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一单元 第 4 课 [练案 4] 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D )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 领域的反映。故选 D 项。 2.(2020·九江高二检测)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 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 B ) A.反对尊崇孔子 B.提倡独立思考 C.反对专制皇权 D.批判程朱理学 [解析] 反对尊崇孔子,与材料“学仲尼之精神”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读孔子 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主张要批判地继承学习,故 B 项 正确;材料涉及李贽对孔孟之学的态度,与专制皇权、程朱理学无关,故 C、D 两项错误。 3.(2020·荆州高二联考)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 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 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C )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解析] 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而不是一位类 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可知李贽的思想仍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故 C 项正确。 4.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期。而黄宗羲在明清思想史上,非预 期地“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刘述先)。这个“新”时代( A ) A.开始出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 B.民主启蒙思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C.彻底结束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开始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解析] A 项开始出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这一说法符合史实。以黄宗羲的思想为 代表的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对思想界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后世的启迪和启蒙、对君主专制统治 的冲击。B 项民主启蒙思想只是在少数知识分子中间传播,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一说 法不符合史实;C 项“彻底结束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这一说法是错误的;D 项开始倡导 “自由”“平等”思想说法错误,黄宗羲在根本上没有突破封建体制,虽然反对君主专制, 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蓝图。故本题应选 A 项。 5.(2020·武汉高二期末)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 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 A ) A.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关系 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 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天下为主君为客 [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黄宗羲认为臣子是为天下人做事,“以天下为事”的臣子是君 主的师友,体现了君臣平等关系,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材料中臣子“以 天下为事”主要是指臣子要服务于天下人,非帮助国君管理人民,故 B 项错误;材料中黄宗 羲强调臣子“以天下为事”,臣子服务于天下人的职责,但未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C 项 错误;材料中黄宗羲仅强调臣子服务于天下人的职责,未体现“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内容,D 项错误。 6.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 A ) A.经世致用 B.为政以德 C.心即理也 D.独尊儒术 [解析] 由题干材料信息来看,其体现了顾炎武治学要“明道”“救世”,要研究实际可 用的学问。这说明他主张经世致用。故选 A 项。 7.(2020·海门高二期末)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 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 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B ) 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 C.提倡公平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 [解析] 材料中“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反映的是“经世致用”思想和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是“以天下为己任”,故 B 项正确。 8.(2020·威海高二联考)王夫之曾指出,“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如‘明 明德’(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者,行之极也,而其功以格物、致知为先焉”。这集中体现了王 夫之( A ) A.重视实践的知行观 B.以知统行的方法论 C.本善习远的道德观 D.格物致知的修养论 [解析] 本题考查王夫之的思想。据材料“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其功以 格物、致知为先焉”可知,这反映了王夫之重视实践的知行观,故 A 项正确。 9.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C )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否定 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补充完善 [解析] 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但其批 判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仍未跳出儒学的范畴,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选 C 项。 10.(2020·郴州高二期末)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 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 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B ) 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解析] 根据时间信息“明清之际”可判断出题干所说的“新思想系统”指的是明清之 际的进步儒学,其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B 项正确,C 项错误;“新 思想系统”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发展,A 项错误;“新思想系统”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 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当时也不占思想的主流,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11.李贽是晚明中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具有强烈的反正统意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贽的思想语录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 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 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 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李贽《焚书》 材料二 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 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 旗帜。在中国,他的后继者们赋予了他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世界上, 他被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利玛窦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 ——许苏民《李贽评传》 材料三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 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 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9 分) [解析] 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对孔子、儒家思想的看法上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李贽所处的时 代背景归纳。 [答案] 观点: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追求个人自由 (抨击儒家仁义道德束缚个人自由)。特点:反传统、反权威(反封建)。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这 句话的理解。(6 分) [解析] 可将问题转换为李贽思想的历史影响,结合史实论述即可。 [答案]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冲击了迂腐的纲常名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李贽悲剧”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9 分) [解析] 结合明清的时代特征即可回答。 [答案] 君主专制强化,人性遭到压抑;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新思想发育传播的土 壤;理学日益僵化,束缚思想自由。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思想发展的态势。(6 分) [解析] 从三则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新思想,但理学仍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新思想开始滋生。 12.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社会风俗产生重大影响,而不同 时期的社会风俗也反映出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不同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 势求利为先。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 又为之一变。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至老不倦,卓然可当方正有道之举者,官之以翰林、 国子之秩,而听其出处,则人皆知向学,而不竞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民,以礼 告老,而家无儋石之储者,赐之以五顷十顷之地,以为子孙世业,而除其租赋,复其丁徭, 则人皆知自守而不贪于货赂矣。 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信廉洁者显荣于世;名之所去,上之所摈,而怙侈贪得者废 锢于家。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民间当妇女不幸夫亡之日,见其跄地呼天、迫不欲生之状,亲族人等苟有人心 者,自应恻然动念,从旁劝慰。乃闻闽省有等残忍之徒,或慕殉节虚名,或利寡妇所有,不 但不安抚以全其生,反怂恿以速其死。甚或假大义以相责,又或藉无倚以迫胁。 ——《福建省例》三十四《杂例·禁止殉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社会风俗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顾炎武的意图。(15 分) [解析] 第一小问,从年少“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以趋势求利为先”可看出;第二 小问从“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可看出;第三小问从“以学问为本”“以孝悌清修 为首”可看出。 [答案] 变化:轻视学问;趋势求利。 原因:轻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盛行。 意图:以儒家思想重建风俗。 (2)据材料二,顾炎武主张为官者应如何改善风俗?(9 分) [解析] 据材料“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官之以翰林”“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 民”“赐之以五顷十顷之地”可知为提拔天下好学之士,奖励廉洁的官吏,据材料“名之所 在”“名之所去”可知为推崇名声。 [答案] 改善:好学劝学;奖励廉洁爱民者;推崇名声。 (3)材料三中对妇女贞洁认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 明清之际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出现怎样的变化?(6 分) [解析] 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可看出对待妇女贞洁的两种不同的做法,有人同情劝慰,有人 残忍怂恿,说明在当时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有所动摇。第二小问,据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于儒家思想持批判继承的态度。 [答案] 说明: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有所动摇。 变化:批判地继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