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台州市书生中学 2019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高二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逢端午佳节,万人空巷、齐聚一堂,缅怀先贤、诵扬屈原,挂艾草、割菖蒲.(pǔ)、赛 龙舟、包粽子、办诗会,已经成为屈原故里秭.(Zǐ)归千年不断的传统,成为中华大地一道 独特的风景。 B. 请战书叠成厚厚一摞.(luò),汗水浸湿全身,摘下口罩露岀印痕、压疮……这一帧帧感人 的画面,让我们相信雾霾终将消散,霁.(jì)月必定到来。 C. 宁夏健全了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机制,明确在导师遴.(lín)选时,对存在师德问题的教 师实施“一票否决”;同时,还健全了导师评聘.(pìn)分离机制,破除导师资格终生制。 D. 不得不说,人的生命状态的构建是极其复杂的,面壁十年,博览诸子,形迹万里,宦海沉 浮,人格精神的吐纳几乎是一种混.(hùn)沌的存在,暧昧飘忽,不可轻易觇.(chān)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 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 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 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 项,“诵扬”中的“诵”字形错,改成“颂”;蒲(pǔ)读音错,改成 pú C 项,“终生制”中的“生”字形错,改成“身”; D 项,“形迹”中的“形”字形错,改成“行”; 故选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非虚构性文学作品《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一经..出版,就荣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2019 年 4 月“中国好书”榜单,好评如潮。 [甲]作者采录了五行八作....的民间手艺人,如木匠、药师、制茶师、捞纸工、蜀绣传人、 壮族女红传人等,书中还特地记录了“中国摩天大楼钢构第一人”陆建新。[乙]他 37 年扎根 建筑施工第一线,餐风宿露....,参与了“三个速度”:三天一层楼(深圳国贸)、两天半一层楼(深 圳地王)和两天一层楼(广州西塔)的实践。他还主持承建了国内已封顶的 100 层以上钢构摩天 - 2 - 大楼七幢中的四幢,见证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从有到领先世界的全过程。 [丙]作者曾在《自序》中说,这本书一写手艺人经历,二写行当技艺,三写传承难点以 期达到历史与当下、思想与审美、思辨与情感相熔铸的境界。有评论家评价此书:“于田野 中保存着民间文化的活态,也埋藏着未被归类、未被概念化的学术资源。”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经 B. 荣膺 C. 五行八作 D. 餐风宿露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B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A 项,一经:用在动词或表示条件的词组前面,表示只要经过某种行为或某个步骤,就可以产 生相应的结果,后面常有“就”“便”等相呼应。结合语境“一经出版,就……榜单”分析, 使用正确。 B 项,荣膺:意为光荣地接受或承当,如“荣膺……称号”,此处应改为“荣登”。 C 项,五行八作,泛指各种行业。作,作坊。结合“如木匠、药师、制茶师、捞纸工、蜀绣传 人、壮族女红传人等”分析,使用正确。 D 项,餐风宿露:意思是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结合“他 37 年 扎根建筑施工第一线”分析,主要讲他在建筑施工一线工作的辛苦等,符合语境。 D 项,熔铸: 熔化并铸造。结合“历史与当下、思想与审美、思辨与情感”分析,修饰“境 界”,使用正确。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正确解答标 点符号类试题,一定要将标点符号的用法同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切不可机械地记忆各 种标点符号分别有哪些用法。具体来说,可以参考以下方法:(1)反复诵读,以停顿长短来 - 3 - 确定句中标点。标点不同,表示停顿的长短也不同。在一个句子中,句末点号(句号、问号、 感叹号)停顿最长,分号其次,逗号较短,顿号最短。把握了停顿的长短,就便于确定用哪 种标点。(2)理解文意,依据层次和语意确定标点。(3)根据语气确定句末标点。一个句子, 总有一定的语气。句末标点一方面表示停顿,另一方面也是一定语气的书面表现形式。因此 根据句子的语气可以确定句末点号。(4)掌握引号、括号与其他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规则。 B 项,乙中冒号用错,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分项说明或列举时,则用冒号。如:今天晚会上 将表演以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小品。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解释,则应用 破折号。如: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 的贡献。 结合语句内容分析,“三天一层楼(深圳国贸)、两天半一层楼(深圳地王)和两 天一层楼(广州西塔)”是对“三个速度”的解释,此处冒号应改成破折号。 故选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产动画《姜子牙》以“封神大战”为前情,讲述了姜子牙跨越人、神、妖三界,为苍生 而战。该片最终将呈现怎样的视听盛宴,备受观众期待与热议。 B. 这个垃圾分类系统由垃圾收集箱、液压升降、大数据收集等部分组成。村民在投放垃圾后, 后台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垃圾投放情况以及定位不正确分类的农户。 C. 评价一个政党,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其作风,心系群众、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优 良作风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 D. 源远流长的永嘉学派形成于南宋,其思想根植于古代温州人的民生需要、生存状态和风土 人情,一度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 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 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 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 项,成分残缺,动词“讲述”缺宾语,在“而战”后加“的故事”; B 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前边还没有陈述主语“村民”怎样,后边又出现了另外一个主语“后 台”; C 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优良作风”是一面,“人心向背”是两面。 - 4 - 故选 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5.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用 3 个四字短语概括楚人的精神。(不得摘录原文短语) 楚人立国之初,地域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的艰辛历程 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人的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 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和孔子“裔不谋夏,夷 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 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 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答案】开拓进取(艰苦创业) 开放融合(交流融合、兼容并包) 革故鼎新(技术创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通读 语段,把握语段中心内容,给语段分层,明确每层的层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解答此题要注意划分段落的层次。第一层“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 域”,可以概括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之类的词语;第二层“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 展文化交流”可以概括出开放融合、兼容并包、交流融合等词语;第三层“后来还吸取吴越 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可以概括出革故鼎新或技术创新等内容。注意是四个字的短语。 【点睛】答题技巧: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 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 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 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 5 -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 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 完成。 6.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同学致老师的赠言,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我们对您的深情难以言表。所有的依恋都已凝成一串省略号。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 可敬;走向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谢谢您,我尊敬的老师!我多想再一次注视您的目光, 让热情重新把我的理想点燃;我多想再一次聆听您讲课,让知识重新给予我飞翔的翅膀。春 风化雨沐我心,师恩难忘永记心。在人生的旅程中,您启迪了我的心灵,开拓了我的思维, 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 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仿照上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续写两句献给老师的赠言。 【答案】(示例)人生的岁月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精彩的乐章!人生 的岁月是满天繁星,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耀眼的星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仿 照上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续写两句献给老师的赠言”,然后分析例句,把握句式特点、内 容特点,再加以表述。“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璀璨的一 颗!”,前面第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二句是固定的“亲爱的老师”,第三句的比 喻内容与第一句呼应;句式特点是“人生的岁月是……(四字短语的比喻意象),亲爱的老师, 愿您永远是其中最……(五字短语)”,这是句式的特点。内容要符合“续写两句献给老师 的赠言”的要求。最后根据例句的句式进行拟写即可。示例:人生的岁月是一组乐曲,亲爱 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精彩的乐章!人生的岁月是漫天繁星,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 其中最耀眼的星光! 【点睛】仿写,是给定一个完整的语言材料,让考生品读例句,领会其句式、结构、意蕴、 修辞手法等特点,然后给定仿写的具体材料、主题等,让考生依据示例仿写。回答这类题目, 最关键的是要按要求去做。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共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6 - 材料一: 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量生命,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 之一。疫苗和自然感染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类似,但风险不同。前者经过灭活、减毒、基 因技术等有效处理,不似后者那样,可能让人体产生抗体但付出代价。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 情中,人们也寄希望于疫苗。4 月 13 日,一个由全球 120 多名科学家、医生、资助者和生产 商组成的专家组发表公开宣言,承诺在世界卫生组织协调下,共同努力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研 发的速度。据报道,中国、美国等国已经有多种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 疫苗要经过安全性、有效性等多方面的临床验证,才能得到批准投入市场。对于艾滋病 这种重大疾病,尽管全球医学界已经花费数十年开发疫苗,但至今尚未有一种疫苗能够走出 实验室得到普遍应用。 (改编自冯玉婧《疫苗是战“疫”的有效武器》) 材料二: (改编自新华社发、朱禹制图)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了新冠病毒的鉴定和测序,于 1 月 12 日向 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这为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以及各国病毒检测、 治疗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全球率先启动二期临床研究。该疫苗以改造过 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搭载新冠病毒的 S 基因,使人体产生对 S 蛋白的免疫记忆。 - 7 - 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分三期:一期观察使用的安全性;二期扩大样本量,确认初步有效性 和安全性,确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三期确定是否使用。这个持续验证、依次“过关”的 过程通常需要一年以上。张文宏说,三期研究认为安全,再给老百姓打,想做小白鼠,我们 的流程是不允许的。 (摘编自彭芸《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材料四: 疫苗能在人体内产生抗体,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有效的。评价疫苗有效性的主要标准,是 在传染病流行期内,能否安全有效地保护高危人群,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通过临床研究、 获批上市的疫苗还将接受“真实世界”的试验,大样本统计分析会告诉全社会,它的有效性、 安全性究竟如何。 在不少专家看来,“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副作用是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最大不确定 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抗体不但不抵御病毒,还会扮演“特洛伊木马”角色,协助病毒入 侵细胞,捉高感染率,助纣为虐。 (摘编自俞陶然《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不确定性在哪里?》) 7. 下列选项中,对疫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作为目前成本效益最高的卫生干预手段,相应疫苗正被万 众期待。 B. 比自然感染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优越的是,疫苗在让人体产生抗体的同时,没有如前者 那样会让人的身体付出代价的反顾之忧。 C. 疫苗的研制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一点从医学界研究艾滋病疫苗数十年,但至 今未能研究出一种疫苗可以看出来。 D. 疫苗有效的标准并非产生抗体,因为有时候,抗体可能会协助病诲入侵,反而增加人群患 病的可能性。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二可知,新冠疫情暴发后,为加快推进疫苗研发,我们选择的五条技术路线覆盖了 全球在研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类型。 B. 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属于此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传统类型疫苗。 C. 按照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的一般流程,新冠疫苗的获批上市还需要公众耐心等待。 D. 新冠疫苗的获批上市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副作用,只有克服了这 种副作用,才能上市给老百姓注射。 - 8 - 9.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国的疫苗研究面临多组矛盾。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简析其中两组 矛盾。 【答案】7. D 8. D 9. ①机遇与挑战的矛盾:研制出疫苗,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疫苗研制困难重重,国际竞争 激烈。②快与慢的矛盾:科学研究中,领先者可占得行业先机;又要在安全性、有效性上下 功夫,不能一味求快。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 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 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A 项,“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作为目前成本效益最高的卫生干预手段”说法错误。 结合原文“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量生命,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 预措施之一”分析可知,疫苗只是卫生干预措施“之一”,选项以偏概全。 B 项,“没有如前者那样会让人的身体付出代价的反顾之忧”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前者经过 灭活、减毒、基因技术等有效处理,不似后者那样,可能让人体产生抗体但付出代价”分析 可知,自然感染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会让人体付出代价,选项过于绝对。 C 项,“但至今未能研究出一种疫苗可以看出来”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对于艾滋病这种重大 疾病,尽管全球医学界已经花费数十年开发疫苗,但至今尚未有一种疫苗能够走出实验室得 到普遍应用”分析可知,艾滋病疫苗已有,但未能走出实验室得到普遍应用。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 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 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D 项,“新冠疫苗的获批上市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副作用,只有克服 了这种副作用,才能上市给老百姓注射”说法错误。结合原文“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分三期: 一期观察使用的安全性;二期扩大样本量,确认初步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免疫程序和免疫 剂量;三期确定是否使用”“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副作用是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最大不确 定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抗体不但不抵御病毒,还会扮演‘特洛伊木马’角色,协助病毒 - 9 - 入侵细胞,捉高感染率,助纣为虐”分析可知,文中并未涉及“新冠疫苗的获批上市的困难” 以及“只有克服了这种副作用,才能上市给老百姓注射”的说法,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 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 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 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 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 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国的疫苗研究面临多组矛盾。请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简析其中两组矛盾”,结合“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量生命,被广泛认为 是全球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也寄 希望于疫苗”“4 月 13 日,一个由全球 120 多名科学家、医生、资助者和生产商组成的专家 组发表公开宣言,承诺在世界卫生组织协调下,共同努力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速度”分 析可知,一是机遇与挑战的矛盾:研制出疫苗,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疫苗研制困难重重, 国际竞争激烈。结合“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量生命”“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量生命”“疫苗 要经过安全性、有效性等多方面的临床验证,才能得到批准投入市场”分析可知,二是快与 慢的矛盾:科学研究中,领先者可占得行业先机;又要在安全性、有效性上下功夫,不能一 味求快。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 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 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 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 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二)(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水在滴 苏沧桑 ①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 - 10 - ②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 ③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 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 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 ④此时,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 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 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 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 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 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 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 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 ⑤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 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水声泠 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 ⑥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 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 ⑦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那双手 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 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 本分辨不出来。 ⑧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 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 ⑨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捞纸得用巧 劲,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 经验和耐心、细心。 ⑩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刚才缠绕 回响着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 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了。 ⑪“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料 - 11 - 入帘”。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 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 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纸帘提拉出水的最后一下,他的 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 ⑫午后的捞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 愿意听。 ⑬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 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 一个孩子的梦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 ⑭“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 入,关系到他们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 ⑮偶尔,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 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叼着烟, 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 了,再也不碰纸了。 ⑯徐师傅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了通往 捞纸房的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 样子。 (节选自《纸上》,原载《人民文学》2017 年第 5 期) 【注】元书纸:竹纸的一种,是产于浙江富阳的传统手工艺品。北宋真宗时期已被选作“御 用文书纸”,因皇帝元日庙祭时用以书写祭文,故名为元书纸。 10. 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美。 11. 结合散文内容,概括捞纸师傅徐洪金的形象。 12. 全文反复写“水在滴”的声音,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3. 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答案】10. ①修辞美:反复、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图景;②句式 美:语句长短交错、整散相间,使语言充满活泼跳跃的变化美和节奏美;③诗意美、绘画美。 通过联想组合,赋声以形,使语言充满诗情画意;④音乐美:多处使用拟声词,如“滴答”“当 当”“哗哗”“唰唰”,使语言充满音乐美。 11. ①憨厚朴实,沉默寡言;②辛苦劳作,无怨无悔;③手艺熟练,技艺精湛:④安于平淡, - 12 - 知足常乐,⑤敬业爱业,执着坚守。 12. ①水滴声构成了行文的线索,串连全文,使全文形散而神不散;②水滴声寓示了生命在 无尽流逝中执着的坚守,深化了主题;③水滴声构成了全文的主旋律,使全文洋溢着一种诗 性的美;④水滴声渲染、营造了一种宁静、专注的氛围,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⑤ 水滴声连通现实与历史,使全文虚实相生,构思巧妙,内涵丰富。 13. ①对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惊叹与骄傲;②对传承、守护传统手工艺的民间艺人的崇敬与礼 赞;③ 对受时代大潮影响以致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后继乏人的忧虑;④对生命、使命和生存 方式的深刻思考。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品味文学作品精彩语言的能力。语言的赏析点主要有:①句式的特点;②语言的特 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③语言的风格,有幽默、 辛辣、含蓄、深刻、自然和谐等;④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⑤语言的作用,表达 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本题要求赏析语言美。首先从修辞角度看,“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可 知,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 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 可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慵懒的雨滴”可知,使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幅美好动人的图景。其次,在整句中间用散句,句式灵活。“流 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 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可知,“流动着……流动着……” 为整句,也为长句,里边内容“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为散 句,也为短句,长短交错、整散相间,使语言充满活泼跳跃的变化美和节奏美。再者,有一 种诗意美、绘画美和音乐美。“赤脚踏在青石板上”写触觉;“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写 视觉;“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写嗅觉;“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写味觉;“砍竹 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写听觉。从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多种角度描写,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美,使语言充满诗情画意。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人物的 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二是结合作品中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 - 13 - 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依据文本第八段“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 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可 知,他工作很辛苦,但却无怨无悔的劳作。依据文本第十四段“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 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们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 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可知,他对待生活安于平淡,有一种知足常乐的好心态。依据 文本第十一段“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 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 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可知,他手艺熟练,技艺精 湛。依据文章十二十三段“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 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可知,他 憨厚朴实,沉默寡言。依据文本第十六段“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了通往捞纸房的 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可 知,他非常喜爱自己的职业,并且也愿意执着坚持做下去。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同时结合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来回答。 包含以下答题思路: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 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 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 (1)从内容上看,“水在滴”寓意丰富,表层含义指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深层含义象征 着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水滴”从形态到声音的变化,暗示 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体现了徐师傅享受工作和全情投入的状态。(2)从情节结构上 看,“水在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形散而神不散;(3)从人物塑造上 看,依据原文“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 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和“午后的捞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 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可知,水滴声渲染、营造了一种 宁静、专注的氛围,刻画了主人公安于平淡,知足常乐,辛苦劳作,无怨无悔的形象;(4) 从主题思想上看,依据原文“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 到了他喜欢的样子”可知,通过主人公的敬业爱业,执着坚守,告诉我们生命不止,就要不 - 14 - 断追求的人生哲理,深化了主题;(5)从艺术效果上看,“水在滴”构成了全文的主旋律, 语言充满活泼跳跃的变化美和节奏美。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思想感情一般可以归为主题。解答此类题型, 读懂文章是关键。在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关注相关的议论抒情的语段,整体把握 作者的情感倾向,探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1)依据文章第六段“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 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可知,作者通过描写时间的 久远,表达了对以捞纸师傅徐洪金为代表的传承、守护传统手工艺的民间艺人的崇敬与礼赞 之情;(2)依据文章第十一段“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 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 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可知,表 现了作者对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惊叹与骄傲;(3)依据文章第十五段“偶尔,他也会想,接替 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可知,作者在赞美之余,也 表达了对受时代大潮影响以致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后继乏人的忧虑之情;(4)依据文章第十 五段“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 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 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可知,作者认为,民族传统手工艺虽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面 对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也不得不产生对生命、使命和生存方式的深刻思考,应该怎样正确 的选择生存方式,选择怎样的生命轨迹,这也是文本所要考虑的问题。 【点睛】标题的作用: 分析标题作用类题目,首先要把握标题的一般作用: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 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标题新颖,吸 引读者。然后结合文本分析,本题要深刻理解“落叶”的含义,了解其表层含义,结合语境, 探究其深层含义。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重刊《元丰类稿》【注】序 (明)姜洪 - 15 - 文章与气运之隆替相关,信.不偶然也。宋兴,五星聚奎,文运大盛。然犹至于六七十年 而后,欧阳公卓然以古文振起于天下。当是时,又有如苏老泉父子、王介甫、曾南丰诸贤相 与和之,故能丕变五代之陋,上追西汉、先秦之古雅也.,斯岂偶然哉? 南丰先生天资高,学力超诣,其所得宏博无津涯,所趋则约守而恕行之,其言之而为文, 亦雄伟奔放,不可究极。要其归,则严谨醇正,推其所从来,实尝师友于欧公之门,而其所 自负,则先正谓其要似刘向,不知韩愈氏为何如。於戏!先生所际.如是,所学、所行如是, 所从来、所抱负又如是,其文足以鸣世,而并称欧、苏、王、曾四大家,又岂偶然哉? 洪家食时,尝睹先生《元丰类稿》于邑之元氏,欲手钞之而未暇,及期则已为有力者所 取去矣。其后宦游京师,阅馆阁,虽有此书目,而其帙皆留玩于他所。因又窃叹不独其文不 仍然,虽读之亦不可偶得也。岁之四月,洪疾,得告南归。过宜兴,访友人邹大尹孟旭,宿 留累日,为.洪道其始得《类稿》写本于国子司业、毗陵赵公琬,谋刻之,继又得节镇南畿、 工部左侍郎、庐陵周公忱示以官本,彼此参校,刻梓成矣,试为我序之。 洪曰:嗟夫!是书之行,亦岂偶然哉?有数.存焉耳。盖唐自韩、柳至宋三百余年,始有欧、 苏、王、曾出而继之。自宋欧、苏、王、曾至今大明,又三百余年矣,而我列圣诞布..文命于 四海,亦八十年,于兹所谓文运与气运正当会合,亨嘉之日也,得无名世者出以继欧、苏、 王、曾欤?此先生之文所以始于周、赵二公而刻成于大尹,以盛行于世,而为世学者之楷模 也,岂复有区区不得读斯文之叹哉?洪不能序斯文亦有不待序而行者独惟大尹之刻本不为无补 于世无功于学者不可使共无闻也故忘其浅陋为僭书此于篇端焉。 大尹名旦,孟旭字也,世为乐安故家,知砀山、宜兴二县事,所至多惠爱及民,而律己 尤严,若大尹可谓贤也矣。时正统十二年岁舍丁卯夏五月辛亥,赐进士、翰林修撰、乐安姜 洪序。 [注]《元丰类稿》,曾巩(1019- -1083)著。曾巩,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元丰六年卒于江宁 府(今江苏南京),世称“南丰先生”。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不偶然也 信:确实 B. 有数.存焉耳 数:几个 C. 先生所际.如是 际:交往、接触 D. 而我列圣诞布..文命于四海 诞布:广泛地宜布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16 - A. 欧阳公卓然以.古文振起于天下 臣具以.表闻 B. 上追西汉、先秦之古雅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 及期则.已为有力者所取去矣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 为.洪道其始得《类稿》写本 难为.俗人言也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起笔就提出了文章和气运的兴衰紧密相关的观点,勾勒了宋代文坛昌盛景象,为下文 高度评价曾巩的才华和成就提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背景。 B. 作者评论了曾巩的文章风格,认为曾文气势雄伟,情感奔放,其文风受欧阳修的影响,具 有严密细致、淳朴正直的特点,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 C. 作者极推崇曾巩的文章,一直想看《元丰类稿》而不得,后终于在友人邹旦处见到该文集 的抄本和官府收藏本,两人一起参照校勘完成了该文集的印刻。 D. 文章将议论与记叙结合,使阐发主张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认为正因文运与气运相合,才 印刻完成曾巩的文稿,而对邹旦的描写,虽寥寥数笔,其形象却跃然纸上。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洪不能序斯文亦有不待序而行者独惟大尹之刻本不为无补于世无功于学者不可使其无闻也故 忘其浅陋为僭书此于篇端焉。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丰先生天资高,学力超诣,其所得宏博无津涯,所趋则约守而恕行之。 (2)于兹所谓文运与气运正当会合,亨嘉之日也,得无名世者出以继欧、苏、王、曾欤? 【答案】14. B 15. D 16. C 17. 洪不能序斯文/亦有不待序而行者/独惟大尹之刻本/不为无补于世/无功于学者/不可使 其无闻也/故忘其浅陋/为僭书此于篇端焉。 18. (1)南丰先生(曾巩)天赋资质很高,学术造诣高深玄妙,他所习得的学问宏大广博而没 有边际,所追求的是简约持守而宽容行事。 (2)现在正恰逢我所谓的文运与气运会聚集和之时,这是多么通达美好的时日啊,莫非有名 显于世的人出现来继承欧、苏、玉、曾吗?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 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 17 - B 项,错误。“数”,运数,命运。 “有数存焉耳”意思是:其中是有运数存在的啊。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 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 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A 项,第一个“以”,介词,凭借;第二个“以”,介词,用; “欧阳公卓然以古文振起于天下”意思是:欧阳公凭借高超的古文在天下奋起。 “臣具以表闻”意思是: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 B 项,第一个“也”,表陈述语气;第二个“也”,判断语气; “上追西汉、先秦之古雅也”意思是:向上追溯到西汉、先秦时期的古朴高雅,这难道是偶 然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意思是: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 C 项,第一个“则”,却;第二个“则”,表对举; “及期则已为有力者所取去矣”意思是:等到适合的时候《元丰类稿》却已经被有能力的人 拿走了。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意思是:(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 (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D 项,两个“为”都是介词,对,向; “为洪道其始得《类稿》写本”意思是:对我说他才得到《元丰类稿》的抄本。 “难为俗人言也”意思是:难以对俗世的人说。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 项,“两人一起参照校勘完成了该文集的印刻”错误,原文说是“始得《类稿》写本于国子 司业、毗陵赵公琬,谋刻之,继又得节镇南畿、工部左侍郎、庐陵周公忱示以官本,彼此参 校,刻梓成矣”,是把两个版本互相参照校勘,完成印刷刻板。 - 18 -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洪不能序斯文”中,“洪”主语,“序”谓语,“斯 文”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亦有不待序而行者”,主语省略,“者” 表判断,断句的标志,后面停顿;“独惟大尹之刻本”,“大尹”是“刻本”的定语,本句 是下面两句“不为无补于世”“无功于学者”的主语,可以单独成句;“不为无补于世”“无 功于学者”结构上的对称,各自单独成句;“不可使其无闻也”,“也”句末语气词,后面 停顿;“故忘其浅陋”主语“我”省略,“忘”谓语,“浅陋”宾语,本句结构相对完整, 独立成句,前后断开;“为僭书此于篇端焉”,主语“我”省略,“书”谓语,“此”宾语, “于篇端焉”状语后置,本句独立成句。 故本句可断为:洪不能序斯文/亦有不待序而行者/独惟大尹之刻本/不为无补于世/无功于学 者/不可使其无闻也/故忘其浅陋/为僭书此于篇端焉。 本句译为:我不能给这篇文章作序,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写序而得以流传,只是唯独大尹的 刻本,对当世不是没有补益,对求学的人不是没有功效,不可以让他默默无闻。所以忘记了 自己的浅薄和固陋,行为超越了界限,在《元丰类稿》的开头写下了这篇文章。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涯”,边际;“约守”,简约持守;“恕”,宽容; 第二句得分点:“亨嘉”,通达美好;“得无……欤”,表示揣测的句式,恐怕……吧?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 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 - 19 - 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文章与气运的盛衰有关,确实不是偶然的。宋朝兴盛,五星联珠,所以文学的气运非常 兴盛。这样一直到了六七十年之后,欧阳公以高超的古文在天下奋起。在这个时候,还有像 苏氏父子、王介甫、曾南丰诸位贤才一起响应,所以能极大的改变五代以来固陋的文风,向 上追溯到西汉、先秦时期的古朴高雅,这难道是偶然吗? 南丰先生(曾巩)天赋资质很高,学术造诣高深玄妙,他所习得的学问宏大广博而没有边 际,所追求的是简约持守而宽容行事,他文章的语言,也是气势雄伟,情感奔放,不能追究 边际。他的文风,则严密细致、淳朴正直,推究他文章的源头,实际上曾经得益于欧阳修, 并且他所自许的是,认为他的文章酷似刘向,不知道韩愈的文章如何。唉!先生所接触的是 这样,所学的、所实践的像这样,所师从的、理想抱负又是这样,他的文章足以在世上扬名, 并且和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四大家齐名,又难道是偶然的吗? 我在家时,曾经在邑中元氏的家中看过先生的《元丰类稿》,想要抄录下来但是没有时间, 等到适合的时候《元丰类稿》已经被有能力的人拿走了。之后我在京城做官,在馆阁的读书, 虽然有这本书的书目,但是书一直在其他地方。于是又私下感叹不是仅有他的文章不是这样, 即使想要读也是不可偶然得之的。这一年四月,我生病了,辞官南归。路过宜兴,拜访友人 大尹邹孟旭,停留数日,对我说在国子司业、毗陵赵公琬才得到的《元丰类稿》写本,商量 刻版印刷的事宜,接着又得到了节镇南畿、工部左侍郎、庐陵周公忱所给的官本,彼此参照 校对,出版印行的事情就成功了,尝试替我写了这篇序文。 我说:“唉!这本书的发行,也难道是偶然发生的吗?其中是有运数存在的啊。从唐朝 韩愈、柳宗元到宋朝的三百多年,才有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出现并且继承他们的文 道。从宋朝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到现在的明朝,又有三百多年了,而我朝皇帝在 天下广泛的宣布文德教命,也八十年了,现在正恰逄我所谓的文运与气运会聚集和之时,这 是多么通达美好的时日啊,莫非有名显于世的人出现来继承欧、苏、王、曾吗?这就是先生 的文章从周、赵二公处而来,却由大尹雕刻印刷,在当世盛行,并且成为当世的学者的榜样 的原因,怎么还能有不能读这文章的慨叹呢?我不能给这篇文章作序,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 写序而得以流传,只是唯独大尹的刻本,对当世不是没有补益,对求学的人不是没有功效, 不可以让他默默无闻。所以忘记了自己的浅薄和固陋,行为超越了界限,在《元丰类稿》的 开头写下了这篇文章。 - 20 - 大尹名旦,孟旭是字,世代都居住在乐安,掌管砀山、宜兴二县的事务,他所任职的地 方多惠及百姓,并且严于律己,像大尹这样的人可以说是贤能的了。当时是正统十二年岁舍 丁卯夏五月辛亥,被赐进士出身、翰林修撰、乐安县姜洪作序。 (二)(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老歌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9. 从体裁上看,本诗是一首_____诗,第五、六两句中“______”字表明老农辛苦一年却被 统治阶级剥夺得一无所有。 20.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9. (1). 古体诗(新乐府诗) (2). 空 20.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将老农辛劳一年无粮可食与官府把粮食“输入官仓化为 土”对比,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剥削的痛苦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将山中老农与西江贾客 对比,揭示了贫富悬殊,社会极其不平等的现象;老人与狗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农民的痛苦 和当时社会的不合理。②以“老人”的口吻叙事,语言平实质朴,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 然。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僧之情。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体裁以及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诗共八句,很短,但韵脚屡换,且 中间的颔联和颈联两联中的诗句不对仗,所以本诗不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且以“野老歌” 为题,故可判断为古体诗。第五、六两句“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意思是:年 终锄犁停放在空空的房间,呼唤儿子上山去拾橡子果实。这两句主要描写老农迫于生计不得 不采野果充饥,因为辛苦一年到头,赢得的是“空室”——一无所有,真叫人“何以卒岁”! 所以一个“空”字表明老农辛苦一年却被统治阶级剥夺得一无所有。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 - 21 - 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在叙事上 的特色,因此答题时要特别注意诗歌在叙事过程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叙事的顺 序、角度等。既要指出所用的方法或技巧,又要运用诗中例句加以诠释,还要根据作者的情 感分析这种手法或技巧在抒发情感、体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全诗就是写一个农家老夫在高额的苛捐杂税的重压之下,最后过着依靠拾橡实填饱肚皮的生 活。即使这样,他还不如当时被称为“贱类”富商的一条狗。全诗运用叙述的手法,给我们 呈现出几个老农痛苦的生活的场景。虽然作者没有发表议论,但孕作者的思想于叙述中。全 诗的形象对比深刻鲜明,有老农辛劳一年无粮可食与官府把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对比, 有山中老农与西江贾客对比,有老人与狗的对比,这些对比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饥苦,反映了 不同阶层人的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全诗人物选择为一老者,尤见封建 剥削之残酷,及世道之不合理,也愈有典型性。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 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 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 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 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材料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材料三: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 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材料四: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 - 22 - 娄上》) 21. 材料一中,子夏从“绘事后素”中领悟到 的道理,这章体现了孔子 的教育方法。 22. 结合后三则材料,说说“礼”在儒家的认知中有哪些特点? 【答案】21. ①先仁后礼②启发诱导 22. ①仁是礼的基础和内核,礼是仁的外在表现。②礼的作用是以和为贵,强调等级差别的 同时,也调节人际关系。但这种调节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合乎“义”的原则下的和谐。 ③君子日常的言行要符合礼,如“男女授受不亲”,但在特殊情况下应有所变通,如“嫂溺 援之以手”,即“礼”也需要通权达变。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注意审题,解答时要先说明观点,再结合材料阐释观 点。子夏问诗,认为丽质天生的美女,不必多作装饰,只要穿上素色衣服就很吸引人了,其 本意在于礼仪形式之华美,而孔子的回答在于礼仪之实,即内容之美。子夏理明辞达,领悟 力很高,马上受到启发,因论诗而知学。孺子可教,于是孔子赞扬子夏从“绘事后素”中体 会到“礼后乎”,就是用绘画作比喻来说明仁和礼的关系。他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 的真实情感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故子夏从 “绘事后素”中领悟到先仁后礼的道理,这章体现了孔子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以及文学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 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有些名句名篇要做到熟能成诵,只有熟到一定的程 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①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 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 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 乐的问题。 ②“礼”外在有约束作用,至于“礼”的内在目的,有子说得很清楚,那就是“礼之用,和 为贵”。在有子看来,推行“礼”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和谐。这个和谐,既包括国家与民 众的和谐,也包括君臣关系、官民关系的和谐,更包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儒家先 哲看来,“和”的本质就是关系的协调,是人们宽容和理性的体现,只有保证和睦的社会关 - 23 - 系,才真正有利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③君子日常的言行要符合礼,当礼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儒家的观点体现在“权也”,即变通。 由孟子的回答可知强调的是变通的重要性。“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 也”意思是,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的规定。嫂嫂掉在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拉她, 这是变通的办法。男女授受不亲,是古礼中极重要的一条。然而当嫂子掉入水中有生命危险 时,孟子说,应该“援之以手”,伸手援救嫂子。礼的规定,只能是针对一般情况,而世事 复杂,总有许多预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因而必须有变通;没有变通是行不通的。可见当发生 矛盾时,人情比礼法要重要。关键在于一个“权”字,可见孟子非常重视这种原则性和灵活 性相统一的通权达变精神。 【点睛】主观概括型筛选信息题的解题步骤可以概括为:明确概括要求——划定信息筛选的 范围——按要求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 1.明确概括要求。要对题干要求进行适当的分解,明确信息筛选的目标、答题的范围。 2.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根据题干要求的提示和原文的思路层次,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切 记宁多勿漏。 3.按要求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提取”就是根据筛选的目标,从原文中提取出相关内容。 “概括”就是用简练的语言对提取出的内容进行压缩提炼。 译文: 材料一: 子夏问道:“‘轻盈的笑脸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 的图案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画画。”子 夏说:“这么说礼仪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产生的了?”孔子说:“能够发挥我的思想的 是卜商啊!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经》了。” 材料二: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 呢?” 材料三: 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 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 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材料四: - 24 - 淳于髡问:“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的规定吗?”孟子说:“是的。”(淳于髡) 又问:“那么,假如嫂嫂掉在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拉她吗?”孟子说:“嫂嫂掉在水里而不 去拉,这简直是豺狼。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的规定。嫂嫂掉在水里,小叔子用 手去拉她,这是变通的办法。”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论语·八佾》) (2)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孟子·梁惠王上》) (3)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开妆镜也;绿云扰扰,__________;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 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答案】 (1).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 谨庠序之教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4). 间关莺语花底滑 (5). 别有幽愁暗恨生 (6). 明星荧荧 (7). 梳晓鬟 也 (8). 昨夜西风凋碧树 (9). 欲寄彩笺兼尺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 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孰,谨,庠,颁,戴,幽,荧,鬟,凋,笺。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 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 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摘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材料二: 十年前,你问起学生长大最想做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 - 25 - 师”“警察”“公务员”等等。到了今天,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95 后” 最向往做主播,成为网红。参与调查的很多大学生都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 读二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你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 ——摘自搜狐网《当下大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业:网红主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业观,而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 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择心之所属,立利国之业 根据材料新华网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 95 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这当中有你的 一票吗?我们究竟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择业观,我们这一代无疑是幸福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 涌现,电竞选手、AI 设计师等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越是多元的 选择,越需要有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原则。正如伟大哲人马克思告诉我们的:“职业选择应 该遵循的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我认为,职业的选择应将个人兴趣与时代 需要相结合,才能既无愧于心,又实现价值。 作家路遥曾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了解自 己兴趣,发现自身特长是职业选择的依据。很多人艳羡网红,向往成为主播,其实并非源于 兴趣,而只是想像李子柒“一夜成名”、如李佳琦“一夜暴富”,只需对着屏幕笑靥如花, 便有打赏源源不断。还能告别秉烛的夜晚,告别如山的试卷,告别酸涩的眼和僵直的背。想 当网红,不过是想避开寒窗苦读的苦与泪罢了。这种选择的背后不是理性的思考与责任的指 引,只是拒绝奋斗的颓丧,是目光短浅的浮躁与功利。 何况,他们对“网红”职业的认识有失偏颇,只看到轻松获取日进斗金的舒适和惬意, 却看不到“网红”成功背后的漫长奋斗与艰辛付出。其实,没有哪份职业是轻松的,只有内 心真正地热爱,才能不惧工作中的困难,坚持到底;也只有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才能 做成、做好一番事业。 职业的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无数 人对此作出了生动的诠释。58 年前,一群平均年龄不到 24 岁的青年人扎根塞罕坝,从一棵松 - 26 - 到百万亩林海,在风沙肆虐的的茫茫荒原创造了绿色事业;同在那一年,年轻的樊锦诗深入 大漠,在艰苦与孤寂中坚守半世纪,以保护敦煌为终身事业。还有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到最 贫困山村的秦玥飞,疫情当前不计报酬的最美逆行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 他们自觉践行的择业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才能在每一份职业中无愧于心,才能实 现自身的完美与人类幸福的统一。 诚如马克思所言,在职业的选择上,个人的完美与人类的幸福并非敌对、互相冲突的。 时代与祖国的发展给了我们更多职业选择,我们的奋斗与收获,也能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为时代的幸福增色,这是一个成就与自我成就的过程。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统一,融“小 我”于“大我”,则涓滴可汇聚成汪洋,个人与时代共成长。 愿我们摆脱不劳而获的思想,带着热爱,选择理想的职业并为之奋斗,做时代中的一颗 星,点缀时代的天空,让更多人分离璀璨星光! 【解析】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关注的是与学生发展切实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观”这一话题,选取 富有哲理又凸显时代特色的两则材料。作文题瞄准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注重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体现了对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落实。试 题提供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马克思的青年择业观,第二材料是当代许多大红的事。前 者指出青年在择业时既要考虑到自身的成长,更要以人类的幸福为目标,强调择业时只有努 力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过得完美,强调职业的高尚情怀和奉献精神;第二则材料 联系社会热点,给出当下不少大红的现象,突出了许多大学生不愿吃苦就想成功的思想。写 作时应对两则材料进行辩证分析。我们在敬仰马克思伟大择业观的时候,不能生硬地要求每 个人都成为人类的思想者,但一定要有奉献精神;运用第二则材料时也不要极力批判网红, 想当网红没有错,错的是材料中的不良思想,对这种一味追求付出少、收入多的思想要加以 批判。不能只看到网红的光鲜,更要看到网红背后的“精耕细作”。写作时应以“树立正确 的择业观”为核心,联系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结合实际谈做法,可按议论文“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法则展开,也可以采用驳论法,注意两则材料都要有涉及,辩证 地看待。同时关注立意的格局与深度。 立意: (1)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 (2)择业要综合考虑个人爱好与社会需要; - 27 - (3)人生没有捷径,请多一些脚踏实地的付出; (4)正确择业,辛勤付出,成就卓越人生。 素材: (1)在我看来,择业正应首先考虑国家民族之需。鲁迅先生弃医从文,选择用笔来唤醒麻木 的民;孙中山先生弃医从政,通过革命来救国救民;钱伟长弃文从理,立志造出中国人自己 的飞机大炮。“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伟长质朴的话语道出了那个时 代中国脊梁的择业心声。没有国何来家?一个人唯有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 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国家与民族之需,就是我们择业的方向。 (2)青年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理想,我想做老板也好,当网红也罢,都值得赞许,值得提倡, 因为都是为了理想。是山,就要挺拔,直耸云天;是水,就要奔流,润泽万物。职业的选择 自当去追逐理想,以成就卓越人生。 (3)当然,职业的追求亦有高下之分。孔博回乡创业,济物利民,功在桑梓。有些毕业生愿 当网红,本无可厚非,动机却“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理想之低,懒 惰之甚,头脑之简单,见识之浅薄,令人顿觉可怜。 (4)青年择业还得考虑自己的才华,靠扎扎实实的辛勤付出,实现人生价值。我们择业时应 该把目标确定得更实际一点。每一个网红都需要成千上万的粉丝助力出资,所以网红永远是 少数。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的人,需要用清水洗把脸,清醒清醒。唯有认清自己,了解世界, 我们才能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鱼儿应该在水里游,鸟儿应该在天上飞,能做好药材的植 物,就不必非要当盆景。“深处种菱浅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诚不我欺。 (5)选好了职业,我们还应该为之扎实奋斗。清人袁枚诗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当孜孜不倦,奋力以求,使青春充实有意义。在学校,抓 紧一分一秒,刻苦学习,以知识充实自己;到社会,拒绝自满懈怠,工作认真负责,创造优 异成绩。不管道阻且长,只顾溯游从之。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时 当中国快步走向复兴的美好时代,我辈青年必须放弃“不需要努力工作”的错误思想,让“天 之健,君子以自强”成为座右铭,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时常回响在耳边,让“数风流人 物,还看今朝”激励自己,正确择业,辛勤付出,成就卓越人生。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由材料引出观点:职业的选择应将个人兴趣与时代需要相结合,才能既 无愧于心,又实现价值。文章接下来列举李子柒和李佳琦的例子,论证了这种选择的背后不 是理性的思考与责任的指引,只是拒绝奋斗的颓丧,是目光短浅的浮躁与功利;举一群青年 人扎根塞罕坝和年轻的樊锦诗深入大漠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才 - 28 - 能在每一份职业中无愧于心,才能实现自身的完美与人类幸福的统一。文章结尾提出愿望: 愿我们摆脱不劳而获的思想,带着热爱,选择理想的职业并为之奋斗,做时代中的一颗星。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 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 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 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 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 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 29 -查看更多