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6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苏教版(2016) (7)
鲁迅 鲁迅( 1 8 8 1-- 1936),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 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有杂文、小说、散文、 诗歌等。《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选自《朝花 夕 拾 》 。 n 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该作品集共10 篇,是鲁迅辗转流徙、心情苦闷时所写。 n 朝花夕拾:早晨的落花晚上捡拾起来。指 到中年后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 n 八上《阿长与〈山海经〉》、九上《藤野 先生》也选自《朝花夕拾》。 n 百草园: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n 三味书屋:鲁迅小时上学的私塾名称。 助读资料—— 写作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 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 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 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期,学生还 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 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 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 三·一八惨案 n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 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 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 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 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 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 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 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段祺瑞当时不在执 政府,亦未命令开枪)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 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 负伤刘和珍不幸遇难,年仅21岁。4月1日,鲁迅 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赞扬她是一位“为了 中国而死”的青年。 鲁迅祖上的居所。从这栋建筑能看出江南 大户人家的生活起居状况,和周家当年的繁盛。 大堂前,大户人家会客处 连接前院 及后院的堂屋, 墙上的画像是 鲁迅的祖父、 祖母与母亲 书 房 菜畦 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一带,现在篆刻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 石 井 栏 高 大 的 皂 荚 树 三味书屋就位于鲁迅祖居地对面,隔着一条小街。 三 味 书 屋 这 是 鲁 迅 当 初 上 学 时 的 座 位 学习任务一: 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确凿( ) 菜畦( ) 桑葚( ) 轻捷( ) 油蛉( ) 斑蝥( ) 缠络( ) 攒( ) 珊瑚( ) 豁( ) 脑髓( ) 敛( ) záo qí shèn jié líng máo chán cuán shān hú huō suǐ liǎn 陌生( ) 觅食( ) 竹筛( ) 秕谷( ) 人迹罕至( ) 蝉蜕( ) 书塾( ) 渊博( ) 人声鼎沸( ) 宿儒( ) 盔甲( ) 倜傥( ) 窦( ) 锡箔( ) mò mì shāi bǐ hǎn tuì shú yuān dǐng rú kuī tì tǎng dòu bó n 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矛盾。用“似乎” 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隔了七八年”了, 印象模糊,所以用不肯定的语气;用“确凿”是因 为写作此文时,作者是用成年人的眼光断定的,所 以 用肯定的语气。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 却是我的乐园。“似乎确凿”是否自 相矛盾?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题目告诉 我们哪些信息? 整体感知 2、文章哪几段文字写百草园?哪几段文字 写三味书屋?过渡段是哪一段? 理清文章思路: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百草园的生活(1—8) 过渡 承上启下 (9) 三味书屋的生活(10—尾) 局部探究 n 一、围绕“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写了哪些乐事? 1、美景有趣,趣事多 3、故事传奇 4、雪地捕鸟 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事呢? n 趣事较多: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可以尽情游玩;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 作者写了十六种景物:(植物)莱畦、石 井栏、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 覆盆子、草丛。(动物)蝉、黄蜂、叫天子、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百草乐园——1.有趣美景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 光滑的石井栏碧绿的菜畦 鸣蝉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直窜向云霄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 何首乌 木莲 何首乌根(块茎) 覆盆子 味觉 听觉 视觉、触觉 视觉 长吟、弹琴……声音 又酸又甜味道 光滑、高大、肥胖……形状 碧绿、紫红颜色 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排比: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表达效果: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形有味。 1、本段是全文精彩之笔,用了哪些修辞?从哪 几个感官角度描写景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 菜花是________的,蝉鸣在________,蟋蟀到 ______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 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春末 盛夏 秋天 百草乐园——有趣美景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 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 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整体部分:从“菜畦、皂荚树、桑葚” 到“鸣蝉、黄蜂、叫天子” 局部部分:从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到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由低到高写静物 由高到低写动物 从动物写到植物 从植物写到动物 3、本段层次井然。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 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请 以连线的方式把下面的写景顺序对应起来: “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 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 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 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 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研读赏析 请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进行赏析,可从用词、 修辞、感官角度、句式等方面品味。 n 例:我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原因是 :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n品析划线的句子: n 1.该句运用了……修辞手 n 2、生动形象地写出 …… 的……特点 n 3、表现了人物的 …… 情感、品质、精神、 心理 请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进行赏析,可从用 词、修辞、感官角度、句式等方面品味。 n 例:我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原因是 :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句话从听觉角度出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 法,赋予油蛉、蟋蟀人的灵性。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它们的鸣声悦耳悠扬,富有童真童趣 有人说,何首乌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 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 不断地拔起, 吃何首乌根并不能成仙,居中的“于是”表 示上当受骗吗?为什么? n不表示上当受骗。“于是”连词,表示 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前 一事引起的。也就是说,由于听了这样 一种说法,处于儿童的好奇心,就去拔 何首乌了。 Ø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学习一篇记叙文,要把握记叙的顺 序。记叙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 顺序来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 头有尾。 插叙是在记叙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 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 和衬托的作用。 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 生的事情写在后面。这样的顺序可以加强表现 力,突出记叙的重点。 5、课文为什么要插叙“长妈妈 讲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吸 引孩子,给百草园增 添了神秘感,丰富了 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 的情趣,表现出儿童 的好奇、求知的心理 特征。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 园中的赤练蛇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却由 此生发联想。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 内容? ( ) A 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B 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 C 使人们从中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 D 给百草园增添更多的神秘色彩以及对孩子的 吸引力; D 阅读第七节,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 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看 罩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复习旧知:品析加点的词语 格式: 1、解释该词。这些动词准确地写 出了……的过程。 2、生动形象地写出……的…… 特点 3、表现了人物或者事物的……情 感、精神、品质、性格等 阅读第七节,思考下列问题: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看 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1、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 地捕鸟的过程,2、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3、 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 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 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 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 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 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 写得实在、具体。 作者如此有兴致地描写百草园, 有什么用意? 表达作者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 童年的怀念,也与下文封建教育制度 的束缚进行对比。 总结: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原 因 1、园里景物有声有色有趣, 2、趣事较多:翻断砖、按斑蝥、拔何 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可以尽 情游玩; 3、可以听到神奇的传说,能引发儿童 的好奇心。 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美 女 蛇 故 事 增 添 了 神 秘 色 彩 , 丰 富 了 情 趣 。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 乐趣。 过渡段分析 n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 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n “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 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 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 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 多知识。这是“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 西。 (10) 书屋陈设 (11) 先生印象 (12-16)询问怪哉 (17-20)后园寻趣 (21-23)师生读书 (24) 做戏画画 概括有关三味书屋的相关内容: 三味书屋:寿镜吾说,三味指“布衣暖,菜根香, 诗书滋味长。”布衣指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 老百姓;“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诗书滋 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内容获得深长的滋味。 Ø了解“私塾先生”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 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 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 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 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 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 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 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 生。 寿镜吾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 么一回事?” 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 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 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 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 讨论 如何评价文中的私塾先生?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参考句 子如下: (1)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2)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 了…… (4)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 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能力拓展 三味书屋里读的是什么书?作者写这 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脱离学生实际, 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作者这样写表达 他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有哪些趣事呢? 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做戏画画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 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 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 也有游戏的乐趣。 你怎样看待少年鲁迅背着先生 画画这个问题? 因为私塾只要求学生 读书,不许做别的活动。 画画是少年鲁迅的艺术爱 好。背着先生画画,表现 了少年鲁迅发展个性的强 烈愿望以及对束缚儿童身 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的 不满。 鲁迅的座位 1、“仁远乎哉我欲仁则斯仁至矣”出自《论语 · 述而》, 应读作: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 自然来到了”。 2、“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出自《幼学琼林·身体》, 应读作: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意思是:“笑人家牙齿缺了,就说‘(那个缺口)就 像一个狗洞大开着’。” 3、“上九潜龙勿用”出自《易经 · 乾卦》,由“初九 潜龙勿用”和“上九亢龙有悔”二句爻辞杂糅而成。 “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君子应韬光隐晦以待时机”; “上九亢龙有悔”意思是“人应以亢满为戒,注意物极 必反的道理。” 4、“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摘自中国古代典藉文 献中最艰涩难懂的《尚书》中的《禹贡》篇, 意思是“天下土地(共分九等),下上为下等里最上的一 级,好坏交错;那 进贡的物品里有茅草、橘柚等物品。” 我们可以如下断句:“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 茅、橘柚。” 5、“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 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出自清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 岗赋》。引文中的声浪号表声音起伏,持续不断“噫”、 “嗬”指念书时加在句尾用来加强感情的声音。 意思是:拿着铁如意,指挥比划,潇洒自如。用金杯喝 酒,痛快淋漓,喝得很多而未醉。 (引用句子和原文略有出入:“铁如意”原作“玉如意”; “颠倒”原作“倾倒”。)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本 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 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通过对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 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 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 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理解主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 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 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 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 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 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 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 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 用的人才。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到修饰或限制作用的 词,表示范围、成都、频率、时间、语气、情态等的 词。 说说下列几个句子中加点的副词的表达作用。 1、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 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 样的飞蜈蚣。 “很”表示程度,说明“做人之险”在“我”头 脑中留下的影响极深;“往往”表示频率,说明 常常“担心”;“不”表示否定;“极”表示程 度,说明“我”十分迫切“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 样的飞蜈蚣” 2、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 蛇。 “自然”表示理所当然, 说明作者一生遭遇去多陌生人;“都”表示范围; “不”表示否定。“都不”是美女蛇,既表明美女 蛇故事的虚妄,也表明救人的“飞蜈蚣”不会出现。 3、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 事的,只要读书…… “才”表明“知道”得晚,过去一直认为学生有问题就 该问老师,而事实与学生的认识相反,可见当时的教育 对儿童求知欲的摧残;“不”表示否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