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人教必修下册课后习题:8 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
- 1 - 8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后篇一起巩固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唱和.(hè) 瓦当.(dàng) 墁.地(màn) 接榫.(sǔn) B.戗.兽(qiàng) 穹.宇(qióng) 柁.墩(tuó) 斗拱.(gǒng) C.额枋.(fāng) 房檩.(lǐn) 切削.(xuē) 水榭.(xiè) D.椽.子(chuán) 琉.璃(liú) 轮廓.(kuò) 轴.线(zhòu) 答案 B 解析 A 项,“当”应读“dāng”;C 项,“削”应读“xiāo”;D 项,“轴”应读“zhóu”。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能讲得头 头是道。 ②针对古建筑上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 这个痼疾。 ③尽管尚品令投资者和消费者兴奋不已,但其实它的理念和欧美、日本的时尚购物网站大同小... 异.,比如近年在欧美兴起的 Gilt Group 和 Vente Privee 等网站,消费者可以在上面购买各种时尚 商品。 ④中国女排在第一局中大比分输球,随后就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最 终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⑤某些媒体从业人员不去挖掘有社会意义的新闻,反倒抓住明星的一点隐私就笔走龙蛇....,真是 可悲可叹。 ⑥G20 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无论是色彩、音符,还是线条、舞步,都能跨越时空的障碍,直指人心, 使各民族文化元素水乳交融....。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答案 A 解析①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用错对象。②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 常用作自谦之词,不合语境。③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使用正确。④排山倒海: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使用正确。⑤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不合语境。⑥水乳交融: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融洽,结合紧密。使用正确。 - 2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圆明园的装饰物都是精雕细琢的瑰宝,而类似十二生肖兽首的铜像在欧洲比比皆是,所以联军 不仅没珍藏,反而当作普通装饰散失。 B.“致儿童时代”丛书首发式暨作家见面会将在 8 月份的书展上和读者见面,届时六位明星作家 将亲临现场朗读经典作品,并和读者们互动。 C.有人认为,为战场环境和实力所限,赵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长平战胜秦军,因此廉颇即便不 被赵括替代,继续带兵,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D.有关部门对严重违法失信的公路、水路客运经营单位和驾驶员,要建立失信记录,多次出现严 重违法违规要记入行业“黑名单”。 答案 C 解析 A 项,结构混乱,删去“散失”。B 项,搭配不当,将“和读者见面”改为“举行”。D 项,成分残缺, 在“违法违规”后加“行为的”。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世界具有最美妙的秩序,人的一切努力就是悉心 体会这样的秩序,去除心灵的黏滞,去契合它。园林创造“虽叨人力”,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 创造,是人工的,但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 过一样,这就是天工。 ,这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 A.不但要“人饰”,而且要“天饰” B.“天饰”为主,“人饰”为辅 C.不是“人饰”,而是“天饰” D.“天饰”与“人饰”的深度融合 答案 C 解析从论述的话题来看,语段论述的是中国园林创造“全由天工”。从语句“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 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可知,“天工”的特点 就是如自然一般,无人工刻画痕迹。C 项,“不是……而是……”表示“天饰”与“人饰”的取舍关系, 强调了“天饰”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这个结论完全符合本文段的中心话题,并与首句“中国 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的观点保持一致,上下文语意连贯。A 项的“不但……而 且……”强调“人饰”与“天饰”的递进关系,B 项强调“天饰”与“人饰”的主次关系,D 项强调“天饰” 与“人饰”的互补关系。所以选 C 项。 5.榫,常用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请根据下面的图示,给“榫”下定义。(不超过 50 个字) 参考答案榫是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在梁与柱之间,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突出的部 分。 解析示意图中列举了不同种类的“榫”,提取其使用的不同位置的关键词,结合题干中“常用在传 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下定义即可。 6. - 3 - 观察右面丰子恺漫画《建筑的起源》,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两点启示。 参考答案内容:孩子正在专心地搭积木,垒出了一个门,旁边是散落的积木。 启示:①解放孩子的双手,还给孩子个性空间;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从小做起。(意思对即 可) 解析对漫画内容即画面所能表现出的所有信息,正确叙述即可;启示可抓住“起源”两字据果索 因,从多个角度来写,答案不唯一,只要根据画面延伸出来即可。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 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 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 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 部分,使之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 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 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 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 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 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 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 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 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 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 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 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 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 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 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 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 和惯例。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 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7.下列对文中“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法”指在一个民族里,由匠师所遵守,被人民所承认,世世代代人都喜爱,都沿用而成惯例的 一定建筑法式、审美方式。 B.“文法”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手法、方式,包括建成什么体形, 表达什么情感等因素。 - 4 - C.“文法”是从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中形成的普遍规则,是整个民族 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D.比起文章语法极大的灵活性来,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下, 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答案 D 解析“文章的文法”并不等同于“文章语法”;又据选文第二段前两句可知,建筑的“文法”与文章的 文法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也都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8.根据文意,下列有关中国建筑的“文法”的推断、想象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运用中国建筑的“文法”的规则,可以为了不同需要而使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来建造不同类型 的房屋,表达不同的情感。 B.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长期建筑实践的结晶,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被 普遍承认,也将被后世所有匠师所遵守。 C.由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组织而成的建筑形式,原先产生于木材结构,但很快地就越过了 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结构的建筑上去。 D.中国建筑把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 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 答案 B 解析“所有匠师”绝对化。 9.作者在行文过程中谈“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大文章”“小品”,运用了什么说明 方法?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样写是为了使读者更形象地了解关于建筑的知识。 解析这是一篇谈中国建筑特征的文章,谈建筑以外的东西也是为了说明建筑。解题时,应沿着这 个思路思考。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 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满分:37 分 实际得分: 分 一、课外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文化的价值之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程度。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 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文化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只能立 足于当代中国去甄别并择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摒弃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消极成分。这应 该成为衡量一切文化遗产的基本坐标。偏离了它,我们就有可能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淖,要么“食古 不化”,要么“喝祖骂宗”。对传统文化采取原教旨主义态度,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这种复古 读经的做法,抹杀了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点,难以适应新的文化需要。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中 国,我们更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但也应看到,今天的中国毕竟是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洗礼,经历了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重构,经历了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激荡,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在本来意义上被复制和再现。 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从而显示出它的当 代价值。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活”起来,活在当代人的观念和生活实践中,而不是仅仅存在于典籍、 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回应时代的挑战、质询和诉求中才能真正得以弘扬 光大。所以,它只能“活”在不断的损益中,这恰恰是一种文化的常态。不然的话,传统文化就有可 能沦为现代新儒家所焦虑的“木乃伊”或死古董。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和创新,才能实现有活 力的传承。 - 5 -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我们应采取“神似”而非“形似”的态度。譬如中国传统社会提倡的 “二十四孝”,今天的人们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拘泥于模仿它所描述的具体情形,而是借鉴和继承 “二十四孝”所体现出来的孝道精神。不然的话,就难免走向“愚忠愚孝”之类的愚昧。冯友兰当 年所提出的“抽象继承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包含着这层用心的。道德的具体表征会随着不同 民族、不同时代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具体形态;但道德之为道德的那个“理”,却能纵贯古今中外, 超越时空限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当代中国人重新发现文化上的自我提供内在依据。在现代化的 狂飙突进中,我们很容易在文化上陷入自我迷失,从而找不到“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又到何处 去”的答案。不解决这个前提性问题,就无法真正回应“谁的现代化”“为谁的现代化”之类的根本 性问题。重新找回现代人的自己,重建现代人的自我,就不能不进行一番文化上的“寻根”,重新接 续我们同传统文化之间脐带般的关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能够提供启迪。当 代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这意味着人类必须调整自身同自然的关 系。在工业文明中,人类对自然的占有,乃是引发生态失衡和环境危机、使人类生存陷入困境的 深刻文化原因。它所孕育的现代技术取代了古典技术。古典技术所体现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 一”,而现代技术所体现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克天”。摆脱现代技术带来的危机,唯一可能的出路, 从文化上说,在于恢复技术的古典品格,即“天人合一”的智慧。正是在这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理 念显示出它的积极意义。 (摘自何中华《在创造创新中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1.(对应训练)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对传统文化采取相对主义态度,就有可能不甄别,不择取,不摒弃地对待传统文化。 B.对传统文化采取原教旨主义态度的做法,是不顾当代人类生存方式新特点的复古读经。 C.对传统文化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也不能无视历史的变化而机械地复制和再现。 D.传统道德的表征多种多样,其“理”却亘古不变,对此我们要“神”“形”兼备地继承。 答案 D 解析 D 项,“对此我们要‘神’‘形’兼备地继承”曲解文意。据原文第 3 段“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继承,我们应采取‘神似’而非‘形似’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神”,而不是“神”“形”兼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 1 段有立有破,既提出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又批判了几种错误做法。 B.第 2 段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理,论证了传统文化只有通过转化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 C.第 3 段以“二十四孝”为例论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要用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 D.最后两段,分别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在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答案 C 解析 C 项,错在“要用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文章其实论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我们应 采取“神似”而非“形似”的态度,而引用冯友兰的观点只是作为佐证,并不是“要用冯友兰的‘抽 象继承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在本来意义上被复制,而应与时俱进地弘扬其优秀成分和 正能量。 B.传统文化不能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而应在回应时代的挑战、质询和诉求中创 造和创新。 C.人们如果拘泥于传统文化具体形式上的模仿,就会走向“愚忠愚孝”,传统文化也会变成“木乃 伊”。 - 6 - D.现代技术恶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现代人无法真正回应“谁的现代化”“为谁的现代化”之 类的问题。 答案 A 解析 B 项,“传统文化不能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的说法错误,表述绝对化。原文第 2 段是“而不是仅仅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C 项,以偏概全。原文中走向“愚忠愚 孝”是针对“二十四孝”而言的,并非是说所有从形式上模仿传统文化的结果。D 项,强加因果。据 原文最后两段可知,“使得”前后并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即“现代技术恶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并不是“现代人无法真正回应‘谁的现代化’‘为谁的现代化’之类的问题”的原因。 二、语言文字运用(2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 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无数 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① ,装载着镰刀、水罐、 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面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 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家人的战场,男人们当 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麦子顺势倒下。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 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 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② , 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 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和年轻人打情 骂俏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4.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比拟、夸张、排比 B.比拟、比喻、排比 C.夸张、比喻、引用 D.对偶、比拟、引用 答案 B 解析原文“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 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 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段中未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排除 A、 C 两项;语段中未运用对偶,排除 D 项。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 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 么?(4 分) 参考答案①原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装有农具的辘轳车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农人们对收获的渴望和迫切的心情。 ②原文先写车子,再写人,符合观察者视觉的先后顺序,富有镜头感和画面感。 ③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 解析从修辞手法看,“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 运用拟人手法,用“迫不及待”“走出来”等词将装有农具的辘轳车人格化,更好地表现了农人们对 收获的渴望和迫切的心情;从观察顺序看,从实际生活和情理来说,当农人推着辘轳车出小院时, 先看到车子,再看到人,这样的先后顺序符合生活和逻辑的真实,车子与人依次出现,也富有镜头 感和画面感;从结构看,考虑与上下文的关系,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 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生动形象地表现男人和女人面对收获时浑身憋足了劲。 - 7 -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4 分) 参考答案①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 ②麦收地里无闲人 解析第①处,根据上下文“‘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装载着镰 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面是浑身憋足了劲的 男人和女人”,这处写关于农人要收割成熟的麦子的内容,可填写“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第 ②处,根据上下文“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 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这处写无 论男女老少都在忙着收麦,可填写“麦收地里无闲人”。 7.阅读下面某社区火警工作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 分) (1)请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在①②处填上合理的内容,每处不超过 6 个字。 (2)根据图中内容,说说“控制室”在火警工作中的地位。要求:体现流程图内容,语言简明、准确。 参考答案(1)①确定误报警 ②确认火警 (2)控制室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地位最重要。确定误报,需控制室恢复系统正常工作并记 录误报情况;确定火警,需控制室拨打“119”报警,通知单位领导,按预案组织灭火及安全疏散,视 情况启动相应消防设施并监视运行。 解析第(1)问由前面“确认”二字可知,这两个应填“火警是否正确”的内容,第①处由“恢复”以及 “记录误报”可知,应填“确定误报警”;第②处由后面的处理情况可知,要填“确认火警”。 第(2)问要先从图中找到“控制室”,再看其职责。答题时,先答出其职责,再概括具体事情,点 明其地位最为重要即可。要注意确定误报和确定火警下的职责不一样。 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 50 个字。 (5 分)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 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 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 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 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参考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 解析“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 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这段话主要介绍“年画”,下定义要说出什么是年画。本 题首先明白“年画”的“属概念”是“图画”,其次再筛选出“年画”的内在本质特征。“年画”中的“年” 的本质特征是“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画”的本质特征是“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题材多含 有吉祥喜庆的意义”。画的产地、制作工具、传承历史都不是“年画”的本质属性。最后把这些 信息根据字数要求,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以下定义的格式整合到一起就可以了。 9.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语言流畅。(6 分) - 8 -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西侧的“东方之门”项目总投资 45 亿元,建筑总高度 301.8 米,是法 国凯旋门的 6 倍,其门洞高 246 米,跨度 68 米。地上 88 层,地下 5 层,拥有“世界第一门”等称号。 为了保障安全,大楼总用钢量超过 12.5 万吨,用这些钢材理论上可建造 8 艘“瓦良格”号航空母 舰。但这一建筑却被网友调侃为“低腰裤”。项目相关人员回应:这一设计,寓意着经由此“门”,“古 苏州”迈入“洋苏州”,相信整个建筑以后定会广受好评。 答案示例标准化的建筑会让城市失去个性,而拒绝平庸、挑战传统,用奇特造型冲击公众视觉的 建筑设计,必然会引起争议。争议本身就证明了存在。 解析“任选一个角度”的要求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空间,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