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搭船的鸟》教案 (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搭船的鸟》教案 (8)

‎15 搭船的鸟 ‎《搭船的鸟》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题中一个“搭”字,赋予鸟儿以人性和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看到翠鸟捕鱼的敏捷动作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点明了课题。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貌: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4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翠鸟停在船头的情形,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父、啦”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正确书写“搭、亲”等生字和“母亲、外祖父”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船舱、蓑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作者的描写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和场景。‎ ‎3.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作者的描写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和场景。‎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鹦、鹉、翠”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教学“搭、吞、捕”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教学“沙、悄”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教学“啦、嘴”这些生字时,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 生字书写教学时,简单的字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练写,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和难写的字,如:“嘴、翠”两个字笔画较多,要注意结构布局;“搭、沙、悄”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可归类教学。‎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理解词义,教师对重点词语、难词进行强调。‎ ‎2.阅读教学 本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想“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再让学生重点学习第2、4自然段,通过圈画语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比较等方式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等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然后结合课外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 记录观察所得,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3.表达运用 这篇课文中“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做了细致的观察,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我”从不同角度抓特点和准确运用动词的方法,补充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特点等,进行读写训练。学习运用恰当的动词,写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父、啦”等生字,会写“搭、亲”等生字,能读懂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作者的描写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和场景。‎ 板块一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翠鸟)这只翠鸟不仅长得很漂亮,而且还很聪明,它会搭船呢!(板书课题:搭船的鸟)‎ ‎3.引入:“搭”字在平时,我们经常所说的有:搭车、搭船、搭客、搭载,不管是搭车还是搭船,一般说的都是人。但是我们今天这篇课文中,搭船的却是鸟儿。这是为什么呢?鸟儿搭船又是准备去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4.介绍翠鸟,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翠鸟一般生活在水边,专门吃鱼,俗称“钓鱼郎”,还有“鱼虎”“鱼狗”之称。普通翠鸟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嘴长而尖。羽毛大部分为翠蓝色,胸下为栗棕色。翠鸟是飞行高手,时速可达100千米。‎ 翠鸟不善于泅水,却是杰出的“跳水健将”。它们常常站在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静静注视着水中游动的鱼,一旦看准了目标,就像一颗出膛的子弹一样射入水中。翠鸟潜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们的眼睛能迅速调整在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翠鸟的捕鱼本领高超,几乎是百发百中。‎ ‎5.介绍郭风,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郭风(1917—2010),原名郭嘉桂,祖籍福建莆田。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他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遨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然感知。其主要作品有童话散文集《鲜花的早晨》《蒲公英和虹》《早晨的钟声》《蒲公英的小屋》《月亮的船》,散文集《小小的履印》《搭船的鸟》《洗澡的虎》《在植物园里》《山溪和海岛》《英雄和花朵》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翠、嘴”为平舌音。‎ ‎“沙”为翘舌音。‎ ‎“鹦”为后鼻音。‎ ‎“亲”为前鼻音。‎ ‎“啦”为边音。‎ ‎4.引导学生通过谜语识记生字。‎ 一张小口,一只小手。立在旁边,了啊全有。(啦)‎ 此物实在妙,有口又有角。食物全尝遍,滋味它知道。(嘴)‎ ‎5.引导学生联系形近字对比识记生字。‎ 沙(沙子)—抄(抄写)‎ 悄(悄悄)—消(消失)‎ ‎6.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7.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搭:下面是“合”,不要少写里面的一横。‎ 沙:“少”的撇要长,伸到左下方。‎ 翠:两个“习”都不带钩,要写均匀,略向左斜。‎ 嘴:“口”窄小偏上,右部上短扁,下方细长。‎ 悄:“骨”竖长而直,右上的竖略短。‎ 吞:“天”撇捺开合度要大,要盖住“口”。‎ ‎8.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母亲 外祖父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翠鸟 捕鱼 ‎9.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板块三 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人?他们要去干什么?途中遇到了谁?‎ ‎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人物有“我”和母亲。‎ ‎“我”和母亲要去外祖父家,途中遇到了一只翠鸟。‎ ‎3.思考:翠鸟搭船是做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捕鱼。从第5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4.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在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看见了一只站在船头的非常美丽的小鸟,它带给我许多遐想,它捕鱼时速度很快,妈妈告诉“我”它是翠鸟。‎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引入:童年是一个充满问号和好奇心的时代,课文中的“我”在与母亲去外公家的船上遇见了一只鸟儿,“我”对这只不知名的鸟儿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者给我们描绘的如画美景和遐想的世界中,去感受作者纯真明净的童趣。‎ 板块二 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学习第1自然。‎ ‎(1)自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一段交代了故事的什么?‎ ‎②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出示具体句子,指导并明确。‎ 句段1: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句段2: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这里运用了环境描写,“沙啦沙啦”是拟声词,指雨点落在船篷上的声音,说明雨下得不小,雨声冲击着“我们”的听觉,谁也没有在意舱外的一切,为下午雨停后发现彩色的鸟做铺垫。‎ ‎(3)试着写几个“沙啦沙啦”这样的拟声词。‎ 哗啦哗啦 轰隆轰隆 扑通扑通 叮咚叮咚 咕噜咕噜 叮当叮当 ‎(4)指导掌握多音字“啦”。‎ 啦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这一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征。‎ ‎(2)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近义词。‎ 美丽—漂亮 ‎(3)说说这一段中翠鸟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自由发言,教师明确翠鸟最大的特点:外形美。‎ ‎(5)引导学生明确作者是如何描写翠鸟的外形特征的。‎ 先抓住了翠鸟羽毛的特征——彩色,总写鸟的美丽。然后分别从鸟的羽毛、翅膀、嘴来写鸟的美丽,具体描述了翠鸟羽毛的多种颜色: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长嘴是红色的。同时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将翠鸟与鹦鹉进行对比,用翠鸟比鹦鹉还要漂亮来突出翠鸟的美。‎ ‎(6)指导朗读,抓住“美丽、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读出翠鸟的美。‎ ‎3.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这么美丽的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会让人产生什么想法呢?文中的“我”是怎样想的呢?‎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2)这一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心理描写。这位“小客人”带给“我”许多遐想,连续几个问句,写出了孩子的好奇和天真,充满了童趣。“静悄悄”既说明“我们”‎ 因坐在船舱中躲雨而没有注意到小鸟是什么时候飞来的,也说明小鸟动作轻盈,悄无声息。而“我”的种种猜测,都是出于好奇,出于对小鸟的喜爱之情。这些好奇心理为下文“我”仔细观察小鸟做了铺垫。‎ ‎(3)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好奇和天真。‎ ‎4.学习第4自然段。‎ ‎(1)自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①从这段话中找出表示翠鸟捕鱼动作快的词语。‎ ‎②圈出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 ‎(2)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①“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捕鱼速度快、时间短、水平高;“冲进”说明了翠鸟的敏捷、灵活。‎ ‎②冲、飞、衔、站、吞。‎ ‎(3)引导学生体会动词使用的精妙。‎ ‎①如果把“吞”换成“吃”,好不好?‎ 不好。“吞”是指整个儿地或成块地一下子咽下去,表现出翠鸟吃鱼的速度之快,而“吃”没有这样的效果。‎ ‎②指名表演“衔”的动作。‎ ‎(4)翠鸟“站在船头”,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翠鸟不怕人,展示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 ‎(5)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用轻快的语气读,读出翠鸟的活泼可爱,一边读一边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5.学习第5自然段。‎ ‎(1)这只翠鸟搭乘我们的小船,不但省去了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到了小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啊!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聪明)‎ ‎(2)引导学生体会“搭”字的妙处。‎ ‎“搭”字可以看出翠鸟的聪明和对人类的信赖,这样写使翠鸟有了灵性,体现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6.小结:在这次平常的探亲之旅中,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这次旅途增添了快乐。平时我们也应该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板块三 运用方法,仿写练习 ‎1.过渡:作者对翠鸟的外形美和捕鱼的动作这两个方面作了细致的观察,才将这只“搭船的鸟”写得活灵活现。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小动物吗?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可以写一写它的外形,也可以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本领,等等。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写一写。‎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 ‎4.教师评价。‎ 板块四 课文回顾,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搭船的鸟 ‎2.引导学生拓展积累“世界鸟类之最”。‎ 跑得最快的鸟:鸵鸟,平均每小时能跑72千米。‎ 最小的鸟:蜂鸟,体长5~6厘米,体重只有几克。‎ 羽毛最多的鸟:天鹅,全身的羽毛超过25000根。‎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最快飞行时速可达352.5千米。‎ 飞行最高的鸟:大天鹅和高山兀鹫,都能飞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在9000米以上。‎ 最凶猛的鸟: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悬崖绝壁间的安第斯兀鹫,不仅吃羊、鹿、兔等中小型动物,甚至还捕食美洲狮等大型兽类,因此又被称为“吃狮之鸟”“百鸟之王”。‎ ‎3.小结: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告诉我们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 完成对应训练。‎ ‎1.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翠鸟的颜色鲜艳和捕鱼时的动作。同时注重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感悟翠鸟的美丽、活泼、可爱。‎ ‎2.仿写练习,指导学生体会一定的写作方法,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为单元写作奠定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