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青岛版(五四学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上)第四单元 34、35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应 用这一性质判定给定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2、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的过程:猜想——验证——结论,培养学生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和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严 谨性。 【教学重点:】探究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发现三角形三边 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 1 号、2 号材料包。 【教学过程:】 一、 抛出问题,大胆猜想 1. 谈话引入 教师谈话:(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平面图形, 这是什么图形?(三角形)三角形是我们认识的老朋友了,对于它你还有 哪些了解?(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下面那个图形是三角形?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引导思考 教师谈话:围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条线段?任意长度的三条线段一定能 围成三角形吗?(学生有不同的回答)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行不行,我 们借助小棒亲自动手来(围一围)。 【设计意图:在谈话和判断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学生的 知识储备,为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边的关系做好准备。教师设问“任意长度 的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设置思维冲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 新知的欲望和积极性。】 二、 验证猜想,初建模型 1. 操作验证 教师谈话:下面我们就来一个三角形拼摆游戏,请看游戏规则,指名 读。(课件出示规则:每个材料包里有两根小棒,请你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剪 成两段,然后用这三根小棒试着围一个三角形。)现在有了三根小棒就可以 围一个三角形了。 教师介绍活动要求: ①、组内进行分工,明确本组的操作员、记录员。 ②、完成每项任务之后要及时记录在对应的记录单上。 ③、不管能不能围成三角形,都请大家如实记录在记录单上。 然后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都完成了,下面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操作结果? 学生依次汇报如下: ⑴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 学生展示:剪开短边,然后拼在两端顶点上,中间有很大空隙搭不在 一起,不能拼成三角形。 师:说明这两份合起来怎么样?比第三条边怎么样? 小结:两条边的和小于第三条边,不能围成三角形。(板书) ⑵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 围成的学生展示:把红色小棒的拼回原来的样子,本来蓝色的小棒就 比红色的小棒短。如果再剪开的话,肯定拼不成。那我们就剪红色的,然 后就拼成了三角形。 师:想想,为什么就围成了呢?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小结: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能围成三角形(板书) ⑶两边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 师:请问刚才两根小棒一样长的,有没有拼成的? 学生展示:两根一样长的,把其中一根剪断,现在拼成了三角形 师:再看看他拼的这个三角形,你同意吗?你觉得哪要调整? 学生尝试调整,仍差一点点。 师:就差一点点,是吗?是不是要考虑:小棒不是那么特别的准确, 可能有误差,是不是?(课件演示)现在才真正是首尾相接了,是吧?那 这个时候,首尾相接了,还有第三个角吗?能不能围成啊? 小结:三角形两边的和等于第三条边,不能围成三角形。(板书) 2. 完善结论 师:两边的和小于第三条边,不能围成三角形,两边的和等于第三条 边,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对,两边的和, 大于第三条边的时候,才能够围成三角形。(划去板书“小于”“等于”“不 能”) 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两根小棒,当两根小棒一样长时是不行的,一长 一短,剪短的行不行?剪长的一定行吗?为什么? 学生故意剪成两段差距很大,有一段很短,那就不一定能拼成三角形 了。 那你想想: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前边是不是还要加个什么词? 小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看来三角形的边具有这样的特点。(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历来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活动内容“每个材料包里有两 根小棒,请你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剪成两段,然后用这三根小棒试着围一个 三角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说明这两份合起来比第三条边怎么样?”这 一追问将学生的思维聚集到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上,“任意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这一数学模型的构建水到渠成。】 三、 优化提升,完善模型 教师谈话:回顾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梳理得出:大胆猜想——操作验证——得出结论。 1.判断下面每组题中的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 教师谈话:有些同学判断的特别快,有什么窍门和大家分享吗?为什 么只算一次就能作出判断? 引导学生找到最短的两条边加起来大于第三边就行了。这样只需计算 一次就可以下结论了。(课件出示: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 形。) 【设计意图:再次优化,实际上也是引导学生打破刚才构建的数学模 型,抓住问题的本质属性,留下两条短边与最长的第三边比较,形成一个 最优化的数学模型结构——“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 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2.再拿一根几分米长的木条就可以钉成三角形?(取整分米) 教师引导:4 分米行吗?为什么?可以是几分米?可以无限长吗? 得出:再拿一根长大于 4 分米,小于 20 分米的木条就可以钉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这道拓展性问题,自制教具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形 三边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孩子考虑问题不重复 不遗漏的良好习惯。】 3、从图书馆到教学楼走哪条路近?为什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 你会如何设计草坪上的道路? 引导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解释,渗透爱护小草的意识。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在三角形中如何走近路,再思考如 果是一块草地又该如何走,引导学生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 问题的同时,还应当有一份社会责任,有一份人文情怀,彰显数学的大教 育观。】 五、 回顾反思,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的?有哪些收 获?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形式进行小结,较好的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回 顾与整理,学习方法的总结与概括,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 时在反思、评价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在多元评价中得到提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