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 古诗三首》教案 (6)
17.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对文字、音乐、绘画的赏析,锤炼学生的艺术思维。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引导孩子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古诗的神韵,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预习古诗,制作生字卡。(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朗读伴奏音乐。(教师)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境。 学前准备 1.积累李白的诗歌,预习古诗。(学生) 2.制作《望天门山》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 1.师画简笔画,高高的山,并叙述天门山的来历。 2.板书课题和作者。 1.学生观赏老师画画,并倾听故事。 2.齐读课题。 1.请默写一首你学过的李白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作者,初识古诗 1.老师介绍李白。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导书写:断、楚、至、孤、帆。 2.辨字组词。 至( ) 断( ) 到( ) 继( ) 6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3.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比赛朗读。 4.初步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想一想每句诗里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1.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书上批注。 2.学生交流收获和疑问,并说说诗句里用的好的词语。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中断:_________________ 回: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 孤帆:__________________ 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 1.课件出示第一句思考: (1)这句写了什么山,哪里的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从画面中你感受到天门山怎样?又感受到水怎么样? (2)哪些字给你感受最深? 2.课件出示第二句,思考: 这一句主要写了什么?水流到这里发生了什么?通过“回”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读诗句,结合注释和教师展示的课件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2.学生自主交流,体会和感受。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句。 5.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开始教师用简笔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自悟,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本首诗是一句一意境,教师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分析,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意,再加上反复地诵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的矫健,以及孤帆的潇洒。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导入新课。 3.板书课题和作者。 1.学生听古曲,感受意境。 2.齐读课题。 5.“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3.提出学习要求,课件展示: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理解诗句。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 (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1.学生自学本课生字。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小组进行讨论。 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 4.大声朗读古诗。 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潋滟:_________________ 空蒙:_________________ 西子:_________________ 相宜:_________________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二句,感受晴天和雨天的美。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两句,感受西湖的人性美。 3.指导朗读。 1.学生结合注释,图画,课件,发挥想象,理解西湖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美。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总结学法,诵读第三、四句,理解诗意。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体会情感,背诵古诗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背诵古诗。 1.学生交流从诗中受到的体会。 2.学生背诵古诗。 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一开始,教师播放古曲,让学生感受意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然后又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又通过注释、课件、朗读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了西湖的美。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洞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感悟古诗的意境,背诵古诗。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说自己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3.播放朗读录音。 4.指导学生诵读古诗。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了解的有关刘禹锡和洞庭湖的资料。 3.学生听录音,然后自由练习诵读。 9.抄写古诗《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美,洞察美 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读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1.学生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3.小组内交流古诗的意思。 10.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中的“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是指什么? 6 3.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以及课件,发挥想象述说古诗的意思。 4.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5.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6.背诵古诗。 4.学生练习朗读并背诵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比读,深化美 1.课件展示改编的诗和原诗。学生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2.再读原诗,体会语言的精妙。 1.学生读改编的诗和原诗。 2.小组交流原诗的精妙。 3.学生汇报。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中我没有单一地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起来,教师适当演示操作,让学生体会“白银盘”和“一青螺”分别指什么。这样,诗中美好的意境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诗所描绘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也一览无余了。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