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 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 玉石的加工形象地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尚书》中 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及贾岛关于“推敲”的斟酌,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 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 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就 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的“中国制造”闻名遐迩。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 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预浩把塔建好 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 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 衷,而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 预浩精益求精,就连今人也定会坚大拇指。 《五杂俎》记载,明朝中期有一位木工蒯义,参与了紫禁城建设,最终迈上了工部左侍 郎的岗位;王世贞《奔山堂别集》记载,成化年间的木工蒯刚,仰仗木工技术,官至工部右侍 郎;嘉靖年间的木工郭文英因建造宫殿有功,走上了工部侍郎的岗位,而同期的徐杲“以木匠起 家,官至大司空”。 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 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曾侯乙编 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 总之,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匠心独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如今,尊重工匠的劳动,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才能使“工匠精神”绽放异彩。 (摘编自张勇《古代的工匠精神》) 材料二: 少府和大司农这两大机构主要管辖着汉代的官办手工业,少府的收入归皇室,大司农的 收入归国库。就其类型而言,主要有官府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两种。 官府手工业,是指汉朝政府直接经营管理并直接为政府服务的手工业,其主要目的一方 面是为皇室、贵族及官僚提供各种日用消费品和奢侈品,另一方面是向军队提供兵器武备等。 因此,汉代的官府手工业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属于商品生产,而是一种“专供生产”。就其经营管 理来说,汉代的官府手工业又可分为中央政府所属的手工业和地方郡国所属的手工业两类。 中央政府所属的官府手工业,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 汉时负责供给天子及皇室之用的少府属下设有考工室、东织、西织、东园匠、尚方和御府等, 其长官为令和丞。东织和西织,其下设有丝麻纺织工场,专门负责为皇室及贵族制作祭祀时 穿用的衣物服饰。 除了上述中央官署之外,西汉少府所属的内者,水衡都尉所属的上林和钟官,以及供工、 内官、寺工、右工等也都设有官府手工业工场,制造铜器和漆器等。东汉大司农、太仆所属 的书言府、虎贲官等机构也设有制作铜器的工场。 作为汉王朝官府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还在各地设有工官为皇室和政府进行 专门的手工业生产。据《汉书·地理志》,西汉共设有八处工官。据汉长安城未史宫官署建筑遗 址出土的骨签刻文及其研究可知,河南工官、颍川工官和南阳工官,是当时规模最大、最为 重要的“三工官”,主要负责铜器和兵器武备等的生产和供给。 汉代的官府手工业,除了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外,还有地方郡国经营管理的手工业,其产品 主要供给中央和郡国的统治者使用,或用于装备中央和地方武装。 官营手工业与官府手工业的根本区别在于,虽然同样是政府管理和经营,但其产品并非 只供给特定的人群,而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垄断经营”“专营生产”,其中最 为典型的是盐官和铁官的设置及盐铁专营。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 118 年),汉朝政府实施盐 铁官营政策,将煮盐和冶铁收归政府。盐铁不再由少府管辖,而是改由主管全国经济的大司 农掌管,大农丞领盐铁事,在全国 27 个郡国设置盐官 37 处,进行食盐的生产与运销,即盐 官招募百姓制盐,并官收、官运、官销;同时,在全国 40 个重要产铁的郡国设置大铁官 49 处, 铁官设令、长及丞,主鼓铸;“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销熔旧器铸新器;严禁 私自铸铁、煮盐。 (摘编自白云翔《汉代工匠精神是如何铸就的》) 材料三: 汉代根据不同的手工业门类设置不同的工官,进行专门的生产,最大限度地使生产专业 化。当时尽管有综合性的工官,但最常见的还是专业性的工官,如河内工官主要制造弩机等 兵器武备;颍川工官主要铸造铜器皿;南阳工官主要制造兵器;广汉郡工官主要制造铜器和漆器; 设在齐郡临淄和陈留郡襄邑的服官,专门为皇室及贵族制作日常生活及上朝所穿用的文绣服 饰。 至于工官及手工业工场的内部管理,一方面采用“物勒工名”的做法,实行生产责任制,建 立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另一方面根据工艺流程进行细致的分工,以保证工匠的专业技术水平 和产品的质量,尤其在官府手工业工场中更是如此。 所谓“物勒工名”,是战国以来形成的一种手工业工场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礼记·月令》:“物 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郑玄注曰:“勒,刻也。刻工姓名于其器, 以察其信,知其不功致。”也就是说,在制成品上刻上工匠的姓名和监督管理者的姓名,表示 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如发现有残次品和劣质品,即“功有不当”,则会受到严厉的追责和惩罚。 至于工种的划分,则因手工业门类的不同而有异。这种“物勒工名”的做法和工匠的细致分工, 在蜀郡西工的漆器生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蜀郡西工是汉王朝设在蜀郡(今成都)的一处工官,以 生产漆器为主,兼及铜器和铁器的制造。蜀郡西工制造的有铭文的漆器,迄今已发现 28 件之 多,充分揭示了蜀郡西工漆器的生产过程、工匠分工及质量管理体系。 也正因为如此,汉代官府手工业工场的产品做工精致、质量优良,形成了汉代工匠精工 细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摘编自白云翔《汉代工匠精神是如何铸就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工程技术和器物制造上,也体现在文学艺术创作之中。 B.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的背后是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作品的虔敬。 C.官府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区别不在主管部门不同而在产品服务对象有异。 D.为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的专业化,汉代官府手工业工场实行了生产责任制。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以意大利比萨斜塔与汴京开宝寺塔作对比,是为突出预浩设计的精益求精。 B.材料二从两方面阐述汉代官办手工业,其中又重点介绍了官府手工业,清晰条理。 C.材料二借助盐铁专营典型事例,阐述官营手工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经营特点。 D.材料三第三段解说“物勒工名”做法与工匠的细致分工,是对第二段的具体阐述。 3.根据材料,下列诗句不能够体现古代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 分) A.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B.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秘色越器》) 4. 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链接材料”中所体现出的汉代手工业的特点。(4 分) 【链接材料】 朝鲜平壤石岩里丙坟汉式墓出土的一件永始元年(公元前 16 年)漆盘,其口沿背面针刻 有铭文:“永始元年,蜀郡西工造,乘舆髹洀画纻黄釦饭盘,容一斗,髹工广、上工广、铜釦 黄涂工政、画工年、洀工威、清工东、造工林造,护工卒史安、长孝、掾谭、守令史通主。” 5.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造”成为精品,上面三则材料能给我们哪些启示?(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一课 叶圣陶 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 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 着在上面呢。他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膝盖便是他的第二张桌子。他开了匣盖,眼睛极 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 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 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 冷峻的面容,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忽 然全归于寂静。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教理科的——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 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那个储藏着小生命的匣子,现在是不能拿在手中了。他 乘抽屉没关上,便极敏捷地将匣子放在里面。 他手里不拿什么东西了,他连绵的、深沉的思考却开始了。他预算摘到的嫩桑叶可以供 给那些小蚕吃到明天。便想:“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他立时想起了卢元,他的 最亲爱的小友,和王复一样,平时他们三个一同出进、一同玩耍,连一歌一笑都互相应和。 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 并且能够发光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 这语音虽然高,送到他的耳朵里便化而为低——距离非常远呢。只有模模糊糊、断断续 续的几个声音“星……恒星……光……行星”他可以听见。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 思。“卢元几天没来上学了,他母亲说他跟了一个亲戚到上海去了。我不知道他现在做什么。” 他这么想,回头望卢元的书桌,上面积着薄薄的一层灰尘,还有几个纸团儿、几张干枯的小 桑叶,是别的同学随手丢在那里的。 “……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他……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 意,冷峻的面庞现出不自然的笑,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停了一会儿,有几个学 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语音杂乱,室内的 空气微觉激荡,不稳定。 他才四顾室内,知先生在那里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了一句“活不成了!”他的心却仍在 那条眠羊泾。“……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 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看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他跟着他们望去,见一个白的蝴蝶 飞舞窗外,两翅鼓动得极快,全身几乎成为圆形。一会儿,那蝴蝶扑到玻璃上,似乎要飞进 来的样子,但是和玻璃碰着,身体向后倒退,还落了些翅上的白鳞粉。他就想:“那蝴蝶飞不 进来了!这一间宽大冷静的屋子里,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 一屋,倒也好玩,坐在这里才觉得有趣。我们何不开了窗放它进来。”他这么想,嘴里不知不 觉地说出“开窗!”两个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居然聚集了他们的注意力, 使他们放弃了那蝴蝶。方先生才斥责道:“一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 们且讲那经度……距离……多少度。” 以下的话,他又听不清楚了。他俯首假作看书,却偷眼看窗外的蝴蝶。哪知那蝴蝶早已 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道哪里去了?倘若飞到小桥旁的田 里,那里有刚开的深紫的豆花,发出清美的香气,可以陪伴它在风里飞舞。它倘若沿着眠羊 泾再往前飞,一棵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 回到这里来望我吗?”他只是望着右面的窗,等待那倦游归来的蝴蝶。梦幻似的声音,一室内 的人物,于他都无所觉。时间的脚步本来是沉默的,不断如流地过去,更不能使他有一些辨 知。 窗外的树经风力吹着,似乎点头、似乎招手地舞动,那种鲜绿的舞衣、优美的姿势,竟 转移了他心的深处的相思。那些树还似乎正唱一种甜美的催眠歌,使他全身软软的,感到不 可说的舒适。他更听得小鸟复音的合唱,蜂儿沉着而低微的祈祷。忽然一种怀疑——人类普 遍的、玄秘的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声音,先生讲过了,但是声音是什么?空气传 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 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 气传声的道理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了,即将球摇动,使钟杵动荡,也不会听见小 钟的声音。不知道可真是这样?抽气机我也看见,两片圆玻璃装在木架子上,但是不曾见它 怎样抽空气。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 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 他不再往下想,只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种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风琴发出 滞重单调的声音的时候所能感到的。每天放学的时候,他常常走到田野里领受自然的恩惠。 他和自然原已纠结得很牢固了,那人为的风琴哪有这等吸引力去解开他们的纠结呢? “……”他没有一切思虑,情绪……他的境界不可说。 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豪放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他急急开抽 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1921 年 4 月 30 日,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的开篇对课前教室内的学生状态进行了描写,着重表现了学生们活泼快乐的一面,这 与后文方先生出场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B.“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一句,通过“随便地”“摊” 等细节表现了他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 C.“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中,“摇曳尽致”一词饱含了作者对方先生抑扬顿挫、 眉飞色舞的讲课状态的肯定和赞许。 D.“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既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又写出 了他只能通过蚕才能与自然保持联系的无奈。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紧扣题目“一课”,以时间为序,描写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学生的表现,思路 清晰,结构紧凑。 B.小说运用大量内心独白,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课堂上一位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看似荒唐 可笑,实则发人深省。 C.小说将先生的讲课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交织在一起,目的是以老师的严肃认真负责,衬托学 生们的顽劣和厌学。 D.小说在平淡无奇的描写中,把课堂活动中包含的喜剧性充分表现出来,产生了“含泪的微 笑”般的讽刺效果。 8.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构思全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 分) 9.本文入选叶圣陶的《教育小说》,假如你是该小说集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 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 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 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 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 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 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 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 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 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 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 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 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 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 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 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 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 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B.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C.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D.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女为说己者容 容:打扮 ②乃变名姓为刑人 刑人:受刑之人,古代多以刑人充服劳役的奴隶 ③左右欲诛之 左右: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④其友为泣曰 为:介词,替 ⑤委质而臣事襄子 臣:名词作状语 ⑥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是:表示判断 ⑦乃为所欲,顾不易邪 顾:难道 ⑧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 A.①⑦ B.②⑧ C.③⑤ D.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 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 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 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 赞叹他的忠义。 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⑴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4 分) ⑵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屈原列 传》)(4 分) 14.赵襄子为什么称多次刺杀自己的豫让为“豫子”?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感 事 欧阳修 故园三径久成荒,贤路胡为此坐妨。 病骨瘦便花蕊①暖,烦心渴喜凤团②香。 号弓③但洒孤臣血,忧国空余两鬓霜。 何日君恩悯衰朽,许从初服④返耕桑。 [注]①花蕊:一种布,柔韧洁白如凝脂。②凤团:宋代贡茶名。③号弓:指帝王崩殂。④初 服: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化用“三径就荒”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心志. B.颔联表现了诗人病骨嶙峋却有花蕊布取暖、心情烦躁却有香茶可品的喜悦之情。 C.尾联直抒胸臆,殷切期望皇恩垂怜,让自己结束宦海生涯,归隐田园从事耕桑。 D.诗人因事兴感,情感真挚自然,这与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相一致。 16.试分析颈联中“忧国空余两鬓霜”的“空”字和杜甫《蜀相》中“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字艺术 效果有何异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六国论》中苏洵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比较中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六 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要步其后辙。 ⑵《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琵琶行》中,正面写琵琶乐曲起伏变换的旋律,包括演奏乐曲的动作和曲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后面的拥着大鼓, 前面的手拿铜镲。( ① );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①雷,闪,雷,闪, 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 峰冲击,一座座堤坝高垒,一排排人墙坚持。③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 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以前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 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 ( ② ),他们站在这坚固的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 亩小麦浩荡的景象。 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 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 你看呐,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 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 蒸腾!④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飞驰而下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 1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①句一连串独词成句,表现出大鼓和铜镲击打由缓到快的节奏变化,状难以描摹的事物 如在眼前。 B. ②句运用顶针和排比,形象地表现了人阵的连绵起伏,也活现出洪峰来临的力度和抗击 洪峰的坚韧。 C. ③句运用比喻和拟人,将个体和群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把舞蹈阵势的激昂情绪表现得淋 漓尽致。 D. ④句运用夸张和拟人,表现出因黄河入海口地势开阔,远望水天相接,好像黄河又流向 天上的场景。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外,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 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 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21.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4 分)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⑴此刻,她那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 气味。 ⑵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⑴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从《红楼梦》或《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 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00 字左右。(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防控疫情期间,复兴中学“强国论坛”上,推送了三则材料,鼓励全校师生参与讨论。 ①“(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②如果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没有童话、歌谣和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如 果青少年的心灵世界没有动人的音符和丰富的颜色,如果青少年没有艺术爱好和艺术修 养,不可能全面发展。 ③有人说:“课业这么多,再阅读这么多课外名著,如何保证考试成绩?”也有人 说:“音乐、美术等学科,高考又不考,学了有什么用!开网课,只开文化课就行了!”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学生、教师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向学校师生阐 述你的观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D(实行生产责任制不是为了保证生产的专业化) 2.C(“突出了官营手工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经营特点”错) 3.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强调淘金的艰苦,不能体现工匠精神) 4.工序繁杂;分工细致;监管严密。(4 分。每点 1 分,答对 2 点得 3 分,答对 3 点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5.①尊重工匠劳动,弘扬工匠精神;②政府充分重视,做好组织工作;③建立质量管理体 系,建立质量监管制度。 (6 分。每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 C (“肯定和赞许”错) 7.C(“以老师的严肃认真负责,衬托学生们的顽劣和厌学”错) 8.①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写,仿佛作者站在“他”的身后,对“他”施以 特写镜头,全方面地描摹与记录“他”的幻想和遐思。②这样写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够灵活自 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③另方面有利于 作者客观地再现课堂生活,对现实的批判更为客观和公正。(4 分。每点 2 分,答对两点意思 对即可) 9.①本文所描写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是旧中国学校教育的一个缩影,与《教育小说》的主 题非常契合;②小说中照本宣科的先生和多次走神的学生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紧张而漠 然的师生关系;③小说用冷峻观世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儿童的灵魂世界,呼吁学校教育必 须与儿童天性和自然融合起来,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先进的教育理念。(6 分。每点 2 分,意思 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C(正确标点为: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 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11.D(④为,介词,对;⑥是,代词,这) 12.C(“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错) 13.⑴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 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4 分。“伏诛”“愿”“致”“恨”每点 1 分) ⑵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写作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做些改动, 屈原不同意。(4 分。“宪令”“属草稿”“夺”“与”各 1 分) 14.①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不渝;②赵襄子认为豫让是义人、贤人;③称豫子表现赵襄 子对豫让的尊重。(3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B(颔联表达的是诗人烦闷的心情,非喜悦之情) 16.⑴相同点:都抒发了诗人空有报国之志却无人理解,不被赏识的忧愁和苦闷。(2 分) ⑵不同点:①本诗直抒胸臆,“空”字直接道出为国事而忧,鬓生华发的感伤;②而杜诗 则借物抒情,借黄鹂的空有好音无人欣赏来抒发自己不被理解与赏识,空有报国之志的苦闷 和惆怅。(4 分。每点 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⑴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⑵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⑶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6 分。每空 1 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D(拟人手法错;“流到了天上”的是前面蒸腾的烟尘,而不是真实的黄河) 19.①原文以“他们”为陈述对象,突出舞蹈的男女,几个“他们”连用构成排比,与舞 蹈节奏相应,气势逐步升腾。②原文用三个“不停地”强化前面的动作,突出了舞蹈的气势。③ 原文用“直搅得”连接前面的动作与后面的情形,富有表现力。(4 分。每点 2 分,答出两点 即可) 20. ①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 ②但他们已没有什么好怕的(4 分。每空 2 分) 21.⑴④,理由:“黑葡萄”切合眼睛的特点,给人以水灵的感觉,与“深情地注视”相 契合。 ⑵②,理由:句中有“闪烁着奇异的光亮”,与之相照应的只能是能闪烁光亮的“黑钻 石”。(4 分,每小题 2 分) 22.答案略。(5 分。人物明确 1 分,事例具体 2 分,情感形象正确 2 分) 四、写作(60 分) 23.评分标准参照 2019 年全国课标Ⅰ卷作文评分细则。建议基准分为 44 分。 附: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奉 事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 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 逃到山中,说:“唉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 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 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 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 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 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 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 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 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 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 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 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 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 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 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 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 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 “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 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 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 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 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 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 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 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 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