专找美国最差的学生和中国学生比较,干吗不找他们优秀的学生来进行比较?‎ 所以,之前有报道说中国学生出去留学数学是最牛的,这是片面的。中国最好的学生与美国最好的学生相比,在学科准备上有一段差距。‎ 记:如何评价今天中国的学术水平?‎ 丘:大范围来说,科学上第一流的成果不多。第一流就是其他人做不到的,基本思想从头到尾都是我们做的。最近我去看国防科技大学做的“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看了西昌卫星中心的火箭发射,都做得非常杰出,但无论是计算机还是火箭,基本思想都是外国人的贡献,我们还缺少全面性的创新工程。结晶牛胰岛素是一项很伟大的事业,但这已经是50年前的事了,这几十年,中国还没有像结晶牛胰岛素这样的工程。‎ 记:怎么看待近年来一流成果的稀缺?‎ 丘:教育没有做到位,尤其是从广泛学生里培养出一部分好学生的力度不够。‎ 大范围来讲,虽然我们现在的教育在“量”上是不错,每年差不多有1000万高中毕业生,高考也比较公平。但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要从这里面培养出一小群适合做领导的、做创新性工作的人来。‎ 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就非要培养出一批出色的年轻学者。有些科学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就是几个人、几十个人做出来的,比如半导体,但它影响的可不只几个人、几十个人,而是大多数人,乃至全世界,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在中国的大学生或者高中生里面,如果有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的人能够这样,或者说,只要有1000个杰出学生去从事这些事业,就能对整个中国的创新带来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中国现在的教育就像从大锅里盛出一点饭,比较平均地分给所有人。我觉得,应该有体系地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让他们投入到伟大的科技事业中去。‎ 记:前段时间,有研究机构发布我国国际论文的数量指标,数据显示我们在全球上升的速度很快,但引用率不高。有观点认为,我们论文把量做足了,质量就会慢慢上去?‎ 丘:这个论点显然是不科学的。现在看来,中国的博士全世界最多,哈佛大学去年毕业300个博士,对比这300个博士的论文水准,也许中国很多高校的博士论文加起来都不见得比这300个博士的论文好。‎ 创造一定要靠“质”而不是靠“量”。也许好的杂志会登你的文章,但不代表你的文章就是杂志中最好的。真正的好文章会影响很久的,文章好不好,要等过了十年八年才会显现出来。不要看发表时的状况,要看五年十年后的引用率,且排除自己引用的部分。这样来看,国内的好文章数量太少了。所以我们只顾着把量做足很难有质的提高。‎ 我觉得,只有求真求美,一心一意追求大自然的真理,摒弃形式主义的东西,才可能在做学问上有所提高。‎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5.综观这篇访谈,丘成桐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中国最好的学生与美国最好的学生相比,在学科准备上有一段差距;②中国现在的教育培养顶尖人才的力度不够;③国内的好文章数量太少了。‎ Ziyuanku.com6.为了加强访谈内容的说服力,文章运用了那些方法?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举例子 ②列数字 ③对比分析。要从文中引用相关文字说明。‎ ‎7.结合文本,联系实际,你认为如何才能解决中国科技一流成果太少的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清醒认识中美顶尖人才的差距;②建立培养创新型年轻学者的体系;③摒弃教育的形式主义,不追求量的积累,要重视质的提高。联系实际,可以谈以下观点:克服功利主义和浮躁心态;端正学术风气、营造良好学术环境等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 ‎——王克勤访谈录 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年龄最大、最有激情、干劲最足的一个。我看过你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王克勤: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对不起,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民,之后才是记者。‎ 南方周末:你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 王克勤:对。说到为了报道而报道,我可以举出很多案例。吉林一家媒体报道农民工从楼上摔下来,摔死了,它的标题叫“昨夜上演高空飞人”。江苏一家媒体报道农运车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头部轧过去,把人轧死了,它的标题叫“骑车人中头彩:惨死”。可见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何其冷酷。‎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做新闻到底是为了什么?初级目标是传递信息,中级目标是报告真相。但新闻还有一个终极目标,那是什么?就是守护个人权利。‎ 作为一个人,我看到别人痛苦我也会跟着痛苦,要自己不痛苦就要去行动。而如果别人受难时你反而有快感,说明你的人性已经异化了。‎ 南方周末:这就超出报道的技术范畴了,而属于道的层面。‎ ziyuanku.com王克勤:相对于“新闻之术”来说,这可以称为“新闻之道”。技术层面,任何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做到,并且可以做得很专业。但是要做到遵循“新闻之道”,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在采访的时候,见到老大爷向我们求助,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假定我是老大爷求助你这个记者,那么我希望记者对我是怎样的态度。当然出于职业规范你要保持跟他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同时要对他保持应有的尊重,这并不矛盾。‎ 南方周末:这既是做人,职业素养也在其中。‎ 王克勤:对。概括起来无非六个字:说人话,做人事。‎ 南方周末:你作揭黑报道差不多20年,你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王克勤:我觉得要有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努力了,社会将有所改变。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改变”。说实在话,我一直苦苦坚持,主要是因为我的内心太柔软,我看到别人求助的眼神,会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我就得行动,在职业范围内给他们一些帮助,换得内心的宁静和宽慰。从职业层面讲,作为记者更需要有激情,应该容易被那些事情打动。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记者应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 就拿我这近20年的职业生涯来讲,我当年作了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的报道,马上引来甘肃全省范围的回收市场的整治。我后期的很多调查,包括艾滋病调查、山西疫苗黑幕调查,就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来讲,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山西疫苗报道已经对全中国的公共卫生工作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我掌握的大量信息显示,他们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全民的启蒙作用,它已经提醒了全中国所有的家长,要冷静地看待现阶段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盲从和盲信。‎ 南方周末:你认为舆论监督社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王克勤:十年前,我对舆论监督能起的作用就有一些思考,现在的思考和当时的思考变化不大。我认为舆论监督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第一,从微观上讲,舆论监督往往都是捍卫具体的公民权利,对特定的受害者直接起到救助作用。第二,从中观上讲,我们的努力可能影响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仅使报道中的当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制度建构起到点滴的改变作用。第三,从宏观上讲,我们每天的报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现,只要不断把真相告之于众,就有累加效应。这个作用是渐进的,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 南方周末:但是记者的能量、媒体的能量不能高估。媒体不是救世主,不可能包打天下。‎ 王克勤:是的。不过只要一直坚持那样去做,那样尽职尽责,就能够有所成就。‎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8.王克勤提及的“新闻之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苦难、痛苦保持激情,不能冷漠。(2)对他人保持应有的尊重。(3)说人话,做人事。‎ ‎9.王克勤列举了《昨夜上演高空飞人》和《骑车人中头彩:惨死》的报道事例,有什么作用?‎ Ziyuanku.com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具体的事例说明有些媒体、记者对生命的冷漠。(2)引出下文谈及的新闻的三个目标。‎ ‎10.这篇访谈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新闻的三个目标:初级目标、中极目标、终极目标。(2)王克勤近20年坚持作揭黑报道的原因。(3)舆论监督对社会的三个层面的作用。‎ ‎11.请探究这篇人物访谈的社会价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警示记者、媒体要有良知,对苦难不能漠视,坚持“新闻之道”,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促使社会向好的方向改变。比如人们维权、讨薪往往求助于媒体的关注,这时媒体应伸出援助之手,而不应冷漠视之。只要像王克勤那样长期坚持,尽职尽责,那就能有所成就。‎ ‎$来&源:ziyuanku.com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