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生态系统综合
1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17)生态系统综合 一、单选题 1.(10分) 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B.恢复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复杂 C.生态农业中由于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积累 D.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2.(10分) 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全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杂草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无需除杂草 C.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 D.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3.(10分)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该河流的段上,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 B.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 D. 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4.(10分) 以下对于生态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都是食物链(网) B.倡导低碳生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雄鸟的“求偶炫耀”是一种物理信息 D.某些动物身上的特殊颜色传递“警告”信息警示捕食者,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 5.(10分) 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 1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6.(10分)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B.使用粪便作肥料,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二、填空题 7.(10分) 研究人员对蓝藻水华现象较为严重的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有机碳生产率(不考虑其它生态系统输入到该系统的有机碳)进行了研究。请分析回答: 1.在湖泊中,随着水深的变化,不同的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是群落__________的体现。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__________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2.研究人员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溶氧量,来估算湖泊的有机碳生产率,结果如图所示。制作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黑瓶(不透光)和白瓶(透光),分别在__________m和-1.0m的每一个水深悬挂一个黑瓶和两个白瓶。每个实验瓶注满后溢出三倍体积的水,灌瓶完毕,将瓶盖盖好,立即对每一个水深中的一个白瓶溶氧量(IB)进行测定,作为实验开始时的__________溶氧量。将黑瓶、白瓶曝光培养24h,测定每一水深中黑瓶溶氧量(DB)与白瓶溶氧量(LB)。则每一水层的呼吸量可用__________进行估算;每一水层的有机碳生产量(总光合作用生产量)可用__________进行估算。 3.据图分析,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7月份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低于其它月份,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太阳能是经过湖泊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的固定而输入该系统,能量在该生态系统的流动过程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外部能量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8.(10分) 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池塘养鱼垂钓,水稻长势喜人,农民正忙着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等生产活动。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的__________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 2 1 请分析回答图1中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型,e点种群数量比d点__________。 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_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 5.随着规模扩大,游客增多,有些废弃物和垃圾扔进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 9.(10分) 某果园生态系统,苹果树下进行了间种草菇的试验,利用高湿度、低风速等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菇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苹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2.长期间种草菇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将会增强,这也是人类为保护__________进行的有益尝试。 3.果园里有一生态塘,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和投放饲料进行水产养殖的人工生态系统。如表是生态塘中虾摄食藻类及其他水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请据表分析虾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kJ。 项目 虾摄食量 虾粪便量 虾呼吸消耗量 能量(kJ) 4.1×109 2.1×109 1.3×109 输入该生态塘的能量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4.初夏池塘蛙声一片,这属于__________信息,这说明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三、读图填空题 10.(10分) 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甲、乙,回答下列问题: 2 1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图乙相比较。图甲中没有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2.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__________。 3.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 4.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河蚌属于__________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源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5.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为3/5,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2/5,则河蚌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小球藻__________g。 6.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降低。 11.(10分) 植物篱是无间断式或接近连续的狭窄带状植物群,由木本植物或一些茎干坚挺、直立的草本植物组成。科研人员研究了植物篱对小麦蚜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 生物类型 摄入量 粪便量 呼吸消耗 传给分解者 传给下一营养级 未利用 小麦 —— —— 65.5 10.0 ( ) 34.5 小麦蚜虫 20.0 5.0 ( ) 0.5 2.0 2.5 蚜虫天敌 3.0 ( ) ( ) 微量 无 ( ) 1.植物篱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2.图甲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乙表示麦田生态系统中主要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①图甲中碳元素是以__________形式流入体内,图中缺少一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形式书写出来:__________;写出其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 ②图乙因某原因,小麦蚜虫的数量急剧下降,迫使其天敌飞向其他麦田觅食,此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__________的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种生物的数量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 ③各种群对能量的使用情况见上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 3.调查发现,小麦种群中和 2 1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和65%,使用杀虫剂之后,该种群中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和70%,小麦种群__________(发生/未发生)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 12.(10分) 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相关过程,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2中的动物对应图1中的__________(用图1中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的循环形式为__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__。 2.若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若杂食性动物的食物中草占1/5,则其体重增加30 kg,需消耗草__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3.植食性动物能根据植株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因素判断是否进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4.图3为碳循环示意图,图4是蛙种群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3 图4 A.图3中,碳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有①②⑤⑥⑦ B.图3中,乙能加快碳循环,甲和丙是完成碳循环的必备成分 C.图4中的蛙是第二营养级,属于图3中的乙 D.图4中,③所含的能量都属于蛙的同化量,最终会通过热能散失 2 1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 2.答案:C 解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农田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包栝农作物、杂草等) 固定的太阳能;杂草的存在能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为了使生态系统的能量能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仍需要除杂草;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而自我调节能力较低;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和人类,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 3.答案:B 解析: 4.答案:B 解析: 5.答案:C 解析: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存储的能量,说明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A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正确;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或供肥能力,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D正确。 6.答案:C 解析: 二、填空题 7.答案:1.垂直结构; 物种丰(富)度; 2.0m、-0.2m、-0.4m、-0.6; 初始; IB-DB; LB-DB 3.光照、温度; 蓝藻大量生长,堆积在表层,使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明显减弱 4.生产者(或第一营养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解析: 8.答案:1.生产者; 光照强度; 2.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水稻; 3.稻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输出不断减少,需及时补充 4.“S”; 少; 肉食动物粪便; 11.4%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9.答案:1.分解者; 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抵抗力; 生物多样性; 3.7×108; 大于 4.物理; 生物种群的繁衍 解析:1.苹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 所以草菇是分解者,分解者和生产者有利于促进物质循环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也越强, 3.虾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其同化量(即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减去呼吸消耗量,输入该生态塘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还有人工输入的有机物(饲料)中的能量 2 1 4. 声音通过物理途径传播,属于物理信息,青蛙通过鸣叫吸引异性完成繁殖活动,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考点: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稳定性 三、读图填空题 10.答案:1.A、D; 2.竞争; 3.垂直; 4.第二和第三; 一; 5.130; 6.抵抗力 解析:1.图甲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只有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乙碳循环示意图中,A、B、C、D分别表示大气中的CO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而与图乙相比较,图甲中没有的是A、D。 2.从图甲可以看出,鲢鱼和河蚌有共同的食物水蚤,因而湖泊中鲢鱼和河蚌的关系是竞争。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是垂直结构的表现。 4.河蚌吃小球藻,是第二营养级,河蚌吃水蚤,水蚤吃藻类,河蚌是第三营养级;水蚤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而水蚤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源于第一营养级。 5.河蚌涉及的食物链有两条,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河蚌。最少需要小球藻的质量应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应为10×(3/5)÷20%+10×(2/5)÷20%÷20%=130 g。 6.对湖泊进行填埋,将会使生物的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11.答案:1.垂直; 2.有机物; D→无机环境; D→A→B ;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负反馈调节(或反馈); 12% 3.未发生; 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 解析: 12.答案:1.B; CO2; 含碳有机物 2.N+R; 2460; 3.信息传递; 4.ACD 解析: 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