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语文作文技巧
开头技巧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 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 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 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 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 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 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 《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 的时光……——《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 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 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 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他的话道出了朋 友的重要。 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 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⑽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难道是 留恋吗? 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 教官?——《朋友》 ⑾拨乱反正,拨云见日 有人说,淡泊就是看破红尘,看透一切,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是对淡泊 的曲解。 如果我们翻一下词典就会明白,“淡泊”是不追求名利的意思……——《淡泊》 ⑿泰山压顶,观点强现 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攀比风,可休矣》 ⒀联想象征,奇妙无穷 一个梦,曾经在西方强盗的炮舰下埋葬,留下的是老一辈辛酸是泪珠不止的心痛和望眼欲穿 的期盼作为见证。 伴随着流泪的长江长大的我们也就少年已尝愁滋味,踩着前辈留下的印证期待,期待着有那 么一天……——《期待》 ⒁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十月九日又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六十年了。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前, 任冷雨打着窗棂。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 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⒂题记为冠,哲理为先 世间万物皆难逃自然辩证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喜孰忧,岂可一言以蔽之?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⒃博览群书,信手拈来 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食虫的花朵,色彩绚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诱 惑”而葬身其中……——《抵御“诱惑”》 ⒄抒发情感,以情动人 暮色中,几缕炊烟从农舍里袅袅升起。我捧着一束栀子花,站在张老师的窗前。张老师,您 还是那样忙碌?该歇歇了吧,今天是您的节日——教师节。我带着我的收获来看您来了。 ——《琐忆》 ⒅以物喻人,含义深长 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一棵古老的树,虽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强的生长着。 在它的身旁,一棵小树正在抽出嫩嫩的芽。老树的根枯了,它把生命的汁液输给了小树;老 树的叶黄了,它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树。老树历经沧桑,走完了它艰难的历程。 如今,小树刚刚抽枝吐叶,老树却离开了它……这正像外公离开了我,他来不及接受我对他 的报答之情,就匆匆离开了我。——《琐忆》 ⒆解题铺陈,明示中心 责任,就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 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教师,有培养接班人的责任。工人、 农民、职员、商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尽职尽责的人,他们组成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请允 许我,从这道道美丽的风景画卷中撷取一幅动人的画面吧。 ⒇设置矛盾,引人入胜 “我就不信,你在这个班生活了两年多,对这个集体就会没有一点感情?……”这是今天早 晨班主任陈老师对我说的话。 我望着陈老师愤怒的目光,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理说:“陈老师,你误会了…… 我怎么能不爱我们的班级体呢?” 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 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 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 “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 ①画蛇添足。 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 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②空喊口号。 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③拖泥带水。 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 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凸现主旨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 确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 点睛式”。 如中考作文《特殊答卷》的结尾: “6 年过去了,这份特殊的答卷一直珍藏在我的抽屉里。我要让他时时刻刻告诫我:知识是 容不得半点虚假的。” 篇末借助精炼的议论亮出题旨,给人深深的启迪。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 常见的收束方法。 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良衬衫。” 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 《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 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 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中考作文《幸福的感动》的结尾: “记得有位诗人这样说:'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 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 我整个海洋。’是呀,让我怎样感谢你们,爸爸妈妈。你们赋予了我生命,你们赋予了我力 量,你们赋予了我幸福,而我却无以回报。有一种感觉叫做幸福,有一种幸福叫做感动。我 明白你们的含辛茹苦,我懂得你们的满心希望,我将尽我的力量给大家幸福,让大家学会感 动!” 4.妙引巧联式。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 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 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如:《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再如《我多想拥有你,童年》的结尾:“'假如时光会倒流,我愿回到童年的时候,妈妈你 是否依然站在小屋的门口……’歌声依然那样清脆、悦耳”。 用歌词结尾增添了行文的韵味,唤起读者的美感。 5.镜头剪辑式。 即结尾勾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有镜头感,洋溢着诗意。 如考场作文《小鹦鹉,你飞吧》的结尾:“它去了,穿着一身彩衣,向着广阔无边的属于自 己的天空飞去了。” 6.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 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 中得到广泛运用。 作文考场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 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 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如《我的老师》一文的结尾:“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 和蔡老师分别了。”全文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作者对蔡芸芝老师诚挚深厚的感情,处处体现 出作者对蔡老师的想念。 这种结尾的分别,更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蔡老师的感情。 7.升华主题式。 这种方法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方法。升华主题要恰如其分,要恰到好处,不要随意而发。 如《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 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 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 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 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作者在结尾把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由爱母亲推而广之到赞美中国普通的劳动人民,立 意深刻。 试题回放 | 病文展示 升格佳作| 综合点评 | 升格演练 【试题回放】请以“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为题,写一篇文章。 (60 分)要求: 文体不限,不能虚构,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病文展示】 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轻轻拂过,有些凉,回头望去,是一滴清冷的泪。 沧海桑田,总能让我泪流满面; 洒泪处,秋风绿水泛清波。 ——题记 一百年,野玫瑰悄然绽放,而后兴衰繁盛,终在一瞬。 一百年的迷离,一百年的恶梦,一百年的生死愚弄,一百年的惊悚愕然。 不知是什么力量驱使我看完了那长长的句子和繁杂的人名,这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①当马贡多的人们不得不孤独地死去,当曾经繁华一时的城镇被蚂蚁吞噬,当终生忙碌的乌 苏娅停止劳作,当马尔克斯念出羊皮卷上的誓言……百年的轮回,捉摸不透,百年的力量让 我泪流满面。 《百年孤独》让我学会感动,流泪时秋风绿水正泛着清波。 ②阅读著作时我感动,而人生则是一部更伟大的著作。 阅读人生,一种种力量不断地随时涌现,让你不觉已泪流满面。 人生中处处是理解,理解让你感动。 因为理解《百年孤独》中人们内心的空虚,所以我流泪。 而这理解就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心灵的悸动和那秋风绿水泛清波的单一,所以我感动于斯, 泪流满面。 ③因为理解,看到火红的麦子与山楂时,我流泪——为海子流泪。 当他在那个最美的季节离去,与他心中最美的麦子与山楂赴约;当他插上黑色的翅膀飞到火 红的天堂;当他的身体破碎于汽笛声中……我终于理解了一个诗人黑色的忧郁。 读海子,我泪流满面。读着,并理解着。我不知道理解为什么总让我想起秋风绿水泛清波。 理解,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当心灵受到撞击,当一种理解充斥了胸膛,你早已泪流满面。 流泪了,就像大雨滂沱,证明你已感动过。 理解让人感动,本来无因果。泪流满面时,坐看秋风绿水泛清波。 ④[考场得分]内容 18+表达 19+发展 4=41 分 【升格佳作】 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世界上能让我泪流满面的不仅仅是洋葱,还有充盈在我周围的每一次感动。——题记 伫立窗前,我为鸟儿滑过时留下的一声或半声啁啾而感动,它们追求自己的梦想永远那么灵 动自然。 乘凉树下,我为拖着毛毛虫的蚁群而感动,它们演绎着生命的壮观,虽然弱小是上天注定的 错,但强大是生命间心灵的融合。 独步小路,我为带着露珠的花瓣随风飘落在空气的记忆里而感动,它们的生命多姿却短暂, 遗憾却如维纳斯的美丽永驻心间。 当记忆与思想随着时间慢慢沉淀,我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感动更加让我泪流满面,似乎对生 活多了一份理解,感动便如潮水般涌来。 当马贡多的人们不得不孤独地死去,当曾经繁华一时的城镇被蚂蚁吞噬,当终生忙碌的乌苏 娅停止劳作,当马尔克斯念出羊皮卷上的誓言……百年的轮回,百年的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阅读著作时我感动,而人生是一部更伟大的著作。 阅读人生,一种种力量不断地涌现,让你不觉已泪流满面。 因为理解《百年孤独》中人们内心的空虚,所以我流泪。 而这理解就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心灵的悸动和《百年孤独》中人们产生的共鸣,这份共鸣让 我采撷到了文学浪花中最美的一朵。 当耳边又响起导游文花枝的话语: “我是导游,先救游客!” “叔叔大妈们,坚持,一定要活着出去!”……我的心又一次被感动,然而又有一丝灼灼的 痛,善良的花枝就这样失去了右腿。 勇敢、善良被毫无掩饰地展现,如在混沌的世俗污泥中濯濯挺立的荷花,我的感动一如那荷 花瓣上跃动的水珠晶莹剔透。 因为感动,看到火红的麦子与山楂时,我流泪——为海子流泪。 当他在那个最美的季节离去,与他心中最美的麦子与山楂赴约;当他插上黑色的翅膀飞到火 红的天堂;当他吟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当他的身体破 碎于汽笛声中,我终于理解了一个诗人黑色的忧郁。 细细咀嚼悲壮的《百年孤独》,用心聆听诚恳的话语,真诚祝福海子的理想,我泪流满面, 这一份份的感动让我在人生的拼搏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 感动或许一瞬间,但感动中和感动后的思考会更加震慑心扉。 因为感动,我在成长。 或许让人感动的不是轰轰烈烈,也不是惊天动地,但每一次感动都如春风般涤荡我的心灵, 拂去心灵上的点点污痕。 因为感动,我的心灵与心智在随着感动的脉搏一起跳动,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因为感 动而流泪是生命存在的见证。 心活着,就总会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模拟得分]内容 24+表达 24+发展 9=57 分 【综合点评】 【病文】 文章乍看,语言创新而流畅,材料较为新颖恰当,但细细推敲,发现文中有几处不大恰切。 一、对于《百年孤独》的叙述与看法,第 1、2 段写得较为模糊,表达不清,应该删去,可 以添自然风物,这样由物及人,说理较为自然,且有层次感。同样,第 6 段与前面的第 4 段基本重复,可以把 4、6 两段的内容在紧扣题目的情况下精炼一下。 二、文章后半部分,虽然紧扣“理解”,但并没有点出理解的原因、内涵及作用,文字较长, 看起来也很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 【升格文】 升格后的文章,思路清晰,感情真挚,主题突出。 作者先由物兴起,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叙写读书的感受,再回到生活中引出导游文花枝和 诗人海子的感人事迹,从而为下文的抒情作足了铺垫。 后面的感情抒发则如泉水般喷薄而出。 全文优美的语言,也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升格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在生命 的旅途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 一转身,朝阳已经变成落日; 一转身,村头那座拱桥已经悄然消失; 一转身,乡村已经变成钢筋混凝土的森林; 一转身,满头青丝已经是白发如雪; 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联想和感悟? 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伸缩性很大,主要可以从转身后要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感悟上入手,散文、记叙文 是比较合适的体材。要抒发出真情实感,着重细节的描绘,这将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写作例文】 转身,转身,再转身 那难以忘怀的三次转身,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渴望,什么叫给予。 那刻骨铭心的三次转身,让我尝尽了人间真情。 ——题记 那是一个深秋季节。 风呼呼地刮着,一棵槐树上最后几片黄叶也被秋风带走了。 寒风刺骨。 我上完琴课后,与好朋友永镇并肩走出了少年宫门口。向我们迎面走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 奶奶。这老奶奶身材矮小,衣着破烂,右手拄着一把木制拐杖,左手拿着个破碗,一看便是 个命运悲惨的乞丐。她走了过来,向我们乞讨。永镇不屑一顾,我忙跟上。他说:“我又没 零钱,怎么给她?啊,再见!” 说罢,我们分手了。 当时,我思绪万千,脚步慢了。我转过身,望望口袋中的十元钱。我要把钱送给她!于是我 往回走。她坐在一块石椅上,那饱受风霜的脸上布满了对任何一个行人的乞求。我正要上前 送钱时,又犹豫了。这么“大面额”的钞票赏她,太大方了一点吧,我看,还是算了吧,我 走向另一条通往回家的路。 走着走着,我停了下来。我想这位老人无家可归,被迫出来乞讨,既然我有钱,就应该帮帮 她呀!我第二次转身,往回走。我再次回到了那条小路上,远远地望见那老奶奶正四处张望, 我拿起口袋中的钱,走了过去。就在与老人近在咫尺的地方,我又犹豫了:回家会不会被骂? 老人出来乞讨会不会其中有鬼? ……我想了想,放下了手中的钱。 我又一次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想:该不该把钱给老人?老人膝下儿女如此不孝,母 亲置之度外,不加理睬。老人年过六旬,我们不该帮帮她吗? 我紧紧地捏着手中的钱,第三次转身,向老人跑去,老人眼中已充满了乞求的神情,不容我 再次转身。我将十元钱放入那破碗中,老奶奶露出了微笑,那微笑温暖了我的心…… 这时,太阳从云端露出了小角,阳光洒满大地,让我读懂了人间真情。 当一个人需要社会帮助时,我们都要去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即使这爱多么的微不足道,但他 (她)也会报以你温暖得犹如阳光的微笑。 【升格训练】 2.请以“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这个题目很好地体现了规定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统一。 命题作文在审题方面需要注意标题文字的规定性。 因为标题文字上的限制也就是作文内容上的限制,基本写作范围和主题思想的限制。 “下山”与“爬上来”这两种相对的状态,顺序有先后,用“还会”连接就有了积极意义。 审题时不能只看标题表面。 【写作例文】 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一支笔,刚画完早春的蝶舞花间,又滴淌着晚秋的稻谷飘香…… 一桅帆,刚降下昨日的晚霞千缕,又升起了今天的晨曦万道…… 人们总是带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沿着时间的皱纹爬行,总是带着夕阳的落寞渴望黎明的喷薄。 千百年来,岁月始终无法风化人们守望明天的身躯、相信未来的眼睛。于是生活的困境,人 生的厄运,只是在增加眺望的高度。记忆中的辛弃疾,这个江南游子临江水,望长安,登危 楼,拍栏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南宋,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眸子明亮。 二十年的弃置身,二十年的调转路,却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仍不识得辛苦。 他亲自组练军队,上书《美芹十论》。 咳,这个稼轩在人生低谷,却始终高昂着头颅,眺望北方,这是一个怎样坚毅执著的灵魂! 那落日楼头的声声咏叹如杜鹃啼血,纵然北伐的愿望一天天地老去,消逝于黄昏,然心中有 朝阳,理想,便会蓬勃。 家国兴亡系于身,是为英雄。 内忧外患中倔强站立,更为英雄。这个英雄的称号属于一个民族。当四轮马车载着剥落的文 明狂奔,却被近代的火车抛得越来越远,封闭敲响了衰落的丧钟。中华民族于黑暗中爬行了 百年,摸索、挣扎、抗争,那是血与泪的悲歌!割地赔款,古老的民族额头上的伤疤。 兵连祸结,神州大地上残阳似血。 至今每当触摸那段历史,我都会听到古老的民族在痛苦地呻吟。还是顾城说得好,“黑夜给 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朦胧诗人对生活的理解,恰好诠释了那个时代民族 的渴望。太阳下山了,明天终究还会爬上来。巨龙沉睡了,终有猛醒之时。当一九四九年的 春风吹开北平的城门,中华民族挺立似松,高傲如梅。是何等的信念,在支撑着这个民族的 脊梁?是何等的力量,在推动着这个民族的步伐?是心怀明天,先驱者的振臂呐喊;是相信 未来,先烈们的前仆后继。如今,中华民族已融成一盏铁观音,散发着在沧桑中冶炼过的从 容风味,啜一口,朝霞耀眼,残阳灿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