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鲁教版(山东专用):课时作业36中国地理分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鲁教版(山东专用):课时作业36中国地理分区

课时作业(三十六) 中国地理分区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 ‎(2019·安徽A10联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耕地天然状态下作物需水量和亏水量的平衡状态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亏水量7~8月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积雪的融化     B.降水量的增大 C.冰川融水增多 D.湖水补给河水 ‎2.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 A.东北平原 B.河西走廊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B 2.C [第1题,图示该地在4~6月(春季及夏初)作物亏水量大,说明此时水分补给少;若有积雪或冰川融水补给,因气温高而补给量应较大,与图示信息不符,则可能是该地以降水补给为主,而此时降水少。而7~8月亏水量减少,必然是降水补充所致;故B正确。第2题,根据4~6月亏水量大,7~8月为雨季,可判断为华北地区。]‎ ‎(2019·河北唐山一模)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据此完成3~5题。‎ 图a 图b ‎3.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4.此路段冷季(  )‎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 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5.该铁路线可能是(  )‎ A.青藏铁路 B.滨绥铁路 C.北疆铁路 D.贵昆铁路 ‎3.B 4.C 5.A [第3题,暖季气温要比冷季高,则可判断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可判断②为棚内、①为棚外;故B正确。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④为棚内。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冷季较暖季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冷季比暖季小,则C正确。图示冷季时棚外最高气温低于‎5℃‎,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A、B错误;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点~18点的白天,则D错误。第5题,该地暖季时最高气温‎15℃‎左右,冷季时最低气温可达-‎20℃‎,可判断为青藏高原。]‎ ‎(2019·河南名校压轴联考)山西人爱吃醋,交枪不交醋葫芦。山西有3 000多年的酿醋史,山西老陈醋更是以“酸、香、甜、绵、醇”享誉国内外。它除了作为调味品之外,还具有抗菌、美容护肤、除煤气、平衡体内酸碱度、助消化等作用。山西陈醋选用优质原料经“蒸、酵、熏、淋、陈”五步酿制,但只有经历“夏伏晒,冬捞冰”过程才能叫做老陈醋。该酿造过程需历经9~12个月的陈酿期。目前山西地区为扩大市场份额在不断探求新方法。如图为酿醋过程图,根据材料回答6~8题。‎ ‎6.根据“山西人爱吃醋,交枪不交醋葫芦”推断错误的是(  )‎ A.当地煤炭工业发达,空气中煤气含量大 B.当地水土较“硬”,碱性大 C.当地气候温暖湿润,易滋生细菌 D.当地多以杂粮面食为主,较不易消化 ‎7.可采用“夏伏晒,冬捞冰”的陈酿工艺是因为山西(  )‎ A.光照时间长 B.降水季节变化大 C.气温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 ‎8.山西为扩大市场份额,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扩大知名度 B.完善交通设施 C.提升产品质量 D.改良酿造工艺 ‎6.C 7.C 8.D [第6题,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征,故温暖湿润说法是错误的。山西多煤炭,煤化工产业发达,空气中多煤气;当地蒸发量较大,土壤盐碱化较严重,碱性大;山西当地习惯吃杂粮面食,较不易消化;结合醋“具有抗菌、美容护肤、除煤气、平衡体内酸碱度、助消化等作用”,可判断答案。第7题,“夏伏晒,冬捞冰”,强调的是夏季高温蒸晒、冬季低温结冰,即必须要有较大的气温年较差。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老陈醋生产过程长,需9~12个月,严重影响老陈醋的生产量进而影响市场的拓展。“享誉国内外”说明质量、知名度已经比较高;完善交通设施会使外运增强,但不是首要任务。]‎ ‎(2018·安徽合肥二模)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完成9~11题。‎ 图a 图b ‎9.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10.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积温高 B.年降水量多 C.年平均风力小 D.年太阳辐射量多 ‎11.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A.草场过度放牧 B.作物成熟收割 C.副高逐渐北移 D.夏季降水增加 ‎9.C 10.D 11.B [第9题,华北平原西部、北部为山区,森林分布广,则代表森林生态区的是乙。从森林区向内陆,降水减少,则丙为草原生态区;平原地区对应的甲是农业生态区。第10题,由冬季林地植被覆盖率较草地高,可判断Ⅰ曲线是草原生态区,Ⅲ曲线是森林生态区,Ⅱ曲线是农业生态区。草原生态区气候干旱,则年太阳辐射最多。第11题,Ⅱ曲线(农业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在于6月份出现低值。结合华北平原农业类型,6月正是农作物成熟时期,因农作物被收割而植被覆盖度下降。]‎ 二、综合题(56分)‎ ‎12.(2019·山东济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某研学旅行小组7月选择下图中的“三江并流”保护区进行地理考察,考察中发现:崇山峻岭中,并肩奔腾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丹霞峰丛和灿烂的喀斯特台地都在此“安家落户”,成为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三江并流”地区有100多座海拔5 ‎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与雪山相伴的是静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然而好多的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我国中药资源和民族药资源的重要宝库。‎ ‎(1)简要说明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6分)‎ ‎(2)“三江并流”保护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地区,但大多的峡谷河畔却因干旱而荒凉一片。请运用地理学原理解释干热河谷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3)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种类较多的原因。(8分)‎ ‎(4)说明如何依托生物多样性,实现“三江并流”地区的脱贫致富。(6分)‎ 解析 第(1)题,可从山地及河流形成角度分析。第(2)题,可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纬度、垂直地带性及地形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角度分析。第(4)题,可从产业选择及延长产业链角度分析。‎ 答案 (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隆升;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形成河谷;高山与大江交替分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的自然奇观。‎ ‎(2)“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背风坡的下沉气流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并在山谷的上空积聚下沉,加剧了河谷底部的干热环境的形成。‎ ‎(3)“三江并流”地区由于纬度低,山高谷深,垂直海拔差异大,垂直带谱复杂,动植物种类众多;高山峻岭,山高谷深,气候复杂,局地小气候类型多,动植物种类独特;“三江并流”地区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这里成为亚欧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独特的地质地貌也保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生态体系。‎ ‎(4)发展旅游业,提高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13.(2019·山东淄博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8分)‎ 吉林省梅河口市地处长白山西麓,红松资源丰富。当地人采食松子历史悠久,松子也是多种动物的食物来源。松子需人工采摘,在当地有着“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 的说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政府支持下,梅河口市松子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松子采购从长白山逐步拓展到全国,乃至周边的俄罗斯、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并开发出红松松子以外的7个新品种,主要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松子加工和集散地。大量采集松子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当地曾大规模栽种红松人工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欠佳,于是当地林业局开始推广人工混交林,即红松与阔叶树种间种模式。‎ ‎(1)说明梅河口市松子原料采购范围从国内拓展到多个周边国家的原因。(6分)‎ ‎(2)简述梅河口市成为全球最大松子集散地的有利条件。(8分)‎ ‎(3)推测当地大量采集松子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8分)‎ ‎(4)分析梅河口市在长白山西麓大力推广人工混交林的原因。(6分)‎ 解析 第(1)题,读材料可知,“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说明松子本身成熟期长、产量低;“梅河口市松子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主要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说明市场需求量大、加工能力强。从材料分析可知,松子采购从长白山逐步拓展到全国,乃至周边的朝鲜、俄罗斯、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这些地区临近中国,便于采购,运费较低;而周边国家松子原料丰富,而且价格低。第(2)题,主要从原料、知名度、交通、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梅河口市靠近松子产地,松子供应量大,产品供应丰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梅河口市松子产业就开始发展,因此,该地起步早,产业规模大,品牌效应强;对外交通便利;当地政策支持下使得该地成为全球最大松子集散地。第(3)题,主要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进行分析。松子是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大量采集当地松子会使松林难以自然更新,森林资源遭破坏;松子是松鼠等动物的食物,大量采集松子会使以松子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因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破坏森林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第(4)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由于大量采集松子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才开始推广人工混交林的。首先要从该地的气候特征分析,该地属于针阔叶混交林带,因此适合发展混交林;而且采用人工混交林,树种多样,结构复杂,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强,生态系统稳定,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 答案 (1)松子单产低/需求量增长迅速(生产规模大/加工能力强/市场需求旺盛),需扩大采购范围;周边国家松子原料丰富/价格低(人工成本低);临近中国,便于采购(运费低)。‎ ‎(2)靠近松子产地,松子供应量大;起步早,产业规模大,品牌效应强;对外交通便利;当地政策支持。‎ ‎(3)松子是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大量采集,‎ 会导致部分动物缺乏食物而生存环境恶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食物链被破坏);种子缺乏,森林更新能力减弱(或者森林衰退)。‎ ‎(4)该地属于针阔叶混交林带,适合于发展混交林(或红松与阔叶树种同种);人工混交林,树种多样(或结构复杂),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强(或抵御病虫害/自然灾害能力强);生态系统稳定,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功能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