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一)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一)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系统各结构层次的形成和维持都以细胞为基础 B.动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C.植物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增殖和分化为基础 D.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以细胞内蛋白质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2. 水和无机盐对生物体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晒干的种子因不含水,代谢强度较低,便于储存 B.有些无机离子能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C.水可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对调节体温等有重要作用 D.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人体O2的运输 3. 下列关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体积小,有利于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叶片表皮细胞的表面有角质层,具有保护作用 C.胰岛细胞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其分泌功能相关 D.心肌细胞的细胞骨架与该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4.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不同温度下淀粉酶的活性可选用碘液进行检测 B.酶和加热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C.可通过加入蛋白酶或双缩脲试剂后水浴加热来验证酶的本质 D.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5.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红细胞能吸收葡萄糖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 B.若黑藻细胞被放人某低浓度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细胞已死亡 C.细胞通过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需要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D.某些小分子物质也会通过消耗能量的方式运出细胞 6. 如图甲、乙表示某种动物个体的某些细胞的分裂过程,丙、丁表示另一种动物个体的某些细胞的分裂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甲与丙两细胞都可发生基因重组 B.若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染色体①②和①③出现在子细胞中的概率不同 C.由丙细胞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其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D.丙细胞分裂形成的丁细胞是有同源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 7.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 B.共同进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C.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D.诱变可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人工选择也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8. 出生缺陷即先天性畸形,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下列关于出生缺陷和遗传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1三体综合征属于出生缺陷,重大出生缺陷就是遗传病 B.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适合中学生进行遗传病发病率调查 C.利用基因诊断技术能更好地监测和预防遗传病和所有出生缺陷 D.苯丙酮尿症是由隐性基因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 9.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 ) A.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的秋水仙素 B.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吲哚丁酸 C.能促进种子萌发的赤霉素 D.从喷施的乙烯利中释放出的乙烯 10. 田鼠能够依据鼬的气味和行为躲避猎捕,在此过程中,起着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作用的信息类型是( ) A.物理信息 B.行为信息 C.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D.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11.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产生情况的实验示意图,给这两组实验提供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使瓶内的CO2浓度维持在稳定水平 B.若装置甲和乙中水滴的移动方向相反,则装置甲中的绿色植物能正常生长 C.装置甲中的水滴可能不动,装置乙中的水滴左移 D.若装置甲中的水滴左移,则装置甲中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不能产生[H]和ATP 12. 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可用性”的机制。当氧气充足时,HIF﹣1α(﹣种由蛋白质组成的转录调控因子)经过一系列过程会被降解,而当氧气不足时,HIF﹣1α的降解过程会被迫中止,HIF﹣1α会与特异的DNA片段相结合,促进相关物质的合成以缓解缺氧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F﹣1α合成和发挥作用的场所在细胞核,其被降解的过程与相应识别机制有关 B.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人细胞,在线粒体基质中直接参与有氧呼吸 C.HIF﹣1α与DNA片段结合后会促进RNA聚合酶发挥作用 D.人进入高原地区,其组织细胞会出现缺氧情况,导致HIF﹣1α大量合成 13. 氮素作为果树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矿质元素之一。国内某团队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不同氮素水平/(kg•hm﹣2) 叶片全氮含量/% 色素含量/(mg•g﹣1) 气孔导度/(mol•m﹣2•s﹣1) 净光合速率/(µmol•m﹣2•s﹣1) 0 2.22 2.50 0.11 11.45 150 2.66 2.92 0.15 15.10 300 2.78 3.00 0.18 16.06 600 2.83 3.03 0.19 16.45 A.氮是叶肉细胞中蛋白质、DNA、淀粉、叶绿索的组成元素 B.若氮索水平不断升高,则该植物净光合速率持续增大 C.氮素水平从300到600kg•hm﹣2时,植物净光合速率变化不大只是由于气孔导度的限制 D.若要测定该果树叶片O2的产生量,则还需在黑暗条件下测定叶片O2的吸收量 14. 三阴乳腺癌(TNBC)是指没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一﹣类乳腺癌亚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正常细胞相比,TNBC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 B.ER、PR、HER2都是由核糖体合成的糖蛋白 C.TNBC细胞容易分散转移是由于乳腺细胞之间的黏着性较低 D.TNBC细胞内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导致其能无限增殖 15. 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有触角和无触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小组用一有触角雌性个体与一无触角雄性个体杂交,子代雄性中有触角:无触角=1:1,雌性中有触角:无触角=1:1,之后甲同学用子代雌性有触角个体与雄性有触角个体杂交,乙同学用子代雌性无触角个体与雄性无触角个体杂交,丙同学用子代雌性无触角个体与雄性有触角个体杂交(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小组实验可判断控制触角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有触角为显性性状 B.依据甲同学的实验可判断控制触角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C.依据乙同学的实验可判断控制触角的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且无触角为隐性性状 D.依据丙同学的实验可判断控制触角的基因的位置关系和显隐性关系 16. 如图是某家系关于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两病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女性两病兼患时,在胚胎发育早期死亡(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研究甲,乙两病的发病率需要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 C.理论上Ⅱ﹣5与Ⅱ﹣6再生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概率不同 D.图中Ⅰ﹣1和Ⅲ﹣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17. 下列关于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将活的R型菌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B.艾弗里从S型菌中分离出了具有活性的转化因子,该转化因子能被DNA酶作用而失去活性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大多数被标记的噬菌体DNA存在于上清液中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S标记组中,沉淀物具有放射性与保温时间较长有关 18. 早期,科学家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预测如图甲所示。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如图乙所示),试管②③④⑤是模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A.图乙实验运用的主要技术包括荧光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 B.图乙中Ⅰ的目的是标记DNA,至少需要60min才会出现试管④的结果 C.若培养30min后离心得到试管③的结果,则可以确定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D.若为全保留复制,则复制n代后15N/15N﹣DNA所占比例为12n,离心呈现结果② 19. 如图为人体体液调节的示意图(部分),其中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属于分级调节 B.激素③分泌增加时,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 C.识别激素①②③的受体分别位于垂体、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 D.饮水过多时,血液中激素④的含量减少,尿量增加 20.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识别出癌变细胞并对其加以清除依赖的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 C.溶菌酶是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之一 D.胸腺是T淋巴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21. 用四种不同浓度的NAA(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促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清水 NAA溶液的浓度 a b c d 平均生根数 15 7 21 29 38 A.NAA对该植物插条的生根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四种NAA溶液的浓度大小可能是a>d>c>b C.四种NAA溶液中,浓度最高的是a,浓度最低的可能是b或c或d D.若a>b>c>d,则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d~c 22. 下列有关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等于0 B.利用信息素诱杀雄虫,主要是通过提高死亡率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 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不能一直呈“J”型曲线增长 D.不同种群都呈“S”型增长将导致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变大 23. “飞蝗蔽天,禾草皆光”。如图表示几种蝗虫分别单独在某时期对同一草场的牧草产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相同时,对牧草危害最大的是亚洲小车蝗 B.若4种蝗虫同时存在于该草场,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都是竞争 C.当狭翅雏蝗虫的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牧草产量增加 D.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宽须蚊蝗若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24. 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上植食、肉食动物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 B.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C.能量在食物链上的相邻营养级之间只能单方向流动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25. 某地建设完成的千亩菏花湿地,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田,百亩稻蟹共养区,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荷花湿地中的动植物种类多样,但是遭到重度污染面被破坏后较难恢复原状 B.在水稻示范田水稻种植期间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C.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D.若让湿地自然演替,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逐渐升高、优势物种可能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外源N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共做了4组实验。如图中甲组为空白对照组乙组表示用外源N处理非干早玉米幼苗,丙组表示只进行干早胁迫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3d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丁组的处理为________。 (2)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的Pn.Gs与甲组相比________(填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旱助迫会使部分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解体,从而直接影响________(填具体物质变化)。进而影响光合速率。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可分为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若胞间CO2浓度升高而Gs下降,则是________起主要作用。本实验中干旱胁迫下玉米Pn的下降主要是由________引起的,由此推测,NO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 请回各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神经调节的问题: (1)人体内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________,由血浆、________等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 (2)运动榨经元由细胞体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后者有两种类型,其中从神经中枢延伸至肌肉的是________;肌肉与________共同构成效应器。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________;完成反射时,兴奋在运动神经纤维上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 蚂蚁森林是一款宣传语为“蚂蚁森林、低碳计划”的服务平台。通过该服务平台,在阿拉善、通辽等地种下的梭梭树等沙生植物达140万亩,已使沙漠变绿洲。回答下列问题: (1)一棵梭梭树能固定10平方米荒漠,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其嫩枝可作饲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草本植物苁蓉被誉为“沙漠人参”,其个体矮小,叶茎黄褐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从梭梭树等植物的根吸取所需养料和水分来生活,苁蓉与梭梭树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2)排放的二氧化碳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呼吸以及柴薪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其中________被认为是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 (3)自然界中,流经以梭梭树为主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梭梭树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两条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蚂蚁森林”项目使沙漠很快变绿洲,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 某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控制白花和红花性状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控制有绒毛和无绒毛性状。现有纯合的红花无绒毛、红花有绒毛、白花无绒毛雌雄植株若干,某实验小组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花为突变性状,研究发现,某红花植株是一条常染色体DNA上插入了5对碱基所致,则该红花性状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性状。 (2)该实验小组让雌性无绒毛植株与雄性有绒毛植株杂交。F1全表现为无绒毛,F1雌、雄植株相互杂交,F2中无绒毛植株与有绒毛植株的比例为3:1.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 ①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 ②若要确定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以再直接统计________。 (3)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满足(1)(2)的基础上。现欲确定基因B、b与A、a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请从题目中选出材料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思路: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 三、[选修1一-生物技术实践] 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在食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产量和节约生产成本,厂家提出了如下革新,请将其完善: ①榨汁时添加适量________以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②使用________培养基筛选出优质酵母菌。 (2)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酒败成醋”的情况,其中导致酿酒失败的微生物是________。在________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该微生物能将酒精转变成乙醛,进而转变成醋酸。 (3)泡菜和腐乳因独特的风味深受国人喜爱,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有________。 (4)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传统方法制作腐乳时也有酵母菌参与,制作腐乳时,酵母菌的营养基质来自________;以葡萄糖为底物制作果酒的过程中,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酒精量的比值大于1,原因是________。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四、[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PGD是指胚胎植人子宫之前进行的遗传学诊断,只能检测少数几条染色体是否异常。PGS是指在胚胎植人前,对胚胎进行全基因组筛查。全球首批经全基因组测序的PGD/PGS试管婴儿已于2013年在中国长沙诞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试管婴儿时为了提高受孕率,用________处理促进母体排出更多的卵子,经________和________获得胚胎。 (2)胚胎发育的________(填“卵裂”或“囊胚”或“原肠胚”期在透明带内进行,这一时期的胚胎细胞________,因而胚胎的总体积不变但组成胚胎的细胞数目增多。 (3)有时需要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目前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是SRY﹣PCR法,操作的基本程序是:从被测囊胚的滋养层细胞中提取DNA﹣→用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作________,以________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用SRY特异性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若出现阳性反应,则对应的胚胎为男性。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一)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解答】 A,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故细胞是形成和维持生命系统各结构层次的基础,A正确; B,动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以细胞代谢为基础,如动植物的细胞呼吸,B正确; C,植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细胞数目增加、体积变大及各种组织器官的形成,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增殖和分化为基础,C正确; D,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D错误。 2. 【答案】 A 【考点】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解析】 1,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⑤提供化学反应介质,⑥维持细胞形态。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解答】 A、晒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减少,代谢强度较低,便于储存,A错误; B、有些无机离子能够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B正确; C、水可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对调节体温等有重要作用,C正确; D、血红蛋白有运输O2的作用,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人体O2的运输,D正确。 3. 【答案】 D 【考点】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解析】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②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 【解答】 A、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越快,A正确; B、叶片表皮细胞的表面有角质层,具有保护作用,B正确; C、胰岛细胞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其能分泌激素相关,C正确; D、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有关,但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再分裂、分化,D错误。 4. 【答案】 A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的特性 酶促反应的原理 酶的概念、本质和作用 【解析】 1.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促反应原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 【解答】 解:A.碘液遇淀粉变蓝,探究不同温度下淀粉酶的活性,可根据变蓝程度进行检测,A正确。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加热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 C.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数酶是RNA,因此可通过加入蛋白酶或双缩脲试剂来验证,但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 D.酶的专一性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D错误。 故选:A。 5. 【答案】 B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1、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 2、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吞,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解答】 A、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正确; B、若黑藻细胞被放人某低浓度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则细胞可能已死亡,也可能是黑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该低浓度溶液的浓度高或两者浓度相等,B错误; C、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细胞通过这些被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时,需要膜两侧具有浓度差,C正确; D、某些小分子物质也会通过消耗能量的方式进出细胞,如甘氨酸等小分子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6. 【答案】 C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染色体数减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子代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产生成熟生殖细胞。 2、在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仍存在,但没有联会、分离,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3、根据图象中染色体的行为可判断,甲是进行有丝分裂,乙为有丝分裂,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答】 A,甲中着丝点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因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丙中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若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经复制后分离,产生了子代细胞中染色体相同,都含有①②③④染色体,所以①②和①③出现在子代细胞中的概率相同,B错误; C,丙细胞正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动物为雄性;由于同染色体分离,着丝点未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子代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D错误。 7. 【答案】 C 【考点】 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解析】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改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 【解答】 A、基因结构改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的数目变异会影响基因的数量,但不会影响基因的结构,A错误; B、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B错误; C、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诱变不能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D错误。 8. 【答案】 D 【考点】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解析】 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结婚:可大大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解答】 A、21三体综合征属于出生缺陷,但出生缺陷并不能说就是遗传病,如有些先天性疾病是在胎儿发育时产生的,并非遗传而来,A错误; B、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而进行遗传病发病率调查时一般选择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 C、利用基因诊断技术能更好地监测和预防遗传病,但不能监测和预防所有出生缺陷,C错误; D、苯丙酮尿症是由隐性基因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D正确。 9. 【答案】 A 【考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解析】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1、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们在了解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后,通过人工合成与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 【解答】 A、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不属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 BCD、吲哚丁酸、乙烯、以及植物产生的赤霉素都属于植物激素,BCD正确。 10. 【答案】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解答】 题中鼬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鼬的行为属于行为信息。 11. 【答案】 D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题图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植物和青蛙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恒定水平,因此装置中气体量的变化表示的是氧气的变化量。 (2)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若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装置中水滴向右移;若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时水滴不动;若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时装置中水滴向左移;乙装置中,青蛙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的二氧化碳又因碳酸氢钠溶液的存在而没有变化,所以气体总量会减少,装置中水滴应向左移。 【解答】 A,碳酸氢钠溶液可吸收多余的CO2,也可释放CO2,因此可维持瓶内的CO2浓度在稳定水平,A正确; B,分析题图中装置乙可知,青蛙处于正常生活状态,就需要消耗容器内的O2,由于CO2浓度稳定,故装置乙中的水滴会左移,若装置甲和乙中水滴的移动方向相反,则装置甲中的水滴右移,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能正常生长,B正确; C,当装置甲中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水滴可能不动,装置乙中的水滴左移,C正确; D,若装置甲中的水滴左移,可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但不能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进行,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叶绿体中能产生[H]和ATP,D错误。 12. 【答案】 C 【考点】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缺氧条件下,氧诱导因素(HIF﹣la)会进入细胞核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说明氧诱导因素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激活的是相关基因的转录过程,结果是红细胞的数量发生改变。而正常氧浓度条件下,转录调控因子HIF﹣I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 【解答】 A,HIF﹣1α是一种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而发挥作用的场所在细胞核,其被降解的过程与相应识别机制有关,A错误; B,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B错误; C,HIF﹣1α作为一种转录调控因子,会与特异的DNA片段相结合,促进转录过程的进行,此过程中会有RNA聚合酶的作用,C正确; D,人进人高原地区,其组织细胞会出现缺氧情况,而当氧气不足时,HIF﹣1α的降解过程会被迫中止,从而导致HIF﹣1α的含量有所增加,但并不会导致HIF﹣1α大量合成,D错误。 13. 【答案】 D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氮元素是细胞中重要的大量元素之一,含有氮元素的化合物有蛋白质、磷脂、核酸、ATP等;根据表格分析,在实验范围内,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叶片全氮含量逐渐增加,色素含量逐渐增加,气孔导度逐渐增加,净光合速率也逐渐增加。 【解答】 A、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氮元素,A错误; B、本实验只做了4个不同氮素水平的实验,并不能得出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该植物光合速率持续增大的结论,B错误; C、氮素水平从300到600kg•hm﹣2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变化不大不只是由于气孔导度的限制,C错误; D、从表格中已知净光合速率,若要测定该果树叶片O2的产生量,即总光合速率,则还需在黑暗条件下测定叶片O2的吸收量,D正确。 14. 【答案】 A 【考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解析】 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物质发生变化。 【解答】 A、与正常细胞相比,TNBC细胞(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A正确;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B、ER、PR、HER2的本质都是糖蛋白,糖蛋白中的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但糖类不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错误; C、癌细胞容易分散转移是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并非乳腺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C错误; D、TNBC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其能无限增殖,D错误。 15. 【答案】 B 【考点】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 A,根据题干中一有触角雌性个体与一无触角雄性个体杂交,子代雄性中有触角:无触角=1:1,雌性中有触角:无触角=1:1,无法判断控制触角的基因的位置关系,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位于常染色体上,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假设位于X染色体上,可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 B,若控制触角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子代雌性有触角个体与雄性有触角个体杂交,可判断显隐性关系;若控制触角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就已知有触角为显性,用子代雌性有触角个体与雄性有触角个体杂交,子代会出现与性别相关联的特点,无触角只出现在雄性中,而控制触角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一定不会出现此结果,故可判断控制触角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B正确; C,乙同学用子代雌性无触角个体与雄性无触角个体杂交,若控制触角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可判断显隐性关系,无触角也可能为显性性状,C错误; D,丙同学用子代雌性无触角个体与雄性有触角个体杂交,若控制触角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16. 【答案】 C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Ⅱ﹣5和Ⅱ﹣6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两病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因此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 A、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研究甲、乙两病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调查,而不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 C、若假设基因A、a控制甲病,基因B、b控制乙病,则Ⅱ﹣5的基因型为BbXAXa,Ⅱ﹣6的基因型为BbXaY,理论上Ⅱ﹣5与Ⅱ﹣6所生两病兼患的女孩和男孩的概率均为14×14=116,女性两病兼患时,在胚胎发育早期死亡,因此,理论上Ⅱ﹣5和Ⅱ﹣6再生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概率不同,C正确; D、图中I﹣1的基因型为BbXAXa,Ⅲ﹣10的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故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D错误。 17. 【答案】 B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解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A、格里菲思将活的R型菌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说明存在“转化因子”,但“转化因子”并未确定是什么,A错误; B、艾弗里从S型菌中分离出了具有活性的转化因子,该转化因子是DNA,能被DNA酶作用而失去活性,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标记DNA组和标记蛋白质组,标记DNA组经适时保温,搅拌离心后,放射性DNA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标记35S,即标记了蛋白质,若沉淀物中具有放射性,则与搅拌不充分有关,而与保温时间较长无关,D错误。 18. 【答案】 B 【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 据图分析,甲图显示DNA复制方式可能有三种,包括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乙图中,试管①中为亲代DNA分子,处于试管的重带;试管②③④⑤是模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其中试管②中DNA分子一半在中带、一半在重带,试管③中DNA分子全部在中带,试管④中DNA分子一半在中带、一半在轻带,试管⑤中DNA分子全部在轻带。 【解答】 A、图乙实验运用的主要技术为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A错误; B、图乙中I的目的是标记大肠杆菌的DNA,每30min复制一代,故至少需要60min才会出现14N/14N﹣DNA、14N/15N﹣DNA各两个,即试管④的结果,B正确; C、若培养30min后离心得到试管③的结果,则可以排除DNA复制的方式是全保留,但还不能确定DNA复制的方式是分散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C错误; D、若为全保留复制,则复制n代后只有1个15N/15N﹣DNA,其余全为14N/14N﹣DNA,故15N/15N﹣DNA所占比例为1/2n,离心呈现结果为最上边和最下边两种条带,不是结果②,D错误。 19. 【答案】 C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激素①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②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③甲状腺激素,④为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答】 A、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属于分级调节,A正确; B、当血液中③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不至于过高,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细胞,因此识别激素①②的受体分别位于垂体、甲状腺,而识别激素③的受体位于几乎全身所有细胞,C错误; D、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④抗利尿激素减少,血液中激素④的含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D正确。 20. 【答案】 B 【考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 2,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解答】 A,识别出癌变细胞并加以清除依赖的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A错误; B,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B正确; C,溶菌酶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C错误; D,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生成,转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D错误。 21. 【答案】 D 【考点】 探究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解析】 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量,植物插条生长状况,每组的枝条数量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各组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 【解答】 A、与清水组相比,平均生根数有少于15的,也有多于15的,说明NAA对该植物插条的生根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A正确; B、四种NAA溶液中,浓度最高的是a,但不能确定b、c、d的浓度高低,B正确; C、四种NAA溶液中,浓度最高的是a,但不能确定b、c、d的浓度高低,可能是b>c>d或c>d>b或b>d>c或d>c>b,C正确; D、若a>b>c>d,则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能为d~c,也可能小于d,D错误。 22. 【答案】 C 【考点】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而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气候、食物、被捕食等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人类活动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解答】 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但两者不一定为0,A错误; B、利用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了雌雄虫正常交尾,从而影响子代的产生,主要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B错误; C、因受到食物、空间、天敌等条件的限制,种群不能一直呈“J”型曲线增长,C正确; D、不同种群呈“S”型增长,改变的是各种群的数量,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一般不变,D错误。 23. 【答案】 D 【考点】 种间关系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类,因变量是牧草产量。 【解答】 A、据图分析,种群密度相同时,亚洲小车蝗对牧草危害最大,使得牧草产量最低,A正确; B、4种蝗虫同时存在于该草场,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都是竞争,B正确; C、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C正确; D、宽须蚊蝗若虫(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D错误。 24. 【答案】 A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解答】 A、食物链上植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可能处于第三、第四或更高营养级,A错误; B、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因此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B正确; C、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沿食物链是单方向流动的,C正确;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D正确。 25. 【答案】 C 【考点】 群落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组分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 【解答】 A、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多样,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但是遭到重度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较弱,A正确; B、水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害虫和水稻是捕食关系,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B正确; C、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 D、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逐渐升高,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优势物种可能会发生变化,D正确。 二、非选择题 【答案】 同时利用外源NO和干旱胁迫 都(显著)下降,[H](NADPH)和ATP的合成 非气孔因素,气孔因素(限制),通过减轻干旱对气孔因素的限制作用来缓解其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外源N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因变量为是否用外源N处理和干旱胁迫处理,由图示可知,自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设计了四组,其中甲组为空白对照组,乙组表示用外源N处理非干早玉米幼苗,丙组表示只进行干早胁迫处理,根据实验的对照性原则,那么丙组的处理为同时利用外源NO和干旱胁迫处理玉米幼苗。 【解答】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外源NO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其中有空白对照,有单独外源NO处理,有干旱胁迫处理,因此探究外源NO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还需要丙组有同时进行外源NO处理和干旱胁迫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由题图可知,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的Pn、Gs与甲组相比都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旱胁迫会使部分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解体,而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即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其受损会直接影响水的光解产生的[H]和ATP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速率。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可分为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如温度为气孔因素,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为非气孔因素。若胞间CO2浓度升高,但Gs下降,则说明气孔不是限制因素,因此是非气孔因素起主要作用。本实验中干旱胁迫下玉米Pn的下降主要是Gs下降所致,是受气孔因素的影响,题图所示实验结果丁组的Gn和Ps都高于丙组的,说明NO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干旱对气孔因素的限制作用来缓解其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 【答案】 内环境,组织液和淋巴 突起,轴突,支配肌肉的传出神经末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所必需的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单向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1、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细胞体这三个区域。 3、突触传递特征:单向传导。 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解答】 人体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其中从神经中枢延伸至肌肉的是轴突;肌肉与支配肌肉的传出神经末梢共同构成效应器。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所必需的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单向的。 【答案】 (1)间接(价值)和直接,寄生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或各种生物),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3)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梭梭树的残枝败叶直接流向分解者、通过初级消费者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4)速度和方向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群落的演替 种间关系 【解析】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2.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答】 解:(1)一棵梭梭树能固定10平方米荒漠,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体现了其间接价值,其嫩枝可作饲料,体现了其直接价值。苁蓉靠从梭梭树等植物的根吸取所需养料和水分来生活,因此苁蓉与梭梭树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细胞呼吸可排放二氧化碳,柴薪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其中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梭梭树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两条途径:①梭梭树的残枝败叶直接流向分解者;②通过初级消费者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4)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 显性 不能,不论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F2中无绒毛植株与有绒毛植株的比例都可能为3:1,F2中有绒毛个体的性别 让红花有绒毛和白花无绒毛雌雄植株相互交配,得到F1,F1随机传粉得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记录,当F2出现红花无绒毛:红花有绒毛:白花无绒毛:白花有绒毛=9:3:3:1时,基因B、b与A、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当F2出现红花有绒毛:红花无绒毛:白花无绒毛=1:2:1时,基因B、b与A、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 伴性遗传 【解析】 1、根据后代判断基因型,特别是判断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方法是:对后代雌雄性状分别进行分析,雌雄中性状分离比相同的,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雌雄中性状分离比不相同的,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 红花为突变性状,研究发现,某红花植株是一条常染色体DNA上插入了5对碱基所致,属于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则该红花性状为显性突变性状。 该实验小组让雌性无绒毛植株与雄性有绒毛植株杂交。F1全表现为无绒毛,F1雌、雄植株相互杂交,F2中无绒毛植株与有绒毛植株的比例为3:1.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 ①由于不论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F2中无绒毛植株与有绒毛植株的比例都可能为3:1,所以不能确定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②若要确定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以再直接统计F2中有绒毛个体的性别,若有明显的性别差别,则说明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基因A、a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满足(1)(2)的基础上,欲确定基因B、b与A、a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可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思路:让红花有绒毛和白花无绒毛雌雄植株相互交配,得到F1,F1随机传粉得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记录。 实验结果及结论:当F2出现红花无绒毛:红花有绒毛:白花无绒毛:白花有绒毛=9:3:3:1时,基因B、b与A、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当F2出现红花有绒毛:红花无绒毛:白花无绒毛=1:2:1时,基因B、b与A、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三、[选修1一-生物技术实践] 【答案】 果胶酶,选择 醋酸菌,氧气 ①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②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或调味) 豆腐块,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不产生酒精,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产生的酒精量相等 【考点】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解析】 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3、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加盐腌制。 【解答】 ①榨汁时添加适量果胶酶以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②使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优质酵母菌。 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酒败成醋”的情况,其中导致酿酒失败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该微生物能将酒精转变成乙醛,进而转变成醋酸。 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有:①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②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或调味)。 制作腐乳时,酵母菌的营养基质来自豆腐块;以葡萄糖为底物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不产生酒精,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产生的酒精量相等,因此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酒精量的比值大于1。 四、[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答案】 促性腺激素,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 卵裂,只分裂不生长 Y,引物,滋养层细胞的DNA 【考点】 胚胎分割 胚胎移植 【解析】 胚胎工程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产生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理论基础:哺乳动物的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规律。 【解答】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促进母体排出更多的卵子,经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胚胎。 胚胎发育的卵裂期在透明带内进行,这一时期的胚胎细胞只分裂不生长,因而胚胎的总体积不变但组成胚胎的细胞数目增多。 SRY﹣PCR法操作的基本程序是:从被测囊胚的滋养层细胞中提取DNA→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作引物,以滋养层细胞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用SRY特异性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