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1 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 毛 泽东惊悉这个噩耗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表现了毛 泽东常人的情感, 超人的胸怀。 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 一个片断, 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 哀莫大于老年丧子, 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 需要极大的意志力,读后让人肃然起敬。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选编课文的目的: 一是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走进伟人的世界, 了解伟人和普通人一 样有丧子之痛, 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 另一方面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 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 学习9 个生字。 2 、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 普通人的情感世界。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课时安排1 课时。‎ 课前准备 ‎1 、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 、 搜集毛岸英有关资料。 3、 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 导入新课 ‎1 、 导入: (出示毛主席图片)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 诗人, 是我们 的伟大领袖, 他的智慧和风采非比寻常。 作为一位父亲, 他也同样关爱着自己的 孩子, 他也有普通人的喜、 怒、 哀、 乐, 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 去感 受毛主席失去儿子的情感世界。这节课, 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板书课题: 2 7 * 青山处处埋忠骨(理解课题: 忠骨)‎ ‎2 、 在青山的掩映下, 在深沉的思绪中, 让我们的记忆回到抗美援朝的年代。‎ 8‎ 打击美国侵略者, 援助朝鲜, 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 也有毛主 席深爱的长子──毛岸英。(观看课件, 了解课文背景, 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 本,创设情景,催发学生的情感。)‎ ‎3、 出示学习目标:‎ ‎1 、 学习9 个生字。 2 、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 普通人的情感世界。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 学习生字, 读通全文 ‎1 、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 遇到生词查查 字典、词典。‎ ‎2 、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读字词: 拟定、 勋鉴、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读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3 、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 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 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 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从整体把握文本, 初步感知, 了解大意,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 个性阅读, 自主感知 ‎(一) 读通课文, 知晓三封“电报”‎ 师: 课题是毛泽东收到三封电报以后回电的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用波浪线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二) 示范导学, 体会主席情怀。(1—4 自然段)‎ ‎1、 师: 失去儿子, 主席悲痛。 请看第一封电报。‎ 出示: 主席勋鉴:‎ 今晨, 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 洪学智。 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 尔后。 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 慌中未能劝告住他, 致使敌机的汽油弹击中。‎ 主席的儿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一位同学朗读。‎ 师: (板书: 闻噩耗) 听闻噩耗以后, 主席万分悲痛。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8‎ 四自然段, 把自己深受感动的词语和句子, 用横线画下来多读几遍, 再把自己的 感受批注在文中。请记住两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 、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师:‎ 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请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1)“从收到这封 电报起, 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 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 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 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师提示: 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 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 你们了解岸英吗? 找到书上句子。‎ 生: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 当年地下党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 后来 送到苏联留学,又到农村锻炼,现在又来到了战场。‎ 师: (补充资料, 出示主席与岸英一起合影的图片) 主席有三个儿子, 五岁 的岸青流浪街头的时候被警察打伤头部, 一直治疗, 岸龙在战争中不幸失踪, 再 无信息。 长子岸英, 受尽了苦难才回到主席身边。(出示地图) 可是美国人把魔 掌伸向了朝鲜, 想消灭了朝鲜以后, 进攻中国。 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派 彭德怀带领自己的儿子和几十万志愿军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 主席 多么希望经过朝鲜战场上锻炼后回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啊, 可是---- 岸英同志为 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生: (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 学生自学, 朗读感悟。(学生自学课文 5---10 自然段)‎ 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呢?‎ 当秘书把这两封电报给主席时, 主席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 想了什么?‎ 课文中, 哪些句子的描写让你感动? 为什么感动? 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觉得毛泽东作为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父亲, 又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合作讨论、 自主学习课文第 5---10 自然段, 先用横线 划出文中描写主席外貌、 神态、 动作、 心理的句子, 再完成以上自学任务。 待会 儿, 我要看一看, 评一评, 哪个小组合作最愉快, 讨论最热烈, 学习最有效, 发 8‎ 言最积极, 下课后, 这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就能得到一份小礼物作为奖励。 学生自 学后汇报。‎ 师: 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内容意见不一。‎ ‎(出示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 学生朗读)‎ ‎……岸英是主席的儿子, 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请求 把岸英葬在朝鲜。‎ 师: 这是两封意见不同的电报。 圈出“破格” 两字, 能明白吗?‎ 生: 其他的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是不能够回家的。 因为他是主席的孩子, 唯 一的一个健康的孩子,可以破格把尸体运回家乡。‎ 师: 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 决定权在主席手中, 可是主 席最后的决定却是让儿子埋在朝鲜的土地上。 默读第五自然段, 最能打动你的词 句圈话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 (默读第五自然段)‎ 师: 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的体会。‎ 生: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 恋”,“强忍” 两个字让我感觉到毛主席内心的无限哀伤, 但是, 他还要安慰自己,‎ 人家的父母也悲痛, 没有见到儿子的遗体, 我要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多么了不 起的人啊。‎ 生: 主席太了不起了, 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利益, 他想到的是朝鲜人 民的请求,他想到的是满足朝鲜主席的愿望,他的胸怀多么宽广啊!‎ 师: (板书: 伟人的胸怀)‎ 生: 主席非常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 其他的战士 牺牲后都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也要和普通人一样,真是一个伟大的人。‎ 师: 在朝鲜战场上, 我们有四十多万志愿军死伤战场上。 在这以前, 毛主席 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 此时, 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 的长子, 哀莫大于老丧子, 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 但艰难抉择后的批示是 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 那博大的胸怀令人震撼。 让我们再次 8‎ 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生: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 我请一生读读第八自然段。‎ 生: (朗读第八自然段)‎ 师: 如果, 我把第八自然段文章的内容去掉是否可以。‎ 生: 可以, 因为上下能连起来了。‎ 生: 不可以, 虽然, 毛主席下了决心尊重儿子的意愿, 但是内心还是很疼很 疼的,写不下去的。‎ 四、 发挥想象, 表达主席情怀 师: 他毕竟是一位父亲啊! 一直想了一个晚上才写下了电文, 是伟人, 也是 常人, 这就是毛泽东, 常人的情怀, 伟人的胸怀。 这篇文章最感人的就是对主席 的神态、 动作、 心理的描, 把一个普通的父亲形象和一个伟人的情怀淋漓尽致地 表现在我们的眼前。请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 恋。‎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右手指指写字台, 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岸英! 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 情不自禁地楠楠着。‎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 这一个晚上, 10 多个小时主席又是经过了怎样的煎熬, 而最后作出伟大 的抉择呢?请我们结合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写一小段他的神态动作、 心 理活动。‎ 学生写话。‎ 师: 我们走进了主席忍痛写批示的那一个晚上, 你笔下的主席是怎样艰难地 度过一个晚上的。‎ 生: 主席坐在床上, 辗转反侧, 一支接着一支吸烟, 眼前浮现出和岸英在一 起的情景, 心痛不已, 把儿子的尸体接回来是一种破例, 我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 意愿。他拿起笔,老泪纵横,挥笔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 “辗转反侧、 一支接着一支吸烟、 心疼不已” 刻画了常人情怀,“挥笔写 8‎ 下”、“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是伟人的胸怀。‎ 生: 主席在卧室里, 不停徘徊着, 目光黯然, 泪流满面, 岸英, 岸英, 你在 朝鲜的国土安息吧!你永远在父亲心中。‎ 生: 主席踌躇着, 神情憔悴, 目光呆呆地看着自己和岸英的照片, 嘴里喃喃 地,岸英,永别了,永别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生: 主席半躺在床上, 眼睛一直望着窗外, 嘴里喃喃地, 岸英! 岸英! 我的 好儿子,父亲对不起你,把你留在了朝鲜,你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师: 主席是一位领袖人物, 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 他和每位父亲一样深深爱 着自己的孩子, 他最后的抉择尊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 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 命家的博大胸襟。让我们一起再次朗读课题 生: 青山处处埋忠骨。‎ 四、 深化感悟、 领悟写法 ‎1、 配乐朗读:‎ 师: 毛主席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 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 众, 此前, 他的弟弟、 儿子等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 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 生读: ⑴“从收到这封电报起, 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 只是一支又一 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师: 痛失爱子, 主席他不说一句话、 不吃一口饭。‎ 生读: (2)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 的眷恋。‎ 师: 痛失爱子, 主席他黯然神伤, 他泪水涟涟。‎ 生读: (3)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那神情分明在说, 岸英难道真的不 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右手指指写字台, 示意 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师: 痛失爱子的他, 心如刀绞, 他是父亲, 但他更是主席。 他有厚重如山的 父爱,他,更有深邃如海的革命胸怀。于是,主席决定----‎ 生: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8‎ 师: 痛失爱子的他, 心如刀绞, 他是主席, 但他更是父亲。 他有深邃如海的 革命胸怀,他,更有厚重如山的父爱。于是---‎ 生: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就是毛主席, 他有凡人情感, 更有伟人风范!‎ ‎2 、 我们体会了毛泽东, 作为父亲的常人情感, 也体会了他, 作为伟人的超 人的胸怀。 那么, 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作 者是通过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来体现主席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⑴通过对毛泽东动作、 语言、 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 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 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 岸英!”。‎ 又如动作描写: “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 只是一支又 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 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还 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的眷恋。”‎ ‎⑵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 岸英不都平平安安 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 就让我见见遗 体吧!”‎ 五、 拓展或布置作业: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如: 人物的语言描写、 动作 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摘抄下来,再仿写。‎ 板书设计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失子之痛(不说不吃吸烟皱眉) 常人之父 超人抉择(安葬在朝鲜) 伟人心胸 教学反思 文中写了毛泽东收到从朝鲜发来的三封电报, 知道自己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后 的痛苦心情, 面对彭德怀和金日成两人对毛岸英遗体处理的不同要求, 毛泽东处 于艰难抉择的境地。此时,我适时插入说话练习,让学生研读文本,进行练习。‎ ‎“作为父亲, 毛岸英是为国捐躯的第六个亲人, 毛主席多么想(儿子能活着回来),‎ 多么想(再见他一面) ; 可是, 毛岸英像千千万万个普通志愿军战士一样, 作为 主席, 他不能(运回来) , 不能(特殊化) 。 毛泽东有着(常人的情感) , 更有 8‎ ‎(伟人风范) ! ” 这个练习帮助学生把上下文融会贯通, 充分理解主席当时矛盾 的心理,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由衷地发出赞叹: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 的……这次借助说话练习, 让学生学以致用, 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进一 步帮助学生理解主席当时的矛盾、痛苦的心理,感悟到毛主席顾全大局,无私、‎ 宽阔的胸襟。‎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