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课件:必修③ 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人教版,江苏专用)(104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课件:必修③ 第一章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人教版,江苏专用)(104张PPT)

第26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③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考纲呈现 KAOGANGCHENGXIAN 1.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2.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及江苏省辖市的分布。 考纲解读 KAOGANGJIEDU 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点) 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难点)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考点一 区域特征分析 考点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主观题型之八 区域差异评价类 课时作业 考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特征分析 基础梳理 区域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 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差 异】 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 【空间单位】 具有边界、形状、面积 【边 界】 有的边界明确,有的不明确 【指 标】 可以采用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 【单一指标】 如:地形区、温度带、流域、三大经济地带 【综合指标】 如:四大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行政区划 【级 别】 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分析 1 明确区域的空 间范围 2 综合分析区域 自然地理特征 3 综合分析区域 人文地理特征 4 归纳区域特征 5 区域利用特征 经纬度、海陆与邻区相关位置 地形结构、地势状况、地形区分布 气候类型、水热状况、水热配合、特殊天气 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区域内生产力布局、区位因素分析 区域内工农业差异 经济结构(工农业、交通) 工农业类型及分布 区别差异性,归纳共同性 探寻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 考 向 区域特征的判断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 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 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 考 向 区域特征的判断 解析 B对:乙、丁路段位于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沿线平均坡 度较大,因此平均限速较低。 A错:西南地区经济水平较低,车流量相对较小。 C错:沿线地区气候湿润,工业薄弱,空气中粉尘等颗粒物较少,不易形成霾。 D错:西南地区村庄比较分散,而且高速公路两侧有隔离设施。 考 向 区域特征的判断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 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 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 此完成2~4题。 2.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 解析 淮河在洪泽湖以东部分缺少明显的自然地物标志。 考 向 区域特征的判断 3.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解析 由于长江的阻隔作用,造成苏南 和苏北地域联系不便,自然和人文地理 分异明显。 √ 考 向 区域特征的判断 4.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解析 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 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 域经济联系;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经 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 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 考 向 区域特征的判断 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六百多年前以蚝壳作主体材料,用含有 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黏结并镶嵌为墙的古建筑,称为“蚝 宅”(右图)。据此完成5~6题。 5.“蚝宅” A.就地取材,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 B.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好 C.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 D.墙体空隙大,利于室内保温 解析 古建筑墙的主体材料为当地的蚝壳,保留至今已有六百多年,说明该 建筑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C正确。 √ 考 向 区域特征的判断 6.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A.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 B.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 C.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 D.发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 解析 传统民居利用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 生态协调发展。大量人口迁入、迁出都不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需求,A、C错误; 题干中要求对保留下来的“蚝宅”进行合理利用,而非重新建设,B错误,D 正确。 √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梳理 如何分析区域差异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位置 经纬度 海陆 气候 类型 共性 差异 土地 地形 耕地 土壤 30°N附近 43°N~48°N 东部沿海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地处东北地区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 热量丰富,降水多,水热组合好 热量少,降水少,生长期短 平原 平原 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 肥沃的水稻土 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少、黏重 肥沃的黑土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经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 业 类型 作 物 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 耕作制度 商业贸易 工业 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油菜、棉花 大豆、甜菜 水稻 玉米、春小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 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 业贸易发达 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 便,商业贸易落后 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运 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形成重化工业基地 自然环境 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因素差异 气 候差 异 差异 地貌 差异 河流水文 差 异土 壤 农 业 工 业人口 城 市 交 通 命题探究 考 向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分析 1.读右图,回答下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 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 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 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答案 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 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考 向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分析 解析 由“山之南山花烂漫”可知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从影响气候的主 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分析大别山南北两侧由于气温的不同导 致的景观差异。 考 向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分析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没有雨檐,百货店 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 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 回答2~3题。 考 向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分析 2.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 汽上升冷凝 C.受沿岸寒流影响,空气中水汽容易 冷凝成雾 √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解析 利马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降低易使水汽凝结,因而多雾。 考 向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分析 3.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 正确的是 A.甲处气候的形成与地形、东南信风、 暖流有关 B.气候类型相同, 都是终年受副热带 高气压带控制的热带沙漠气候 √ C.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草原气候 D.乙处气候主要是受沿岸洋流控制形成的 考 向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分析 解析 甲处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同时又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乙处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 林气候。 考 向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 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右面为“近年 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 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 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 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 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4~5题。 考 向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4.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 考 向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解析 根据图示,从Y轴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 北,A项错误; 从X轴看,上海低于江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项正确; 从Y轴看,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项错误; 从X轴看,广西高于全国,说明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D项错误。 考 向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5.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 考 向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解析 根据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1.76)最高,应 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项正确; 广西(0.80)较低,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方向,B项错误; 上海(0.62)和江苏(0.60)最低,但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适于发展技术导向 型产业,不应该大力发展重型工业,C项错误; 湖北(0.91)较高,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以降低能耗,D项错误。 考 向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 图,回答6~7题。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 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双选)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 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 √ 考 向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解析 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在2000~2015年略低于全国平 均水平;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趋势;1978~1990年,东中西三 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差异不大,但不相同,其中西部地区在这一时期与 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故选BD。 考 向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7.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双选)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 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 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 中西部增速 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 √ 考 向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解析 由图可知,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差 异较大,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西部 地区2000~2015年增速最快,反映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不断加快;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取决于东中西部整体增速,C错; 图中反映的是增速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D错; 故选AB。 考 向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右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 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 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 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 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 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考 向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解析 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 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即 气温、降水和风速等方面回答。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答案 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 (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 速快。 考 向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解析 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 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应为夏季, 其原因主要从气温高低方面回答。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 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 利于通过。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梳理 早期 中期 晚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不同发展阶段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人均耕地减少,耕地破 碎,生产规模小,不利 于机械化推广,粮食商 品率较低,粮棉生产在 全国的地位下降 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 的能力低下,受地理 条件的限制,耕作业 落后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 展,成为鱼米之乡 提供材料信息,推出结果。最后归纳对比,让学生明白同 一区域不同时期的地理环境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 区域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大产业的 产值比重格局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 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 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二、三 或一、三、二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 工业化的区域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 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 所占比重最大 二、一、三 或二、三、一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 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 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 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二、一 考 向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影响 19世纪中叶,波士顿成为美国最大的制造 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 和机械工业著称。20世纪70年代,波士顿 依托高等学府和军事订货,沿128高速公路 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经济再次 腾飞。完成1~2题。 考 向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影响 1.19世纪中叶,波士顿处于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波士 顿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因此 其处于工业化阶段。 √ 考 向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影响 2.下列对波士顿经济再次腾飞影响较小的 因素是 A.技术 B.市场 C.交通 D.资源 解析 据材料可知,波士顿经济再次腾 飞在20世纪70年代,依托高等学府和军 事订货,沿高速公路发展了高新技术产 业,因此,其依赖性较小的因素是资源。 √ 考 向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影响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 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 的是 A.a-b-c B.c-a-b C.c-b-a D.b-a-c √ 考 向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影响 4.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 的是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 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考 向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 a时期第一产业的比重约为55%,第二产业的比重约为20%,第三产业 的比重约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 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 b时期第一产业的比重为约20%,第二产业的比重约为55%,第三产业的比重 约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发展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 较差,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会使一部分企业外迁。 c时期第一产业的比重约为15%,第二产业的比重为30%,第三产业的比重约 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根据各点的产业结构变化可以看出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 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生产力发展较高的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考 向 区域发展的过程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5~6题。 5.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考 向 区域发展的过程 解析 图a显示:在流域Ⅰ、Ⅱ、Ⅲ三阶段开发过程中,居民点逐渐增多,植 被逐渐减少。植被覆盖率的下降,会使植被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 流域内蒸发、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少,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 层变薄,植被根系减少,降水下渗量及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考 向 区域发展的过程 6.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 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考 向 区域发展的过程 解析 在流域开发过程中,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植被枝叶和凋落物对降 水的截留、阻滞作用逐渐减弱,流域内汇水速度逐渐加快,相同一次暴雨过 程,洪峰出现的时间会逐步提前,地表径流量逐渐增加。 主观题型之八 区域差异评价类 学科素养提升 典 型 例 题 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典 型 例 题 答案 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 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典 型 例 题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黄河三角洲城市稀疏,说明黄 河三角洲未利用土地多。根据两地的纬度位置可知,黄河三角洲为温带季风 气候,降水较少;珠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所以黄河三角洲 光照条件好。同时华北地区在农业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旱涝、盐碱、 风沙等。 通 用 方 法 1.区域差异性问题解题流程 (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解题流程为: (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解题流程为: 通 用 方 法 (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解题流程为: 通 用 方 法 2.区域自然要素差异比较分析答题术语 通 用 方 法 通 用 方 法 3.区域人文要素差异比较分析答题术语 通 用 方 法 学 以 致 用 1.结合新疆(图a)和海南(图b)简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南疆地区:沿河流分布, 影响因素为水源;海南岛分布 于沿海地区,影响因素为地形。 (1)说明南疆地区和海南岛城市 分布的差异并指出影响因素。 答案 类型:绿洲农业。优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指出南疆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并说出其与海南岛相比生产的突出优势。 学 以 致 用 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学 以 致 用 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秦岭有狭义和广义之 分。狭义的秦岭位于陕西省中南部,介于关中平原与汉水谷地之间,东西长 400~500千米,南北宽100~150千米,海拔多在1 000~3 000米之间,主峰太 白峰海拔3 767米。北侧断层陷落,山势雄伟,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南坡长而平缓,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广义的秦岭西起甘、青两省边境,东到 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伏牛山等, 东西延伸千余千米。秦岭山地南北地理差异十分显著,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 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学 以 致 用 (1)秦岭北坡山麓年降水量为600~700mm,南坡山麓为750~900mm,造成这 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是受秦岭山地的阻挡,夏 季北坡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秦 岭以南正好相反; 二是雨季长短不同,秦岭以南地区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秦 岭以北地区正好相反。 学 以 致 用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主要是因为淮河两岸的气候 不同,尤其是积温不同,淮河以北 积温较低,淮河以南积温较高。 (3)秦岭—淮河一线两侧,除了气候和 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外,在社会文化 方面差异也很明显,请举例说明。 答案 如北方人的戏剧唱腔嘹亮,刚 毅雄壮,而南方人的戏剧唱腔柔和委 婉。北方房屋多平顶,南方房屋多尖顶等。 课时作业 Tsingy De Bemaraha国家公园坐落于某岛国西海岸,该地有大片石灰岩地形, 吸引大量的游客。下图为该国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在该公园可能欣赏到的自然景观是 A.大峡谷 B.奇山怪石 C.原始雨林 D.峡湾海岸 基础落实练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本区为石灰岩地形,加上本区降水多,受水的溶蚀作用 形成喀斯特地貌,所以在该公园可能欣赏到的自然景观是奇山怪石,B对; 公园附近没有河谷,看不见大峡谷和峡湾海岸,A、D错; 此地为热带草原,不是热带雨林,看不见原始雨林,C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影响该国稻麦区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水源 D.交通 解析 读图,河流从中部分别向东西两侧流,说 明中部为山脉;西部河流长,东部河流短,说明 西部地区地势平坦,稻麦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东 部地势陡峭,稻麦区分布少,说明影响该国稻麦 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 该国东部降水多,稻麦区分布少,B、C错; 交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蕴含了丰富 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 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读图,回 答3~4题。 3.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解析 从剪纸中可以看出有窑洞等地理景观,窑洞景观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 的民居建筑。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建造图中民居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风沙大、光照弱 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土壤垂直节理发育 解析 黄土高原建窑洞主要是因为:①气候: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 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冬夏温差大,窑洞则冬暖夏凉。 ②土壤:黄土层深厚,直立性好。 ③地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崎岖,平地少。 ④植被:植被稀少,缺少木材(建筑材料少)。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下图中的纳马 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和冬雨使多肉植物 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 世界前列,右图是“纳马夸兰位置示 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多肉植物叶小、肉厚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富含营养物 B.气候炎热干燥,储存水分 C.降水较多,汁液饱满 D.地下水丰富,生长旺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解析 结合经纬度知,30°S穿越纳马夸兰地区中南部,该地大部终年受副热 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少雨,植物蒸腾作用强,为保持体内水分,多肉植物 具有叶小、肉厚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纳马夸兰地区面向大西洋, 伴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其多 肉植物出口到世界各地。 6.纳马夸兰地区的多肉植物出口到世 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A.互联网进步 B.劳动力廉价 C.政策的支持 D.交通条件改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海南的羊山地区位于海口市西南部,是由火山喷发 后形成的火山熔岩地区。“数缸订婚”是海南羊山 地区的奇特婚俗之一,千百年来,羊山地区流传着 一首关于嫁女的歌谣:“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 数数门前檐下缸,谁家缸多就成亲”。这些缸都很 大,高度到成年人的腰部,缸口50多厘米,主要排 放在屋外的甬道边上(如图所示)。该地区在夏季经常 普降暴雨,但人们从不担心道路或庄稼受洪涝灾害 的威胁。据此完成7~8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能力提升练 7.对这种风俗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因素,人们对水缸的钟爱 B.当地水资源缺乏,用以存水 C.彰显财富地位 D.制陶业比较发达 √ 解析 由材料可知,图中大缸主要放在房檐下面,极有可能是储水之用,当 地夏季虽然经常普降暴雨,但是由于地势起伏大(火山熔岩地区),缺乏存储 空间,B对。 其他因素不会导致当地大量的水缸摆放到屋檐下,A、C、D错。 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暴雨之后,当地没有积水成灾的主要原因是 A.水缸起到削峰的作用 B.植被覆盖差,涵养水源功能不好 C.土层较薄,岩石破碎,松软易风化 D.地势起伏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水缸的容量有限,不会起到削峰的作用,A错。 该地为火山熔岩地区,地势起伏大,降雨后排水条件好,不易发生洪涝,D对。 植被覆盖差,容易产生洪涝灾害,B错。 暴雨发生后是否发生涝灾,与土壤和岩石关系不大,C错。 故选D。 √ 下图所示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盆地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 mm左右,冬 季有稳定积雪覆盖,是中国唯一冬季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植被覆盖率 较我国其他沙漠高,但年内差异较大。据此回答9~11题。 9.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 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根据材料,该沙漠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春季时积雪融化而蒸发较少, 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春季,A正确; 夏季有高山冰雪融水,但蒸发蒸腾较强,B错误; 秋季水源补给少,土壤水分少,C错误; 冬季气温低,积雪不能融化,土壤水分含量少,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该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生长所需水源直接来自于 A.地表径流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高山冰雪融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解析 根据材料,该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该沙漠年平均降水量可达 150 mm,所以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B正确; 沙漠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下渗强烈,无地表径流,A错误; 沙漠地区的地下水位较深,很难被植被利用,C错误; 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在盆地四周的山麓地带,水量较小,蒸发、下渗较大,不 能流到沙漠腹地地区,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与东北平原地区相比,稳定的积雪覆盖对该地区意义更大的是 A.补给春季河川径流 B.帮助生物抵抗严寒 C.抑制风沙活动和减少扬尘 D.不利于害虫越冬进而减少农业 虫害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与东北平原地区相比,该地区是沙漠,植被少,稳定的积雪覆盖对该 地区意义更大的是避免地表裸露,抑制风沙活动和减少扬尘,C正确; 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无地表径流,故不存在补给春季河川径流,A错误; 沙漠区生物少,东北地区积雪覆盖对帮助生物抵抗严寒、减少农业虫害的意 义更大,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R湖区略图。R湖是一个堰塞湖,发源于高山地区的L河被冰川沉积物所阻 断,在幽深的峡谷中汇水成湖。湖面海拔300多m,面积近600km2,平均水深 150 m。注入湖泊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其中L河是吐纳湖水的主要河流,L河流量丰富, 水流湍急,R湖湖水随L河西流不止,湖面湖水 却是平静如镜,水不扬波。R湖水温稳定,在世 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和日温差明显偏小,终年不 冻。夏季午后,湖泊周边地区云雨天气多见,令 人称奇的是,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 少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推测R湖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偏小的原因。 答案 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高山 阻挡冷空气,冬季温暖(地处谷地,与周边热 量交换少;靠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夏 季冰川融水注入,水温偏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分析R湖日温差小于周边地区的原因。 答案 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 地处谷地,气温变化比周边山地慢。 (3)R湖夏季午后云雨少见,结合R湖水温稳定的特点归纳其原因。 答案 夏季午后,周边区域气温高,R湖(因湖 水稳定)气温偏低,形成热力环流,湖面区域 受下沉气流影响,云雨少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说明R湖湖面平静的原因。 答案 (受沉积物阻挡,)落差小,流速慢;水 量大,河流吐纳对湖水运动影响小(缓冲作用 强);山地环抱,风浪小。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中国火星村(模拟火星基地)正式落地海西州大柴旦红崖 地区。该地位于柴达木盆地,这里资源丰富,戈壁一望无际。独特的地形地 貌、自然风光、气候条件与火星表面极其相似,是“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 材料二 下面为海西州及济南市位置及气候资料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列表比较海西州与济南市气候的差异。 差异 区域   气候 类型 气候 特征 气候 成因 海西州 高原 气候 济南市 全年低 温,降 水较少 地处西北内 陆盆地,且 地势高 温带季 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是高原气候。位于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 稀薄,全年低温,降水较少。济南市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与济南市相比,海西州气温日较差较大,分析其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 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干旱,降水少也使气温日较差变大。 解析 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干旱,大气中水汽少。白天大 气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 济南海拔低,大气中水汽较多,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 强,昼夜温差小。与济南市相比,海西州气温日较差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柴达木盆地内分布着大量的钾盐矿床,约占全国总储量的81%。简析该地 区钾盐矿床形成的基本过程。 答案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该地区气候逐渐变干,蒸发旺盛,咸水湖逐渐 萎缩,盐分沉淀形成很厚的钾盐层。 解析 钾盐矿床分布区地质历史上曾是内陆湖泊,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该地 区气候逐渐变干,蒸发旺盛,咸水湖逐渐萎缩,盐分沉淀形成很厚的钾盐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中国火星村模拟基地落地海西州大柴旦红崖地区,这里有哪些优势条件? 答案 从自然环境看,这里自然环境与火星相似;从人文环境看,这里人口 稀少,开发利用程度低。 解析 根据材料,从自然环境看,这里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气候条 件与火星表面极其相似。从人文环境看,这里人口稀少,戈壁分布广,开发 利用程度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