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江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江油中学2018级高二考试 语文试题 ‎ ‎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组成,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14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上,伫立着12根描述巴蜀历史的文化柱,其中一根文化柱上刻有四个大字——文宗在蜀。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从汉代“文章冠天下”的四大家: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到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以及近代的作家郭沫若、巴金等,“巴蜀自古出文宗”的传承可谓是千古流芳。‎ ‎②巴蜀有句俗话,“李冰治水,文翁化蜀”。说的是李冰治水,为蜀地成为“天府之国”提供了物质保障,而文翁兴学,则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先秦两汉时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独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正 - 21 -‎ 统文化标准来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险且阻,难免给人一种“蜀地僻陋,非齐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被”的感觉。为了改变巴蜀地区文化落后的现状,西汉时期,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成都创办了官学——“文翁石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文翁不仅面向全郡招收子弟学习,为学生免除徭役赋税,还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授,并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 ‎④官学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蜀地的文化状况,一时间蜀中求学蔚然成风,巴蜀之地一度出现“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更涌现出了诸如司马相如、扬雄这样的辞赋大家。受其影响,官学这一办学模式被推广于天下郡国,大大推动了全国教育的发展。蜀学之兴,由此开始。‎ ‎⑤自汉代以来,蜀学教育的兴盛就未曾中断。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后蜀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继续发展教育。‎ ‎⑥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加上重视文教的时代风气,学校教育堪称发达。绍兴七年(1137年),文翁礼殿改为大成殿,当时的皇帝高宗御书“大成之殿”四字匾额以赐府学。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成都府学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石室之学,通养六十州之士”,成都府学不仅承担起培养整个四川地区人才的重任,也为全国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⑦与此同时,诞生于唐代、作为官方藏书和修书之处的书院也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其教学功能不断被强化。明清时期,成都各地书院依旧蓬勃发展,在教化人民、培养“良士”“名臣”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四川文化事业的繁荣。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有识之士提出废科举、办新学的主张。清末,几乎所有书院都改为新式学堂,由此拉开了蜀地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摘编自成都博物馆2019年8月《原来这才是“西蜀自古出文宗”的秘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成都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千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享有“文宗在蜀”的美誉。‎ - 21 -‎ B. 李冰兴建水利工程,为蜀地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C. 由于巴蜀之地有着道阻且险的地理特点,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动乱时期这里的教育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 D. 明清时期,已经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的成都各地书院为四川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本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后以时间为序论述蜀学教育的发展,旨在证明发达的蜀学教育是“文宗在蜀”的主要原因。‎ B. 文本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论证“两宋以文治国”的论点。‎ C. 文本开头引用天府广场文化柱上的刻字内容,扣题的同时引出下文对巴蜀教育的相关论述。‎ D. 文本结尾仍以时间为序,从成都各地的书院功能的转化,再次证明蜀地的教育与文化在持续发展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教育、文化得到繁荣发展,众多求学的人聚集于此,人数一度远超齐鲁地区。‎ B. “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校,文翁向全郡招收子弟并亲自教授,以致蜀中求学之风盛行。‎ C. 蜀地官学得到了一些朝代当政者的重视,汉代统治者曾向全国推广这一办学模式,宋高宗还曾经为文翁礼殿亲自书写牌匾。‎ D. “文翁石室”被称为“官学”,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的;“府学”则是从创办者的身份言之。这两个概念所指相同——都是说教学机构。‎ - 21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麦子 ‎ 龚培德 母亲二十八岁时,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排长。‎ 她是从淮海平原走到西北戈壁上的。父母的家乡在徐州,那个地方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最大的一场战役——淮海战役便是以徐州为中心拉开帷幕的。那时节父亲和母亲都上了前线,战役胜利后,母亲还得到一张“支前模范”的奖状。可见母亲的性格十分要强,干什么都要干到人前。不要强她也就不会从大老远的江苏跑到新疆来了,然而促使母亲走出家乡的是父亲。‎ 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家乡有名的秀才,拿得出一手好毛笔字。春节写对联,从腊月半动墨到年三十也闲不下来。母亲和父亲结婚不到三个月,国民党军进攻苏北解放区,村子里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要扛起枪,奔向硝烟弥漫的战场。作为青妇队长的母亲,只有动员自己的丈夫走上前线,她才能在别人面前高高地昂起头。因此,秀才胚子的父亲在母亲恋恋不舍的眼神中走进了队伍。‎ 但三个月之后,桃花河西刚刚结成一层薄冰的时候,父亲却从部队回来了,他的腿部中了一颗子弹,不得不回家休养。父亲归来,我的爷爷奶奶自然非常高兴和欣慰,母亲心里可能也是一时灌满了喜悦,然而喜悦很快又被一种深深的惋惜代替了。因为母亲认准父亲是应该做大事的人,这颗子弹不仅破灭了她所憧憬的那个美丽的梦,而且也许会影响父亲的前程。‎ 父亲在家乡的小学校里度过三年粉笔生涯之后,便迎来了共和国建国的礼炮声,当初那些与父亲一道走入队伍的伙伴,只要没死的,基本上都挎着盒子枪回村接自己的女人迈向新的天地。一直要强的母亲在人前仿佛整个矮了半个头。她怎么也想不到,她抱着那么大希望送出去的父亲,竟会因为一颗子弹而比其它姐妹的男人们逊色,她受不住姐妹们跟着各自男人走出山村时流露的既炫耀又 - 21 -‎ 欣喜的心情。她沮丧地待在屋里,足足有好半年没出门。我的爷爷奶奶知道儿媳的心病,说:“别看人家现如今高头大马,出人头地,可想想那些牺牲在外的人,怕是他们的魂儿连自家的路都找不着哩。”父亲一声不吭,其实最痛苦的或许要算他,面对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脸颊和失去光泽的眼睛,那种愧疚不是用语言所能形容的。‎ 在埋葬爷爷奶奶后的第二个春天,新疆建设兵团部队到我们家乡招人,一种说不出的心理因素促使母亲和父亲登上了西行的列车。‎ 新疆建设兵团在初建时期,所有农场的春天依旧是荒原的春天。雪刚化完,团里要挑一些精壮的男劳力去参加水库会战,工地离家有八十多公里,父亲看着母亲逐渐挺起的肚子犹豫不决,母亲说:“你别瞅着装孬种了,我会照顾自己的,你这次要不干出点名堂来,就别回来见我!”于是父亲随人到水库工地去了。原计划五月完工的工程,因为临时决定增加库容量,施工一直持续到七月中旬。而那时节,作为排长的母亲正带着那一帮男兵女兵在收割荒原土地上第一次抽穗发黄的麦子。这时母亲隆起的肚子已不允许她低躬着腰了,她只能帮着把刚割倒在地的麦子捆起来,干一些辅助的农活。我那要强的母亲……就是在炽热的七月,将我生在了她干活的麦地里。大概是冥冥之中的生命暗示,当时父亲正好从水库工地赶回来,他已经整整四个月没有见着母亲了,当他听到我的哭叫声,也激动得哭了。‎ 待围拢过来的人群渐渐远去,父亲把那张浸透了他的汗水的“五好战士”的奖状递给母亲,母亲含着泪微笑,攥着父亲的手说:“这次,你才像个男人!”父亲的眼睛又潮湿了,看着母亲怀里的我说:“给这个小家伙起个什么名字?”母亲闪动着那双漂亮的眼睛说:“这是这片荒原出生的第一个孩子,又是在麦地里生的,我看就叫‘麦子’吧,”“麦子!”父亲重复一遍说,“好,就叫麦子!愿我们的麦子像这荒原的麦子一样旺旺地生长,结出金色的果实。”‎ 于是,我便有了“麦子”这样一个金灿灿的名字。‎ 那时,田野上的麦子一片金黄。(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简要交代了母亲从事生产的单位以及所担任的职务,照应了下文中母亲带着一帮男兵女兵收割首次抽穗发黄的麦子的内容。‎ B.文中的父亲是教书先生,是家乡有名的秀才,他能写一手好毛笔字,村里很多人请他写春联,从腊月十五开始写到年三十也闲不下来。‎ C - 21 -‎ ‎.第四、五段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手法,通过描写“我”的爷爷奶奶、母亲在父亲因腿部中弹而回家休养后的不同心情来刻画母亲形象。‎ D.这篇以“麦子”为线索的文章,用足够的篇幅插叙与父亲有关的一些事,丰富了文章内容,有利于突出母亲这一形象,深化了主题。‎ ‎5.有人说,结尾画横线的句子意蕴丰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6.文章说“母亲的性格十分要强”,请结合全文,分析母亲“十分要强”的具体表现。(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锐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 21 -‎ 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 - 21 -‎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可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来报复韦贯之。‎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4分)‎ ‎(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南乡子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描写羁旅的词,从词的上阕可以看出,主人公不仅有无休止的漂泊羁旅之苦,更有一种功业未成、年华老去,生命虚耗的憾恨。‎ B.从“行路无情”“年去年来”中我们能看出词人的漂泊,从“何成”中可以看出词人老大无成的遗憾,“垂垂雪几茎”更反衬其悲愁之重。‎ C.“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以竹喻人,以竹显志,营造出一个与词人心境相通的清寒世界,情景交融。‎ - 21 -‎ D.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游子形象:半生漂泊,人到中年,功业未成。词人消沉没有追求,还要被迫读书,青灯黄卷,让人感到凄凉。‎ ‎12.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2小题,16分)‎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6分)‎ ‎(1)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人借用典故否定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表明自己不为私利,而要为国为民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元嘉年间,宋文帝好大喜功,草草出兵,结果一败涂地,仓皇而逃典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典抒情,咏叹当时南宋近事。‎ ‎②《声声慢》词中说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醉花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既点明时令,也暗示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4—16题。‎ - 21 -‎ 百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 ;百年后,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 。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了更 服务。乘客到站后,智能机器人可以贴身导航、搬运行李;有了智能系统,乘车流程也大大简化,乘客可通过电子客票、刷脸进站。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大大 了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紧握詹天佑百年京张的接力棒,中国高铁正在续写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断言 一目了然 人性化 提高 B.预言 一目了然 个性化 增加 C.预言 了然于胸 人性化 提高 D.断言 了然于胸 个性化 增加 ‎1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B.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C.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D.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借助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21 -‎ B.京张高铁应用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为沿线实时“体检”‎ C.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帮助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D.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17.下面文字是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够准确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4分)‎ 全体市民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野生动物,尽量拒绝食用野味,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不干扰野生动物休息。万一发现非法捕猎、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立即向执法部门通报。‎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1998年,抗洪救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海洋;‎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2020年,新冠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广大听众朋友,宣讲对“众志成城”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 21 -‎ 江油中学2018级高二 考试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4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1. A(偷换概念。第①段:“孕育了无数千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有“文宗在蜀”美誉的不是成都,是整个蜀地。下文李白(一说绵阳)、苏轼(眉山)也有提示作用。)‎ ‎2. B(第6段:文中“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一句是一个论据(先总说,后举例),列举“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是为了论证两宋时期“学校教育堪称发达”。) ‎ ‎3. C(A项,夸大程度,且以偏概全。第4段:“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中“比”是“并列”之意;此外“蜀学”不仅指“求学的人”,更指蜀地的文化成果。B项,扩大范围,且强加因果。原文“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文翁亲自教授的是“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此外文翁招生和授课的方式不构成“蜀中求学蔚然成风”的全部原因。D项,张冠李戴。“官学”,是从创办者的身份言之;“府学”则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8分)‎ ‎4.D.“以‘麦子’为线索”错,文章只在结尾写到了母亲把“我”生在了麦地里,并取名为“麦子”,其余内容并未围绕“麦子”来写。故选D。 5.①实指麦子一片金黄,丰收在望。②喻指父母在荒原麦地里迎来了有着金灿灿名字,叫“麦子”的“我”。③预示“我”将像荒原的麦子一样茁壮成长,结出金色的果实。(一点1分) 6.①淮海战役时积极支前,得到“支前模范”的奖状。②国民党军进攻苏北解放区,她动员自己的丈夫上前线。③丈夫因腿部中弹回家休养,她在人前仿佛整个矮了半个头。④从江苏跑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投身建设,并成为兵团的一名排长。⑤用激将法鞭策丈夫去参加水库会战。⑥丈夫获得“五好战士”的奖状,她对丈夫说,这才像个男人。⑦挺着肚子带领男兵女兵收割麦子,并把孩子生在了她干活的麦地里。(任意三点,一点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 - 21 -‎ ‎7、 D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对“日”呼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为请者”贯之"分析是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分别要断开;“既而”是时间词, 不久的意思,后面通常要断开;“词理恳切”语意明晰,结构简单,前后断开。故选D项。‎ ‎8、A A项,“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理解有误,为避唐宪宗李纯之讳,任何人包括韦贯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纯’来称呼。故选A项。‎ ‎9、B B项,“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 , 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改为秘书丞"。‎ ‎10、(1)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寝,停止, 结束。衔,恨。为所,表被动。构,陷害。每个1分,共4分)‎ ‎(2)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春秋,年龄。亡常,没有定规。夷灭,消灭,全家杀尽。“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的大意。每个1分,共4分)‎ 参考翻译: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土科。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 "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 :“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唯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 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 - 21 -‎ 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兔去。‎ 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 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 (二) 古代诗歌阅读(6分)‎ ‎11.D ‎12.同: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作结(或都营造了凄清之境)。结合诗歌具体分析。(2分,术语1分,分析1分) 异:《声声慢》借“梧桐”表达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孤独寂寞、天涯沦落)的愁苦之情,本词借“君子竹”传达出词人不惧孤寒的高洁志向。(2分)‎ ‎1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词内容及赏析诗词的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注意把握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手法的赏读。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词人消沉没 - 21 -‎ 有追求,还要被迫读书,青灯黄卷,让人感到凄凉”理解有误,词人并未消沉,也不是被迫读书,感情也不是凄凉。例如情感:西风飒飒,竹叶簌簌,好似风吹雨散一般。显然,这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潇洒无畏的风神,传达出的是词人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精神。故选D。‎ ‎12.此题考查两首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的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解答此题,可分别结合两首词在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上的异同分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看,二者均是写景的词句,而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词与《声声慢》均营造了凄清的意境。不同点:本词中“窗外几竿君子竹”是不惧孤寒的象征。“凄清”一词很准确地道出了竹子那身处孤寒之境却不失清雅风韵的品质。“时作西风散雨声”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潇洒无畏的精神,传达出的是词人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精神。而《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表达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孤独寂寞的愁苦之情。‎ 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 ‎【翻译】:南北向的官道上短亭接着长亭,脚下的道路虽无情,但行走在上面的行人却有情,“我”年年骑着马来回地奔波在这条道路上,可有什么成就呢(指年复一年地在这条路上来回奔波,去参加科考,却总没有考中)?鬓边的短发渐渐白了几根,“我”书斋里的灯仍旧独自亮着,夜夜读书到天明,陪伴“我”的只有窗外的几株君子竹,显得是你们的凄清,而秋风又不时地吹拂着竹子,发出瑟瑟的秋声。‎ (二) 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2小题,16分)‎ ‎(1)①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③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21 -‎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4.A(2分) 第一处是“断言”或“预言”,“断言”是指断定的话或十分肯定地说,强调下结论时的肯定语气;“预言”则是指预先说出将要发生的事情,强调提前预知。此处所涉及的“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应该更多指向断定肯定的语气,更突出了京张铁路的价值,更多扬眉吐气的意味。第二处是“一目了然”或“了然于胸”。“一目了然”强调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一下子就能看见全部情况;“了然于胸”则表示心里非常明白。二者的区别在字面上也已经比较清楚,主要在于“目”与“胸(心)”。横线处应当表达的意思是工作人员一下子就清清楚楚地看到,所以应当填“一目了然”。第三处是“人性化”或“个性化”。“人性化”是指“使之符合人性需求”“考虑到人的感受”,而“个性化”则是与“大众化”相对的概念,强调不同之处。横线处的后文侧重于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手段给人带来了便利,所以应填“人性化”。最后一处是“提高”或“增加”。“提高”是指“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增加”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常用于数量。此处横线后接的“安全性”“舒适性”,都属于程度上的,应填“提高”。‎ ‎15.C(2 分) 首先,“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这一分句中的“保障”作为动词与“北京冬奥会”搭配不当,应为“保障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或变成名词,“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据此,可以排除 A 选项和 D 选项。其次,这一分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这一分句虽然属于并列关系,但也需要适当考虑先后顺序。一般来说,“是……也是……”分句前半部分的信息应是比较显而易见或直接的,后半部分则是表面不清楚或间接的、需要揭示出来的内容。从这个角度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这一信息对于京张高铁的意义比较明显直接,放在前面较为合适。最后,“成为”和“被誉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客观事实还是主观称道,前者需要较为充分的事实做依据。根据文意,京张高铁主要特点是智能,不能作为集大成者的依据,且根据文意,此处比较强调主观称道而非客观事实。‎ ‎16.D(2分) 要填写的句子后接“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属于对“检修”内容的具体解说。A 项“借助……技术”属于短语,句子没有终结,首先排除。C 项主语为“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语段陈述主体不能很好衔接,也排除。B 项和 D 项区别于“应用……”和“基于……”的,从逻辑关系可推知“基于”更好。‎ ‎17.( 4 分)参考答案: ‎ ‎(1)尽量——坚决 (2)休息——栖息 (3)万一——如果 (4)通报——举报 ‎ - 21 -‎ ‎(每处 1 分,词语能表达同等意思和语体色彩即可得分) ‎ 得体一般要考虑对象、场合、目的、表达方式(书面语体或口语语体)等。第一处 ‎“尽量”不符合倡议书场合和目的,“拒食野味”不应是“尽量”去做的事,而应该是“坚 决”去做的事。第二处“休息”不应用于野生动物,不合对象,应该为“栖息”。第三处“万一”是口语,不合倡议书语体,应改为“如果”或“倘若”。第四处 “通报”适用于行政机关等,不适用于市民对执法部门,用错对象,且意思也不够准确,应改为“举报”。‎ ‎18【审题思路】本题属于情境化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形式与2018年高考全国卷、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类同,所选出的材料都是按编年体形式列举历史上或近20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同时,本次作文题目所提出情境化任务要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新闻类总决赛形式非常相似,形式新颖,对考生具有挑战性;所给出的话题“众志成城”切合时代脉搏,贴近学生核心素养,有现实考察意义。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  1.审清题目内容和形式。‎ ‎  题目由三部分组成,“材料+提示语+情境化写作要求”,这从题目的三段可以看出。材料:以编年体形式排列发生在我国的“抗洪、非典、地震和肺炎”这四次重大灾难,展现的共同话题是“众志成城”,具有的的共性是“齐”“同”“并”“共”,也就是团结一致。提示语:对众志成城,解读为“包含丰富的内涵,蕴藏磅礴的力量”,提示我们写作时要紧扣“众志成城”中心话题,写出其内涵,突出其力量。情境化要求:以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份来写,面对听众,讲“众志成城”,这一语境要求写作时要有演讲稿一样的格式,如开头要有对观众的问候,结尾礼貌致谢等。‎ ‎  2.分析话题的内涵和外延。‎ ‎  对“众志成城”的内涵理解:“志”是什么?国难当头,团结一致,爱国之心,家国情怀,也就是从这抗洪、非典、地震、肺炎这些事件中看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众”是什么?就是全国上下同心同圆,团结一致;“城”是什么?就是团结的力量“筑成新的长城”,人心齐,泰山移。对“众志成城”的外延理解:要跳出事件本身,以“众志成城”‎ - 21 -‎ 为话题,用世界视野讲中国故事,以深沉、雄壮和豪迈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中国信心和中国精神。‎ ‎  3.构思文章的广度和深度。‎ ‎  还是老话题,也是老问题,文章好写,但要写好、写出彩,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考生在讲“众志成城”这个话题时,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论述面有广度,同时论证内容要有深度和力度。基本构思:由材料引出众志成城这一话题 ;具体列举不同事件中,国人是怎样众志成城的,可从不同层面的人物来讲;重点:众志成城的内涵解读。紧扣三个字——“志”“众”“城”;难点:在广度和深度上还要有高度,站位要高。要讲出众志成城的重要时代意义。多难兴邦,我们为什么要众志成城?她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当代中国精神?对中国现在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推进作用?对中国的世界形象会产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4.题目材料的整合与偏重。‎ ‎  题目要求部分当头一句明确指出:“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 ”“根据材料”,这是总体要求,材料在习作中要有体现。“众志成城”话题是从四则材料中提练的,注意材料不仅仅指当下的新冠肺炎,抗洪、非典、地震、肺炎要综合一起来谈,不能因为当下正式处于全民阻击新冠肺炎战“疫”,就只谈肺炎,但对肺炎可有偏重。‎ 民族凝聚  同心同圆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开篇问候,写作身份意识强,符合本次习作情境要求。)‎ ‎  此时此刻,全国上下,抗“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让我想起了1998年抗洪的齐退浩洋,2003年非典的同抗疫潮,2008年地震的并赴国难,还有2020年今天我们战“疫”的共克时艰。(引用材料语句,开篇提出话题。)每当国难来临,我们中华儿女便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火一样的赤子之心的去战斗,用海一样的宽广胸怀去奉献,用山一样的坚实力量去抗击。(排比句增添文采和气势)。众志成城虽然是一个普通的词汇,但在我眼里她却具丰富的内涵和磅礴的力量。具体说来,众志成城就是“众”的人和优势力量+“志”的精神凝聚力量+“城”的抗击防御力量这三位一体。(“丰富的内涵和磅礴的力量”扣住了题目的提示语,“众”“志”“城”三位一本总领全文,提示下文。)‎ - 21 -‎ ‎  人道亲亲,同舟共济,这是“众”的人和优势。(段首主旨句一。)集体主义属于我国的人文传统,在此基础上不仅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还创造了坚固凝实的家国体系,更缔造了打不倒、摧不垮、磨不灭的中华文明。泱泱大中华,浩浩荡荡五千年文明史教会了炎黄子孙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视野开阔,从中华文明传统中的团结精神这一高度认识“众”的内涵。)古代,有了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才有了赵国的乱世之稳;有了杨家将的满 门英烈,才有了一致抗金的慷慨悲歌;近代,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有了国共合作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众志成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天,我们抗洪水、战非典、抗地震、抗肺炎,举国上下,社会各界,戮力同心,通力协作。(举例典型,按古代、近代、现代时间顺序呈现,很有层次感。)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力大事的社会优势得到彰显。正是这万众一心的人和优势,才使中华民族一次次渡过劫难,获得重生。(总结论述“众”的人和优势。)‎ ‎  人定胜天,有志竟成,这是“志”的精神力量。(段首主旨句二。)当难以抵挡的大灾难袭来,意志力便是最后的防御,在危急存亡之时,钢铁般的意志无坚不摧,是奇迹背后的力量源泉。无论是抵御外敌时的那一场场硬仗,还是面对天灾时那一个个最美的逆行身影,都令人心神往之,都叫人可歌可泣。这次疫情,武汉1000万人口在大城市封城,国家以壮士断腕的意志抗击疫情妖魔;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共有344支医疗队、42322名医护人员冲上湖北一线,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意志让人泪目;“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医疗队队员们的铮铮誓言,令人钦敬!(加入了这次疫情的相关写作素材,文章内容充实得多,说理更形象直观。)与国外的疫情阻击战相比, 我们没有恐慌,没有畏惧,有的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毅然决然,有的是“苟利国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坚定豪迈。这种精神与意志得以代代传承,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中国战“疫”经验,外国可以模仿,但永远无法超越。这份中国意志,也是中国精神,更是中国信仰和中国力量!(总结论述,对“志”的内涵和力量作升华论述。)‎ ‎  民族凝聚,同心同圆这是“城”的防御力量。(段首主旨句三。)如果说人心凝聚成一面铁壁,那么意志便是火焰,将铁壁炼成钢,又将铸钢为城墙。(比喻论证,形象生动,突出了“城”的力量。)以“众”为人和基础,以“志”为精神内驱,构建出众志成城的“城”,同心同圆的“城”。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各民族人民,海内外炎黄子孙,‎ - 21 -‎ 人人同心,个个戮力,尽志尽力,便能铸就一座屹立不倒的长城。2020年初,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就像钟南山院士含泪所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加入鲜活的素材,形象化解读了“城”的防御力量。)而我们全国人民心中更有一座精神之城,钢铁之城。这座城,挺过无数战火的洗礼而屹立不倒,经过无数次天灾的来袭而重获新生,在一次次炼狱式磨难中变得得更加紧密,更为坚实;这座城,高扬着五星红旗,高悬着家国情怀,并向全世界高调展示了中国无比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这里对“城”的精神内涵解读非常精彩,是亮点。)‎ ‎  正所谓多难兴邦。众志成城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时凝聚力的象征性语言口号和统一精神。众志成城,包含着伟大的集体主义与英勇的斗争精神,正是这股磅礴伟力支撑着中国披荆斩棘,绵延不绝,走向复兴。(总结论述,对“众志成城”的内涵和力量作升华论述。)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不但不会被国难击垮,相反会在磨难中升华,这便是众志成城的力量,她是中国的长城,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灯塔。(延伸拓展,由中国到世界,立意更高远。) ‎ ‎  谢谢大家!(结尾与开头对应,礼貌致谢,体现应景,完美收场。)‎ ‎【点评】‎ ‎1.有高度。习作紧扣题目要求,在讲述众志成城这一话题时,能追溯到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能全局性综合分析材料内容,能拔高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谓贯古今,串未来,视野高人一等。‎ ‎  2.有广度。正文三个段落,从“众”“志”“城”三个方面对众志成城的内涵和力量进行论述,三者相互关联,互为补充,论述三点一线。从不同层面来把一个话题讲清楚,这就是论述有广度。‎ ‎  3.有深度。议论文要写得深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篇习作,对众志成城的内涵论述十分深刻,向我们深度解读了众志成城的历史传承、时代发展和精神内涵,事例众多,论述深入,读后有催人奋进的力量。‎ - 21 -‎ ‎ ‎ - 2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