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骄子之路》(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二章第24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骄子之路》(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二章第24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

第 24 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 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 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重点) 2.区域发展过程图的判读。(重点) 3.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分析。(难点)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考点一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用书 P178] 1.区域 (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点 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何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 提示:可从纬度位置(高中低纬、寒温热带)、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大陆东岸、大陆西岸等)、 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分析。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北纬 30°附近 北纬 43°~48°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 少 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 条件 贫乏 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农 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的畜牧业 工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区域特征分析 1.区域的位置特征 2.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3.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2014·高考北京卷)“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 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问题。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解析] 川渝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但在土地面积、资源、能 源、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具有优势。 [答案] 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 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 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地理位置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可从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半球位置差异、相对位置差异等方面分析。 (2)气候差异的形成 (3)地貌差异的形成 (4)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5)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 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农业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 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 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 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城市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 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高考江苏卷)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 1 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 2 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 图 3 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____①__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____②___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____③____ 矿产资源 丰富,以____④____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解析] (1)结合图 1 和图 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 特征。(2)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能密度”信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3) 由材料二,分析两省区的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4)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技术力 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 实现优势互补。 [答案](1)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气候类型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 ④能源资源(石油、 天然气和煤炭)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 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区域特征分析 (2014·高考安徽卷)2013 年 12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 划目标到 2020 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 区(下图)。完成 1~2 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Ⅰ、Ⅱ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图中显示了安徽省主体功能区 规划。第 1 题,图中显示,Ⅲ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和南部,且有山峰,表明该地区为山地丘 陵地带,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Ⅰ区面积较小,且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湖地区,尤以长江沿 岸分布最广,应为城市化地区;Ⅱ区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应为 农产品主产区。第 2 题,安徽省当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故 A 项正确;一般来说,铁路建设成本平原小于山区,Ⅱ区成本小 于Ⅲ区,故 B 项错误;商业网点的密度城市大于乡村,平原大于山区,Ⅲ区密度小于Ⅰ区, 故 C 项错误;安徽省承接的省外转移产业主要为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城市化地区,即Ⅰ 区,故 D 项错误。 答案:1.D 2.A       区域差异分析 3.(2015·高考江苏卷)2015 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关于“丝绸之路 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解析:选 B。“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东亚)和西部沿海(西欧)都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 故 A 错。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慢,但 城市化水平高。东部位于中国的沿海地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西部位于 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因此选 B。东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西部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达,故 C 错。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西部乳畜业发达, 故 D 错。 扫一扫 进入 91 导学网(www.91daoxue.com) 地理环境差异 考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用书 P180]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的自然条件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对农 业发展的影响不同。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工商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如何变化? 提示: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中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 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后期: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 很低。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 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大产业的 产值比重格局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 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二、三或 一、三、二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 工业化的区域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二、一、三或 二、三、一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 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在 此过程中,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 展的主导力量 三、二、一  (高考山东卷)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 (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 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 b 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从两幅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水循环知识加以判断。 第(1)题,该流域开发从Ⅰ到Ⅱ再到Ⅲ的过程中,居民点不断增多,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 植被不断减少,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导致该地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多,蒸发量减少, 降水量减少,故选 C 项。第(2)题,植被覆盖率越高,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就越强大。假设该 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那么,植被覆盖率最高的第Ⅰ阶段河流流量曲 线应最平缓,出现洪峰的时间最晚,对应 b 图中的曲线③;植被覆盖率最低的第Ⅲ阶段河流 流量曲线起伏最大,出现洪峰的时间最早,对应 b 图中的曲线①,故选 C 项。 [答案] (1)C (2)C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6·山西考前质检)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 1~2 题。 1.影响产业结构由 M 向 N 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    B.政策 C.人才   D.市场 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不断攀升 解析:第 1 题,图中 M 是高精加工工业、N 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 是人才。第 2 题,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工业部门的种类会日 趋多元化。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图中显示不 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 重较大,工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会有所降低。 答案:1.C 2.B [学生用书 P181] 区域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区域图是高考命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图像,主要有宏观区域图和微观区域图,都 侧重考查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自然灾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图 1 某国位置示意图 图 2 “一带一路”主要线路 示意图 图 3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 图 1.读图名,明确图示内容 一幅图的图名往往反映出该图的内容,能体现出图示的主要地理事象。如图 2 为“一带一路” 主要线路示意图,由此可知本图内容是“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穿过的地区。 2.根据图中信息定位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及轮廓、重要标记和图例等信息,可以对图示 区域进行定位。如图 3 根据经纬度和地形分布可知,该图为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 地区。 3.区域特征分析 (1)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可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 (2)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可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 (3)结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内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分析原因,找出措施。 4.区域差异比较 在区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两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出两区域的差异。 (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 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 示意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 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问题探究 (1)富塔贾隆高原年降水量大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②北半球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 赤道在此偏转为西南风,富塔贾隆高原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③沿岸有几内亚暖流, 增温增湿,水汽充足。 (2)西非西海岸的洋流名称是什么?大致流向怎样? 提示: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流。 (3)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两大措施是什么? 提示:开源、节流。 2.信息解读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可知,解决下游水资源短缺要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 水。 (2)从图中获取信息 [标准答案] (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 于通航。 (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 措施。 (2016·漳州毕业班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 M 国铀矿资源丰富,2008 年该国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76.18%。 材料二 下表示意 M 国能源消费结构(单位:%)。 1973 年 1992 年 1994 年 煤炭 15.2 8.1 6.1 石油 69.1 41.2 39 天然气 7.3 12.8 11.9 电力(核能和水电) 7.3 36 40 新能源 1.1 1.9 3 合计 100 100 100 自给率 22.5 49.3 51.8 (1)分别说明①②两地地貌差异的成因。 (2)图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试分析该地区修建运河的有利自然条件。 (3)指出 M 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并说明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的地貌特征、水运条件、能源消费等知识。第(1)问,从内力和外力作 用两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图示运河的分布、河流水系状况及等高线分布状况分析 即可。第(3)问,读材料二即可分析出 M 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 可从经济、核电技术、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1)①地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②地由河流侵蚀和地壳抬升作用形成。 (2)地势相对平坦,河流众多;河流之间的分水岭海拔较低,便于修建运河;深受海洋影响, 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而平稳。 (3)特点:该国 1973 年以来,大量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费;核能与新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能 源自给率上升很快。 原因: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铀矿资源丰 富,污染小,技术力量雄厚。 [学生用书 P183] (2016·河南适应性测试)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 解析:第 1 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 要指标是气候。第 2 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 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答案:1.A 2.D (2016·浙江模拟)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 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 理环境。结合下图,回答 3~4 题。 3.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 4.下列关于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 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 ③北方喜爱咸 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 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 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第 3 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 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一般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 珍海味”。注意甲区域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形而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乙区域位 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而应发展水稻种植。第 4 题,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 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故③、④正确。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 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 答案:3.D 4.D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 5~6 题。 5.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宁夏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三江平原 6.从第Ⅰ阶段到第Ⅲ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解析:第 5 题,油菜、水稻种植区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而油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长 江流域,由此可知该地区最可能位于长江三角洲。第 6 题,发展到第Ⅲ阶段时,农业生产以 蔬菜和花卉为主,而蔬菜和花卉主要是面向市场的农产品,说明市场是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 化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5.C 6.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