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高三年级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语文详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宁市高三年级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语文详解

‎2012年西宁市高三年级复习检测(二)‎ 语文详解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落笔/落照     剥削/瘦削不堪     靡靡之音/风靡一时 B.刹那/古刹     累赘/果实累累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C.佣工/佣金     攒射/万头攒动     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D.殷红/殷切     绰约/绰绰有余     擢发难数/数典忘祖 答:A(A落笔/落照 都读(luò) 剥削/瘦削不堪都读(xuē) 靡靡之音/风靡一时都读(mǐ) B.刹那(chà)/古刹都读(chà)累赘/果实累累都读(léi)强弩之末读(qiáng)强人所难读(qiǎng)  C.佣工(yōng)/佣金(yòng)攒射/万头攒动都读(cuán) 解甲归田/解囊相助都读(jiě) D.殷红读(yān)殷切 读(yīn) 绰约/绰绰有余都读(chuò) 擢发难数/数典忘祖都读(shǔ))‎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18名路人看到遭受了碾轧的小悦悦后,居然义无反顾地离去,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于“道德”话题的热烈讨论。‎ B.中国高铁自从开通以来,不断出现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老百姓对此噤若寒蝉,纷纷对高铁建设的质量问题提出质疑。‎ C.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D.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各地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驱,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答:C [A项中“义无反顾”的意思是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含褒义,用于此处褒贬失当。B项中“噤若寒蝉”的意思是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或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与下文“纷纷提出质疑”相矛盾。D项中“溢美之词”的意思是过分夸赞的言论。褒贬失当。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中“方兴未艾”的意思是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符合本句语境。]‎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 A.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所以缔造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 B.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高考资源网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答案解析】:[A不合逻辑,用“所以”联系上下句,强加因果。C结构混乱,开始的主语为“美国民众”,最后分句的主语暗换成了“占领华尔街活动”;搭配不当,“抗议……问题”动宾搭配不当。D表意不明。前面提出答案具有两面性的两个问题,后句中代词“此”,指 向不明确。]‎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人可以不为财死,鸟可以不为食亡,那该是怎样的人?又该是怎样的鸟呢?____________________毫无疑问,世间所有富人都将因此蒙羞。‎ ‎ ①有胆,有识,有才,有手段,有谋略,有智慧,芸芸众生自然有得一比,但还须恪遵游戏规则。‎ ‎ ②梭罗那样只过简朴生活的圣人连朽骨都已不剩一根。‎ ‎ ③更多的人都是凡人,更多的鸟都是庸鸟,怎么办?‎ ‎ ④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大家心服口服,倘若让意大利黑手党首领或某大国头号贪官成为世界首富,情形又将如何?‎ ‎ ⑤凤凰那样只食练食的异鸟则只在传说中出没。‎ ‎ 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就很好,心态十分健康。‎ A.②⑤③⑥①④      B.①⑥②⑤③④‎ C.②⑤③④①⑥ D.①⑥②③⑤④‎ ‎【答案解析】A  ②⑤分别回答上文的两个问题,而且相照应,③是承上文转折,⑥①是对③的进一步解释。④和后文衔接较好。‎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于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共同合作。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说:“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 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以乐谱的。如姜夔《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是先作词后谱曲的。又如《鱼游春水》一词,《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复斋漫录》:“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不过这种先有词后作谱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按谱填词,往往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表达出来。所以《碧鸡漫志》卷一说:“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先作词后配谱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达。但是这必须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词适宜于配上谐美的歌谱。‎ 杨缵《作词五要》说:“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者能依句者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张炎《词源》卷下也感叹道:“今词人才说音律,便以为难,所以望望然而去之。”因为宋代词人并不都是通晓音律的,能够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的并不多。一般词人作词,本来并不要求合乐歌唱,所以往往不协律腔。他们大都只是选取前人的作品为范例,依其字句声韵填之。他们把词诗律化了,只按照词的诗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 来填词,这已不是原来按谱填词的意义了。‎ ‎(摘自中华书局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 ‎5.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一般是先有乐谱再填作歌词,不过也有先作了歌词再配上乐谱的情况。‎ ‎ B.更多的词人因为音乐知识匮乏,只能根据现成的乐谱填词,或找能作谱的人合作,自己填词。‎ ‎ C.能够独自作谱作词的作者并不多,因为既要求作者通晓音乐,能独自创调制谱,还要会填词。‎ ‎ D.按谱填词,因在语言上受句法声调的限制,不如先词后谱更便于如意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3分)B(“因为音乐知识匮乏”表述有误,且“只能”与原文中“只是”意思不尽相同)‎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柳永与教坊乐工的合作,一词一谱,相得益彰,使其作品盛传于世,这也是柳永名声大噪的缘由之一。‎ ‎ B.周邦彦与江南某氏有瓜葛,使他常常能近水楼台先得月,频频为新谱作新词,因而词集中新调新谱更多。‎ ‎ C.范成大自创新曲《玉梅令》,但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只好请姜夔出手相助,为其新谱填词。‎ ‎ D.吴曾所记《明月逐人来》由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也是宋词中歌谱与歌词分别出于二人之手的范例。‎ 答:(3分)C(范成大“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属无中生有)‎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如果词人同时又能作曲,或者能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就可以先作词,再配上谐美的歌谱,从而创造出传世经典。‎ ‎ B.填词讲究歌韵合协,即曲谱与文字语句协调,但真正能做到乐句与词句合拍的少,能依谱用字的更是少之又少。‎ ‎ C.好多词人谈及音律望而却步。若不能通晓音律,文学功底再好,要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也是难于登天的事。‎ ‎ D.一般词人作词,并不要求合乐歌唱,往往不协律腔,仅依前人作品的字句声韵仿作,事实上已经把词诗律化了。‎ 答:(3分)A(原文“必须……,才能……”,转为“如果……,就……”,逻辑错误)‎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父僧习,齐奉朝请。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做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尽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三日,广陵王元欣家奴面缚自 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北周宇文泰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宇文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译文:‎ 柳庆字更兴,是解州人。父亲柳僧习,担任过北齐的奉朝请。‎ ‎  柳庆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博览群书,而不重视章句。当时柳僧习任颍川郡守,地域接近京郊,民间多有豪强大族。将要推选乡官,他们各自依仗权贵势力,争着前来私相嘱托。一时无法选定,柳僧习对儿子们说:“权贵们私相嘱托(的人),我一概不用。他们派来的人现在准备回去了,必须一一有个答复。你们各自按照这个意思为我起草一封信。”柳庆于是拟好复信,复信说:“下官受国家的委派在大郡做官,举荐乡官时,贤能的人就起用,没才德的就不用。这本是朝廷规定的长期不变的制度。”柳僧习读了信,赞叹道:“这孩子有气概,大丈夫理该如此。”于是依据柳庆所拟之信作了答复。大统十年,柳庆被授予尚书都兵郎中。‎ 广陵王元欣,是魏皇室的亲族。他的外甥孟氏,屡次横行不法。有人告发孟氏盗牛。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情况属实,立即下令把他监禁起来。姓孟的完全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他竟然对柳庆说:“今天你如果给我带上了镣铐,以后你又该用什么(方法)放掉我呢?”元欣也派人辩解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隆重召集僚属吏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贵虐害百姓的罪状。说完,就命令用笞刑将孟氏打死。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气焰,不敢再侵害百姓。‎ 有一胡姓人家被劫匪抢劫,郡县派人侦查调查,没有人弄清贼人来自何处,(因受牵连)邻近胡家而被捕囚禁的人很多。柳庆认为这伙贼人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以用欺骗他们的方法找到他们。于是写了一封匿名信,贴在多处官府衙门前,信上说:“我们一起抢劫了姓胡的人家,同去的人多混杂,很担心最终秘密泄露。现在我想出面自首认罪,害怕免除不了死罪。如果能让先自首的人免除罪责,我就前来告知详情。”柳庆于是又贴出(自首)免罪的布告。过了两天,广陵王元欣的家奴两手反绑来到布告下自首,于是将所有参与其事的劫匪全部抓获。柳庆坚守正道,明察秋毫(的事迹),大都和这些事相似。柳庆常常感叹道:“过去于公断案没有偏差,吩咐家人将家里的大门修高大等待封赏。如果这话可以应验,我柳庆大概也可以实现高封吧?”‎ 太祖曾经对安定国的臣子王茂十分恼怒,要杀掉他,但王茂并没有犯罪。朝中大臣都了解这情况,却没有人敢进谏。柳庆就进宫与太祖争辩。太祖更加恼怒道:“王茂应该杀掉,您如果要辩明他没有罪,那么我也一定要治你的罪。”于是(叫人)把柳庆抓到太祖面前。柳庆言辞神情一点都不屈服,高声说道:“我私下听说国君如果不通达事理就不是明君,臣下如果不敢(与国君)争辩就不是忠臣。我努力竭尽驽钝忠诚,确实不敢吝惜生命,只是担心您(被人)看做不明之君而已。”太祖于是醒悟过来并且要赦免王茂,但是已来不及了。太祖情绪低落。第二天,太祖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您的意见,于是让王茂受冤屈而死。可以赏赐给王茂家一些钱物,以表明我的过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趣令就禁 趣:立刻 ‎ B.多榜官门曰 榜:张贴 ‎ C.实不敢爱死 爱:吝惜 ‎ D.以旌吾过 旌:表彰 答:(3分)D(显示、彰显)‎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3分)‎ ‎ ①言毕,令笞杀之 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 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 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 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答:(3分)A(③是破案的具体手段。④为柳庆自叹。⑤是宇文泰的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 ‎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答:(3分)C(匿名信是柳庆假托罪犯之名写的,目的是诱引罪犯自己投案)‎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⑴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答:(10分)⑴姓孟的竟然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并对柳庆说:“你现在要是给我带上脚镣手铐,难道不想想以后用什么方法给我摘下来吗?”‎ ‎(译出大意给2分;“殊”、“桎梏”、“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l分)‎ ‎ ⑵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 ‎ 答: ⑵昔日的于公自称审理案件不徇私情,就开了一道高门等待子孙封高官、坐高车时用。倘若他这话有应验,我大概也差不多吧!‎ ‎(译出大意给2分;“断狱”、“辟高门”、“庶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l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乃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 赏析:这是辛弃疾作品中又一首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之作。此词作年虽然难以确考,不过可以肯定这是词人削职闲居、退居带湖期间,“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鹧鸪天》)的情况下写作的。题目中的“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据韩淲《涧泉集》卷十二一首题为《朱卿入雨岩,本约同游,一诗呈之》的诗中说:“雨岩只在博山隈,往往能令俗驾回。挈杖失从贤者去,住庵应喜谪仙来。中林卧壑先藏野,盘石鸣泉上有梅……”由此可以想见当地风光之清幽。作者留连雨岩,填词赋诗,以抒发其情怀。‎ ‎  本词前二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从溪水倒影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溪中倒影不但有人,而且有天,天在溪底,把清溪之“清”写尽。溪水平明如镜,人影只是水镜中一点,其背景有广阔的天空,一齐照入溪水,从中使人得知溪面之大。但天空本是青冥无物,照入水底如何见出?于是借“行云”来点明。行云本在天,如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到处。“天上有行云”句,如果理解为天上之天,就没有什么意义,这里说的是水底之天,它承上补足“天在清溪底”句,启下引出“人在行云里”句。这个“人”是遥应首句溪水中的“照影”,这才有“在(水底天的)行云里”的视觉感受。以上四句全从清溪倒影落墨,表现的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受和恬静愉悦的心情。唐朝诗人贾岛在《送无可上人》中曾写过“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感受,但又不如这首词来得清新自然,富于韵味。‎ ‎  接下来两句“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作者又另辟新境。写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不闻有人和,只有“空谷”中响起“清音”,表达了作者心境之孤独。这种孤独感,恐怕不能只理解为没有旅游的伴侣,必须同词人当时特殊的处境联系起来理解。多少年来,作者力主抗金、和者甚寡,反而遭到排挤和打击,从句中可以看到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的有意无意的流露。后二句“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写得极细腻。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句中,有句云:“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词人在这里借用了“非鬼亦非仙”五字,表现的是他听到“空谷清音起”后的心理活动。‎ ‎  他“高歌”之后,在这空旷之地,听到“空谷”的“清音”,起初怀疑是鬼怪发出的,继又怀疑是神仙发出的,末了才又加以否定,得出“非鬼亦非仙”的结论。然而,究竟是什么发出的“清音”呢?原来是“一曲桃花水”。《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汉书·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注引《月令》后解说:“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一曲桃花水”,潺潺长流,清音流转寄托了词人身处逆境,不改报国之志,而又孤独无援的忧郁之情。‎ ‎  此词上阕以写形为主,笔法自然平实,下阕以写声为主,笔法婉转曲折,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 ‎ ‎(1)作者是如何写清溪之“清”的?请联系作品具体分析。(4分)‎ ‎(2)此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1)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溪水之“清”,而是巧妙地用水中的倒影来反衬溪水的清澈透明的。(2分)作者行走在溪边,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水天一色,甚至连自己也在随水中的流云移动。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溪水纤尘不染,透明见底之“清”。(2分)‎ ‎(2)作者一生力主抗金,但却和者甚寡,如今只有赋闲乡野,反映了内心的孤独、寂寞。答:(2分)作为一名驰骋疆场的抗金将领,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3.略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嘉峪关归去来 沈天鸿 ‎①明长城到此为止。‎ ‎②祁连山却仍一脉地西去,只扔出一座文殊山,凭着山脚下呜咽的讨赖河之险,与立于北的黑山对抗。铁青着脸的黑山山脊如马鬃微露,似有伏兵万千,隐隐腾起狰狞的杀气,逼视着扼两山之间‎15公里宽峡谷的嘉峪关。‎ ‎③‎ 孤峙于嘉峪塬上,三面临戎的灰黄色的关楼却悄无声息,漠漠平沙在铅灰色的天穹下四面辐射开去,一种铅灰色的肃穆,如重重又重重难以数清的帷幕静垂大地,夹着晚来天欲雪的沉重。远远地,几匹瘦驼啃着枯黄的塞草,在沙上悠悠晃晃,逆着西沉的夕阳看去,如黑黑的剪影,那牧驼的人也如一剪影,使人几疑那是从帷幕深处走出的历史中诱敌的兵士,一场刀光剑影,血溅枯沙的恶战爆发在即……‎ ‎④这儿是古战场,数百年前英雄系马磨剑之处,单于猎火照狼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地方。 ‎ ‎⑤我们的旅行车,行尽我从小学课本上知道嘉峪关后20余年的梦寐,停在关下。‎ ‎⑥双脚踏踏实实地踩上嘉峪关的土地,我深深感到自己出现在这儿纯属偶然。不论过去与未来,这一瞬间和另一瞬间都有许多选择,但偶然不容选择。偶然没有过去与未来之分,它永远是现在时。‎ ‎⑦现在的关门大开。‎ ‎⑧大开的关门也仍是关门,尽管再无士卒把守,我的思想,仍然已中重重埋伏—— ‎ ‎⑨罗城,瓮城,内城,道道城墙边的埋伏者中,必有一人是我未知姓名的祖先。他来自关内何处?他知道他出现在这儿也是纯属偶然吗?偶然构成人的命运。他到这儿来了,他执行了命令,他进入了阵地。通往敌楼的马道上,他和他的同伴们的脚步明明灭灭…… ‎ ‎⑩我轻轻移动的双脚,每一步都出其不意,踏在数不清的看不见的手上。‎ ‎⑾汉代,在这儿设有玉石障;五代,这里设有天门关。而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征虏大将军冯胜置关首筑土城算起,至今也已有600多年了。数百年风雨,数百次血战,城墙和箭垛仍十分坚固。传说,修筑城墙用的黄土经过认真筛选后,还要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烤干,以免草籽发芽。夯筑墙身时,更在黄土中掺入麻丝、灰浆和糯米汁,以增强黏结能力。验收也异常严格:在距墙一定距离处以箭射墙,如果箭头没入墙中,便要返工重筑。终于,城墙坚固,箭头触壁落地,攻打关城的时间之纵队,也在相持中与戍守者一起风化为齑粉,散成沙丘一片了。 ‎ ‎⑿唯有关城无恙,挂过号角的铁钉还在那儿,被黄昏和望归的靴子磨平的石级还在那儿,甚至,当年构筑关城,经过精心计算,完工时仅仅多出的一块砖,也仍毫无变动地,还呆在西瓮城“会极”门楼后边的狭窄檐台之上…… ‎ ‎⒀既往的一切,都如这块可望而不可及的砖了:多余而必须。既在当初的那儿又不在当初的那儿。呈锁的形状却根本不是锁,没有钥匙开启也无须钥匙开启。‎ ‎⒁这块砖就是历史。‎ ‎⒂历史就是人们所记得的东西。‎ ‎⒃人们记得它首先必须看到它,而能看到的砖或文字都是一种障碍,它们使我此刻立足的嘉峪关,已绝对不是历史深处那个真正的嘉峪关了。真正的历史深处的那个嘉峪关,是卡夫卡的城堡,谁都听说过,但谁都无法进入。它永远属于几百年前的那些戍守者,他们明明灭灭的脚步在我身前身后杂沓,甚至就从我身躯中穿行而过,而相互毫无知觉——对于他们,对于历史,我们是不存在的。历史是他们的,只有当代史才允许我们侧身其间。在我无法参与的那么多为历史所忽略了的夜晚,瓮城积雪盈尺,戍守者们于怔忡中冻醒,寒风扑打关门,宇墙上传来冻脆的刁斗声……春来了,而这里仍然是塞草未青,白发的戍卒于关楼的墙角下以两石相击,然后流泪听击石后发出的啾啾燕鸣——那是关中春暖的燕鸣,那是家乡吴语般的燕鸣啊!‎ ‎⒄如今,“击石燕鸣”作为一景传下来了,那些为历史所忽略的夜与昼则是永远地遗失了。‎ ‎⒅历史忽略那些昼与夜,是因为那些日子里没有发生值得记载的战事,但那些日子这儿有活生生的人,有比在紧张激烈的战斗中可能更为丰富更为立体的人在。忽略了人的历史,分明有几分假了,历史深处的嘉峪关因这遗失,更分明有几分虚幻了。‎ ‎⒆权且把它当作布景吧。‎ ‎⒇我和同行的几位诗人分别照了几张相。‎ ‎(21)离去的时候,车出关门,我回了一下头,嘉峪关已远。‎ ‎(22)我闭上眼睛。我这次偶然的嘉峪关之行到此为止。 ‎ ‎(23)我的确到了嘉峪关。我确实没有到过嘉峪关。这两种说法都对。‎ ‎(选自《散文》,有删改)‎ ‎14、结合全文来看,二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何特色?有哪些作用?(4分)‎ 答:⑴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1分)‎ ‎⑵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嘉峪关环境的险要,气氛的肃杀;(1分)‎ ‎②为下文作了铺垫(1分)‎ ‎③并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分)‎ ‎15、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6分)‎ ‎(1)不论过去与未来,这一瞬间和另一瞬间都有许多选择,但偶然不容选择。。(3分)‎ 答:人在一瞬间有许多选择的机会,但偶然是谁都无法预料的,所以也无法选择;偶然构成人的命运,也构成了历史。(3分)‎ ‎(2)我的确到了嘉峪关。我确实没有到过嘉峪关。这两种说法都对。(3分)‎ 答:作者确实到了嘉峪关,这是事实。(1分)但他又认为自己无法走进历史深处的那个真正的嘉峪关,所以说“没到过嘉峪关”。(2分)‎ ‎16、文中说“我的思想,仍然已中重重埋伏”,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思想的发展过程。(6分)‎ 答:①由嘉峪关的关门想到城墙边的埋伏者;‎ ‎②由嘉峪关的建造史想到此时的嘉峪关已不是历史深处的嘉峪关;‎ ‎③由“击石燕鸣”想到被历史忽略的许多昼与夜。(每点2分,共6分)‎ ‎17、文中多次谈到“历史”,请概括作者对历史的看法。(6分)‎ 答:(1)历史有许多偶然。‎ ‎(2)历史无法开启,任何人都无法真正走进历史。‎ ‎(3)历史忽略了许多昼与夜、人和事。(每点2分,共6分)‎ 六、(15分)‎ ‎18、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7个字)(5分)‎ 核能的最新发展是核聚变,即氘和氚的聚变。氘-氚聚变反应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每升海水中含30mg氘,通过聚变可释放出相当于3000多升汽油的能量。把海水中存在的45亿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在所有能源中,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核能在各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全世界平均16%,2007年,我国核电只占总供电量的1.2%。‎ ‎ 答:①能量巨大;②资源丰富;③碳排量低;④占比较小。‎ ‎19. 结合下面提供的背景资料,为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面内涵。(不少于50字)(4分)‎ 陆松芳,一位卖煤饼的78岁老人,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1万元。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答:示例:‎ 这是一双布满褶皱、老茧,伤痕累累的78岁老人的手。沧桑的岁月留给老人一双雕塑般的手,无私的义举闪耀着老人一颗金子般的心。‎ 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给2分,每种1分;画面内涵理解准确给2分。‎ ‎20.仿写: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写出三个句子并填在横线上。(6分)‎ ‎  读点鲁迅,在你孤独无助时,那是一根神奇的拐杖;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示例:在你彷徨无奈时,那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在你空虚单调时,那是一餐无价的精神食粮;在你沉沉入睡时,那是你枕下的宝典!(写对一句给1分,两句给2分,三句给4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略 ‎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 开出娇艳的花朵。 ‎ ‎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