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课标通用)一轮复习学案:专题43区域可持续发展
学生姓名 年 级 学 科 地理 上课时间 2017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课 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主要区域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 2.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5.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解题思路; 6.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一、主要区域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 区域 生态问题 成因 措施 东北地区(湿地保护) ①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②沼泽地的开垦导致湿地萎缩;③森林生态、资源严重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②植树造林,土壤培肥;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④木材的综合利用;⑤建设自然保护区 华北地区(中低产田治理)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 ①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①水土流失严重,恢复相当困难;②自然灾害频发 ①生态脆弱,人地矛盾尖锐;②植被的破坏,不合理耕作、开矿;③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①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②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存放表土 西北地区(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①消除贫困;②早期预警;③生物固沙、沙障固沙 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②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二、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 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对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 考虑因素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条件 区域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水源不足;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 存在问题 市场竞争、经济效益、运输压力、环境问题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综合整治措施 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做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 2.流域开发与区域发展 (1)流域的开发背景 (2)河流的治理措施 (3)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如下图 (4)内河航运价值分析 ①自然条件:主要考虑流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地形状况。 ②社会经济条件:主要考虑经济腹地的面积、经济腹地内人口、城市的多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5)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逆向思考: 注意,写答案时,不能只写“流量大,落差大”,这是两个得分的关键词,还需要对其深挖,形成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如下: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流量大;②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所以水能丰富。 三、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来源:]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之一。该地区水热条件配合良好,作物、蔬菜、瓜果产量高;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运、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等。 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些是共性的,如环境问题、城市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由于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产生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关于问题的解决对策,要注意从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层面进行分析,与存在的具体问题相对应。下面是珠江三角洲与江苏省城市化问题与对策的对比。 珠三角 江苏省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出现了环境问题,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 措施 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五、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解题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选择、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4)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六、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主要考虑因素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选择区位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2)实例分析 ①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存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发展变化。例如钢铁工业一开始是接近煤炭产区的,即接近能源产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能耗的下降,其主要因素由原来的能源为主变为原料为主,工业区位倾向于铁矿石产地。“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力加强,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总体上讲,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原料→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②又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工人的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也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其过程如下所示: 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它们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便再次进行转移。而原来劳动力指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知识指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 (3)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 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分析完成1-2题。 1.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 ) A.热岛效应 B.绿岛效应 C.温室效应 D.狭管效应 2.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 A.北美五大湖地区 B.中南半岛地区 C.澳大利亚中部地区 D.亚马孙平原地区 【答案】1.C2.C 考点:本题组考查新名词的理解;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适应地区的判断、能源资源的开发。 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通水。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读图,完成3-4题。 3.该工程( ) 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 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 C.输水线路短,工程建设成本低 D.采用管道输水方式,水质优良 4.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保障杭州城市供水安全 B.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大幅降低 C.使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答案】3.D 4.A 考点: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下图为京津冀城市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在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应成为( ) A.知识型区域 B.加工型区域 C.资源型区域 D.贸易型区域 6.同京津相比,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人才密集 B.交通便利 C.地价便宜 D.市场广大 【答案】5、B 6、C 考点: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的方向、条件。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省区的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N省区(简称)最可能是( ) A.沪 B.渝 C.晋D.蜀 8.控制图中省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合理措施有( ) ①将耗煤量大的企业外迁 ②提高燃煤脱硫技术水平③改变较单一的能源消费结构 ④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 ⑤扩大城区绿地面积和水域面积 A.① ② ③ B.① ④ ⑤ C.② ③ ④ D.③ ④ ⑤ 【答案】7、A 8、C 考点: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27日正式通水,据此完成 9-10 题。 9.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需关注的问题是( ) ①汉江中下游灌溉和航运受到影响 ②库区及沿线移民搬迁安置量大 ③沿线干渠开挖后诱发水土流失 ④北段冬季结冰,调水量受限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南水”进入北京后将与北京市五条主要河流渠道相连,沟通各条水系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增加水量,促进水能资源开发 B.解决北京全市区的生产、生活用水 C.最大限度地改善北京市的生态环境 D.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9、B 10、C 渠开挖后不会诱发水土流失。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南水北调的影响。 巴西是多种金属产品和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蔗糖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年初以来,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下跌约23%,原油价格下跌超过30%,铁矿石价格更是跌去了四成。2014年前三个季度巴西经济陷入几近停滞的状态。读巴西区域简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巴西甘蔗种植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形为主,种植面积广阔B.河网密布,农业灌溉水源充足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廉价 12.巴西将本国一半以上的甘蔗用于生产乙醇汽油,不是因为( ) A.原材料丰富 B.石油资源短缺 C.环境保护的需要 D.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13.针对目前面临的困境,巴西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 A. 减少大宗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 B. 增加矿产资源开采量和出口量,提高矿石产品的外运能力 C. 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使重化工业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D. 经济结构应向初级产品部门倾斜,提高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答案】11、D 12、D 13、C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乙醇汽油发展的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4.APEC蓝,2014年的网络热词,是指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为了让北京“APEC蓝”变成持久的“常态蓝”,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完善公交系统,禁止私家车上路 B.将高污染企业搬迁到近郊区 C.严禁建筑工地作业,避免产生扬尘 D.加大科技投入,提倡节能减排 【答案】D 考点:环境问题 下图为广东、广西两省的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7000℃等积温线的东西两端出现明显弯曲,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 B.河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16.在我国“东糖西移”格局中,广西省是广东省甘蔗种植和制糖业的主要承接区,比较优势在于( ) A.地形平坦,劳动力丰富 B.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C.土地廉价,用工成本低 D.热量丰富,技术先进 17.为推动珠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省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水土保持 D.劳务输出 【答案】15、C 16、C 17、C 考点: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发展特征。 18.(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是南北狭长的山国,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全境,西海岸多峡湾地貌,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图8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形分布状况,图9示意甲半岛峡湾地貌形成过程。 (1)描述图中甲处所在山地的地形特征。(6分) (2)说明挪威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3)分析地形对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两侧河流航运的影响。(6分) (4)简述地形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城市分布的影响。(6分) 【答案】 (1)山脉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2分)西北坡较陡峭,东南坡和缓;(2分)冰川地貌广布。(2分) (2)冰川侵蚀形成谷地,(2分)之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2分)谷地下部北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2分) (3)西侧地势陡峻,河流短小,落差大,水流急,不利于水运;(3分)东侧地势较平缓,河流流程较长,水流较和缓,有利于水运。(3分) (4)半岛边缘及南部地区,(2分)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2分)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有利于城镇的形成和发展。(2分) 考点:该题考查北欧地区。 19.(24分)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1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 下图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8分) (2)说明天山南北坡自然带差异,并解释原因。(8分) (3)简述图1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 【答案】 (1)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开阔(2分);河流众多,有充足的水源补给(2分);农牧业发达,物产丰富(2分);聚落(城镇)密集(2分)。 (2)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1分),有云杉林(1分)。南坡同一自然带海拔高于北坡(1分)。北坡雪线比南坡低(1分)。 原因: 南坡为向阳坡,光热充足,自然带分布较高;(2分)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缺失针叶林带,雪线比北坡高(2分)。 北坡为阴坡,相比南坡自然带分布较低(2分);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有针叶林带分布;雪线比南坡低。(2分)(答北坡或南坡都可以共4分)。 (3)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便利(2分);农产品丰富,品质高,有特色灌溉农业、畜牧业和林果业,知名度高,市场广阔(2分);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2分);国家政策支持(2分);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众多,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2分);(任答四点,共8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特色的灌溉农业、畜牧业和林果业,知名度高、市场广阔;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考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下图为山西省简图,晋西南地区(图中圈内)属于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近几年,晋西南地区有许多农民工从东南沿海城市返乡,不少人开始自主创业。 近年来,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改革调整,开始将中国的部分生产企业迁回本土,重新在本土启动制造和生产,形成“制造业回归复兴”的现象,如太原市的某日本高精度机床生产企业最近撤资迁回到了日本九州岛。 (1)据图描述山西省中部地区地形特征对河流流向的影响。(3分) (2)分析晋西南地区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3分) (3)简析日本部分企业回归本土的原因。(3分) 【答案】 (1)地形特征:中部为谷地,东西高中间低,北高南低。 影响:东西支流汇入中部,干流自北向南流。(3分) (2)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提高;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工获得了基本技术和经验,积累了资金;家庭因素(离家近,有利于亲人团聚)。(答出3点得3分) (3 )本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失业率高(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政府政策调整(日本经济结构调整);防止技术扩散,保持技术优势;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如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优势减弱。(答出3点得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