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70分)‎ ‎1.(5分)(2010•江苏)设集合A={﹣1,1,3},B={a+2,a2+4},A∩B={3},则实数a= 1 .‎ ‎【考点】交集及其运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集合.‎ ‎【分析】根据交集的概念,知道元素3在集合B中,进而求a即可.‎ ‎【解答】解:∵A∩B={3}‎ ‎∴3∈B,又∵a2+4≠3‎ ‎∴a+2=3 即 a=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属于以集合的交集为载体,考查集合的运算推理,求集合中元素的基础题,也是高考常会考的题型.‎ ‎ ‎ ‎2.(5分)(2010•江苏)设复数z满足z(2﹣3i)=6+4i(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z的模为 2 .‎ ‎【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复数求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 ‎【分析】直接对复数方程两边求模,利用|2﹣3i|=|3+2i|,求出z的模.‎ ‎【解答】解:z(2﹣3i)=2(3+2i),‎ ‎|z||(2﹣3i)|=2|(3+2i)|,‎ ‎|2﹣3i|=|3+2i|,z的模为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运算、模的性质,是基础题.‎ ‎ ‎ ‎3.(5分)(2010•江苏)盒子中有大小相同的3只白球,1只黑球,若从中随机地摸出两只球,两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是  .‎ ‎【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算出基本事件的总个数n=C42=6,再 算出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C31=3,算出事件A的概率,即P(A)=即可.‎ ‎【解答】解:考查古典概型知识.‎ ‎∵总个数n=C42=6,‎ ‎∵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C31=3‎ ‎∴‎ 故填:.‎ ‎【点评】本题考查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其算法是:(1)算出基本事件的总个数n;‎ ‎(2)算出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3)算出事件A的概率,即P(A)=.‎ ‎ ‎ ‎4.(5分)(2010•江苏)某棉纺厂为了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100根棉花纤维的长度(棉花纤维的长度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所得数据都在区间[5,40]中,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其抽样的100根中,有 30 根在棉花纤维的长度小于20mm.‎ ‎【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由图分析可得:易得棉花纤维的长度小于20mm段的频率,根据频率与频数的关系可得频数.‎ ‎【解答】解:由图可知,棉花纤维的长度小于20mm段的频率为0.01+0.01+0.04,‎ 则频数为100×(0.01+0.01+0.04)×5=30.‎ 故填:30.‎ ‎【点评】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知识.考查读图的能力,读图时要全面细致,同时,解题方法要灵活多样,切忌死记硬背,要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由统计图形式给出的数学实际问题.‎ ‎ ‎ ‎5.(5分)(2010•江苏)设函数f(x)=x(ex+ae﹣x)(x∈R)是偶函数,则实数a= ﹣1 .‎ ‎【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由函数是偶函数,直接用特殊值求解即可 ‎【解答】解:因为函数f(x)=x(ex+ae﹣x)(x∈R)是偶函数,‎ 所以g(x)=ex+ae﹣x为奇函数 由g(0)=0,得a=﹣1.‎ 故答案是﹣1‎ ‎【点评】考查函数的奇偶性的应用及填空题的解法.‎ ‎ ‎ ‎6.(5分)(2010•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双曲线上一点M,点M的横坐标是3,则M到双曲线右焦点的距离是 4 .‎ ‎【考点】双曲线的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d为点M到右准线x=1的距离,根据题意可求得d,进而先根据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可知=e,求得MF.答案可得.‎ ‎【解答】解:=e=2,‎ d为点M到右准线x=1的距离,则d=2,‎ ‎∴MF=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属基础题.‎ ‎ ‎ ‎7.(5分)(2010•江苏)如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则输出S的值是 63 .‎ ‎【考点】设计程序框图解决实际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算法和程序框图.‎ ‎【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利用循环求满足条件S=1+2+22+…+2n≥33的最小的S值,并输出.‎ ‎【解答】解: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 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 该程序的作用是利用循环求满足条件S=1+2+22+…+2n≥33的最小的S值 ‎∵S=1+2+22+23+24=31<33,不满足条件.‎ S=1+2+22+23+24+25=63≥33,满足条件 故输出的S值为:63.‎ 故答案为:63‎ ‎【点评】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最重要的题型,其处理方法是::①分析流程图(或伪代码),从流程图(或伪代码)中即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如果参与运算的数据比较多,也可使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③解模.‎ ‎ ‎ ‎8.(5分)(2010•江苏)函数y=x2(x>0)的图象在点(ak,ak2)处的切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ak+1,k为正整数,a1=16,则a1+a3+a5= 21 .‎ ‎【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先求出函数y=x2在点(ak,ak2)处的切线方程,然后令y=0代入求出x的值,再结合a1的值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再得到a1+a3+a5的值.‎ ‎【解答】解:在点(ak,ak2)处的切线方程为:y﹣ak2=2ak(x﹣ak),‎ 当y=0时,解得,‎ 所以.‎ 故答案为:21.‎ ‎【点评】考查函数的切线方程、数列的通项.‎ ‎ ‎ ‎9.(5分)(2010•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x2+y2=4上有且仅有四个点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为1,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 (﹣13,13) .‎ ‎【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直线与圆.‎ ‎【分析】求出圆心,求出半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1即可.‎ ‎【解答】解:圆半径为2,‎ 圆心(0,0)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小于1,即,‎ c的取值范围是(﹣13,13).‎ ‎【点评】考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1,此时4个,等于3个,等于1,大于1是2个.)是有难度的基础题.‎ ‎ ‎ ‎10.(5分)(2010•江苏)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y=6cosx的图象与y=5tanx的图象的交点为P,过点P作PP1⊥x轴于点P1,直线PP1与y=sinx的图象交于点P2,则线段P1P2的长为  .‎ ‎【考点】余弦函数的图象;正切函数的图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先将求P1P2的长转化为求sinx的值,再由x满足6cosx=5tanx可求出sinx的值,从而得到答案.‎ ‎【解答】解:线段P1P2的长即为sinx的值,‎ 且其中的x满足6cosx=5tanx,即6cosx=,化为6sin2x+5sinx﹣6=0,解得sinx=.线段P1P2的长为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思想.‎ ‎ ‎ ‎11.(5分)(2010•江苏)已知函数,则满足不等式f(1﹣x2)>f(2x)的x的范围是 (﹣1,﹣1) .‎ ‎【考点】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求法及其图象的作法;其他不等式的解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由题意f(x)在[0,+∞)上是增函数,而x<0时,f(x)=1,故满足不等式f(1﹣x2)>f(2x)的x需满足,解出x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单调性解不等式,考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2.(5分)(2010•江苏)设实数x,y满足3≤xy2≤8,4≤≤9,则的最大值是 27 .‎ ‎【考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首先分析题目由实数x,y满足条件3≤xy2≤8,4≤≤9.求的最大值的问题.根据不等式的等价转换思想可得到:,,代入求解最大值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因为实数x,y满足3≤xy2≤8,4≤≤9,‎ 则有:,,‎ 再根据 ,即当且仅当x=3,y=1取得等号,‎ 即有的最大值是27.‎ 故答案为:27.‎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价转化思想,等价转换思想在考试中应用不是很广泛,但是对于特殊题目能使解答更简便,也需要注意,属于中档题.‎ ‎ ‎ ‎13.(5分)(2010•江苏)在锐角△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6cosC,则+的值是 4 .‎ ‎【考点】正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解三角形.‎ ‎【分析】由+=6cosC,结合余弦定理可得,,而化简+==,代入可求 ‎【解答】解:∵+=6cosC,‎ 由余弦定理可得,‎ ‎∴‎ 则+==‎ ‎===‎ ‎==‎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求解三角函数值,属于基本公式的综合应用.‎ ‎ ‎ ‎14.(5分)(2010•江苏)将边长为1m正三角形薄片,沿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剪成两块,其中一块是梯形,记,则S的最小值是  .‎ ‎【考点】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导数的概念及应用.‎ ‎【分析】先设剪成的小正三角形的边长为x表示出S的解析式,然后求S的最小值,‎ 方法一:对函数S进行求导,令导函数等于0求出x的值,根据导函数的正负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进而确定最小值;‎ 方法二:令3﹣x=t,代入整理根据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最小值.‎ ‎【解答】解:设剪成的小正三角形的边长为x,则:‎ ‎(方法一)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小值.,‎ ‎=‎ ‎,‎ 当时,S′(x)<0,递减;当时,S′(x)>0,递增;‎ 故当时,S的最小值是.‎ ‎(方法二)利用函数的方法求最小值.‎ 令,‎ 则:‎ 故当时,S的最小值是.‎ ‎【点评】考查函数中的建模应用,等价转化思想.一题多解.‎ ‎ ‎ 二、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110分)‎ ‎15.(14分)(2010•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2)、B(2,3)、C(﹣2,﹣1).‎ ‎(1)求以线段AB、A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长;‎ ‎(2)设实数t满足()•=0,求t的值.‎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 ‎【分析】(1)(方法一)由题设知,则.‎ 从而得:.‎ ‎(方法二)设该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为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E,则:‎ 由E是AC,BD的中点,易得D(1,4)‎ 从而得:BC=、AD=;‎ ‎(2)由题设知:=(﹣2,﹣1),.‎ 由()•=0,得:(3+2t,5+t)•(﹣2,﹣1)=0,‎ 从而得:.‎ 或者由,,得:‎ ‎【解答】解:(1)(方法一)由题设知,则.‎ 所以.‎ 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方法二)设该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为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E,则:‎ E为B、C的中点,E(0,1)‎ 又E(0,1)为A、D的中点,所以D(1,4)‎ 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BC=、AD=;‎ ‎(2)由题设知:=(﹣2,﹣1),.‎ 由()•=0,得:(3+2t,5+t)•(﹣2,﹣1)=0,‎ 从而5t=﹣11,所以.‎ 或者:,,‎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线性运算、数量积,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基本的求解能力.‎ ‎ ‎ ‎16.(14分)(2010•江苏)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 ‎(1)求证:PC⊥BC;‎ ‎(2)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考点】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立体几何.‎ ‎【分析】(1),要证明PC⊥BC,可以转化为证明BC垂直于PC所在的平面,由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容易证明BC⊥平面PCD,从而得证;‎ ‎(2),有两种方法可以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方法一,注意到第一问证明的结论,取AB的中点E,容易证明DE∥平面PBC,点D、E到平面PBC的距离相等,而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E到平面PBC的距离的2倍,由第一问证明的结论知平面PBC⊥平面PCD,交线是PC,所以只求D到PC的距离即可,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DC中易求;‎ 方法二,等体积法:连接AC,则三棱锥P﹣ACB与三棱锥A﹣PBC体积相等,而三棱锥P﹣ACB体积易求,三棱锥A﹣PBC的地面PBC的面积易求,其高即为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设为h,则利用体积相等即求.‎ ‎【解答】解:(1)证明:因为PD⊥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PD⊥BC.‎ 由∠BCD=90°,得CD⊥BC,‎ 又PD∩DC=D,PD、DC⊂平面PCD,‎ 所以BC⊥平面PCD.‎ 因为PC⊂平面PCD,故PC⊥BC.‎ ‎(2)(方法一)分别取AB、PC的中点E、F,连DE、DF,则:‎ 易证DE∥CB,DE∥平面PBC,点D、E到平面PBC的距离相等.‎ 又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E到平面PBC的距离的2倍.‎ 由(1)知:BC⊥平面PCD,所以平面PBC⊥平面PCD于PC,‎ 因为PD=DC,PF=FC,所以DF⊥PC,所以DF⊥平面PBC于F.‎ 易知DF=,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 ‎(方法二)等体积法:连接AC.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h.‎ 因为AB∥DC,∠BCD=90°,所以∠ABC=90°.‎ 从而AB=2,BC=1,得△ABC的面积S△ABC=1.‎ 由PD⊥平面ABCD及PD=1,得三棱锥P﹣ABC的体积.‎ 因为PD⊥平面ABCD,DC⊂平面ABCD,所以PD⊥DC.‎ 又PD=DC=1,所以.‎ 由PC⊥BC,BC=1,得△PBC的面积.‎ 由VA﹣PBC=VP﹣ABC,,得,‎ 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几何体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 ‎ ‎ ‎17.(14分)(2010•江苏)某兴趣小组测量电视塔AE的高度H(单位:m),如示意图,垂直放置的标杆BC的高度h=4m,仰角∠ABE=α,∠ADE=β.‎ ‎(1)该小组已经测得一组α、β的值,tanα=1.24,tanβ=1.20,请据此算出H的值;‎ ‎(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认为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单位:m),使α与β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确度.若电视塔的实际高度为125m,试问d为多少时,α﹣β最大?‎ ‎【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解三角形.‎ ‎【分析】(1)在Rt△ABE中可得AD=,在Rt△ADE中可得AB=,BD=,再根据AD﹣AB=DB即可得到H.‎ ‎(2)先用d分别表示出tanα和tanβ,再根据两角和公式,求得tan(α﹣β)=,再根据均值不等式可知当d===55时,tan(α﹣β)有最大值即α﹣β有最大值,得到答案.‎ ‎【解答】解:(1)=tanβ⇒AD=,同理:AB=,BD=.‎ AD﹣AB=DB,故得﹣=,‎ 得:H===124.‎ 因此,算出的电视塔的高度H是124m.‎ ‎(2)由题设知d=AB,得tanα=,tanβ===,‎ tan(α﹣β)====‎ d+≥2,(当且仅当d===55时,取等号)‎ 故当d=55时,tan(α﹣β)最大.‎ 因为0<β<α<,则0<α﹣β<,所以当d=55时,α﹣β最大.‎ 故所求的d是55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的知识、两角差的正切及不等式的应用.当涉及最值问题时,可考虑用不等式的性质来解决.‎ ‎ ‎ ‎18.(16分)(2010•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椭圆=1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F.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x1,y1)、N(x2,y2),其中m>0,y1>0,y2<0.‎ ‎(1)设动点P满足PF2﹣PB2=4,求点P的轨迹;‎ ‎(2)设x1=2,x2=,求点T的坐标;‎ ‎(3)设t=9,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 ‎【考点】轨迹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1)设点P(x,y),由两点距离公式将PF2﹣PB2=4,变成坐标表示式,整理即得点P的轨迹方程.‎ ‎(2)将分别代入椭圆方程,解出点M与点N的坐标由两点式写出直线AM与直线BN的方程联立解出交点T的坐标.(3)方法一求出直线方程的参数表达式,然后求出其与x的交点的坐标,得到其横坐标为一个常数,从而说明直线过x轴上的定点.‎ 方法二根据特殊情况即直线与x轴垂直时的情况求出定点,然后证明不垂直于x轴时两线DM与DN斜率相等,说明直线MN过该定点.‎ ‎【解答】解:(1)设点P(x,y),则:F(2,0)、B(3,0)、A(﹣3,0).‎ 由PF2﹣PB2=4,得(x﹣2)2+y2﹣[(x﹣3)2+y2]=4,化简得.‎ 故所求点P的轨迹为直线.‎ ‎(2)将分别代入椭圆方程,以及y1>0,y2<0,‎ 得M(2,)、N(,)‎ 直线MTA方程为:,即,‎ 直线NTB方程为:,即.‎ 联立方程组,解得:,‎ 所以点T的坐标为.‎ ‎(3)点T的坐标为(9,m)‎ 直线MTA方程为:,即,‎ 直线NTB方程为:,即.‎ 分别与椭圆联立方程组,同时考虑到x1≠﹣3,x2≠3,‎ 解得:、.‎ ‎(方法一)当x1≠x2时,‎ 直线MN方程为:‎ 令y=0,解得:x=1.此时必过点D(1,0);‎ 当x1=x2时,直线MN方程为:x=1,与x轴交点为D(1,0).‎ 所以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D(1,0).‎ ‎(方法二)若x1=x2,则由及m>0,得,‎ 此时直线MN的方程为x=1,过点D(1,0).‎ 若x1≠x2,则,直线MD的斜率,‎ 直线ND的斜率,得kMD=kND,所以直线MN过D点.‎ 因此,直线MN必过x轴上的点(1,0).‎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求简单曲线的方程,考查方直线与椭圆的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 ‎19.(16分)(2010•江苏)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2a2=a1+a3,数列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用n,d表示);‎ ‎(2)设c为实数,对满足m+n=3k且m≠n的任意正整数m,n,k,不等式Sm+Sn>cSk都成立.求证:c的最大值为.‎ ‎【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归纳推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1)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结合已知,列出关于a1、d的方程,求出a1,进而推出sn,再利用an与sn的关系求出an.‎ ‎(2)利用(1)的结论,对Sm+Sn>cSk进行化简,转化为基本不等式问题求解;或求出c的最大值的范围,利用夹逼法求出a的值.‎ ‎【解答】解:(1)由题意知:d>0,=+(n﹣1)d=+(n﹣1)d,‎ ‎∵2a2=a1+a3,‎ ‎∴3a2=S3,即3(S2﹣S1)=S3,‎ ‎∴,‎ 化简,得:,‎ 当n≥2时,an=Sn﹣Sn﹣1=n2d2﹣(n﹣1)2d2=(2n﹣1)d2,适合n=1情形.‎ 故所求an=(2n﹣1)d2‎ ‎(2)(方法一)Sm+Sn>cSk⇒m2d2+n2d2>c•k2d2⇒m2+n2>c•k2,恒成立.‎ 又m+n=3k且m≠n,,‎ 故,即c的最大值为.‎ ‎(方法二)由及,得d>0,Sn=n2d2.‎ 于是,对满足题设的m,n,k,m≠n,有.‎ 所以c的最大值.‎ 另一方面,任取实数.设k为偶数,令,则m,n,k符合条件,且.‎ 于是,只要9k2+4<2ak2,即当时,.‎ 所以满足条件的,从而.‎ 因此c的最大值为.‎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以及基本不等式等有关知识,考查探索、分析及论证的能力.‎ ‎ ‎ ‎20.(16分)(2010•江苏)设f(x)是定义在区间(1,+∞)上的函数,其导函数为f′(x).如果存在实数a和函数h(x),其中h(x)对任意的x∈(1,+∞)都有h(x)>0,使得f′(x)=h(x)(x2﹣ax+1),则称函数f(x)具有性质P(a),设函数f(x)=,其中b为实数.‎ ‎(1)①求证:函数f(x)具有性质P(b);‎ ‎②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已知函数g(x)具有性质P(2),给定x1,x2∈(1,+∞),x1<x2,设m为实数,α=mx1+(1﹣m)x2,β=(1﹣m)x1+mx2,α>1,β>1,若|g(α)﹣g(β)|<|g(x1)﹣g(x2)|,求m的取值范围.‎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导数的综合应用.‎ ‎【分析】(1)①先求出函数f(x)的导函数f′(x),然后将其配凑成f′(x)=h(x)(x2﹣bx+1)这种形式,再说明h(x)对任意的x∈(1,+∞)都有h(x)>0,即可证明函数f(x)具有性质P(b);‎ ‎②根据第一问令φ(x)=x2﹣bx+1,讨论对称轴与2的大小,当b≤2时,对于x>1,φ(x)>0,所以f′(x)>0,可得f(x)在区间(1,+∞)上单调性,当b>2时,φ(x)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可求出方程φ(x)=0的两根,判定两根的范围,从而确定φ(x)的符号,得到f′(x)的符号,最终求出单调区间.‎ ‎(2)先对函数g(x)求导,再m分m≤0,m≥1,0<m<1进行,同时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到.‎ ‎【解答】解:(1)①f′(x)=‎ ‎∵x>1时,恒成立,‎ ‎∴函数f(x)具有性质P(b);‎ ‎②当b≤2时,对于x>1,φ(x)=x2﹣bx+1≥x2﹣2x+1=(x﹣1)2>0‎ 所以f′(x)>0,故此时f(x)在区间(1,+∞)上递增;‎ 当b>2时,φ(x)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 方程φ(x)=0的两根为:,而 当时,φ(x)<0,f′(x)<0,‎ 故此时f(x)在区间上递减;‎ 同理得:f(x)在区间上递增.‎ 综上所述,当b≤2时,f(x)的单调增区间为(1,+∞);‎ 当b>2时,f(x)的单调减区间为;f(x)的单调增区间为.‎ ‎(2)由题设知:g(x)的导函数g′(x)=h(x)(x2﹣2x+1),其中函数h(x)>0对于任意的x∈(1,+∞)都成立,所以,‎ 当x>1时,g′(x)=h(x)(x﹣1)2>0,‎ 从而g(x)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 ‎①当m∈(0,1)时,有α=mx1+(1﹣m)x2>mx1+(1﹣m)x1=x1,α<mx2+(1﹣m)x2=x2,得 α∈(x1,x2),同理可得β∈(x1,x2),‎ 所以由g(x)的单调性知g(α),g(β)∈(g(x1),g(x2)),‎ 从而有|g(α)﹣g(β)|<|g(x1)﹣g(x2)|,符合题设;‎ ‎②当m≤0时,α=mx1+(1﹣m)x2≥mx2+(1﹣m)x2=x2,β=mx2+(1﹣m)x1≤mx1+(1﹣m)x1=x1,‎ 于是由α>1,β>1及g(x)的单调性知g(β)≤g(x1)<g(x2)≤g(α),所以|g(α)﹣g(β)|≥|g(x1)﹣g(x2)|,与题设不符.‎ ‎③当m≥1时,同理可得α≤x1,β≥x2,进而得|g(α)﹣g(β)|≥|g(x1)﹣g(x2)|,与题设不符 因此,综合①、②、③得所求的m的取值范围为(0,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及导数等基础知识,考查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进行探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 ‎21.(10分)(2010•江苏)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AB是圆O的直径,D为圆O上一点,过D作圆O的切线交AB延长线于点C,若DA=DC,求证:AB=2BC.‎ 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0),B(﹣2,0),C(﹣2,1).设k为非零实数,矩阵M=,N=,点A、B、C在矩阵MN对应的变换下得到点分别为A1、B1、C1,△A1B1C1的面积是△ABC面积的2倍,求k的值.‎ C: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ρ=2cosθ与直线3ρcosθ+4ρsinθ+a=0相切,求实数a的值.‎ D:设a、b是非负实数,求证:.‎ ‎【考点】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基本不等式;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直线与圆;矩阵和变换;坐标系和参数方程.‎ ‎【分析】A、连接OD,则OD⊥DC,又OA=OD,DA=DC,所以∠DAO=∠ODA=∠DCO,再证明OB=BC=OD=OA,即可求解.‎ B、由题设得,根据矩阵的运算法则进行求解.‎ C、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ρ=2cosθ与直线3ρcosθ+4ρsinθ+a=0相切,由题意将圆和直线先化为一般方程坐标,然后再计算a值.‎ D、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放缩证明,然后再进行讨论求证.‎ ‎【解答】解:A:(方法一)证明:连接OD,则:OD⊥DC,‎ 又OA=OD,DA=DC,所以∠DAO=∠ODA=∠DCO,‎ ‎∠DOC=∠DAO+∠ODA=2∠DCO,‎ 所以∠DCO=30°,∠DOC=60°,‎ 所以OC=2OD,即OB=BC=OD=OA,所以AB=2BC.‎ ‎(方法二)证明:连接OD、BD.‎ 因为AB是圆O的直径,所以∠ADB=90°,AB=2OB.‎ 因为DC是圆O的切线,所以∠CDO=90°.‎ 又因为DA=DC,所以∠DAC=∠DCA,‎ 于是△ADB≌△CDO,从而AB=CO.‎ 即2OB=OB+BC,得OB=BC.‎ 故AB=2BC.‎ B满分(10分).由题设得 由,可知A1(0,0)、B1(0,﹣2)、C1(k,﹣2).‎ 计算得△ABC面积的面积是1,△A1B1C1的面积是|k|,则由题设知:|k|=2×1=2.‎ 所以k的值为2或﹣2.‎ C解:ρ2=2ρcosθ,圆ρ=2cosθ的普通方程为:x2+y2=2x,(x﹣1)2+y2=1,‎ 直线3ρcosθ+4ρsinθ+a=0的普通方程为:3x+4y+a=0,‎ 又圆与直线相切,所以,‎ 解得:a=2,或a=﹣8.‎ D(方法一)证明:‎ ‎=‎ ‎=‎ 因为实数a、b≥0,‎ 所以上式≥0.即有.‎ ‎(方法二)证明:由a、b是非负实数,作差得 ‎=‎ ‎=‎ 当a≥b时,,从而,得;‎ 当a<b时,,从而,得;‎ 所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圆的有关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及图形在矩阵对应的变换下的变化特点,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还考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等基本知识,考查转化问题的能力.另外此题也考查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区别和联系,两者要会互相转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程进行求解,这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热点问题.‎ ‎ ‎ ‎22.(2010•江苏)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的一等品率为80%,二等品率为20%;乙产品的一等品率为90%,二等品率为10%.生产1件甲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4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1万元;生产1件乙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6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2万元.设生产各种产品相互独立.‎ ‎(1)记X(单位:万元)为生产1件甲产品和1件乙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求X的分布列;‎ ‎(2)求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 ‎【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1)根据题意做出变量的可能取值是10,5,2,﹣3,结合变量对应的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写出变量的概率和分布列.‎ ‎(2)设出生产的4件甲产品中一等品有n件,则二等品有4﹣n件,根据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列出关于n的不等式,解不等式,根据这个数字属于整数,得到结果,根据独立重复试验写出概率.‎ ‎【解答】解:(1)由题设知,X的可能取值为10,5,2,﹣3,且 P(X=10)=0.8×0.9=0.72,P(X=5)=0.2×0.9=0.18,‎ P(X=2)=0.8×0.1=0.08,P(X=﹣3)=0.2×0.1=0.02.‎ ‎∴X的分布列为:‎ X ‎10‎ ‎5‎ ‎2‎ ‎﹣3‎ P ‎0.72‎ ‎0.18‎ ‎0.08‎ ‎0.02‎ ‎(2)设生产的4件甲产品中一等品有n件,则二等品有4﹣n件.‎ 由题设知4n﹣(4﹣n)≥10,‎ 解得,‎ 又n∈N,得n=3,或n=4.‎ 所求概率为P=C43×0.83×0.2+0.84=0.8192‎ 答: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为0.8192.‎ ‎【点评】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考查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考查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考查互斥事件的概率,是一个基础题,这种题目可以作为高考题的解答题目出现.‎ ‎ ‎ ‎23.(10分)(2010•江苏)已知△ABC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1)求证cosA是有理数;‎ ‎(2)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 ‎【考点】余弦定理的应用;数学归纳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解三角形.‎ ‎【分析】(1)设出三边为a,b,c,根据三者为有理数可推断出b2+c2﹣a2是有理数,b2+c2﹣a2是有理数,进而根据有理数集对于除法的具有封闭性推断出也为有理数,根据余弦定理可知=cosA,进而可知cosA是有理数.‎ ‎(2)先看当n=1时,根据(1)中的结论可知cosA是有理数,当n=2时,根据余弦的二倍角推断出cos2A也是有理数,再假设n≥k(k≥2)时,结论成立,进而可知coskA、cos(k﹣1)A均是有理数,用余弦的两角和公式分别求得cos(k+1)A,根据cosA,coskA,cos(k﹣1)A均是有理数推断出cosA,coskA,cos(k﹣1)A,即n=k+1时成立.最后综合原式得证.‎ ‎【解答】解:(1)证明:设三边长分别为a,b,c,,‎ ‎∵a,b,c是有理数,b2+c2﹣a2是有理数,分母2bc为正有理数,又有理数集对于除法的具有封闭性,‎ ‎∴必为有理数,‎ ‎∴cosA是有理数.‎ ‎(2)①当n=1时,显然cosA是有理数;‎ 当n=2时,∵cos2A=2cos2A﹣1,因为cosA是有理数,∴cos2A也是有理数;‎ ‎②假设当n=k(k≥2)时,结论成立,即coskA、cos(k﹣1)A均是有理数.‎ 当n=k+1时,cos(k+1)A=coskAcosA﹣sinkAsinA,,,‎ 解得:cos(k+1)A=2coskAcosA﹣cos(k﹣1)A ‎∵cosA,coskA,cos(k﹣1)A均是有理数,∴2coskAcosA﹣cos(k﹣1)A是有理数,‎ ‎∴cosA,coskA,cos(k﹣1)A均是有理数.‎ 即当n=k+1时,结论成立.‎ 综上所述,对于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数学归纳法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的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