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2021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牛栏山第一中学2020年9月高三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诗卷内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每当大的灾难降临时,文学都会被大众记起,它所扮演的角色也分外值得人细品。 一类是视文学为预言,从过往的小说中寻找佐证。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美国作家迪恩·孔茨写于1981年的科幻小说《黑暗之眼》中就虚构了一种会在2020年蔓延的名为“武汉400”的病毒。一类则是视文学为镜子,从历史作品中窥见当下,洞察人性,反映现实。如加缪描写1940年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鼠疫》。 而科幻文学作为涵盖两者的特殊文学种类,便被放到聚光灯下进行检视。如某小说中科学狂人培养低毒性病毒,任其在人类中传播,以这种极端方法持续化解危险的临界状态。这也是在科幻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思想实验,借此探讨一系列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问题。 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并不必然地承担“预测未来”这一功能,而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正是借由讲故事,我们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这种实验来“摊薄”未来的风险。 对于这次疫情,孩子们最需要借助阅读科幻小说来获得的理解是,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其他物种与环境,才能让文明可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常说人类是万物灵长,但当人类活动过度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乃至于整个星球的生态平衡时,这个庞大的系统必然会通过种种方式来寻求再平衡,而人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分子,与其他物种都应该是平等的。 今天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在可见的未来,倘若人类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灾难将会以更极端更频繁的形式再度降临。而对孩子来说,如果能通过阅读科幻小说的方式,在心智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我们的未来才不会重蹈覆辙。 (取材于陈楸帆的文章) - 30 - 材料二 人类是一个技术性的物种。我们借助技术,生活在一个和自然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中。因此,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幻觉,似乎世界就是按照人的意志被塑造的。然而这显然不是事实。 人类虽然已经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但相对于自然界来说,仍旧渺小得微不足道。 人类早已把飞船送上了太空,然而就连最近的月球,载人登陆的记录也只是停留在半个世纪前。飞得最远的飞行器“旅行者1号”,飞了整整35年,才在2012年抵达太阳系的边缘位置,而且即将在2025年耗尽全部电力,彻底和人类失去联系。银河的尺度是10万光年,人类最远的尝试,只是在它的边缘角落里徘徊。就连地球,我们所知也甚少。深入地下的最高纪录,是苏联留下的科拉超深钻孔,达到地下12公里多,和地球6300多公里的半径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所以,尽管人类建造起高楼大厦,制造出飞机汽车,能够控制局部环境,对于自然来说,仍旧只是微不足道、能力有限的一种生物而已。 在这种认识下,对灾难的想象就成了人类生存试验的提前功课。小行星撞击地球,全球火山爆发,气候变化……各种各样的灾难都会考验人类的生存能力。这种灾难,也许永远不会来,也许很快就会发生。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太大的局限,小行星从地球附近经过,未必能够得到及时的预警,地球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那更是无法预期的事,因为除了偶然性的局部地震之外,全球性地质变动远在人类的经验之外。 灾难能够带来警示,带来反思。它让我们学会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了解那些虚构的灾难,可以帮助孩子塑造世界观,意识到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温和的环境之中,但稍稍放开眼界,就会发现我们的生存环境其实很脆弱,从而减少因为人类的技术优势而滋长的自大。这也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许多描述灾害的小说或者电影,多少都带有科学的元素,不敢说这就能够让人立志走上科学道路,但至少可以埋下许多种子,这和科幻小说的普遍意义是一致的。孩子们在成长,对灾难的思考无疑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 (取材于江波的文章) 材料三 时下这场疫情,让我们真正认识了一件事:一种结构简单的非细胞微生物,居然可以在技术文明快速发展的人类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人类社会如何从这场灾难中学习到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却是一个持久的课题。如果从少年儿童成长的角度来说,有一项需要立即深入开展的,恐怕就是灾难教育。 - 30 - 灾难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它能让少年儿童对人类社会曾经深陷和可能面临的各种灾难有客观的认识。如此,才能在灾难真正袭来时冷静客观地面对。 当然,灾难教育的价值远不止如此。海德格尔曾说:向死而生。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死”的必然在场能够催生出自我的存在感,进而激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实现精神的觉醒与迸发。这个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灾难教育的本质,或许有所裨益:灾难教育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教育。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直面灾难时,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健康的重要;才知道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多欠缺;也只有在这时,人性的矛盾和光辉才能抛开各种伪饰,得以真实呈现。 灾难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对灾难的“预演”,去培养少年儿童的危机意识和认识世界的探索精神,并学会在灾难面前葆有人性的光辉。 灾难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是多样的,其中一个可选项就是科幻阅读。科幻作品致力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的“假想式预演”,因而人类可能面临什么样的灾难,就成为科幻小说的一大创作主题。少年儿童阅读灾难题材科幻作品,其实就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灾难教育。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明,这类作品中会出现各种沉重甚至阴暗的情节与氛围的描写。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烘托主题的必要手法;从灾难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灾难的“真实”呈现。对那些出于情节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必要的描写,哪怕有些阴暗,我们也不需要视为洪水猛兽。我们要明白,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他们的视野,可能跟我们所认为的大相径庭;更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有足够的理解、辨识和接受能力。换个角度说,如果连一些沉重、阴暗的描写都无法接受,当真正的灾难袭来时,又怎能去面对呢? (取材于马传思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科幻文学作品被人牢记,是因为它能预言社会发展。 B. 在科幻作品中可以展现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话题。 C. 科幻作家、作品没有义务承担“预测未来”的功能。 D. 科幻文学可以在作品中展现某些问题,引发人讨论。 2.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作者不同意世界是按照人类意识塑造出来的说法。 B. “旅行者1号”会在抵达太阳系边缘时耗尽电力。 C. 人类可以控制局部环境,但仍是能力有限的生物。 - 30 - D. 人类对从地球旁经过的小行星有时无法及时预警。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认为所有科幻小说中的世界都有高风险性和挑战性。 B. 材料二认为某些自然现象的发生,由于认知局限无法预期。 C. 两则材料中关于科幻作品能产生积极作用的看法是相似的。 D. 两则材料中关于人类对待生存环境认知的看法是一致的。 4. 下列关于灾难教育的价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人客观冷静认识灾难。 B. 激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 C. 培养探索世界的精神。 D. 增强科幻作品深刻性。 5. 结合三则材料,简述科幻作品可以起到哪些教育作用。 【答案】1. A 2. B 3. A 4. D 5. ①借助故事,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降低未来的风险。 ②培养孩子敬畏自然的认识,让文明可持续发展。或帮助孩子建立关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③科幻文学作品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或,阅读科幻文学作品有利于人们了解一些科学元素、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④通过阅读科幻文学的方式可以进行灾难教育。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生有。 A项,“是因为它能预言社会发展”于文无据。原文为“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并不必然地承担‘预测未来’这一功能,而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 故选A。 - 30 -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会在抵达太阳系边缘时耗尽电力”错误。原文说“飞得最远的飞行器‘旅行者1号’,飞了整整35年,才在2012年抵达太阳系的边缘位置,而且即将在2025年耗尽全部电力,彻底和人类失去联系”,是在2012年抵达太阳系的边缘位置,即将在2025年耗尽全部电力。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都有高风险性和挑战性”错误。结合“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分析,原文是“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结合“灾难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它能让少年儿童对人类社会曾经深陷和可能面临的各种灾难有客观的认识。如此,才能在灾难真正袭来时冷静客观地面对”“‘死’的必然在场能够催生出自我的存在感,进而激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实现精神的觉醒与迸发”“灾难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对灾难的‘预演’,去培养少年儿童的危机意识和认识世界的探索精神,并学会在灾难面前葆有人性的光辉”分析,A项、B项、C项在原文中都有体现。 故选D。 【5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正是借由讲故事,我们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这种实验来‘摊薄’未来的风险”分析,借助故事,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降低未来的风险。 结合“对于这次疫情,孩子们最需要借助阅读科幻小说来获得的理解是,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其他物种与环境,才能让文明可持续发展下去”“而对孩子来说,如果能通过阅读科幻小说的方式,在心智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我们的未来才不会重蹈覆辙”分析,培养孩子敬畏自然的认识,让文明可持续发展。或帮助孩子建立关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结合“了解那些虚构的灾难,可以帮助孩子塑造世界观,意识到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温和的环境之中,但稍稍放开眼界,就会发现我们的生存环境其实很脆弱,从而减少因为人类的技术优势而滋长的自大。这也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许多描述灾害的小说或者电影,多少都带有科学的元素,不敢说这就能够让人立志走上科学道路,但至少可以埋下许多种子,这和科幻小说的普遍意义是一致的。孩子们在成长,对灾难的思考无疑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分析,科幻文学作品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 结合“少年儿童阅读灾难题材科幻作品,其实就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灾难教育”分析,通过阅读科幻文学的方式可以进行灾难教育。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武安君伐韩,拔野王。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合音)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 - 30 - 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 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按据上党民 按据:收拢安抚 B. 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 更:更加 C. 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 奉:两手捧着 D. 张二奇兵以劫之 张:设置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王龁因伐赵 母因曰 B. 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 使赵不将括则已 C. 以天下莫能当 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D. 使赵不将括则已 吾已决矣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怒,数让之。 赵王怒,多次责备廉颇。 B. 若胶柱鼓瑟耳。 大王的行事就如同胶柱鼓瑟一样不妥。 C. 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赵奢不能难倒赵括,但也不认为赵括真会用兵。 D. 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父子并不同心,赵奢希望大王不要任用赵括。 9.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国散布谣言,离间赵国君臣,使得赵括当上了将军。 B. 赵王不听谏阻一意孤行,撤换了廉颇,导致赵军大败。 C. 赵奢为将时,尊重并爱护麾下的将士,与之同甘共苦。 - 30 - D. 赵括曾分兵两路,企图突破重围,可惜最终未能成功。 10. 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为什么赵括兵败在战前就已经注定了。 【答案】6. B 7. A 8. D 9. D 10. ①死读兵书,缺乏实战经验。 ②骄傲。轻敌。 ③颐指气使,不尊重将士 ④贪恋财物,不与将士同甘苦。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B项,“更”,更加,解释错误,在这里“更”应翻译为“又”,“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可以翻译为“赵王因为廉颇损失伤亡大而又胆怯不敢出战”。 故选B。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A项,两个“因”都是介词,都可以翻译为“趁机”; B项,第一“使”,动词,派遣;第二个“使”,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假使”; C项,第一个“以”,动词,以为;第二个“以”,介词,把; D项,第一个“已”,句末语气词,罢了;第二个“已”,副词,已经。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D - 30 - 项,“愿王勿遣”翻译为“赵奢希望大王不要任用赵括”错,应译为“赵母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去”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与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的地方。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赵括曾分兵两路,企图突破重围,可惜最终未能成功”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意思是说,白起佯装战败退走,预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乘胜追击,直达秦军营垒,秦军坚守,无法攻克。这时,秦军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堵截住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断绝。可见,原文并没有内容表述赵括曾分兵两路,企图突破重围。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概括作品内容,需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答题区间,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出相应内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题干要求“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为什么赵括兵败在战前就已经注定了”。 第一,“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随机应变。可以看出赵括死读兵书,缺乏实战经验。 第二,“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起初,赵括从小学习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可比。带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赵括谈起来却很随便。可以看出赵括骄傲,轻敌。 第三,“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而赵括刚刚做了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拜见,大小军官没人敢抬头正脸看他。可以看出赵括颐指气使,不尊重将士。 第四,“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绸缎,全部拿回家藏起来,每天忙于察看有什么良田美宅可买的就买下。可以看出赵括贪恋财物,不与将士同甘苦。 - 30 - 这些都是赵括兵败在战前就已经注定的原因。 【点睛】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参考译文 秦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攻克野王。秦国派左庶长王进攻上党,予以攻克。上党百姓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接应上党逃来的百姓。王龁趁机挥兵攻打赵国。赵兵屡次被秦军打败,廉颇便下令坚守营垒,拒不出战。赵王以为廉颇损兵折将后又胆怯不敢迎敌,气愤得多次斥责他。应侯范睢又派人用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说:“秦国所怕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好对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赵王中计,便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劝阻说:“大王因为赵括有些名气就重用他,这是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随机应变。”赵王仍是不听。 - 30 - 起初,赵括从小学习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可比。他曾与父亲赵奢讨论兵法,赵奢也难不倒他,但终究不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赵奢说:“带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赵括谈起来却很随便。赵国不用他为大将也还罢了,如果一定要用他,灭亡赵军的必定是赵括。”待到赵括将要出发,他的母亲急忙上书,指出赵括不能重用。赵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年我侍奉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时,亲自去捧着饭碗招待的有几十位,他的朋友有几百人。大王及宗室王族给他的赏赐,他全部分发给将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理睬家事。而赵括刚刚做了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拜见,大小军官没人敢抬头正脸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绸缎,全部拿回家藏起来,每天忙于察看有什么良田美宅可买的就买下。大王您以为他像父亲,其实他们父子用心完全不同。请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赵王却说:“老太太你不用管,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便说:“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我请求不要连累我治罪。”赵王同意了赵母的请求。 赵括到了赵军中,全部推翻原来的规定,调换军官,下令出兵攻击秦军。白起佯装战败退走,预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乘胜追击,直达秦军营垒,秦军坚守,无法攻克。这时,秦军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堵截住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断绝。赵军已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都在内部暗中残杀,互相吞吃。赵括亲自率领精兵上前肉搏,被秦兵射死。 赵军于是全线崩溃,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会有后乱。”于是使用奸计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二百四十个年岁小的回到赵国,前后共杀死四十五万人,赵国大为震惊。 11.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 ②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④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论语·先进》) 注释:【1】愈:胜。 (1)因为对“与”的理解不同,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有人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请你分别说明这两种断句中“与”的意思,并解释全句的意思。 (2)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说明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1)参考答案:“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与”是“赞同”的意思,全句意思是“不如他啊,我赞同你的看法,不如他啊”。“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中,“与”是连词“和”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2)答案要点: - 30 - 要点一:学习勤奋,善于反思,引申发挥,闻一知十。 要点二:甘贫乐道,不以贫困而忧虑。 要点三:对孔子心悦诚服,但未质疑问难。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断句能力和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能力。 ①“吾与女”的话,“女”是宾语,“与”是动词谓语。翻译为“赞同”,即“我赞同你,比不上他”。 ②“吾与女弗如也”中,“吾与女”都做“弗如也”的主语,“与”是连词,“和”,即“我和你都比不上他”。 (2)本题考查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分析可知,他学习勤奋,能够闻一知十,对孔子的话引申发挥。 结合“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见,他安贫乐道。 结合“于吾言无所不说”可见,他对孔子心悦诚服,但因不对孔子提出任何质疑或意见,孔子认为他对自己的学说没有助益。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我整天对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像个蠢人。等他退下,我观察他私下里同别人讨论时,却能发挥我所讲的,可见颜回他并不愚笨呀!” ②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 ③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④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助益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开愁歌①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 30 - 衣如飞鹑②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④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③旗亭:酒肆。④贳(shì):抵押。⑤豗:冲击。 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 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C. 九、十句乐景写衷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D. 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3. “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 A. 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 B.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C. 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 D. 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 14. 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答案】12. C 13. D 14. 相同之处:都是借酒浇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不同之处:李贺诗,潦倒困顿;李白诗,狂放豪迈。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四个选项均考核诗句含义,其中C - 30 - 项,“浮云悠闲”错误,诗中“壶中唤天云不开”的“云不开”应该是“浮云蔽日”的景象。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细节描写的内容,选项中均有“击剑”的细节,此诗中要借“击剑”这一细节表达内心的苦闷,D项表达的是这一情感;A项,表达的是决绝之情;B项,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C项,表达的是战场的激战场面。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欣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以对比的方式考核,要求答出异同,从诗歌的内容看都有“同销万古愁”“壶中唤天”等类似的词句,可以看出都有“借酒消愁”“志不得申”的情感,再从换就的物品“五花马、千金裘”“秋衣”看出一个“狂放不羁”,一个“穷困潦倒”。 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 15.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古代咏怀诗是诗人抒发怀抱情志的诗。①李白蔑视权贵,“________,________”,表现孤高自傲的个性;②杜甫登高感慨,“________,________”,抒发虽困顿而忧国的感情;③陆游用典明志,“________,________”,渴望像诸葛亮一样施展抱负;④辛弃疾遥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表达抗敌救国的豪情。他们都是有大理想、大情怀的人,是大写的中国人! 【答案】 (1).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3). ②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 (6). 千载谁堪伯仲间 (7). ④金戈铁马 (8).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摧,折,事,繁,霜鬓,潦倒,名世,伯仲,戈。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 30 - 贺兰山上的华夏之纹 贺兰山的岩画大名鼎鼎,当然首先因了贺兰山本身的传奇。据说贺兰就是那个神话里的“不周山”,故事里的共工与颛顼争斗,共工不管不顾地拿自己的头朝山上撞,山被撞坏了,自此“不周”。当然这是外话了。贺兰山岩画的有名,更主要的是因了那画的内质,有一种浩浩洪荒的高古气质。初看上去潦草一些,似涂鸦一般,细究了来,又恰有一份性情的真率活泼。岩画的内容,随心所欲,丝毫不遮遮掩掩;形式上具有一种童年思维的清澈透明,性灵毕现;岩画彰显的态度,又自有一份虔敬恭正,万物从中一体。这就真的是好,是贴近了生命和心灵本源的好,从中可以发现我们民族文化与思维上的某些特质。 贺兰山岩画类似于那种黑白连环画,其重心不在对形象的塑造,而在对线条的迷恋。这种对形式的追求与迷恋,体现的是一种表意的思维特质,所以,贺兰山岩画呈现出强烈的装饰化倾向,形式化、纹样化、规整化成为其突出特征。这在贺兰山岩画的动物题材中,有着淋漓的体现。 岩画里的牛多是轮廓,兀自站着的,低头抵角的,一律安静沉默,不动声色,身形却不合比例地瘦下去、瘦下去,把壮硕与牛气都收敛了起来,提炼得只剩了一个形体,一个牛的概念或符号。一只虎卧在一块方形的岩石上,身上斑驳的花纹夸张地凸显着,却并不虎气,甚至有点乖觉。豹亦是如此,仿佛是墓碑前的石雕,抑或剪纸画上的图样,总之,绝不青面獠牙,不会让人产生畏惧。 当然,最具形式感的是羊。那些好看的羊角被缭绕的线条极力夸张,以致后来羊角替代了羊本身,再后来“羊”干脆就成了“美”。看“美”的字形就知道了,他们对羊角之美的那份痴迷简直就是登峰造极。在这里,绘画的功用性似乎可以漠视,形式上的美却得到用力的表现。刻画者思维里强烈的审美化倾向,以及对美的表达的理性与通透,让人感到惊奇。他们对美的那种创造能力,甚至先于物质与技术的创造能力,最先蓬勃发展了起来。 生民之初,似乎杀戮、血腥、恐惧、死亡、无助才是生活的主体,何以我们祖先的眼光与视角,会超越蛮力、凶猛,而积淀出这样一份从容与安雅?他们执着一念地把那些与自己相依的动物、相伴的植物,印刻在石上,是怀着对美怎样的痴迷呢?对美的追求与表达本来就是人的灵性的体现。在此意义上,我们还会看到人面纹样陶盆,看到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看到灵动的线条如何幻化成书法艺术,看到深浅的水墨如何表达心灵深处的感动……这是一个对美如此敏感而痴迷的民族,他们天性上都喜欢用欣赏的、审美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本性上对美的欲望与灵性,使他们具有了一个共同的图腾——“华夏”。“华”,“花”也;“夏”,“人”也。“华夏”,字形本身就充满着花纹之感,纹理灼灼,斑斓绚丽,生动地 - 30 - 写意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质。这种被着力强调了形式的岩画,因它本身的寓意与华夏文化的渊源关系,似乎可被称为“华夏之纹”。 如果说,美是贺兰岩画所昭示的一种力量,那么应该还有一种更不可忽略、或者说更大的力量。当我们的祖先一星星、一毫毫,在山岩上书写,当那时的人们,用一双双肉质的手去触刻岩石,千次万次,使之成沟成线,这是一个怎样漫长的过程。这背后有什么?这背后的动机与力量来自何处?只有一种解释,是信仰。 因了对信仰的执着,贺兰山岩画就具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气质。他们有对兽的描摹,有对人兽合体的生硬地拼接,再到对神的刻画,这是一个由兽到人再到神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心路历程,同时又是一个寻找灵魂归宿的过程。当人的神性被唤醒,生活的空间被神性的光芒笼罩,这一方土地,这一群民众,便开始了与兽的根本决裂,创造出了一个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当篝火燃起,那些青面獠牙的面具在空中飘拂,鼙鼓发出震撼的声响,那个美丽的羊头被恭恭敬敬地抬上祭台……这时候,人已经认知到生活的空间里有高于自己的力量。人的自知伴随着人对神的创造,于是岩画中的圣像壁产生。山壁上刻下的那些形态各异的人面像是我们的祖先造神留下的痕迹。那个巨大的太阳神,头饰繁复,头顶的光芒散射开去,很有霸气。刻画笔力粗犷稚拙,也许因为过于郑重其事,笔意里还含着点拘谨小心。 只有在圣像壁下走走,才能知道什么叫万物有灵;只有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看看,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先民心灵的温度与精神的斑斓。他们知道一个喜欢羊的群体更需要凝聚,使羊性爆发出威力,从而去战胜狼群。造神,使初民们战胜了自身的兽性,爆发着群体的力量。 于是,一个氏族、一个部落、一个种族,击着鼓,举着旗,披着荆,斩着棘,浩气冲天,开天,辟地。当信仰的光芒冉冉升起,理性的光辉开始照耀,文明就此诞生。我以为贺兰山岩画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还处于艺术的启蒙阶段;从人类发展的进程来看,只属于人类的童年岁月;从表现的内容来看,也只是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的状态。但在欣赏岩画的过程中,这些遥远的东西,为什么会让人嗅到一股熟悉的气息?为什么会让人产生一种记忆的回味? 那种熟悉感应该是来源于心底的认同,审美感动应该是来源于人类童年的记忆。人总会有一种寻根的意识,就像一个生命越是经历了岁月,童年的记忆越会清晰。文化的童年奠定着文化的性格与特质。不管它走多远,不管它盛开还是凋落,它的童年都会那样新鲜着、金黄着、跳跃着、呼叫着、生动着、活泼着,发出一些响动,粘贴出一种记忆,拉出心底沉埋着的那份乡愁,如丝般孱弱而悠长,如丝般似断亦连…… (取材于张瑞《贺兰山上的华夏之纹》)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0 - A. 提炼得只剩了一个形体 提炼:简化、凝练 B. 对美的表达的理性与通透 通透:清晰、透彻 C. 生动地写意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质 写意:自然地表现 D. 先民心灵的温度与精神的斑斓 斑斓:丰富多彩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1段写贺兰山岩画具有“浩浩洪荒的高古气质”,表明岩画历史久远,厚重古朴。 B. 我们的祖先在贺兰山刻画与自己相依相伴的动物、植物,源于对杀戮与恐惧的逃避。 C. 有花纹的陶器、青铜器和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展现了人们富有灵性的心灵世界。 D. 作者认为贺兰山岩画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作品,艺术上处于启蒙阶段,却有独特魅力。 18. 作者为什么说从贺兰山岩画中“可以发现我们民族文化与思维上的某些特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9. 贺兰山岩画创作时代距今十分遥远,作者在欣赏时却嗅到一股熟悉的气息,这源于他独特的审美方法:作者从贺兰山岩画鲜明的艺术特点中,思考和感悟华夏民族文化的性格与特质,从而深化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试借助这种审美方式,谈谈你对生活中某一种美的事物的认识与思考。 【答案】16. C 17. B 18. ①贺兰山岩画呈现形式化、纹样化、规整化的特征,体现了民族的表意的思维特质。②贺兰山岩画有很强的装饰性,重视形式上的美,表明了民族对美的敏感与痴迷。③贺兰山岩画有对兽、人兽合体、神的描摹,展现了一个由兽到人再到神的认知过程,示了民族对信仰的追求。 19. - 30 - 示例:书法是中国文化一个非常珍贵的现象。100年前胡适、钱玄同们背弃了汉语的文言文,要废除汉字和废除文言文而倡导白话文,此后,文言文基本从主流的艺术形态和主流的文化传播形态当中消失了。今天打开手机,打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包括电视台,都是白话文的,唯独有一门艺术——书法,至今坚定地保存着文言文的形态。正是书法把中国历朝历代的精神以及非常重要的经典传承下来,超越了历史而传承到了当代,并且通过书法的斗方、对联、条屏、扇面等形式送入千家万户。中华民族没有一家没有书法,我相信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门口挂对联的时候,一定会成为整个民族对中国书法的文化认同。书法的“书”形而下的气质就是必须要书写,而且还是以各种高妙技法来书写。同时它也具有形而上的气质,就是把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道法自然,浩然之气,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江东去”……这种精神的超越性,送入千家万户,让其陶冶精神而脱离日常生活的低级趣味,让经典文化精神引领中华民族登高行远。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C项,“写意:自然地表现”错误。“写意”本是艺术创作术语,与“写实”相对,指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强调其内在精神实质表现的艺术创作倾向和手法。结合前文“这是一个对美如此敏感而痴迷的民族,他们天性上都喜欢用欣赏的、审美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本性上对美的欲望与灵性,使他们具有了一个共同的图腾——‘华夏’”可知,“生动地写意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质”是指华夏民族用充满着花纹之感,纹理灼灼,斑斓绚丽“华夏”的字形表达着他们的审美特质,抒发着独特的对美的欲望与灵性。所以“写意”是“披露心意,抒写心意”的意思。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文章内容,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B项,曲解文意,“源于对杀戮与恐惧的逃避”错误。依据“生民之初,似乎杀戮、血腥、恐惧、死亡、无助才是生活的主体,何以我们祖先的眼光与视角,会超越蛮力、凶猛,而积淀出这样一份从容与安雅?他们执着一念地把那些与自己相依的动物、相伴的植物,印刻在石上,是怀着对美怎样的痴迷呢?”可知,我们的祖先在贺兰山刻画与自己相依相伴的动物、植物是因为“怀着对美怎样的痴迷”,而非“源于对杀戮与恐惧的逃避”。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 - 30 - 依据“……这种对形式的追求与迷恋,体现的是一种表意的思维特质,所以,贺兰山岩画呈现出强烈的装饰化倾向,形式化、纹样化、规整化成为其突出特征”可概括为:贺兰山岩画呈现形式化、纹样化、规整化的特征,体现了民族的表意的思维特质。 依据“在此意义上,我们还会看到人面纹样陶盆,看到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看到灵动的线条如何幻化成书法艺术,看到深浅的水墨如何表达心灵深处的感动……这是一个对美如此敏感而痴迷的民族,他们天性上都喜欢用欣赏的、审美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本性上对美的欲望与灵性,使他们具有了一个共同的图腾——‘华夏’……‘华夏’,字形本身就充满着花纹之感,纹理灼灼,斑斓绚丽,生动地写意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质”可概括为:贺兰山岩画有很强的装饰性,重视形式上的美,表明了民族对美的敏感与痴迷。 依据“因了对信仰的执着,贺兰山岩画就具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气质。他们有对兽的描摹,有对人兽合体的生硬地拼接,再到对神的刻画,这是一个由兽到人再到神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心路历程,同时又是一个寻找灵魂归宿的过程”可概括为:贺兰山岩画有对兽、人兽合体、神的描摹,展现了一个由兽到人再到神的认知过程,示了民族对信仰的追求。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解读方向,如本题要求“试借助这种审美方式,谈谈你对生活中某一种美的事物的认识与思考”,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合理化作答。 作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文章的审美方式:作者从贺兰山岩画鲜明的艺术特点中,思考和感悟华夏民族文化的性格与特质,从而深化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即透过物的具体表象,理解其包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特质。考生的答案必须符合这一要求,同时注意表达要准确、连贯、生动。 20. 《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 【答案】贾宝玉的四个书童,双瑞对寿儿,焙铭对锄药,而贾母丫环的命名也是按照此法来命的。在贾府中的“四春”丫环,他们的命名就是按琴、棋、书、画来定的: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解析】 【详解】 - 30 -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俗”指的是“俗气”,大众风,至少上流人看不中;“不俗”指的是雅致,如人品高雅,衣着品味典雅等。在《红楼梦》中运用“谐音法”来命名的,人物关系命名的等。如贾家的四钗之环,暗以琴棋书画列名,醒目之甚,省力之甚,却凸显其俗中不俗。还有反其义而用之的,如王熙凤的丫头叫善姐,单看其名字似乎不是很好,其实不然。善姐开始奉观姐的意思来“侍候”尤二姐,并有意去折磨尤二姐,其实为不善者。还有如赵姨娘的丫头小鹊,这个名字虽悦耳动听且寓含报喜之意,而她有一次向怡红院报了一则信息,以至于怡红院的一片恐慌,使得贾宝玉惊怕不已,卧床装病,因此小鹊就无异于是报了忧。 五、语言运用题 21.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批判性思维将是人类不会允许人工智能超越自身的关键智能之一。作为人类高阶思维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是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一种思维。它在一阶思维的基础之上增加至少一层思考,并通过对低阶思维的分析、评价和重建,将思维提升到意识反思的水平之上。(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理论上也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这种思维能力,( )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人类,这一原则本身就要求智能机器人不能具有真正独立自主的怀疑和批判能力。( ),人类不应也不会允许智能机器人获得这种思维能力。未来在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时,人类还得亲力亲为。 (1)依次在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又 由于 那么 B.虽然 又 由于 因此 C.虽然 并且 但是 因此 D.如果 并且 但是 那么 (2)上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加以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1)C。 (2)病因:语序不当。修改句: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思维。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能力。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做题时注意: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文段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关联词语的作用,是表并列,还是递进,是转折,还是因果。3.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 30 -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客观事实,故不能选用表示假设的“如果”,排除AD;“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理论上也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这种思维能力”说明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具有思维能力,但这种思维能力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人类”为原则和前提,所以为了强调这一原则和前提,选用“但是”一词引起注意,而不是表示原因的“由于”,排除B。 故选C。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病因是语序不当。多层定语从远到近的顺序一般是:表领属关系(谁的)+表示时间、处所(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表指代或数量 (多少)+表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 (怎样的)+表形容词性短语 (什么样的)+表性质、类别或范围 (什么)。在所给病句中,“一种”表示数量,放在前面;“多层次的”表示“什么样的”,放在中间;“较为复杂的”表示性质,放在最后。经过分析,修改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思维。 六、作文 微写作,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22. ①“硬核”是网络流行词,有“很厉害”、“与众不同”、“让人震惊”等意思。请在《老人与海》《边城》《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位“硬核”人物,谈谈你的看法。要求:写出人物姓名,结合相关情节说明。 【答案】孙少平可以说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位“硬核”人物。他虽然只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却有着自己的思想,不甘于做一个平凡的农民,着实让人震惊的。他既无缘于大学,也无缘在政府部门工作,他能做的只是做个出力气的揽工汉,但是他却在别人休息的时候读书,可见他与众不同。 他始终向往外面的世界,有勇气凭自己的努力闯荡世界,就象作者描写少安时说的,这样一个男人,即使跟着他去讨饭也觉得安心,可见他着实厉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题目要求在《老人与海》《边城》《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位“硬核”人物,谈谈你的看法。作答时首先要明确所选人物的姓名,出自哪本书;谈论看法时可以结合“硬核”特点(如“很厉害”“与众不同”“让人震惊”等)来谈;注意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加以说明,如答案示例中孙少平不甘心做农民、做活时抓时间读书、有勇气闯荡外面的世界等。综合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23. 新学期伊始,同学们即将进入新的学习阶段,请以“星光不负赶路人”为开头,给你的同学写一则新学期寄语。要求:富于理性,言辞真切。 【答案】 - 30 - 星光不负赶路人,同学们,新的学习阶段即将开始,即使前方的路异常艰难,只要有星光的引领,正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一定会达到成功的彼岸,完成我们的追求。有了理想的指路,我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亦需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努力奋斗,走入我们的理想。唯有不断前进,方能成功。最后的成功不会看轻每一个赶路人,乾坤未定,你我都是黑马。让我们为了理想,为了追求,为了信念,坚持努力向前冲,度过属于我们的辉煌的一年。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题目要求写一则新学期寄语。寄语,是指寄托希望的话语。“给你的同学写一则新学期寄语”,意即在新学期,给同学提出新的希望,并加以鼓励。“星光不负赶路人”,意指只要学生刻苦学习,坚持奋斗,定会有收获。以此为开头,可以先联系新学期新的学习阶段学生将会面对的问题、困难等来谈,然后指出做法,学生只要刻苦学习,不浪费大好时光,定会有所收获,最后加以鼓励。这样就可以做到层次清晰,富于理性,同时注意鼓励性的话语要有真情实感,能打动人。 24. 请以“致秋风”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使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 【答案】参考示例: 致秋风 你带着酷暑的热情, 弹奏起田野稻黍瓜果成熟的丰收曲, 飘洒着莲荷纯净的清香。 你携着温婉柔情的絮花云彩, 挽起江河湖泊细碎晶莹的浪花, 掠过锦绣画卷一般的万里河山。 你一挥袖,就染红了枫林片片; 你一回眸,就洒落了凉意阵阵; 你一微笑,就布下了润雨绵绵。 你捧着月圆人圆举杯相庆的喜悦, 笑着吟诵那首绝美的词句: “金风玉露一相逢, - 30 - 便胜却、 人间无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结合“致秋风”的题目,可见这是一篇命题微写作。要抓住题目中的“致”进行立意。“致”是给予、向对方表示情意的意思,可以采用第二人称“你”来进行抒写。抓住秋风送来凉意、染红枫叶、象征丰收、降下秋雨等特点,最后可以由秋风联想到中秋的人月团圆。题目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可以将秋风拟人化、也可以将景物描写进行比喻,还可以在描写秋风的特点时使用排比句。 作文。二选一作文。 25. ①《论语泰伯》记载曾子谈到“士”的责任,有这样的话:“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 请以“青年的勇毅”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青年的勇毅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习近平主席在博盛亚州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这一“金句”,在开幕式现场获得了掌声连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广大青年更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修身养性,脚踏实地,勇攀时代的高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彰显新时代新青年的新气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曾在他的词篇中深情回忆那个时代。的确,“五四”运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一个坎坷多艰的时代。新旧交织,中西融汇,风雨如磐,万马齐暗。有人龟缩在自己的安乐乡,也有人不甘沉沦,以笔投枪抗击黑暗,以知识为良药启蒙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星火,最终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之时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掀起浩浩荡荡的“五月之风”。 - 30 - “五四”运动背后,是我们一辈青年学生不畏黑暗,为国担纲的坚实信念,是不甘自弃,自立自强的勇毅品格,而正是青年的担当,让五四运动的影响力震天撼地,回响绵延至今。 正所谓“风雨多经人不改,关山初度路犹长”,“五四”运动发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号角,已于七十年前得到胜利的响应。五四时期的青年学生,也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远去。但不变的,是时代的热切感召,是青年这个群体应有的精神面貌——勇毅。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个比百年前更为阔大恢宏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交织激荡,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四十年硕果累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然而,这又是段充满挑战的峥嵘岁月。贫困问题亟待解决,网络安全呼唤治理,技术伦理需要规范,精神需求等待满足……作为时代潮流的追逐者、引领者,我辈肩上有更沉重的责任,更需高擎勇毅的大旗,奋然前行。 但在我们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人精致利己而耻谈理想,有人追求实惠而私利至上。逃避责任,囿于一己之私,绝非青年所应为、所能为。 “唯青年者,国家之魂。”希冀我们能具备勇毅的品格,击水中流,做时代的砥柱,学习那些“敢做惊天动地事,甘为隐姓埋名人”的时代伟人,将个人命运融入时代洪流,担当时代大任。 峥嵘岁月,当为中流砥柱。百年兴涛,七十年逐浪,新时代,愿我们再起航!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是材料+题目的命题作文。所给的是一则名言类材料,有两句话组成。一则材料是《论语》里的句子,意思是“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谈到“士”的责任,强调“士”要“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另一则材料是习主席总书记的话,强调“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由此不难看出两则材料是共性的,强调“勇毅”。 作文要求也是“以青年的勇毅”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写作《青年的勇毅》一文时,注意理解关键词“青年”和“勇毅”。行文结构:何为“勇毅”?勇毅就是勇敢坚毅。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怎样做才算“勇毅”?勇毅是一种品格它在历史上起过什么样的作用?当今时代的“勇毅”与历史上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何单单强调青年要勇毅?考生可围绕这些问题思考,然后成文。注意要写成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参考立意: 1、中华美德,勇毅力行; 2、铁肩担道义,看吾辈青年; - 30 - 3、勇毅,让人生出彩; 4、当今时代更需高擎“勇毅”的大旗; ……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青年这个群体应有勇毅的精神面貌”这一中心论点,接着用“五四”青年的表现分析论证青年人“勇毅”在历史关键时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论证青年人如何做到“勇毅”以及青年人具有“勇毅”品格的意义,再结合现实中缺乏“勇毅”精神的人的表现,回扣论点,最后以“希冀我们能具备勇毅的品格,击水中流,做时代的砥柱,担当时代大任”总结全文。 参考素材: 青年的勇毅为国家未来建设发展提供力量。曹源23岁时研制出震惊世界的石墨烯超导材料,以1.1度的偏转角度让石墨烯的作用大显身手。初露峥嵘的曹源,以攻关实验之勇以攻克难题之毅,为因家抢先研制出超导材料,在科研方面使中国作为先进大国在国际赛场上不断领先。中国足球队队长郑智,顶着压力负重前行,不惧强敌之勇、恒守练习之毅,每天坚持练习,不改弃、不很缩;“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带领中国国家队冲进世界杯”是他的壮语豪言。勇毅,就是他作为队长前行的领航标,就是扬我国威、发展建设的驱动力。 靳舒馨是诗词大会中拥有亮眼表现的女选手,又是北斗导航系统的工程师。工作中,她与团队不怕劳苦、不怕外国军工打压,是“勇”之表现;她与所属团队不断尝试,埋头于巨大的数字计算、物理研究中,不怕失败、恒守于一腔孤勇只为赶超其他大国的技术垄断中抽离出来,独立起来而奋斗。青年的勇毅,如曹原、郑智、靳舒馨一般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那么青年的勇毅,依然可以拥有撼动世界的力量。 五四运动背后,是我们一辈青年学生不畏黑暗,为国担纲的坚实信念,是不甘自弃,自立自强的勇敢的品格,而正是青年的担当,让五四运动的影响力震天撼地,回响绵延至今。 正所谓“风雨多经人不改,关山初度路犹长。"五四运动发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号角,已于七十年前得到胜利的响应;五四时期的青年学生,也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斩远去。但不变的,是时代的热切感召,是“青年"这个群体应有的精神面貌--勇毅。 - 30 -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一个比百年前更为阔大恢宏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交织激荡,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四十年硕果累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然而,这又是一段充满挑战的峥嵘岁月。贫困问题亟待解决,网络安全呼唤治理,技术伦理需要规范,精神需求等待满足...作为时代潮流的追逐者、引领者,我辈肩上有更沉重的责任,更需高擎勇的大旗,奋然前行。 惠若琪,前国家女排队长,一路走来,百炼成钢。有过错失比赛的遗憾,经历过心脏不适的痛苦,饱受过外界的猜测争议,这位当时仅20多岁的姑娘背负了太多。受伤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一次比赛中,在球飞驰而来即将落地的那一刻,她果断地从离球很远的位置跃身而出将球救起,结果失去重心狠狠地摔在地上,导致胳膊摔伤脱白。虽然胳膊已经痛得抬不起来,但是惠若琪依然坚持留在场上,举起另外一只胳膊继续比赛。这一切都不能将惠若琪打败,她用她并不宽阔的肩膀,勇敢地担起了责任,也扛住了挑战。 因为勇毅力行,华罗庚被迫辍学后,仍然坚持自学,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因为勇毅力行,马云坚持高考三次、创业三次,最终成功创办阿里巴巴;因为勇毅力行,周美玲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最终成为雷锋家乡的小英雄。正如这首小诗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点睛】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等等。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诗意的生活》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人生处处是考场》。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路》。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 26. 鞠躬,从古至今始终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场合,有不同意味的鞠躬。 请以“鞠躬”为题作文。要求:自选角度,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30 - 【答案】例文: 鞠躬 鞠躬,是一种非常庄严的行为,它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而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让人们渐渐淡化和忽视了鞠躬这一行为。仔细想来,小到谢幕大到致敬或致哀,我们仍然有很多场合需要鞠躬表达自己的情感。鞠躬其实离我们不远。 鞠躬角度不同,表达的情感程度也不一样。世界上被称为最有礼貌的国家——日本,可以说,他们早已将鞠躬融入日常生活。他们将繁琐的礼节仪式,化为最简单的鞠躬,依然能够保留着真诚情感。并且对陌生人、朋友和长辈的鞠躬角度都是不一样,表达的情感程度也有所区别。我认为,外在行为举止时刻提醒我们,要在内心留有敬意或谢意。鞠躬已经把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能让他人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鞠躬这件事。鞠躬其实离我们不远。 追根溯源,中国也是礼仪之邦。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学孔子的礼。可是学会了什么呢?事实上孔子的礼是外在的行为表现,它所强调的是核心“仁”的思想,要保持有仁爱之心才能成为彬彬有礼的君子。鞠躬也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内心所承载的情感才是核心。在新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多元化的社会,让我们在谈到儒家文化时,常常会给我们一种缥缈在云端,遥不可及的感觉,好似与如今的生活相对立。但其实儒家文化就蕴含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中,鞠躬即是礼的外化。我们应该尊重这个动作,用鞠躬这最简单又传统的行为去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情。鞠躬离我们不远,它能表达言语无法诉说的内容。 可现在有些时候,鞠躬的意味变了。很多需要鞠躬致敬的场合,失去了这种庄严的仪式。相反,有时候鞠躬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去献媚的动作。为了利益而丢掉尊严,让原本的鞠躬变了味道。这种伪善的风气在社会中扩散,让人与人之间多了些防备少了份真情。鞠躬原本是表达情感的,并不会因此而丢失尊严,当内心承载着真挚情感,鞠躬才有其意义和价值。 鞠躬离我们不远,它早在几千年前就融入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多尝试,会发现鞠躬就在我们身边。每一次必要的鞠躬,就是在表达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它帮助我们建立友善的真诚的人际关系。鞠躬离我们不远,它以最朴实的方式表达我们最深沉的情感。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是材料+ - 30 - 题目的命题作文。所给的是材料说“鞠躬,从古至今始终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场合,有不同意味的鞠躬”,提示考生思考“鞠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鞠躬”所代表的含义、人们对“鞠躬”的态度看法。故“鞠躬”这一作文,可赞美对事业对国家的忠诚,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对他人的谦逊有礼,也可借此批判对人点头哈腰的媚骨、为人处世的无原则底线、对困难失败的妥协,等等。 “鞠躬”意思是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鞠躬主要表达“弯腰行礼,以示尊敬”的意思,是表示对人敬重的一种礼节。它不仅是我国传统礼仪之一,也是很多国家常用的礼貌方式。在我国,鞠躬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表达的由衷的敬意,也常用于服务人员对宾客的致意,或表演者、演讲者、领奖者对听众、观众表示尊敬和感谢。可以写自己对“鞠躬”的认识,“鞠躬”的意义和作用,“鞠躬”在生活中的影响。 参考立意: (1)向英雄鞠躬; (2)为祖国事业而鞠躬尽瘁; (3)鞠躬,是一种文明素养; (4)不随便鞠躬,靠实力赢得喝彩; (5)神圣的孩躬 (6)鞠躬是一种重礼节; ……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鞠躬的角度不同,表达的情感程度也不一样”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鞠躬已经把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能让他人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论证“鞠躬也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内心所承载的情感才是核心”,再结合现实“鞠躬的意味变了,很多需要鞠躬致敬的场合,失去了这种庄严的仪式”,最后重申“鞠躬就是在表达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总结全文。 如果写成记叙文,开头可以写对“鞠躬”的认识。得出结论“鞠躬是一个神圣的动作”。然后可以写自己对父亲“鞠躬”的困惑,通过父子的交流可如,“鞠躬”承载着所有爱和眷恋、后悔、自责、伤心与幸福的情感,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情或启示。“鞠躬是神圣的”“弯下腰,深深地。我们鞠躬,把来自灵魂的无声的呐喊,让每个人都能听到”。 参考素材: - 30 - 鞠躬,起初是商朝时代的祭祀礼,表达人们对神灵的敬畏。敬畏,敬是恭敬严肃,畏是谨慎。古人事鬼敬神,祈求平安,对于祭祀一丝一毫不敢懈怠,而在这庄重的仪式中,逐渐形成了中国人的礼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鞠躬不止是对鬼神的祭祀礼,而是成为了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尊敬的礼节。孔子“入公门,鞠躬如也”表达着对王室的敬畏;对师长作揖鞠躬,是对是对师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敬重。华夏礼仪之邦,举手投足间都体现着对万物的敬重,这也形成了中国人虚怀若谷的谦虚,海纳百川的气度。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鞠躬礼已鲜少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不仅是平等思想的熏陶,现在,就连问好仿佛都是一件难事,只是点头示意,出现一种“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冷漠,仿佛真如鲁迅先生笔下的“我”在城市里“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礼仪之邦丧失了日常礼仪,令人扼腕叹息。 不过好在鞠躬礼并没有完全淡出人们的视野,鞠躬礼如今又如同它最初的用途,被用在重大的场合。虽不如日常礼仪的亲切,但总是一种传承,传承了我们中国人的敬畏之情,不是对鬼神,而是对活生生的人——去年国庆,我们向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前辈鞠躬,表达敬意,感谢他们对祖国的贡献。今年4月4日举国上下为抗疫中牺牲的生命的人们哀思——鞠躬,在当下成了我们表达自己敬意时所特用的礼节,让我们牢记对英雄的尊敬。鞠躬承载着这样丰富的情感,更让我们在这样具有仪式感的鞠躬时不由自主地对他们肃然起敬。 毕业后,我前往一所普通高中任教。学校大多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节课开始时,老师喊一声“上课”,然后由指定的同学喊“起立”,在相互问好后,老师与同学们需要相互鞠躬。 开始我觉得很新鲜。回想上学时期,我们向老师鞠躬的场景,现在的我也体验了接受一群孩子的鞠躬。可是鞠着鞠着就烦了。每次课前都需要走一遍“流程”,耽误的一两分钟时间先不提,鞠躬的时候我因公劳损的腰总得痛一下,然后疼上一段时间。一次上课,在同学们给我鞠躬的时候,我点头示意回应。同学们有些惊讶,我便跟他们说,鞠躬的各种弊端,诸如浪费时间、引发我的腰病等。同学们表示理解和赞同——于是我们达成协议,取消鞠躬这一无用的环节。 力克·胡哲,出生时罹患海豹肢症,没有四肢,仅在左臀下侧长有一只两个脚趾的“脚” - 30 - 。他边向我们大家微笑着,边被人置于特殊的桌架上,桌架前有两本摞起来的书。接着,让我震惊的一幕发生了。他将身子前倾,头直直地“摔倒”在前方放置的书上——没有人帮助地,他完成了一次鞠躬。这是力克的招牌动作,当他鞠躬时,往往会全场寂静,这次亦不例外。我震惊地看着他,那小小的身躯中饱含着巨大的执著,一份想表示自己的感谢与敬意的执著。身患重度残疾的他,本可以因此跳过这一环节,但他没有,他向想前来倾听他的讲座的几千名观众致谢。正因这次鞠躬,观众们哑然无声,虔诚般地注视着他;正因为这次鞠躬,我对他的猜测怀疑,变成了完全的接受和认可;正因为这次鞠躬,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演讲者、作为一个同我们一样活着的人的尊严。力克的一次鞠躬,如春风化雨般地打动了我,彻底改变了我对这一动作的认知和看法。 【点睛】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等等。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诗意的生活》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人生处处是考场》。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路》。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 - 3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