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TOP20三月联考(全国II卷)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TOP20三月联考(全国II卷) 文科综合历史 1.据考古发现,战国晚期的秦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上多有"咸亭上”“告(造)”、“素”、"襃(包)”等烙印。此发现可以用于研究当时秦国( ) A. 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生产工序 C. 漆器制造业的产量 D. 工商业政策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 “告(造)”、“素”、“(包)”反映了漆器生产的技术工序,可用于研究手工业的生产工序,B项正确;材料中的生产工序说明漆器生产规模较大,这应是官营手业生产的,不能用于研究私营商业发展,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漆器生产的工序,不能说明产品状况,C项错误;材料现象与工商业政策的变化无关,D项错误。 2.下表是有关汉代刺史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旧制,州牧(刺史)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遗椽史案验,然后黜退。” 清代·赵翼《咳余丛考·卷二十六》 “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者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职重大。” 东汉·班固(又书·朱博传》 A. 刺史监察权走向了独立 B. 刺史职权范围得到扩大 C. 刺史的行政权受到削弱 D. 刺史制度日益趋向完善 【答案】B - 11 -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刺史由无权处置“二千石长吏”到拥有了选拔高级官吏的权力,说明刺史的职权范围得到扩大,B项正确;汉代刺史原本就有独立的监察权,材料反映了刺史由监察向行政的转变,不能说明监察权走向独立,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刺史行政权的加强,而不是削弱,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刺史职权的变化,不能说明刺史制度的完善与否,D项错误。 3.宋代理学家反对放弃一切欲望,《朱子语类》中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A. 思想体系存在自我矛盾性 B. 旨在规范社会的道德行为 C. 极力宣扬佛教禁欲思想 D. 要求提高人们的责任意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朱子语类》中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可知,宋代理学家对人们正常合理的玉是支持的,而对追求享乐性的欲望要求禁止的,这种反对享乐主义的思想有利于规范人们的社会道德行为,B正确;材料中理学对“欲”的区分体现了理学的辩证分析,而非自我矛盾,A错误;材料中的理学主张虽带有禁欲性,但并不是佛教一切皆空的禁欲思想,C错误;材料中的观点与责任意识无关,D错误。 4.据明代《太仓州志》记载:太仓州(属苏州府)所产的棉布,“岁商贾货人两京(南京和北京),各郡邑以渔利”。这说明( ) A. 太仓州是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B. 两京地区的棉纺织技术落后 C. 江南棉纺织业成为经济主导 D. 南北区域间长途贩运业发达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江苏太仓的棉布远销北京,说明当时的长途贩运业发达,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太仓与其他地区棉纺织业的对比,不能说明中心地位,A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两京地区棉布自我供应量不足,不能说明棉纺织技术落后,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棉纺织业与其他行业的对比,不能说明“主导”地位,C项错误。 5.严复在《原强》中说:“人人得以行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是无法之胜也。”此观点( ) - 11 - A. 明确了借皇权行变法思想 B. 最早提出了政治变革要求 C. 蕴含了政治民主化的精神 D. 开始突破中体西用的局限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严复提出的“申其言”反映了君民共治的思想,这是要求政治民主化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虽体现了变法主张,但并未明确借助皇杈施行变法,A项错误;近代最早提出政治变革的是早期维新派,严复的变法思想置后,B项错误;开始突破中体西用局限的也是早期维新派,D项错误。 6.下图是上海永安白货公司进货中国货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此情况折射出( ) A. 近代民族工业对外竞争力提高 B. 外国商品对中国倾销减弱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成效 D. 民族企业的发展空间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表中永安公司进货中国货比大幅提高,客观上为民族企业发展扩大了市场空间,D项正确;材料只呈现永安公司进货中国货比重,没有显示中国货出口比重,所以不能说明民族工业的对外竞争力,A项错误;虽然图表信息能够说明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额减少,但不能说明对中国的倾销减弱,B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5年,而图表大部分吋间在此之前,不能说明其取得成效,C项错误。 7.1940年下半年.华北日军突然发现“共军采取了与过去游击战完全不同的战术,乘日军不便,突然以大部队的运动战进行攻击”。这反映出( ) A. 游击战不再适应抗战需要 B. 敌后抗战已转入全面反攻 C. 百团大战扭转了抗战局面 D. 敌后战场的作战规模扩大 【答案】D 【解析】 - 11 - 【详解】材料反映了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材料中的“大部队的运动战”说明敌后战场的作战规模较大,D顼正确;百团大战只是八路军在抗战时期的一个特殊战例,当时整体上仍是以游击战为主,A项错误;敌后抗战转入全面反攻是在1945年8月后,B项错误;百团大战后敌后抗战局面进入艰难时期,正面战场也出现了溃败,抗战局面出现恶化,C项错误。 8.1978年后,“包产到户”的农村责任制被不断修改提法,表述由开始的“不准”“不许”到“不要”再到“有条件的允许”,最后才以其合法性推向全国。这说明,农村经济改革 A. 曾一度遭到农民的抵制 B. 是一个渐进的探索过程 C. 注重发展农村的生产力 D. 配合了城市经济的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改革。材料反映了农村改革是一个不断放开和深人的过程,体现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渐进性探索过程,B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中央文件提法的变化,不能说明农民的态度,更不能说明农民抵制,A项错误;虽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但材料信息没有体现,C项错误;城市改革是在农村改革之后进行的,所以不能说农村改革配合了城市改革,D项错误。 9.雅典梭伦改革中规定:不关心政治的人将丧失公民权,不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此规定在当时( ) A. 提高了公民参政意识 B. 限制了公民的自由权 C. 促进了民主制的完善 D. 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中强迫公民参与政治,这使公民顾及私人事务受到限制,实际上是限制了公民的自由权,B项正确;材料中强迫式的规定虽然有利于提高公民对于政治的参与度,但不一定能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A项错误;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因而此时并非民主制度完善时期,且材料中规定与民主政治基础无关,CD两项错误。 10.英国议会分为上、下议院。选举产生的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由他挑选本党议员组成内阁;面最大的在野党成为反对党,其党魁选择有影响力的本党议员,按照内阁形式组建“影子内阁”,并与政府内阁形成一对一关系,在议会辩论时既专业又具有针对性。据此可知,英国“影子内阁”( ) - 11 - A. 是英国不同政党相互妥协的表现 B. 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构成 C. 为政府内阁提供必要的民意支持 D. 对政府内阁具有一定监督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英国”影子内阁”由反对党组成,与政府内阁形成一对一的关系“在议会辩论时既专业又具有针对性”,具有监督政府内阁的作用,D项正确;A项表述与英国政治现实不符,排除;“影子内阁”不是正式的权力机构,B项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主题不符。 11.1935年4月,美国成立了工程振兴局,该局雇佣工人工资每月大约50美元,相当于失业救济金的二倍。这说明该局的成立( ) A. 成功遏制了经济危机蔓延 B. 开启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 有利于提高人们就业热情 D. 大幅减少了社会失业人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就业工人资高于失业救济金,这有利于人们为增加收入而积极就业,因面有利于提高人们就业热情,C项正确;遏制经济危机蔓延不是一项措施就能完成的,A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对经济干预的一项揹施,不能说明全面性,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提高就业数量,但由于其他企业可能仍处于倒闭中,所以不能说明社会失业人数大幅减少,D项错误。 12.冷战结束之后,减少军备开支,扩大经贸交流,分享“和平红利”,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要求。这说明( ) A. 世界的政治局势有所缓和 B. 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形成 C. 国际力量的发展趋向平衡 D. 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丧失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减少军备开支”“和平红利”说明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对抗性减,而和平共处日益加强,是世界政治局势缓和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现象不涉及多极化信息,且多极化到现在仍在形成中,B项错误;国际力量处于不平衡状态下仍可以缓和,且至今世界力量失衡现象仍然存在,C项错误;发达国家在当今世界仍处于主导地位,D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1 -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完美个体的追求,通常就是“多才多艺”的个体。布克哈特这样描述道:“当这种对于最高的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坚强有力、丰富多彩并已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人文主义者强调发展个人的完整能力,并通过文学艺术等手段呈现完整的人的个性。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的泰斗费奇诺..强调人要达到超越性的境界就必须从个体的感官感应入手。从自然中见精神,从精神中升华个体的感性自然。 ——摘编自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之“新”, 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按照胡适的观点,“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郁达夫亦指出:“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思潮。即这种“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现”的思想表征。 ——摘编自高力克《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个体精神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人主义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个人主义产生的相似原因。 【答案】(1)特点:注重个人“多才多艺”的能力发展;注重以文学艺术形式来展现个性;注重人的感性认知。作用:促进了意大利文学艺术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创新与创造热情;推动了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 (2)宣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们摆脱封建礼教束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和个性解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发展的促进;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旧权威的需要;个人主体意识觉醒的推动。 【解析】 【详解】(1)关于“特点”,据材料中的“完美个体”“文学艺术等手段呈现”“个体的感官感应”等信息概括。关于“作用”,从促进文学艺术发展、刺激人们的创新热情和推动个性自由等方面说明。 (2)据材料中“民主”“科学”“个人的解放”等信息分析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打破旧权威的需要和个人主体意识觉醒的推动等说明角度说明其相似原因。 - 11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进出口对照表(单位:100万磅) 年平均 原棉进口量 产值 出口值占产值的比重 1819-1821 141 29.4 52.8 1824-1826 169 33.1 51.1 1829-1831 249 32.1 56.4 1834-1836 331 44.6 50.4 1839-1841 452 46.7 49.8 1844-1846 560 46.7 55.4 1849-1851 621 45.7 60.8 1849-1856 802 56.9 61.4 1859-1861 1050 77.0 63.8 ——摘编自 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760- -186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对表格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一 看法: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 说明:表格英国的棉纺织业出口值基本上都占到了总产值的50%以上,说明英国的棉纺织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这是因为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经济最发达,而当时英国的棉纺织业最早实现了机械化,对外棉纺织品具有绝对优势和竞争力,因而英国的棉纺织品对外出口值占到了绝对主导地位。 示例二 看法: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强。 - 11 - 说明:表格中,英国原棉进口量与产值和出口值的占比基本上成正比,这说明英国棉纺织业既要大量进口原棉,也需要大量出口棉纺织品,表明英国棉纺织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强,这是因为英国本土原棉产量有限,但工业革命使棉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需要大量进口原棉,同时也由于英国国内市场相对较小,棉纺织品需要大量对外销售,从而加棉纺织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解析】 【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认为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可从英国棉纺织出口比重和工业革命下英国棉纺织业的竞争力说明。如认为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强,要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以英国原棉进出口状况说明。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宣帝亲政初,曾 于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十月下诏说:“池篥未御幸者,假与贫民。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且勿算事。”就是说,将苑园和公田分给贫民与流民耕种,货给种子与食物,还不要百姓出算赋和徭役。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下诏说:“二千石严教吏谨视遇,毋令失职。”要求郡国长官管教和督促地方官吏,不能让他们失职。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派遣大中大夫强等十二人循行天下,主要任务是“察吏治得失”,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又派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宣帝改革的意义。 【答案】(1)扶植并鼓励农民进行生产;减免百姓赋税;加强对官吏的监察;减轻刑罚。 (2)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吏治清明和政治稳定;有利于缓和社会予盾。 【解析】 【详解】(1)据材料中“假公田,贷种”“不要百姓出算赋和徭役”“察吏治得失”“察擅为苛禁深刻者”等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发展社会经济、促进政治稳定和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说明其意义。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苏联军队入侵波兰时,波兰政府要求英国政府按照英波互助条约对波兰提供援助,对此,英国政府的反应是英波互助条约并不适用于苏联侵略波兰的情况……1939年9月 - 11 - 18日,英国内阁决定与苏联接触,用英国的机器换回英国急需的木材。10 月11日,英苏签订了关于木材和橡胶等物资交换的协定,恢复了双边贸易关系。此后,双方还计划就发展两国贸易关系继续谈判。对英国来说,加强英苏贸易关系除了经济上的利益之外,还可以以此作为改善英苏关系的切入点,从而为加强英苏政治联系、防止苏德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摘编自檀跃宇《二战初期英国张伯伦政府对苏联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苏联政策的转变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苏联政策转变的影响。 【答案】(1)转变:由对苏联的敌视转向与苏联改善关系。原因:英国和苏联都面临着德国的威胁;德国的侵略扩张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利益;防止苏德进一步合作;英国急需苏联的木材等物资。 (2)加强了英国与苏联经济的互补性;加强了英国与苏联的政治联系;为二战中英国与苏联合作及结盟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1)据材料中的“决定与苏联接触”“恢复了双边贸易关系”归纳出英国政策的转变; 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与苏联都面临德国威胁、德国侵略扩张损害了英国利益、英国急需苏联的木材和防止苏德进一步合作等方面说明其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加强了英国与苏联的经济互补性、政治联系和为后来英国与苏联合作并结盟奠定基础等方面分析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观应认为,中国若与强敌相处,自己必须要有力量,“所谓势均力敌,而后和约可恃,私约可订,公法可言”。而要强盛就必须变法,“非变法不能富强,非富强不能合纵连横”。他的改革主张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而展开的。他提出的主张概括起来是:经济上开展“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其中开展“商战”和设立议院是其主要内容。郑观应认为,实行“商战”的首要前提是改变中国传统的“重本抑末”经济政策,建立保障工商业利益的制度和法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观应的思想主张。 - 11 - 【答案】(1)国家只有变法才能富强;要全面地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要鼓励和发展商业。 (2)郑观应的变法强国思想,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局限,为中近代由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转向制度学习作了思想宣传,也为维新思想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郑观应的变法强国思想最终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服务,在当时不从根本上扭转清王朝腐败统治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 【解析】 【详解】(1)据材料中的“非变法不能富强”“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建立保障工商业利益的制度和法律”等信息概括其主要思想。 (2)结合材料中郑观应的观点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从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促进向制度学习的转变、奠定维新思想的基础及其历史局限性等角度进行评价。 - 11 - -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