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5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预读__品评古人风范确立文化自信课件
试卷 选文 出处 / 品德 名师讲评 2019 · 全国卷 Ⅰ 贾谊传 《 史记 》/ 热心政事、忧国忧民 1. 选材侧重 《 二十四史 》 中汉、宋两代,有渐渐涉及唐朝以前朝代的趋势。 2. 传主集中在正面的文臣和武将身上,主要是文臣。 3. 题型高度稳定,主要考查断句题、文化知识题、文意概括和文意分析题以及翻译题。 4. 翻译题是二轮复习的短板,要对照历年高考题,多品满分答案,找到制约短板,针对性突破。 2018 · 全国卷 Ⅰ 鲁芝传 《 晋书 》/ 审时度势、洁身自好 2017 · 全国卷 Ⅰ 谢弘微传 《 宋史 》/ 为人审慎、清正廉洁 2019 · 全国卷 Ⅱ 商鞅传 《 史记 》/ 变法图强、厉行法治 2018 · 全国卷 Ⅱ 王涣传 《 后汉书 》/ 政绩卓著、宽猛相济 2017 · 全国卷 Ⅱ 赵憙传 《 后汉书 》/ 耿直磊落、忠于职守 2019 · 全国卷 Ⅲ 吴起传 《 史记 》/ 屡建奇功、劝以修德 2018 · 全国卷 Ⅲ 范纯礼传 《 宋史 》/ 坚毅刚直、关怀下属 2017 · 全国卷 Ⅲ 许将传 《 宋史 》/ 秉持公正、善于治理 趋势一 史记 · 袁盎 ( 公正直谏,忠诚善言 ) [ 预测依据 ] 近年来,全国卷中的文言文阅读相对稳定,这与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的考查目标、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重点有关。但试题也小有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文言文阅读中,注重 “ 必备知识 ”“ 关键能力 ”“ 学科素养 ”“ 核心价值 ” 的有机联系,考查考生在 “ 语言建构与运用 ”“ 思维发展与提升 ”“ 审美鉴赏与创造 ”“ 文化传承与理解 ” 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 注 】 ①清室:也作 “ 请室 ” ,专门囚禁官吏的监狱。②槛车:囚车。③代:汉初封国名。④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孝著称。⑤乘传: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⑥贲、育:指孟贲、夏育,古代著名的武士、勇士。⑦许由:又称洗耳翁。传说尧打算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往箕山,农耕而食;尧又请其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及绛侯免 / 相之国国人上书 / 告以为反 / 征系清室宗室 / 诸公莫敢为言 / 唯袁盎明 / 绛侯无罪 / B .及绛侯免相之国 / 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 / 系清室宗室 / 诸公莫敢为言 / 唯袁盎明 / 绛侯无罪 / C .及绛侯免 / 相之国国人上书 / 告以为反征系 / 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 /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 D .及绛侯免相之国 / 国人上书告以为反 / 征系清室 / 宗室诸公莫敢为言 /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 解析: 句中 “ 相 ” 作 “ 免 ” 的宾语,不要断开; “ 国人 ” 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 以为反 ” 作 “ 上书告 ” 的后置状语,不要断开; “ 宗室 ” 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 绛侯无罪 ” 作 “ 明 ” 的宾语,不要断开。 答案: D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他病逝后,谥号为孝文皇帝,庙号为高祖。 B .侯,一种爵位名称。爵位或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 “ 陛下 ” 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 .崩,中国古代称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为驾崩。死在古汉语里也是有等级的,不同职级有不同称谓, 《 礼记 》 中讲,天子死叫 “ 崩 ” ,庶人死叫 “ 死 ” 。 解析: 文中的孝文帝是指汉文帝刘恒,汉文帝谥曰汉孝文帝。借助 《 史记 》 的常识和历史常识判定。 答案: A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举任他为中郎。 B .袁盎为人敢言直谏,强调等级名分和 “ 礼 ” 的规范,他对绛侯骄矜无礼的行为感到不满并向孝文帝提出了谏言,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 C .淮南王是孝文帝的弟弟,他待人处世十分骄横。后来因为谋反的事牵连到淮南王,孝文帝贬谪他到蜀地,是想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过错。由于官吏护卫得不谨慎,淮南王到雍地就病死了。 D .孝文帝住在代国的时候,太后患病三年的时间,凡汤药不是他亲口所尝过的,就不准进奉给太后,深具孝心。袁盎认为孝文帝的孝比起曾参的孝来,那是超过得很多了。 解析: C 项, “ 是想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过错 ” 不是孝文帝贬谪淮南王到蜀地的真正目的, “ 由于官吏护卫得不谨慎 ” 文中也未说是淮南王死的真正原因,这些是袁盎安慰孝文帝的话。 答案: C 答案: (1) 过 了不久,绛侯怨恨袁盎说: “ 我与你的兄长 ( 袁哙 ) 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 (2) 袁盎说: “ 皇上请自我宽心,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难道还可以追悔吗!再说陛下有三种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件事不足以毁坏您的名声。 ” [ 参考译文 ]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他的父亲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到安陵定居。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儿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进谏说: “ 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 ” 皇上说: “ 他是国家的重臣。 ” 袁盎说: “ 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致使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 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绛侯怨恨袁盎说: “ 我与你的兄长 ( 袁哙 ) 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 袁盎也不向他谢罪。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 淮南王刘长来京朝见的时候,杀死了辟阳侯,他平时待人处事也相当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说: “ 诸侯过分骄横必然会发生祸患,可以适当地削减他们的封地。 ” 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淮南王更加骄横。等到棘蒲侯柴武太子准备造反的事被发觉,追查治罪,这件事牵连到了淮南王,淮南王被征召,皇上便将他贬谪到蜀地,用囚车押送过去。袁盎当时担任中郎将,便劝谏说: “ 陛下向来骄纵淮南王,不稍稍加以限制,以至落到了现在这种地步,如今又突然摧折他。淮南王为人刚直,万一在路上遇到风寒而死在半途中,陛下就会被认为拥有偌大的天下却容不得他,而背上杀死弟弟的恶名,到时怎么办呢? ” 皇上不听,终于还是那样办了。 淮南王到了雍地就病死了,这个消息传来,皇上不吃也不喝,哭得很悲哀。袁盎入朝拜见皇上,叩头请罪。皇上说: “ 都是因为没有采纳你的意见,所以才落得这样。 ” 袁盎说: “ 皇上请自我宽心,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难道还可以追悔吗!再说陛下有三种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件事不足以毁坏您的名声。 ” 皇上说: “ 我高于世人的行为是哪三种? ” 袁盎说: “ 陛下住在代国的时候,太后曾经患病,三年的时间,陛下不曾脱下衣服合眼睡觉,凡汤药不是陛下亲口所尝过的,就不准进奉给太后。曾参作为普通人尚且难以做到这样,现在陛下作为君主却实行了,比起曾参的孝来那是超过得很多了。诸吕当权时,大臣独断专行,而陛下从代地乘坐六辆下等马拉的车子,奔驰到祸福难料的京城来,即使是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比不上陛下。陛下到达代国在京城的客馆,面向西边两次辞让天 子位,面向南边又三次辞让天子位。许由辞让天下也只是一次,而陛下五次将天下辞让,超过许由四次之多啊。再说陛下贬谪淮南王,是想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过错,由于官吏护卫得不谨慎,所以他才病死。 ” 于是皇上才感到宽解,说道: “ 那以后怎么办呢? ” 袁盎说: “ 淮南王有三个儿子,随您安排罢了。 ” 于是文帝便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而袁盎也因此在朝廷中名声大振。 趋势二 明史 · 刘大夏 ( 宽厚仁爱,不畏权势 ) [ 预测依据 ] 文言文阅读试题除了对题目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还要求考生以 “ 读懂 ” 为目标,以字词句的理解为突破口,强化对文意的理解,从而由 “ 言 ” 走向 “ 文 ” 。这就需要考生具有相应的文言知识储备,能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语意,善于联系已有知识储备推断新知。这些都体现了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 “ 语言建构与运用 ” 素养。文言文阅读文本中包含了古人的生活、情感、精神、智慧等丰富的审美要素,考生理解这些内容的过程,是验证其审美素养的过程,也是实现 “ 考试育人 ” 的过程。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十五年 / 拜兵部尚书 / 屡辞乃拜命 / 既召见帝 / 曰 / 朕数用卿 / 数引疾何也 / B .十五年 / 拜兵部尚书 / 屡辞乃拜 / 命既召见 / 帝曰 / 朕数用卿 / 数引疾何也 / C .十五年 / 拜兵部尚书 / 屡辞乃拜命 / 既召见 / 帝曰 / 朕数用卿 / 数引疾何也 / D .十五年 / 拜兵部尚书 / 屡辞乃拜 / 命既召 / 见帝曰 / 朕数用卿 / 数引疾何也 / 解析: 本题中首先要根据语境把握句子大意,注意主语 “ 帝 ” 前面断开, “ 曰 ” 后面要断开,排除 A 项;另外根据句意 “ 既召见 ” 应该放在一起,故排除 B 、 D 两项。 答案: C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天顺、弘治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一生只能有一个年号。 B .服阕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这是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其亲属要在一定时间内改变通常的服饰,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丧期满即可除去丧服。 C . “ 赠 ” 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 .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 “ 致仕 ” ,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解析: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 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 ) ,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 “ 天降祥瑞 ” 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十四个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答案: A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刘大夏宽厚仁爱,剿匪宽严相济。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训诫,并未杀戮。后来匪盗重起,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得以活下来的人超过一半。 B .刘大夏务求改革,减少财政支出。他请求革除非祖宗留下的危害军民的旧制,在皇帝犹豫不决时,大夏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C .刘大夏敢说实话,皇帝极其欣赏。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大夏大加赞赏,称苗逵威德远扬,全师而归。对孝宗将要出征大同的想法,他认为国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D .刘大夏不畏权势,被发配戍边。他曾经因要求严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刘瑾。刘瑾借田州岑猛的事,将他逮捕,让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 解析: 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刘大夏认为苗逵所俘虏的只有十几个妇女孩子,之所以能 “ 全师以归 ” ,全是仰仗朝廷的威德,对此,他是贬斥的,而非 “ 大加赞赏 ” 。 答案: C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乃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 (5 分 ) (2) 帝遽曰: “ 微卿曹,朕几误。 ” 由是,师不果出。 (5 分 ) 答案: (1) 于 是刘大夏会同朝内大臣分条上奏十六件事,都是对权贵近幸之臣所不利的。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议再讨论。 (2) 孝宗急忙说: “ 如果没有你们,朕几乎出大错。 ” 因此,最终没有出兵。 [ 参考译文 ] 刘大夏,字时雍,是华容人。刘大夏二十岁的时候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考取了天顺八年的进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弘治二年服孝期满,升任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安定,刘大夏奉命前往训谕,于是这些地区接受了朝廷的管理。后来山贼反叛, ( 刘大夏 ) 接受朝廷命令讨伐山贼。 ( 刘大夏 ) 下令一定要活捉山贼,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得以活下来的山贼超过一半。弘治十五年 ( 刘大夏 ) 被授予兵部尚书,多次推辞才接受任命。被召见后,皇帝说: “ 朕多次任用你,你却多次称病拒绝,这是为什么呢? ” 刘大夏叩首说: “ 臣年纪大了而且多病,私下里看见天下的老百姓贫穷,倘若发生意外的事,责任在兵部,自己估计力不从心,因此才推辞的。 ” 皇帝默然不应。刘大夏请求大凡规矩不符合祖宗旧制且祸害军民的事情,全部分条禀告皇上加以革除。孝宗下令应该实行与改革的事情, 有关部门全部如实上报。于是刘大夏会同朝内大臣分条上奏十六件事,都是对权贵近幸之臣所不利的。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议再讨论。大夏等人说: “ 事属朝廷外官,全都承蒙允许施 行。稍稍涉及权贵,又令讨论核实。臣等最愚蠢,不知为什么? ” 许久,才下旨施行。织造、斋醮都停办,光禄寺节省的钱财以万万来计算,而勇士虚报冒领的大大减少。大同发生小的战事,孝宗听信宦官苗逵的话,准备出兵。孝宗召大夏问道: “ 你在两广,知道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吗? ” 大夏答道: “ 臣听说,他俘虏的只不过是十几个妇女儿童而已,仰仗朝廷威德,全师返回。不这样的话,后果就难说了。 ” 孝宗沉默好久,问道: “ 太宗频频出塞,现在为什么不行? ” 大夏回答: “ 陛下的才干固然不比太宗差,但是将领兵马远不及太宗时期。况且淇国公稍许违背节制,就将几十万军队委弃在沙漠中,怎么能轻言用兵呢?我揣度现在上策只有防守了。 ” 孝宗急忙说: “ 如果没有你们,朕几乎出大错。 ” 因此,最终没有出兵。孝宗去世,武宗即位。刘大夏为人忠诚恳切,被孝宗欣赏,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对于权贵多所制裁压制。 ( 刘大夏 ) 曾经请求 严格考核勇士,被刘瑾嫌恶。正德三年九月,刘瑾借助田州岑猛的事情,把刘大夏逮捕入狱。刘瑾打算以激变罪处死刘大夏,都御史屠滽坚持认为不可以,刘瑾谩骂说: “ 即使不处死,难道不可以戍边吗? ” 于是就判处他到很远的地方戍边。正德五年夏天, ( 刘大夏 ) 被赦免回来。刘瑾被诛杀, ( 刘大夏 ) 官复原职。后来退休。正德十一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保,谥号忠宣。 趋势三 后汉书 · 寇恂 ( 智勇双全,慷慨仁厚 ) [ 预测依据 ] 文言文阅读以隐性的形式考查 “ 思维发展与提升 ” ,选材不回避传主身上的 “ 小瑕疵 ” ,让考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物,形成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的判断,这就包含了对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考查。 “ 文化传承与理解 ” 则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文本中的节气习俗、礼仪习惯、思维方式等内容,会让考生感受丰富多元立体的古人生活场景;文化常识题则直接选取四个具有古代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考查考生的文化储备。 【 注 】 ①更始,指更始帝刘玄。②建武帝,即光武帝刘秀。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贾复勒兵欲追之 / 而吏士皆醉 / 遂过去恂 / 遣谷崇以状闻 / 帝乃征恂 / 恂至引见 / 时复先在 / 坐欲起相避 / B .贾复勒兵欲追之 / 而吏士皆醉 / 遂过去 / 恂遣谷崇以状闻 / 帝乃征恂 / 恂至引见 / 时复先在坐 / 欲起相避 / C .贾复勒兵欲追之 / 而吏士皆醉 / 遂过去 / 恂遣谷崇以状闻帝 / 乃征恂 / 恂至引见时 / 复先在 / 坐欲起相避 / D .贾复勒兵欲追之 / 而吏士皆醉 / 遂过去恂 / 遣谷崇以状闻帝 / 乃征恂 / 恂至引见时 / 复先在坐 / 欲起相避 / 解析: 句中 “ 恂 ”“ 帝 ” 均作后句主语,前面断开; “ 时 ” 是 “ 当时 ” 的意思,作后句的状语,前面断开。 答案: B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B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如文中的 “ 建武 ” 即为皇帝的年号。 C . 《 春秋 》 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古代儒家典籍 “ 六经 ” 之一,因其记事语言极为简练,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赞寓意,被后人称为 “ 春秋笔法 ” 。 D .宰,在古代是官吏的统称,是主宰之意,宰相是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 解析: “ 暗含褒赞之意 ” 错,应是暗含褒贬寓意。 答案: C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寇恂智勇双全,胆识过人。他深受耿况器重,当耿况印授被更始帝使者取走而无意归还,索要未果时,他先晓之以理,后果断行动,助耿况夺回太守之位。 B .寇恂执法严正,以国为重。寇恂没有按当时一般的做法宽容贾复部将,贾复决意报复,寇恂一心为国,委曲求全,最后经过建武帝的调解,二人化干戈为玉帛。 C .寇恂重教平乱,百姓爱戴。寇恂任汝南太守时,整修乡校,教授学生,颍川之乱后,群盗平定,在百姓挡住去路的强烈要求下,寇恂得以留任汝南太守。 D .寇恂慷慨仁厚,德高望重。他所得俸禄,总是很大方地馈赠给亲朋老友以及手下的官吏将士,认为自己不可独自享受这些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有宰相器量。 解析: “ 留任汝南太守 ” 错误,原文 “ 恂从至颍川, …… 乃留恂镇抚使人,受纳余降 ” ,应为 “ 颍川太守 ” 。 答案: C 答案: (1) 如 今刚刚到上谷郡就要先毁弃信义,阻挠归服之心,催生叛离的裂痕,又将凭借什么来号令其他的郡国呢? (2) 高峻的精兵达万人,大多是能开硬弓的箭手,连年都无法攻破他们。现在想要招降他们却要杀了他们的使者,恐怕不行吧? [ 参考译文 ] 寇恂字子冀,是上谷郡昌平县人,其家世代都是有名望的大姓。寇恂最初曾担任郡里的功曹,太守耿况很器重他。更始登上帝位,派使者去收取郡 囯 ,寇恂跟随耿况在上谷郡的边界上迎接使者,耿况把印绶上交给使者,使者收下了,过了一个晚上还没有归还的意思。寇恂带兵进去面见使者请求将印绶交还给耿况。使者不还,说: “ 我是天子的使者,功曹想威胁我吗? ” 寇恂说: “ 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国家的信用才刚刚宣扬,您接受了帝王的使命,带着符节俯临四方,郡国的人无不伸长了脖子竖起了耳朵,望风而动,准备归顺。如今刚刚到了上谷郡就要先毁弃信义,阻挠归服之心,催生叛离的裂痕,又将凭借什么来号令其他的 郡国呢?我替您考虑,不如恢复耿况的官位来安定百姓。 ” 使者不吭声,寇恂叱令左右的人用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耿况到了以后,寇恂上前拿了印绶给耿况带上。使者不得已,只好用更始帝的名义任命耿况,耿况接受后就回去了。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郡,他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寇恂就把他逮捕关进了监狱。当时政权还处于草创的阶段,军营中的人犯法,一般都宽容处理,寇恂却在集市上当众杀了他。贾复以此为耻辱,归途经过颍川,对手下的人说: “ 我和寇恂同为将帅,而现在却被他陷害,大丈夫岂能被人侵害心怀怨恨却不做决断?今天看到寇恂,一定要亲手用剑杀了他! ” 寇恂得知了他的打算,不想和他相见。执金吾的部队一进入边界,寇恂出城到大道上迎接,然后又假托生病回去了。贾复带着兵想要追杀,但手下的将士都喝醉了,于是路过颍川离去了。寇恂派谷崇 把情况报告给光武帝,光武帝就召见了寇恂。寇恂被引见时,贾复已经在座,想起身避开。光武帝说: “ 天下还未平定,两虎岂能私下争斗?今天我替你们解除矛盾。 ” 于是让他们坐在一起,尽情欢娱,结成朋友后才离去。高峻占据着高平县,担心被杀死而坚守城池。大将军耿弇等围攻他,一年都无法攻下。建武十年,光武帝和大家商量派使者前去招降他,于是对寇恂说: “ 你现在替我走一趟。如果高峻不马上投降,就带着耿 弇 等五个军营的力量攻打他。 ” 寇恂带上玺书到了第一城,高峻派遣军师皇甫文出城谒见他们,言辞礼节都不顺从。寇恂大怒,准备杀了皇甫文。将军们都劝谏说: “ 高峻的精兵达万人大多是能开硬弓的箭手,连年都无法攻破他们。现在想要招降他们却要杀了他们的使者,恐怕不行吧?”寇恂不答应,就把使者杀了。然后派了他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 礼,已经被杀了。想投降,就快点投降;不想投降,就固守在城中吧。”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打开城门投降了。众将都来祝贺。寇恂回到颍川,光武帝派使者到郡中委任他为汝南太守。寇恂平素很好学,就整修了乡校,教授学生,聘请通晓 《 春秋 》 的人,亲自向他学习。起初,寇怐跟从光武帝攻打隗嚣,而颍川的盗贼又蜂拥而起,光武帝只得带军返回,对寇恂说:“颍川迫近京城,应该及时平定。只是考虑到唯有您能平定此地。”寇恂跟着光武帝到了颍川,群贼全部投降,但光武帝最后并没有任命寇恂为颍川太守。百姓挡住去路说:“希望能从陛下那里再借用寇君一年。”于是就留下寇恂安抚官吏百姓,接纳余下的盗贼来归降。寇恂通晓经书,注重修养,在朝廷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所得到的俸禄,总是很大方地馈赠给他的亲朋老友以及手下的官吏将士。他经常说:“我是靠着这些士大夫才走到今天,怎么可以独自享受这些好处呢!”当时的人把他当作德高望重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建武十二年,寇恂去世,谥号威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