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 学(理科)全解全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 学(理科)全解全析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数 学(理科)全解全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2 页, 第Ⅱ卷 3 至 4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 ) ( ) ( )P A B P A P B   24πS R 如果事件 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 ) ( ) (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 34 π3V R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 ) (1 ) ( 01 2 )k k n k n nP k C p p n n  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1 2 3 4 5}U  ,,,, , {13}A  , , {2 3 4}B  ,, ,则   U UA B  ( ) A.{1} B.{2} C.{2 4}, D.{1 2 3 4},,, 解析:B 2.若函数 ( )y f x 的反函数图象过点 (15), ,则函数 ( )y f x 的图象必过点( ) A. (11), B. (15), C. (51), D. (5 5), 解析:根据反函数定义知反函数图像过(1,5),则原函数图像过点(5,1),选 C 3.若向量 a 与 b 不共线, 0a b ,且        a ac = a - ba b ,则向量 a 与 c 的夹角为( ) A.0 B. π 6 C. π 3 D. π 2 解析:因为 0)( 2 2        ba ba aaca ,所以向量 a 与 c 垂直,选 D 4.设等差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若 3 9S  , 6 36S  ,则 7 8 9a a a   ( ) A.63 B.45 C.36 D.27 解析:由等差数列性质知 S3、S6-S3、S9-S6 成等差数列,即 9,27,S 成等差,所以 S=45, 选 B 5.若 3 5π π4 4      , ,则复数 (cos sin ) (sin cos )i      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析:取θ=π得 (cos sin ) (sin cos )i      =-1+i,第二象限,选 B 6.若函数 ( )y f x 的图象按向量 a 平移后,得到函数 ( 1) 2y f x   的图象,则向量 a = ( ) A. ( 1 2) , B. (1 2), C. ( 1 2) , D. (1 2), 解析:函数 ( 1) 2y f x   为 )1(2  xfy ,令 2,1 ''  yyxx 得平移公式,所 以向量 a = ( 1 2) , ,选 A 7.若 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 , 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 A.若 m    , ,则 m  B.若 m   n   , m n∥ ,则 ∥ C.若 m  , m ∥ ,则  D.若  , ⊥ ,则   解析:由有关性质排除 A、B、D,选 C 8.已知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2 0 1 7 0 x y x x y       ≤ , ≥ , ≤ , 则 y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6,5 9[ B.  9 65       , , C.   3 6  , , D.[3 6], 解析:画出可行域为一三角形,三顶点为(1,3)、(1,6)和( 2 9,2 5 ), y x 表示可行域 内的点(x,y)与原点(0,0)连线的斜率,当(x,y)=(1,6)时取最大值 6,当(x, y)=( 2 9,2 5 )时取最小值 5 9 ,选 A 9.一个坛子里有编号为 1,2,…,12 的 12 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 1 到 6 号球是红球,其 余的是黑球,若从中任取两个球,则取到的都是红球,且至少有 1 个球的号码是偶数的概率 是( ) A. 1 22 B. 1 11 C. 3 22 D. 2 11 解析:从中任取两个球共有 662 12 C 种取法,其中取到的都是红球,且至少有 1 个球的号 码是偶数的取法有 122 3 2 6  CC 种取法,概率为 11 2 66 12  ,选 D 10.设 p q, 是两个命题: 2 1 2 5 1:log (| | 3) 0 : 06 6p x q x x    , ,则 p 是 q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p: 344||313||0  xxx 或 43  x ,q: ),2 1()3 1,(   , 结合数轴知 p 是 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选 A 11 . 设 P 为 双 曲 线 2 2 112 yx   上 的 一 点 , 1 2F F, 是 该 双 曲 线 的 两 个 焦 点 , 若 1 2| |:| | 3: 2PF PF  ,则 1 2PF F△ 的面积为( ) A. 6 3 B.12 C.12 3 D. 24 解 析 : 因 为 1 2| |:| | 3: 2PF PF  , 设 xPFxPF 2||,3|| 21  , 根 据 双 曲 线 定 义 得 2223|||| 21  axxxPFPF , 所 以 132||,4||,6|| 2121  FFPFPF , 222 4652)132(  , 1 2PF F△ 为直角三角形,其面积为 12462 1  ,选 B 12.已知 ( )f x 与 ( )g x 是定义在 R 上的连续函数,如果 ( )f x 与 ( )g x 仅当 0x  时的函数值 为 0,且 ( ) ( )f x g x≥ ,那么下列情形不可能...出现的是( ) A.0 是 ( )f x 的极大值,也是 ( )g x 的极大值 B.0 是 ( )f x 的极小值,也是 ( )g x 的极小值 C.0 是 ( )f x 的极大值,但不是 ( )g x 的极值 D.0 是 ( )f x 的极小值,但不是 ( )g x 的极值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形知当 0 是 ( )f x 的极大值时,不是 ( )g x 的极值是不可能的,选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3.已知函数 2 cos ( 0) ( ) 1( 0) a x x f x x x     ≥ , 在点 0x  处连续,则 a  . 解 析 : 因 为 2 cos ( 0) ( ) 1( 0) a x x f x x x     ≥ , 在 点 0x  处 连 续 , 所 以 1)0()(lim)(lim 00   afxfxf xx ,填-1 14.设椭圆 2 2 125 16 x y  上一点 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 10, F 是该椭圆的左焦点,若点 M 满 足 1 ( )2OM OP DF    ,则| |OM  = . 解析:椭圆 2 2 125 16 x y  左准线为 3 25x ,左焦点为(-3,0),P( )3 28,3 5  ,由已知 M 为 PF 中点,M( )3 24,3 2  ,所以| |OM  2)3 24()3 2( 22  15.若一个底面边长为 6 2 ,棱长为 6 的正六棱柱的所有顶点都在一个平面上,则此球的 体积为 . 解析:根据条件正六棱柱的最长的对角线为球的直径,由 12)6()6()2( 222 R 得 R= 3 ,球体积为  343 4 3 R 16.将数字 1,2,3,4,5,6 拼成一列,记第i 个数为 i (i 1 2 6)a  ,, , ,若 1 1a  , 3 3a  , 5 5a  , 1 3 5a a a  ,则不同的排列方法有 种(用数字作答). 解析:分两步:(1)先排 531 ,, aaa , 1a =2,有 2 种; 1a =3 有 2 种; 1a =4 有 1 种,共有 5 种;(2)再排 642 ,, aaa ,共有 63 3 A 种,故不同的排列方法种数为 5×6=30,填 30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2π π( ) sin sin 2cos6 6 2 xf x x x x                R, (其中 0  ) (I)求函数 ( )f x 的值域; (II)若对任意的 aR ,函数 ( )y f x , ( π]x a a , 的图象与直线 1y   有且仅有两 个不同的交点,试确定 的值(不必证明),并求函数 ( )y f x x  R, 的单调增区间. 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三角函 数有关知识的能力. (I)解: )1(coscos2 1sin2 3cos2 1sin2 3)(  xxxxxxf  1)cos2 1sin2 3(2  xx  1)6sin(2  x ················································ 5 分 由 ,1)6sin(1-  x 得 11)6(2sin3-  x 可知函数 )(xf 的值域为 1,3 。········································································ 7 分 (II)解:由题设条件及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可知, )(xfy  的周期为 ,又由 0 ,得   2 ,即得 2 。··················································································· 9 分 于是有 1)62sin(2)(  xxf ,再由 )(226222 Zkkxk   ,解得 )(36 Zkkxk   。 1B 所 以 )(xfy  的 单 调 增 区 间 为 ).(3k6-k Zk       , ············································································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90ACB   , AC BC a  ,D E, 分别为棱 AB BC, 的中点,M 为棱 1AA 上的点,二面角 M DE A  为30 . (I)证明: 1 1 1A B C D ; (II)求 MA 的长,并求点 C 到平面 MDE 的距离. 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的线面关系,解三角形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 力 1A 1C C B A M D E (I)证明:连结CD , 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  1CC  平面 ABC ,  CD 为 1C D 在平面 ABC 内的射影.  ABC△ 中, AC BC , D 为 AB 中点,  AB CD ,  1AB C D .  1 1A B AB∥ ,  1 1 1A B C D .·····························································································4 分 (II)解法一:过点 A 作CE 的平行线, 交 ED 的延长线于 F ,连结 MF .  D E, 分别为 AB BC, 的中点, DE AC ⊥ . 又 AF CE∥ ,CE AC⊥ .  AF DE⊥ .  MA⊥平面 ABC ,  AF 为 MF 在平面 ABC 内的射影.  MF DE⊥ . MFA 为二面角 M DE A  的平面角, 30MFA   . 在 Rt MAF△ 中, 1 2 2 aAF BC  , 30MFA   , 3 6AM a  . 作 AG MF⊥ ,垂足为G , MF DE ⊥ , AF DE⊥ ,  DE ⊥平面 DMF , 平面 MDE ⊥平面 AMF ,  AG⊥平面 MDE . 在 Rt GAF△ 中, 30GFA   , 2 aAF  ,  4 aAG  ,即 A 到平面 MDE 的距离为 4 a .  CA DE∥ ,  CA∥平面 MDE ,  C 到平面 MDE 的距离与 A 到平面 MDE 的距离相等,为 4 a . 1A 1C 1B C B A M D E F G 解法二:过点 A 作CE 的平行线,交 ED 的延长线于 F ,连接 MF .  D E, 分别为 AB BC, 的中点,  DE AC∥ . 又 AF CE∥ ,CE DE  AF DE⊥ .  MA⊥平面 ABC ,  AF 是 MF 在平面 ABC 内的射影,  MF DE⊥ .  MFA 为二面角 M DE A  的平面角, 30MFA   . 在 Rt MAF△ 中, 1 2 2 aAF BC  , 30MFA   ,  3 6AM a .···························································································· 8 分 设C 到平面 MDE 的距离为 h ,  M CDE C MDEV V  .  1 1 3 3CDE MDES MA S h  △ 21 2 8CDE aS CE DE △ , 3 6MA a , 21 1 3 2 2 cos30 12MDE AFS DE MF DE a   △ ,  2 21 3 1 3 3 8 6 3 12 a a a h     ,  4 ah  ,即C 到平面 MDE 的距离为 4 a .························································ 12 分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某企业准备投产一批特殊型号的产品,已知该种产品的成本 C 与产量 q 的函数关系式为 3 23 20 10( 0)3 qC q q q     该种产品的市场前景无法确定,有三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各种情形发生的概率及产品价格 p 与产量 q 的函数关系式如下表所示: 市场情形 概率 价格 p 与产量 q 的函数关系式 好 0.4 164 3p q  中 0.4 101 3p q  差 0.2 70 4p q  设 1 2 3L L L, , 分别表示市场情形好、中差时的利润,随机变量 k ,表示当产量为 q ,而市 场前景无法确定的利润. (I)分别求利润 1 2 3L L L, , 与产量 q 的函数关系式; (II)当产量 q 确定时,求期望 kE ; (III)试问产量 q 取何值时, kE 取得最大值. 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学期望,利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最值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用概率和函 数知识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解:由题意可得 3 2 1 (164 3 ) ( 3 20 10)3 qL q q q q      3 +144 10 ( 0).3 q q q      同理可得 3 2 81 10 ( 0).3 qL q q       3 3 50 10 ( 0).3 qL q q       ··········································································4 分 (II)解:由期望定义可知 1 2 30.4 0.4 0.2qE L L L    3 3 3 0.4*( +144 10) 0.4*( 81 10) 0.28*( 50 10)3 3 3 q q qq q q           3 100 10.3 q q    ························································································· 8 分 (III)解:由(II)可知 qE 是产量 q 的函数,设 3 ( ) 100 10 03q qf q E q q       ( ), 得 2'( ) 100.f q q   令 '( ) 0f q  解得 10, 10( ).q q   舍去 由题意及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当 10q  时, ( )f q 取得最大值,即 qE 最大时的产量为 10. 20.(本小题满分 14 分) 已知正三角形 OAB 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 2 2y x 上,其中O 为坐标原点,设圆C 是OAB 的内接圆(点 C 为圆心) (I)求圆C 的方程; (II)设圆 M 的方程为 2 2( 4 7cos ) ( 7cos ) 1x y      ,过圆 M 上任意一点 P 分别 作圆 C 的两条切线 PE PF, ,切点为 E F, ,求CE CF  ,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圆与抛物线的方程及几何性质等基本知识,考查综合运用解 析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I)解法一:设 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 2 1 12 y y     , , 2 2 22 y y     , ,由题设知 2 2 22 2 2 2 2 2 21 1 1 2 2 2 1 2( )2 2 2 2 y y y yy y y y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得 2 2 1 2 12y y  , 所以 (6 2 3)A , , (6 2 3)B , 或 (6 2 3)A , , (6 2 3)B , . 设圆心C 的坐标为 ( 0)r, ,则 2 6 43r    ,所以圆C 的方程为 2 2( 4) 16x y   .························································································ 4 分 解法二:设 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 1 1( )x y, , 2 2( )x y, ,由题设知 2 2 2 2 1 1 2 2x y x y   . 又因为 2 1 12y x , 2 2 22y x ,可得 2 2 1 1 2 22 2x x x x   .即 1 2 1 2( )( 2) 0x x x x    . 由 1 0x  , 2 0x  ,可知 1 2x x ,故 A B, 两点关于 x 轴对称,所以圆心C 在 x 轴上. 设C 点的坐标为 ( 0)r, ,则 A 点坐标为 3 3 2 2r r       , ,于是有 2 3 322 2r r        ,解得 4r  , 所以圆C 的方程为 2 2( 4) 16x y   .······························································· 4 分 (II)解:设 2ECF a  ,则 2| | | | cos2 16cos2 32cos 16CE CF CE CF             .···································8 分 在 Rt PCE△ 中, 4cos | | | | x PC PC    ,由圆的几何性质得 | | | | 1 7PC MC  ≤ 1 8  ,| | | | 1 7 1 6PC MC    ≥ ,·································10 分 所以 1 2cos2 3 ≤ ≤ ,由此可得 168 9CE CF   ≤ ≤ . 则CE CF    的最大值为 16 9  ,最小值为 8 .······················································ 12 分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数列{ }na ,{ }nb 与函数 ( )f x , ( )g x , xR 满足条件: n na b , 1( ) ( )( )n nf b g b n  N* . (I)若 ( ) 1 0 2f x tx t t  ≥ , , , ( ) 2g x x , ( ) ( )f b g b , lim nn a 存在,求 x 的取 值范围; (II)若函数 ( )y f x 为 R 上的增函数, 1( ) ( )g x f x , 1b  , (1) 1f  ,证明对任意 nN*, lim nn a (用t 表示). 解:(I)由题设知 1 1 1 1,2 n n n n a tb a b        得 1 12n n ta a   。又已知 2t  ,可得················ 4 分 1 2 2( ).2 2 2n n ta at t     ·············································································4 分 由 0 2t t , , ( ) ( )f b g b ,可知 1 2 2 0.2 2a tbt t      , 02 t  ,所以 2 2na t     是等比数列,其首项为 2 2tb t   ,公比为 2 t 。于是 12 2( )( )2 2 2 n n ta tbt t     ,即 12 2( )( )2 2 2 n n ta tb t t     。又 lim nn a 存在,可得 0 12 t  ,所以 2 2t   且 0t  。 2lim 2nn a t   ·································································································8 分 (II)证明:因为 1( ) ( )g x f x ,所以 1 1 1( ) ( )n n na g b f b    ,即 1 ( )n nb f a  。下面用 数学归纳法证明 1n na a  ( *n N ). (1) 当 1n  时 , 由 ( )f x 为 增 函 数 , 且 (1) 1f  , 得 1 1( ) (1) 1a f b f   , 2 1( ) (1) 1b f a f   , 2 2 1( ) (1)a f b f a   , 即 2 1a a ,结论成立。 …10 分 (2) 假设 n k 时结论成立,即 1k ka a  。由 ( )f x 为增函数,得 1( ) ( )k kf a f a  ,即 2 1k kb b  ,进而得 2 1( ) ( )k kf b f b  ,即 2 1k ka a  ,这就是说当 1n k  时,结论 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对任意的 *n N , 1n na a  。…12 分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2 2 2 2( ) 2 ( ) 2 1tf x x t x x x t      , 1( ) ( )2g x f x . (I)证明:当 2 2t  时, ( )g x 在 R 上是增函数; (II)对于给定的闭区间[ ]a b, ,试说明存在实数 k ,当t k 时, ( )g x 在闭区间[ ]a b, 上 是减函数; (III)证明: 3( ) 2f x ≥ . 本小题主要考察二次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等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I ) 证 明 : 由 题 设 得 2( ) ( 1)x xg x e t e x    , 2'( ) 2 1x xg x e te   。 又 由 2 2 2x xe e  ,且 2 2t  得 2 x xt e e  ,即 2'( ) 2 1 0x xg x e te    。由此可知, ( )g x 在 R 上是增函数。 (II)因为 '( ) 0g x  是 ( )g x 为减函数的充分条件,所以只要找到实数 k,使得 t>k 时 2'( ) 2 1 0x xg x e te    ,即 2 x xt e e  在闭区间[ ]a b, 上成立即可。因为 2 x xy e e  在闭区间[ ]a b, 上连续,故在闭区间[ ]a b, 上有最大值,设其为 k,于是在 t>k 时, '( ) 0g x  在闭区间[ ]a b, 上恒成立, 即 ( )g x 在闭区间[ ]a b, 上为减函数。 7 分 (III)设 2 2 2( ) 2 2( ) 1x xF t t e x t e x      ,即 2 21( ) 2( ) ( ) 12 2 x xe xF t t e x     , 易得 21( ) ( ) 12 xF t e x   。····················································································9 分 令 ( ) xH x e x  ,则 '( ) 1xH x e  ,易知 '(0) 0H  。当 0x  时, '(0) 0H  ;当 0x  时, '(0) 0H  。故当 0x  时, ( )H x 取最小值, (0) 1H  。所以 21 3( ) 12 2 xe x   , 于是对任意的 ,x t ,都有 3( ) 2F t  ,即 3( ) 2f x  。·············································· 12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