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盐城中学2020届高三5月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测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之于现实社会,从来都不是_______的点缀,单就中华民族的国民性格和文化心理的养成来说,文学正是因为有了梁启超所言的“熏浸刺提”之功,才能在道德伦理上教化众生,在世情百态里_______人心,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创作还是评论,抑或是作品传播与读者接受等等,文学都能以其特有的力量_______地塑造我们的生活。 A. 温文尔雅 熏染 耳濡目染 B. 附庸风雅 熏染 耳濡目染 C. 附庸风雅 熏陶 潜移默化 D. 温文尔雅 熏染 潜移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温文尔雅:意思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也形容人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修饰“点缀”,选用“附庸风雅”。 熏染:熏陶与沾染。熏陶:喻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结合“世情百态”“人心”分析,选用“熏陶”。 耳濡目染:意思是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结合“文学”“塑造”分析,选用“潜移默化”。 故选C。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水墨阴湿了一点,幽暗了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天空高远,表达草地生机。 ①西洋油画,用色饱满 ②白杨在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被照耀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 ③适宜画白杨 - 29 - ④白杨翠绿的叶子和纯白的树干色彩饱和度强 ⑤而白杨是明朗的 ⑥白杨在油画框里,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 A. ③②①①⑤⑥ B. ⑤②④①③⑥ C. ⑤①②⑥①③ D. ③②④⑥①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语段主要讲西洋油画适宜画白杨。结合“幽暗”分析,后面可以紧跟“而”“明朗”,⑤应该为首句。结合“色彩饱和度”“用色”分析,④①衔接。“用色饱满”所以“适宜画白杨”,①③衔接恰当。结合“表达”分析,和后句“表达天空高远,表达草地生机”衔接恰当,⑥为末句。 故选B。 3.“悯农馆”需要张贴表现古代农人农事的诗句的书法作品,下列诗句与要求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B.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C.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D. 青裙老姥遥相语,今岁春寒蚕未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悯农馆’需要张贴表现古代农人农事的诗句的书法作品,下列诗句与要求完全一致的一项是”,需要选取能表现古代农人农事的诗句,抓住关键词语分析,理解诗句意思。 A项,“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写作者隐居在小园之中,在卧读陶诗之后,又乘着微雨参加锄瓜劳动,这是典型的隐士之风,也是向陶渊明学习的结果。 B项,“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屋后荒废了一个冬季的田地尚且增添了秀绿的色彩。更何况其他山野之地。隔壁老王家竹园自的根开始生长扩张,竟然穿到我家来了,幸好鞭笋穿出地面被我发现了。 C项,“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写茶商来到时的动景。茶商来是为了采购茶叶,但却连鸡犬都为之震动,度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到来,来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 - 29 - D项,“青裙老姥遥相语,今岁春寒蚕未眠”,“青裙”,黑裙;老姥:老太太。老太太在谈论,今年春寒,蚕还没有结茧。 题干要求“‘悯农馆’需要张贴表现古代农人农事的诗句的书法作品”,“悯农”,即怜悯农民之意。分析选项内容,D项符合。 故选D。 4.对下面漫画的寓意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何时出门,记住带着爱心。 B. 生活不堪重负,常常失去本心 C. 心不一颗爱心,勇挑生活重担。 D. 无心栖息之地,到哪都是流浪。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图文转化的形式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2)抓住形象特征。(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 漫画中,有一个被行李压弯了腰的人,在行走,一颗心在上面,有一根线连着。 A项,“记住带着爱心”错误。明显心没带着。 B项,漫画无法体现“不堪重负”。 C项,“勇挑生活重担”无法体现。 故选D。 二、文言语言阅读 - 2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爽籁亭记 袁中道 玉泉初如溅珠,注为修渠,至此忽有大石横峙,去地丈余。由泉而下,忽落地作大声,闻数里。予来山中,常爱听之。 泉畔有石,可敷蒲,至则趺坐终日。其初至也,气浮意嚣,耳与泉不深入,风柯谷鸟,犹得而乱之。及暝而息焉,收吾视,返吾听,万缘俱却,嗒焉丧偶,而后泉之变态百出:初如哀松碎玉,已如鹍弦铁拨,已如疾雷震霆,摇荡川岳。故予神愈静,则泉愈喧也。泉之喧者入吾耳而注吾心,萧然泠然,浣濯肺腑,疏瀹尘垢,洒洒乎忘身世而一死生。故泉愈喧,则吾神愈静也。 夫泉之得予也,予为导其渠之壅滞,除其旁之草莱,汰其底之泥沙。濯足者有禁,牛马之蹂践者有禁。予之功德于泉者止此耳。 自予之得泉也,旧有热恼之疾,根于生前,蔓于生后,师友不能箴,灵文不能洗,而与泠泠之泉遇,则无涯柴棘,若春日之泮薄冰,而秋风之陨败箨。泉之功德于我者,岂其微哉?泉与予又安可须臾离也?故予居此数月,无日不听泉,初曦落照往焉。惟长夏亭午,不胜烁也,则暂去之矣;斜风细雨往焉,惟滂泥淋漓,偃盖之松不能蔽也,则暂去之矣。暂去之,而予心惶惶然,若有失也。乃谋之山僧,结茅为亭于泉上,四置轩窗,可坐可卧。亭成而叹曰:“是骄阳之所不能驱,而猛雨之所不能逐也;与明月而偕来,逐梦寐而不舍,吾今乃得有此泉乎?”且古今之乐,自八音止耳,今而后始知八音外,别有泉音一奇。世之王公大人不能听,亦不暇听,而专以供高人逸士陶写性灵之用,虽帝王之《威》《英》《韶》《武》,犹不能与此泠泠世外之声较也,而况其他乎?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赉予者欤?于是置几移襆,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日爽籁云。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邮泉而下 邮:传递 B. 洒洒乎乎忘身世而一死生 一:把……看成一样 C 师友不能箴 箴:针砭医治 D. 不胜烁也 烁:闪烁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一见玉泉如溅珠,听它轰鸣数里,就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了,由此“常爱听之”一句,便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 29 - B. 作者真正感受、领会到泉声之奇妙、之功效、之魅力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所以听泉的体验、感受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C. 作者建亭于泉上,感慨烈日和暴雨都不能驱赶他了,也可以与明月同来,这自然是作者爱泉、想拥有玉泉的体现和结果。 D. 作者认为泉声是八音之外单列的一种音乐,古今音乐难以与之媲美,并直接讽刺了王公大人们“不能听,亦不暇听”。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泉之得予也,予为导其集之塵滞,除其旁之草莱,汰其底之泥沙。 (2)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资予者?于是置几移禳,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曰“爽籁”云。 8. 请简要概括袁中道听泉渐入佳境的变化过程。 【答案】5. D 6. D 7. (1)那泉流遇到我之后,我为它疏导了水渠的阻塞,清除了水边的杂草,清理了水底的泥沙。(2)我多么幸运地能拥有它啊,难道不是上天赐予我的吗?于是我置备几案,搬来被褥,一天到晚都不离开,并且把这个亭子取名为“爽籁”。 8. ①初到山中,爱听泉声;②虽觉泉美,心烦意乱;③泉声喧腾,心神宁静;④须臾不离,拥有玉泉。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烁”,结合“惟长夏亭午”“则暂去之矣”分析,译为烤灼。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 29 - D项,“直接讽刺”于文无据,文中表现出的应是“婉讽和惋惜”。从本文“泉音一奇”,“世之王公大人不能听,亦不暇听,而专以供高人逸士陶写性灵之用”的议论中,不难悟出个中委曲。通过对听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忘情山水,其乐无穷的志趣。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予”,我;“导”,疏导;“其”,代词,指水渠;“除”,清除;“之”,助词,的;“汰”,清理。(2)“有”,拥有;“之”,代词,它;“所以”,用来……的;“资”,赐予;“移禳”,搬来被褥;“舍”,离开;“字”,取名(名词作动词)。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简要概括袁中道听泉渐入佳境的变化过程”,需要立足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梳理。结合“予来山中,常爱听之”分析,开始对泉声还只是一般的喜爱,但当领受到泉声的功德后,作者就深深地爱上了它,并要尽力以报之。结合“其初至也,气浮意嚣,耳与泉不深入,风柯谷鸟,犹得而乱之”分析,虽觉泉美,心烦意乱。结合“泉之喧者入吾耳而注吾心,萧然泠然,浣濯肺腑,疏瀹尘垢,洒洒乎忘身世而一死生。故泉愈喧,则吾神愈静也”分析,泉声喧腾,心神宁静。于是亲自“为导其渠之壅滞,除其旁之草莱,汰其底之泥沙”,使泉水能畅行无阻,并且立下规矩不使之污染:“濯足者有禁,牛马之蹂践者有禁。”在此居住数月,作者“无日不听泉”,而且一天两次,“初曦落照往焉”。当“长夏亭午”或“斜风细雨”暂不能去听泉时便“心惶惶然,若有失也”,生活心理失去了平衡。而当建了亭子,真是欢喜雀跃,听泉声“穷日夜不舍”,钟情泉声,如痴似醉,一个迷恋于泉水者的形象,呼之欲出。须臾不离,拥有玉泉。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 29 - 参考译文: 玉泉刚开始时如溅珠,流注为长渠,到这儿忽然有大石横立,距地面一丈多。由泉而下,忽然落地作大声,几里之外都能听到。我来到山中,经常喜欢听的。 泉的侧畔有大石头,可以铺设蒲团,到了就可以整日双腿交叠,盘腿而坐,坐在上面。刚开始到的时候,心气浮躁,想法纷呈,听不进泉水之声,风吹树枝,山谷、鸟,都可以听到到但是心意乱。等到傍晚休息的时候,收回来视线,回到用心听的境界,一切世俗杂念都没有了,嗒嗒声不协调出现,但是后泉的姿态百变:刚开始时候像哀松碎玉,不一会儿像鹍鸡筋做的弦弹奏声,一会像惊雷震惊,摇动震荡山川。因此我的心神更加安静,但泉声更喧闹。泉的喧闹进入我的耳朵,进注我的心,萧瑟、清凉、冷清,能够清洗肺腑,洗去人世的尘垢,洒脱的像忘记身世,把生死当成一样的了。因此,泉声越喧闹,我的心神就越宁静。 那泉流遇到我之后,我为它疏导了水渠的阻塞,清除了水边的杂草,清理了水底的泥沙。禁止洗漱的人,也禁止牛马的蹂躏践踏。我对泉的功德也就这样了。自从我遇到这个泉,以前有热恼的病疾,一直伴随着我,师友也不能劝告,灵文不能去除,却与这清幽的泉水相遇,有无穷无尽的柴木,像春日河畔的薄冰,也像秋天吹败的一切。泉对于我的功德是,难道很小吗?泉和我又怎么能离开一会儿呢?我在此居住几个月,没有一天不听泉的,早上晚上都前往那里。只有盛夏中午,不能忍受高温烤灼,才暂时离开它;斜风细雨中,也前往那里,只有道路泥泞不堪的时候,大树不能遮蔽的时候,才会暂时不去。暂时不去,我的内心惶惶不安,像有所失去一样。就和山僧商量,用茅草在泉上修筑了一座亭子,四面修置了门窗,可以坐着,也可以躺着。亭子修好了感叹说:“这下骄阳猛雨都不不能驱走我了,和明月一起来,到晚上还不想离开,我现在才得以有这泉呢?”况且古今的乐趣,只是八音罢了,从今往后才知道除了八音之外,还有一个奇特的泉声啊。那些王公大人不能听,也没有时间听,只是专门供那些高人逸士来写作品所用,即使是帝王的《威》《英》《韶》《武》,也不能和这世外的清冷之声相比较,更何况其他的呢?我多么幸运地能拥有它啊,难道不是上天赐予我的吗?于是我置备几案,搬来被褥,一天到晚都不离开,并且把这个亭子取名为“爽籁”。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 29 -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9. 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10. 试从虚写与实写的角度比较两首诗的三四两句。 【答案】9. 都写诗人秋天怀人,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第一首写诗人秋夜独自散步,遥想隐居的朋友邱员外,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二首写诗人登楼遥望,表达了对故人王卿的思念之情。 10. 第一首是虚写,诗人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应未眠”的场景,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第二首是实写眼前之景,秋风里传来“数家”零落的砧杵声,寒雨落到全郡的荆榛丛上,如此凄凉之景,含蓄地衬托出诗人难耐的孤寂之感与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题干问的是“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需要分别分析,然后概括共同点。 《秋夜寄邱员外》,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 《登楼寄王卿》,诗人与王卿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赋诗抒怀,后来南北一方,诗人对他非常挂念。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 都写诗人秋天怀人,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10题详解】 - 29 -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试从虚写与实写的角度比较两首诗的三四两句”,需要结合诗歌的三、四句内容,从虚实角度分析,即分析虚写的内容,实写的内容等。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寂静的山中传来松子落地的声音,遥想你应该也还未入睡。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秋风吹拂的山下,传来断断续续的砧杵声。极目远眺,荆榛树丛莽莽一片,一望无际,几乎塞满了全郡的每一处。第三句秋风里传来“数家”零零落落的砧杵声,“秋山下”,点明节令并交代“数家砧杵”的地点。“秋山”的景色也是萧索的。全句主要写听觉,同时也是诗人见到的颇为冷清的秋景的一角。最后一句着重写极目远望所见的景象。用“一郡”形容“荆榛”,几乎塞满了全郡。而“寒雨中”三字,又给“一郡荆榛”平添了一道雨丝织成的垂帘,使整个画面越发显得迷离恍惚。这一句主要诉诸视觉,而在画外还同时响着不断滴落的雨声。实写眼前之景。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黄发垂髫,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5)酾酒临江,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想当年,___________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8)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答案】 (1). 故不积跬步 (2). 并怡然自乐 (3). 砾崖转石万壑雷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 橫槊赋诗 (6). 金戈铁马 (7). 己欲达而达人 (8). 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析】 - 29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跬”“崖”“亵”“槊”“犹”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 [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虽然父亲亲手建造和布置了这座房子,集泥瓦匠、木匠和细木工于一身,可是他住在里面却不是其主人。他是自己的劳工,无法放弃和欣赏自己的工作,哪怕一时一刻也好,而且也不会觉得自己就是创作者。在自家庄困对面的建筑物上和别人一起干活时,北如教堂塔顶,他不时地也带着某种成就感指指画画,而对由他在自家房子里里外外所做的一切,他想都不想瞥上一眼。他只要一砌起墙来,就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可同时又毫无目的地直视着前方。他只要一把做好的小凳子送给别人,他的眼里除了下一个凳子的木材,什么都没有了。我从来连想都不会想,当时作为年轻人,当这座几乎独自长年累月、辛辛苦苦建造的房子完工时,他上山来到片树林边上,从那里自豪地一览整个林肯山村,因为那儿有他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员建起的住处。这可是二百多年之后柯巴尔家族第一座自家的房子啊。真的,在我看来,甚至在房屋上梁的庆祝仪式上,连格里高尔·柯已尔这个不动产拥有者起一大杯果酒都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不会生活的父亲,在我上中学的最后几年里,使成失去了回家的兴致。虽然从火车站或者汽车站的回程一帆风顺,我甚至克服了村子这个障碍,依然满怀着与那些素不相识的人,那些送来温暖的影子同行的心情;可一到村界上,一股不快的感觉油然袭上心头,又是脑袋发痒,又是手臂变得僵直,又是两脚不听使唤,实在没有法子不让它们发生,我常常久久地站在门口,几乎喘不上气来。多亏迎面而来的姐姐帮忙,我才有可能顺顺当当地跨过门槛,她像一个家庭宠物分散了我的注意力,又像一个家庭宠物融入了那梦幻般的路标秋序中,然而,一走进前厅,我就觉得在每个空间里都听到了父亲那没完没了的喧闹声,犹如到处存在的不和谐,它也立刻感染了这个回家的人,倒不是让我不再着迷,而是一并败了我的兴,于是,我便没有了任何情绪,恨不得立刻钻进卧室里。 - 29 - 母亲患病了,父亲才学着生活了,这样一来,在这几个月里、这个家也就成了我们其他人的生存之地。还在母亲住院期间,也就是动完手术以后,可以说他从那个作坊里撒出来了,搬进主楼里了,在这里,他好像不再寡言少语了,也不再自个儿发无名火了——每个举止同时也是一种绝望的表现,你反正弄不明白他的心思,所以谁都帮不了他—―而且突然变样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处于窘境时会求人帮忙。因此,我就再也不那么手笨脚了,在此之前,每当我要帮助这个性情急躁的人时,顿时就会乱了手脚。我现在密切地和他一起干活,那样稳妥,就像我单独一个人似的。 而且姐姐这个迄今不被放在眼里的人,被不屑一顾的人,一下子成了父亲同等相待的人,她表明自己原来是个有理性的人。她只是在等待着人家注意到她的存在,拿她当回事、好比一个不明原因瘫痪的人,只要你对他说句好话就够了,于是他就蹦起来,跑来跑去了,现在就是这样,转瞬间,随着父亲叫着“干这干那!”这个精神错乱的人脱胎换骨成一个脑袋里装着很多东西的人,她也不用说上一句话就明白他的意思,从那个让人讨厌的先知变成了另一个类似人的先知,既不是洞察秋豪,也不是悲观观望,而更多是预感到什么事需要做,并且已经预先相应采取了行动。虽然她一如既往,没有放弃坐的习惯,可是她现在坐在灶前,坐在卷心菜坛子旁,坐在面包炉前,坐在酸莓灌木丛旁,而父亲就蹲在旁边,常常是无所事事。即使他也在干活,可看上去不再是独来独往,或者蓄意找事的样子,显得就像他平日惟独在阅读时才会表现出的从容不迫,就像与某种东西交融在一起了,而在我的想象中,那就是照射进屋里的光明,窗台上闪光的栗色,连他自己眼睛的颜色因此才让我觉得变得明亮,一种深深的、不禁让人想起那些圣像柱背景的蓝色。 随着父亲变得让人熟悉了,第一次在这个家里充满了不言而喻的氛围。我每次回到家里,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其他两个人的行列里。 (节选自彼得·汉德克《去往第九王国》,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父亲面对他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员建起的房子,而且几乎是他独自长年累月、辛辛苦苦建成的柯巴尔家族第一座自家的房子,深感自豪。 B. 小说中描写“我”一到村界,不快之感油然而生,“脑子发痒”“手臂变得僵直”“两脚不听使唤”等心理和动作,传神地表达了“我”对回家的厌恶之情。 C. 小说中写”我就再也不那么笨手笨脚了”,可见父亲的负面影响之大;现在“和他一起干活,那样稳妥,就像我单独一个人似的”,可见父子之间的和谐默契。 D. 小说刻画父亲、姐姐和“我”三个人物形象,都运用对比手法,前后对照,凸显了人物形象的特征,也突出表现了人们渴望家人相互理解,家庭和睦融洽的主题。 13.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14. 小说最后一段表达了“我”哪些思想感情? - 29 - 【答案】12. A 13. 从亲手建造和布置好这座房子,集泥瓦匠、木匠和细木工于一身等,看出父亲多才多艺;从只执着于自己的工作,却不知欣赏和享受自己的工作,他不是房子的主人,是自己的劳工,看出父亲只知劳作,不会享受;从没完没了的喧闹,自个儿发无名火等,看出父亲性情暴躁;从不会生活到学会生活等,看出父亲竭力改变自己,努力与子女平等和谐相处。 14. 为父亲由以往的喧闹或发无名火变得安闲、从容不迫,进而变得可亲可敬而高兴和欣慰;对因父亲和子女们和睦相处而产生的大家期待已久的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的由衷赞美;“我”也由以前的“失去了回家的兴致”变得“自然而然地融人”,并因此感到幸福美好。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项,“自豪”错。结合“他是自己劳工,无法放弃和欣赏自己的工作,哪怕一时一刻也好,而且也不会觉得自己就是创作者”分析,文中说父亲“无法欣赏自己的工作”,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创造者”。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虽然父亲亲手建造和布置了这座房子,集泥瓦匠、木匠和细木工于一身,可是他住在里面却不是其主人”“他只要一砌起墙来,就竭尽全力,一丝不苟”等分析,父亲多才多艺。 结合“他是自己的劳工,无法放弃和欣赏自己的工作,哪怕一时一刻也好,而且也不会觉得自己就是创作者”“在自家庄困对面的建筑物上和别人一起干活时,北如教堂塔顶,他不时地也带着某种成就感指指画画,而对由他在自家房子里里外外所做的一切,他想都不想瞥上一眼。他只要一砌起墙来,就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可同时又毫无目的地直视着前方。他只要一把做好的小凳子送给别人,他的眼里除了下一个凳子的木材,什么都没有了”等分析,父亲只知劳作,不会享受。 - 29 - 结合“我就觉得在每个空间里都听到了父亲那没完没了的喧闹声,犹如到处存在的不和谐,它也立刻感染了这个回家的人”“他好像不再寡言少语了,也不再自个儿发无名火了”“在此之前,每当我要帮助这个性情急躁的人时,顿时就会乱了手脚”分析,父亲性情暴躁。 结合“而且突然变样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处于窘境时会求人帮忙”“而且姐姐这个迄今不被放在眼里的人,被不屑一顾的人,一下子成了父亲同等相待的人,她表明自己原来是个有理性的人”“随着父亲变得让人熟悉了,第一次在这个家里充满了不言而喻的氛围”等分析,父亲竭力改变自己。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把握作者的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结合“我就觉得在每个空间里都听到了父亲那没完没了的喧闹声,犹如到处存在的不和谐,它也立刻感染了这个回家的人”“他好像不再寡言少语了,也不再自个儿发无名火了”“在此之前,每当我要帮助这个性情急躁的人时,顿时就会乱了手脚”“随着父亲变得让人熟悉了”分析,父亲变得可亲可敬而高兴和欣慰。 结合“第一次在这个家里充满了不言而喻的氛围。我每次回到家里,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其他两个人的行列里”分析,对大家期待已久的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的由衷赞美。 结合“这个不会生活的父亲,在我上中学的最后几年里,使成失去了回家的兴致”“我每次回到家里,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其他两个人的行列里”分析,父亲的变化,引发我对家感觉的变化,感到幸福美好。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生存的诗意之源 宋生贵 - 29 - 所谓“诗意地栖居”,是人的生活、生存的诗化。“诗意”的内涵是丰富的,而且是多指向的,但是,笔者以为,其本质是明确的,那就是自由与和谐。自由自在,其乐无穷,这是世上善良人们共有的体验;自然而然,生趣盎然,则往往又是人们生存中滋生诗情画意的根本元素。但人类的生存并不仅止于单向度地依附于自在的自然,或终日满足于欣赏自在的自然,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还要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实践,即所谓“充满劳绩”。所以,如何使得人类的实践行为(包括对自然的“人化”)成为充满“诗意”的创造,亦即如何在“充满劳绩”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更大的自由空间与和谐境界,这是问题的关键——人类生存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人类作为从自然环境中剥离而出的一个智能物种,本质上就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缘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这二者之间,有过对立,有过混乱,有过和谐,有过平衡。顺应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生存,是人类的天性;改造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更好地生存,是人类的特性。总而言之,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总是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根本性的关系。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自然界从“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对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1],变成了对人类有益的、为人服务的对象。它或者作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成为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资料来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故而,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包括在人类发展中对于自在的自然世界的改造,也应当把握适度。 为此,我们特别标举“诗意”,及美学。人类是否可以“诗意”地生存于世,追问到底,则要看人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与人以及人自己的身心之间,是否具有自由和谐的空间,以至是否能够建立起富有审美特质的关系。其中,人与自然环境间审美关系的建立,则又是形成“诗意”之质的重要前提或根源。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生成,事实上是从一个重要的角度与层面确证着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存关系。把自然环境当作人类的异己的、对立的存在是无益的;而反过来,将自然环境视作纯粹外在于人的被支配对象,甚至以张扬“人的独立性”为由,而去无所顾忌地剥夺自然环境自在的生态机制,同样是不可取的。因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必然造成的共同结果都是人与环境之间失去和谐关系;同时,就人的生存境况而言,无论是受困于自然环境,还是以霸主的身份占有自然环境,都无法进入自由之境(特别是精神世界的自由)。与之相关,生存的危机与美感的失落往往会随之而来。可以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审美关系的确立,能够更内在地反映出人们在特定时空的生存态度、生存处境、生存状态及生存品质。譬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种浪漫的、宏阔的,同时也是富有诗意的情景,是在对于自然风物的描状之中传达出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感。若再深究一步,则可以自然地联想到生活于蓝天白云与茫茫绿野间的牧人们那种自在而浪漫的生存状态——让自然“自在”,自然亦即向人而在,人们可以拥有自由而和谐的空间。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追求的诗意的生活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其理想境界是自由与和谐。 - 29 - B. 自由自在、其乐无穷这些共有体验,往往源自自然而然、生趣盎然这些元素。 C.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实践,也必须“诗意”地创造。 D. 人们拥有自由而和谐的空间的前提是,让自然“自在”,自然亦即向人而在。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虽然存在着一种天缘的根本的关系,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二者的关系是有变化的。 B. 自然界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由人类无限强大的对立面变成了对人类有益的、为人服务的对象。 C. 因为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所以自然界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 人类能否“诗意地栖息“关键在于人与环境、人与人以及人自己的身心之间,是否具有自由和谐的空间。 17. 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审美关系,需要摒弃哪些错误的做法?请简要概括。 【答案】15. C 16. C 17. 完全依附于或满足于欣赏自在的自然;把自然环境当作人类的对立面;将自然环境视作被支配对象,无节制改造自然,甚至剥夺自然环境自在的生态机制。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C项,“也必须‘诗意’的创造”说法绝对,不合原文意思。原文为“如何使得人类的实践行为(包括对自然的‘人化’)成为充满‘诗意’的创造,亦即如何在‘充满劳绩’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更大的自由空间与和谐境界”。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 29 - C项,因果关系颠倒。结合“它或者作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成为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资料来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故而,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包括在人类发展中对于自在的自然世界的改造,也应当把握适度”分析,选项内容因果倒置。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但人类生存并不仅止于单向度地依附于自在的自然,或终日满足于欣赏自在的自然”分析,完全依附于或满足于欣赏自在的自然。 结合“把自然环境当作人类的异己的、对立的存在是无益的”分析,把自然环境当作人类的对立面。 结合“反过来,将自然环境视作纯粹外在于人的被支配对象,甚至以张扬‘人的独立性’为由,而去无所顾忌地剥夺自然环境自在的生态机制,同样是不可取的”分析,将自然环境视作被支配对象,无节制改造自然,甚至剥夺自然环境自在的生态机制。 七、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鸟类迁徒,读懂它们的“空中阵形” 金凤 每年春秋两季,鸟类迁徙的壮阔图景往往成为天空的一道胜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行为学副教授李忠秋介绍,全世界约有1万种鸟,其中有近4000种鸟有迁徙行为,每逢迁徙季节,它们会沿着全球8—9条大的迁徙路线飞翔。很多鸟经过中国,飞往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 “迁徙的鸟大多是水鸟,因为到了冬季,河湖结冰,水鸟的食物骤减,它们就会迁徙。”李忠秋说,水鸟迁徙时一般保持人字形或一字形飞翔,例如鹤类、鹳类、鹭类、雁鸦类的鸟。 李忠秋举例说,丹顶鹤的家庭关系很紧密。它们一般以家庭为单位成一字形迁徙,大鹤在前小鹤在后,“一个完整的丹顶鹤家庭有4口,它们是一夫一妻制,还有两个孩子,所以经常会看到4只丹顶鹤排成一字形,如果是3只,有可能有一只夭折或者散失了。” - 29 - 而白鹭的家庭结构没有那么稳定,飞起来阵列也很不规则,不同的鸟,迁徙习惯也不同,雀形目的小鸟比如柳莺等,就惯于夜间迁徙,以躲避猛禽的袭击。 保持队形可以飞得更远 “迁徙的鸟一般体型较大,排成这些阵列飞行,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帮助它们节省体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马志军说,鸟在迁徙过程中,也会在空中交替飞翔,但一般年长或者有经验的鸟会领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史志伟表示,鸟飞行时,翼尖处会形成空气漩涡,这个漩涡产生的翼尖力,会形成一种升力,后面的鸟可以利用升力更省力地飞行。这要求它们不仅要与前面的鸟保持适当的位置关系和距离,而且要调整翅膀的拍打节奏,确保能借助这股上升气流飞行。 鸟在飞行中会摆出什么样的造型,跟体型也有关系,“体型越大的鸟,飞行集群越小,因为它们个体应对外来侵害的能力更强,所以它们对集群的需求没有那么大,例如大雁、天鹅迁徙时,集群往往是一字形或者人字形;而体型越小的鸟,集群越大,因为大集群可以让它们更安全地飞翔,形状也更不规则,例如鸻鹬类以及雀形目的小鸟。”李忠秋说。 集体行动能提高生存几率 成群结队出行,对鸟来说似乎是一种更有安全感的选择。在鸟的朋友圈,有一种鸟,特别喜欢集体行动,这便是椋鸟。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鲁长虎介绍,椋鸟是一种常见的食虫鸟类,特别是在繁殖后,容易集成大群,如果繁殖地的生态环境好,会形成更大的群。李忠秋表示,鸟的集群可以让群体有反捕食的防御能力。“如果一两只鸽子落单了,它们很容易被捉住,但如果有一个大的集群,发现危险的几率会提高,这就给鸟群迅速逃走争取了时间。同时,群体越大,单只鸟被吃掉的几率越小,相当于把危险稀释了。” 不过,长途迁徙,对鸟依然是一件凶吉难料的事,例如遇到大风、雨雪冰雹等恶劣气候时,对鸟就是一场“极限挑战”。李忠秋表示,“迁徙途中,雌鸟和雄鸟也有分工,雄鸟在群体中更多地承担防御任务,研究发现,有雄鸟相伴的雌鸟,迁徙死亡率只有没有雄鸟相伴的雌鸟的一半。” 为了生存,鸟也会合纵连横。2011年,李忠秋团队在青藏高原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雪雀也会结盟,“例如白腰雪雀、棕颈雪雀、白斑翅雪雀在可可西里都有分布,它们之间尽管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但防御天敌方面可能各有擅长,形成混合群体更易发现并抵御捕食者。” - 29 - 形成集群时,鸟群可以团结起来对付敌人,李忠秋曾多次见证,喜鹊或灰喜鹊等鸦科鸟类中,尤其在繁殖期,它们常常会组队反击活动在它们家域附近的鹰隼类猛禽,虽然它们身型相差悬殊,但喜鹊或灰喜鹊群体依靠合力,常能顺利赶走猛禽。 18. 下列对文中鸟类迁徙的“空中阵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鸟迁徙时一般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翔,往往由年长或有经验的鸟来领飞。 B. 迁徙的鸟一般体型较大排成阵列飞行,也会在空中交替飞翔。 C. 飞行时前后的鸟要保持适当的位置关系和距离,且要调整翅膀的拍打节奏。 D. 体型大的鸟飞行时往往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体型小的鸟排列的形状更不规则。 1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徙的鸟都是水鸟,因为冬季河湖结冰导致食物骤减,所以就会迁徙。 B. 鸟在飞行中会摆出什么样的阵形。跟它们的体型有关,通常体型越大的鸟,飞行集群越小,而体型越小的鸟,集群越大。 C. 迁徙途中雄鸟更多地承担防御任务,有雄鸟相伴的雌鸟迁徙死亡率低。 D. 喜鹊或灰喜鹊群体依靠合力赶走猛禽,可见鸟群能团结一致对付敌人。 20. 请结合全文,概括迁徙的鸟成群结队出行的好处。 【答案】18. C 19. A 20. 保持队形飞行,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帮助它们节省体能,飞得更远;集体行动可以共同防御恶劣天气和捕食者等危险,能提高生存概率。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中鸟类迁徙的‘空中阵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空中阵形”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C项,“飞行时前后的鸟……且要调整翅膀的拍打节奏”错误。结合“这要求它们不仅要与前面的鸟保持适当的位置关系和距离,而且要调整翅膀的拍打节奏,确保能借助这股上升气流飞行”分析,偷换陈述对象,“要调整翅膀的拍打节奏”的是“后面的鸟”。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 29 - A项,“迁徙的鸟都是水鸟”说法绝对,原文是“迁徙的鸟大多是水鸟”。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迁徙的鸟一般体型较大,排成这些阵列飞行,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帮助它们节省体能”“保持队形可以飞得更远”分析,保持队形飞行,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帮助它们节省体能,飞得更远。 结合“长途迁徙,对鸟依然是一件凶吉难料的事,例如遇到大风、雨雪冰雹等恶劣气候时,对鸟就是一场‘极限挑战’”“为了生存,鸟也会合纵连横”“形成集群时,鸟群可以团结起来对付敌人”等分析,集体行动可以共同防御恶劣天气和捕食者等危险,能提高生存概率。 八、作文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幸福人们跟随它,追寻它,人们为此累得要死,而它并不在那里,它只产生于人们不再有任何期待,不再对任何事物有所怀疑的时候。 ——[法国]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星期天》 【答案】例文: 理想成就幸福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之灯;理想是灯,照亮前程之路;理想是路,指引幸福之殿。 高中三年的生活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两年即将飞逝了。我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努力,成功之门永远为你敞开,未来的幸福在等着你。 - 29 - 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的挫折,面对挫折,有的选择后退,而更多的人选择前进。我认为,挫折像一块石头,对于懦弱的人来说,他是绊脚石,让你望而却步;对于强者来说,它是垫脚石,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积极的上进心,所以害怕挫折,导致一次次的失败。如果有不折不扣的精神和意志,那么,挫折会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伴你走向成功。我要感谢挫折,是它磨练了我的意志,是它增长了我的见识,是它教会了我自立、自强。 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断的努力,走向奋斗的方向。学习中,有人鄙视其他同学,在劳动时拈轻怕重,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走向成功,因为他们是生活中的自卑者、自私自立者、自大者。为了有所成就,我们应该努力进取,奋勇拼搏。看!火辣辣的太阳,正充满希望照耀上空!听!我们齐刷刷的脚步声,正充满自信地走出考场!在班集里,应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把困难化为前进的动力,让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而且可以获得应有的快乐,更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高尚。还应有礼貌地对待老师,尊师重教;老师是我们人生的第二盏明灯,在遇到困难时,是老师指引着我们前行,给予莫大的帮助;在书山中艰难的攀爬,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慈母的爱,暖我心头,在学习中,每时每刻都被爱所感动,把我滋润得无比快乐;严父的爱,给我无穷力量,他那宽大而厚实的臂膀,挺过了风风雨雨,让我在学习中获得成功。这无穷的力量,将是我生命中最珍贵财富,伴我走向成功、走向未来的世界,为理想的幸福奠定了基础。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所必备的。拥有幸福的人,是学习中的佼佼者、成功者。理想是开启万物的钥匙。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藏在蜂巢里的甜蜜;幸福是挂在枝头上的硕果;幸福是那浩瀚夜空中的一弯新月;幸福是酝酿着那坛醇香的美酒。 朋友们,用理想去铸就幸福,用心去体味幸福,用心去交融幸福,用心去感受幸福,用心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让自己的人生普照着幸福的阳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 29 - 【审题】材料为三句富有哲理的语句,需要理解三句名句的意思,找出它们的相关点或共同点分析立意。第一句,人是时代的产物,个人的荣辱成败都与国家荣辱、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所以谈个人的痛苦与欢乐,是离不开时代的大背景的。第二句,因为有理想,就不会浑浑噩噩的生活。有努力的方向,奋斗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强调理想的作用。第三句,主要讲“幸福”“心态”的关系。那些所谓没有幸福的人,说到底是他们没有真正去体会幸福的含义,又或者说,幸福就在眼前,但没有体会到。分析三句内容,可以选取它们的相关点分析立意,可以围绕“理想”“幸福”“个人与时代”等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体味幸福;奋斗与幸福;有大局观念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理想成就幸福》。开头可以用精彩的语句引入,如“为理想而奋斗,成就幸福人生”。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断的努力,走向奋斗的方向;理想是开启万物的钥匙,用理想开启幸福人生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呼应开头。 【素材】幸福是处于困境时的一声加油;幸福是生病时的关怀与问候;幸福是放学回家后的可口佳肴;幸福是你成功时的祝贺。 大地因富于了万物而幸福;天空因给予了鸟儿自由飞翔的空间而幸福;老师因教育了成功的学生而幸福;海洋因孕育了鱼儿的生命而幸福;雨水因滋润了干涸的禾苗而幸福;幸福不是时常挂在嘴上的,而是用心去感受的。 有人曾说过:“幸福就是合家团圆。”不错,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中有这样一个人。她有两个四五岁大的孩子,丈夫因为煤矿事故而成为了残疾人,还有两个长年瘫痪在床的老人,家里的所有经济负担都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但是她从来没有埋怨过,她的脸上挂着笑容,她把两位老人照顾的非常好,有人曾今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只说:“因为这是我的家,这里洋溢着幸福。” 曾今有一个瞎子他看不见一切事物,但是她每天晚上都会摸索着打开楼梯中的灯。开始人们都感到非常的疑惑,她既然看不到为什么还要打开灯呢?她告诉那些人:“她是看不到,但是那些晚上加班晚的人回家时就不易被黑暗所困扰,也就不因为黑暗而摔倒。”有时,当你伸手去帮助别人时,你就会感到幸福。幸福是什么呢?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溪流,去问南归的大雁,去问鲜艳的花朵。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就寸步难移。理想,是一个人生活的动力和目标,每个人的理想都不尽相同,但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理想拼尽全力。不管最终的结果怎样,你都能自豪地说:“我曾经为我的理想全力奋斗过!”理想,可以让你的人生更加圆满,也可以让你的存在更有价值! 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艘无舵的孤舟,终将被大海吞没。南后主李煜。文采风流。凡是中国人,凡是识点字的,对李煜写的词多多少少都会知道一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确,在文坛上他的地位是没有异议的。但作为君主,亡国后不思东山再起。最后客死异乡,他是失败的吧。 - 29 -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语文附加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二十年来,蒐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汨汨,欲触喉而出。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次第命笔。而不幸死丧相继,家累日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同县方苞以为“文章者穷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戴子是也。” (节选自戴名世《与刘大山书》) [注]①蒐:搜寻。 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3. 方苞是 (填朝代)散文家,是 派散文的创始人之一。 24. 根据材料,概括文中戴名世和方苞对文章的看法。 【答案】22. 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次第命笔 23. 清代 桐城 24. 戴名世认为写文章是古今大事,不敢随便去做。方苞认为写文章是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困境奇特的人文章也写得奇特。 【解析】 【22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洗涤心神”“餐吸沆瀣”“息虑屏气”是并列关系,应该断开;“久之”表示时间,可以单独成句;连词“乃”是才的意思,连接前后句子,应该断开。其他的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断开即可。 句意:想要到名山中,洗涤心神,餐风饮露,平心静气,很久了才敢确定要旨,拟定体例,按序写来。 【2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 方苞,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人,清代文学家。方苞为学以程、朱为宗,提倡写古文要重“义法”,追求道与文并重。他以简严精实的文风,在“义法”理论指导下,把古文写得清新雅洁、自然流畅,并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在清初文坛独树一帜。方苞的思想在后世发展出了“桐城派”散文,方苞也因此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分析,戴名世认为写文章是古今大事,不敢随便去做。结合“文章者穷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分析,写文章是那些处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文章写得奇特,写文章的人的困境也奇特。 【点睛】参考译文: - 29 - 当今社会,写文章这种事情,贱如粪土,但是我又没有其他的爱好,唯独喜好写文章而不厌倦。我平生特别留心前朝文献,二十年来,搜寻前人留下的著作,研究各种掌故,胸中感到有百卷书,怪异奇特,文思泉涌要一吐为快。然而我认为写文章是古今大事,不敢随便去做,想要到名山中,洗涤心神,餐风饮露,平心静气,很久了才敢确定要旨,拟定体例,按序写来。可是不幸的是,丧事接连不断,家庭的拖累一天天增加,我四方奔走,以求温饱,那困厄不顺的境遇很是让人悲叹。同县人方苞认为:“写文章是那些处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文章写得奇特,写文章的人的困境也奇特,像戴先生就是这样的。” 二、名著阅读题 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中,范疆、张达因遭张飞鞭打而心存怨恨,乘张飞醉卧,以短刀刺张飞腹,张飞大叫而亡,二人割了张飞首级连夜投奔东吴。 B. 《家》中,觉慧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不怕冒犯尊长;在高老太爷病危之际,他敢于坚决反对驱鬼捉神的迷信把戏;最后他毅然从封建家庭中出走。 C. 《阿Q正传》写阿Q穷得娶不上老婆,却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进过几回城,就讥笑未庄人“不见世面”,突出了阿Q妄自尊大的特点。 D. 《欧也妮·葛明台》中,葛朗台计划让克罗旭或格拉桑去巴黎清理弟弟的债务,克罗旭表示他可以去巴黎办这件事且不要葛朗台付旅费。 E.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总是把他父亲当作偶像来崇拜,所以最令他难受的是父亲突然逝世后他没能继承按理来说应当由他继承的王位。 【答案】DE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D项,“克罗旭表示他可以去巴黎办这件事且不要葛朗台付旅费”错误。是银行家格拉桑不要旅费,克罗旭要葛朗台出旅费。 E项,“他没能继承按理来说应当由他继承的王位”错误。因为哈姆雷特总是把他已故的父亲当作偶像来崇拜,所以最令他难受的倒还不是没能继承照理来说应由他继承的王位,而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 故选DE。 26.《红楼梦》“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一回中,贾政要回京,宝玉为了应付父亲检查功课临阵磨枪,每日赶着写字。对此,袭人、黛玉和宝钗的反应有何不同? 【答案】袭人事先已清点过宝玉写字的纸张,劝他收收心,把书理一理,好预备着,否则到时搪塞不过,体现其真心关心宝玉; - 29 - 黛玉恐宝玉吃亏受训,故装作不耐烦,不起诗社,也不去打扰宝玉,并差人偷偷送给宝玉一卷字,帮其补不足之数,说明黛玉不愿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只将自己的真情化为行动; 宝钗同贾母说帮宝玉每日写一篇送去,并每日差人送一-篇给宝玉,让大家都知道她对宝玉的关心,同时也哄得贾母高兴,可见宝钗的关切多是表面文章,意欲表现出自已的温柔贤惠。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结合“原来林黛玉闻得贾政回家,必问宝玉的功课,宝玉肯分心,恐临期吃了亏。因此自己只装作不耐烦,把诗社便不起,也不以外事去勾引他。探春宝钗二人每日也临一篇楷书字与宝玉,宝玉自己每日也加工,或写二百三百不拘。至三月下旬,便将字又集凑出许多来。这日正算,再得五十篇,也就混的过了”分析,黛玉恐宝玉吃亏受训,故装作不耐烦,不去诗社,也不去打扰宝玉,并差人偷偷送给宝玉一卷字,帮其补不足之数,说明黛玉不愿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只将自己的真情化为行动。 结合“何曾没收着。你昨儿不在家,我就拿出来共算,数了一数,才有五六十篇。这三四年的工夫,难道只有这几张字不成。依我说,从明日起,把别的心全收了起来,天天快临几张字补上。虽不能按日都有,也要大概看得过去”分析,袭人事先已清点过宝玉写字的纸张,劝他收收心,把书理一理,好预备着,否则到时搪塞不过,体现其真心关心宝玉。 结合“‘明日为始,一天写一百字才好。’说话时大家安下。至次日起来梳洗了,便在窗下研墨,恭楷临帖。贾母因不见他,只当病了,忙使人来问。宝玉方去请安,便说写字之故,先将早起清晨的工夫尽了出来,再作别的,因此出来迟了。贾母听了,便十分欢喜,吩咐他:‘以后只管写字念书,不用出来也使得。你去回你太太知道’”分析,宝钗同贾母说帮宝玉每日写一篇送去,并每日差人送一篇给宝玉,让大家都知道她对宝玉的关心,同时也哄得贾母高兴,可见宝钗的关切多是表面文章,意欲表现出自已的温柔贤惠。 27.《边城》描写了湘西许多民俗风情,请概述祖父向翠翠介绍的两种求婚方式。 【答案】一种是走车路,就是由家长做主,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一种是走马路,就是由小伙子自己做主,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解析】 - 29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一是车路(父亲作主);二是马路(自己作主)。爷爷的原话是这样的:“下棋有下棋规矩,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大老若走的是车路,应当有大老爹爹作主,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同我说。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国产动画《哪吒》热播,其最精彩的设计在于魔丸哪吒和灵珠教丙的成长经历对比,如果单单从遗传角度考虚,魔丸哪吒长大后应该成为恶魔,而灵珠敖丙应该是救世主。 但是,遗传对于人的成长固然重要,环境的影响却也不容忽视。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科研人员监踪调查了1994年到1996年间的13000多对双胞胎婴儿,分析遗传和环境对于婴儿特性的影响,比如智高、身高、体重、健康状况、认知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在不同的地区遗传和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英国大部分地区,遗传因素可以解释被调查婴儿60%的行为表现,但是在英国东南区,遗传的解释度不到一半,婴儿的成长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遗传和环境对人类的塑造,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哪吒作为魔丸的顽劣性格,在成长过程中的确展现出来。哪吒的父母李靖夫妇和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对哪吒加以严格管教和善意的引导,最终使得哪吒走向正道,这就是环境对人成长的塑造。反观灵珠教丙,生性本善,可是在其父敖广和师父中公豹的影响下,遁入魔道,这也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杨志博士团队对200对双胞胎的脑功能研究发现,基因对于单个功能网络的影响较大,比如对额顶控制网络的影响达65%,对前叶记忆网络的影响达51%,但是,各个功能网络需要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而网络的配合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信息整合、情绪控制、沟通等行为能力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 因此培养孩子的气质、思维要注重环境因素,这点李靖夫妇做得就不错。尤其是李靖对哪吒说的那一句:你其实是灵珠转世。这积极的心理暗示,可谓改变了哪吒的一生。 (节选自《看完(哪吒)我相信导演是学医的了》,有删改) 28. 遗传和环境对哪吒和敖内成长的影响体现在那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9. 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有那些特点? 30. 魔丸哪吒和灵珠敖丙的成长经历对我们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答案】28. 哪吒在 - 29 - 成长过程中展现出魔丸的顽劣性格;父母、师父的严格管教和善意的引导,使哪吒走向正道;生性本善的敖丙在父亲和师父的影响下遁人魔道;父亲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变了哪吒的一生。 29.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交织在一起作用的;在不同的地区遗传和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基因对于单个功能网络的影响较大,各个功能网络需要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而网络的配合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 30. 重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或选择能使遗传和环境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居住地区);父母和老师要用心管教,善意引导;积极的心理暗示会改变孩子的命运。 【解析】 【2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遗传和环境对哪吒和敖内成长的影响体现在那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结合“哪吒作为魔丸的顽劣性格,在成长过程中的确展现出来”分析,哪吒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魔丸的顽劣性格。 结合“哪吒的父母李靖夫妇和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对哪吒加以严格管教和善意的引导,最终使得哪吒走向正道,这就是环境对人成长的塑造”分析,父母、师父的严格管教和善意的引导,使哪吒走向正道。 结合“反观灵珠教丙,生性本善,可是在其父敖广和师父中公豹的影响下,遁入魔道,这也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分析,生性本善的敖丙在父亲和师父的影响下遁人魔道。 结合“这积极的心理暗示,可谓改变了哪吒的一生”分析,父亲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变了哪吒的一生。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结合“遗传和环境对人类塑造,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哪吒作为魔丸的顽劣性格,在成长过程中的确展现出来。哪吒的父母李靖夫妇和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对哪吒加以严格管教和善意的引导,最终使得哪吒走向正进,这就是环境对人成长的塑速。反观灵珠教丙,生性本善,可是在其父敖广和师父中公豹的影响下,遁入魔道,这也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交织在一起作用的。 - 29 - 结合“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在不同的地区遗传和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分析,在不同的地区遗传和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结合“基因对于单个功能网络的影响较大……各个功能网络需要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而网络的配合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信息整合、情绪控制、沟通等行为能力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分析,基因对于单个功能网络的影响较大,各个功能网络需要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而网络的配合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结合“但是,遗传对于人的成长固然重要,环境的影响却也不容忽视”“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在不同的地区遗传和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遗传和环境对人类的塑造,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哪吒作为魔丸的顽劣性格,在成长过程中的确展现出来”等分析,重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结合“哪吒的父母李靖夫妇和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对哪吒加以严格管教和善意的引导,最终使得哪吒走向正进”“灵珠教丙,生性本善,可是在其父敖广和师父中公豹的影响下,遁入魔道,这也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分析,父母和老师要用心管教,善意引导。 结合“这积极的心理暗示,可谓改变了哪吒的一生”分析,积极的心理暗示会改变孩子的命运。 - 29 -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