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6)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17-19 页例 1、例 2 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运算定律是研究数的运算的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 的基本性质,是数学作为推理的依据,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它的有效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 义,体会四则运算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 想,积累丰富的四则运算活动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选择 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因此,教材在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规 律的同时,还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借助情境展现,帮助学生体 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既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 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对学生注意解决问 题的策略多样性、思维灵活性发展、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方面有一定 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上有 难度。但四年级学生之前在学习加法的相关知识过程中,对运算定律 的相关知识已有零碎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过去那 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对规律的理性认识。在学习中,学生易错点 是在学习后易仿照应用定律而非理解应用,运算定律只有在理解内涵 后才能正确而灵活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并能用不同 形式表示,会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 理、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在比较、分析中发 现规律,概括规律。 (2)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强化数 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渗透加法运算定律在简便运算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比较、 抽象、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含义。 2、会用字母和其它符号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1、能根据规律自主总结出加法运算定律。 2、能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联系与区别。 4、根据例题,利用课件展示与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 动性。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会骑自行车吗?最远的地方你骑到哪儿呢? 你看 见过骑自行车旅行的吗? 大家看,这里正有一位李叔叔在骑车旅行呢! (课件演示:李 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体验场景,获得信息。 同桌交流: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展示线段图,出出示例 1。 上午骑了 40km 下午骑了 56km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合作探究,找寻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根据学生回答选择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师:大家比比、看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个加 数相同,结果相同)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了 交换) 40+56○56+40 中的○里应填什么符号呢? (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课件呈现: + = + + = + (3)讨论:从这些例子你们得出什么规律?你能最简洁的话说 出来吗?反馈交流,课件展示: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不变。 (4)揭示定律。 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运算定 律——加法交换律 想想、说说:如果把加数换成其他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举 例说明。 (5))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交流反馈,课件呈现: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 ★ = ★ + ▲ a + b = b + a (6))练习。 完成课本第 18 页下面的“做一做”第 1 题。 2、加法结合律。 (1)多媒体展示例 2 情境图:李叔叔前三天的骑车情况。 (2)获取信息:根据情境图找出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利课件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生 1:88+104+96 生 2: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问:你能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吗? (4)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个加数 相同,结果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道算式先算前两个数, 第二道算式先算后两个数)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88+104+96 = 88+(104+96)] 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 + = +( + ) + + = +( + ) 你还发现了什么?[88+(104+96)计算时比 88+104+96 计算时 简便,因为 104+96 等于整百数。] (6)揭示规律。 像这样,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加,和不变,就叫加法结合律。 (7)根据加法交换律方式用不同形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学生独 立完成,集体核对,教师课件呈现) (▲+★)+●= +( + ) (a+b)+c= +( + ) (8)问:你觉得哪种表达方式更好? (9)练习:完成课本第 18“做一做”的第 2 题。 三、课堂演练,巩固所学 课件出示习题 : 1、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75+ = 58+ 25+ +36= +(42+ ) x + y = + a+ +c= +(b+ ) 2、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运算定律,符合哪条定律?哪些不符 合,说明理由。 A+45=54+a a+(20+9)=(a+20)+9 380+20=20+380 3×50=50×3 15+(7+b)=(20+5)+b 3、连一连。 73+215 68+(66+34) 86+32+78 215+73 (61+75)+47 86+(32+78) 66+68+34 61+(75+47) 四、回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规律?你是怎样学到的? 2、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些知识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 19 页练习五的第 1、2 题。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88+104+96 88+(104+96) 56+40=96(千米)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 = ★ + ▲ (▲+★)+●=▲+(★+●) a + b = b + a (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位置,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 叫加法结合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和 问题并解答,在自主探究中展开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学习。让学 生通过熟悉的事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再进行一系列的比较,把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出猜想、实例论证,最后概括总结出加 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这种方式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 程,另一方面也注重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提升了学生猜想、验 证、类比、归纳的能力,提高警惕了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数学下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