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4编专题二 微案三 议论文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微案三 议论文的结构 微点突破一 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就是在议论的过程中,将若干分论点以并列的形式呈现,进而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结构形式。运用这种结构形式,可以清晰地展示写作思路,使文章在简单而充实的论证中表现写作中心。 示例: 我和我的祖国 ——观“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有感 2019年辽宁一考生 2019年4月30日晚上,我在电视上收看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实况,看后,顿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光辉岁月弹指而过,岁月的车轮进入2019年。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也早已注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激励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凯歌前行。 强国有我,我有梦想。1919年5月4日,掀起了一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广大民众参与的爱国运动。这群爱国青年心怀梦想,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发出时代的最强音,至今影响深远。有人说“有梦想谁都了不起”。青春中国正需要一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有志青年,书写中国灿烂辉煌的新篇章。而我们,也应尽自己的努力建设美丽新中国。 强国有我,我有责任与担当。很多人提起五四运动,觉得过于遥远,殊不知,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当时也正值我们这样的年纪。我们每一位青年,从来都不是裹挟在时代浪潮里的一颗石子,而是历史的创造者、奉献者和见证者。《银河英雄传说》中写道:“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你的身后,只有如血残阳。”顾炎武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担当感,孔子有“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历史责任感,因此,我们也应该有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强国有我,我有创新。一百年前,胡适、李大钊等爱国青年提出的“民主”与“科学” ,无疑是一种创新。进入新时代以来,青年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晴雨表,在我国工程建设的总设计总工程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龄不超过30岁的青年。青年俨然已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缔造者,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新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青年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不是天生的王者,但我相信,终有一日,我们必将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乘千里风破万里浪。 著名作家金庸去世后,有人表示“再无江湖”。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悲观,因为爱国、积极向上、一心为民的“侠之大者”终会与新中国的青年再相遇,常相伴。我们也会骄傲回应一百多年以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少年更强!” 点评:本文主要从青年一代在强国之路上应该勇往直前作为观后的感慨,然后围绕这一观点,从青年一代在强国之路上有梦想、有担当、有创新三方面进行了阐释,最后对青年一代抱有很大希望。文章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引用了名言警句,增加了表达的力度,提升了说服力。这篇文章正文内容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论述了青年一代的不同寻常之处。每段都用了首括句,三段意思并列,都说的是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建设国家的生力军。 即学即练 1.请在横线处填出并列式分论点。 中心论点:独具慧眼,才能让人生更加充实。 ①慧眼,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② ③ 答案 ②慧眼,是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睛。③慧眼,是一双推陈出新的眼睛。 2.请在给出中心论点的前提下,写出其并列式分论点。 中心论点:莫使名利遮望眼。 分论点①: 分论点②: 分论点③: 答案 (示例)分论点①:抛开名利,你会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与潇洒的人生。 分论点②:抛开名利,你会得到世人尊重的眼光。 分论点③:抛开名利,你会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大道上,越走越宽。 微点突破二 对比式 分论点对比式结构,就是指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分析议论,最后进行总结。运用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使整个论证过程在鲜明的对比之中获得一种更为清楚的认识。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题目见专题一“升格展台” 示例: 撸起袖子加油干,热爱劳动当模范 2019年河南一考生 大家好!能参加这次演讲,我既高兴又激动。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那句激动人心的名言吗?对,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对劳动的庄严承诺。让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中,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做一名热爱劳动的模范青年吧!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发家,实干兴邦。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如果中华儿女都能成为热爱劳动的模范,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一心为公、人人称赞的雷锋,无比热爱劳动。他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放在哪里都会发光。人们称赞他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才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劳动模范。 一心为民、人人敬仰的焦裕禄,心系兰考人民,战风沙,治盐碱,走街串户,到群众中去,为百姓操碎了心,为兰考谋发展。这才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劳动模范。 一心为国、人人仰慕的赵忠贤,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他执着坚定,热爱劳动,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这才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劳动模范。 然而,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不热爱劳动,甚至对劳动嗤之以鼻。他们认为,自己学习忙,劳动太占时间,科技发展速度快,以后可以把劳动的事交给人工智能。更有甚者,一些游手好闲、坐享其成之人竟然骗吃骗喝、不劳而获。这些人,面对辛勤的劳动者,不知心中有何感想? 热爱劳动的环卫工人,早出晚归,为城市的干净整洁而奉献着;热爱劳动的交通警察,顶风冒雪,为人们的出行安全而奉献着;热爱劳动的人民教师挑灯夜读,为培养祖国的栋梁而奉献着。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向这些热爱劳动的中国脊梁学习吗?难道不应该向他们致敬吗?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个人来到世上,不劳动,就意味着不热爱生活;不劳动,就意味着不珍惜生命;不劳动,就意味着不懂得奉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决不做不劳而获的人,决不做啃老的人,决不做对国家无益的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祖辈通过劳动给我们带来的福祉;人民富裕,水碧天蓝,这是祖辈通过劳动换来的美景;巍巍中华,屹立世界,这是国人通过劳动筑起的不朽丰碑! 同学们,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去努力奋斗,做一个劳动模范吧!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本文巧妙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文章显得辩证有力,说服力强。在举出雷锋、焦裕禄、赵忠贤等热爱劳动的模范之后,紧接着列举出不热爱劳动的几种表现,正反对比,以反问作结。在举出环卫工人、交通警察、人民教师等热爱劳动的模范之后,紧接着概括出不劳动的坏处,正反对比,论证有力。 即学即练 3.请采用对比式设置的方法写出下面观点的分论点。 中心论点:社会不能没有“标准”。 ① ② ③ 答案 (示例)①一个遵守一定“标准”的社会,才能安定、祥和。 ②一个失去行为标准、评价标准的社会,将混乱不堪。 ③坚守标准,并适当变通,才能让生活更从容。 4.请以“自知者明”为中心论点,采用对比式设置的方法写出其分论点。 答: 答案 (示例)分论点①:过高估价自己,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就会停滞不前;过低估价自己,妄自菲薄,畏首畏尾,就会故步自封。(反面) 分论点②:正确评估自己,见己之长,明己之短,才能找准位置,成就人生。(正面) 微点突破三 层进式 层进式结构,是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确立与中心论点相关的分论点,再层层深入地加以论述,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运用这种论证结构,可以充分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般顺序,突出鲜明的逻辑关系,从而增加文章写作的深度。 题目见“专题一 审题立意”之“微案一 微点突破二理解提示语”“即学即练” 示例: 我以我手写我心 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真理。如果一个作家老是想着去倾听读者的呼声,那成千上万、各不相同的声音,你听谁的呢?你听得过来吗?每一部作品都因自己的独特性,才具有了存在的价值。所以,一个真正的、好的作家只为自己写作。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家,创造着生活这部“作品”。许多人将生活视为一次写作,困惑于写作是该多听听读者的想法,按他们的意见去生活,还是应该坚守原则,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依我之见,如果把生活视为写作,那么这部作品最重要的读者就是“我”,生活是自己的,创作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幸福的判断标准在自己心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众口难调,倘若一味迎合,最后只能迷失自我。有人说:“在一回首间 ,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还有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在他人的口水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简直是糟蹋了生命——这一天赐的宝物。芭蕾舞者戴着镣铐舞蹈是一种痛苦的表演,生命的写作不应被束缚,而应是一次酣畅淋漓的表达。 再精明的作家也不能迎合所有读者的喜好,正如叔本华所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希望迎合所有人的作家必然流于庸俗,生活就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 今天是端午节,每年我们都会想起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千年前,在众人的诋毁中他被流放,徘徊于江畔,写下千古绝唱《离骚》。他曾极力劝谏君主,位极人臣的他怎么会不懂察言观色,但为了理想抱负,即使冒着让君主不悦的险也要试一试。当他看着楚国投入秦国的怀抱,国破家亡,子民流离失所时,他纵身跃入汨罗江,做最后的一舞。他的舞蹈虽然看似沉重,但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他内心最真实想法的流露。他用自己的生命与热血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这样真实而伟大的作品,无论经历多少时代的变迁,都仍会有读者欣赏。 生活的写作只有一次,落笔就不能更改。我以我手写我心,只要真诚地表达,饱含深情,一定会写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感动自己,也打动别人,而且也唯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的经典。 点评:本文采用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开头是引论,着眼于“是什么”,提炼并强调观点——一个真正的、好的作家只为自己写作。接着主体部分,着眼于“为什么”,分析说理:因为“生活是自己的”,所以“创作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因为“生命的写作不应被束缚,而应是一次酣畅淋漓的表达”,所以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最后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升华主旨。 即学即练 5.请在横线处填出层进式分论点: 中心论点:严于解剖自己。 (1)为什么要解剖自己? ①分论点: (2)如何才能“解剖自己”? ②分论点: ③分论点: ④分论点: 答案 (示例)(1)分论点①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自己”。 (2)分论点②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分论点③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分论点④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6.请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为论述中心,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设置层进式分论点。 分论点① (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 (为什么)(主) 分论点③ (怎么办)(次) 答案 (示例)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 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 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办) 微点突破四 引议联结式 引,即引论,提出问题,一般安排在开头。议,即本论,分析问题,要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议论。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时事。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方面地阐述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 题目见专题一“升格展台” 示例: 人生有志须劳动,汗水浇灌成功花 2019年山西一考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可知走向成功的方法唯有告别懒惰,并加以勤苦的劳动和不懈的奋斗。一个人想获得学业、事业的成功,就需要在埋头苦干中培养起勇于拼搏、敢于奋斗的精神。 乐圣贝多芬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谱写出一首首惊艳世界的不朽名曲,跟他那总是忘我地扑在音乐事业上的勤劳是分不开的。在盛夏季节,当别人都寻着阴凉处避暑时,贝多芬却总是独坐在阁楼上练琴作曲。即便练琴练得手指发烫,贝多芬也只是把手指放于水盆中短暂浸泡,然后又继续弹琴。试问,他倘若懒于动手、疏于练习,又怎么能够成为后世极力称道的音乐家呢?顶多只能是一个会弹琴的钢琴手罢了。 袁隆平在成为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后,没有居功自傲、故步自封,而是继续劳动在生产第一线上,埋身在试验田里。他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不懈劳作,潜心科研攻关,在沙漠之地迪拜成功种植出中国杂交水稻,为沙漠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一份卓越的贡献。假如袁隆平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坐享荣誉带来的利益,不继续在水稻改良的第一线劳动,那成功的果实便不会结在迪拜的沙漠里。袁隆平一生都投身于科研劳动中,这让我想到了毕淑敏的一句话:“在生命所有的季节播种,喜悦存在于劳动的过程中。” 同学们,我们常听人说一句话:“成功的花朵是需要辛勤的汗水浇灌的。”辛勤的劳动,忘我的投入,才能够让成功成为可能。可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好像越来越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不再喜欢动手劳动,有的人还振振有词道:“科技进步这么快,让人工智能来劳动吧。”有的人直接就说劳动又苦又累,宁愿花钱让别人去做。至于我们自己,不也常常会找借口说我们学习忙,劳动占时间吗?但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我们厌弃日常劳动,总是懒于动手,养成了懒散拖沓的坏习惯,将来还怎么去担负重任,有所作为? 同学们,我们正值青春年少,马克思说:“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让我们热爱劳动,培养起顽强奋斗的精神,在未来的路上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满怀理想地去迎接成功的时刻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引议联结,论证层层深入。文章先由俗语引出中心论点(引),再列举贝多芬和袁隆平坚持不懈、勤于劳动的事迹进行说理(议),随后联系现实,指出身边出现的不好劳动的坏习惯(联),最后发出号召,让大家热爱劳动(结)。全文思路清晰,论证层层深入,很有说服力。 即学即练 7.(2019·合肥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许多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在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中他们听到的都是些普通常识。 材料二 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按照“引议联结”式结构,完成这篇作文。 答案 示例: 学不自迩,行而未远 一考生 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对学习的看法。 《中庸》有言:“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容量被前所未有地扩充。学习当如远足,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行。否则,必行之不远,注定难以成功。 正如一位知名企业家去商学院演讲,并没有提及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反倒对学生苦口婆心地讲一些普通常识。不是企业家不懂新概念,而是他深知,对于这群尚未走出校园的“天之骄子” 来说,学习基础性的东西,远远要比听一些新兴概念更务实,更有效。没有常识作为基础,再新的概念、再稀有的名词,都只是空中楼阁。(引)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渐成学”正是读书学习的普遍规律。“七录斋”主人张溥幼而好学,所读的书先手抄、朗诵,然后烧掉再抄,如是六七遍。初始抄录,乃识其字词,断其句读;继而训诂释义,悟其道理;及至七录之后,书中思想尽为己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不断抄录中,张溥由浅入深,掌握了大量知识,最终成为明朝著名的文学家。(议) 学而自适,让我们拥有了以有限精力了解无垠的知识世界的可能性。自简单处慢慢积累,从基础循序渐进,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收获的愉悦。如此,才真正践行了胡适先生的那句话: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议) 遗憾的是,现在不少人陷于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泥潭,一味追求速度,违背了学习的规律,也失去了学习和成长的乐趣。有人想提高写作水平,不喜欢广泛地涉猎各种名家书籍,增强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却把精力花费在背诵几篇满分作文上;有人学习数学,不从基本的公式定理的掌握开始,总想着挑战难题来证明自己;有人学习音乐,不去踏踏实实地练习,只想着掌握考试技巧应付考级,拿着证书四处炫耀。不从常识、基础学起,即使一时能够如愿,但大浪淘沙,在残酷现实的冲击下,所有的侥幸,都将原形毕露。(联) 同学们,学不自迩,则存难畏远。知识的学习,从来都是一件漫长而无趣的事,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急功近利,走终南捷径。常识虽简单,却不可轻忽。治学,当自浅而深,由迩及远,如此每一步迈得扎实,走得稳妥,方为正道。(结) 点评:文章开头便从材料切入,紧接着以经典名句作为论点,既鲜明又有力,更显作者积累之功。主体部分先以张溥读书“七录”的事例进行正面论证,再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排比进行反面论证,正反对比,突出主题。结尾点题,与标题、开头相对应,体现出文章结构的严谨性。文章在引议联结的结构中层层推进,值得借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