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系列优质讲练》讲练结合:第十三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系列优质讲练》讲练结合:第十三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Word版含答案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77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类型 集中式 带状 组团 图示 影响 因素 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①高原的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②山区地形限制;③河网密度大的平原 受地形或河流阻隔,聚落由几片组成,各片就近组织生产和生活,之间有一定距离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区 地形 规模 分布 人口 我国 北方 平原地区 一般较大 多呈团聚型或棋盘式的格局 较多 我国 南方 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 一般比较小 分布相对分散 较少 ‎1.分析平原对聚落形态影响的原因:‎ ‎  一般来讲,平原地区是聚落的理想环境,但并非所有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分布,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2.影响绿洲地区聚落分布的因素:‎ ‎ 在干旱地区,聚落多分布于绿洲,因为该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理解—要点突破]‎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影响 表现 原因 典例 聚 落 的 形 态 平原 地区 平原广阔,聚落多呈团聚型 ‎ 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我国北方的村落 丘陵 山区 聚落多呈条带状  ‎ 山区河谷地带城镇发展受地形制约;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水运交通便利 我国南方的村落 聚 落 的 区 位 平原 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山区 和高 原 一般气候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 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西宁位于湟水谷地,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原位于汾河谷地 热带 地区 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 ‎2.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 地区 分布特点 西北干旱地区 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 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坝子)‎ 北方平原地区 一般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3.具体案例分析 半坡村落 丽江古城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兰州 地形 河谷阶地上 坝子 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 黄河谷地 成因 接近水源,避开洪水 古城西面和北面的山地是抵御秋冬西北风的天然屏障;坝子平坦且东、南两面开阔,利于城市发展;河流纵贯其中,提供稳定充足的水源 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 城区南北两侧山峦对峙,城市主体集中于河谷,并沿河谷向外围扩展,发展成带状城市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地形对聚落数量的影响 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1‎ 图2‎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 1.C 2.A [第1题,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海拔小于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在1 500~1 ‎700 m之间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坡度<2°或≥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第2题,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海拔在1 ‎000m以上;三江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在‎200 m以下;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聚落多分布在山麓地带或有水源的地区,地形较平坦;江南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m;故A正确。]‎ ‎3.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 ‎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 A [题目涉及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其北坡是阴坡,气温较低,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故A项正确;北坡属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寒潮影响较大,故B项错误;该地区种植春小麦,积雪厚不利于牲畜越冬,故C项错误;阴坡采光条件差,故D项错误。]‎ 考向2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4.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读下图,完成下题。‎ ‎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 [解析] 分析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甲区域所在地区纬度略高,冬季气温偏低,聚落沿河谷分布,热量条件好,取水便利。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的发展;山区和高原自然条件较差,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乙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密布,聚落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交通便利。长江以南水网、道路密集,所以聚落密度较大;长江以北水网、道路较稀,聚落密度较小。‎ ‎ [答案] 甲区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乙区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5~6题。‎ ‎5.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 ‎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6.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 5.D 6.C [第5‎ 题,由材料可知,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故A项错误。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故B、C项错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故D项正确。第6题,在农业社会,决定川地聚落发展规模的是地形条件,地形越平坦越开阔,农业和聚落的发展受限越小,聚落发展的规模越大,因此选项C正确。川地一般都具有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 考点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79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 ‎1.修建道路时,采取“以桥代路”的原因:‎ ‎ 修建道路时,采取“以桥代路”的目的不尽相同。如青藏铁路中“以桥代路”是为了给生物留过往通道;京沪高铁中“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少占耕地。‎ ‎2.在山区,线路多呈“之”字形的原因:‎ ‎ 在山区陡坡上,道路修建尽量呈“之”字形,目的是让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且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减少建设成本。‎ ‎[理解—要点突破]‎ 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与原因分析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线路 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 线网 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地形对交通线路建设及分布的影响 ‎(2018·山西大学附中测试)2017年春节小长假期间,湖北省兴山县古夫镇至昭君大桥的“水上公路”累计接待游客达9万人次,如下图所示。该条公路是兴山县连接G42沪蓉高速宜(昌)巴(东)段的重要通道,线路总长10.9千米,其中有4.4千米建在三峡库区香溪河和古洞口二级电站水库之上,故得名“水上公路”,据此完成1~2题。‎ ‎1.该快速通道修建成“水上公路”,主要目的在于(  )‎ ‎ A.减少建设成本     B.避免破坏山林 ‎ C.减少占用耕地 D.缩短出行路程 ‎2.该段公路(  )‎ ‎ A.易造成河流堵塞 ‎ B.修建时应优先考虑缩短线路长度 ‎ C.桥梁高度要考虑洪水位 ‎ D.建在河道最深的地方 ‎ 1.B 2.C [第1题,该快速通道修建成“水上公路”,避开了对表土、山林的破坏,选B。第2题,公路建于水上,为避免被淹,建设时桥梁高度必须要考虑洪水位。]‎ 考向2 地形对铁路(公路)工程建设的影响 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 ‎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 D.P箭头指示北方 ‎4.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 ‎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 3.B 4.B [第3题,由题意知,该段铁路为“上坡段”,故其不是沿等高线布线,A错;该段铁路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故P箭头方向为铁路离开拉萨的上坡方向,所以C项错;由于是某处的景观,P箭头不一定指示方位的正北方;由于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河流有结冰期,故B项正确。第4题,T设施位于沟谷口,主要作用是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5~6题。(双选)‎ ‎5.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 ‎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 ‎6.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 ‎ A.减轻冰川的危害 ‎ B.减轻冻土的危害 ‎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 ‎ 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 5.AC 6.CD [第5题,雅西高速公路经过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陡崖等复杂地形。修建隧道和桥梁不仅仅可以缩短路程,更能保证通车后的平稳安全。第6题,该高速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多雨的气候易造成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修建桥梁和隧道能有效防止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选择题 ‎(2018·北京市朝阳区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  )‎ A.位于我国西南山区 B.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C.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生产 D.主要运输方式为内河航运 ‎2.图示聚落在(  )‎ A.农田临近河流以方便灌溉 B.农田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民居远离山坡以利于修建 D.民居靠近坡地上部可避免滑坡 ‎1.C 2.A [第1题,图示地区地形崎岖,分布有窑洞,属于我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A错;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B错;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生产,C对;主要运输方式为铁路和公路,D错。第2题,农田临近河流以方便灌溉,A对;农田接近坡地中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B错;民居靠近山坡,利于建设窑洞,C、D错。]‎ ‎(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下图为“澜沧江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信息显示(  )‎ A.‎0米附近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B.1000—‎1500米人口数量随高程增大迅速降低 C.‎2000米人口密度最大,水热组合最好 D.‎5000米以上可能有大型聚落分布 ‎4.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与村相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 ‎3.A 4.A [第3题,读图,澜沧江、湄公河流域‎0米附近地势低,光热水条件较好,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A对;1000—‎1500米人口数量随高程增大变化不大,B错;‎3000米人口密度最大,C错;‎‎5000米 以上的河源地区人口密度接近0,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错。第4题,读图,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位,乡镇居民点更多,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故A对,B错。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因此居民点分布在坡向的选择上明显受到山体走向的影响,C错;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西北方向,故D错。]‎ ‎(2018·浙江镇海中学测试)早期,在山区修建公路多为“之”字形的盘山路(左图)。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右图)。据此完成5~6题。‎ ‎5.在山区,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是为了(  )‎ A.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B.通过更多的居民点 C.增加山区线路的密度 D.减小线路的坡度 ‎6.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尽量取最短距离,不呈“之”字形的主要原因是(  )‎ A.汽车性能的改善 B.少占耕地的要求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节省投资的需要 ‎5.D 6.C [第5题,山区,坡度较陡,为减少线路坡度,公路常修成“之”字形。第6题,现在山区不呈“之”字形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的提高,D正确;修隧道和架桥投资更大。]‎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7~8题。‎ ‎7.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8.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7.A 8.C [第7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第8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 下图中,甲图示意世界某国主要城市分布,乙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主要城镇分布。读图,回答下题。‎ 甲 乙 ‎9.关于图中城市(镇)分布及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B.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水运便利 C.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热量充足 D.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因为高原地区气候凉爽 D [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该地区纬度较低,高原地区气候凉爽;乙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地势低、气温较高,临近水源,满足生活、生产需要。]‎ ‎(2018·哈师大附中测试)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 A.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 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 ‎11.乙城市是图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 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 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 D.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风景好 ‎10.A 11.D [第10题,图示区域等高线密集,地形以山地为主,起伏大,T1107公路在甲段多处连续弯曲,是为了减缓公路坡度。第11题,读图,乙城位于沿海地区,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自然风景优美,为城市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非选择题 ‎12.(2018·北京东城模拟)下图为西藏局部地区图。读图和相关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主要峡谷地带的大致走向,并分析峡谷的形成原因。‎ ‎(2)简述上图所示地形对城市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第(1)题,依据东南西北方位可确定图中峡谷走向;峡谷的形成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影响。第(2)题,图中山高谷深的地形,使该地气温低、人口稀少,故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且城镇数量少;山地不利于交通线路建设,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可从方式、布局疏密等角度分析。‎ ‎[答案] (1)南北走向。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 ‎(2)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城市主要沿河谷分布;城市数量少(级别较低)。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以公路(国道)为主;线路稀疏。‎ ‎13.(2018·福建厦门中学月考)下图为广东省河源市某区域地形与交通线布局示意图,图中G205是一条很早就修成的公路,铁路则是后来才修成通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交通线布局与地形的关系。‎ ‎(2)在山区,人们通常优先修建公路,其次才是铁路,为什么?‎ ‎(3)试分析图中的G205绕经曾田、灯塔两地的原因。‎ ‎[解析] 第(1)题,读图看出,该地地形崎岖,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很大,交通线路主要沿地势比较平缓的河谷平原地带和山谷分布。第(2)题,山区地形崎岖,修建交通线路的难度大、成本高,和铁路相比,公路受地形坡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难度较小、成本也较低,因此,山区交通运输首选的是公路运输。第(3)题,读图看出,G205绕经曾田、灯塔后线路长度增长,但是经过的居民点增多,既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又提高了交通线路的利用率。同时,东江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水淹没公路。‎ ‎[答案] (1)交通线主要沿地势比较平缓的河谷平原地带和山谷分布。(2)山区修路难度大、成本高,公路受地形坡度影响较小、难度较小、成本较低(或者答铁路受地形坡度影响较大、难度较大、成本较高)。(3)山区地形复杂,居民点分散,为了尽可能多地照顾更多的人口集中地;东江河谷地带易发生洪水,淹没公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