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3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3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作业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选择题 珠江三角洲作为1978年以来“增长奇迹”的代表,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和快速城镇化提供了无数的经验与教训,珠江三角洲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远超过其经济表现。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东莞城镇增长与收缩的形成机制。读图回答1~3题。‎ 注:路径依赖指对某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依赖。城镇收缩指的是城镇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刘易斯转折点指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达到峰值后下降。‎ ‎1.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成为“增长奇迹”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支持     B.矿产资源丰富 C.产业基础好 D.自然环境优越 ‎2.图中甲、乙依次表示(  )‎ A.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劳动力过剩 B.产品海外订单减少、用工成本上升 C.产品海外订单减少、就业困难 D.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劳动力成本升高 ‎3.下列措施中,对缓解珠江三角洲城镇收缩作用最大的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C.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D.加强环境污染整治 解析:第1题,1978年以来,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国家政策支持,国家优惠政策是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匮乏,B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产业基础较为薄弱,C项错误;自然环境优越属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并不是其成为“增长奇迹”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第2题,珠江三角洲经济属于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海外市场低迷,导致该地区产品海外订单减少;近些年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增长,存在着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刘易斯转折点出现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因而导致用工成本上升,B项正确。第 ‎3题,政策支持可以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从而缓解城镇收缩,但是随着我国开放区域扩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减小,A项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条件优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缓解其城镇收缩作用不大,B项错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转变城镇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城镇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城镇经济发展竞争力,可有效缓解城镇收缩,C项正确;加强环境污染整治虽然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但对该区域城镇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的作用不大,D项错误。‎ 答案:1.A 2.B 3.C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港珠澳大桥总长55千米,是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和22.9千米的桥梁组成,沉管隧道是通过把预先制成的管道沉入开挖好的海底稳定地层并连接而成的隧道。大桥通车后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互联互通。据此回答4~6题。‎ ‎4.目前广州、深圳应当(  )‎ A.强化港口建设,重点发展转口贸易 B.提升创新型产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 C.重点发展造船、汽车等基础工业 D.以香港为标准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5.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以“山水城市”和“二线城市”为定位的惠州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水源和农产品      ②基础设施 ‎③原料和动力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铺设难度大的原因是(  )‎ A.需经过海水较深的海沟 B.海底沉积物深厚,流动性强 C.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D.空气含盐高,腐蚀性强 解析:第4题,在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应重在创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以目前广州、深圳应当提升创新型产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而不是重点发展造船、汽车等基础工业,也不是强化港口建设,重点发展转口贸易。国际金融中心属于高级职能,不可能任何城市都要建立。选B。‎ 第5题,惠州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山水城市”,对应的是水源和农产品丰富,“二线城市”对应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其基础设施相对一线城市而言并不完善,原料和动力供应也相对不足。选C。第6题,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铺设难度大的原因是海底沉积物深厚,流动性强。大桥经过的区域没有海沟;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内部,不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空气含盐高,腐蚀性强对海底铺设沉管隧道影响不大。选B。‎ 答案:4.B 5.C 6.B ‎(2018·高考全国卷Ⅲ)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回答7~9 题。‎ ‎7.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8.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9.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7题,与中心集镇相比,县城为更高等级的区域中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资金供应更加充足,故A、C错误。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受原料的影响较大,而受市场影响相对较小,且县城消费能力更强,故B错误。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分布在中心集镇,招募的工人多为当地农民,工人上班离家近,可以兼顾农业,因此当地农民更倾向于到中心集镇的加工企业上班,使得这些加工企业更容易招募劳动力,活力较强。第8题,当地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属于本地务工务农兼业的农民,这一群体既要在当地城镇务工,还要兼顾务农,故“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既方便农民务工,又方便在农村务农。第9题,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激活乡村活力,繁荣乡村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等,因此,通过加大当地优势资源开发,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多种经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需要大幅度扩大种植规模,且农业机械投入较大,在贫困山区难以实现;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对当地农村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答案:7.D 8.C 9.B ‎(2019·济宁模拟)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分布与中国城镇化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 B.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 C.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 D.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 ‎11.图示内容可反映出(  )‎ A.城镇化水平提高导致制造业份额不断增加 B.制造业内部存在着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 C.东部沿海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转入地区 D.目前制造业发展主要依赖劳动力成本低 解析:第10题,在不同的城市化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的类型存在差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部门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据此推断①②③分别代表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第11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 制造业内部存在着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 答案:10.C 11.B 二、非选择题 ‎12.(2019·赣中南五校联考)福建省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近年来该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为福建省城市发展和工业总产值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2)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桂圆、荔枝产区,分析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 ‎(3)简述福建省城市化与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析:(1)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可以从图中的工业总产值的变化中看出,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可以从图中城市化率的变化中看出。(2)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影响可从城市化发展对水果需求量增大、市场扩大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可以从城市化发展对农业用地和水果产量的影响方面分析。(3)分析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两方面分析。‎ 答案:(1)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城市化率显著提升。‎ ‎(2)有利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对水果的需求量增大,市场扩大。不利影响: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农业用地的规模缩小,水果产值和产量减少。‎ ‎(3)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13.(2019·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概括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 ‎(2)分析国家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 ‎(3)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4)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措施。‎ 解析:(1)对“具有开放经济结构”“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宜居宜业宜游”等信息进行提炼即可得出答案。(2)从位置、交通、经济与城市化优势、科技、政策等角度分析即可。(3)注意三地经济、政治制度不同,协调发展有一定难度。(4)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技术与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合作角度分析。‎ 答案:(1)湾区区域高度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宜居宜业等。‎ ‎(2)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网发达,对外经贸合作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高科技产业密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 ‎(3)政治制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城区差异明显等。‎ ‎(4)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加强中高端产业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