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新教材经济常识基本知识点下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8高考新教材经济常识基本知识点下册

‎2008高考新教材经济常识基本知识点(下册)‎ 第五课 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 货币的涵义:‎ 货币不仅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为财产的代表成为信用活动的工具。‎ 货币的功能:‎ 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 货币的演变过程 货币的产生:‎ 直接的物物交换往往会使交换变得很不方便。因此客观上需要有一种商品能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被交易双方普遍接受。于是就产生了"中间人"货币。‎ 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过程。‎ 黄金本位制,‎ 黄金本位制,用黄金充当货币的制度。‎ 金银代替实物货币,是其具有便于携带、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保存,以及外观美丽等原因。‎ 后期出现纸币,但纸币最初是作为金银货币的代表出现的,仅仅是一种货币的符号。‎ 纸币本位制:‎ 纸币本位制:以纸币作为货币材料,并且币值不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制度。是现代货币制度。‎ 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是因为其有以下优点,制作成本低;防止金属损失;纸币更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纸币不再是货币的符号,纸币就是货币。‎ 我国实行的是纸币本位制。‎ 电子货币将取代纸币。‎ 货币的借贷 货币可以随时随地换成各种各样的商品和财物,因此货币本身也成为财产的代表。‎ 货币的借贷活动: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货币通过出让给别人收取利息实现增值。‎ 货币的借贷活动的当事人双方,体现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暂时出让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债务人暂时拥有货币的使用权,有义务在一定期限之后归还,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货币的借贷活动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货币借贷活动的作用:货币本身不会增值。只有通过借贷,借给虽拥有其他生产要素却缺少资金这种生产要素的人进行生产经营,就可以增加社会财富,实现资金增值。其间,借钱者增加财富,而贷款者得到利息,对双方有利,实现"双赢"。‎ 利率:‎ 利率:是一定时期中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利率有单利和复利之分。‎ 单利计算公式,单利=本金X利率X年数 复利计算公式:本金和=本金X(l十利率)‎ 性质 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特殊金融机构。是政府的银行。是国家行政机关。‎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职能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实施金融调控的机构。经营国库,经营国家外汇和黄金储备,对外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代表国家统一发行人民币。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也从事存贷款和资金划拨清算等业务,但服务对象是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 主要任务 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运用货币发行、利率、汇率等手段加以实施,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的意图。‎ 地位 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活动的总枢纽。‎ 作用 使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金融活动正常有序的运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 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 央行是政府的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商业银行 性质 是为商业企业服务的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为基本业务的综合性银行。‎ 主要业务 主要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中间业务。‎ 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进行贷款等其他业务的基础。‎ 发放贷款主要对象是企业。也贷款给个人。消费贷款一般只能用于指定的消费用途。‎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收取手续费的各种业务。‎ 在银行中间业务中最重要的是转账结算业务。我国银行转账结算中,主要使用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作为结算工具。‎ 银行卡分借记卡和贷记卡两种。‎ 存贷款中银行充当"信用中介"。中介业务中银行充当"服务中介"。‎ 收入来源 存贷款利率差是我国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的收人是发达国家银行的主要收人来源。‎ 地位 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体。‎ 作用 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把"小钱变大钱",贷给企业用于经营。通过贷款,把"死钱变活钱",让闲置的货币作为资本要素发挥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通过转账结算,使客户节省大量劳动、国家节省印刷开支,提高大额货币使用的安全性,也使银行盈利。‎ 投资理财与规避风险 理财的首要目标不是生财。‎ 对企业来讲,理财首先是为了防范因天灾人祸而可能造成的损害,实现资金的安全。‎ 对于家庭来讲,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使自己的一生衣食无优,获得基本的保障。‎ 因此,投资理财首先要注意借助保险业提供的保险服务。‎ 保险 保险的含义:‎ 指以集中起众人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补偿参与者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对个人死亡、人身伤害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和制度。‎ 保险的目的:‎ 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保障。‎ 保险的职能:‎ 基本职能: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分散风险是补偿损失的基础,补偿损失是分散风险的体现。‎ 派生职能:资金融通、防灾防损。‎ 利用证券市场实现资产增值 投资的种类和方式 债券:债券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债券的发行者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国家。‎ 国家发行的债券信誉最高,但利率通常最低。‎ 企业发行的债券则拥有不同信誉等级,及与之成反比的利率。一旦发行债券的企业破产,债券持有者将与其他债权人一起参与破产清算,按债权大小在企业的剩余资产中获得相应比例的赔偿。‎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 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股东。不能退股。但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则可以在证券市场出售转让。股东按持股比例享有股东权益,参与公司分红和重大事项的决策。‎ 投资的收益和风险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成正比。‎ 投资风险是指在客观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所发生的收益不确定性。这里的收益包括盈利,也包括亏损。‎ 证券市场这种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构成了证券市场的风险机制。‎ 利用证券市场实现资本增值 当有结余资金时,应该考虑利用证券市场实现资本增值。‎ 因为大量资金放人保险箱,有可能被盗、销毁;或物价上涨会缩水。存入银行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扣除通货膨胀率所剩无几。要想实现资产较快增长可以直接利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 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 ‎(1)应当全面考虑投资项目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 而这几个方面的要求通常是相互冲突,不可兼得。因此理性投资者要综合权衡投资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 ‎(2)原则 分散投资原则,因为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不可兼得。‎ 长期投资原则:因为从长期来说经济是增长的。‎ 理性投资原则:股票收益要大于银行利息率@投资要量力而行。‎ 个性投资原则,企业投资要考虑自身条件和业务专长,而家庭理财则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年龄、收人和个性,利用自己的特长、爱好和专业期识。‎ 学会家庭理财 投资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经验的积累。‎ 家庭理财是研究家庭收人在消费结余之后如何安排的一门学问。在进人小康社会之后,家庭理财显得十分重要。中学生学习家庭理财和投资,不仅是合理安排家庭经济生活的需要,也是增强金融意识,对今后走向社会就业、创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课 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 含义 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对保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是引导集体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51导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强大经济力量。‎ 第二,国有经济在为整个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资金,是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第三,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沟通城乡经济联系,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保证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国有经济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 集体经济 含义 集体经济亦称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 地位和作用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充分的自主权,因而,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我国农业集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的主要经济形式。目前,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一是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能简单地从数量和比重上衡量,而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即体现在产业属性、技术构成、科技含量、规模经济、资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包括对社会资本的支配和控制,以比较少的国有资本支配和控制较多的社会资本,是国有经济控制力强的表现,是提高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关键。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意义 公有制经济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由几种所有制成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制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具体形式很多,包括股份制经济、合作经济、合资经济等。‎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有重大战略意义。‎ 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个体私营经济及其作用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含义: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人私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经济。私营经济是指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私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二,扩大了社会就业,近期更发展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 第三,带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 第四,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外资经济及其作用 我国现阶段的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通常称为"三资企业"。‎ 外资经济的作用:外资经济对于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我国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借鉴国外的科学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二,有利于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扩大我国的生产建设规模。‎ 第三,有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国家财政收人和外汇收人。‎ 第四,有利于给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并培养出一批业务精良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鼓励多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同时加强引导、监督和管理。做到既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又限制其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相对落后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公有制经济只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而不能成为唯一的形式。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及其客观必然性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2)按劳分配的含义:所谓按劳分配,就是把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使劳动者获得的个人消费品同他的劳动支出成正比,以决定社会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4)在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所决定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 多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必然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每一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并获得相应的回报,由此必然会引出多种分配方式,要求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 ‎(3)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既能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活力;还能体现包括资本、土地、郑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样,d会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何谓效率和公平的含义 所谓效率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所谓公平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生活中的公平,主要包括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中,公平和效率作为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当物质财富被较快较多地创造出来,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利益和分配的公平;公平则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劳动者只有在利益和权利分配上实现公平,才能激发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追求更高的效率 贯彻落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原因:市场机制追求效率,坚持效率优先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强调兼顾公平旨在防止两极分化。‎ 怎样坚持:贯彻落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行机会均等,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人。‎ 积极作用: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克服分配过程中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弊端,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问题提出的背景 迸人新世纪新阶段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间题。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的分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党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意义 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它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途径 ‎: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落实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的原则,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千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人者收人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人,取缔非法收人,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人分配差距。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也有助于推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 含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内容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目标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意义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特殊的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企业深化改革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 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改革、稳定社会、安邦治国的根本大计,有着重大的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第七课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市场,‎ 从最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 现代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统一 市场统一性的表现,指各类市场在国内区域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市场统一性带来的好处:统一的市场有利于消费者在商品的价格、质量、『种方面有更多的选择,也有利于企业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有更多的选择。‎ 开放 市场开放的含义:指市场同时向所有的商品生产经营者、购买者敞开,不看"级别",不问所有制,没有地区封锁,只要你有力量并且愿意,都可以进人。‎ 市场开放的范围:不仅指一国范围内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市场开放,还指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开放。‎ 市场开放的意义:一个开放的市场有利于企业之间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展开竞争和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竞争 竞争的含义:指各经济主体为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各种自我保护行为和扩张行为。‎ 竞争的积极作用:充分的市场竞争,会使经济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有序 有序性的含义:指有完备的市场运行规则,迸人市场的每一经济主体都能自觉维护和遵守它们,以此使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得到协调。‎ 市场有序性的作用:它既有利于平等竞争和公平交易,从而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能惩治、减少生产销售过程的各种违法行为,使经济活动得以健康、正常地进行。‎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是现代市场的共同特征,也是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市场交易的原则 市场行为准则又称为市场交易原则。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自愿原则。自愿,即没有他人意志的强加。·‎ ‎(2)平等原则。平等,意味着进人市场的交易双方不存在社会地位高低之别和社会身份贵贱之分,他们是完全对等的两方。‎ ‎(3)互利原则。互利,即通过商品交易使双方都得到好处,而不能只是一方赚钱,让另一方利益受损。‎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内容一是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问题;二是资源分配后其使用的有效性问题。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有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的方式和市场的方式,与此相联系,存在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运行体制。‎ 市场经济的含义 二个社会如果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各种经济资源,即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这个社会选择的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方面,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为优越。市场经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而有效地配置资源。这里包含两层含义:‎ 在不同的行业之间,资源通过市场流动,会逐渐趋于一个较优的配且比例,使每一行业的资源既不过多,也不过少。‎ 在同一行业内部,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资源会流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企业。‎ ‎(2)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供给与需求的大体平衡是整个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必需的条件。而市场能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使其达到大体平衡。市场的这一作用,是通过市场价格和市场竞争实现的。‎ ‎(3)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的"平台"。‎ 能否及时、准确地掌握有价值的经济信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经济决策,进而影响收益的增加或减少。市场作为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它既能从四面八方将信息集中起来,也能将信息向四面八方发散开去。信息的传递将参与社会化生产的人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 ‎(4)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促使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经营管理的创新,51导投资者学做高明的投资者,帮助消费者成长为理智的消费者。‎ ‎(5)择优汰劣。‎ 市场经济充满竞争,它使善抓机遇、生产经营效率高的"适者"生存和发展,而使因循守旧者落伍和被淘汰。市场经济的这一作用是通过企业的竞争实现的。‎ 在市场经济这台复杂而又精良的庞大"机器"中,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这三大机制交互作用,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着资源的配置,推动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将其纳人法制的轨道,促使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2)法律规范的对象。‎ 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主要是规范企业行为,一方面,企业的投资、生产、销售、分配、赢利等等都要置于法律的规范和制约下;另一方面,企业的产权关系、财务关系,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也都要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自然人作为投资者迸人市场,其经济行为也受法律的制约,其利益也受法律的保护。‎ 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要使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有序进行,保障参与经济活动的各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就须依法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 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调控者,其自身行为也须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 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为使人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基本的保障,须制定和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用法律规范中介机构。建立和健全各类法律服务中介组织,如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专利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等,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法律保障。这些服务中介机构,有助于规范和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时,其本身也须依法规范。‎ 加强道德建设 ‎(1)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 自我负责不仅指对自己负责,还有对社会、对家庭、对相关他人的负责,即要使自己的经济行为尽可能为社会、他人和自己都带来好处。‎ ‎(2)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人们会视诚实守信为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把经济活动建立在诚信的根基之上。‎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普遍笃守诚信原则,不仅会使交易变得容易,并且无形中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成本,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即是诚信经济。‎ ‎(3)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有所作为,必须具有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积极进取,一是要有强烈的自信心;二是要有永不言败、不畏挫折的勇气;三是还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国家对经济必须实行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含义 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人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必要性 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国家如果通过科学的预测,并运用有效的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适度干预,则可避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严重失衡,从而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向全体公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国防、良好的环境和生态保护等等,都需要耗费资源。但是,它们不以赢利为目的,其资源配置不可能纳人或完全纳人市场调节的轨道。因此,在这些资源的配置上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效率原则往往会同社会公平原则发生冲突,引起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国家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可以对国民财富进行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此外,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方面,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等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也都有特殊的作用。‎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我国的宏观调控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宏观调控的四个主要目标是,‎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 国家常用的调控手段是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计划手段。计划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一种手段。通过计划手段,能够影响宏观调控总量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国家通过财政收人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来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最后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基本平衡。‎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的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流通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最后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银行的利息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量的一个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计划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实践中要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同时,它们又只有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联动操作,优势互补,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和健康地运行。‎ 第八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基本内涵 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市场经济。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构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原因 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国际分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各国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 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以全球化市场体系形成为标志。‎ 基本特征 国际间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生产的组织者,成为国际间商品、技术和资本流动的主要参与者。‎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对世界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快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有消极的影响,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和不稳定,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扩大,加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又带来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是主要的,‎ ‎0为我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0为在中国建立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巨大机遇。‎ ‎0为我们引进技术、输出劳务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0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新的贸易壁垒不断产生。经济和金融风险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0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国际经济的动荡将成为常态。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0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发达国家不仅控制着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现有的国际机构,而且是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借此输出它们的价值观,以求从根本上确立其长期的竞争优势,推行其所谓的文化全球化,建立文化霸权。我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3)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做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 地位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组织。‎ 目标 各成员国(地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 (地区)的经济发展。‎ 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它是各成员国地区间平等地进行贸易的重要保证,也是避免贸易歧视、贸易摩擦的重要基础。‎ 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的标准是外国人和本国人的待遇相同。国民待遇原则是作为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补充和延伸。‎ 透明度原则。它要求各成员的经济政策、法令及条例都必须公布,是实现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保证。‎ 公乎竞争原则。主要是指反倾销和反补贴。‎ 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国(地区)进口关税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它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并在其宗旨中明确规定要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份额,使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力人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的重要途径,这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甫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利益。‎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国平等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活动,促进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更多地扩大出口。‎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更好地利用外资。‎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客观上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时,我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运作方式、管理经验,通过与外商的合资与合作,加快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增强竞争能力。‎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 加人世贸组织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世贸组织的规则是一套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要获得它的待遇和参与它的决策过程,就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付出一定的代价。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就要按世贸组织的规则办事,如遵循国民待遇、透明度原则等,必须与国际接轨,我国长期受保护的一些产业如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产业将面临较大的冲击,这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4)实践表明,中国加人世贸组织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人世五年,中国对外贸易驶进高速发展的轨道。人世时,中方谈判代表据理力争的、最令人担优的部分行业和领域,五年后不但产量没有下降,还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性的进步。人世给中国带来的是中国的贸易和产业实现了历史跨越。‎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 (2)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客观上要求打开国门,使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联成一体,以此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3)实行对外开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突出的困难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管理落后。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利用莉吸引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 (1)对外开放的含义,就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进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2)我国实行经济上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有:‎ 对外贸易,是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包括进口和出口。对外贸易一般用外汇结算,即外贸出口可以换得外汇,外贸进口需要支付外汇。一国的外贸情况经常会受到汇率的影响。‎ 利用外资,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和吸收国外间接投资。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是加速本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外资要始终坚持"积极、合理、有效"的原则,特别重视经济效益,保证稳定可靠的偿还能力。‎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包括引进先进设备和部件、新型优质材料、专用产品设计、材料配方、管理方法,以及派出人员接受培训和聘请技术专家等。积极地开展国际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既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技术落后国家争取在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有效途径。‎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含义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就是要把既符合我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它要求我们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把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加快发展自己。同时,也必须兼顾对外经贸伙伴的利益,促进共同发展、平等受益、互惠互利。只有互利才能共赢。实践证明,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有助于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以我国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进步。‎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必然性 实施互利共谋开放战略是我们党以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根据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面临的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指导方针。‎ 实施互利共赢是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为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共同发展。‎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引进来"提高"走出去"的实力,"走出去"则使"引进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相得益彰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新形势下,实施二者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对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d能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乎。‎ 实施"走出去"战略 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具备了,要求也更迫切了。只有大胆地、积极地"走出去。才能弥补我国国内资源的不足;才能把我国的技术、设备、产品带出去,才更有条件引进更新的技术,发展新的产业;才能由小到大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以便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的竞争;d能更好地促进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力量。‎ 怎么做:我们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通过合资、合作、控股参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等各种形式"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这是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迫切需要。‎ 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既不允许通过对外掠夺来发展本国经济,也决不能把自己的国民经济建立在依赖外国经济的基础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力量,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挖掘本国的一切潜力,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只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应坚持的原则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实行的。实行对外开放之所以必须坚持独立自生、自力更生的原则是因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d能自主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国家的经济独立,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经济安全。‎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增强本国自力更生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实力。‎ 我们实行的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前提下的对外开放,其目的就是要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联系日趋加强,从而加剧了各国经济安全的敏感度与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们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首先,要坚持发展经济,努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没有发展,d是最大的经济不安全。‎ 我们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还要提高抗击国际经济冲击的免疫力。我们要抓紧建立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预鳖体制,保障国家产业安全、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要加快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充分利用反倾销、反补贴等WTO规则,依法保护国内产业,有效保护国内经过努力可以形成优势的产业。‎ 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要树立民族自真心和自信心 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开放条件下的经济现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在任何情况下,不能作出丝毫有损于人格和国格的事情。‎ 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要树立民族自真心和自信心 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开放条件下的经济现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在实行对外交往中,既要反对闭关自守、墨守成规的观点,又要反对盲目崇外、一切依靠外国的思想;既要通过各种渠道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别国的长处,虚心学习别国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又不能妄自菲薄。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自尊、自重,在任何情况下,不能作出丝毫有损于人格和国格的事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