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清远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清远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根本点在于红色。中国人对红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华夏民族的祖先炎帝又称赤帝,是中国的太阳神、火神;而黄帝的“黄”与“皇”字通假,在甲骨文中,“皇”字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下面是“王”字,因此,黄帝氏族也是崇拜太阳神、火神的族群。 红色代表着勤劳、勇敢、创造,代表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也代表着希望和胜利,是中国人民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借鉴和运用。正是因为有了红色文化的引领,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备受欺凌、迷茫委顿的状态中挣脱出来,逐步实现了由落后虚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红色文化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人民信仰、作风、道德、精神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进入新时代,我们的事业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居世界前列,但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已经成了我们继续前进的主要制约因素。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急需一种文化来统一大家的意志,振奋大家的精神,鼓舞大家的士气。而担当这个崇高使命的,唯有红色文化。因为红色文化已经引领我们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险关,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现在,我们的发展之路已经确定,民族复兴曙光在前,全国人民正应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进行新的斗争,勇于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伟大复兴。 革命先烈、英模人物是红色文化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就要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宣传,充分利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先烈的故事,深挖各类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红色教育内容,不断为红色文化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年轻一代了解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他们理解红色文化的意义和精髓,使他们坚定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继承革命意志,在新征程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状态。 一个民族在其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一定会受到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要想不被敌对势力摧垮,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丧失自己民族的共同信仰。丧失了信仰,就没有了凝聚力,就成了一盘散沙,这是我们在新时代斗争中可能遇到的最大政治和文化风险。因而,我们一定要将红色文化的种子不断根植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中,使其成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重要动力,成为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 (摘编自唐宏《用红色文化培养斗争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色文化虽创始于革命战争年代,却也植根于深远而厚重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 B. 中国人民能取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发展与富强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引领与滋养。 C. 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中华民族鸦片战争以来的精神支柱。 D. 唯有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才能破解新时代遇到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介绍红色文化内涵,而后把论述重点放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上。 B. 文章对红色文化的论述,针对了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 文章在论述弘扬红色文化的时候,还进一步阐述了具体的方法,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D. 文章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红色文化是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习近平曾说“共和国是红色,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所强调的精神同本文的主旨是一致的。 B. 红色是流传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是想抛弃也抛弃不了的,红色文化必定能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C. 红色基因鲜活地体现在革命先烈、英模人物身上,只要宣传他们的英勇故事和革命精神,人们就能艰苦奋斗、力争上游。 D. 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受到了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所以我们才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是中华民族鸦片战争以来的精神支柱”错。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晚于鸦片战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错在“章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最后一段论述的观点是“要让红色文化成为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和推断。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B项,“想抛弃也抛弃不了”的于文无据。原文,“中国人对红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 C项,“只要宣传他们的英勇故事和革命精神,人们就能艰苦奋斗、力争上游”说法太绝对。原文,“革命先烈、英模人物是红色文化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从原文来看,宣传革命先烈和英模的精神,只是激发人们精神的一个方面,单做好这一点还是不够的。 D项,“处于”“关键时期”“所以我们才要”错,原文说的是“将红色文化的种子不断根植于每个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可见红色文化的继承发展不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新社鄂尔多斯9月11日电(记者:陈溯、李爱平) 11日在鄂尔多斯举行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评估报告》。《报告》对库布其沙漠治理的评估结果显示,共计修复绿化沙漠969万亩,固碳1540万吨,涵养水源243.76亿立方米,释放氧气1830万吨,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价值3.49亿元人民币,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80%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当地民众脱贫超过1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认为,库布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应该广泛推广到非洲、中东、拉美等饱受沙尘肆虐的国家和地区,造福当地民众。 (摘编自《联合国报告:中国治理库布其沙漠创造生态财富逾5000亿元》) 材料二: 6月29日,“库布其30年治沙成果总结暨服务‘一带一路’绿色经济推进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库布其治沙带头人、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介绍了亿利扎根库布其治沙30年的经验。王文彪表示,库布其治沙能够成功且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念。 三十年来,亿利集团带动库布其及周边群众十多万人脱贫致富,探索、总结、创新了“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的治沙模式,创造出沙漠绿化+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1+6”的生态产业体系。 库布其当地的农牧民,是库布其治沙事业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打造的“平台+插头”的沙漠生态产业链,让当地农牧民拥有了“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7种新身份,每种新身份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 如今,库布其沙漠周围有5820人成为生态建设工人,人均年收入达到3.6万元。还有近1500户农牧民发展起家庭旅馆、餐饮、民族手工业、沙漠越野等新型产业,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库布其模式的关键,就是党委政府政策性推动、企业产业化投资、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王文彪说。 今天,库布其模式已走向浑善达克、乌兰布和、腾格里、塔克拉玛干等我国西部几大荒漠化地区,并走向“一带一路”沿线,为这些地区带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 (摘编自李慧、张胜《库布其治沙模式:带来荒漠化治理中国智慧》《光明日报》) 材料三: 让沙漠开满鲜花、收获庄稼,这不是神话!这是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力学教授易志坚“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创造的奇迹。记者在乌兰布和万亩“沙漠土壤化”试验基地看到,4000亩“沙改土”里,高粱、糜子、西瓜、西红柿、茄子、葵花、土豆长势喜人;青蛙、蝴蝶、麻雀活跃田间。很难想象,6个多月前,这里还是黄沙漫漫。 “为什么‘万物土中生’?——因为土壤颗粒间存在一种万向结合约束关系。”易志坚说。他的团队在土壤的力学特性与生态属性之间建立起联系,从力学角度解释了土壤“生生不息”之谜。 “沙粒间不具备万向约束,而找到了万向约束,就破译了‘点沙成土’的密码。”他们历时七年研发出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改性植物纤维黏合剂,向沙中加入这种黏合剂,就让“一盘散沙”获得与自然土壤一样的生态力学属性,具有较强的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能力,成为适宜植物生长的载体。易志坚介绍,这项技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改良甚至人造土壤,逆转土壤沙化的情况。 2016年起,研究团队先后在乌兰布和沙漠、新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川阿坝若尔盖草原等建立实验基地,面积达到10000亩,并开展了对南海岛礁沙子的修复实验,都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澳大利亚媒体称:“这一突破有可能终止中国乃至世界的沙漠化。” 澳大利亚、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代表等都对这个项目表现出极大热情,希望开展深入合作。 (摘编自邓莉《“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创造奇迹》) 4. 下列与库布其模式相关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库布其模式是亿利集团扎根沙漠三十年探索出来的一条治沙新路。 B. 库布其模式是“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 C. 库布其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联合国的肯定。 D. 库布其模式给当地百姓增添了新的身份,每种新身份都给他们带来不少收入。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联合国副秘书长索尔海姆称“库布其模式”为“库布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意思是说,这不仅是治沙,而且是一种综合的文明发展模式。 B. 中国治理沙漠的成功经验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沙特、阿联酋、澳大利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治沙经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C. 易志坚团队从力学角度解释了土壤能储存水分、养分、空气的原因,土壤颗粒间存在万向结合约束关系,而沙粒之间缺乏这种关系。 D. “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的关键是要在沙中加入一种黏合剂,使沙粒具有和土壤一样的生态力学属性,这种黏合剂可从植物中提取。 6. 请结合材料,概括介绍在沙漠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中国智慧都有哪些。 【答案】4. A 5. B 6. ①理念创新,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②管理创新,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沙漠治理。政府引导推动、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的持续创新;③建设体系创新,沙漠生态文明建设不光关注生态效益,还要关注经济效益,让企业和个人在治沙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④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研究,用科学手法改造沙漠。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答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A项,库布其模式是以企业产业化投资、政府推动、农牧民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等共同探索出的一条治沙新路,亿利集团是其中的重要一员,但不只是“亿利集团扎根沙漠三十年探索出来的一条治沙新路”。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范围扩大了,错在“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澳大利亚、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并不是世界各国;另外,“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治沙经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说法错误。许多国家感兴趣的是“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并不是对所有的治沙经验感兴趣。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④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 本题要求概括在沙漠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中国智慧,可对材料二、材料三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二中的“库布其治沙能够成功且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念”,概括为:理念创新,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库布其模式的关键,就是党委政府政策性推动、企业产业化投资、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由此概括为:管理创新,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沙漠治理。政府引导推动、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的持续创新。“当地农牧民拥有了“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7种新身份,每种新身份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库布其沙漠周围有5820人成为生态建设工人,人均年收入达到3.6万元。还有近1500户农牧民发展起家庭旅馆、餐饮、民族手工业、沙漠越野等新型产业,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由此概括为:建设体系创新,沙漠生态文明建设不光关注生态效益,还要关注经济效益,让企业和个人在治沙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材料三,“沙粒间不具备万向约束,而找到了万向约束,就破译了‘点沙成土’的密码。”他们历时七年研发出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改性植物纤维黏合剂,向沙中加入这种黏合剂,就让“一盘散沙”获得与自然土壤一样的生态力学属性,具有较强的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能力,成为适宜植物生长的载体。易志坚介绍,这项技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改良甚至人造土壤,逆转土壤沙化的情况。由此概括为: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研究,用科学手法改造沙漠。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 遥 为了感激慷慨的侯经理,孙少安就在县国营食堂的小餐厅里搞了这桌饭。从原西水平来说,这桌饭菜已经属最高层次了。桌上有山珍海味,还上了各种酒。少安殷勤地为那三个人夹菜劝酒,尽量使自己的风度像那么一回事。生活已迫使一个封闭的乡下人向外部世界开放。 吃菜喝酒的时候,少安无限感慨地想起,当年就是在这地方,他和润叶曾经一块吃过一顿饭。那顿饭是润叶请他的。那时,他是何等的窘迫与恓惶啊!谁能想到,今天他能在这同一个地方,铺张地请别人吃宴席呢? 突然,孙少安的额头上冒出了一层冷汗。他内心里刹那间升起一股羞愧之情:分家之后,他只顾他自己的事,对家里其他人几乎没尽什么责任。他太混账了!一天忙着为自己赚钱,连弟弟和妹妹都没顾上去关照一下——他们严格地说还没有长大呢! 孙少安勉强陪着笑脸吃完了这顿饭,把三位客人送出了国营食堂。 他决定立刻到中学去找妹妹——他要给她留下五十元钱。 是呀,亲爱的妹妹兰香马上就要高中毕业,她已经长成大姑娘,尤其在穿着方面应该像个样子了。本来,他想自己到商店给她去买几件衣服,又怕不合身,就决定到中学去把钱送给妹妹,让她自己去挑拣着买一身好衣裳。 孙少安提着那个黑人造革皮包,急匆匆地往中学赶去。在此之前,他已经打问好去石圪节的一辆顺路车。给兰香把钱送下,就得赶紧搭车回去——他已经出门几天,心里惦记着家里那一摊场。妻子秀莲一个人顾不来啊! 兰香正在上自习。他把她从教室里叫到外面的大操场上。他先简单地询问了一下妹妹的情况。 兰香说她什么都好着哩。 他于是就掏出那五十块钱来给妹妹。 可兰香却不接这钱。她不知为什么眼里突然涌上泪水,说:“我有钱哩……” “你哪来的钱!”少安见妹妹不接钱,有点儿生气。“我二哥每月给我寄十块……” 孙少安一下子呆了。 呀,他没想到弟弟一直给妹妹寄钱! 他的喉咙顿时像堵塞了一团什么东西。 他有些声软地说:“你二哥给的是你二哥的,这是大哥的,你拿上给你买一身时新衣裳,你看你这身衣裳都旧了……”兰香抠着手指头,突然扬起脸用泪蒙蒙的眼睛望着大哥,说:“哥,我知道你的心哩。现在分了家,你们那面有我大嫂哩。我不愿叫你作难。你不要给我钱。我不愿意大嫂和你闹架,我手头宽裕着哩……” 孙少安的眼窝发热了。 他接着又硬把钱往妹妹手里塞。兰香却调转身,手抹了一把眼泪,跑回教室里去了……孙少安手里捏着五十块钱,呆呆地立在空荡荡的中学操场上,一颗伤痛的心像是泡在了苦涩的碱水里。 ……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出原西县中学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从原西县回到石圪节公社的……孙少安在石圪节下车后,便神情恍惚地向双水村走去。 一路上,那无声的哽咽不时涌上他的喉咙。他的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多么痛苦啊!他记起,那年因为扩大自留地在公社批判完后,他就是怀着这样痛苦的心情,从这条路上往村子里走。那时的痛苦一切都是因为贫困而引起的。可现在,他怀里揣着一卷子人民币,却又一次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之中! 生活啊,这是为什么?贫穷让人痛苦,可有了钱还为什么让人这么痛苦? 过了罐子村,在快要进双水村的时候,孙少安实在忍不住了。他突然从公路上转入一块庄稼地,找了一个四处看不见人的土圪崂,一下子扑倒在土地上,抱住头痛哭起来! 山野悄无声息地倾听他的哭泣。 落日将要沉入西边的万山丛中,圆圆的山包顶上,均匀地涂抹了一层温暖的桔红。有一群灰白的野鸽从蔚蓝色的天空掠过,翅膀扇起一片嗡嗡的声响。不远处的东拉河边,传来黄牛的一声低沉的哞叫……好久,孙少安才从地上爬起来。他拍掉衣服上的灰土,又抹下头上的布帽,擦去了脸上的泪痕,然后无精打采地卷起一支旱烟棒,蹲在地上静静地抽起来。他脸色灰暗,看上去像刚刚生了一场大病。 拐过一个山峁后,他猛地立在了公路边上。 他看见了他的砖厂!那里,制砖机在隆隆响着,六七个烧砖窑的炉口闪耀着红光,滚滚的浓烟像巨龙一般升起,笼罩了一大片天空。 一股汹涌的激流刹那间漫上了孙少安的心头。他疲惫的身体顿时像被人狠狠抽打了一鞭,立刻振作起来了。 是的!不论怎样,他还得在这条新闯出的道路上顽强地走下去。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他的心不能乱!这么大的事业,如果集中不起精力,搞倒塌了,那后果不堪设想! 决不能松劲!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孙少安迅速地卷起了一支旱烟卷。 他鼻子口里喷着烟雾,扯开脚步匆匆地向他的砖厂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拢着白羊肚子毛巾的妻子,已经立在一堵蓝色的砖墙旁等待他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少安本是一个节俭、朴实的农民,他慷慨地请侯经理吃山珍海味,喝高档酒,殷勤应酬,这表现出他已经开始走出乡下人的封闭。 B. 兰香坚持不要孙少安的钱,却要二哥的钱。这一方面表现出兰香通情达理,不愿引发哥嫂矛盾,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兰香的倔强与强烈的自尊。 C. 当年为了摆脱贫困,孙少安扩大自留地,在公社遭到批判,内心充满痛苦;如今有钱了,却又一次陷入深深的痛苦中,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 D. 小说语言朴实简练,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生动地表现了当年农村青年艰苦生活与奋斗的精神,作者的抒情议论,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8. 小说描写了孙少安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本文有两处景物描写,一处是“山野落日”,一处是“砖厂生产”。两处景物描写在文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7. B 8. ①满足:能在县国营食堂摆最高层次宴席,一扫过去的窘迫与恓惶;②自责、愧疚:自己富裕后没能更好地照顾弟弟和妹妹;③痛苦:妹妹拒绝收钱,让他感到不安;④振作:看到蒸蒸日上的砖厂,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信心。 9. 山野落日图:①表现山野的广阔、温暖与宁静;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推动了情节发展。烘托了孙少安内心的不平静,推动了下文孙少安看见自己的砖厂和妻子,想起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而重新振作精神。砖厂生产图:①表现了砖厂的勃勃生机;②激发了孙少安对事业、未来生活的信心和高昂的斗志,为下文孙少安心理的变化做了铺垫。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B项,“强烈的自尊”不正确。收二哥的钱,不收大哥的钱,不涉及自尊的问题,这是对大哥家庭情况的体谅。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人物心理变化。注意文中心理描写的语句,还要通过动作、景物等描写,间接体会人物心理。“孙少安就在县国营食堂的小餐厅里搞了这桌饭。从原西水平来说,这桌饭菜已经属最高层次了。桌上有山珍海味,还上了各种酒。少安殷勤地为那三个人夹菜劝酒,尽量使自己的风度像那么一回事。……吃菜喝酒的时候,少安无限感慨地想起,当年就是在这地方,他和润叶曾经一块吃过一顿饭。那顿饭是润叶请他的。那时,他是何等的窘迫与恓惶啊!谁能想到,今天他能在这同一个地方,铺张地请别人吃宴席呢?”孙少安觉得自己能在县国营食堂摆最高层次宴席,一扫过去的窘迫与恓惶,他感到很满足。“突然,孙少安的额头上冒出了一层冷汗。他内心里刹那间升起一股羞愧之情:分家之后,他只顾他自己的事,对家里其他人几乎没尽什么责任。他太混账了!一天忙着为自己赚钱,连弟弟和妹妹都没顾上去关照一下——他们严格地说还没有长大呢!”他为自己富裕后没能更好地照顾弟弟和妹妹而自责、愧疚。“他接着又硬把钱往妹妹手里塞。兰香却调转身,手抹了一把眼泪,跑回教室里去了……孙少安手里捏着五十块钱,呆呆地立在空荡荡的中学操场上,一颗伤痛的心像是泡在了苦涩的碱水里。”“他的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多么痛苦啊!……可现在,他怀里揣着一卷子人民币,却又一次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之中!”妹妹拒绝收钱,让他感到不安、痛苦。“他看见了他的砖厂!那里,制砖机在隆隆响着,六七个烧砖窑的炉口闪耀着红光,滚滚的浓烟像巨龙一般升起,笼罩了一大片天空。一股汹涌的激流刹那间漫上了孙少安的心头。他疲惫的身体顿时像被人狠狠抽打了一鞭,立刻振作起来了。是的!不论怎样,他还得在这条新闯出的道路上顽强地走下去。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他的心不能乱!这么大的事业,如果集中不起精力,搞倒塌了,那后果不堪设想!决不能松劲!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孙少安看到蒸蒸日上的砖厂,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信心,他振作起来了。据此,本题先概括出孙少安的心理变化——满足、自责愧疚、不安痛苦、振作,然后结合相关情节分析这些心理变化的表现。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合文本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注意从景物描写本身的作用,以及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主题、情节之间的联系来体会其作用。阅读这两处景物描写,回答时要分开答题。第一处是“山野落日”,“落日将要沉入西边的万山丛中,圆圆的山包顶上,均匀地涂抹了一层温暖的桔红。有一群灰白的野鸽从蔚蓝色的天空掠过,翅膀扇起一片嗡嗡的声响。不远处的东拉河边,传来黄牛的一声低沉的哞叫……”表现山野的广阔、温暖与宁静。“孙少安才从地上爬起来。他拍掉衣服上的灰土,又抹下头上的布帽,擦去了脸上的泪痕,然后无精打采地卷起一支旱烟棒,蹲在地上静静地抽起来。他脸色灰暗,看上去像刚刚生了一场大病。”烘托了孙少安内心的不平静,推动了下文孙少安看见自己的砖厂和妻子,想起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而重新振作精神。砖厂生产图,“制砖机在隆隆响着,六七个烧砖窑的炉口闪耀着红光,滚滚的浓烟像巨龙一般升起,笼罩了一大片天空。”表现了砖厂的勃勃生机。“一股汹涌的激流刹那间漫上了孙少安的心头。他疲惫的身体顿时像被人狠狠抽打了一鞭,立刻振作起来了。是的!不论怎样,他还得在这条新闯出的道路上顽强地走下去。……决不能松劲!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孙少安迅速地卷起了一支旱烟卷。他鼻子口里喷着烟雾,扯开脚步匆匆地向他的砖厂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拢着白羊肚子毛巾的妻子,已经立在一堵蓝色的砖墙旁等待他了。”砖厂的勃勃生机激发了孙少安对事业、未来生活的信心和高昂的斗志,为下文孙少安心理的变化做了铺垫。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叶茂才,字参之,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以便养改南京工部。榷税芜湖,课登,辄纵民舟去。既而课羡,请以饷边卒,不取一钱。就改吏部,进郎中,三迁南京大理寺丞。复引疾。四十年,起南京太仆少卿。时朝士方植党争权。祭酒汤宾尹、修撰韩敬既败,其党犹力庇之。御史汤世济者,敬邑人也,疏陈时政,阴诋发敬奸弊者。茂才驰疏驳之。其党给事中官应震辈遂连疏力争。茂才更具揭发其隐,因移疾乞休。世济益恚,偕同年金汝谐、牟志夔攻之不已。茂才再疏折之,竟自引去。当是时,党人悉踞言路,凡他曹有言,必合力逐之。茂才既去,党人益专,无复操异议者。天启初,召为太仆少卿,改太常,皆不赴。四年,擢南京工部右侍郎。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茂才恬淡寡嗜好。通籍四十年,家食强半。始同邑顾宪成、允成、安希范、刘元珍及攀龙并建言去国,直声震一时,茂才只以醇德称。及官太仆,清流尽斥,邪议益棼,遂奋身与抗,人由是服其勇。时称“东林八君子”,宪成、允成、攀龙、希范、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及茂才也。赞曰:搢绅之士,遗佚之老,联讲会,立书院,相望于远近。而名高速谤,气盛招尤,党祸继作,乃至众射之的,咸指东林。宪成诸人,清节姱修,为士林标准。虽未尝激扬标榜,列“君宗”、“顾”、“俊”之目,而负物望者引以为重,猎时誉者资以梯荣,附丽游扬,薰莸猥杂,岂讲学初心实然哉?语曰“为善无近名”,士君子亦可以知所处矣。 (选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九,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B. 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C. 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D. 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理寺”本为寺名,后为官署,因为古代有很多人信佛,国家便设寺丞管理寺院。 B. “祭酒”为中国古代的官职名,意为首席、主管,例如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 C. “移疾”意同“移病”,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之意,大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D. “搢绅”意为插笏于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绅,古代官员和儒者腰间的大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茂才孝敬双亲,用心奉养父母。在被任命为刑部主事之后,他为了方便奉养父母双亲而改任南京工部主事的官职,体现出了他孝顺父母的品性。 B. 叶茂才为官清廉,不以职权谋利。在芜湖征税时,收完税,就让百姓的船离开;税有盈余,他就请求以此来作为边疆士兵的军饷,不从中拿取一文钱。 C. 叶茂才为人正直,敢于表达意见。当时朝政败坏,官员结党争夺权力,韩敬虽倒台,但其同党仍竭力包庇,叶茂才和汤世济先后上疏谴责并驳斥恶行。 D. 叶茂才生性淡泊,凭厚德而扬名。他为官四十年以来,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家中自谋生计;他身为“东林八君子”之一,凭借厚重的德行而扬名在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党人悉踞言路,凡他曹有言,必合力逐之。 (2)而名高速谤,气盛招尤,党祸继作,乃至众射之的,咸指东林。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在这时候,谋求营私而结党的人全数占据言官之职,凡是其他部门表达意见,这些人必定合力排挤他们。 (2)因而名气响招致诽谤,气势盛招致怨恨,因党争引起的祸难随之而起,于是发展到众人射击的靶子,都指向东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明年抵官”的意思是“第二年到任”,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A项;“以时政日非”的意思是“因为时下的政务日益颓败”,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B项;“使者将逮其子”的意思是“缉捕的使者要逮捕高攀龙的儿子”,主语是“使者”,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A项,“管理寺院”错误,应为“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叶茂才和汤世济先后上疏谴责并驳斥恶行”错误,由原文“御史汤世济者,敬邑人也,疏陈时政,阴诋发敬奸弊者。茂才驰疏驳之”可知,叶茂才和汤世济二人政见不同,不是一类人,汤世济是韩敬的同党。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1)句关键点:“踞”:“占据”;“他曹”:“其他部门”;“逐”:“排挤”。第(2)句关键点:“速”:“招致”;“尤”:“怨恨”;“的”:“靶子”。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叶茂才,字参之,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任刑部主事,为了便于奉养他的父母亲而改任南京工部主事。在芜湖征取税收,税一收上,总是听任民间船只离去。不久税收有多余,请求用来作为边疆士兵的军饷,不拿一钱。就地改任吏部主事,晋升为郎中,经三次升迁任南京大理丞。又称病辞职离去。万历四十年,起用为南京太仆少卿。当时朝廷官员正培植同党争夺权力。祭酒汤宾尹、修撰韩敬已经倒台,他们的同党还在竭力包庇他们。御史汤世济是韩敬同乡人,他上奏疏陈言时下政事,暗中谴责揭发韩敬作恶舞弊的人。叶茂才快速送上奏疏驳斥他。汤世济的同党给事中官应震等人于是联名上奏疏竭力争议。叶茂才重新备具文书揭发其隐秘,顺势称病而乞求辞职。汤世济更加愤恨,和同时考取进士的金汝谐、牟志夔一起不断地攻击叶茂才。叶茂才再度上奏疏反驳他们的意见,最终自己引退而去。在这时候,谋求营私而结党的人全数占据言官之职,凡是其他部门表达意见,这些人必定合力排挤他们。叶茂才辞职回乡之后,党人更加专断,不再有跟他们持不同意见的人了。天启初年,召回任太仆少卿,改任太常,都不去上任。天启四年,提升为南京工部右侍郎。次年去上任。上任才三个月,因时下的政务日益颓败,称病辞职回乡。友人高攀龙遭到逮捕,投水身亡,缉捕的使者将要逮捕高攀龙的儿子,叶茂才竭力解救而使他免难。不久之后去世。叶茂才性情淡泊而少嗜好。做官四十年以来,大半时间不在官位而在家自谋生计。当初同乡人顾宪成、顾允成、安希范、刘元珍及高攀龙一同陈述意见而被罢职,正直的声誉震动一时,而叶茂才只是以厚重的德行扬名。等到任职太仆,正直而不愿同流合污的人士全被排斥,不正当的意见更加纷乱,于是他挺身和不正当的现象相抗争,人们由此而佩服他的勇气。当时称为“东林八君子”的,是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和叶茂才。赞曰:做官的士大夫,弃置未被任用的遗老,联络讲学的聚会,建立书院,在远近地区纷纷出现。因而名气响招致诽谤,气势盛招致怨恨,因党争引起的祸难随之而起,于是发展到众人射击的靶子,都指向东林。顾宪成等人,高洁美善,是众文士的典范。虽然未曾激励称扬,列为“君宗”“顾”“俊”的名目,而负有众望的人引以为重,猎取当时声誉的人以此登升光耀,附着传扬,好恶混杂,难道讲学的初衷实际就是这样的吗?俗话说“行善不要有求取名誉的想法”,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也可以此懂得如何处身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春郊外① 王 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虢州参军任内(673-674)。诗人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描写春天生机勃勃的秀美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B. 首联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心情十分愉悦。 C. 颔联用词精练准确,对仗工稳,写出了春天美景已延续到暮春三月的时节。 D. 颈联通过对鸟、鱼细小动态的观察描绘,传达出面对春光时轻松愉快的感受。 15. 诗的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于其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C 15. 第一问:尾联写刚刚下过春雨,山间的农家小院里幽静而清洁,一点儿也没有被尘俗污染,展现了一幅清幽优美的田园雨晴图。第二问:诗人通过对清新、洁净的美好风光的描绘和赞美,流露出对远离世间的纷扰与喧嚣的清静生活的向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C项,“暮春三月的时节”错,题目是“仲春”。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画面的赏析及对作者情感的分析。第一问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回答,一是对原诗句的解释,二是对景物特点的概括。第二问回答诗人的思想感情,要通过景物的特点所流露出的心情去体会。注意“何处”二字是反问,表示没有任何一处。首先读懂全诗,精读尾联。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这首诗描写了无处不在春天,处处倾泻出活泼泼的生机,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抒发了诗人超尘出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首联,描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颔联,诗人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颈联,写细小的动态“鸟飞”、“鱼戏”,并夹杂了诗人的感受,“觉”、“知”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尾联的意思是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诗人从另一个角度,写刚刚下过春雨,山间的农家小院里幽静而清洁,一点儿也没有被尘俗污染,展现了一幅清幽、优美的田园雨晴图。尾联即景抒怀,抒发了诗人“何处染嚣尘”的出尘脱俗之心态。王勃面对色彩斑斓的春色,看到东园、西堰的花红柳绿,鱼鸟戏春,借“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的明净美景,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长期萌动的超尘出俗、思归田园的心态。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讲述了他未出山时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先帝的感召才出山辅佐先帝开创帝业。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蜀道上瀑布、山涧发出巨大的声响,渲染了蜀道的凶险。 (3)庄子的《逍遥游》写大鹏飞往南冥去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着六月里的气息离开。 【答案】 (1). 苟全性命于乱世 (2). 不求闻达于诸侯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水击三千里 (6).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解析】 【详解】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诸侯”“湍”“喧豗”“砯”“壑”“击”“抟”,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京云锦是一种提花丝织工艺品,其用料________,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它与四川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南京云锦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到明朝时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云锦织造________。云锦在这一时期,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取得了南京云锦织造的最高工艺水平。云锦的“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的南京云锦大量使用金线,配色多达十八种,形成________的独特风格。( ),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而士大夫儒生们的云锦则将“质与纹”“巧与艺”“意与象”巧妙结合,使手工与文艺完美结合。图案则选择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等,显示一种文雅之美的诗情画意。而民间喜庆礼仪使用的云锦则是一种实用与华丽相结合的________民风之美。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考究 盛极一时 雍容华贵 纯朴 B. 讲究 风靡一时 金碧辉煌 淳朴 C. 讲究 风靡一时 雍容华贵 纯朴 D. 考究 盛极一时 金碧辉煌 淳朴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南京云锦织造的最高工艺水平。 B. 云锦在这一时期,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取得了南京云锦织造的最高工艺水平。 C. 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取得了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D. 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服饰上大量使用“龙”的形象的历代帝王,自命“真龙天子” B. 历代帝王在服饰上大量使用“龙”的形象,自命“真龙天子” C. 历代帝王自命“真龙天子”,在服饰上大量使用“龙”的形象 D. 在服饰上大量使用“龙”的形象,自命为“真龙天子”的历代帝王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考究”:是指通过严谨的考证或者查询,表现出来的重视与讲究,一般用在工艺、用料等方面。“讲究”:是指注重,力求完美,一般用在日常生活中,适用范围比较广。语境说的对象是“南京云锦”的用料,所以此处应选用“考究”。 “盛极一时”:强调“盛”,也就是“兴盛”,跟“织造”搭配合适。“风靡一时”:强调“风靡”,像风吹倒草木一样,形容事物流行得快,可以跟云锦搭配,不可以跟“织造”搭配,所以此处应选用“盛极一时”。 “雍容华贵”:形容人仪态高雅从容,庄重大方,也形容服饰华丽锦绣。“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不能形容服饰。语境说的对象是“云锦”,所以此处应选用“雍容华贵”。 “纯朴”:重点强调单纯、纯洁,没有杂质、杂念。“淳朴”:重点强调为人朴素厚道。语境说的是“民风”单纯、纯洁,所以此处应选用“纯朴”。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取得”与“水平”搭配不当,另外,“云锦在这一时期”不如“这一时期的云锦”与上文衔接更自然。排除B、C项。“最高工艺水平”语序不当。应改为“工艺的最高水平”,排除A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主要考虑与后边“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衔接,“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是目的,必须紧跟在所使用的手段后面,而“自命真龙天子”不是手段;下文是士大夫儒生们如何如何,为了上下文呼应,此处应该是“历代帝王”在前面。故排除A、B、D项。 故选C。 【点睛】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我们都知道睡眠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睡眠让我们的身体进入到一个自我调整修复的阶段。①____,人的身体在白天工作时所造成的微损伤就得不到充分的修复。如果长期熬夜,身体受的微损伤就会累积而成为损伤,②____,这样就会让身体的免疫系统出现失调的情况。③____,就很容易引发一些常见的疾病。 【答案】 (1). ①如果熬夜的话 (2). ②自我修复能力也会降低 (3). ③一旦身体免疫力下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 ①句之后是在说熬夜的危害,可以推知该处可以填写“如果熬夜的话”。②句联系前面的内容及后文身体免疫系统失调可知是修复能力降低,可以推知该处可以填写“自我修复能力也会降低”。③联系前一句可知所填内容应为免疫力,结合“就很容易引发一些常见的疾病”,可以推知该处可以填写“一旦身体免疫力下降”。 21.概括下面这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我们知道,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高效药物,但由于青蒿的产量非常少,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据法国媒体日前报道,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化学实验室科学家阿内·罗内尔等人通过老鼠实验发现,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很容易与血红素产生烷化反应,组成“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这一合成物正好可以消灭寄生在红细胞中的疟原虫。据报道,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合成新的抗疟疾药物——仿青蒿素。 【答案】法国科学家发现“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可以消灭疟原虫,这将有助于合成新的抗疟疾药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下面这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压缩时要注意人物、事件等叙事要素,还要注意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阅读语段,找到人物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化学实验室科学家阿内•罗内尔等人”,即法国科学家。事件:“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很容易与血红素产生烷化反应,组成“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这一合成物正好可以消灭寄生在红细胞中的疟原虫。即:发现“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可以消灭疟原虫。事情的结果是:据报道,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合成新的抗疟疾药物——仿青蒿素。最后采用人物+事件+结果的模式,得出本题的答案是:法国科学家发现“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可以消灭疟原虫,这将有助于合成新的抗疟疾药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②希特勒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而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文化的语言。” ③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说:“要取得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如果不具备沟通所需的语言能力,所有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 ④英国官员约翰·巴罗说:“假如所有的官方文件都用英语书写,那么这里的下一代就会变成英国人。” 读了以上几则材料,你对学好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语言的力量 今年《舌尖II》在中国热播,然后我发现一个特别神奇的现象。很多美国主流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在它的门户网站上面刊登文章抨击《舌尖上的中国II》说,这是中国用记录片的方式输出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你说他们为什么不明白?其实这里面有比文化更深刻的原因。120年以前的今天,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跌落到太平洋深渊的,除了有北洋舰队的全体官以外,还有晚清当时脆弱的文化自信。从那个时候开始,好像每个国家只要有点能力就都能到中国来践踏,都能告诉我们,你们的文化不行。看看我们的价值观。是的,我们一度被他们那样践踏过。但今天,局面有了怎么样的改变?我们中国人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军事在政治在经济上,好像没有-一个国家能给我们绝对的压制。但是文化上呢?这120年以来,对方对我们的文化压制减弱了多少?我们在文化上打过翻身仗吗?《舌尖上的中国II》发一个批评我们的文章,不是他们真实的想法,他们是要运用这种武器来对付我们。这么多年来,这场文化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息过。在这场文化的战争中,语言是最有力量的武器。它可能要透过很多媒体到达我们身边。最近希拉里做了一期演进,她说美国只要运用好文化的软实力,美国可以一直牢牢地掌握着中国。 法国的一个学者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一直处于一个云山雾绕的战斗之中,但你们却没有防御的权利。他说的是一场文化战争。西方的媒体好像对我们中国的那些负面的新闻特别着迷。我记得很清楚,2008年奥运,北京奥运会,我们的火炬传递,在巴黎在伦敦,收到了那么多的阻拦,欧洲那么多的主流媒体,那些大报纸的头版,竟然在为那些破坏者开脱,在帮他们找正当化的理由。是,我们强大了。中国现在经济上了。是,我们有问题,我们也在想办法改。这些都不构成,他们用语言的力量来污名和妖魔化中国的理由。我们中国人,实不太会用语言的力量。在古代咱们说的最多的是,君子“讷于而敏于行”。现在咱们说的最多的,从改革开放开始闷声发大财。但是我想:在这个文化战争愈演愈烈的年代,为了保护我们文化的底线,保护住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文花的自尊和自信。如果有人,如果有国家敢用语言的力量,当面攻击我们的自信和自尊,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站起来,直面他,反击他。 现在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语言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声音,都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越加容易地听到。这是好事。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我们的对手,他们送来的那些炸弹,也更多的时候在我们身边炸响。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产生质的胜利是什么?是他能让那个国家的青年人失去对这个国家的信心。 这太可怕了。这就是语言的力量。但没关系,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2011年,中国的国家宣传片出现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里。今年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再一次出现辱华事件时,我们有那么多的中国留学生,那么多的华人都站出来,游行抗议。无论中国国家宣传片还是大家抗议的身影,那些都是我们中国语言的力量。 语言是文化战争中最基本的武器。这就像是步枪,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我们可以用他去塑造一个中国的形象。我们每一个人身边都有外国的朋友,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真实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不要去相信那些被西方的主流标题所概括出来的,不是中国的中国。那不是我们。我相信我们今天在座的这么多的媒体朋友,还有今天同时正在工作的那么多的媒体同仁,你们一定会坚持更多的你们的原则和力量,保护中国的形象。因为如果我们拿的是步枪,你们拿的就是核武器。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运用语言的力量,一起用这份最坚实的力守护我们身下文化的土地。我们一定可以,迎来那个我们共同期待的更美好的中国的梦。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写出对学好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进行作文。 具体过程: 作文的命题意图是培养和引导学生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认识语言在民族统一、文化传承、国家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树立学习好中华民族语言的决心。作文所给材料,来自不同国家、时期和人物,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材料中核心的概念是“语言”,从不同方面表达了对“语言”重要性的认识。作文凡是围绕中华民族的语言这个核心概念来立意,表达对中华民族语言的热爱、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学好语言的方法、倡议等,均属符合题意。 抓住材料关键词:语言 【立意】作文立意,宜以“中华民族语言”的重要性为基础。重要性最好是从材料中引申出的,还可以扩展到其他重要性,言之成理即可。在此基础之上,作文再表达对中华民族语言的热爱,学习的决心、方法之类。 【素材】1、语言文字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还是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都需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源泉。 2、语言文字对民族的重要性:语言文字受到保护和尊重,是民族和谐、社会和谐的保证。凡有母语的民族,不论大小,都热爱自己的母语,都与母语有着深厚的感情。民族平等,自然包括语言文字平等;对民族的尊重,自然包括对其语言文字的尊重。 3、判断一种语言的影响力可以从两个维度出发,一是人口数量,一是国家数量。汉语普通话是世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母语,文字层面上影响力还要更大一些。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只有中国。还有一个华人占绝大多数的新加坡以汉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不错,但仅保存在华人圈子,没有政治影响力。在地域的影响力上,汉语或中文的影响力其实十分有限。别说和英语作比较,和其它同为联合国官方语言的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和阿拉伯语比都有不小的差距,甚至还不如葡萄牙语。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英语则是目前通行世界的超级语言。本质上,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美国只是英语强大生命力的实体化。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中华民族语言的重要性”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然后论证中华民族语言在世界舞台的重要性。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