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盼》教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盼》教案 (1)

课题:《盼》‎ ‎ ‎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改句比较和创设情境,体验主人公“盼”的过程,感悟生活中的美好童趣。‎ ‎2.了解叠词和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作者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改句比较和创设情境,体验主人公“盼”的过程。 ‎ ‎2.教学难点:感受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童趣。 ‎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至少朗读两遍。‎ ‎2.圈划生字词及自己喜欢的词句,做三处以上随文批注。‎ ‎【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意图说明 一、明确核心事件 文中的“我”盼的是什么?‎ 通常第一反应可能会是回答“盼下雨”,但仔细思考或教师引导之后,会发现应当是“盼望下雨天穿雨衣出门”。‎ 准确把握文章主人公“盼”的事件,为后文探究作者写作缘由做准备。‎ 二、初探写作缘由 ‎1.你觉得“盼下雨天穿雨衣出门”是一件独特的事吗?为什么?‎ ‎2.‎ ‎1.议论纷纷,各持己见。其中认为独特的同学中,可能有人给出的理由是因为这件雨衣独特。‎ ‎2.主张标题不能换 这篇文章的标题能不能换成《我的新雨衣》?‎ ‎3.小结:虽然“盼下雨天穿雨衣”这件事本身并不独特,但这个过程一定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才会念念不忘而形之于文。‎ 成《我的新雨衣》。因为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写雨衣,而是写“我”盼望下雨天穿雨衣的过程。‎ 作者花大笔墨写,表明文中这件事应该是比较独特的,然而“盼下雨天穿雨衣出门”却是件非常普通的小事,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通过引导学生聚焦文本核心矛盾,有助于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对中心的把握。‎ 三、体验“盼”的过程 主问题:这个“盼”的过程究竟给了“我”怎样深刻的体验呢?‎ ‎1.尝试用一个词描述“我”的体验?‎ ‎2.为什么说这个过程非常煎熬、漫长?‎ ‎3.帮助学生创设情境,体会“盼”的煎熬难耐。‎ ‎1.回答“漫长”、“煎熬”、“一波三折”等。‎ ‎2.概述“盼”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或参与情境创设,或沉浸其中、想象体验。‎ ‎“盼”的过程,从内容及人物情感变化来看,学生比较容易通过阅读自己掌握。因此课堂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及人物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借助朗读、创设情景等,更真切地体验整个过程。‎ 四、理解文章中心 ‎1.作者之所以写这件事,只是因为这份备受煎熬的体验给她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吗?‎ ‎1.关注“盼”的过程中的一些美好体验;意识到煎熬的过程能强化期盼实现后的兴奋激动。‎ 在体验了主人公“盼”的过程的基础上,再次思考作者的写作缘由,能有更深的体悟。‎ ‎2.借助朗读,感受“所盼”达成后的欣喜激动。‎ ‎3.想象你就是蕾蕾,若干年后回顾这件事,你会有怎样的感触?‎ ‎4.提炼学习方法,总结文章中心。‎ ‎2.朗读,品味,体验主人公“所盼”达成后的欣喜激动。‎ ‎3.虽然第一反应会觉得孩童时期的自己有些傻,但这也正是孩童天真可爱所在。‎ ‎4.我们的生活大多时候也就是这样平平常常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心体验、用心发现、用心铭记。‎ ‎【板书设计】‎ ‎ ‎ ‎【作业设计】‎ ‎1.本文节选自铁凝的《盼》,原文开篇第一句话是“我最讨厌两件事,第一件是说谎话,第二件就是下雨。”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从文中摘抄两处环境描写的内容,并做简要品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