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传统节日 设计说明 ‎《传统节日》是一篇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韵文既巧妙地写出了节日的特点,又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是学生识字的好载体。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特点,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旨在通过学生自学生字,随文巩固生字,使识字学文有机结合;在通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有效整合,促进学生高效识字的同时,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突出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学生仿写、讲神话故事等形式,内化并升华文本内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各个传统节日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制作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辨猜节日,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 贴春联 放鞭炮  (春节)‎ 吃粽子 赛龙舟  (端午节)‎ 吃月饼 赏明月  (中秋节)‎ ‎3.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学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这一天又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学生并不陌生,设计“听词猜节日”‎ 9‎ 的游戏环节,既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自学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牛郎织女 贴窗花 赛龙舟 艾香 月饼 赏菊 祭扫 乞巧 ‎①相机强调“传、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 ‎②依次单击词语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会认字。‎ 郎 贴 舟 艾 饼 赏 菊 祭 乞 巧 ‎(3)小组赛读其余会认字。‎ 巷 宵 堂 传 统 ‎4.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预习和自学情况,有梯度地由词到字进行检测和订正字音,再将生字送回课文检测,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而看图片读词语使学生在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加深了对词语的认识。‎ 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 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用“____”画出传统节日的名字,用“  ”画出节日的习俗。画好后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并说说节日在哪一天。‎ 9‎ ‎2.教师相机板书节日名称。相机学习“宵”。‎ ‎(1)学习“宵”字。‎ ‎①学生朗读词语“元宵”后,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宵”字的由来:金文(宀,房屋,阁楼)(肖,小),造字本义:在小阁楼过夜。‎ ‎③学生扩词。‎ ‎(2)引导学生知道七夕又称“乞巧节”。相机学习“乞、巧”。‎ ‎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重点结合字理教学生区分“乞”与“气”。“乞”与“气”同源,后分化。乞,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篆文写作“”。隶书“”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呼吸的“气”减去一横,表示呼吸局促,意即求人“气短”。造字本义:低声下气,开口向人索要、求讨。飘逸、扩散的气流为“气”;短气为“乞”。‎ ‎③学生扩词。‎ ‎④教师讲解“乞巧节”:即七夕,源于中国,该节日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3.教师小结: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相机学习“传、统”。‎ ‎4.这些节日里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呢?我们按课文介绍的先后顺序,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6.学生学习汇报。‎ ‎(1)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多幅图片。最后出示各种窗花的图片,图片定格为人们在贴窗花。相机学习“贴”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讲解:(贝,钱财)‎ 9‎ ‎(占,获得),造字本义:典当财物,以获得现金。后来演变到现在,表示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④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把你过春节的习俗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 春节到,‎ 人欢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学生朗读作品。‎ ‎(2)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①学生朗读句子,说说元宵节的节日习俗。‎ ‎②你参加过元宵节的活动吗?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③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大街小巷人如潮”的场景?相机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 ‎④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大街小巷”后,相机识记生字“巷”。‎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 ‎(3)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①学生朗读句子,说说自己知道的清明节的习俗。‎ ‎②你知道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吗?‎ ‎③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清明节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节日并不都是欢快的,如读和“清明节”有关的内容时,应该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 设计意图:‎ 9‎ 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引领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多元对话中进行自学。然后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展开学习活动,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生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字义,又在潜移默化中识记生字,将生字的学习情境化、趣味化,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w%w*w.zz^s&tep.co~m]‎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写字小助手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贴、街、敬、转”,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讨论一下。‎ 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交流成果,并相机指导下面几个生字的书写要点。‎ 预设:‎ 贴:贝字旁的撇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学生书空“贴”字,重点强调右下“口”的写法。)‎ 街:左中右三部分要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高度大致相同。第九笔是提。(学生书空)‎ 敬: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写得舒展。(学生书空)‎ 转:左部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注意第三笔的写法。(学生书空)‎ ‎3.利用生字书写动漫演示4个会写字的书写笔顺,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对照范字改一改。‎ ‎4.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5.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课指导书写的字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书写难度不大。在强调注意点后重点指导“街、转”的写法,实现了“有侧重、有提升”的教学目标。‎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周围的人听,并选择制作成小报。‎ 设计意图:‎ 9‎ 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导入:上节课我们详细了解了我国的三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谁还记得课文中对这三个节日的描写?背一背文中的句子。‎ ‎3.过渡: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其他几个传统节日,看看谁读懂了文中的介绍,谁还能对课文中的介绍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加强生字复习和课文朗读检测,夯实基础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同时给予学生言语上的激励,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分句感悟,识字学文 ‎(一)指导学生朗读第4~8句。边读边想:最喜欢哪个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想好后先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 ‎1.赛读喜欢的节日。‎ ‎2.导学: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3.学生按喜欢的节日汇报。‎ ‎(1)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赛龙舟、在屋里包粽子和挂满艾蒿的图片。相机识记生字“舟、堂”。‎ 舟:学生自由识记后,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甲骨文的字形,像船形。两边像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渐多起来。本义:船。(播放赛龙舟的视频,深入理解。)‎ 堂:学生自由识记后,引导学生将其和“棠”区分开。‎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9‎ ‎(2)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牛郎织女”。 ‎ ‎③学生自主讲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教师相机补充。‎ ‎ 教师可出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图片,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 ‎④相机识记生字“郎”。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朗——郎。‎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月饼”。说说你都吃过什么馅儿的月饼。‎ ‎③学生交流识记生字“饼”的方法后,教师进行讲解。饼,篆文(食物)(并,连),造字本义:粘连成块、便于抓食的干粮,可用面粉、米粉、薯粉等多种食物原料做成。‎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简介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③指导学生朗读词语“踏秋、赏菊、登高”。说说你在重阳节时做过其中的哪件事。‎ ‎④重点朗读词语“赏菊”。相机识记生字“赏、菊”。‎ 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引导:“赏”和我们今天学的哪个字比较相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赏”“堂”。‎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①学生赛读句子。‎ ‎②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按顺序排列这些节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 9‎ 本环节将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地指导学生读文、学词、记字。在读一读、记一记、说一说中将字词教学落到实处;在讲神话故事、讲汉字演变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 三、巩固生字,背诵积累 ‎1.集中呈现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再齐读。‎ ‎2.做归类游戏,根据结构归类。‎ ‎3.竞赛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夯实生字的识记。‎ 四、指导书写,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 ‎(1)出示剩余的生字:舟 艾 热 团 闹 ‎①指生朗读并组词。‎ ‎②指导学生关注:‎ 舟: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学生书空)‎ 艾: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 热: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折弯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团:先外后内最后封口。“才”的竖钩压竖中线;最后一笔是横。‎ 闹: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门字框第一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横折钩。‎ ‎(2)课件出示书写动漫,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 2.布置作业: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找找资料,做成小报或按课文仿写。‎ ‎ 可指导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图片、文字。‎ 9‎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是教学的重点,从引导分析到指导书写细致到位;布置的作业将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既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进行了小练笔、小制作,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读一读、说一说中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在小组中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四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内容——让学生自选。在学法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3.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